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高中政治说课稿

高中政治说课稿

时间:2024-05-28 12:07: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高中政治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政治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政治说课稿

高中政治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在课程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哲学常识》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二节第两框的内容。主要是讲唯物辩证法“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一课中学生要根据上节课掌握的矛盾特殊性原理,来掌握其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课是对第一节“矛盾的普遍性”的继续和深化,也是后面教学内容“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的前提,是教育学生学习和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的关键环节。

  二、说学情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

  哲学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而高二学生只是容易把握形象思维,却缺乏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因此对哲学有关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本目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一些的哲理储备,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能力,让学生自己阅读来阐释其中的哲学意义。并列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更盎然。

  三、说教学目标

  本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教材和学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含义;

  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能力目标:

  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培养对这一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即运用这一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坚信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

  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难点:

  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图片导入

  我向学生展示格里膜斯维特火山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此火山喷出的是不是火焰。设疑:火山喷发喷出的一定是火吗?

  我总结:我们发现这张图片中火山喷出的不是火焰,而是冰块,原来是因为附近有个冰川,挤压通过火山口喷出。这奇特的现象,告诉我们一个哲学道理: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环节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将从整体把握教材,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首先是连连看活动

  我通过PPT出示连连看题目:

  如果你是厂长,你会怎么安排这些职工的'工作?(连连看)

  “吹毛求疵”者 民事调解员

  “谨小慎微”者 产品质量检查员

  “一团和气”者 突击手

  “求胜好强”者 安全监督员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问题:进行人员与职位的匹配,并说明原因。

  通过连连看活动引出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用连连看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分析问题的同时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此环节采用探究教学法,首先出示材料:孔子对不同的人问的同一个问题,往往给予不同的回答。鲁国的大夫孟懿子问孝,他说:“无违。”不违背礼仪就是孝。孟武伯问孝,他说“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最担心孩子生病,保持自身的健康就是孝。弟子子游问孝,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的关键是敬,而不是简单地养活父母。子夏问孝,他说:“色难”,在父母面前经常保持愉悦的容颜就是孝。

  出示课堂探究问题:孔子的上述做法包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可能一部分同学对材料中四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不了解,所以我出示探究提示,说明四个学生的特点:

  孟懿子:鲁国最有势力的三家大夫之一,但有时候不仅用鲁公(诸侯)的礼仪,甚至还有用天子礼仪的时候,这就叫僭越。(礼仪要求:一是要虔诚恭敬尽到礼数,不能敷衍塞责;二是要按照既定的礼教,即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各有差等,不得僭越。)

  孟武伯:孟懿子之子。出身贵族,骄奢淫逸,有声色犬马诸多切身之疾。

  子游、子夏:孔子的高徒,供奉父母的礼节对他们来说不成问题,孔子唯恐他们的敬爱之心不够恳切,用这话来警示弟子,让他们知道,侍奉父母之道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在,因此不应该求之于外,要求之于内心。

  学生进行探究,并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孔子对不同人所问的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包含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这一哲学道理。(注:根据学生情况简单介绍)

  通过探究和讨论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来,通过讨论、发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知识的运用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本环节通过小组对抗赛大比拼的形式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让学生说出蕴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俗语以及举出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成语或者俗语。

  通过学生举例子的形式,能够更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取学生总结的形式,并进行补充和说明,回顾本课内容,突出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授课结束后,我会给学生设置一个写作型作业:让学生撰写小论文,写出自己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分析了哪些具体问题,有哪些感受,从而领悟并掌握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重要性。

高中政治说课稿2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生活处处有哲学》。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我首先谈一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活处处有哲学》是生活与哲学教材中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框。本单元以哲学和生活、实践的关系问题为主线,设置了“美好生活的向导”“百舸争流的思想”“时代精神的精华”等内容,《生活处处有哲学》以生活实例讲了哲学的起源和功能,破除学生对哲学的神秘感,克服学生对哲学的距离感。

  二、说学情

  教学之路从认识学生开始,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

  哲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高二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但这些观点大都比较浅显,不能形成一定的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世界。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的起源和任务。理解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能力目标】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辩证思维能力;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从而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哲学的功能。

  【难点】

  哲学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五、说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准备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环节展开教学。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一:故事导入

  PPT展示“古希腊人学哲学”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哲学的思考,导入本框内容。这通过故事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环节二:讲授新课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首先让学生回忆孩童时期,他们所提出来的奇怪的问题,如“天会塌下来吗?天塌地陷以后,我们该怎么办?”“动物会说话吗?动物也在思考吗?”……

  学生回答之后,我进行引导:人们为什么会追问和思考这些问题?我是什么样的人?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人们为什么会追问和思考这些问题”,代表发言。最后我进行总结回答,把讨论的主题上升到哲学层面,引导学生理解哲学的产生,即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首先用PPT展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让学生讨论其他的解决方法。

  学生在探究讨论中感悟到思维方法对于人们认识事物有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解决方案,直接引出思考问题: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说明了什么?最后总结引出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而思维方法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说,哲学对于人们思想方法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解决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的问题,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哲学给人智慧、使人聪明,逐层深入,对于初学哲学的同学们来说,有一个渐进的学习过程。

  (2)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生思考课本P6页伊壁鸠鲁的话:

  “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

  “为什么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并分组讨论,找出一些实例证明伊壁鸠鲁的话。比如人类无视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环境、“事与愿违”甚至“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例,引导学生明确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哲学是解决世界观问题的.,因此伊壁鸠鲁把学习哲学和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理解所学知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热情。

  环节三:巩固提高

  PPT展示故事: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该事件内容是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为外国记者放映中国戏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周总理批评工作人员解释太多,工作不看对象,最终要求工作人员在请柬上写上一句话:“请您欣赏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最终获得赞扬。

  我进行设疑: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什么在国外能受欢迎?

  学生能够讨论出外国朋友对中国的传统爱情故事了解甚少,而对于莎士比亚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却很熟悉,根据外国的实际情况,周总理灵活的应对工作,都充分体现了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哲学思想。

  通过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再次让学生认识到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指导我们正确地解决问题。

  环节四:小结作业

  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用归纳式小结。通过小结环节,使同学们对本节课形成更清晰的认识。

  并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以“生活处处有哲学”为题,写一篇小短文。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高同学们的表达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口头讲述的辅助手段,是知识的高度凝集与集中。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结束语: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高中政治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本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的内容是对上一节教学内容的延续,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经济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的活动,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构成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为本单元生产与经营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保障。因此本框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的。

  本框题的逻辑结构主要是由一条主线构成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公有制为什么是我国经济制度的主体,其地位如何体现,它的实现形式怎样→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这一节内容主要是一个总—分—总的逻辑结构顺序,因此本课也可以采用这种总—分—总的方法进行教学。

  2、重难点以及其确立的依据

  重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有关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对于我们认识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积极参加社会经济生活大有裨益。

  难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

  学生对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不容易理解为什么股份制会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把握起来有些难度。对与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的问题它涉及到我国的社会性质,我国国情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基本原理,学生分析的时候会有一定难度,因此也把它作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能够识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种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及鉴别、思考、判断等思维能力。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原理,并能用它来解释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培养学生一种知识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要平等的看待每一种经济成分的地位与作用。

  二、说学法

  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学法研究的起点,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将采取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和制作学习卡片的方法来进行学法指导。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首先,在初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我国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以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辨证原理的基本内容,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本课的内容,高一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在经过了中考的分流之后,学生已经有了择业意识和前途意识,因此迫切希望了解各行各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其次,在能力上,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论概括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教材当中的知识与内容。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原理,这一阶段的学生希望能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应该充分的相信学生有这种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才采用了让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制作学习卡片主要是为了强化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本框内容相对抽象和理论化一些,而且本课知识点比较多,层次多,如果按照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的话,必然会造成散乱的印象,重难点容易被弱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情景探究法和问题探究法进行教学。首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根据本课中设置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解决问题,再利用多媒体实现情景的拓展与回归,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进行问题探究时,通过教学生制作学习卡片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方便其记忆。

  四、说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

  首先,将本框题的主要内容划分两块:其中一块是六种经济成分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探究来完成。另一块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这一部分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在为了突破这一部分难点内容时在开展新课之前要给学生介绍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两者联系的知识;以及让学生了解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区别。然后,在课前将学生按照位置分为6组,给学生分发学习卡片,人手一份,最后,准备好多媒体。

  设计意图:节约课堂时间,起到一定的预习作用。可以使学生有准备地进入本堂课,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2、情境导入

  多媒体放映各成功人士附有就业单位的照片,来创设情境,引出本框题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3、新课教学

  在使学生们进入创设的情境之后,积极的引导他们畅想,“自己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引出六种经济成份及各自的含义、地位和作用。然后根据课前分好的组和任务,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要帮学生明确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区别。

  设计意图:倡导学生主动参加与交流合作,变革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如何思考,如何识别信息,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和热爱,形成了自我学习和探索的精神。

  承接过渡:这六种经济成份各自是否完全不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转入到所有制结构的学习。

  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学生归纳得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师要帮学生明确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最后由老师来总结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出发结合书本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承接过渡:放映关于公有制经济占优势及控制领域的幻灯片,引导学生进入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学习。

  设计意图: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拓展学生的思维面和知识迁移能力。

  承接过渡:那么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哪些呢?其中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为什么?(知识补充: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区别。)

  设计意图:转入到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学习。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进行讨论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分析问题的实际经验,通过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并吸收他人和集体的智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和教师的引导下加强了对理论的运用和学习,使他们不断提高进行事实判断、经验概括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承接过渡: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这个基本经济制度?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片“牛耕地”、“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化温室”主要从我国的社会性质,初级阶段我国的国情,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客观规律来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掌握分析与综合、发散思维多向思维等思维方法。

  4、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本板书对教材高度概括,精心提炼,使人感到简明准确,一目了然。把课本复杂知识予以简化,不仅能更直观的反映本课的教学要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此外,学生可以利用板书进行课后复习,缩短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5、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和板书展现本节课的纲要,并指出重点和难点。

  设计意图:不仅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相互连接形成知识网络,而且进一步强化对重点知识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6、课堂练习

  利用多媒体展示由易到难的练习。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并把它转化为读题解题的能力,在练习中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各类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培养学习本学科的兴趣。

  7、课后探究

  联系国家鼓励青年人自主创业的时政热点,让学生课后查阅青年学生创业基金的实施项目,鼓励学生将来进行自主创业。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

  五、小结

  本课教学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重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2、重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集体思考、知识迁移、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市场经济生活知识来支撑,突出思想政治观点教育;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自主生成知识,学会学习。

  3.重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愤,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多媒体,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展示,以便于学生记忆、理解、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4、重反馈:通过训练来强化知识,通过运用来巩固和提高,把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并形成能力。

高中政治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从特定意义上讲,“前言”是最难教的。前言的特点是:内容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概括性极强,问题对学生非常陌生,却又要使学生通过它第一次从整体上了解哲学,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这几个关系:①少说理论,多说事实,②以粗线条为主,不必细致展开;既要对全面内容有一定程度的解释,但要抓住最基本的东西,突出重点,着重解释什么是哲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应以识记为主,主要掌握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哲学的含义。使学生知道人类社会两类基本活动是什么。

  2、能力方面:着重应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具体科学与哲学、以及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3、觉悟方面: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了解,认识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

  三、教学方法:

  因为本课为哲学的起始课,教学应以启发式讲述为主,适当进行提问。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关于哲学的概念的抽象,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学生要一下子从已经习惯了的具体科学思维水平上升到高度抽象的哲学思维,困难是相当多的,所以它成为难点,而这又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基础,所以它又是重点。

  五、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开始可播放原始人认识、改造世界活动的flash动画或其他的相关图片,引出人类两项最基本的活动:

  [(板书)一、人类的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说明,由于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及领域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具体科学知识,在此,由老师提问:具体科学知识的特点。由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它们的研究对象不同,内容各异。老师接着继续设问,那么,它们有没有共同的东西呢,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从而得出。

  [二、世界观](板书):即:人们对于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在此,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一观点和看法的'根本性与总体性,从而分清它与我们具体科学对某一领域的具体看法与观点的区别,从而分清哲学与具体科学的不同。在此,可多举一些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关于世界观看法的事例。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有些人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而有些人认为世界上没有鬼神等的。紧接着,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你们有世界观吗?”“其他的正常的成年人有世界观吗?”用这两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世界观人人都有。”教师在此,再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那么,“你们的世界观是哲学吗?”进而再引出:

  [三、哲学的含义(板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世界观也就有了方法论意义。

  [四、方法论(板书)],进而,再分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使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然后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的方式,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些中外富有哲学思想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这一论断,揭示主题: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哲学及学习的意义及方法,让学生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懂得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对国家、对社会意义重大,更对我们的人生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热情。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呢?由学生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出最重要的方法。即:着重于理解,着重于应用。从而结束全课。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板书)]。

  1、人类的基本活动

  2、世界观前言

  3、哲学

  4、方法论

  5、马克思主义哲学

高中政治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一)、本框在本课中的地位:本框是第七课第一节的内容也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一框在第七课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本框的内容既是对前课《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及特点》内容的拓展延伸,说启下是因为本框内容是学好后一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础,学好本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商品服务市场基础性地位的认识,同时为学好下节的内容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本框在经济常识中的地位:本课的内容涉及经济活动环节中的交换和消费环节,市场交易处于经济活动的交换环节,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则对整个经济活动都将产生影响,本框内容的学习,将帮助学生认识遵循市场交易原则对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的意义,进而认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三)、本框的内在结构:本框在内容上条理比较清晰,教材主要按“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展开论述的,既讲了三个问题:市场交易原则的作用、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遵循市场交易原则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1、教学重点: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作用和违反市场交易原则的危害。确立依据是

  ①这些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是教材与生活的链结点,具有现实意义,这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②这也是由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决定的

  2、教学难点:坚持市场交易原则的意义。确立依据本知识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遵循市场交易原则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市场经济不完善带来的`结果以及该如何完善,对高一学生来讲怎样从身边的经济现象中抽象概括出其内在本质有点困难。

  (五)、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及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1、识记方面: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和作用;

  2、能力方面:学生辨证地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3、情感价值观目标:

  (1)通过具体的事例渗透市场道德观,如正当竞争诚实信用、职业道德建设等。

  (2)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需要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相结合学习中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3)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学生知识水平及认知特点。

  二、说教法:

  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教学直观性原则和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原则等要求,根据学生学习和思维规律和课本内容,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所以考虑采用以下方法:

  1、案例分析法:思想政治课是正面明理的课程,而现实社会中有反有正,与其一味强调正面教育还不如让学生在正反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也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表演法:根据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原则,为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采用表演小品的手段,活跃气氛,增强视听效果,调动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3、投影、漫画展示法:投影和漫画有着生动形象的表现能力,运用该方法可揭示、讽刺一些违反市场交易原则的现象和行为。

  4、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各市场交易原则的异同,抓住特点,把握联系。

  三、说学法:

  美国著名作家爱墨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在政治课的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在学法上,主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独立地学习和创造。针对此我设计以下的学法指导:

  1、分析归纳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让学生概括出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性。

  2、讨论法在本课违背市场交易原则的行为和危害教学中,宜采用讨论法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3、知识迁移法该方法意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原理,分析社会现象,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过程:

  (一)导入新课:

  北京同仁堂的历史和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导致破产的两个案例作为导入。针对案例设置两个问题:

  (1)为什么同仁堂,经历了三百年的风雨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金字招牌仍不腿色呢?

  (2)南京冠生园同样是个老字号,用陈馅做月饼是什么行为?有什么危害?

  用正反案例的强烈对比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激起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两个问题,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一个重要的原因看其是否遵守市场交易原则。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回顾了经济常识有关内容也初步认识了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性。同时也过渡到下个教学环节什么是市场交易原则?有什么作用?

高中政治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说教材

  《生活处处有哲学》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个框题,是学习哲学的入门框体。设计好这堂课对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尤为重要。因此,本框题在《生活与哲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

  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

  (2)运用:

  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重点的依据:只有理解了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才不会对哲学陌生,而逐渐试着去尝试探索。

  教学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难点的依据:学生对哲学的作用之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没有系统地概括,因此不易理解。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哲学是一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并能够加以应用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相应的哲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得应用哲学是学生自觉的行为,这也将对他们将来的人生产生裨益。因此,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将作为这堂课的中心任务。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参与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体验哲学的魅力,从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锻炼学生思考生活的能力。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课前自主探究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并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获得成就感,树立信心。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一些的哲理储备,并且中以前的学习中有加以应用,如写作中。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能力,让学生自己阅读来阐释其中的哲学意义。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更盎然。

  五,说学法

  学生学习背景分析:学生在小学开始学习成语,了解了一些哲学道理。高年级之后懂得用这些道理来阐释自己的人生感悟。到了初中以后懂得用一些诗句,长篇来体会人生。到了高中之后,有了哲学,应该能借用这一系统的哲理来体验人生。所以,要做好这个哲学的命题,就是让学生学了哲学之后能够自觉地利用哲学智慧来思考人生,经营人生。

  学法的指导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要求。让学生把握一般哲学道理和哲学的不同,进行相应的知识转化。充分利用学生的哲学道理积累,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课后自我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课后探究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辩论赛《笑比哭好哭比笑好》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通过轻松的辩论形式让学生眼前一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设问:笑比哭好哭比笑好你认为哪者更好呢为什么通过设问,让学生思考,活跃他们的思维。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教学过程:(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主要通过个环节进行。第一,对学生作为习作《如果》的点评。第二,思考三幅漫画的哲学道理。第三,总结自己在课后探究——仰望天空中的思考。第四,结合教材事例《烛光照亮小屋》展现哲学的智慧。第五,阐述什么是哲学以及它的作用。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框体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2)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热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

  (2)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课后探究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我设制了这一探究活动:收集十句影响你人生或者你最喜欢的哲理名言。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跟自己有关的哲理,之后通过哲学学习可以更全面的理解它们,乃至以后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那么就能更深刻地领悟它们,这些哲理也将融入生活指引人生,一生受用。

高中政治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标准分析

  (三)、教学目标分析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二、教法分析——启发讨论探究式教学

  三、学情分析

  四、学法分析——自主探索、研讨发现

  五、设计思路

  六、教学过程分析

  1、课前调查,形成调查表

  2、根据调查,进行归纳

  3、创设情景,学生讨论分析

  4、归纳升华,巩固新知

  5、课后小结,作业布置

  七、课后评价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中内容,是新教材中新增加的。走进经济生活,无论是谁,都离不开生活消费,消费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了解了《神秘的货币》和《多彩的价格》后,掌握如何理性的对待消费对中学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而引发这些消费方式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就是消费者的不同消费心理,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能使我们做个更理智的消费者,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描述几种消费心理;进行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进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三)、教学目标分析

  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我分别从知识、能力、思想觉悟这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主要的消费心理,并理解应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②学生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

  ③运用所学知识,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③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克服消极的消费心理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原则

  难点: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的的不同表现及危害

  突破:

  在教学中采取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分析问题的方法,得出结论,认识真理。使课本知识真正转化成学生的个人知识。通过情景设置,鼓励学生运用设疑、讨论、分析等方法解决问题,最终达成共识。由此既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亲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又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教法分析

  启发讨论探究式教学:

  本教学方法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着眼于发展学生智能、创造性和参与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之下,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分析、讨论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的有效方法。即学生通过参与具体的问题情境,与自己的切身体验相结合,进行讨论、分析,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使自己真正在实践中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三、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的政治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了政治思维及探究学习的能力,但是对于事物特别是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多仍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学法分析

  自主探索、研讨发现: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获得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现象,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对所学问题有进一步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格。

  五、设计思路

  根据高一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节课的基本思路如下:

  六、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紧紧抓住本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运用实践参与、设疑、类比等思想和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教学内容设计说明

  课前调查,形成调查表1、分组对女性,男性,中学生、中青年、老年人的消费情况分别调查,特别是中学生的消费情况。

  2、各组根据调查的中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概括、总和,形成针对中学生的消费情况调查表。

  1、既是对上节课《消费及其类型》的扩展和巩固,又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2、体现了政治学习的实践性

  根据调查,进行归纳

  1、利用调查表,进行测试。对于的不同分值,进行归类看是属于哪种消费类型,并进行总结:绝大部分同学的消费都是理智型的。

  2、教师适时对几种类型进行科学的分析,并指出是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并进行评价。1、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又有利于使课堂氛围更轻松。

  2、教师适时总结,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几种消费心理,并能正确的看待和评价这些消费心理。

  创设情景,学生讨论分析

  教学

  环节一、创设情景

  情景一:针对当前的贷款消费,即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情景二:当前比较热的汽车消费,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我们应如何看待。

  情景三:钱是我的,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如何对待。

  情境四:我国当前为了更好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采取的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方针。这一方针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建立节约型社会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学生活动

  学生首先找到自己的立场、态度,然后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再由小组的成员选举自己的小组长;由各组的小组长进行主持;并定出具体方案。讨论时间是15分钟。讨论完后,各组的小组长进行发言,概括总结本小组同学的观点,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说明依据。

  三、得出结论

  学生展示小组方案,对方案设计理由进

  行陈述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教学内容1、这一环节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亮点。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情景设置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参与经济活动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2、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立场,并进行明确问题,然后自己选出自己的小组长,进行讨论分析,时间是15分钟。

  3、各小组长进行发言

  ☆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最终得出有效结论,获得新知识。

  设计思想

  归纳

  升华

  巩固

  新知

  1、根据小组长的发言,进行总结

  2、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明确,其长处和不足之处。

  3、通过总结,回扣到课本,明确这几种观点,事实上是从四个方面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

  1、明确设置问题情境的目的,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更好的明确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

  2、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本环节,深化知识、突破重难点

  课后

  小结

  作业

  布置

  1、学生小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反思

  2、课后作业:与父母一起做一个家庭收入与支出明晰表,并据此做一个本学期个人消费计划

  1、学生通过自己总结,归纳,把零碎的认知过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灵活运用所学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七、关于课后评价

  1、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踊跃参与讨论并回答问题;

  2、教师善于倾听学生,适时进行启发诱导,在此过程中,得到不断提高;

  3、课堂效果比较明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参与能力。

  4、在课堂操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以后加以完善。(如学生讨论活动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增强可操作性)

  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一点思考,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指正。

高中政治说课稿8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2单元第5课的第2框的内容,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本框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两个基本途径;

  2、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能力目标

  1、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2、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2、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如何理解。

  五、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的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响鼓还需重锣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新课导入则是重锣的第一锤,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

  展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在电脑科技迅猛发展、许多人已“提笔忘字”的今天,《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这类节目会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关注与好评呢?

  总结:这些节目于游戏中学习知识、于竞技中领略汉字、诗词之美的文化电视节目,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进行了文化创新。今天,让我们来共同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用这些学生平时能接触到的`电视节目进行导入,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课堂情境。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思考:《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它的成功表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结合上节课所学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过渡: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那么在此基础上,要想实现文化创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基本途径呢?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结合上节课的知识思考问题,不仅能够巩固上节课的重难点,帮助学生确立教材的前后联系,梳理教材的整体框架,能够更好地理解具体现实与抽象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多媒体展示资料:

  在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疟疾是仅次于艾滋病的“第二号杀手”,屠呦呦率领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成功创制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在20世纪60年代末,常用治疗疟疾的药物已经失效。1969年,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艰巨任务。此前,国内其他科研人员已经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她首先从整理历代医籍开始,四处走访老中医,整理了一个64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访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均无好的效果。随后她查阅中医药典籍《肘后备急方》,从“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等文字记载中获得灵感,在尝试用水、乙醇等方法提取失败后,最终采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先驱性地发现了具有100%抗疟作用的青蒿素。后来,他们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等西医常用的技术手段,明确了青蒿素是一种全新的抗疟药,打破了过去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的断言。并将该物质命名为青蒿素。1973年经临床研究,证实具有满意疗效,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20xx年X月,屠呦呦获得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20xx年XX月5日,XXX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中医药宝库再次举世瞩目。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学生阅读材料之后教师接着提问:

  1、屠呦呦是在抗疟药物研究中取得重大新成果与我国的传统中医之间有何关系?

  2、这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屠呦呦从我国传统文化中获得灵感,但是没有固守传统医学记载的方法,而是批判的继承了传统中医药典籍。从而得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得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得过程。(古今)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之前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得出: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如果漠视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文化也要跟着发展。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通过学生熟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例子理解知识,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能够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提问:屠呦呦是在抗疟药物研究中取得重大新成果除了借助传统医学的力量之外,还得益于什么?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关于文化创新的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还得益于西医常用的技术手段。从而得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中外)

  提问:屠呦呦为什么没有按照西医传统的断言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结合材料思考,在文化创新中,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分析如下:

  (1)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同一个案例中理解知识,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进行整体的把握,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过渡:屠呦呦在创制青蒿素上取得的成功,是因为她及她的团队巧妙地把传统与现在、东西方文化相结合,这提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设问: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学生同桌两人为一小组探究,发表意见。

  教师总结:要想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要想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就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意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多媒体展示:结合P55“对待外来文化的三种态度”

  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分组合作探究,然后发表意见。

  分析:观点一犯了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二犯了封闭主义、守旧主义的错误,只有观点三才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那种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绝接受其他文化的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都是错误的,都是我们在文化创新的实践中,需要反对的。

  教师设置疑问:通过刚才所学知识,我们怎么才能实现文化创新,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呢?

  学生结合书本探究、发表意见。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在前面对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环节三:巩固提高

  多媒体展示:孔雀东南飞中“兰芝泣别夫君”的图片、“现代子女给妈妈洗脚”的图片。

  提问:我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焦仲卿的“孝”值不值得提倡?假如你是焦仲卿,你该怎么办?现在的中学生应该怎样孝顺父母?这种“孝”和原来的“孝”有何异同?

  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发表意见。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学有所用,才能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自主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框架。

  作业:

  1、必做题:搜集两则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可以说明文化创新相关知识的案例。

  2、选做题:围绕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问题,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提两个小建议。

  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适应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口头讲述的辅助手段,是知识的高度凝集与集中。因此,我特别重视对板书的设计。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所示:

高中政治说课稿9

  一、本部分的内容和在教材、高考中的地位。

  本框第一目“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为情景导入。通过六张照片展示公民下游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旨在使学生对本部分内容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这一目的内容本人没有采用。第二目“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是情景分析,教材具体阐明公民的三项政治权利和四项政治性义务。第三目“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是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关系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对本框,本人计划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讲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第二课时讲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三大原则。主要是考虑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难度比较大,需要一节课才能讲透。第一课时的内容比较简单,但基础的知识也比较多。本框如果只用一课时讲完,时间不够用。

  本单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主观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以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行为准则和主要方式等。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本框是对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以及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作进一步的分析。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通过人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履行的政治性义务体现的;人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是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具体体现。了解本目的内容对学好第三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的三大原则做好了铺垫。本目中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第二课的民主选举和第三单元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好了埋伏;本目中的监督权为第二课的民主监督和第二单元对政府的监督和第三单元人大的监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政协的监督以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相互监督,这些知识点串起来就可形成一个监督的知识专题。

  本部分在高考中一般是出选择题,难度也比较低,属于识记类较多。XX年广东出了一道自由和法律关系的辨析题。此后这部分再也没有主观题出现。

  二、学情分析

  关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在初三也涉及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本人教的高一(6)、高一(7)、高一(8)是普通班,高一(9)、高一(10)是重点班。但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普通班和重点班理解起来都较容易。

  三、教学目标的分析

  (1)知识目标

  知道公民享有的三项政治权利和四项政治性义务。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对XX年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为素材,引出本部分的内容,设计视频、图片、文字材料等让学生在本次事件中体验和感悟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西藏拉萨打砸、抢烧事件和本部分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即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不做臣民,不做暴民;增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1)重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法律资格、地位。

  理由:这些是本部分学生最起码要掌握的内容。

  (2)难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监督权的含义;自由和法律的关系。

  理由:对这两个含义的了解主要是学生对它们外延不清楚;对自由和法律关系,有些人会理解为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拘无束,认为法律是对自由的限制。实际上我国传统的老庄和道教就是这样认为的。中国人缺乏现代的法治思想,往往把自由和法律完全对立起来。

  五、教学方法的分析

  主要通过西藏拉萨打砸、抢烧事件这一案例,让学生在其中自主领悟、模拟、体验、探究、加深对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理解,对自由和法律关系的理解。

  理由:选择一例一析主要是考虑到西藏拉萨打砸、抢烧事件可以贯穿本部分内容,同时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本次事件的分析上,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六、教学手段的分析

  多媒体教学。

  理由:在本课件安排了两个视频、大量发生在西藏拉萨打砸、抢烧事件中的图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西藏拉萨打砸、抢烧事件的背景资料,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直观、生动,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厚和富有时代气息。

  七、课型:

  新课型。

  八、课时:

  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分析

  十、课后反思

  通过发生在XX年西藏拉萨的3。14事件这一时政热点贯穿本节课,一例一析,主题集中,而且和课堂的联系十分默契,没有牵强附会之感,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其中恰当地使用了文字材料、视频、图片、声音,做到图文并茂,有声有色,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特别是本节课十分注重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爱国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落实得尤为出色。

  不足之处就是如果能够在讲公民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义务时,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具体的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效果也许会更好。

  十一、板书设计

高中政治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下)午好!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一框的内容,本课的第一框就阐释了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双重影响,为第二框中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打下基础,学习本课内容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

  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只有认清学情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高一的学生已经感知到了经济全球化的气息,对这一问题也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缺乏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有可能不能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做到刻意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理性看待经济全球化。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载体。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利弊影响,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能力目标】

  通过认识经济全球化,培养学生辩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关键在自身的努力,树立为中华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

  四、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主要采用了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的具象化就是教学过程,接下来我详细阐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关于本节课,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几个环节展开教学。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美国品牌耐克的生产过程引导出耐克的设计、生产、销售是在不同国家完成的,体现了全球生产、全球销售的特色,由此导入新课——面对经济全球化。

  这样的导入方法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这个环节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我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谈学生所接触过的外国品牌的产品,以及你所知道的在外国畅销的中国品牌产品,由此思考: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学生通过结合教材与我的归纳总结,得出:

  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趋势。对其含义要把握两点:①商品、劳务、技术、资金的流动和配置,不再局限于一国范围内,而是在世界范围内;②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已经是一种趋势,一种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学生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有了认识之后,我会出示iphonex预售秒光的案例,请他们思考:

  2、经济全球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经济全球化表现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指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生产全球化有利于各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贸易全球化:指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商品交换之中。贸易全球化能使两国的贸易活动实现优势互补。

  资本全球化:指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的触角伸向全球,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资本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学生自主思考,提高了自己的归纳分析能力,我的教学重点也由此得到解决。

  接下来我会请他们列举自己所知道的跨国公司的名称,由此引导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过公司。

  3、跨过公司的含义与作用?

  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在学生了解了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后,我会趁热打铁,请学生思考:

  4、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

  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保证。

  企业的营利动机奠定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微观基础。

  技术进步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经过上述四个问题的设置,学生会对经济全球化有初步认识,为接下来学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在这个部分我会请学生围绕“经济全球化是福还是祸”展开辩论赛。在辩论赛结束后我会根据学生各自的观点进行总结。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总之,经济全球化具有推动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负面影响:导致世界贫富分化现象更加严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基本由发达国家掌握;发达国家在世界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左右着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游戏规则”。

  通过组织辩论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的教学难点也由此得以突破。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课程的尾声我会进一步引导,发展中国家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在此环节我会请他们以前后4人一组用10分钟的时间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会走到学生中间参与他们的讨论,必要的时候予以点拨指导。经过合作探究得出: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这样的巩固提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点,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用归纳式小结。总结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作业:课下找经济全球化的三种表现形式的相关例子。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口头讲述的辅助手段,是知识的高度凝集与集中。因此,我特别重视对板书的设计。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所示:

  结束语: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高中政治说课稿11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不论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还是在以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大家都要经历说课这个环节。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信用卡、支票和外汇》。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是第一框的延伸,讲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时涉及的信用工具及其用途,以及有关外汇的知识。本节课承接上一节现代货币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熟悉当前经济活动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及外汇,既是对货币知识的补充,也有利于学生直接参与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因此,本框在第一单元中是重要的知识内容,也为第四单元经济全球化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了解自己的学生也是备好课的前提和基础。高一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内容很感兴趣,对经济生活中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但对于外汇知识了解较少。因此,我选择与生活有密切关联的、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为主进行分析,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两种结算方式和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

  2.了解外汇、汇率的含义,掌握汇率的变动及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3.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信用工具的使用,学生能够感受信用工具的用途,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增强信用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积极投身现代经济生活。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信用卡的优点,外汇汇率的变动及其影响。

  【难点】

  外汇汇率的变动及其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的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案例讨论法和引导提问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前已经让学生们做了一个调研,所以,我会选出典型的调研报告进行分享,以便切入本课的内容。导入如下:

  课前已经让大家做了《纸币的发展历程》的市场调查,通过分享出来的报告可得出结论:纸币的发展经历了很多曲折,但是却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出现了各种形式。那么同学们亲身经历过的纸币有着怎么样的发展历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学习新课《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结合上节课的知识布置实践作业,不仅能够巩固上节课的重难点,帮助学生确立教材的前后联系,梳理教材的整体框架,而且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积累生活经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具体现实与抽象知识之间的联系。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信用卡和支票

  首先我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课前所搜集的资料,说一说,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会用到什么结算方式?在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我会简单总结: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这两种结算方式。而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工具。

  之后,我会继续提问:什么是信用卡?有什么优点?请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及教材内容,与同桌交流看法后,回答问题。然后,我会带学生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及银行信用卡,并且强调信用卡的优点,即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接着,我会通过多媒体出示一张支票(复印单),并提问:这是我们学校为了购置多媒体给三联家电的一张票据,请大家看看,它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我会引导学生了解支票的含义及种类,同时注意使用支票的优点,即使用支票比携带现金更加方便安全,比较适合公司间的大额度结算。

  利用实物展示的方式,可以使远离学生生活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也方便学生理解信用卡和支票的相关知识。

  2.外汇

  在前一知识学习之后,我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放假期间我计划去欧洲旅游,在那里我能使用提前用支票兑换出来的人民币消费、购物吗?有同学可以会直接说不能。因为这涉及到外汇的问题。所以接下来我会请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是外汇?

  (2)人民币与外币是怎么兑换的?什么情况下人民币币值更高呢?

  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派代表发言。

  之后,我会总结并适当讲解:(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等。同时还要注意,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2)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就是汇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更高,人民币汇率更低,即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在理解了汇率的基础知识后,我会继续追问第三个问题:人民币币值是更高好还是更低好呢?

  然后,组织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开展小型辩论赛,按照正方和反方的观点自由组队。在学生辩论结束后,我会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性评价,同时指出:人民币升值或者贬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都是有利有弊的,当人民币升值时,有利于进口贸易、对外投资、出国消费、偿还外债等,但不利于出口贸易、引进外资、收回外债等。因此,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有趣的辩论赛,学生能够锻炼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性,养成敢于质疑的精神,激发主动表达的意识,也能够澄清认识,加深理解,从而突破重难点。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为了更好地巩固知识,检验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我给出人民币币值实现连续九个交易日上涨并连创新高,造就近两年来最长的连涨周期的相关时政案例。并提问: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高将给我国国内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应对?学生思考,通过同桌间交流,得出相关结论。

  通过新的案例的展示,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实现课堂内消化。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用归纳式小结,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整体印象。

  作业:我会请学生课下对身边周围人使用信用卡和支票情况做一个小调查;关注最近一周之内的人民币和任何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分析预期走向。这样的作业锻炼了学生搜集归纳整理的能力,同时他们也会更加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将知识应用于实际。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口头讲述的辅助手段,是知识的高度凝集与集中。因此,我特别重视对板书的设计。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所示:

  结束语: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高中政治说课稿12

  说教学内容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必修)二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节第三框。

  说教材

  教材内容,特点:

  本框题既讲授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又讲方法论:坚持用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来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本框题容量较大,难点较集中,其中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被毛泽东同志称为"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实际水平,及教材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能运用这一原理初步说明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能力目标:通过本框教学:(1)在引导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时,应注意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2)在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特别是理解,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要注意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有较深刻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说教法

  我校高二级学生理解能力,尤其是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较差,加上接触哲学知识不久,他们常以习惯思维思考哲学问题。因此,学生普遍认为,哲学有用,但抽象难学。据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实物,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读,议,说,评相结合法说学法

  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必须从具体的材料背景入手,多观察,分析,思考,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

  说教学过程

  设计及意图过程

  教学内容的处理

  设计意图

  引入

  师生共演简单小品,由此引出课题

  运用实物演示,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示范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

  讲授新课

  (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运用多媒体制作的图示辅助教学,分析水果与苹果,梨……的关系,在明确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含义的基础上分析,理解二者的关系: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出示判断题:有人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对吗"

  出示图示让学生分析比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特殊性也不能离开普遍性

  可用反例证明。

  播放动画《白马非马》,让学生思考问题:公孙龙错在哪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展示图示,请学生分析材料,如"水果"和"苹果"的身份;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可以说是本框难点中的难点,也是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最基本的论点,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往往感到最难理解,所以,选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才能深入浅出地讲清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来分析事例,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二者关系

  通过分析出错的原因,强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区别,这是学生很容易混淆的问题,采用图示能更直观地展示二者区别,易于学生接受。

  及时反馈信息,以便更有效地攻破教学重难点。

  采用直观的图示,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

  讲授新课

  (二)掌握二者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学会科学的认识方法: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由普遍性到特殊性

  引导学生说说其他学科的`一些学习方法,如:怎样了解碱金属的化学性质,比如"同水反应"

  (多媒体展示)

  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投影关于费税改革的材料,让学生思考问题:

  "示范"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做法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给适当时间议论后,再请学生说说)

  议一议:"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含义。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播放录像,让学生感受中国革命成功的喜悦及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1)成功,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2)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采用学生熟悉的事例,有助于学生理解,也能增强该学习方法的说服力,并且表明了从个别入手,正是前面所学理论"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体现。

  运用时政热点作为材料,一来较有说服力,二能增强学生的时政敏感度。

  枯燥,抽象的道理情景化,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更自主又自然。

  小结及巩固

  引导学生小结本框学习内容(世界观与方法论,并展示)。

  布置课后练习。

  小结有利于把所学知识观点化,条理化,便于记忆,整体把握,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后练习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高中政治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本框的地位:本书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是经济常识的起点课,是学习经济学的入门钥匙,共分三节。第三节阐述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是全书教学的理论基础。第一框围绕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展开论述,为学习下一框“价值规律的作用”奠定基础。因此,学好本课至关重要。

  2.目标设置:

  (1)知识与能力:识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掌握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关系,着重理解为什么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

  (2)过程和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思考,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去分析相关知识,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教育学生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

  3.重点难点:

  第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我国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所以,本课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另外,从本章体系上来看,价值规律也是一个重点内容。

  第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本课难点。首先:现实生活中,同种商品价格常常偏离其价值,不等价交换似乎到处都是。这里,理论和现实似乎出现了矛盾,给学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其次:对于这一内容的理解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

  4.教材处理:在基本遵循教材编排顺序的`基础上,个别地方做了调整,对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再加工;同时选取部分课外资料,活化教学内容,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探究。

  5.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受众是高一年级新生,普遍缺乏理论功底。一方面对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缺乏兴趣;另一方面他们的思维又较为活跃,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鲜活的事例又怀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取其“长”,而补其“短”是我这堂课的重要任务。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角色的定位发生转变,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坚持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片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认知发展的不平衡,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引导学生抽象出一般道理,尽量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很好地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三、说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实际,主要采取设疑提问的方式,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问题,制造悬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悟出道理;本课教学时间为45分钟,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当堂反馈、课后作业五个环节。)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材料一:视频资料《长阳火烧坪蔬菜热销》

  多媒体出示材料二:三峡晚报新闻《蔬菜遗弃带接近2公里》

  提出问题:同地、同样的蔬菜,为什么会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销售局面?蔬菜为什么会下降?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此问题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思考问题。)

  屏幕显示课题: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高中政治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课是<经济生活>内容的第一堂课,讲述货币的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交换都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只有懂得货币,才能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有了解了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才能为经济常识以后各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此外,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2、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确定了如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知识目标是:识记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定义;理解商品交换经过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货币产生的过程。

  ②根据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成熟及涉世不深、阅历浅的实际情况,结合思想教育要求,确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用联系、全面的观点认识一般等价物、货币和商品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③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径和某些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学生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3、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为货币的本质。因为只有懂得了货币的本质,才算真正懂得商品,懂得价值规律;才能使学生对货币有正确认识,抑制拜金主义和“金钱万能”的腐朽思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难点是“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因为货币产生前金银只不过是普通的商品,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很多,但后来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商品都要货币去交换,这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法

  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际出发,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转变。本堂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在组织课堂教学,落实教学内容时,能密切结合和联系当前社会热点、社会生活中和学生身边的一些具体的例子,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方法

  ①情景教学法:通过课件演示,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②合作探究法: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成长的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我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③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读、议、悟,读思结合,动口动脑结合等多种方法,适应探究性学习的要求,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凡是学生能读懂、能说得出、能解决的问题一律让学生自己来做。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本堂课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方法:

  1、“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2、读议领悟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归纳,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同本课内容结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提高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法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货币。为什么人们离不开货币?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使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得出,货币是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探究一】

  (一)商品的含义:

  1、从现实生活来看,我们拥有货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众多的商品中,这些商品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探究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并学会判断商品和普通物品、劳动产品的区别。一是劳动产品,其次必须用于交换。

  3、分析价值的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不同商品之间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生产商品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而这种体力和脑力是没有差别的,是任何商品的生产所共有的。

  4、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探究二】

  情景教学法

  (二)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1、利用幻灯片演示感受物物交换的困难,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a。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

  得出:两人都能成交——偶然的物物交换

  b。如果这几个人都成交,需要什么条件?

  得出:双方都互相需要——扩大的物物交换

  c。你能设想出让更多的人都成交的办法吗?

  得出: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即最好的办法是媒介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让学生谈谈他对这种交换的感受,并概括总结提高交易成功概率的办法。

  最终找到解决办法:寻找大家相对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即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2、这里须明确一个问题:

  一般等价物,首先明确它是物——商品;其次,等价(物)说明该商品可以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最后,一般(等价物)——它可以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充当各种商品交换的媒介。

  自主学习法

  (三)分析比例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揭示货币的本质

  1、多媒体展示牛羊、贝壳、布匹等一般等价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缺陷。

  2、展示课件,说明金银的优点,揭示货币的产生:由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的产生过程。

  得出: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是货币与其他商品的本质区别,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归纳小结

  教师点拔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框知识的重温与梳理工作,然后教师操作课件把货币的产生过程逐步展现出来,其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通过归纳总结,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明确重点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5、分析:“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意思是金银天生并不是货币。因为金银最初出现在市场上也只是一般的普遍商品,只是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当一般等价物都集中到金银上,由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是货币。因为金银并不是一来到世界就成为货币的。

  (2)“货币天然是金银”:意思是货币天生应该由金银来充当,或者说金银天生就具备了充当货币的优良特点。这是由金银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优点。

  6、自我发展、开拓视野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货币发展史,了解货币发展的有关知识。并尝试说明:作为比黄金更贵重的“白金”为什么没有成为货币。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知识。自从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交换就以货币为媒介来进行,由于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同一切商品相交换,所以它是财富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货币称为钱,提起钱大家都知道,它的作用可不少,到底有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预习下一框题:货币的职能。

高中政治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一册《生活与哲学》第1单元第3课的第2框的内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讲了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本框题则是从

  响消费的主观因素来分析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本部分内容条线清晰,结构完整。在本框题的第一部分《消费心理面面观》中,讲解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主要受到四种消费心理的影响。在前三种消费心理中均有其不利的方面,因此,在我们的生活消费中,应坚持求实心理,因为这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并且求实心理为第二部分《做理智的消费者》起了铺垫作用,因为《做理智的消费者》这部分是求实心理的具体展开。《做理智的消费者》一共需要坚持四个原则,前三个原则分别是从消费对家庭的影响,对自身的影响以及对我们周围的环境的影响进行阐述的,最后一个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是对“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问题的归纳和总结,也是正确的消费观的本质和中心所在。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消费心理的种类,能够辨别不同的消费心理,并能对不同消费心理进评价。理解正确的消费原则,能够结合个人消费行为,说明怎样才是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消费行为透视消费心理,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结合正确消费原则的讲解,促进学生进一步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增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本课重点为“做理智的消费者”。

  难点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消费原则。因为这一代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逐渐有了距离感、陌生感。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非常必要。

  四、 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取以下教法:

  1.三步探究教学法:即“生活链接、发现问题;讨论探究、构建知识;能力提升、学会运用。”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直观演示,将复杂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易于理解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五、说学法

  我在采用教学方法的同时,也注重学法指导。我面对的学生学习基础不是很好,习惯于接受、探究能力较差,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能力比较薄弱,但参与意识、表现欲望强烈,新课标又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因此本课采用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设想以及学法指导,我将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在本课导入设计中,通过我想买双鞋,但是不知道买那种较为合适,请同学们帮我出主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引出不同的消费观。

  2.层层深入,构建新知。

  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重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这环节设置的生活情境要能够成为学生探究的起点,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触点”,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落到实处。

  第一个问题“消费心理面面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

  情境一:小婷同学她在日常爱好中的特征。

  情境二:与众不同的裤子设计,吓死人。

  情景三:丹丹为了在同学面前显示自己有钱,而送同学一个进口的MP5作为生日礼物。

  通过剖析这些图文并茂的生活事例,使学生了解消费心理的种类、表现、特点,并能对这些消费心理作出科学评价,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品质。同时通过这些个案情景设置,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于学生反思自己的消费心理,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个问题“做理智的消费者”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讲的是正确消费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结合这四个原则,做了三个不同的情景和一则调查,让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深化拓展。第四个正确消费原则“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在第同学们理解前面三个原则的基础探究拥有名牌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之间是否矛盾,并且在当代是否应该继续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引导生分析归纳比较鉴别,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认识到消费中不能铺张浪费,在头脑中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意识。

  3.巧设训练,巩固提高。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领悟、深化所学的知识,因此让同学们课后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一个月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4.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这节课学习了“消费要受到种种消费心理的影响,但只要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就一定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综上,这节课坚持正确引导、形成能力的原则,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构建和谐课堂,使课堂在过程实施、情境创设、知识构建、问题拓展、能力提升、练习环节上,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力求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使政治课教学真正回归生活。

【高中政治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政治说课稿07-13

高中政治说课稿14篇07-14

高中政治实践及其特征说课稿05-27

高中政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说课稿02-20

高中政治教案03-02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08-01

高中政治教学总结12-13

高中政治教学总结12-25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01-29

高中政治教案人教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