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高中政治说课稿

高中政治说课稿

时间:2024-06-08 11:15:2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优秀)高中政治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政治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高中政治说课稿

高中政治说课稿1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生活处处有哲学》。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我首先谈一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活处处有哲学》是生活与哲学教材中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框。本单元以哲学和生活、实践的关系问题为主线,设置了“美好生活的向导”“百舸争流的思想”“时代精神的精华”等内容,《生活处处有哲学》以生活实例讲了哲学的起源和功能,破除学生对哲学的神秘感,克服学生对哲学的距离感。

  二、说学情

  教学之路从认识学生开始,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

  哲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高二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但这些观点大都比较浅显,不能形成一定的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世界。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的起源和任务。理解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能力目标】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辩证思维能力;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从而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哲学的功能。

  【难点】

  哲学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五、说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准备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环节展开教学。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一:故事导入

  PPT展示“古希腊人学哲学”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哲学的思考,导入本框内容。这通过故事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环节二:讲授新课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首先让学生回忆孩童时期,他们所提出来的奇怪的问题,如“天会塌下来吗?天塌地陷以后,我们该怎么办?”“动物会说话吗?动物也在思考吗?”……

  学生回答之后,我进行引导:人们为什么会追问和思考这些问题?我是什么样的人?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人们为什么会追问和思考这些问题”,代表发言。最后我进行总结回答,把讨论的主题上升到哲学层面,引导学生理解哲学的产生,即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首先用PPT展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让学生讨论其他的解决方法。

  学生在探究讨论中感悟到思维方法对于人们认识事物有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解决方案,直接引出思考问题: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说明了什么?最后总结引出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而思维方法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说,哲学对于人们思想方法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解决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的问题,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哲学给人智慧、使人聪明,逐层深入,对于初学哲学的同学们来说,有一个渐进的学习过程。

  (2)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生思考课本P6页伊壁鸠鲁的话:

  “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

  “为什么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并分组讨论,找出一些实例证明伊壁鸠鲁的话。比如人类无视自然环境、破坏生态环境、“事与愿违”甚至“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例,引导学生明确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哲学是解决世界观问题的,因此伊壁鸠鲁把学习哲学和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理解所学知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热情。

  环节三:巩固提高

  PPT展示故事: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该事件内容是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为外国记者放映中国戏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周总理批评工作人员解释太多,工作不看对象,最终要求工作人员在请柬上写上一句话:“请您欣赏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最终获得赞扬。

  我进行设疑: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什么在国外能受欢迎?

  学生能够讨论出外国朋友对中国的传统爱情故事了解甚少,而对于莎士比亚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却很熟悉,根据外国的实际情况,周总理灵活的应对工作,都充分体现了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哲学思想。

  通过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再次让学生认识到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指导我们正确地解决问题。

  环节四:小结作业

  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用归纳式小结。通过小结环节,使同学们对本节课形成更清晰的认识。

  并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以“生活处处有哲学”为题,写一篇小短文。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高同学们的表达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口头讲述的辅助手段,是知识的高度凝集与集中。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结束语: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高中政治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本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内容是第二单元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中的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与消费”的相关内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这一课是继上一单元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问题,通过分析消费与生产的关系问题,巧妙地把消费过渡到生产。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第二框的内容为第七课第二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二)对本节课教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本框题的逻辑结构:由上一单元的消费问题引出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指出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由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引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内容,帮助同学们认识到生产在经济生活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深刻认识到我国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下一课介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辨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培养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以及如何分析和解决我国现阶段的经济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能够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难点: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间的关系

  确立理由:学生对于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在概念上,并不是很清楚,甚至很抽象,于是四个环节间的关系更是难以把握,尤其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因此把这一内容作为本框题的教学难点。

  (五)教材的处理

  ① 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点,培养阅读的能力。

  ②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展示跟内容有关的材料,并坚持一材料多用的原则。这样既直观,又能体现例子的典型性和精练性。

  ③有选择性地利用书中的几个探究。由学生自主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并联系已学的知识,提炼观点,这有利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懂得知识迁移,使教学更具启发性。

  ④使用传统教学来分析相关的重难点,这样能够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提高上课的效率。

  二、教学方法:

  这一课的有关内容,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本已经有所表述,高一学生对于这一知识其实并不感觉陌生。但是,高一学生对的判断、分析还缺乏必要的经验积累和较为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针对本框的特点,我将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法:

  1.讨论教学法。

  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开展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案例分析法

  理由: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并且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3.多媒体演示法

  理由:利用多媒体展现大量图文及视频资料,能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三、学法指导:

  1.探究性学习法。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愿学、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小组分工合作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2.案例分析法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教学流程

  I. 导入新课(2-3分钟)

  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商品和服务的图片让学生分类说明,并引出话题:人们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从何而来?经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得出结论:商品和服务必须通过生产创造出来。

  设计说明:让学生能够巩固已学的消费类型的知识;初步懂得消费不是由主观决定,而是由客观物质状况决定。做到“温故而知新”。

  II. 讲授新课(35分钟)

  1.教学任务一——生产决定消费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课本29页漫画“今非昔比”,然后设问,并请同学讨论:

  1、坐拥江山和美人的皇帝为何坐不上汽车,打不了电话?(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在出行方面,皇帝只能坐马车,现在普通人却能坐上飞机,说明什么问题?(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汽车比马车快得多,高档的多,说明了什么?这种变化得意于什么?(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假如没有电脑的出现。人们会不会有上网的冲动?这说明了什么?(为得出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总结: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设计说明:通过漫画的讨论分析及几组相关问题的解决,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得正确结论,掌握“生产决定消费”的观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2.教学任务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29页探究活动2的文字材料,并讨论分析“消费对生产有什么影响”?教师也参与学生的讨论分析,共同得出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举身边的例子来说明这个“为什么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教师对这些例子进行点评,并总结: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2、消费对生产起着导向的作用。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举例本县的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设计说明:通过对文字材料的分析,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学会分析案例,通过学生的举例,教师的点评,让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身边的实际出发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的观点,也突显出教材的精神,贴近生活,再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教学任务三——社会再生产

  用多媒体展示问题: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否生产出的产品一次性提供给人们消费,这个过程就简单的地停止呢?让学生进行阅读讨论分析思考,从而引出话题“社会再生产”的概念及其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并对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进行分析和总结,重点指出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是决定性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桥梁和纽带,并用多媒体把这四者的关系展示出来。

  设计说明:设计这个问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图示,可以将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记忆深刻。

  4.实施教学任务四——大力发展生产力

  正因为生产的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让学生们阅读思考书本30页的资料,以及多媒体中展示的我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的比较,让几个同学对比谈谈感受和变化,然后引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指出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设计说明: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们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懂得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分析能力。

  5、课堂小结(2-3分钟)

高中政治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上册第四课第二节第二框题。本课既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状态,回答事物怎样变化、发展。因此,与第二、三课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由于本课内容从青年学生的实际出发,内容丰富,对于青年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着非常直接、非常现实的指导作用,因而在唯物辩证法教学中历来受到格外的重视和欢迎。加之,本框是在前一框题量变与质变原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分析事物的发展,对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属于哲学方法论的内容。所有这些都使得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

  2、教学目标

  基于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特别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本框的哲学观点,并以实例对其加以分析说明;并能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名言进行解释。

  能力目标:通过本框教学,结合方法论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联系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和指导自己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通过本框教学,引导学生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学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以下内容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内容。

  教学重点:把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即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从小事做起是本框教学的重点。因为这是全课的重要教学、教育目标之一,也是我们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其中也渗透了政治课德育教育的目标。

  教学难点:要坚持适度原则。因为这一原则对青年学生特别具有现实的启发、教育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比较难把握的,正所谓“知易行难”,所以需要加以特别的分析引导。

  4、对教材的整合及处理

  前一框题在讲解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时说到既有数量的增减,还包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因此,为了便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体现知识前后间的对应统一,我把本框教材最后部分的内容重视“优化结构”调整到前面重视量的积累这里进行讲述。

  二、说教学构思

  本框知识的逻辑思路是:怎样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即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知识容量不算多,要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时间较为充裕,但也必须作到重点突出,详略适当。所以,对于本框的难点,同时也是方法论意义的第一点“坚持适度原则”主要由教师讲解分析实例完成。对于后面的内容,为了体现哲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主要让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来总结方法论意义,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呢?这就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是艺术,是科学,它的本质在与创造。教育家孔子说过:“法无常法,贵在得法”,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会有事半功倍之效。针对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法:

  三、说教法

  1、事例教学法。为了贯彻哲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把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既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问题教学法、归纳分析法。通过对比、讨论等多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启发式教育这一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渗透素质教育新理论。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四、说学法

  1、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师生互动教学,把教师的教转化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防止教师进行单向信息的传递。

  2、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转变被动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并能创新知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设计

  课堂导入的好坏,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导入时应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我在一开始便向学生展示我国三位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图片,学生兴趣大增,然后请学生讲述我国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并加以适当的补充说明。此时,让学生从哲学上来思考,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因此我们要学会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2、新课讲授

  (1)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的方法论意义

  ① 对教学难点“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教学,具体说明如下:

  请学生回忆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思考飞船升空的过程中速度是否越快越好?然后通过对飞船速度快慢对飞船影响的分析,说明要保持事物稳定的性质和状态就必须把事物的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所以“要坚持适度原则”,并着重分析了什么是“适度”。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请学生联系实际讨论,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坚持适度原则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② 关于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的教学

  首先提问学生思考事物为什么要从量变到质变?如果事物的变化永远维持在一定量的范围内会有什么结果?不会有发展,不会前进,所以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为了实现事物的发展我们必须使事物发生质变,发生飞跃,并且要把握时机。请学生根据神舟飞船发展历程说明抓住时机实现事物飞跃、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请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不失时机促成飞跃的事例。

  事物要发展,发生质变必须先有量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③ 关于“重视量的积累”的教学,有一点要特别注意:

  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积累到一定程度从而发生质变,因此为了实现事物的发展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请学生运用知识联系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说明这点,并对学生现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积累与以后自身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联系课本知识特别加以分析,以深化学生对现在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回忆前一框题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除了有数量的积累之外还有对结构的优化组合,所以在这里特别提请学生注意重视量的积累既有数量的积累变化,还有对结构的优化。并联系我国现在发展过程中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的政策对优化结构的重要加以说明分析。然后请学生联系学习的实际情况说明优化结构对学习效率的重要影响。

  (2) 关于教学重点“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的教学

  请学生回忆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思考神舟飞船从一号到六号,实现从无人到载人的发展,其中无数次的对飞船的修改、设计,这些都与我国几代航天人的努力密不可分,才有了中国人千年飞天梦想的实现。所以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还告诉我们青年学生要学会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

  ① 要学会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现在的学习

  ②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因为量的积累包括两个方面:好习惯、好思想、好作风的积累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和行为,而坏习惯、坏思想、坏作风的积累则会使我们往坏的方向变化,甚至使我们走入歧途。

  (3) 关于本框小结

  为了使学生对本框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本框小结即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的方法论意义和对我们个人的现实指导意义,请学生归纳总结。

  3、课堂巩固练习

  巩固新知识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练习应以提高学生技能、发展能力为目标。高中哲学常识的教学更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种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把握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能力。据此,设计以下练习:请学生运用哲学道理全面分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典故。

  4、布置作业

  请学生运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分析我国21世纪“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六、说媒体

  虽然目前的教学装备已有很大改善,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但这节课我仍然选择的是传统教学手段,因为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而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多媒体上面,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与想法,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高中政治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说教材

  《生活处处有哲学》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个框题,是学习哲学的入门框体。设计好这堂课对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尤为重要。因此,本框题在《生活与哲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

  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

  (2)运用:

  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重点的依据:只有理解了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才不会对哲学陌生,而逐渐试着去尝试探索。

  教学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难点的依据:学生对哲学的作用之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没有系统地概括,因此不易理解。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哲学是一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并能够加以应用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相应的哲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得应用哲学是学生自觉的行为,这也将对他们将来的人生产生裨益。因此,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将作为这堂课的中心任务。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参与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体验哲学的魅力,从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锻炼学生思考生活的能力。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课前自主探究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并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获得成就感,树立信心。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一些的哲理储备,并且中以前的学习中有加以应用,如写作中。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能力,让学生自己阅读来阐释其中的哲学意义。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更盎然。

  五,说学法

  学生学习背景分析:学生在小学开始学习成语,了解了一些哲学道理。高年级之后懂得用这些道理来阐释自己的人生感悟。到了初中以后懂得用一些诗句,长篇来体会人生。到了高中之后,有了哲学,应该能借用这一系统的哲理来体验人生。所以,要做好这个哲学的命题,就是让学生学了哲学之后能够自觉地利用哲学智慧来思考人生,经营人生。

  学法的指导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要求。让学生把握一般哲学道理和哲学的不同,进行相应的知识转化。充分利用学生的哲学道理积累,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从而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课后自我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课后探究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辩论赛《笑比哭好哭比笑好》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通过轻松的辩论形式让学生眼前一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设问:笑比哭好哭比笑好你认为哪者更好呢为什么通过设问,让学生思考,活跃他们的思维。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教学过程:(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主要通过个环节进行。第一,对学生作为习作《如果》的点评。第二,思考三幅漫画的哲学道理。第三,总结自己在课后探究——仰望天空中的思考。第四,结合教材事例《烛光照亮小屋》展现哲学的智慧。第五,阐述什么是哲学以及它的作用。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框体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2)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热爱智慧或追求智慧的学问。

  (2)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课后探究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我设制了这一探究活动:收集十句影响你人生或者你最喜欢的哲理名言。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跟自己有关的哲理,之后通过哲学学习可以更全面的理解它们,乃至以后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那么就能更深刻地领悟它们,这些哲理也将融入生活指引人生,一生受用。

高中政治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从特定意义上讲,“前言”是最难教的。前言的特点是:内容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概括性极强,问题对学生非常陌生,却又要使学生通过它第一次从整体上了解哲学,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这几个关系:①少说理论,多说事实,②以粗线条为主,不必细致展开;既要对全面内容有一定程度的解释,但要抓住最基本的东西,突出重点,着重解释什么是哲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应以识记为主,主要掌握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哲学的含义。使学生知道人类社会两类基本活动是什么。

  2、能力方面:着重应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具体科学与哲学、以及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3、觉悟方面: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了解,认识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

  三、教学方法:

  因为本课为哲学的起始课,教学应以启发式讲述为主,适当进行提问。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关于哲学的概念的抽象,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学生要一下子从已经习惯了的具体科学思维水平上升到高度抽象的哲学思维,困难是相当多的,所以它成为难点,而这又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基础,所以它又是重点。

  五、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开始可播放原始人认识、改造世界活动的flash动画或其他的相关图片,引出人类两项最基本的活动:

  [(板书)一、人类的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说明,由于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及领域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具体科学知识,在此,由老师提问:具体科学知识的特点。由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它们的研究对象不同,内容各异。老师接着继续设问,那么,它们有没有共同的东西呢,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从而得出。

  [二、世界观](板书):即:人们对于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在此,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一观点和看法的根本性与总体性,从而分清它与我们具体科学对某一领域的具体看法与观点的区别,从而分清哲学与具体科学的不同。在此,可多举一些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关于世界观看法的事例。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有些人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而有些人认为世界上没有鬼神等的。紧接着,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你们有世界观吗?”“其他的正常的成年人有世界观吗?”用这两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世界观人人都有。”教师在此,再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那么,“你们的世界观是哲学吗?”进而再引出:

  [三、哲学的含义(板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世界观也就有了方法论意义。

  [四、方法论(板书)],进而,再分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使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然后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的方式,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些中外富有哲学思想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这一论断,揭示主题: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哲学及学习的意义及方法,让学生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懂得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对国家、对社会意义重大,更对我们的人生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热情。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呢?由学生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出最重要的方法。即:着重于理解,着重于应用。从而结束全课。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板书)]。

  1、人类的基本活动

  2、世界观前言

  3、哲学

  4、方法论

  5、马克思主义哲学

高中政治说课稿6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下面我将围绕课标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来说下我的设计理念

  一、设计理念

  本课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新课程理念,注重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采取明暗两条线贯穿整节课(明线——南昌小摩托为出租车,打车难的思考;暗线——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学习并提高公民意识。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的地位与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对课标与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1、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2,必修政治生活》

  2、《课程标准》要求:

  1.4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的途径和方式。

  本标准要求学生懂得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知道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公民也要提高自身参与决策的能力。

  3、本课在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与第一课的内容相衔接,公民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这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那么,公民应该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呢?教材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本课《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作为第二课第二框题,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环节之一。《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是对公民如何进行民主决策进行概述。本课包括三目:一是“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是情景导入。二是“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是情景分析。三是“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是情景回归。

  根据课标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与内容分析,以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为基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知识素养:

  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理解各种方式的含义、作用及依据;识记、理解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2、能力素养:

  学会结合民主决策的方式,提高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学会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养:

  加强法制观念,培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树立民主政治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框题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因为该理论是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生活的一个基点,同时它也是学生接下来政治学习所需。而我将本框题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辨析作为的教学难点,这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生活中要引导学生加强法制观念,培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树立民主政治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方法】

  综上各方面的分析,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法、问题探究法、比较分析法进行教学,设疑激趣,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直观展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围绕特定的情景与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并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重点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安排,主要分为四大环节:

  一、教学过程

  1、情境体验,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民主选举,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些都是各项决策能够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可见政府的决策往往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所以,民主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那么,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是什么?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民主决策?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何重要意义?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新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能理解前一课与本课的关系,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并自然过渡到本课。通过问题的抛出,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教与学的环节

  一、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漫画,漫画A和漫画B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也表达了两种不同的决策观点。

  观点一: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

  观点二:公民有权知道决策的内容。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

  探究共享:

  1、你赞成哪种决策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2、假如你是决策者,你会采取哪种决策方式?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并思考,学生一致赞同观点二,认为此决策科学、民主、公平、公正,尤其体现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和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并且学生能够说明观点一的错误之处:决策者不按规则和程序进行决策,无视法律和公民的权利,会使决策形式化,没有体现民主决策。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第二种观点发扬了民主,倾听了群众意见,公民能够参与决策过程,这样形成的决策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体现人民根本利益,是科学合理的。第一种观点恰好相反,是不可取的。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漫画的形式设置情景导入,阐明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由此引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学会判断,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和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教师活动:随着我国民主形式的日益丰富,公民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直接参与决策,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的作用。那么,公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吗?通过什么方式参与呢?有用吗?

  教师设置新情景:多媒体展示一段视频(南昌街头打车难的画面),教师提问:你们遭遇过打车难吗?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略

  教师活动:刚才同学们都表示了在南昌遭遇过打车难,经常是摩托车,那么,面对这样的状况,仅仅是抱怨能解决问题吗?作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我们可以做什么?或者,通过我们的努力改善打车难的现状?

  学生活动: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五花八门,如:买私家车;步行;乘公交;打黑车等等。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评价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要解决打车难问题,关键是找出原因,为什么在南昌打车这么难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略)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打车难的原因,诸如:城市扩容,人口增加;出租车太少;出租车司机选客、甩客;路窄,容易堵车;经济条件好了,打车的人多了;天气不好,特别是下雨天;私家车限号行驶等等。但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一个供求矛盾的问题,出租车少,打车人多。

  面对这些问题,你会怎么办?你该怎么办?那就必须进行决策。决策是个大问题,怎么决策?谁来决策?是政府吗?还是由市民来决策?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打车难这一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并进一步调动经验,利用课本知识学会解决问题,激发其作为一个城市主人翁的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并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

  教师活动:解决打车难仅仅靠政府行不行?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解决打车难除了靠政府,那么,作为公民可以做些什么呢?

  学生活动:学生调动经验及课本知识回答。

  教师活动:总结评价。

  刚才同学们提到了要找市政府、运输管理单位、交警队等单位和部门反映问题,这是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的一种形式。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因此,政府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尊重民意。

  教师活动:进一步的引导学生。

  刚才有同学提出:增加出租车数量;打击黑车;提高出租车司机的素质,规范服务标准;改革出租车经营权;合理制定出租车起步价等都是很好的办法,反映了民意的难能可贵。但是,增加多少出租车?出租车经营权如何改革?出租车起步价多少为好?对这些问题,可能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此光靠民意行吗?民意可不可靠呢?

  同学们再想一想: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怎样才能得到体现?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光靠民意行吗?民意是否可靠?”“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怎样才能得到体现?”这一问题,意在引导学生思考,虽然民意很重要,但民意的表达,诉求的反映应该也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有序的,只有这样,公民才可能在法制的轨道上做到有序的参与决策。

  教师活动:模拟(各组有不同的身份)听证会

  教师活动: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上述视频材料中,公民通过什么方式参与了决策?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1、有各方面的专家参加,体现了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决策,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2名;道路运输协会、市出租汽车协负责人各1名;出租车经营者代表4名;消费者代表4名等14人参加听证会,体现了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听证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

  3、听证后,出租车票价作了调整,起步价日间由10元降为8元,夜间由12元降为10元。同时,将新增出租车保障运力,并对上述结果分别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公示期间,公民可提出不同看法。体现了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决策,有利于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设计意图):社会听证制度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小组讨论,能够突出重点,掌握和了解听证会的知识,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

  教师活动:通过刚才的学习,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讨论并总结出民主决策的意义。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探究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对决策者: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片面性。

  (2)、对公民: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2、知识梳理,构建体系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严密完整的逻辑知识体系。

  3、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将让学生运用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写一份构建美丽南昌的方案,从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如黑板所示,我的板书简洁明了,力图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它将在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推进。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精英决策

  民主决策

  社情民意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意义

  针对我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进行了教学反思。

  说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十分重视的有这样两个问题:

  一是如何拉近《政治生活》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生活》的兴趣。简单地向学生照本宣科式的灌输理论,显然是不适用的,也是违背新课程改革方向的。因而我尽量搜集一些时效性较强的、学生较为熟悉也较为感兴趣的材料,创设情景,引出“政治生活”的话题,并鼓励学生自主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是特别注意学生对政治生活中一些问题产生的模糊的错误认识,坚持正面引导,同时又认真听取学生的看法,找到症结所在,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高中政治说课稿7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不论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还是在以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大家都要经历说课这个环节。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信用卡、支票和外汇》。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是第一框的延伸,讲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时涉及的信用工具及其用途,以及有关外汇的知识。本节课承接上一节现代货币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熟悉当前经济活动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及外汇,既是对货币知识的补充,也有利于学生直接参与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因此,本框在第一单元中是重要的知识内容,也为第四单元经济全球化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了解自己的学生也是备好课的前提和基础。高一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内容很感兴趣,对经济生活中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但对于外汇知识了解较少。因此,我选择与生活有密切关联的、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为主进行分析,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两种结算方式和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

  2.了解外汇、汇率的含义,掌握汇率的变动及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3.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信用工具的使用,学生能够感受信用工具的用途,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增强信用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积极投身现代经济生活。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信用卡的优点,外汇汇率的变动及其影响。

  【难点】

  外汇汇率的变动及其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的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案例讨论法和引导提问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前已经让学生们做了一个调研,所以,我会选出典型的调研报告进行分享,以便切入本课的内容。导入如下:

  课前已经让大家做了《纸币的发展历程》的市场调查,通过分享出来的报告可得出结论:纸币的发展经历了很多曲折,但是却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出现了各种形式。那么同学们亲身经历过的纸币有着怎么样的发展历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学习新课《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结合上节课的知识布置实践作业,不仅能够巩固上节课的重难点,帮助学生确立教材的前后联系,梳理教材的整体框架,而且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积累生活经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具体现实与抽象知识之间的联系。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信用卡和支票

  首先我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课前所搜集的资料,说一说,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会用到什么结算方式?在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我会简单总结: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这两种结算方式。而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工具。

  之后,我会继续提问:什么是信用卡?有什么优点?请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及教材内容,与同桌交流看法后,回答问题。然后,我会带学生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及银行信用卡,并且强调信用卡的优点,即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接着,我会通过多媒体出示一张支票(复印单),并提问:这是我们学校为了购置多媒体给三联家电的一张票据,请大家看看,它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我会引导学生了解支票的含义及种类,同时注意使用支票的优点,即使用支票比携带现金更加方便安全,比较适合公司间的大额度结算。

  利用实物展示的方式,可以使远离学生生活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也方便学生理解信用卡和支票的相关知识。

  2.外汇

  在前一知识学习之后,我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放假期间我计划去欧洲旅游,在那里我能使用提前用支票兑换出来的人民币消费、购物吗?有同学可以会直接说不能。因为这涉及到外汇的问题。所以接下来我会请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什么是外汇?

  (2)人民币与外币是怎么兑换的'?什么情况下人民币币值更高呢?

  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派代表发言。

  之后,我会总结并适当讲解:(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等。同时还要注意,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2)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就是汇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更高,人民币汇率更低,即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在理解了汇率的基础知识后,我会继续追问第三个问题:人民币币值是更高好还是更低好呢?

  然后,组织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开展小型辩论赛,按照正方和反方的观点自由组队。在学生辩论结束后,我会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性评价,同时指出:人民币升值或者贬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都是有利有弊的,当人民币升值时,有利于进口贸易、对外投资、出国消费、偿还外债等,但不利于出口贸易、引进外资、收回外债等。因此,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有趣的辩论赛,学生能够锻炼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性,养成敢于质疑的精神,激发主动表达的意识,也能够澄清认识,加深理解,从而突破重难点。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为了更好地巩固知识,检验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我给出人民币币值实现连续九个交易日上涨并连创新高,造就近两年来最长的连涨周期的相关时政案例。并提问: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高将给我国国内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应对?学生思考,通过同桌间交流,得出相关结论。

  通过新的案例的展示,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实现课堂内消化。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用归纳式小结,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整体印象。

  作业:我会请学生课下对身边周围人使用信用卡和支票情况做一个小调查;关注最近一周之内的人民币和任何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分析预期走向。这样的作业锻炼了学生搜集归纳整理的能力,同时他们也会更加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将知识应用于实际。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口头讲述的辅助手段,是知识的高度凝集与集中。因此,我特别重视对板书的设计。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所示:

  结束语: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高中政治说课稿8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消费及其类型》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消费及其类型》是高一经济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的第一框。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神奇的货币》和《多变的价格》,也就是怎样去交换,现在就进入本单元的最后一环,即怎样去消费,这既为下一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好铺垫,又为第二单元学习生产做准备,是“交换——消费——生产”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在整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从消费入手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框题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新课程标准1.3的规定,其中包含的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以及消费的结构三个目都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2.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和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了解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特别是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了解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以及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学会从多角度去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的感受,结合我国恩格尔系数走势的分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教学的重、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框的重点是影响消费的因素(前两点最重要),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影响消费的因素才能找出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消费类型中的贷款消费难点的依据:贷款消费对于中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学生比较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说教法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再谈谈我的教法

  1.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进行教学。鉴于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对居民生活消费有比较多的`生活经验,但也存在许多模糊认识,错误观点,所以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储备以及生活体验来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身边的经济现象.

  2.教材内容的处理及依据本框题的教学三个目,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一目需教师灵活处理的,课本讲了三方面的因素,其中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是最主要因素,但归根到底都是由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由这些因素我们可以而且有必要引导学生总结出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和方法,这两处都需求要教师归纳总结的消费的类型这一目高考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判断某种消费行为属于哪一种消费类型,所以这一目只需用实例简单解释说明.消费结构这一目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本近几年的我国恩格尔走势图来把握恩格系数和消费结构变化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出其根本原因也在于经济的发展.

  3.教法的选择及依据情景教学法:立足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景,让学生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举例法: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分析印证教材的观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易接受。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4.教具的选择鉴于我校新教学楼教学硬件的实际情况,我主要是进行利用黑板加粉笔的讲授式教学

  三、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学生应学会如何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记忆接受式的学习向理解领悟式的学习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本课的教法与学法是相互联系的,只要通过教师创设情景,举例说明才能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相互间交流合作地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展示几组现代人的消费图片(或描绘机组现代人消费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现代多彩的消费,同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人们的消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讲授新课:(35分钟)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而且受过去,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利用父母的工资单解释可支配收入)

  (2)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大小有关。我国总体消费水平不高,重要原因是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差距问题。

  2、物价水平对消费的影响

  3、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都会影响消费。(举例子:组装机和品牌机p21,学生买MP3)

  4、经济的发展水平辨析:提高收入必然会提高消费水平

  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水平就越高.

  ⑵提高消费水平措施:

  ①促进经济发展(根本途径)

  ②提高收入水平(主要途径)

  ③稳定物价

  ④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二.消费类型有形商品消费:钢笔、水果1、产品类型不同劳务消费:家教、维修、家政¨¨¨老师的困惑:刚出来工作,没房子住,老师的爸妈说要我赚够钱才去买房子,而老师的弟建议我去贷款买房,老师的朋友就建议去租房子暂时住着,请同学们总结以下这几种消费方式?钱货两清消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贷款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2.交易方式不同

  2、交易方式不同借贷行为需还利息,适用于大宗购买耐用商品,适用于收入稳定的有偿还能力的人(中学生可不可以贷款消费?讨论)租赁消费:所有权不变,使用权在租赁期内归租赁者所有婚纱,小说生生存资料消费:较低层次的衣食住行需要

  3、消费目的不同发展资料消费:教育、培训享受资料消费:旅游三.消费结构

  1、含义

  2、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注意是比重不是数量)3、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的支出,特别是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P23图反映出什么经济学道理?

  ①农村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呈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质量不断改善,

  ②同时,反映出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③消费结构不断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4、板书设计一.影响消费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发展经济收入水平→提高收入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物价水平→稳定物价商品性能外观包装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二.消费的类型

  1.产品类型不同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2.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3.消费目的不同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三.消费结构

  1.含义

  2.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

  3.消费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5.课堂课后练习(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成才之路》的练习(教师挑选典型的题目进行评讲)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高中政治说课稿9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不论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还是在以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大家都要经历说课这个环节。因此,为大家准备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人教版教材高三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从这一框开始学习唯物辩证法中最基本的概念——矛盾。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因而本框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本课知识相对来说比较难理解,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我选择与生活有密切关联的、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为主进行分析,通过课堂问题设置,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敢于展示自我的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

  2.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3.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关原理。

  【能力目标】

  1.通过自学和讨论矛盾相关案例,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能辩证看待生活中的矛盾,提高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对待生活中矛盾,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关原理。

  【难点】

  正确对待生活中矛盾,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的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案例讨论法和引导提问法。案例讨论法:结合生活的实例,让同学们分组或者同桌讨论,从生活中总结出经济学的规律,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提问法:在案例分享的同时,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案例背后体现的经济学原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采用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视频导入法,具体操作如下:

  通过多媒体播放《20xx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卡对决》视频,设置问题:刚刚结束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国队的比赛令人印象深刻,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中国以2:1战胜卡塔尔,在这场比赛中,中国和卡塔尔是一种什么关系?想想如果没有了其中任何一方,这场球赛还能打得下去吗?这说明他们还有什么关系?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这种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在哲学上我们就叫矛盾,进而导入本课。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视频导入结合适当的问题,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发现知识,更好地理解具体现实与抽象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更好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既对立统一

  对于矛盾的概念这样简单的知识点,我会让学生结合课本上67页的“他敢烧吗”的图片,并根据课本内容概括出矛盾的含义。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自主学习可以得出: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接着我会联系导入中两个国家在比赛时“对立”、“统一”的关系进行概念分析,并请几位同学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事例。

  学生结合生活与学习可能提出教与学、黑与白、好与坏、善与恶等例子。

  对学生易混淆的概念: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的概念,我会结合学生的举例加以点拨,帮助学生区分。

  2.矛盾的同一性

  接下来,通过多媒体展示漫画“他敢烧吗?”并思考问题:①他为什么不敢烧?②通过这个事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经过观察可以发现:在图中,甲、乙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他不敢烧”。

  最后师生共同教师总结: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教师继续列举其他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如: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善就无所谓恶,没有学就无所谓教等。

  对同一性的另一表现,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以下谚语和诗句,并让学生讨论交流其所反映的哲理?

  A.乐极生悲、否极泰来;B.满招损,谦受益;C.失败乃成功之母 ;D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E.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学生分析可得出: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小结: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同一性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3.矛盾的'斗争性

  让学生自学矛盾斗争性的概念并举例。学生结合生活列举出: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与异化、植物吸水和蒸发、生产与消费、磁铁的两极等。教师点明这些都是斗争性的具体表现,哲学上的斗争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对二者关系,我会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先给学生展示资料: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并且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之后找小组代表来回答。

  最后我会总结小组代表的观点,得出二者关系: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本环节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既符合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对于矛盾普遍性这个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我会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与外界隔绝、风景秀丽,人际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从哲学角度看,这个世外桃源就真的一点矛盾也没有吗?”这一问题引出,并利用让学生课前准备的“植物、动物、人类社会”不同矛盾的事例,让学生得出并理解: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之后,我会让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矛盾,来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矛盾。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1)通过多媒体展示五幅名人漫画,说说他们都是谁。并让学生思考:从辩证法角度,你发现了什么?并举例说明其具体表现。

  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可得出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如动物、植物矛盾不同。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如同一片叶子的嫩叶期与老叶期。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2)至于矛盾特殊性,我会让学生通过一项探究活动来学习。探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成语,体现了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办法,总结启示并说说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成语。

  学生根据观察可以发现每个漫画都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具有特殊性。这些成语体现了其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成语也体现了这一要求。最后,我会再次给学生强调: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重点知识。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诗词、成语、漫画的形式去呈现,并且以学生为主去学习,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可以将晦涩难懂的哲学知识,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去展示,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容易理解。

  环节三:巩固提高

  多媒体出示小案例: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阴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则在脚下生成了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

  问题:

  (1)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

  (2)你还能举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吗?

  (3)为了猫和老鼠能更好地生活,提出你的建议。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学有所用,才能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用归纳式小结。

  作业:搜集我国精准扶贫的具体事例和对策,试用所学矛盾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以此来提升学生搜集问题的能力,并且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简单明了、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理清本课思路。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所示: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高中政治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即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

  《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第11课的第1框的内容。

  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框,主要讲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通过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的学习,分析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该框是学习好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对学生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以及下一框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以及下一框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每个说1~2个)

  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掌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以及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能力目标:通过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学习,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能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并且让学生能主动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去实践,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各说2~3个)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规律。对哲学上实践的概念,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延伸出来的理论在理解上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且正确理解以上知识点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以及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也很重要,因此我把它作为本框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知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的精神和我们政治学科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指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我在采用讲授法的基础上准备配合运用情景设置,提问,集体讨论,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运用我本人所擅长的多媒体道具,根据所创设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知识潜能。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创造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真正实现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分析归纳、自主探究、总结反思等。这些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多分析 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的活跃中领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重点说)

  1、 课题引入: 我设计以提问哲学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设计典型事例,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并得出其实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 讲授新课:(35分钟)通过教材第一目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蕴涵哲学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学并不神秘总结并过渡:生活也离不开哲学,哲学可以是我正确看待自然、人生、和社

  会的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整个过程将伴随着多媒体影像资料和生生对话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反馈,知识迁移。

  最后对本科课进行小结,巩固重点难点,将本课的哲学知识迁移到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实现对知识的升华以及学生的再次创新;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重点和难点,为下一框学习做好准备。

  4、板书设计 我采用直观板书的方法,对本课的知识网络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尽可能的简洁,清晰。使学生对知识框架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

  5、布置作业 我会留适当的自测题及教学案例让同学们做课后练习和思考,检验学生对本课重点的掌握以及对难点的理解。并及时反馈。对学生在理解中仍有困难的知识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指导。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因为我本人到现在仍没有更多的教学经验,设计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感谢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老师!

高中政治说课稿11

  今天我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我首先谈一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的内容,在此之前,前三个单元分别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角度,阐述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框题是第四单元的开篇,承接前三单元开始介绍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主要介绍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利与弊,说明了市场调节的重要性与局限性,同时又为下一框的宏观调控做好了铺垫,因而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正处在求知欲比较强烈的时候,但是没有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我将利用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去探究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学会自主学习。另外,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尚未形成,因此我会在学习过程中向他们着重强调要遵守法律、诚信为本的做人准则。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

  2.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优点及不足,明白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

  具有结合经济实例分析市场配置资源优缺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以及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以及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难点】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的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的优缺点。

  六、说教学过程

  分析完教材,制定好教法和学法,我再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一:新课导入

  我会用多媒体播放《一分钟了解我国水资源概况》的视频。播放完毕后,向学生提问“看完这段视频之后,同学们有哪些切身感受?”进而引导学生了解到我国的水资源、石油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都是有限的,面对有限的资源和人们无限的需求,任何国家都会考虑如何配置资源的问题,导入本课《市场配置资源》。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理,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将从整体把握教材,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市场调节

  活动一:看一看

  在这一部分,我会请学生观看《票证年代》和《粮油市场》这两个视频,观看完毕后,请学生自主思考资源配置的方式有哪些?

  通过学生的思考与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资源配置的方式有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通过具体的视频观看活动,设置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以问带学,提高学习主动性和效率。

  活动二:读一读

  在这一活动中,我会让学生仔细阅读PPT上面的材料,回答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近几年,汽车大量进入我国家庭,汽车市场十分火爆,面对庞大的汽车购买力,国外汽车生产企业纷纷涌入我国,国内汽车生产企业争相扩大生产规模,许多原本不生产汽车的企业也试图涉足汽车产业。后来激烈的竞争迫使各家企业纷纷大幅下调汽车价格,迫使一部分汽车生产者退出汽车生产领域。

  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市场主要通过供求、价格和竞争来实现配置资源。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应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消息,实现资源配置;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分析具体的情境过程中,提升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优点。

  2.市场秩序

  活动三:想一想

  我会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多媒体所呈现的案例,然后思考应该怎样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在建立初期,由于管理不善,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存在强买强卖、以劣充优、坑蒙拐骗、恶性竞争等现象,造成极为恶劣影响,致使许多经营者利益受损,纷纷关门闭市,经济发展受阻;后来政府强化管理,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建立各种管理机制、加强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了市场美誉度,从而恢复市场发展生机。如今义乌的小商品市场管理规范、注重诚信,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吸引了大量中外客商。

  通过学生之间的思考、教师恰当地引导,使学生理解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必须完善市场法规,健全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并且需要加强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使各市场主体树立诚信意识。

  通过生活化的事例,使学生具体地理解建立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3.市场失灵

  我会请学生观看PPT所展示的消防、毒品、国防图片,同桌间交流:市场是否是万能的,市场对它们能否起调节作用?并简单说明理由。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使学生明白公共物品、危险品等都不能让市场来调节,这会影响社会安定,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由此可知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一定的局限性。

  接着让学生再观看一个案例,四个人为一组讨论:案例中分别体现了市场具有哪些缺陷?

  有一段时间,苹果的价格很高,于是一些果农为了使自己的苹果能早点上市卖上好价钱,使用不该用的生长激素催熟苹果。这些苹果外表颜色鲜艳,但果质很差,坑害顾客。还有不少地方的农民砍掉其他果树,改种苹果。没过几年,苹果大量积压,价格直线下降,甜苹果变成了农民的“伤心果”。

  通过学生之间的激烈讨论,学生会认识到市场调节存在盲目性、自发性以及滞后性的弊端。

  通过设置具体的案例,使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又能检验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学生阅读多媒体展示的材料,并从经济学角度回答网购陷阱存在的原因。

  网络购物是近几年比较热门的购物方式,而网络团购更是由于超低的价格,快捷的送货方式,受到网络消费者的青睐,不过随着网络团购的不断壮大,很多消费者发现,网购虽然发展空间大,但同时也存在销售商夸大宣传、退换条件苛刻、法律条文不完善和网上转账不安全等不健康因素。

  在师生共同交流的基础上,使同学们明白网购陷阱存在的原因是由于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缺陷。

  通过该环节,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

  环节四:小结作业

  根据本目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师生共同回忆的基础上,我采用了归纳式小结。通过小结环节,使同学们对本课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认知。

  随后布置一份作业:请同学们课下自主预习下节课内容,并思考应如何应对市场调节的缺点。通过这份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把理论内化,真正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口头讲述的辅助手段,是知识的高度凝集与集中。因此,我特别重视对板书的设计。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所示:

  结束语:各位评委老师,我的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高中政治说课稿1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市场配置资源》。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当中,第四单元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第一框题。我将从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框题重点介绍了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理论,让学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有一个宏观的、初步的认识。上好本框题,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2.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识记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内涵,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方式,市场调节存在的不足。初步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

  ②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事例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十分明确地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树立起合理利用资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树立学法、懂法、守法的观念。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个人习惯。

  3.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确立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

  重点:市场怎样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社会信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难点: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二、说教法

  依据政治课的性质和本框题的内容,从高一学生生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出发,我采用如下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为您提,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法: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性。

  三、说学法

  高一学生正处于初高中知识、学法的转换期,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课堂老师绝不仅仅时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我用到的学习方法有:

  1. 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归纳演义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3. 有效阅读法:克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巧妙记忆、巧妙阅读。

  四、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浏览情景材料《一个“荒”字了得?》,让学生宏观地了解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电荒、煤荒、油荒等问题。学生简单讨论之后不难得出结论:市场经济建设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对市场中的资源要进行优化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使用,才能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2. 讲授新课

  本课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市场调节。这一目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市场调节是如何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并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的漫画进一步阐述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那么怎样进行资源配置呢?这就引出了“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2)市场秩序。这一目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具备良好秩序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从而使学生理解加强市场规则建设与诚信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浏览三幅漫画,启示学生市场配置资源需要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失去了必要的约束,市场秩序就会混乱,就不能合理配置资源。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漫画的意图,从中引出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并让学生阅读拓展材料,在拓展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谈论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加强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体验,理解各种市场规则的涵义。在分析漫画和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归纳出要规范市场秩序,必须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最后小结和延伸本目的内容: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要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是有局限性的。这是本目要分析的内容。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一,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其二,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但由于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通过创设情景,加深对市场调节局限性的理解。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自主探究,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每个相关材料都是图文并茂,并结合课本知识对材料进行评析,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3. 课堂小结

  让学生对本框内容进行小结,教师进行补充,树立本框的知识体系。由此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使学生认识到市场调节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并不是任何市场经济都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的。引导学生要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

  五、说板书设计

  1. 市场调节:市场资源配置

  2. 市场秩序:

  3.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以上这些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高中政治说课稿13

  本节内容系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高一政治第一课第三节第一框的内容。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学习的内容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商品和货币的有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个框为以后学习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识记并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并能初步运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商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及表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价格与价值往往不相符这一现象。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强调学生应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改革开放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价值规律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2)难点:等价交换的原则。

  四、说教法

  本课适合采用案例法和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选用案例某学生采访养猪户的录像片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感受到经济学原理就在我们生活周围,每时每刻都在发挥作用。采用讨论法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能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深刻领会知识的内涵,而且在讨论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说学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分析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统一。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按照“了解案例--分析案例---归纳总结--热烈讨论--大胆设想--总结概括”的模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深刻领会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

  六、说教学手段:

  采用表格、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对教材的表格化处理,既直观展现教材内容,又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与创造性,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深刻认识理论知识。

  七、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注重条理,抓重点,突难点,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分成5部分。)

  1、创设情境:(约4分钟)设计三个问题1纸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它具有哪些职能? 2猪肉是不是商品?3猪肉的价值是用什么表示的?组织并引导学生回答,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约32分钟)

  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直观形象作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8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环节1从日常生活说起,引出课题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环节2以热点问题“猪肉价格上涨了”来探究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它的表现形式。

  环节3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价值规律是一切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环节4多媒体展示某同学走访养猪户的调查报道,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得出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环节5以猪肉价格的变化为例,得出供求关系的变化与价格涨落变动的关系,得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环节6多媒体展示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图,利用图表进行解读。环节7通过举例探究价值规律的不变性。

  环节8回到现实生活,利用价值规律指导实践,服务社会。

  3、课堂小结(约4分钟)

  力求简明扼要,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从四个方面来总结:A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B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C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D利用价值规律指导实践。

  4、阅读教材,结合实际领悟本节知识。(约4分钟)

  5、布置作业。(约1分钟)设计两道开放性习题:

  A浅淡“夏天购买皮衣冬天卖”的说法。

  B怎样做一名有头脑的养猪户。

高中政治说课稿14

  本人说课的内容是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第两目的内容.

  一.本部分的内容和在教材、高考中的地位.

  本框第一目“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为情景导入.通过六张照片展示公民下游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旨在使学生对本部分内容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这一目的内容本人没有采用.第二目“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是情景分析,教材具体阐明公民的三项政治权利和四项政治性义务.第三目“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是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关系认识的深化和升华.

  对本框,本人计划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讲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第二课时讲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三大原则.主要是考虑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难度比较大,需要一节课才能讲透.第一课时的内容比较简单,但基础的知识也比较多.本框如果只用一课时讲完,时间不够用.

  本单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主观的基础上,主要介绍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以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行为准则和主要方式等.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本框是对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以及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作进一步的分析.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是通过人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履行的政治性义务体现的;人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是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具体体现.了解本目的内容对学好第三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的三大原则做好了铺垫.本目中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第二课的民主选举和第三单元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好了埋伏;本目中的监督权为第二课的民主监督和第二单元对政府的监督和第三单元人大的监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政协的监督以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相互监督,这些知识点串起来就可形成一个监督的知识专题.

  本部分在高考中一般是出选择题,难度也比较低,属于识记类较多.20xx年广东出了一道自由和法律关系的辨析题.此后这部分再也没有主观题出现.

  二.学情分析

  关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在初三也涉及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本人教的高一(6)、高一(7)、高一(8)是普通班,高一(9)、高一(10)是重点班.但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普通班和重点班理解起来都较容易.

  三.教学目标的分析

  (1)知识目标

  知道公民享有的三项政治权利和四项政治性义务.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对20年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的恶劣事件为素材,引出本部分的内容,设计视频、图片、文字材料等让学生在本次事件中体验和感悟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西藏拉萨恶劣事件和本部分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即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不做臣民,不做暴民;增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1)重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法律资格、地位.

  理由:这些是本部分学生最起码要掌握的内容.

  (2)难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监督权的含义;自由和法律的.关系.

  理由:对这两个含义的了解主要是学生对它们外延不清楚;对自由和法律关系,有些人会理解为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拘无束,认为法律是对自由的限制.实际上我国传统的老庄和道教就是这样认为的中国人缺乏现代的法治思想,往往把自由和法律完全对立起来.

  五.教学方法的分析

  主要通过西藏拉萨恶劣事件这一案例,让学生在其中自主领悟、模拟、体验、探究、加深对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理解,对自由和法律关系的理解.

  理由:选择一例一析主要是考虑到西藏拉萨恶劣事件可以贯穿本部分内容,同时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本次事件的分析上,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六.教学手段的分析

  多媒体教学.

  理由:在本课件安排了两个视频、大量发生在西藏拉萨恶劣事件中的图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西藏拉萨恶劣事件的背景资料,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直观、生动,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厚和富有时代气息.

  七.课型:

  新课型.

  八.课时:

  一课时.

高中政治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一册《生活与哲学》第1单元第3课的第2框的内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讲了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本框题则是从

  响消费的主观因素来分析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本部分内容条线清晰,结构完整。在本框题的第一部分《消费心理面面观》中,讲解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主要受到四种消费心理的影响。在前三种消费心理中均有其不利的方面,因此,在我们的生活消费中,应坚持求实心理,因为这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并且求实心理为第二部分《做理智的消费者》起了铺垫作用,因为《做理智的消费者》这部分是求实心理的具体展开。《做理智的消费者》一共需要坚持四个原则,前三个原则分别是从消费对家庭的影响,对自身的影响以及对我们周围的环境的影响进行阐述的,最后一个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是对“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问题的归纳和总结,也是正确的消费观的本质和中心所在。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消费心理的种类,能够辨别不同的消费心理,并能对不同消费心理进评价。理解正确的消费原则,能够结合个人消费行为,说明怎样才是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消费行为透视消费心理,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结合正确消费原则的讲解,促进学生进一步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增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本课重点为“做理智的消费者”。

  难点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消费原则。因为这一代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逐渐有了距离感、陌生感。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非常必要。

  四、 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取以下教法:

  1.三步探究教学法:即“生活链接、发现问题;讨论探究、构建知识;能力提升、学会运用。”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直观演示,将复杂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易于理解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五、说学法

  我在采用教学方法的同时,也注重学法指导。我面对的学生学习基础不是很好,习惯于接受、探究能力较差,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能力比较薄弱,但参与意识、表现欲望强烈,新课标又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因此本课采用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设想以及学法指导,我将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在本课导入设计中,通过我想买双鞋,但是不知道买那种较为合适,请同学们帮我出主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引出不同的消费观。

  2.层层深入,构建新知。

  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重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这环节设置的生活情境要能够成为学生探究的起点,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触点”,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落到实处。

  第一个问题“消费心理面面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

  情境一:小婷同学她在日常爱好中的特征。

  情境二:与众不同的裤子设计,吓死人。

  情景三:丹丹为了在同学面前显示自己有钱,而送同学一个进口的MP5作为生日礼物。

  通过剖析这些图文并茂的生活事例,使学生了解消费心理的种类、表现、特点,并能对这些消费心理作出科学评价,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品质。同时通过这些个案情景设置,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于学生反思自己的消费心理,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个问题“做理智的消费者”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讲的是正确消费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结合这四个原则,做了三个不同的情景和一则调查,让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深化拓展。第四个正确消费原则“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在第同学们理解前面三个原则的基础探究拥有名牌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之间是否矛盾,并且在当代是否应该继续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引导生分析归纳比较鉴别,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认识到消费中不能铺张浪费,在头脑中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意识。

  3.巧设训练,巩固提高。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领悟、深化所学的知识,因此让同学们课后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一个月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4.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这节课学习了“消费要受到种种消费心理的影响,但只要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就一定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综上,这节课坚持正确引导、形成能力的原则,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构建和谐课堂,使课堂在过程实施、情境创设、知识构建、问题拓展、能力提升、练习环节上,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力求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使政治课教学真正回归生活。

【高中政治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政治说课稿07-13

高中政治说课稿05-28

高中政治说课稿14篇07-14

高中政治实践及其特征说课稿05-27

高中政治说课稿15篇【集合】05-28

高中政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说课稿02-20

高中政治教案03-02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08-01

高中政治教学总结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