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数豆子”是北师大版第二册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最初的教学内容,认数的范围从20扩展到100以内。数数是学生普遍具有的生活经验和技能,教材也把认数、读数、写数与数数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就是从生活和常识中提练抽象出来的。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会数、会读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100以内数的知识,此时学生对认读100以内的数具有了一定的体验和能力。因此,教材在编排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00以内的数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在认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数感,体验数数、估数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学会使用计数器。
2、过程与方法: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算,发展估算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00以内数的估计。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心里特点,采用:
1、情境法,谈话法,引导法,讨论法等。学法有;自主探究法
2、动手实践法
3、合作学习等
三、说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计数器、豆子若干、玻璃杯等。
2、学具准备:计数器
四、说设计理念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尽量让从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利用多种直观材料促进对数的理解,重视发展学生数感。让学生经历“数实物———拨计数器———抽象出数”的过程,再到对数位意义的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步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了解豆制品吗?
师介绍:有关研究发现,一个成年人每天食用150克的大豆或其它豆制品如豆腐,豆腐皮对健康非常有利。150克大豆用我们的小手大约要抓7、8把。
老师抓一把豆子放玻璃杯里,请学生估计。
(由于学生个人经验差异较大,说法不一,暂时不纠正。)引出课题:板书:数豆子。
(健康是与学生生活关系紧密,容易吸引学生《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年级应以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估算意识为主,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估计的方法。
(1)刚才几个同学估计的各不相同,怎样才能准确进行估计呢?师再拿出同样的玻璃杯,先引导学生一起数出10粒放在另一杯子。引导观察:让学生进行对比,再次估计。如果学生估计的相差太远,就再数出10粒现次估计,找到合理的估计数值。
(当学生不着边际估计后,师要有耐心,我会引导学生通过选择一个适当的“标准”作比较,克服估计的盲目性,提高估计的准确性。通过学生一次次更为接近的估计过程,学生在数与的之间建立了一定的联系,估计能力会逐步提高)
(2)豆子到底有多少粒呀,我们一起数一数吧。(通过具体的数数证实刚才的估计)
(3)请同桌合作,抓一把花生进行估计。
(这个环节强调别让花生掉地下,如果估计不出可以数出一小部分再进行估计)
2、认识几十几的数
指名汇报刚才的结果,师选取几个板书:如28,42。
问:28表示什么?在计数器上怎样拨珠?怎样写?
(数的组成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拨珠方法,并教学写数方法。)同桌练习拨28,边拨边说数的组成。
42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之后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练习,同时指名上台拨。最后引导学生交流: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先在十位拨4个珠,再在个位拨2个珠就是42,写作:42
(学生对数的组成及拨珠掌握得较快,但在实际做题中写数是个难点。因些我结合拨珠来引导学生学习写数方法:十位拨几个珠就写几,个位拨几个珠就写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位的意义。让学生边拨边说边写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动手操作也有助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强化对数位的认识
(1)22应该怎样拨珠?学生操作,师出示课件引导观察:22中,这两个数字2表示的意义一样吗?33呢?30呢?
(引导学生发现30中的“0”不能省去,起占位的作用。)
(2)师拨出40,60,98,99让学生在本上写数。
(3)99再加上1怎么拨珠?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认识新数位“百”的意义。
(这个环节是在学生积累了数数经验,总结了数数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把操作与读数、写数结合起来,把操作与对计数单位和数的组成的认识结合起来)
(三)巩固练习
1、猜数游戏
一学生拨数,另一名学生猜数。其余的同学都做小裁判,告诉猜的那名同学数的组成或所说的数是大了还是小了。
(用小游戏调节一下枯燥乏味的学习,当学生自己先进行猜数游戏时,他们总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怎么才能让游戏进行下去的问题,做出自己判断。也体现了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2、根据教学时间机动练习数学书第5页中的练习。
(练习中让学生学会观察计数器,学习读数与写数方法,不断强化“位值”的思想。)
(四)全课小结
(给学生以鼓励性评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愿孩子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更多生活中的数学)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清晰明了,能体现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2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6和7的组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新课程《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6和7的分与合"。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和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评价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掌握0-10各数的读写法。通过学习2-5的组成,对分与合有初步的认识,这些都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本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动口、动脑,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学会由一种方法得出两种说法,为后面学习8、9、10的组成奠定了基础。经过这样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熟练地掌握6、7的组成,进一步加深对6、7的认识。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语言表达,探索简单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有序思维及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本节课的教材编与"2-5"的组成相似,新内容以具体实物分成两部分为支撑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边分边想,从而学会6的分与合。这样初步渗透有序地分的思想,以一种分法得出两种说法,认识6的组成。"试一试"创设小兔和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过动手分一分、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自主合作交流,归纳出7的各种组成。想想做做采用多层练习的游戏形式对6、7的组成进行巩固深化。
(五)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自己探索并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有序地分一分、有条理地说一说。
二、教学和学法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生活或学习用品的演示、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小棒、小球、彩旗、卡片等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重视新旧衔接,铺垫迁移,启发探新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因此本节课,我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境的情境,引导学生把"2-5"的组成中学到的本领运用到"6-7"的组成中去,实现了温故引路,启发探新的效果。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为分散本节课的难点作了铺路搭桥的作用。"7"的组成,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进一步调动了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三)精心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兴趣
希腊普罗塔尔说:"头脑并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这说明,只有兴趣,才能把火把点燃;只有兴趣,才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内驱力,也才是参与学习的动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因此,我努力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又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保持热情、高涨的情绪,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变"苦学"为"乐学"。
(四)营造融洽和谐环境,激发创造潜能
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节课里,我重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赞扬他们思考的一切结论,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创造欲望。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给学生思考问题、发表言论的时间,让全体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得到潜意识的发展。
三、教学程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学卡片、磁性黑板、小棒、小球、彩旗等。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老师和你们已经做了"2-5"的分与合的游戏,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
课件演示:
唐老鸭博士自我介绍:我是唐老鸭博士,你们看,这里是数学王国,你们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数学王国呢?但是要打开这扇门,需要一把金钥匙,只要你们能闯过三关,就能得到这把金钥匙。
学生每答对一题,老师就送一个五星
新课的开始,设计了一个闯过三关,才能进入数学王国的课件,它形象生动的演示,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多媒体将旧知生动再现,每答对一题就送出一面彩旗,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后面的教学。
(二)探究新知(▲进入第二关)
1、学习6的分与合(揭示课题)
(1)师生合作操作
师:看!五颜六色的彩旗,谁来数一数一共有几面?(6面),6面彩旗分在两只手里,可以怎么分?
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分一分,其他用6根棒小棒代替彩旗也分一分,数一数。
接着就让学生说说这样就表示6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6?
(多媒体同步演示6的分法的图片与分合式。)
这一环节,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边分边想,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6的分与合,起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作用。
(2)唐老鸭博士是让小动物按这样的顺序分的,请小朋友从左往右观察,看这样分好吗?为什么?
(3)填写课本第32页相应的部分
学生交流后订正填写,师板书
这一设计,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有条理有序的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习7的分与合
(1)小组合作探究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小兔也想和大家一起来做分与合的游戏,并且带来了许多智慧星,看谁表现好,想奖励你们。
请每两个小朋友分为一组,拿出准备好的7个小球,分一分,想一想,7可以分成几和几?
学生操作后小组讨论
汇报,让两名学生上台汇报分的情况,其他学生评判,并口述7的分合式。
(2)填写课本第32页相应的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我创设小兔和小朋友一起分与合的游戏情境,并奖励他们智慧星,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又通过用小球分一分,数一数,继而说一说、写一写,这样又培养了学生操作、观察、表达等能力,还提高了学生间交流、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进入第三关)
1、想想做做第1、2题
让学生把合起来是6的两张卡片用线连一连,再把上面的数合起来是7的红花连起来。
2、拍手游戏
创设小鸟衔来一个数的情境,指导学生玩拍手游戏。(师生间拍手,学生间拍手)
师:×× 生1:×××
如:6 7
生:×××× 生2:××××
3、出示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让学生弄清题意,试着完成,再用数字卡片集体订立。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形式对6-7的组成进行巩固、深化。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新学知识。借助多媒体又营造出活跃、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练中有乐,乐而见效。
4、综合练习
安排唐老鸭博士和小朋友做"贴数游戏"。学生准备好数字卡片,老师进行电脑操作(显示唐老鸭博士出数)学生上台贴数,最后,唐老鸭博士说话了;小朋友们,直棒看来你们都闯过了三关。欢迎你们进入数学王国。
这个游戏综合4、5、6、7的组合,配以动听的音乐,使小学生在宽松,活跃的气氛中锤炼思维,既复习旧知识,又为后继学习作了铺垫。最后安排唐老鸭博士的话,对学生产生激励的作用,同时我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促使学生思想得到了升华。体现寓出思想教育于数学中。
四、评价分析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我紧紧抓住知识的系统结构,通过逐个突破、及教学媒体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因本人水平,在说课和备课的过程中,肯定存在许多不足,这有待我以后继续努力,不断探索。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试验本第24-25页:数龙—百的数列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目标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空间中做数学、学数学、喜爱数学.让孩子们通过用100以内的数和基本图形来描述、探索实际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片断,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概念与方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并解决之,逐步形成“数学化” 的能力。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20的数列,学生对数列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并且初步理解并掌握了找20以内相邻数的方法.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教材编入这一部分内容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找一个数的相邻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在掌握找相邻数的基础上,会找与一个数相邻的整十数,从而进行推算练习,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等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打好坚实的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1,-1得到邻数,结合数射线进行凑整.
难点: 回到整十数和进到整十数。
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百的数列。
2、能找出相邻数,并知道邻数的由来。(+1,-1)
3、结合数射线进行凑整、推算的练习。
4、培养学生推算、归纳的能力。
说教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力求体现合作交流,培养创新意识”这一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多媒本演示,组织讨论探索,引导合作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并做到“有所争议、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构建活动化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空间中做数学、学数学、喜爱数学.同时亲身体验成功和愉悦。
二、说学法指导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
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数龙上的各个数,找一个数的的相邻数,从而得出一个数的相邻数可以用+1和-1的方法得到.
2、推理的方法:从小袋鼠怎么样跳回到40与怎么样进到50,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普遍,总结出一个数回到上一个整十数与进到一个整数规律.,从而进行推算练习.
3、尝试法,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找出与一个数相邻的整十数,然后再通过小袋鼠与小青蛙演示,来验证自己的结果,最后总结出回到上一个整十数与进到下一个整十数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小猫钓鱼》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在了解儿童的认数、数数情况,以及15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小猫钓鱼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理解0的含义,即0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或)分界点,学会读、写0。教科书的编排是先认识0的意义(什么物体也没有时),再学习书写0,最后认识、理解0的其他含义,并将知识拓展到课外,寻找生活中用到0的地方。根据一年级新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使学生乐学、爱说。
学情分析:
对0的认识,许多学生只把0理解为什么都没有,对0可以表示起点(或分界点)基本没有接触过,因而对0的'集训,单独安排一节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0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可以认识到一个数所表示意义的多样性,体会答案的不惟一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理解0的意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使学生初步知道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不同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鱼形卡片,直尺,温度计。
课型
数的认识授新
教学时间分配:
见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你们看!(出示课件)小猫也有自己幸福的家,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猫爷爷带领着他们一家人外出钓鱼,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5
一、 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教材通过“跳绳”这个游戏来教授新知识,即方便又实用。教材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抓住所有儿童的天性-----“好玩”来设计。取材于学生所熟悉喜爱的活动,让学生感到亲切、生动有趣。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二、 说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等多种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计算,也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竖式计算,已理解并牢记竖式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运数学语言表达计算思维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计算的能力。
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生活化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轻松愉快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退位的算理,掌握退位的方法。
三、 说教学流程
1.从游戏“跳绳”开始,即复习以前学习的内容,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由“第一届阳光体育节”引出课题,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获取信息,引发问题。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利用学具先拨一拨,说一说。再列竖式解决。在列竖式时,需要注意哪些?和学生一起边回忆边写。最后小结列竖式的要求。
4.掌握方法后,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即玩的高兴,又学到知识,将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很轻松,玩的高兴,学的轻松,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所萌发出的满足感、学习信心,中主动意识。是教学的成功所在。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核心内容是学会10的加减法,在分苹果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10的加减法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知识目标:
1.学会10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学会凑10法.
(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四).教学重点:
10的加减法
(五).教学难点:
体会10的加减法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展示课件1)
二.新授
1.导入.(出示情景图,展示课件2)
今天老师请你们帮个忙,把这堆苹果分成两堆,每堆有几个 你有几种分法 (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每个人用10根小棒试着分一分)
2. 建立模型,体会10的加减法.
(1)全班交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9个一堆,1个一堆,可以列式:9+1=10,1+9=10
8个一堆,2个一堆,可以列式:8+2=10,2+8=10
7个一堆,3个一堆,可以列式:7+3=10,3+7=10
...
最后总结出几加几得10的所有算式,让学生自己吧算式整理排列好,并问:哪种排列方法好 并说出理由.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6+4=10
7+3=10 8+2=10 9+1=10
让学生看算式,找一找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1)使学生初步感知:在总量10不变的前提下,一部分量依次增加,另一部分量就依次减少
(2)出示表格,问这个表格怎么填(只要表格中上下两个数相加等于10就行)
通过填空体会10减几得几的减法.
10减1得9,10减2得几 10减3得几 ......
让学生独立填一填,从而总结出10减几得几的规律.
10-9=1 10-2=8 10-3=7
10-4=6 10-5=5 10-6=4
10-7=3 10-8=2 10-9=1
(3)数学游戏——数字划拳游戏(同位同学相互做,比如说:一个同学出2根手指,让对方同学出8组成10)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2,3,4题.(展示课件4)
练一练
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
连一连.
练一练
10-3=
5+4=
10-5=
2+8=
8-2=
10-7=
10-4=
10-6=
3+7=
4+6=
9-3=
0+10=
四.说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象.声音.文字于一体,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更形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我在教学中就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情景图的展示,作业的'设计就充分利用了这点.
2. 情景展示与实物演示法
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学习新的知识,另外通过数小棒这些真实的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既加深了他们的记忆,也在游戏中学习了新的知识.
五.说学法
1.自主学习
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学习 习惯,让他们独立思考,独自发现规律,不能由老师全权代替.
2.合作互动学习
合作互动学习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合作互动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易于合作.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第三章加减法,第八课时----可爱的企鹅.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能根据情景图做有关的加减法.
(二)教学知识目标
1.理解问题情景中的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
2.学会做有关的加减法.
(三)教学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五)教学难点
看图正确理解数量关系
二、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情景图----可爱的企鹅1)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三)活动一:观察讨论,学习新知1
(观察图片:可爱的企鹅1)
教师:仔细观察图,说说图的意思,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2.教师提问
(1)想一想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什么 问号又表示什么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6+3=9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自由交流)
(四)活动二:加深理解,强化新知.
1.(出示图片:可爱的企鹅2)
2.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1)仔细看图,完整地说一遍图意.
(2)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 问号又表示什么意思
(3)怎样算出藏起来多少只企鹅呢 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3.小组汇报
(五)动手操作.(展示课件3)
三.巩固练习,启发思维(完成练一练1---3题)
四.小结
五.说教学方法
1. 设计教学法
所谓「设计教学法」,就是设想/ 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计划去执行解决问题.设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实际活动的学习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活动之时,一定要先设立一个实际的问题,然后由学生去拟定学习计划与内容,而后运用有关的具体材料,从实际活动当中去完成解决问题.因此,整个的「设计教学」是包括实际的思考与各样的活动在内;一边思考,一面执行;既用脑,也用手.
设计教学法不仅活泼,而且也会有许多创意的学习活动从中产生.设计教学是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有明确的目的及强烈的意愿中学习,必然能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热诚.再者,当一个设设由学生自己去思想,去拟订计划时,更可训练他们的思考.组织和搜集资料的能力;一切手,脑并用的活动,对于他们精通知识与培养纯熟的'思考和技能,都是有益处的;学生们由始至终获得完整的经验,更是宝贵.在本节课中,通过创设企鹅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大括号的意义并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藉以增进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必须认真地去设计各种问题,以使学生达到有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去思考和参与讨论等的目的.
六.说学法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学条件下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是和被动学习相对而言的.专家们认为自主学习应体现在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等方面.这是一个理想的境界,最终的目标.在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且是一件愉快的事,愿意学习,热爱学习.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 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下组之间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有几瓶牛奶》一课。(点击)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位加减法、及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点击)
知识目标: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能力目标: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制订了以下教学重、难点:)(点击)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四、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利用效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宗旨,
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点击)
教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
五、说教学过程
(点击)(教学过程是教学有效性的实施途径和保证,为了有效实施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在开课时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问学生早上有几个人喝牛奶。我接着说:“小明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图(点击)。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并试着自己提问题—“一共有几瓶牛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板书),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点击)
第一环节,理解图意,列出算式。(点击)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学生在本册第三单元已经学过10以内加减法,列算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
第二环节,动手摆小棒。可以用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桌互相帮助合作,并试着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的。我提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我在这个时候巡视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种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汇报交流算法。(点击)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多、。”在汇报中,学生一般都能够首先想到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接着可能会有学生仿照这种方法“两个两个”的数等等。我可以说:“这些同学说的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数小棒的方法,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学生讨论。
第四环节,讲解凑十法。(点击)我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凑十法”,规范讲题语言,“我想将9凑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然后组织学生边摆小棒边讲题,采取的形式有自主练习和指名汇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说一说的过程理解“凑十法”。在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这个算式用“凑十法”还能怎样计算?”学生在这里马上会想到还可以将5凑成十,我组织学生进行摆小棒和说一说的活动,采取的形式是自主练习、同桌交流和全班指名汇报。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让学生能够用“凑十法”正确的进行计算,同时检验学生对于“凑十法”的理解应用程度。针对算式9+5=,我提问“还有其他算法吗?”学生如果有其他方法就汇报,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
第五环节,介绍拨计数器的方法。我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满十进一,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剩下4个珠子,所以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需要学生理解,不需要掌握。
第六环节,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9+3=;6+9=。
要求:用“凑十法”计算。
形式:自主探究,全班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设计了由易到难的三道题目。)
(1)“圈一圈,算一算”。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巩固“凑十法”。
(2)“看图列示,解决问题”。目的是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教学时先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3)“登山游戏”。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合作意识。
4、总结提升,复习小结。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教师提问“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板书9加几的进位加法)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为此我把板书设计如下:)我的板书内容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说教学效果:
(最后,我来预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9
一、教学内容:
找规律
二、教学目标:
⒈、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颜色,图形、物品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种颜色、物品及图形。
⒉、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和动手操作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涂色找出颜色的交替规律。
2、通过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
难点:
通过涂颜色而不是摆卡片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四、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准备
彩旗和五角星
学生准备
塑料片。
五、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事先布置好教室,挂上彩旗和五角星。
小朋友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啊?
生:新年、圣诞节、“六一”儿童节……
师:“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马上就要到了,我们班准备开联欢会庆祝;所以老师打算用这些彩旗和五角星来布置一下教室,你们学得好看吗?(……)为什么你们会觉得这样挂好看呢?它们是不是随便挂的.啊?(……)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挂的,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㈡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师指着彩旗:老师的彩旗还没挂完,要在这最后再挂上一面,你们猜猜,会是什么颜色?
2、生猜中颜色(黄色)。
3、师:为什么你们都猜黄色呢?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是学习三角函数定义后安排的一节继续深入学习的内容,是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基本工具,是整个三角函数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整个中学学习中起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A、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猜想出两个公式,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基本关系式在两个方面的应用:
1)已知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能求这个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
2)证明简单的三角恒等式。
B、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思想;通过求值、证明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通过例题与练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其知识迁移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同角三角函数函数基本关系在解题中的灵活选取及使用公式时由函数值正、负号的选取而导致的角的范围的讨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开始接触三角函数的内容,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对这一方面的内容既感到新鲜又感到陌生,很有好奇心,跃跃欲试,学习热情高涨。
三、教法分析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采取诱思探究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类比、讨论、总结、证明,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主动探究中汲取知识,提高能力。
2、学法分析: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逐步解决问题.数学学习必须注重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的形成过程,突出数学本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例1、设计意图:已知一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便可运用基本关系式求出其它三角函数值。在求值中,确定角的终边位置是关键和必要的。有时,由于角的终边位置的不确定,因此解的情况不止一种。本题主要利用的数学解题思想是:分类讨论
例2、设计意图:
(1)分子、分母是正余弦的'一次(或二次)齐次式,注意所求值式的分子、分母均为一次齐次式,把分子、分母同除以 ,将分子、分母转化为 的代数式;还可以利用商数关系解决。
(2)“化1法”,可利用平方关系 ,将分子、分母都变为二次齐次式,再利用商数关系化归为 的分式求值;
五、教学反思:
如此设计教学过程,既复习了上一节的内容,又充分利用旧知识带出新知识,让学生明白到数学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每一节内容都应该把它牢固掌握;在公式的推导中,教师是用创设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关系式,多让学生动手去计算,体现了&qut;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探索得材料,研究获本质,思维促发展&qut;的教学思想。通过两种不同的例题的对比,让学生能够明白到关系式中的开方,是需要考虑正负号,而正负号是与角的象限有关,角的象限题目可以直接给出来,但有时是需要已知条件来推出角可能所在的象限,通过分析,把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解决了。
由于课堂在完成例题及变式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与尝试,故对学生的检测只能安排在课后的作业中,作业可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掌握的情况,能否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合理的迁移,可以发现学生在解题中存在的问题,下节课教师再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加以评讲,并设计相应的训练题,使学生的认识再上一个台阶。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1
教材分析
《位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四个小节。《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来确定并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及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稳定情况,所以教师不仅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应从纵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沟通联系的。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学生合作与讨论,使学生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来确定并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接纳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的观念。
课前准备
有关课件、座位号、电影票等。
教学流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引入。
1.捉迷藏游戏。
师:你最喜欢做什么游戏?
学生说完后,课件出示小动物躲藏图。(小动物正躲在房间里:小鸭躲在写字台上面、书的左面;小狗躲在写字台的下面;小兔躲在床的后面;小猴躲在床的右面。)
师:有四只小动物想和我们做捉迷藏游戏,瞧!它们都已经躲好了。你们能找到它们吗?学生描述小动物的位置(随着回答点击该动物,它就会闪烁显示)。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很快就找到了小动物躲藏的位置。(板贴:位置。)
2.介绍周围的同学。
师:今天来了许多老师,谁愿意向他们介绍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
介绍到谁,该生站起来向老师招招手。
二、新授。
1.联系主题图,学习新知。
师:(播放课件)这是一年级(5)班的同学们,看,他们坐得多整齐呀!数一数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熟悉整幅图,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师: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名叫乐乐。他坐在第一组第二个座位,你能找到他吗?
学生可能得出以下几种答案:
(1)从左往右第一组,从前往后第二个。
(2)从左往右第一组,从后往前第二个。
(3)从右往左第一组,从前往后第二个。
(4)从右往左第一组,从后往前第二个。
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是老师没有说清楚。他应在从左往右第一组,从前往后第二个座位。现在你们能找到他吗?
【学生找到后,点击该生则闪烁显示并出现文字“第一组第二个”。】
师:你们还想和一年级(5)班的哪些同学成为好朋友呢?(同学互说,然后指名说。)
【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描述清楚好朋友的位置。】
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师:从左往右数,请第一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第二组同学点点头;第四组同学笑一笑;第六组同学……
师:从前往后数,你排在第几?(同桌互说。)
师:你能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吗?
三、活动。
1.设计新同学的座位。
师:你们想当一回小老师吗?如果新转来一名同学,你怎么给他安排座位?
【注意:根据学生的回答深入挖掘德育内容。】
2.找住址。
(1)情境说明。
(课件展示一幢楼房。)
师:这是一幢漂亮的新楼,分为一、二两单元,数一数一共有几层楼?(生:有4层楼。)每一层楼都有两户人家,*左的为左室,*右的为右室。这幢新楼里住着解放军叔叔、王爷爷、音乐老师等很多人。
(2)活动。
①师:春节快到了,老师要选几名能歌善舞的同学到解放军叔叔家慰问,哪些同学愿意参加?
选3名学生,问一问他们各准备了什么节目?然后让他们根据地址“一单元3楼右室”找屏幕上住房的位置。
(生找到位置后,点击该位置,演示窗户打开解放军叔叔出现的动画。)
②师:谁愿意到王爷爷家做好人好事?(地址:一单元2楼左室。)
③师:谁愿意把这封信送给音乐老师?(地址:二单元4楼左室。)
3.找电影院座位。
(1)创设情境,解决难点。
(课件动画演示:星期天乐乐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2排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乐乐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
教师边演示边叙说情境。
师:谁能帮助他?(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乐乐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内有很多座位,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哪一个呢?”)
师:谁能帮助他找到座位?(小组讨论:先找到2排,再找3号。)
(点击课件上该座位闪烁显示,乐乐坐下后说“谢谢”。)
师:你们真是一群助人为乐的好学生!
(2)模拟影院,实践活动。(事先在座位上贴好和电影院座位号一样的号码,每个号码下面有一张电影票。)
师:如果这儿就是电影院,从前往后数一共有几排?(让一名学生下座位带领大家数。)
师:座位上都有号码,仔细观察这些号码是怎样排列的?(分组讨论得出:从中间起左边是双号,右边是单号;中间号码小,向两边逐渐变大。)
师:老师要考考你们是否掌握了这一本领,请从座位号下拿出电影票去找座位。我们知道电影院是一个公共场所,我们应该遵守公共秩序,做一个文明的小市民。
(课件出示文字“欢迎来到红领巾小剧院”,并放一段优美的音乐。)
学生们在门外自觉排队入场找座位,鼓励互相帮助。
师:请同学们互相检查是否坐对了;指名说自己的座位号,其他同学检查。
【课件演示:声音“电影马上就要开始了”。(学生坐好)动画片“猫和老鼠”开演,结束或出示文字“谢谢观看”。】
师:看完电影,我们的课也结束了。
课后评析
本课教学努力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并尽力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节课教学设计自然、衔接连贯,多处渗透德育,其最大特点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交流学习数学,理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培养实践能力。如“找电影院座位”的活动,为了解决“找座位的方法”等难点,利用课件演示“乐乐买票进场的情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地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解决难点,掌握“找电影院座位”的基本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接着从课件中电影院的画面回到实际中来,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放手让学生进场找座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真正掌握了这项本领,完成了学习任务。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2
教学内容:
《买衣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购物》中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数学新课标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于其丰富的感性认识,《买衣服》是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活动之一,旨在通过买衣服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学生在这一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学设计方面,应充分让学生在“学数学”的同时经历自主“做数学”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通过买衣服的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人民币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新旧两种版本的大额人民币,鼓励学生发现其中的特征及分辨的方法。
(2)组织学生先估算买东西的价钱,再实际计算一下是否正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弄清大面额的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本课主题图;10元、50元、100元面额人民币各一张,20元面额人民币一张。
2、学具准备:学生准本学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
1、创设逛商场的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逛过商场吗?今天笑笑就来到商场买衣服(引出课题:买衣服),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看图获取数学信息并交流。
师:(出示课件:教材72页主题情境图)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商场里了,同学们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呢?生交流:我看到商场里有上衣、裤子、裙子和围巾;我还知道了他们各自的价钱。一件上衣的价钱是59元,一条裤子的价钱是41元,一条裙子的价钱是36元,一条围巾的价钱是31元;我还知道了明明的笑笑拿了100元钱想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人民币,今天笑笑来买衣服,那么你们觉得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那些人民币来付钱呢?(生讨论)生讨论,交流意见:可是可以,但会很麻烦。因为衣服店的'东西比较贵,我们学过的人民币最多才5元,算起来就很麻烦。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正确,因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面额较大的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1、认一认。课件出示教材72页“认一认”中的人民币。师出示100元、50元、10元面值人民币和20元币,把正反两面都展示给学生看,充分让学生从正反两面去识别,然后贴在黑板上。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反馈:我们组发现只要看人民币上的数字是多少元就可以认清楚了;我们组发现新版的人民币都只有毛主席一个人的头像;我们发现他们的颜色不一样,我们觉得应该还可以从颜色上来区分人民币。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我们可以从人民币的数字、面额、字样、图案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换一换。
师:现在我们一起认识了较大面额的人民币。在实际购物过程中,常常遇到换零钱的问题,你们会吗?练习人民币的兑换。
3、买衣服师:现在笑笑在买衣服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助他们吗?师:(出示课件)我们看看他们有什么问题?笑笑的问题是:想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拿100元够吗?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们的想法。学生讨论后交流,反馈。
师:师板书:59+36=95(元)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淘气的的问题,他的问题是“我想买一条围巾可以怎样付钱?”(一条围巾31元)同桌商量,然后反馈交流。
师:同学们帮淘气解决了问题,他真谢谢大家阿!最后笑笑想请教同学们一个问题,他的问题是“我想买一条围巾和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可以怎么付钱?”
生交流想法,集体订正。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真多啊!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多动脑筋想想怎样付钱比较方便。
三、巩固提高
1、教材73页第二题。
(2个小题)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不错!昨天的售货员阿姨又要请我们帮忙数一数钱,你们愿意吗?学生独立做题后反馈。
2、数学故事。
师:同学们顺利地帮阿姨数对了钱,真棒!最后老师想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你们听完了还要动脑筋想想故事里的问题哦!(边出示课件边讲故事)
四、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那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用到人民币,因此我们要好好爱护人民币,做到合理花钱,勤俭节约每一分钱。
五、作业
1、抄写正式作业;
2、完成课堂练习册《买衣服》这一课的内容。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3
一、讲讲我对教材的理解:
《买铅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二)的第一课时。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以及10以内加减法,初步感知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
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商店买铅笔情景。主题图中已经出示了数学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我认为本课的主题图给出的数学问题太直接,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因此在教学时我把主题图进行了改进。把主题图中袋鼠提出的数学问题改为“有15支铅笔”这一条件,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主题图,从图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再根据相应的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从教材提供的例题和练习分析,本课应是学习十几减9、8的退位减法。但我认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应该是相通。只要掌握了十几减9、8的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学生就会自然地迁移到所有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来。因此,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作了调整,即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
二、谈谈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买铅笔:教学目标有三大来源:一是来自学生的学习需求。即要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二是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原理,怎样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生活情景中蕴涵的科学原理,并确定体验目标的要素构成与逻辑关联,怎样引导学生将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实际,并实现体验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统一,这是教师在制定目标是要重点考虑的。三是来自教材的学习素材。
从确定教学目标角度而言,教材的价值及其研究重点在于:
1、提供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和逻辑联系;
2、确定教材所反映的知识结构和逻辑联系同学生认识特点的结合点;
3、确定教材所反映的知识结构和逻辑联系同学生现实生活情景的结合点。“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技能,问题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个方面。
依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我对目标制定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
教学目标:
1、以“十几减9”为切入点,在合作交流中学会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并运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及善于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学会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讨“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一)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二)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聊聊我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一)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利用好教材中的主题图正是培养学生上述能力的良好时机。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逐步形成能力。因此,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出示教材第78页修改后的主题图。(如何修改我在教材分析中已经说过。)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主题图,从中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
3、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我想,只有让学生经过独立观察、独立思考来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从而提出数学问题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才能充分暴露,主题图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二)根据问题,列出式子。
学生经过1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和长时间的培养,已经具备了根据数学问题列出式子的能力。因此学生根据“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这个问题,能很快的列出式子。
(三)讨论15—9的算法。
本环节的教学,我安排了4个小环节:
1、独立思考15-9的算法。
2、小组交流15-9的算法,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教师整理板书。
4、尝试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为什么要安排4个小环节呢?我认为探究性学习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对15-9的理解也就不同,只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再则,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差,只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好好的想一想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交流中有东西好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算法多样化”和“鼓励算法多样化”的要求。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教学中,学生探讨算法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经历一个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再创造的过程。这种探究式思考的价值远远大于遵循某种方法的思考价值。教学中,学生的计算方法各异,教师不急于评价某种方法的优劣,而是让学生介绍清楚各种方法的特点,引导学生“取其精华”,使算法多样化的过程成为一个探索与创新的过程。在教学中,安排小组交流环节,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多种计算方法;也并不是要求学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种算法。“算法多样化”应是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课标中所提及的算法多样化和优化,是指集体的多样化,个体的优化。也就是说要求全体学生尽可能地多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而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想到或掌握这些算法。优化是学生个体的行为,教师不能把全班同学所有的算法都优化成一个算法,这有违新课标的精神。因此,在全班交流环节,教师有意识的把学生汇报的算法板书出来,把算理大致相同的算法整理在一起,让学生在听与说、议与思的过程中学会算法,为以后的个体优化奠定基础。
小组合作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难度比较大,学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如何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又是一大难题。我认为,小组合作的重点是要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了一些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见教案)
(四)巩固算法
这环节,我安排了3个层面的练习。
第一层是基本练习。通过本题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十几减9的算理,并迁移到十几减8、十几减7等20以内退位减法,使学生明确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是相通。
第二层是解决问题,延伸算法。计算教学如果只重
视计算技能的学习,往往比较枯燥。只有把计算教学至于问题解决中去,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是有用的,是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会更感兴趣。同时,利用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使学生感捂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第三层是摘苹果游戏。
游戏是底年级儿童最喜欢的课堂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乐中轻轻松松学知识,这不正是我们的追求。
(五)回顾反思,总结评价。
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醒同伴们注意什么?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点认识,请各位同仁、专家批评指正。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4
一、悟透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18至19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二、把握目标:
1、知士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算法的基础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三、精选教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说课稿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针对本节课抽象性较强,算理比较复杂,而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探究新知。教师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等,并使这些方法相互交融,融为一体。
教师首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唤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针对问题让学生尝试练习,引发认知。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算法,尔后通过直观演示,教师讲解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最后,通过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四、体现主体、暗授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本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立探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分析,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渗透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五、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遵循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立探究、解决问题——巩固练习、实践应用的学习思路。首先创设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情景,生提出问题:“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在学生尝试练习后发现:个位上6减8不够减,而学生前面所学的笔算减法都驶减的,这就引起学生的认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立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再进行恰当的讲解和演示从而使学生掌握新知,建立新的认知结构,最后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形成技能。
六、巧设程序、环环相扣。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此,教师先播放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情景录像,并出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数,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真实录像的播放让学生深受感染,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他们的思维自然会进入一种积极的准备状态,从而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2、立探究、解决问题
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也掌握了竖式的写法,所以这儿首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在练习中,学生遇到了困难:“个位上6减8不够,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正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被唤起,开始进入深入的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数学课程标准》又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案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生展开立探究,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算法的多样化,以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然后通过学生观察比较,教师演示“借一作十”及竖式的书写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3、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有效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因此本节课我分三个层次来设计。
练习,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使所学知识形成有机的整体。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展开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立探究中冷静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积极思辨,在生生、师生对话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1-43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是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正式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能准确计算.
二、说教法及学法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主要采用创设情景、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教学过程
1、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课始通过“文字叙述填空”和“一数分两数图示填空”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进行必要的铺垫。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通过课件展示“妈妈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的情景,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图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3.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幻灯片出示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列出相应的算式,再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随后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如此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加深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是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找朋友”游戏
在音乐声中让上台的5名同学出示算式依次呼叫找朋友。数学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
5.反馈练习
通过计时计算课本练习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度和计算能力,加强对新知的巩固程度,同时教师在巡查中掌握全班同学对本讲内容的掌握情况。
6.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提升了一年级小同学的注意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注重“动手实践”数学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知识与能力得到了长进。充分利用了新课程实验教材的特点,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了常规教学。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12-19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06-1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说课稿《数学乐园》03-04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热门】03-02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说课稿05-24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精】02-15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推荐】02-21
【推荐】一年级数学说课稿02-06
【精】一年级数学说课稿02-06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荐】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