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时间:2024-06-07 12:03:0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课题的内容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有趣的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十分有益。二氧化碳和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作风。

  2、教学目标分析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动机,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地客观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3、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

  4、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等课程中,对于二氧化碳已有一定的了解,它是空气成分之一、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植物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等。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阅读讨论法

  五、说教学程序

  实验准备:?学生分组(4人为一小组):新制二氧化碳、雪碧、试管、紫色石蕊试液、醋酸、盐酸、酒精灯、试管夹、火柴、吸管、石灰水、?教师准备: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可乐瓶、水、烧杯、蜡烛、火柴、二氧化碳、试管、导管、澄清石灰水、集气瓶。

  知识认知过程:

  1、通过大家熟悉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引入主题;

  2、探究CO2的物理性质;

  3、探究CO2的化学性质;

  4、畅所欲言CO2的用途。

  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归纳与总结

  (一)引入主题

  [学生观看] 有关全球变暖的图片

  [提出问题] 你能说出造成全球变暖罪魁祸首吗?

  [学生联想] 二氧化碳

  [教师引入] 你了解CO2吗,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CO2吧!

  (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探究活动1、教师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学生观察、归纳: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述能力)。

  探究活动2、二氧化碳密度的探究

  [教师引导]: 基于上节CO2的实验室制法学生了解到收集CO2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可推知CO2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你能设计实验证明这一结论吗?

  [学生探究预设]:实验1)、吹气球,让充满CO2 的气球在空气中漂浮,观察现象。

  2 )、将盛满空气和CO2的集气瓶分别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上 ,观察现象。

  3)、制取一瓶CO2 ,并倒入盛有燃着的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的烧杯内,观察现象。(注意操作,要求CO2 从旁边倒入)。

  [师生评价]:哪些实验能证明你的结论?

  实验1):不可行,气球内所充气体密度大于或等于空气密度时,气球均会下沉;

  实验2):可行,

  [教师设问]要保证实验成功,实验时需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

  实验3):可行,(注意二氧化碳从燃着的蜡烛旁边倒入)

  [结论]:①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②CO2 不能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交流中掌握更多的实验方法,启迪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善于思考)

  探究活动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探究

  [教师设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过这样的情景,打开雪碧汽水的时候,会冒出大量气泡,这种气体是什么呢?

  [学生猜想]:二氧化碳

  [教师追问]: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它说明什么呢?

  [学生探究]:联系前面所学知识,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盛有雪碧汽水的瓶子的瓶口,把导管另一端伸进盛有石灰水的小烧杯中,振荡汽水瓶,观察现象,分析讨论。

  [学生推理]打开瓶盖→瓶内压强减小→CO2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O2 能溶解于水中。

  [教师提问]:你还能设计别的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吗?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 [1] 把充满CO2 的试管倒插在水槽的水中。

  实验 [2] 向盛有CO2 的塑料瓶倒入一定量的水,塞紧瓶塞,振荡。

  现象1 、试管内液面上升。 现象2 、瓶子瘪了。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动手操作实验极大的激发求知欲)。

  [学生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三)、探究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由前面的蜡烛熄灭实验可知:CO2不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

  探究活动1、CO2与水的反应

  [教师设问] 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学生猜测]:①有。 ②没有。

  (激发学生探究的渴望)

  [教师实验] ① 向两支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入稀醋酸,稀盐酸。

  ② 向上述实验中变瘪的塑料瓶中加入2-3滴紫色石蕊溶液。

  观察现象①、②中的溶液都变红色。

  [信息]: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红色。石蕊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称为石蕊溶液。

  [学生认知]:盐酸和醋酸都是酸,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教师提问]:塑料瓶中的哪种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呢?

  [学生猜想]:①水,②二氧化碳,③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

  [教师追问]:怎样通过实验证明上述的猜想呢?

  [师生活动]:结合信息分析推理排除猜想①,得出水不是酸的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学生独立探究)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取两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纸花

  实验 ①把干燥纸花放入盛CO2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 ②向浸染过石蕊溶液的干燥纸花喷水后再放入盛CO2的瓶中,观察现象。

  [学生推理]:得出结论:

  CO2 和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CO2 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一种酸,它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学生归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它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CO2 +H2O=H2CO3

  [教师提问]:将上述实验中变红的小花烘干会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活动]思考,分别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互相交流操作设想。

  (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

  [学生归纳]:碳酸受热分解,是一种不稳定的酸。 H2CO3=H2O+CO2↑

  探究活动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久盛澄清石灰水的细口瓶,让学生观察瓶壁上的现象,并解释。

  [学生活动]:回忆生物课上学的知识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原因。

  [学习归纳]: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

  CO2+Ca (OH) 2== CaCO3↓+ H2O

  [教师指导] :< 检验CO2的重要方法 >

  (四)、二氧化碳的用途

  [教师设问]:同学们结合所学CO2的性质讨论它的功与过?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115—116页内容,然后畅所欲言。

  (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学以致用,意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有哪些?

  (学生、谈收获。)

  [学生小结]: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辨证地看待事物的思想)。

  知识应用

  1、新建房屋内墙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墙壁会大量出“汗”?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该怎么办?

  3 、如何用三种方法将空气和CO2区别开来。

  (通过上述问题的设置,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作业

  ①设计实验将O2中的CO2除去

  ②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按图组装A、B装置,并将A、B装置同时置于阳光下晒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活动,你对二氧化碳有了哪些认识,请写在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怎样减缓温室效应?

  七 、板书设计

  课题2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一 、二氧化碳的性质

  1 、CO2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情况下,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 、CO2的化学性质

  ⑴不供给呼吸

  ⑵CO2不能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

  ⑶CO2 与水反应 CO2 +H2O=H2CO3

  (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 ,受热易分解 H2CO3= H2O+ CO2↑

  [4]CO2与石灰水反应 CO2+Ca (OH) 2== CaCO3↓+ H2O

  常用此法检验CO2

  二 、CO2的用途

  积极影响: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气体肥料、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2

  我的说课内容选自科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燃料》课题3第1课时。

  我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我将从三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对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设计等思路训练的最佳素材。同时也能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平。

  2: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内容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掌握制取它的原理与方法,掌握根据原理设计实验的方法及操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通过观察 、对比,、实验获取信息,通过比较、归纳对获取的信息加工深化得出相应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基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教学目标,可知教学重难点是如何选择合适的仪器,药品及以及如何武装装置并设计化学实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在深刻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这对一节成功有效的教学还是远远不够的,若想取得更好教学效果,还要对学生有一个很深刻的全面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

  我将从知识经验和心理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本课时的内容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加上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初步的了解。学习了 制取氧气,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有了一定的掌握。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对化学实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弱,不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好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诱导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归纳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回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温故而知新。实验室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问题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归纳出制取气体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小组讨论,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给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小组讨论,选取合适的气体收集装置。

  2、小组合作,搭建装置。

  3、多媒体投影学生搭建的装置,小组讨论,观察对比,改进装置。

  4、小组合作,写出实验步骤,动手操作。

  5、成果展示,总结反思。

  以上就是二氧化碳制取内容的学习。在此基础上研究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性质。

  6、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

  实验一:做阶梯倾倒实验。学生观察到下层的二氧化碳先熄灭,上层的后熄灭。学生归纳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而且也不支持燃烧。

  实验二: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倒入软塑料瓶,向其中注满水。观察现象软塑料瓶变瘪,得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将软塑料瓶中的水倒入试管中,滴入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引导学生猜想,紫色石蕊为什么变红呢?是水?是二氧化碳?还是其他的任何物质?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将裁剪好的四颗小星星浸湿,第一颗喷醋酸,发现紫色的小星星变红。第二颗小星星放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颜色变红。第三颗小星星烘干,放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没有任何变化,然后将第三颗星星润湿,发现小星星的颜色变红,然后加热,发现星星的颜色又变蓝。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是紫色石蕊变红的是酸,不是水也不是二氧化碳。引导学生得出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这一性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三:学生操作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观察现象,得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性质,并且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7、课堂小结,进行课堂练习。

  五、板书设计

  最后,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简单明了地呈现了本节课的要点,便于学生形成知识框架,更有利于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形成体系。

  本节实验课,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从新课程理念出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规律的发现者和归纳者。在二氧化碳制取方法和性质的探究过程中,以学生小组实验探究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锻炼学生的严谨的实验思维,并运用这种思维解决自己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迎接以后人生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挑战。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本操作、收集及检验方法。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设计环节提高学生对初中阶段常用的两种气体制取装置的理解和认识。

  2、让学生在组装并使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制取气体的过程中,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二、实验用品

  烧杯、集气瓶、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铁架台、试管、试管、玻璃片、酒精灯。

  石灰石、稀盐酸(1:2)、澄清石灰水、木条、火柴。

  一、知识准备:

  1、药品:石灰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

  3、装置:

  (1)发生装置:固液装置

  (2)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5、验满方法: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

  二、实验步骤:

  (1)、组装仪器(让学生自己组装装置并选择最简易装置使用)老师强调:塞橡皮塞时要有拧的动作。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思考:如何检验双孔橡皮塞装置的气密性)

  (3)、装药品

  (4)、收集

  (5)验满

  (6)如何验证

  从第二步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老师可以先简单演示一下。

  【问题与交流】

  1、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与同学交流。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同时,它又是中考中常设计的内容,因此,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说学情

  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会很难。又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来形成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进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

  五、说教法

  1.教学

  (1)情境引入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2)实验探究法: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实验现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3)问题讨论法:在教学中恰当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

  2.说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2)指导学生利用分析、对比的思维方式,使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

  (3)引导学生定势思维为发展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先说情景案例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的先锋;建筑师称它是粉刷匠;而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谜底:是什么?进而引出新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更能活跃课堂气氛。

  2.新课讲授

  我先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分别从颜色、气味、状态三方面进行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能力。

  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我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向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接着问学生,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蹲着比站着难受?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把化学知识引入实际生活,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观察和应用知识能力。

  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向预先准备好的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内倾倒水,震荡)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验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们打开汽水瓶盖会有气体产生,气体是什么?又体现了什么性质?从而加深学生对溶解性的理解。

  3.师生互动

  我引导学生回顾“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了解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探究(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老师指导:从探究水溶性的塑料瓶内取出少量的液体放入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引导学生猜想: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呢?

  学生(猜想):

  (1)是CO2?

  (2)是H2O?

  (3)是CO2和H2O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学生操作实验分析对比得出结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得结论,解释交流”这一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若干组实验,此时,绝大部分的学生会因实验得出而兴奋起来,掀起一个小高潮)。并加热紫花观察到红花变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养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能力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

  学生操作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注意现象。分析得出CO2+Ca(OH)2=CaCO3↓+H2O反应这一原理。并说明这是CO2的一条重要性质,可用于检验CO2气体。即时应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证明一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并操作实验验证,以便使知识学以致用。

  过渡: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要求学生通过刚学习的二氧化碳的性质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联想、推断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用途,之后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二氧化碳有这么多的用途,那么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这一热点话题。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这一教学理念。

  4.小结作业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从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及时强调、归纳、突出重点,设置课后思考(多媒体体现),将学生的探究欲望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作业:课后练习3、4、5题。适量的作业能让学生更好地复习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

  七、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很全面,很有条例性,从多方面列出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让学生一目了然,重点难点了然于心,更便于学生做笔记。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5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八年级第六单元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同时也能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平。因此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说出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通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研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4、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5、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或者失败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独立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4、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

  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制取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书写制取二氧化碳及其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但学生还不能系统的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所起的众多重要作用,所以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系统的认识二氧化碳。

  2、教法的选择

  我在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了学科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多次采用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多媒体演示、网络搜索、知识竞赛、互动教学等多样化形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科学思维方法、表达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一些枯燥和晦涩难懂的问题寓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高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注入了精神动力。对实验现象及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做到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一般途径,所以我在课的设计中注重指导学生: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说――表达完整、观――观察仔细、议――学会交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均得到最大的收获。

  四、说教学实施

  我将本节课内容分为四大环节来进行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新奇适当的导入是保证学生良好学习气氛形成的重要方法。在这个环节我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的优势,搜集了多副关于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图片和有关“屠狗洞”的小故事视频录像等,从中暗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也激起学生学习的渴望。

  (二)二氧化碳的制法(17分钟)

  本环节我改变了以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的一问一答模式,我认为那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所以我在学生学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基础上大胆的放手,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仪器和药品,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之后,亲自动手随意选择可行的.药品进行实验探究,初步按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装置、药品以及收集方法。再通过各小组辩论的形式得出最好的方案。

  在学生交流出各种实验装置时,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每种装置的优缺点进行评价,采用灵活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把一些基本元件(仪器)通过简单的拖动组合成一套套实验装置,从中选择出最好的供实验所用。

  而药品的得一般很少小组能够说出完整的理由,我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最终通过3组小实验得出结论:(1)大理石和稀硫酸(2)大理石和稀盐酸(3)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

  我设计本环节的根本意图很明显,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18分钟)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不易产生探究冲动。尤其本环节实验比较多,老师说一个学生做一个,重复多遍同样的小环节就显得本节课了无生机。为此我特意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的活动情景:让学生扮演成一名医生,需要探究的解决的问题(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就是一个急症病人。通过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努力,让学生在一种快乐、新奇的感受中找到解决病症的药方(即正确结论)。我将这一步分为疑难杂症—专家坐诊——把脉问药—药到病除四个小环节来进行。

  1、疑难杂症(4分钟)

  同学们非常熟悉碳酸饮料,我就以探究碳酸饮料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为知识主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再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用途的图片以及有关信息资料或者小故事等,让学生以最快最准确的方式理解问题,为后面的猜想及探究方向做好了准备---即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阶段。

  (意图)培养学生从身边事物发现化学问题,增强探究的意识。

  2、专家坐诊(4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每个小医生都提出一个相对的药方,这样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多做假设,多做猜想,同时多提出探究的实验方案——做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方案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克服原先独立探究方案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完整建构。

  3、把脉问药(8分钟)

  专家坐诊的结果造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形式。如何让学生统一思想,还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呢,实验是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实验,来推断自己的药方是否准确——实验验证阶段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4、药到病除(2分钟)

  通过专家坐诊的良好互动及把脉问药的实验探究,学生得出了正确的药方,通过交流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交流反思得出结论。

  这种设计方法打破了以往教材沿袭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一条一条往下验证,而我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各种各样的性质,最后让学生将所获得的性质分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学生真正参与了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

  (四)二氧化碳的用途(5分钟)

  生产生活实践中二氧化碳的用途非常多,没有必要当做重点给同学们讲解,我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各抒己见,然后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教师最后以拓展升华的形式对同学们进行检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化学的紧密关系,知道二氧化碳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又会因“温室效应”的加剧而给人类带来灾难,体会到性质决定用途。所以利用好、控制好二氧化碳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小结

  最后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完成,畅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2分钟)

  结束语

  本节课按照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达成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很大提高。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相关文章: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说课稿07-20

《二氧化碳性质》说课稿(精选11篇)07-27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09-2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07-03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06-26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06-27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07-19

《矩形性质》说课稿12-08

菱形的性质的说课稿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