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可能性》说课稿

《可能性》说课稿

时间:2024-05-23 15:52:0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可能性》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可能性》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可能性》说课稿

《可能性》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可能性》属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统计初步认识在一二年级已经涉及到,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并且概率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重要问题。因此在第一学段中对“不确定现象”由感性升华到理性认识尤为重要。数学活动是一个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体会及通过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构建。

  知识与能力: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做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学生探究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每组准备例1中装有八个乒乓球的纸盒1、每人准备硬币一枚

  二、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是主导地位,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构建新知。我精心组织了各种活动,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必然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学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自主化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抛硬币游戏:

  同桌两人进行抛硬币游戏,猜猜那面朝上,那面朝下?再实际看看,猜想是否正确,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板书:“可能性”

  (2)抽签:

  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入:元旦节快到了,我们班要筹备开一个元旦庆祝会,会上每人表演一个节目,有唱歌、跳舞、朗诵、相声、小品、其它六种节目类型,怎样确定出谁表演那种节目呢?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知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六种可能的结果。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的喜悦。

  (1)摸球游戏:

  (a)现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有8个乒乓球,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摸球游戏,老师强调游戏规则。

  (b)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摸球游戏。

  (c)小组长汇报统计结果,教师在表格内填数。

  (d)让学生观察表格中各小组汇报的结果,发现不同,想一想为什么?

  (e)请小组长把盒子里的`球全部倒在透明的塑料袋里,举起让其他同学看,再说说为什么各小组的结果不同。

  (f)教师小结:有白球、有黄球,摸出一个球时,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只有白球,摸出一个球时,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只有黄球,摸出一个球时,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板书:不可能一定)

  (2)初步运用:站一站

  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随意摸到一个同学一定是女同学。

  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随意摸到一个同学不可能是女同学,一定是男同学。

  站起来的同学中老师随意摸到一个同学可能是女同学,也可能是男同学。

  (3)在生活中判断可能性,我们可以用“√”表示“一定”,用“×”表示“不可能”,用“○”表示“可能”。

  ①“地球每天都在转”,请你对这句话的做出判断。师说明理时介绍课外知识。

  ②小组讨论学习。

  ③全班统一订正,说说理由。

  四、实践活动:

  1.游戏:你说我判断

  ①师生游戏。师出题,生判断。

  ②生生游戏。

  指导:两人一组,像课本108页3题图中两人那样。

  2、星期天老师准备去爬山,上午出发,傍晚回来,准备了一些物品:

  水、游泳圈、雨伞、

  毛巾、感冒药、面包。

  哪些物品一定要用到,

  哪些物品很可能用到,

  哪些物品用到的可能性很小,

  哪些物品不可能用到。

  通过实践活动,又一次加深了学生对“不确定性”问题的理解。

  五、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可能、不可能、一定。并且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事件进行判断。其中“不可能”和“一定”是能够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而“可能”是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

《可能性》说课稿2

  说教材:

  统计与可能性是小学数学第五册90~91页的内容,本课教学的内容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认识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这是学生在已进行过简单的统计和初步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安排的为后面研究可能性的大小及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奠定基础。

  教材先组织学生玩摸球的游戏,袋中装有3个绿球,每次摸1个球,摸出后把球放回原处,一共摸40次,让学生在摸球活动中体念摸到红球,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从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同时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再次体会到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想想做做中还通过抛小正方体装铅笔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深刻理解不确定事件。

  说教学目标:

  1、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之有效的`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摸到红球绿球的机会是相等。

  说教法学法:

  充分利用教师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的过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教学形式多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迸发智慧的光芒。

  说教学流程:

  1、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对有关可能性知识的记忆,为学习新课做好心理及知识两方面的准备。

  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的引导非常自然,产生于学生记住摸球结果的需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取于学生的生活智慧,利于学生的生活应用。

  3、就小学生而言,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需要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初步体会,而实验活动是学生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重要步骤。为此,老师精心组织活动,明确活动的要求,再自主分工,让学生通过操作亲身经历并具体感受到摸到红绿球的次数差不多,并进而启发学生想象,继续摸下去的结果。

  4、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归纳反思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探究活动的神秘感,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实验是验证猜想、获得结论的重要策略之一。

  5、抛小正方体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继续保持探究的热情,通过活动进一步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6、课后学生自主总结,既能把所学知识结合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综观整个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游戏贴近生活实际,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可能性》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路花香》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这是则寓言主要讲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后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挑水工却告诉它说,他知道它的裂缝,并利用了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出了许多美丽的花。从告诉了我们: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全文叙述清楚,层次分明,人物的对话描写得具体生动,寓言所蕴含的寓意很深刻,给人以启发和教育。本课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本次说课的课时为第二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是则寓言故事,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读懂故事的内容从中揭示与领悟其寓意,受到启发和教育。为此,在本课时目标的设定上,我将“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中揭示和领悟其寓意的寓意”设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其余目标为:

  (1)进一步理解课题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的朗读课文;

  (2)学会口头复述故事的内容并联系生活,联系自己,谈感受或收获。

  三、说学情

  课前了解学生具体的学情,有助于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帮助解决怎样教与怎样学的问题。因此,我重点关注的方面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及学法。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很乐学。对本课内容在第一课时里已初步了解。能力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朗读和口头复述的能力,学法上也初步形成了以读促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合作交流,联系实际谈感悟的方法。因此,在对本课教学上,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这种能力和方法,去学习文本。对于能力稍差的学生加以关注,鼓励让他们大胆参与学习中与较强的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形成教学面向全体的局面。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教师组织和学生开展学习的两种不同活动反映。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但“教学有法却无定法”,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服务。为此,对本课的教法与学法上,我根据寓言教学的特点,内容的需要,及学生实际的学情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与学法:(1)创设情境,(2)质疑点拨,(3)以读导学,(4)和作探究,(5)口头复述法,(6)分角色朗读法。采用“创设情境法”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凭画面,朗读录音,精彩的语言描绘等手段进行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受赏能力欣。“质疑点拔”能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出相应的问题,能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解疑从而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以读导学”和“分角色朗读法”能使学生通过多种读的形式去理解课文内容,利于读好文中人物内心想法并领悟其寓言寓意。“合作探究”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共同探讨对问题的见解,明确寓言的哲理。“复述表演便于反馈学生在乐趣中掌握课文内容情况以及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1、说教学准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的需要,我准备采用图片,朗读录音,实物投影机进行辅助教学。

  2、说设计的思路:我本着以读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以训练为反馈的思想,将本课教学思路设计为四个环节。

  (1)看图质疑,进一步解题:

  (2)精读理解课文,揭示与领悟寓意:

  (3)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悟:

  (4)复述巩固,布置作业。

  3、说教学流程

  (1)看图质疑,揭示课题

  在这一环节里,我首先利用幻灯投影展示各种花的图片,让学生从美丽的图面中感受花的美与香,从而引入课题《一路花香》并板书课题。再让学生读题生围绕着课题进行质疑,“这一路花香是怎样来的?是谁浇灌出了这么多鲜花呢?”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得出结论生在结合图面,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本身很美,一语双关,不但写花香美,还暗含着对浇灌着鲜花的挑水工和破水罐的认可,赞美了那些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人们。这样教有利于通过图面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感受欣赏与理解能力。

  (2)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这一环节教学是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的重难点。为此,在教学上,我主要以读导学,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教学,我首先引导学生抓信课文有关描写三个角色的重点词句读一读然后进行提出问题,“课文描写了哪三个角色?他们各自有怎样的存在价什和个性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认读课文进行思考,合作探究归纳得出第一角色是好水灌,能装满罐水,很骄傲。第二是有裂缝的水灌,只装半灌水,很自卑。第三是挑水工在破水灌经过的路上洒下花种,利用了破水灌的裂缝浇灌许多美丽的鲜花,很聪明善良为别人着想。在此根据以上结论师生合作进行逐一板书。接着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破水灌对挑水工所说的“你尽了自己的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的句子。读一读并进行质疑,“破水罐和完好的水罐觉得自己回报挑水工了吗?挑水工也觉得它们回报了自己了吗?”让学生共同讨论后回答得出“完好的水罐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它觉得自己回报了挑水工。而破水罐因自己有裂缝而感到惭愧自卑,觉得自己没有很好回报了挑水工。挑水工却觉得破水灌已尽了全力,因为他发现破水罐的作用,创造了一路花香的奇迹,得到了回报。最后,引导学生从以上结论中抓住关键词语例如:骄傲,裂缝,自卑惭愧等结合课文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朗读,把两只水罐的不同心态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再让学生进行分角色品读人物对话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内心想法。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揭于与领悟寓言的寓意。这样教的目的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的品读与理解来全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内心的想法,从而揭示与明确寓言的寓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从中继续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与朗读能力。

  (3)联系实际谈感悟

  在这环节教学上,我主要通过举出一些活事例,例如,“生活中有些人本身存在着弱点或缺陷,为此自卑,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让学生进行迁移性的练习,使学生学会紧密地联系生活,联系自己,谈谈自己的想,进一步地让学生领悟其寓言的哲理。受到更深刻的教育这样的教有利于启发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感知自身存在的价什。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复述表演,布置作业

  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会,为此在这一环节里,我主要是通过表演让学生进行口头复述寓言故事的内容,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做的目的利于让学生通过做的形式来反馈教的效果,并将所理解的内容深入其中。

  六、说板书设计

  我抓住文中三个角色的个性特点,存在的价值,进行设计如下的板书。

  一路花香

  好水罐挑水工破水罐

  骄傲善良聪明自卑、惭愧

  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

  寓意: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可能性》说课稿4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在本课中渗透了概率的思想,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换看法。

  3、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在和同伴的交流合作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事件发生存在可能性,并能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根据已知条件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比较。

  说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的主线是: 摸球实验-------机智问答-------解释生活现象-------描述生活现象。 从摸球实验入手使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通过摸球游戏引入可能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可能性有大有小,并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经历了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游戏,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及良好的学习态度。

  机智问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重点,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对应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 帮小明解释生活现象,将知识从纸上延伸到生活中,学生明确学习了可能性之后有什么用呢? 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

  用所学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学生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来联系实际,阐述生活现象,进行简单的推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来解决问题。

  在如何突破重难点时,注重学生的体验,提出问题后,先猜测结果是什么?再实践验证,看看实际和猜测是否一致。使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从而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开始,又摸球游戏引入新课,使学生在摸球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来树立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从而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在练习时又创设了小明这个小朋友的一些活动,都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如天气,上街等情境,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非常浓厚。最后,你能用今天所学的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吗?因为学生学习了知识就可以用,所以学生参与的特别积极,也就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

  二、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

  本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摸球游戏,从一开始的个别人摸球,得出一定性和可能性,再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从学生摸到黄球和白球次数的不同,来猜测盒中的黄球和白球的多少,再到验证猜测是否准确,从而得出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个结论。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亲历知识探索的过程,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从而真正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获得了直观的感受后,结合自己的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有特定的词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三、重视组织学生对于学习结果的交流。

  在重视学生进行充分的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某些事件的可能性或对事件的推测结果先进行独立思考,并用特殊的语言来描述,再引导学生针对事件的可能性和对事件的推测结果先与同伴交流,促进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交流,一次是将摸球结果,猜测的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第二次是用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发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机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即充分体现了“学习有用的数学”这个教育教学新理念。 四、重视小组合作,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本课中的小组合作有两次,一次是摸球游戏是以6---8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第二次是最后用所学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是以 4人小组为单位。我的学生已经三年级了,小组活动已经可以很有序地进行了,明确了问题后,孩子们自行选出组长,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活动或是讨论、交流,或是游戏。虽说不是非常有效,但是普通的活动都可以进行了,像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活动还是无所适从,没有什么有效的结果。如何使小组活动真正做到有效,如何使小组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几个问题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可能性》说课稿5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是在学生进行过简单的统计图和已经初步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安排的。培养初步的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第二学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体会到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对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简单判断。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践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正确判断,并能适当解释和分析统计的结果。

  说教法学法

  一、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在学习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二、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须先让学生“动”起来。游戏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把数学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习动机。学生通过摸球活动,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活泼。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精神。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顺昌购物中心打出了“消费大抽奖”的活动牌子:一等奖2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200名,纪念奖20xx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一猜抽到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纪念奖的可能性会怎样?

  那么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

  二、小组活动,猜测验证

  1我先出示口袋里有5个黄球、5个红球,让学生任意摸一个,学生会想到摸到黄球和红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但我又袋子里拿走3个红球,让学生猜测,结果会怎样。

  通过新旧游戏的对比,有助于学生正解把握条件,从而顺利作出关于结论也随之变化的预测;另一方面,相似的游戏情境,更能调动学生原有的认识和经验,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主动地进入探索活动。

  副标题#e#

  2.实验验证

  出示实验要求

  每次摸1个球,摸完放回口袋,一共摸10次,

  提供两种记录方法,选一种记一记

  方块图:每次涂一个方块表示

  条形图:每次涂一个方格表示

  然后让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最后全班交流实验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提升:你觉得用“方块图”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时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各有什么优点?

  通过比较条形图使用起来更方便些,以后我们还会经常见到“条形图”这位朋友。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亲身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在活动、交流中初步感受“条形图”表示数据既直观又清楚的优点。

  三、想想做做,丰富体验

  1想来玩“抛骰子“游戏吗”

  2.做一个小正方体,四面写1,一面写2,一面写3,还是抛30次,预测一下,结果会怎样?

  3小组活动,用条形图记录结果。

  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

  4又到了“装笔”比赛的时候了,请各组做好准备

  第一关:在布袋里放4枝笔,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多。(每组派代表展示,说说怎样想到这样做的。

  第二关:在布袋里放4枝笔,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少

  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培养统计活动中分析数据,判断推理的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不确定事件。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受吗?请和大家共同分享。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多,请你留心身边的事物,谁能找到这样的例子也请带到学校里与大家分享,好吗?

  叶澜教授的生命课堂的理念告诉我们:人不仅有认知,人还有情感、态度和信念,如果只把人看作是一个认识体,就简化了对人的认识;如果教学只注重培养认知能力,那就弱化了教学的意义。我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按照“激趣激疑——自主探究——体验验证、深化认识”的过程进行教学,不仅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相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教学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可能性》说课稿6

  教材说明: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三年级时学生接触事件发生有确定和不确定的区分。不确定的事件中分可能和不可能。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要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从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到等可能,这是对随机思想的理解的一个大的飞跃,是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定性到定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对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的理解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关系到对事件发生的随机性的理解。因此,教学时要通过大量丰富的例子和活动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丰富对等可能性的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某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这些游戏的公平性时,他们当然会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玩中学,在学中悟,一改传统数学课堂死板而呆滞的现象。

  教学目标:

  1、在讨论比赛规则、抛硬币、摸球游戏等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能对游戏规则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

  教学重点: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

  可能性与公平性的判断。

  教学策略:

  1、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直观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逐步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

  3、成语连接、评语、街头骗子利用可能性行骗三个小片段,联系生活,进一步体会学习可能性的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小组调查表、色子等。出示一些实物图。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通过抛硬币感受等可能性

  1、说反话游戏。

  利用游戏引出公平的游戏规则。(出示一些反话)

  2、观看足球比赛开始片段。(视屏足球赛开始片段)

  引: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公平的游戏规则,哪一个最适合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国际比赛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抛硬币。

  学生讨论:这种抛硬币的方式公平吗?为什么?

  3、抛掷硬币实验。(出示硬币、实验记录表、科学家实验表)

  (1)猜测。

  师:既然认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如果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2,就进一步说明了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是公平的。

  (2)试验。

  1、每人抛10次,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2、试验完成后思考: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有什么关系。

  (3)交流验证:大家来观察一下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有这么多的发现,我们会发现有些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不一定是总次数的一半,有些小组少一点,有些小组多一点,但是全班加起来正面朝上的次数就比较接近总次数的1/2。

  师:其实历史上有很多数学家也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实验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出示统计数据)

  通过做实验,你们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学生小结)

  二、实践探索,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三个同学准备下跳棋,他们想用三人比赛转盘决定谁先走。(红色占1/2,蓝色和黄色分别占1/4)。师生共同做玩游戏并交流,汇报游戏公平与否。

  如果将这个转盘转到了100次,大家猜一猜转到蓝色的次数大约是多少次?

  这是一个有失公平的转盘,先让学生来判断这样设计公平吗?其实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可能性大小与占的份数的多少有关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

  2、公平游戏转盘的设计。

  学生回答后,进行公平游戏转盘的`设计。接着进行设计展示由学生上台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全体师生做评委,评选出优秀的设计作品。(活动的转盘)

  3、6名同学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强在一块长方体橡皮的各面分别写上1,2,3,4,5,6。每人选一个数,然后任意掷出橡皮,朝上的数是几,选取这个数的人就来当老鹰。你认为小强设计的方案公平吗?

  虽然橡皮各部分的材料是均匀的,但它的6个面大小不等,一个面的面积越大,投掷后朝上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小强设计的这个方案不公平。(老鹰抓小鸡游戏图片及长方形数字橡皮)

  三、联系生活,进一步体会学习可能性的价值

  1、词语连接。(连续滚动播放这些个成语)

  说说平分秋色、万里挑一、十拿九稳、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多少?

  2、评语。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老师把三个词语送给大家太优秀了棒极了真出色,你得到每个词语的可能性是多少?

  如果我用4个词语来评价大家太优秀了、棒极了、真出色、真了不起,你得到每个词语评价的可能性是多少?

  在这四个词语中棒极了是老师最喜欢的,我想送给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每个人得到它的可能性是多少?

  我想把这个词语送给班里穿红色上衣的同学,(请穿红色上衣的同学站起来),你得到它的可能性是多少?

  3、看图说一说。(出示街头骗子的摸奖游戏图片)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这种游戏的不公平性,不去玩这种游戏。强调指出:凡摸奖活动,你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计算一下,就会发现:都是组织者得利,参与者受骗,所以严禁学生参与。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在游戏中知道了一件不确定的事件,它的可能性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例如:抛掷硬币,掷出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掷出一个正方体的骰子,每个面掷出的可能性都是1/6,等等。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在数学上属于概率问题。概率问题起源于博弈,在现代的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天气预报、降水概率的预报,航天飞机的发射等等,都运用到了概率的知识。如果同学们有兴趣,课后可以自己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与此相关的资料,你会发现,概率的知识是非常有趣而奇妙。

《可能性》说课稿7

  一、说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4—97页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这一部分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重点我认为应是联系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是根据实际情况正确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现象。在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本单元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继续教学可能性,用分数表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所以本课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由对可能性大小的感性描述过渡到定量刻画。当然,现在的量化只能是初步的,是为以后学习概率作准备。

  3、为能争取最佳教学效果,我将准备一个硬币、扑克牌等,并事先制作好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难点。

  二、说目标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根据《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能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结果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1、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主要采用谈话法贯穿整节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配合使用分组讨论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善于吸取他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逐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本节课,主要采用让学生讨论交流、自主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有根有据的思考、探究、交流和评价。通过“猜一猜”“议一议”“想一想”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教学”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特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导发现。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投掷一次硬币出现正反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

  2、例1情境图后,出示问题“篮球赛中用猜正反的方法决定选择场地,公平吗?为什么?”“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启发学生在解释和交流中认识到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并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数的意义与可能性知识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并认识到数学是规则的的制定者,是幕后的策划者,数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随后的“试一试”用逐一添加球的办法,让学生明确“一共有几个球,红球有一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一。”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并引发关于是否公平的讨论,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学生接受新知搭建平台,再让学生经历推理“为什么可以用来表示猜对与猜错的可能性?”不但复习了分数的意义,还让学生初步体会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相应的分数来表示,为下面继续教学可能性打下了扎实基础。另外让学生通过几次不同情况下的摸球游戏变化问题情境,能促进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开启用其他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窗口,进一步感知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方法。

  (二)迁移中提升。

  把例2设计成摸牌游戏,第(1)题的三个连续的问题,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都是六分之一。第(2)题的问题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思考的过程。我将充分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随后的“试一试”我将创设学生熟悉的摸球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自己作出的结论,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首先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2题的条件进行整理,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幷出了两道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教育孩子们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在充满可能性的世界里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设计意图:学生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拓展题的练习,能进一步积累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经验,丰富、加深用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四)全课总结,感受价值。

  教师提出“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以及“你还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反思,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用心去观察、去体会、去发现、去思考,就会拥有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本领。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交流学习收获,能够进一步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今后更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现代教学理论表明:“只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放手让学生研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研究问题的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他们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许多新的生成。我将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可能性》说课稿8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关于《可能性》“作业设计与讲评”,下面我将从四个部分展开我的说课:第一、说教材分析,第二、解读目标及重难点,第三、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作业,第四、说作业反馈与讲评。

  一、说教材

  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二、说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推理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强调随机现象本质的感悟,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建构。

  教学重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四、说作业设计(判断与填空题)

  (1)兴趣性(例:设计抽奖箱摸球的游戏,有分别标有1、2、3数字但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三个球,都放进去会摸到什么球?怎么放每次摸出一球,一定能摸到1?或怎么放不可能摸到2,)

  设计意图:学生在这些游戏作业中兴趣浓厚,感觉到数学作业就是一种享受,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使原来枯燥、乏味的作业现象,变成具有趣味的游戏性、故事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会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活性(例:1.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不可能从西方升起2.明天可能会下雨或出太阳)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应是每位数学教师应着力研究的课题。

  (3)层次性(例:A组:基本题,着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适合“学困生”;B组:综合扩展题,以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为目标,适合“中等生”;C组:聪明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适合“优等生”。)

  设计意图:受文化环境和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作业设计上也不能一刀切,要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层次的作业,以满足各个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自定的作业不再困难,即使有困难,努力一下也能完成。而且完成了自定层次的作业,还可以向更高层次挑战,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

  (4)探究实践性(选做)

  1.制作式作业(小组制作大转盘使每种可能性相同)

  2.绘画式(小组合作把10张画有图形的卡片放进纸袋里,随意摸一张,要使摸出圆形的可能性最大,可以怎么画,收集不同画法)

  3.游戏式(小组用骰子玩游戏,在使游戏公平的前提下,看谁的规则多)

  4.整理式(在生活中找一找“一定”“可能”或“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设计意图: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种作业。它能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作业反馈与讲评

  (一)做好作业批改的记录、分析。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出错的原因,才能在前期阶段为讲评课做好充足准备。对错题进行分析记录,一方面可以找准学生具体问题所在,另一方面通过对错题的深入分析,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还可以对错题的分析记录存档并进行定期的整理,为日后的教学做准备。

  (二)合理安排作业讲评时机。不是做了作业就一定需要讲评,如果完成情况良好的作业,只有个别学生出错,可以单独辅导,从而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如果出现的错误比较集中,则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科学选择

  1.及时讲评

  如果作业中差错率高,并且严重的缺乏知识技能,及时讲评对后进生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夯实基础、增强自信.

  2. 延时讲评

  对于后续学习没有直接的影响,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题目理解偏差,审题不够仔细,思考不够深入导致的错误。可以在教学时间相对充裕的时候再进行讲评。

  3.定期讲评

  定期讲评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解决错误问题本身,而是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积累,整理出系列的错误,能够在分析错题中有所提高,有所突破。

  4.精心设计作业讲评内容

  数学作业中学生容易犯错的题目,多半情况是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充分导致的,因此,教师在讲评时,不仅要讲解题的方法还要向学生明确说明易错的原因,从而达到讲评的有效性,争取做到错了一次便不会再错。

  (三)实践性作业的反馈可以多样化,可以让学生课堂展示,与同学们交流感受,课后也可以进行相关游戏,教师可以对完成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并收集好的作品与学生一起张贴在教室,形成班级文化墙或展览区;尽可能给同学们展示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可能性》说课稿9

  教材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学习时间在12月中旬。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知,即确定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选取了“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主题图及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设计思路:

  1.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义,能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3.学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元旦节快到了,东方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准备举行一次摸奖活动。摸奖的规则是:在一个盒子里放一些球,凡是一次购物满50元的顾客,都有一次摸奖机会。摸到红球有奖,摸到白球没有奖。如果请你设计,你能想出几种放球的方案?

  板书学生的方案:全放红球全放白球既放红球又放白球

  [设计意图] 把教材中呈现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情境改变为更贴近学生、学生更熟悉、更现实的摸奖的情境,为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第一次摸球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㈠学生小组合作摸球,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提问:根据你们的方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小组合作,用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摸球用的盒子、5个红球、5个白球、试验结果记录单)依次进行摸球试验,并把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组织,确定记录人和汇报人;2.摸前搅和一下,摸时不能看,按一定顺序来摸,次数不定;3.每摸一次,就把结果记录下来;4.摸完后,观察记录单,能发现什么。

  试验结果记录单:

  ⑴全放红球

  摸球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颜色

  ⑵全放白球

  摸球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颜色

  ⑶既放红球又放白球

  摸球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颜色

  ㈡组织学生交流,认识“一定”、“不可能”、“可能”。

  学生汇报试验结论,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验的。如,汇报全放红球试验时,说一说放了几个红球,摸了几次,每次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板书:

  可能性

  一定

  结果确定[url=]{[/url]

  不可能

  结果不一定─可能

  ㈢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没有老师的限制,只有根据学习目标的自主学习活动,盒子里放多少个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学生做主。教师的作用发挥在汇报过程中的引导学生反思上,让学生通过第一次摸球活动,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里放几个球,也不管摸几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红球,就一定只能摸到红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如果既放红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红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三、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不仅可以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还可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出示P105图,想一想,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不可能”,还是“可能”?

  组织汇报,说说判断的理由。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的结果是确定的,哪些现象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设计意图] 借助现实世界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和列举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描述、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

  四、第二次摸球,进一步认识可能性,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㈠认识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影响后一次摸球。

  出示摸球的盒子,放入2个红球和2个白球,说一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能确定吗?为什么?

  学生猜一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请猜的同学摸一摸

  再猜一猜,摸一摸……当学生前一次摸到红球后,下一次可能猜会摸到白球,这时让学生亲自摸一摸,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如人所愿,感悟到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影响后一次摸球;

  ㈡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继续猜一猜,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并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又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再摸一摸……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设计意图]可能性作为一种随机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观愿望控制的。但许多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即第一次摸到红球,第二次就该摸到白球。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我设计了第二次摸球活动,让学生先猜再摸,暴露学生的认识,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对于某一次摸球来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事先是无法确定的,并且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会对后一次摸球产生影响。通过逐步拿出球,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五、学习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组织练习,深化对确定和可能性的认识

  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

  ㈡根据结果设计放球方案,,说一说怎么想的,并摸一摸。

  1.一定能摸到红球;

  2.可能会摸到红球;

  3.不可能摸到红球。

  ㈢猜一猜:东方超市的老板会怎样放球?为什么?每种颜色的球放多少?

  [设计意图]设计第三次摸球和猜一猜的练习,让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又有新的认识,学生的思维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并且为下一节课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可能性》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情况。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实践,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3、教学目标

  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够正确使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能够举例说出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些事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观察、猜想、实践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不同情况下可能性的区别。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 、引导发现法 、观察实验法 。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全课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人,发现的主人,诠释的主人。

《可能性》说课稿11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

  一、教材创新处理

  本单元的“可能性”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且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初步的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第二学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与游戏规则公平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分数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证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其中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学习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充分经历、体验“可能性相等”的过程。因此教学关键就是创设各种试验活动情境,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理解可能性与游戏公平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教法合理选用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活泼好动,思维依赖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力求形成“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教学过程。灵活采用情境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愉快式教学等辅助教法做突破点,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抽奖情境,让学生从中感悟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猜测也许跟数量的多少有关,使之获得主动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学法灵活指导

  在教学中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应用“动手操作、参与实验、观察分析、迁移类推、互动交流”等主要学习方式,探究新知、掌握新知。真正做到让学生在乐中学、动中悟,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密切结合。

  四、程序优化组合(有关教法与学法的运用也渗透其中)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促“参与”)

  为了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我针对学校门口的小买部买5角钱一包的卡片,常常用以抽奖游戏吸引学生去买的例子创设计了一个摸奖游戏,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抽奖箱里面装满奖票。(媒体出示:共100张奖票,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其余94张全是鼓励奖。)

  “同学们,老师也参加了这个活动,猜猜看,老师会抽到了几等奖呢?”(“鼓励奖,鼓励奖”),真是的,为什么呢?(鼓励奖的奖票多呀!)教师伸手一摸,叹气道:运气怎么差,怎么就不摸到一等奖呢?此时学生的情绪高涨,纷纷为老师解围说:“(因为一等奖才一名呢,要抽到不容易呀!)。我又抓住时机质疑:数量少可能性就小,真的是这样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可能性”的大小跟数量到底有什么关系?

  (这样,学生在抽奖活动中,初步感悟到可能性大小跟数量有关?明确了探究问题的方向,激起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探究问题的欲望,轻松愉快地进入了下一阶段的探索活动)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互动碰撞成“高效”)

  1、联想猜测,探寻策略

  出示例1主题图,让学生收集信息,猜测游戏是否公平。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得出:硬币只有两个面,抛一次硬币,会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正面朝上,另一种是反面朝上,用分数表示每一个面的可能性是1/2,所以都会说游戏公平。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公平”的数学含义,教师追问:真的很公平吗?请大家拿出硬币,抛两次。一定有一部分同学,会出现两次正面或两次反面,可能性不是1/2了,怎么办?学生思维上产生了质疑,激起再抛再探究的欲望,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抛更多的次数来验证硬币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此时,也正是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的最佳时机。

  2、动手操作,收集数据

  4人一小组合作,开展抛硬币活动:每人每次抛出1块,记录员在记录表中记录抛得的结果,每人抛5次,抛完后换下一位继续抛。每组一共抛20次。(教师参与学生活动,行间巡视,收集信息,适时调控小组活动。)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全班交流,让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实验所得,互相补充,互相质疑释疑,取得共识。结论如下:

  1次、2次、20次、40次、60次……120次,通过汇总全班小组数据,出现正面或反面的概率就越来越接近1/2。从而说明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开球的,是全世界通用的公平办法。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情境题:抽到一、二、三等奖及鼓励奖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用相对应的分数表示。(1/100/2/100/3/100/94/100)

  (这样的设计上努力体现的是学生认知上的一种递进,学生经历了联想猜测、动手验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前呼后应,学以致用。)

  (三)模拟练习,扩展应用。

  1、解释应用(调控课堂保“及馈”)

  (创新改编课本习题)为:

  1)转转盘决定谁先开始游戏,是否公平?请说明理由。怎样设计才公平?根据可能性的知识动手改装,使之公平。(不公平,因为红色区域是四份中的二份,指向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2/4,而指向其它区域的可能性只有1/4。把其中一份红色的染成绿色等不同颜色。

  2)当设计公平后,再提出:如果转100次,估计大约有多少次指针是停在红色区域里的?(100/4=25次)检测可能性与平均分及分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可能性的认识由定性感受到定量刻画的自然过渡。

  2、快乐游戏,扩展延伸。(成功喜悦激“乐学”)

  1)游戏一:老鹰捉小鸡游戏

  掷橡皮决定谁当老鹰公开吗?通过让学生联想猜测,动手实验,发现可能性不但跟数量有关,还扩展延伸到跟面积的大小也有关的结论。

  游戏时以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乐中学,从中感悟公平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2)游戏二:开门见虎

  有四个洞,其中一个洞里有一只放生虎,老虎可凶猛呀,谁敢打开它,(不敢),补充说明:不用怕,这可是四个放生洞,老虎也许已经会从洞的后门跑到大森林去的,老虎还在吗?请打开看看。从学生中选出三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每个人得打开一扇门,谁要先打开,(生一定争着要打开,因见到老虎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大的,从1/4到1/3再到1/2,可是现实是:三个人都没有见到老虎,这时让学生再打开最后一扇门,是没有人敢开的,只好老师自己来了,哦,还好老虎回归大自然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想法,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发现可能性会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

  1、学生汇报学习所得。(使学生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

  2、教师评价学习态度。(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我能行)

  五、板书科学设计

  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以上创新处理,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联想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探索成功的喜悦,体会到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完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评委给予批评和指正。

《可能性》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北师大版的第八单元,这课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可能性的基础上,在二年级已经感受事情的不确定现象,本节课目的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建立一个概念。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情况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游戏转盘和摸球、摸糖及机智问答的情况,让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之分。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重点: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通过对二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学习,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确定发生的了。

  2、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习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乒乓球、转盘、硬币、盒子、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老师先点明我们要做一个摸球游戏,让学生推荐两名男生,两名女生到讲台上来,在其中只能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留下来,让下面的学生都猜,他们谁可能会赢,然后让学生分别以剪子、包袱、锤和抛硬币的形的式来决定胜负。在比赛之前必须讲清规则。这时板书课题。

  (二)活动二老师和留在讲台上的同学进行摸球游戏,让下面的学生在练习本上记录。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让学生猜为什么另一个同学会总是摸到白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三)活动三(转盘游戏)结合生活实际,说超市正在举行摇奖活动,让学生初步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用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可能性的大小是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四)活动四(装糖游戏。)这个游戏是根据老师的口令往盒子里面装不同颜色的糖,这个游戏以小组活动为单位,让每个同学都参加,在提要求之前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脑想,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了可能性,可能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提升。

  (五)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可能性,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身边的数学。

  (六)总结: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这节这你有什么收获?出示学习目标,对照学习目标看一看一自己完成的学习是否完成任务,是否满意。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了“猜测——验证——分析试验数据“的亲历过程,学生学生身边有价值的数学。

《可能性》说课稿1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五年级上册的“可能性”是一个新增的内容,它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且会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虽然在小学的教材中,内容占的不是很多,但它却是为小学生步入中学学习概率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与游戏规则公平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分数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证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本课教学重点是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学习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在于:充分经历、体验“可能性相等”的过程。验证抛硬币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教学的关键是理解等可能性与游戏公平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可能性”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将它从生活中抽象出来,学生仍然会感到有些陌生,需要教师用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参与课堂。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打算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现实生活问题——探究解决——得出结论——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本节课主要采用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的主轴,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程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设计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猜想验证,探究新知——实践深化,发展能力——联系生活,思维拓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从而向学生直接出示了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这一环节的教学,很自然的揭示了课题,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二)、猜想验证,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弄懂游戏公平性的数学含义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这节课,我引导学生理解“公平”、“等可能性”分三步走:

  第一步,出示主题图,猜测游戏是否公平。

  在这一环节,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三年级打下的基础,通过简单的推理,可以得出:硬币只有两个面,抛一次硬币,会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正面朝上,另一种是反面朝上,用分数表示每一个面的可能性是1/2,所以都会说游戏公平。而这个结论只是停留在表层,在这里大多数学生把“公平”理解为绝对的公平。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公平”的数学含义。

  第二步,提出问题,质疑抛硬币的公平性。抛一次硬币下来,学生初步感悟到“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是1/2”。从而说明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开球的,是全世界通用的公平办法。

  这样的设计上努力体现的是学生认知上的一种递进,由“抛一次硬币出现正面与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到“抛20次硬币出现正面与反面的次数不是正好都10次”,再到“抛很多次硬币出现正面与反面的次数接近1/2”。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到动手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初步体验——阅读材料,科学验证,再到反思感悟的过程,同时,也体验了发现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活动渗透了“学习是一种需要的教学理念。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还应把握:学生在具体的试验与操作活动中往往对游戏本身更感兴趣。教师应合理、有序地安排好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践深化,发展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能力,课中练习设计了转转盘决定谁先开始游戏,是否公平?怎样设计?长方体、正方体的骰子作为游戏的工具。谁更公平?等一系列问题的训练。比如:(课文中的转盘游戏)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思考: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多大呢?用分数表示是多少?“怎样设计这个转盘才公平”上。设计后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又是多大?从而实现对可能性的认识由定性感受到定量刻画的自然过渡。

  通过练习,向学生渗透公平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联系生活,思维拓展

  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一道富有挑战性、情趣性的练习。如:某商场迎国庆60周年,策划进行一次购物摸奖活动。问题:如果你是商场经理,考虑到商场的利益,你会怎样设计转盘呢?如果你是一名消费者,你希望这个转盘怎样设计呢?如果考虑到公平性,这个转盘又应该怎样设计呢?学生动手设计,展示作品,并阐述设计理由。

  学生在设计转盘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出了不同的转盘。可以说,正是教师给学生创设了种种探索的情境,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四、说板书设计:

  可能性占的面积越大,可能性就越大;占到面积越小,可能性就越小。

  份数越多,中将可能性越大;份数越少,中将可能性越小。

  简单明了,重点提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对《统计与可能性》这节教材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自主合作,尝试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课堂的快乐,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可能性》说课稿14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节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本节课主要通过几个简单的引例来说明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数来表示,这些数是 1,0和大于0小于1的数,由此给出概率的定义,导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本节设置的几个例题目的主要是巩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并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用例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统计在简单问题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种类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可能性事件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有关概率的概念,本教科书将在八年级下册学习“频数和频率”的基础上,主要安排在九年级上册学习,因此学习本节课主要是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说目标

  1.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大纲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概率的意义。

  (2)了解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

  【能力目标】

  (1)会辨别等可能事件。

  (2)会用例举法(包括类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3)进一步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情感目标】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进一步探索的乐趣,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思。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概率的意义及其表示。

  难点: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条件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计算概率。

  说教法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采取发现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精心编排、设计题目,由简到难,层层递进,达到面向全体的目的。

  2.学法指导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是学习数学的主旨。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导出概率公式,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等可能性,怎样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例 小花、小君和小芳三个朋友准备一起出去玩,她们要玩跳大绳,两人摇绳一人跳。小花愿意先摇绳,但小君和小芳都想先跳,于是她们决定用抽签的办法来决定:做 4个纸团,其中只有一个纸团里写有“跳”字,由小君从中任取一个纸团,抽出有“跳”字的纸团,就决定由小君先跳,这个办法公平吗?如果不公平,怎样改正才会使之公平?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这一问题不仅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还激励学生多角度思考,用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创造积极合作、讨论的氛围。】

  2.师生互动,探讨新知

  从引例中得到,在客观条件下使小君、小芳两人抽到“跳”的可能性大小相等(也称机会均等),那样才是公平的。而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指明可能性大小的情况,我在教学中举了一些描述实际生活中有关可能性大小的几个例子:

  (1)小明百分之百可以在一分时间内打字50个以上。 即小明在一分时间内打字50个以上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

  (2)小华不可能在7秒内跑完100米。 即小华在7秒内跑完100米的可能性是0.

  (3)通过随机摇奖,要把一份奖品奖给10个人中的一个。 每人得奖的可能性是十分之一。

  接着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独立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设计意图:新课标理念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多说,我这样安排就是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面向全体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合理、正确的给予高度肯定,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学生难免犯错,这样的学生我不做批判,教师随意批判会打击那些大胆发言同学的自信,要充分相信同学之间也能纠错,放手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互相评价中得以提高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最后教师归纳出概率的定义。在教学中给出概率的定义后,我还要求学生回答引例中3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设计意图: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及时对所学新知识加以巩固。】

  接着教师给出一个求事件发生的'概率公式:P(A)=事件A发生的可能的结果总数/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着重强调学生容易疏忽的适用条件: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结果的可能性都相等。还可请一些学生再举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些辨别各种可能性是否相等。

  【设计意图:这样的安排又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一个引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而此问题抛给学生自己去探讨,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一些知识点。】

  3.讲解例题,综合运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在弄清等可能性的含义后,我设计了以下一个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概率公式的理解。

  多媒体显示: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骰子停止运动后,朝上一面的数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是正数的概率是多少?是负数的概率是多少?

  教学中,教师着重讲清解法的思路和方法步骤:(1)先分析判断是否使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2)统计所有可能的结果数和所求概率事件所包含的结果数。(3)把它们代入公式求出概率。

  【设计意图:主要巩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选取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编题,学生较易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范例中自然引导学生概括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率。】

  1. 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练习(1)从你所在小组任意挑选一名同学参加诗朗诵活动,正好挑中你的可能性是多少?

  (2) 转盘上涂有红、蓝、绿、黄四种颜色,每种颜色的面积相同。自由转动一次转盘,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指针落在红色或绿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练习2(抢答题)

  (1)一个布袋内有8个红球和2个黑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求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

  ①从中摸出一个球,是白球

  ②从中摸出一个球,不是白球;

  ③从中摸出一个球,是红球;

  ④从中摸出一个球,是黑球

  (2)20瓶饮料中有2瓶已个过了保质期。从20瓶饮料中任取1瓶,取到已过期的饮料的概率是多少?

  (3)一次问题抢答的游戏中,每个问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抢答者随意说出一个选项,这个选项恰好是正确答案的概率是多少?

  【实际意图:练习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几个题目的反馈练习,可使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得到及时的巩固,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2. 变式练习,拓展应用

  多媒体显示:一个红、黄两色各占一半的转盘,让转盘自由转动2次,指针2次都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一次落在红色区域,另一次落在黄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设计意图:此问题较为复杂,可以引导学生画树状图加以分析,从而使得问题简单化,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体验变式中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倡提后反思。】

  6.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反思有什么样的收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参与反思的学生更多,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布置作业,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能性》说课稿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会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游戏公平规则。

  3、通过活动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会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

  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游戏公平规则。

  教学准备:

  班班通。准备好白和黄的乒乓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小组活动

  (1)师生关于游戏简单交流;

  (2)出示书本P64的研究例题;

  (3)首先让学生猜测谁赢的可能性比较大?

  (4)让学生读题中的游戏规则,然后小组里准备好活动器具来模拟游戏。在学生游戏的同时让学生把结果统计在记录表里

  【先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然后再汇总有多少次】

  (5)让学生根据刚才实际的游戏操作以及结果记录说说游戏工公平性。并讨论为什么?

  (6)学生交流说明原因后,引导学生怎样才能让游戏公平地进行?启发学生改变口袋中红球与黄球的个数,使它们同样多,从而使游戏公平。

  (7)让学生重新按照这样的情况再开展游戏,统计出结果,体会游戏是公平的。

  二、初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P65试一试

  (1)先让学生读题,弄清游戏的规则和方法,并根据问题分别作出猜测。

  (2)组织分组的实际活动,以验证猜想。

  2、完成P67练习十第1、2题。

  (1)先让学生看题,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仔细观察每个口袋里不同颜色小球的个数,再根据观察结果作出判断。

  (2)学生作出判断时,要帮助学生理解:只要看口袋里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说明游戏的公平性,指出第一和第三个口袋模球是公平。

  三、总结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具有确定性;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以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确定事件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不确定事件用可能来描述。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游戏这一学生喜欢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在现实生活中具体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学生在活动的基础上对本课非常感兴趣。在教学中,首先,出示游戏规则,让学生猜测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之后,要求学生实际体验,记录摸10次后的结果。在活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交流对游戏的体验,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接着让学生重新设计公平的游戏,并根据新的规则,再次体验。由此加深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理解,进一步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但还让学生明确,虽然游戏规则是公平的,但还是又有胜负的,又体现了一定的现实性。真正地体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可能性》说课稿】相关文章:

《可能性》说课稿07-27

可能性说课稿07-01

《可能性》说课稿范文06-21

《统计与可能性》说课稿07-12

苏教版《可能性的大小》说课稿03-20

《可能性》说课稿范文通用02-26

可能性说课稿15篇01-14

《可能性》说课稿(15篇)09-20

《可能性》说课稿15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