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4-06-10 14:46:2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通用]美术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通用]美术说课稿15篇

美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色彩知识加运用课。主要是使学生在巩固同一种颜色加白或加黑会使颜色变浅或变深的色彩的明和暗的基本知识基础上,加深理解合理的色彩搭配使画面装饰效果更好,但一节课时间,学生作业效果很难显现,因此,我重新设计了学生作业方法,每人单独涂好渐变色块后,两人合作用剪贴的方法完成作业,(出示作业效果)体验色彩搭配的乐趣,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元素,也是引起人们心理、生理的感受、体验的视觉源。

  知识目标:了解色彩渐变的涂色技巧以及画面上主体与背景的创意搭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及合作交往的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范例上色彩的细微变化,体验用油画棒涂色时由一个颜色向另一个颜色渐渐变化的方法,在愉快的探究中体会色彩的变化的美感。

  难点:画面上主体与背景的创意搭配。(合作式学习方式的体验)

  细致入微的教材分析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第一步,切实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关键。

  二、教法运用

  最佳的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都来自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高度融合,当今的教学理念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中唯一的主角,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美术的方法以及发现自己的美术表现方法的比重。

  因此,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认知现状,本课以营造良好融洽的师生互动氛围为主线,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创设的几个不同要求的教学情景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游戏、竞赛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认知、体验热情。从色彩感知联想、渐变涂色的比拼与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完成作业的快乐中,感受渐变色彩的美感,体验合作的快乐。充分运用投影、挂图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美术的方法以及发现自己的美术表现方法的比重,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这样多法并用,激发了学生“学”的欲望,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探究、合作技能。

  美术课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完成一张美术作业,不仅仅是一种技法的纯粹传授,而是要让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作为一种载体,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探究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生成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一堂好课,教法的运用是必要的,学法的指导更是值得推敲。

  三、学法指导

  色彩是视觉艺术重要元素,包含许多专业系统的色彩知识,色彩的渐变学问也很多,要想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既理解知识又完成既能操作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因此本课利用竞赛游戏情景创设和观察比较的引导,使学生始终满怀轻松愉悦的情绪体验,理解一个个知识点,一连串切实到位问题设计明确地为学生指出学习目标,两人合作完成作业方式和情景的设计,递进式地接近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激发兴趣,发展创造思维,体验了合作的乐趣。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新授、巡回指导、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1.导入

  我先向学生出示“联想”一词,提问:什么是联想?学生理解“联想”的含义:由一样事物联想到另一样事物。不同的颜色给人的感觉和联想不一样。出示不同颜色纸块,请学生比赛想象力,一种颜色至少说三种感觉或联想。提示:红色——热情、火焰、红苹果等等,此时有媒体演示辅助学生加深理解。学生四人一小组,每组的桌上都有一只装有各色油画棒,只有一个小口的盒子,请学生跟着音乐,好奇地伸进盒中任意摸出一支颜料来。

  启发提问:“你摸到了一支什么颜色?喜欢这种颜色吗?”请你找出比他稍暗或稍亮的“伙伴”,形成一组渐变色。

  学生兴致勃勃地相互展示、交流。我出示一块涂有一个颜色向另一个颜色渐渐变化效果的色块,引出课题《渐变的色彩》。

  2.新授

  ⑴.启发方法,创设“涂色”比赛

  我演示“接色”涂色方法及出示各类渐变涂色效果。

  学生观察感受:色彩得渐进排列;两色相交处的自然衔接。渐变涂色使画面层次丰富,有立体感觉。

  尝试比赛:比赛谁能最快用所学“接色”涂色方法又快又好地涂满半张铅画纸。

  提示:可以大面积渐变也可以小面积渐变;可以有较接近的色彩组合,也可以用反差较大的色彩组合。

  选出每组动作最快的四位分别奖励彩纸。

  ⑵.出示教具,递进提问:

  出示一些主体与背景反差较大和不明显的范样。问:觉得那些画效果好不好?为什么?同桌交流:涂色的效果怎样?比较、讨论、交流。(深色使浅色更浅;亮色使暗色更暗;反差大的色彩搭配效果鲜明夺目)。

  出示动植物的剪影问:还会画哪些东西的影子?(出示相关教具)

  出示一些色块和单色图形:请你把这些不同颜色的影子放到合适的色块里去。争相回答:回忆学画过的东西的剪影特征,并勇于上黑板勾勒。练习色彩搭配:每组一位上黑板练习。集体讨论交流优缺点。(深配浅;暗配亮)。

  ⑶.创设情景,体验快乐

  播放儿童歌曲《找朋友》,为刚才自己所涂色系寻找想配效果较好的“合作伙伴”。找“伙伴”:跟着音乐,踏着节拍,走出位子,涂较深色系的同学可选涂黄、橙、红等较亮色系的同学作“伙伴”。找到“伙伴”的同学可适当调换位子,以便进一步合作完成作业。

  出示两张不同背景:怎样使单一的背景显得更活泼点?启发孩子多说些,顺着他们的思路,多给些鼓励!伙伴”讨论:如何分工、设计变化,共同完成作业:用大小变化、重复剪贴的方法设计主体造型。

  用学过的撕贴或剪贴的方法改变背景效果。

  (横条、圆点、不规则图形等)

  ⑷.引导合作,完成作业

  出示作业要求:请你和你的合作伙伴共同用各自色彩渐变的涂色方法完成的色块相互配合,设共同计剪贴组合成一服装饰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体验合作,把完成的作业贴到自己的小队展示区域里。(教师作巡回指导)

  3、小结

  学会选择:每组动作最快的同学选三张自己喜欢的评议最好的作业。

  学会表达:全体一起找出被选中次数最多的作业,谈喜欢的理由(知识的掌握情况、图案的构思好坏、想象力的发挥、同学之间合作)

  请获奖代表谈感受。

  教师鼓励小结: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可成为小小美术评论家。美术作业的内容和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聪明加细心,好的作业效果会在你的手下出现!

美术说课稿2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寻访本地的老房子,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老房子带来的视觉冲击。

  2、用色彩或线条造型表现,现地现老房子的美感。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老房子的资料。

  2、画夹、铅笔或钢笔、水粉、油画棒等。

  (二)设计方案

  1、教学策略:感知生活、现场写生、记忆复述、综合创作。

  2、课前每人对本地老房子进行初步了解,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倾听别人的评述,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带领学生寻访当地有特色的老房子,师生共同观察老房子的造型、色彩、特点,可让学生触摸粗糙的墙壁,倾听老人们的讲述,并根据自己对老房子的理解与同学交换看法。有了深入的感性认识之后,选择写生的角度,不一定是全景式的,可选择有特色的窗棂、房顶、飞檐等作为主要写生对象。

  第二课时,提示学生回忆自己在写生老房子时的感受,将自己的对老房子的整体感觉(这种感觉是全方位的,听、看、触、摸等都参与其中)联系起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决定表现方法。提倡将写生中的素材重新进行组合,适当地添加、想象,或利用线的重组来表现每个学生心目中的老房子,它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完全主观的。

  三、学习评价建议

  观察老房子时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对隐藏于老房子中的故事是否表现出强烈的.好奇

  在绘画时是否敢于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如油画棒混色、点彩,钢笔线描等)。

  3、能否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美术作品的感受。

  四、教学反思

  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的表现效果,通过看看、画画的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作愿望。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老房子不断接触的实践中逐渐发现和总结,进行探究性的学习,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所感所想进行有个性的表达。

美术说课稿3

  教材分析

  爱动物是小朋友们的天性,孩子们肯定也非常愿意把动物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考虑到绘画蜗牛对中班的幼儿有一些简单了,所以我们改用泥工的形式来表现,正好我们班的特色就是泥工,孩子们平时经常用泥工做各种各样的物品,所以相信他们对这次的活动也一定会有很大的兴趣的。

  活动目标及重难点

  中班幼儿动手能力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可以用多种方式来玩橡皮泥。而且每一个活动我们力求能够让孩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我制定了一下的目标:

  1、学习运用捏、团、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重点、难点)

  2、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

  3、萌发喜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的充分对于上好一节活动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也根据活动的需要准备了:橡皮泥、火柴若干,课件一份,小蜗牛的家的场景。

  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幼儿大致知道了制作小蜗牛的过程。

  操作法:幼儿在操作中锻炼自己的手部肌肉的能力,在操作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我把活动分成4大部分:引起兴趣——示范制作——幼儿操作——相互欣赏。

  1、看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首先先出示泥工蜗牛的身体,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通过猜测,发散幼儿思维,引起幼儿兴趣。再出示蜗牛的壳,请幼儿接着猜,最后出示完整的泥工蜗牛图片,请幼儿说说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的?通过由身体——壳——完整的蜗牛图的展示,既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又让孩子清楚的知道了蜗牛的整体构造,为之后的.制作做好了准备。

  2、示范制作小蜗牛。

  先向小朋友们提问小蜗牛用什么材料做成?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请幼儿自由发言,然后教师示范讲解,注意要点:先选一种颜色的彩泥把它捏软,团成球,搓长做蜗牛的身体;再选另一种颜色的彩泥搓长,从一头开始卷,要卷得紧一点。在头上可以用火柴做小蜗牛的触角和眼睛。通过提问、让幼儿观察,让他们知道蜗牛制作的材料。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有助于幼儿接下来的自由操作

  3、幼儿操作。

  在操作前教师向幼儿提出要求:提醒小朋友橡皮泥、火柴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别人争抢彩泥;火柴头很尖不能对着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眼睛。然后再请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在操作前提出相应的要求,避免孩子在操作中发生危险,教师的巡回指导有助于幼儿能够更好的完成制作。

  4、相互欣赏。

  请幼儿把自己做好的小蜗牛放在提前做好的场景里面,大家一起围绕着相互欣赏,幼儿边欣赏边听教师介绍:小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特别喜欢在晚上或下雨的时候出来玩,最怕太阳晒了,所以,小朋友在外面看见蜗牛时,千万不能把它放在太阳底下跟它一起玩。在欣赏过程中听听教师的介绍,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萌发保护小蜗牛的情感。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轻松幽默的小故事,故事中弥漫着一股平静悠闲的气氛,而故事中对四季不同景色的描述,更为故事增添了美丽的色彩。这样精致的小故事适合各种年龄的幼儿欣赏。本节课在环节设计上合理有序,幼儿兴趣高,态度积极,课堂氛围融洽,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在幼儿表述四季特征的环节中,词语运用有些单一,需在以后的活动中不断累积。

美术说课稿4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

  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

  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

  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2、什么是美术鉴赏?

  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

  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

  教师活动:

  (1)、分别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

  (2)、提出问题:

  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

  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

  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设计理由:

  1、在欣赏图片中,逐步训练学生区分不同美术形式的能力,2、培养学生勤劳善良的美好情感)

  3、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

  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

  (1)根据以上分类,分别展示课本相关图片,提出问题:A、各个图片分别代表哪种艺术门类?(老师给予引导。)

  B、你还发现你生活中还有那些美术作品,它们属于以上那种艺术门类?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

  4、美术鉴赏的意义

  以上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作品的分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呢?主要是美术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具有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即:

  认识功能:

  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可以通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教育功能:

  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断上的积极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锐意进取。

  审美功能:

  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教师活动:

  (1)展示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马蒂斯的《舞蹈》

  (2)、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文,总结以上的三个概念

  (3)提问说明以上三个概念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思考并回答问题

  总结:人的审美能力是与其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达到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在世界上“诗意的栖居”

  5、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6、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

  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可以通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美术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要求学生初步把握撕、贴、包、扭等制作方法的基础上本课加入了简单的捆绑。根据一些海洋动物的特征,在材料上增加了有透明感的包装纸、蜡光纸、和半透明的硫酸纸等使学生对质感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在制作表现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到不同纸质的材料特征,在体验和掌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所学知识,来表现海洋动物的特征。

  2、课时安排:1课时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水族馆》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来表现海洋动物。

  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发展学生有意识的观察力,充满激情的'表现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感知人类与动物之间愉快友好的关系,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5、教学重点: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用撕、贴、包、扭等制作方法制作出来。

  6、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材料,作成生动创新的作品。

  7、教学准备:牛皮纸、包装纸、蜡光纸、硫酸纸、绳子等废旧材料。

  二、说教法

  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水族馆》说课稿: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提示“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讲画教学模式,力求营造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启发谈话法:运用谈话能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设情景法: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景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移到“学”,变“全盘授于”为“启发引导”,导之以学,导之以思,导之以画,导之以创作,在学的过程中,以学为主,以导为辅,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自主学习,拉近师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采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主要有:

  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丰富的联想,通过自身尝试体验,思维更加活跃,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拓宽学生思维,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听取不同的看法意见,交流彼此的经验。

  3、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在本课绘画练习中,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四、说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水族馆啊?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美丽而又神奇的水底世界周游一番呢?”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播放课件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水底世界,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海里的主角,学生争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水族馆》,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

  2、新授

  1)展示课件通过看课件,让学生了解、观察水族馆里的动物。

  引导学生说一说希奇古怪的海洋动物。

  2)制造悬念,激情引趣。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把课前做好的鱼展示出来。“好看吗?你们想不想学”

  3)引导学生探索学习。

  小组讨论学习书中四个步骤图

  4)教师示范

  针对所总结的方法做演示补充说明,示范揉纸,捆扎等技巧。

  5)启发思维

  “你们想做一个什么动物,小组内说一说。”

  3、学生开始创作。

  “你们看老师黑板上有一个水族馆,你们觉得还少了什么?请你们做出漂亮的海洋动物放到我的水族馆里吧。”

  4、作品展示评价。

  在这里,我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不足、完善自我、建立自信,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美的共识。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形状的变化是否生动、材料的运用是否独特。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创意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海底世界非常美丽,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那怎么去保护呢?请小朋友下课后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让学生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美术说课稿6

  我说课的内容《石头鱼》是一节自编课,同时也是去年设计的沙河文化系列的延续。我准备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学情分析;二、教材分析;三、目标预设;四、材料准备;五、教学流程;六、教法学法;七,教学反思。

  一、学情分析:

  我校位于沙河边,沙河现在很美丽,学生大多数都喜欢在沙河边玩耍,对沙河有很深的感情,孩子们是沙河的一员,那么孩子们能不能在让我们的沙河更美丽更热闹呢?为我们沙河的娃娃创造自己的理想中美丽的和谐的沙河呢?在这一特殊的前提下,也为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积极的自我设计石头鱼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发扬团结和睦友好的精神,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沙河的关注和热爱,以体现新课程标准,我顺应去年自编的沙河文化系列编了了这节课作为沙河文化系列之二。

  二、教材分析:

  在本节内容中通过用随处可见的卵石制作石头鱼,激发孩子们作为沙河的一员,随时为沙河的美丽动脑筋,并能用丰富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对孩子进行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及团结合作的培训,让他们在研究中学习在合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在充分利用卵石制作石头鱼中加强环保意识。同时鼓励孩子们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有助于学生成为积极的评价主体,提高评价能力。通过学习使孩子们了解沙河关注沙河。基于我设计这节课的目的,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三、目标预设:

  1.通过探索用卵石自由创作出各种各样的石头鱼,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创造精神和想象力。2。培养学生生活情感,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实际创造潜能。

  四、材料准备:

  1、教具学具准备:卵石.水粉

  五、教学流程图:

  主要通过5个环节进行:

  (一)、激趣导课。通过提问激发孩子们对沙河产生关注

  (二)、质疑探究。观察分析卵石,小结出要关注身边事物学会巧妙利用材料创作或再创造,培养小组共同探究能力。

  (三)、学生分组在实践中体验自己做主并通过设计石头鱼,一起努力把沙河变得更加热闹的'乐趣,调动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小组团结合作能力,激发创作潜力和学习激情。

  (四)、欣赏评析别人和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和美的感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五)、扩展思维激发继续探索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

  六、学法、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围绕小组合作展开学习,通过了对原材料的分析,工艺设计的构思,改变传统的师生的教学方式,了解本校学生情况,联系实际生活,立足于新课程标准,把“感知”“欣赏”“创造或再创造”为前提,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并把合作和探索想结合,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精神。无论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运用激趣导课---质疑探究---尝试创造---体验成功----小结拓展,积极创设一种宽松的自由的情景,使学生对卵石工艺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制作欲望,紧接着展示制作技法与过程,然后引发其展开联想的翅膀,激情澎拜地动手制作石头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多维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发展了其个性,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提供创造性教学精神,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美的韵律,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民主的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并自觉的探究制作技能技巧,对卵石工艺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感性认识,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眼,脑,手,使其得到全面的锻炼与培养,而且背景色彩营造的意境给学生提供很好的视觉效果,既培养了学生审美和创新意识,又增强了学生对工艺设计学习的兴趣。总体来说,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学习过程中始终表现很积极很投入,对于在石头上创作掌握的比较好,只是由于是第一次尝试的原因,学生的经验不足,底稿画的不错,在填色时有学生没有把握好水分,导致鱼的形象模糊了些,但再多做几次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学生得到了体验,得到了收获,得到了快乐。

美术说课稿7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气球的特点,和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探索各种不让气球飞起来的方法,体验胜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普通气球(人手一只)氦气球(人手一只)

  2、活动课件

  3、打气筒

  4、辅助资料箱:长棍、双面胶、透明胶、尖刀、扭扭棒、废旧盒子、罐子、吸管、废旧光碟、废旧用纸、卷筒纸芯、海洋球、乒乓球等

  活动过程:

一、PPT引入:

  –(出示PPT聊聊气球)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气球?

  (幼儿泛讲)

  二、第一次玩气球(普通气球)

  –瞧,我这里有这么多的气球,想不想玩啊?等会你们在玩的时候动动脑筋,找一找,这气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幼儿教师一起游戏)

  –来,让我们的气球休息一下吧,我们也来休息一下。

  –诶?你找到什么特别的地方了呀?你是怎么发现的?

  –那气球里面到底有没有东西呀?

  小结:原来气球里面是有气的。

  三、第二次玩气球(氦气球)

  –我看你们都这么喜欢玩气球,来我再多给你们一些玩玩吧!

  (幼儿教师一起游戏)

  –你发现我们现在玩的气球和刚才玩的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了?

  小结:原来这两种气球里面装的气是不一样的'。

四、提出挑战

  –这气球很调皮,你手一松,它就飞起来了,越飞越高。那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让这气球留在你的身边,飞不起来?

  除了我们提到的资料箱里的资料以外,只要你需要的话,我们教室里所有东西,你都可以请它来帮帮助!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记录)

  五、活动延伸

  –你们的方法都胜利了,可是我遇到问题了,瞧!我的气球上也绑了东西,可是怎么一放手,它还是会飞起来呢?

  (幼儿泛讲)

  –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一起来研究一下!

美术说课稿8

  一、导入。

  目的是通过魔术与故事的结合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引出主题知道刻画老鼠的两个基本形。

  1、利用图形掌握老鼠的基本画法。

  (1)教师利用视屏转换仪出示一个浅兰色的小鸡蛋形卡片和一个深兰色的大鸡蛋形卡片。“小朋友,你们看我带来了两图片像什么?有什么不同?”(幼儿会说像鸡蛋、不倒翁的身体等,他们的颜色深浅不同,大小也不同。)最后教师总结这样一头大一头小的的图形是鸡蛋形,我们就把小的一个叫小蛋,大的一个叫大蛋。让幼儿明吠夹蔚奶卣饕蛭?馐亲楹侠鲜笸饷驳幕?拘巍?

  (2)演示老鼠的画法。今天我要用这两个鸡蛋来变个魔术瞧小蛋和大蛋是一对好朋友,总喜欢在一起。瞧大头碰小头,小蛋再前大蛋在后非常亲密。小蛋在前引路需要眼睛和耳朵,大蛋需要拐杖跟着小蛋走。教师一边讲故事一边演示图片,并根据故事情节添画老鼠的耳朵、眼睛、和尾巴。你们看现在小蛋大蛋靠在一起像什么?(老鼠)那还缺什么呢?我们添上去试试究竟能不能变成老鼠?(教师请能力强的小朋友来画嘴巴和胡子)教师运用生动的故事语言来引申出老鼠的外形结构,能让幼儿感觉到图形组合的趣味性和奇妙性,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老鼠的画法还要强调小蛋的小头画嘴巴,因为老鼠最大的形象特征就是尖头尖脑的嘴巴在头部的位置正确了老鼠基本形状就能掌控了。

  二、幼儿通过操作创作老鼠的不同动态。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我班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学画一种新事物后马上进行不同情节或动态的创作难度很大。幼儿常常将构想表述得很精彩,可真正落笔时就六神无主了低声细语地说:“我不会。”而纲要在艺术的每个领域中都强调了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为了能把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纲要精神相结合,我设计了解决难点的缓冲环节起到一个由“输入”经过“转换”再到“输出”的作用。具体操作有两步。

  1、出示老鼠的四个定格画面,让小朋友利用手中的两个图形来摆放一下画面上的动态。在操作中感知头于身体不同的摆放位置可以塑造出不同的造型,基本的图形是绘画的主要要素通过基本形的反复的搭配幼儿能直观感性的了解老鼠动态变化的规律。教师用语“小朋友,请你们用手中的两个鸡蛋也来变只老鼠,屏幕上面有三副图分别是老鼠的作侧面、正面、斜体向右的动作。幼儿可以自己选个喜欢的造型来摆放头和身体的动作,还要配上耳朵、尾巴。”在这一步中还隐藏着一个难点就是老鼠的耳朵的部位和头部动作的对应。幼儿在绘画中常常会将不同方位内的同一种事物用同一个画面表示,不会考虑到中心事物变了周围的连带事物也会随之变化。如画侧面的老鼠时一般都会将耳朵放在头的后上方。可是在画转头、正面向下窜、抬头时,有许多孩子还是会画在头的侧面。所以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和操作来强化幼儿的这种方位感。教师说出一种老鼠的动态幼儿就利用图形摆出来。如“抬头的老鼠、向下冲的老鼠、向后扭的老鼠等”。幼儿摆放后同一组上的小朋友互相说谁的像.教师请放得不象的幼儿找出原因,提出修改方案。幼儿给动态的老鼠配耳朵是为了让小朋友在绘画的过程中引起注意,耳朵画的地方也是随着头部动作的变化而改变的,当头朝下时耳朵就朝上,头朝上时耳朵就朝下,头向后时耳朵就朝前

  2、让幼儿在利用图形变化拼出与画面不同的动态,根据幼幼互动的原则,进行互相讲述,拓展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三、用故事儿歌引出绘画的内容,讲解绘画的要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之一。

  1、利用《小老鼠上灯台》的歌曲点出本次活动的中心。教师用语“小朋友我们前几天学过一首关于老鼠的歌曲叫什么?一起来唱一唱吧。”幼儿边唱边做动作。这一环节在整个活动中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将对歌曲中的角色的感知经验迁移到绘画活动中来,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创作的兴趣。

  2、通过谈话引导幼儿构思和布局画面。今天小熊刚过完生日,蛋糕吃完了,可蜡烛没点完所以找了个非常漂亮的蜡烛台把它插起来放在了餐桌上,在屏幕上出示描述的画面。一群老鼠看见了可了坏了,心想蛋糕吃不到,蜡烛油总能吃了吧。但是蜡烛台放那么高,老鼠们那么矮,要怎样才能偷吃到蜡烛油呢?(幼儿会说一个一个咬这尾巴接上去,会拿梯子爬,搭根棒爬、从椅子上跳过去、用牙齿把桌脚肯断、用绳子荡过去等。)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如何偷吃小熊的生日蜡烛。

  3、交代绘画要求:幼儿在画的时候把每只老鼠不同的动作都画出来,注意头与身体的比例,以及整只老鼠与家具的比例。整个画面要满主要的事物要画的大。画好餐桌、烛抬、老鼠后,还可以添画一些其他的家居摆设,鼓励他们大胆作画。在绘画过程中的指导根据幼儿绘画技能水平和形象想象的水平不同进行个别教育,一时间想不出怎么画、或者动作不知怎么变的可以利用刚才的卡片拼拼摆摆后依样画下来。还可以通过课件滚动出现老鼠的不同动态来提示、启发幼儿打开思维面,因为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既要让他不局限在教师的范例中又要有创新这样的滚动画面还是比较合理的。能力强的幼儿就鼓励他们刻画的动态要多些,并可让他们联想老鼠在别的家具上会干什么?相同的时间内绘画的容量可以有不同层次的体现,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全体幼儿的绘画水平。

美术说课稿9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年级美术欣赏中的第七讲《彩塑》。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且知识内容对学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课却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彩塑发展的历史顺序来编排的,对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主要又是对敦煌艺术中的彩塑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使学生在对敦煌大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彩塑艺术的知识。本课将以彩塑图片/录相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敦煌彩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敦煌彩塑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发展的历程

  3.了解敦煌是个艺术宝库及其背景,是各个朝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产物,在历史上曾经被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珍惜祖国文化遗产。

  三.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设计了一些有关敦煌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再通过讲解与比较大概了解各时期彩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

  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和录相,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了解有关敦煌彩塑的背景和形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3. 问答式教学法

  提出有关问题,然后通过观看录相回答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的去观看,效果更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敦煌艺术宝库及其彩塑的形象特点。

  2.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

  3.欣赏时最好利用幻灯片/录像片,着重介绍敦煌、晋祠及“泥人张”的典型作品。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所讲的三大石窟,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我们最耳熟能详的敦煌莫高窟中的艺术愧宝-----彩塑。(出示课题)

  2.背景介绍

  向学生介绍敦煌地,及敦煌艺术-----莫高窟的产生和发展。

  故事讲解,开头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看录相带)

  (敦煌,远在二千一百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就是我国与西域往来的门户,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印度佛教经过这里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也经过这里。敦煌境内有两座山,两山之间有一小片绿州。据唐代记载,前秦建元二年,有位名叫乐撙的和尚,经过长途跋涉看到这一小片绿州,正当他疲乏又无处投宿之时,只见对面的三危山出现了奇景:山峰发出灿烂金光,如千佛之状,乐撙和尚立即感到这是块圣地,便顶礼膜拜,并立誓在此造窟,凿石供佛,遂成为莫高窟的创始人。

  敦煌莫高窟壁画最多、最长,在492个洞窟中,计有壁画125000多平方米,如果这些壁画全部展开延伸,长度可达25公里。另有彩塑2400余身,其艺术精品之多,名列我国石窟首位。敦煌包括莫高窟(千佛洞),西千佛洞和榆林窟。有时也将其中最大的莫高窟称为敦煌石窟。)

  3.回到主题

  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数千年雕塑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融汇了外来艺术,从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彩塑艺术。

  1.什么是彩塑

  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塑。

  2.彩塑的分类:

  由摆放位置与使用范围可分四类,即:石窟彩塑、庙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

  4.内容讲解:

  (1).讲解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及各时代的彩塑特点

  其中唐代前,及盛唐时的佛像特点采取先提问,带着问题讲同学观看并找出答案。

  1.敦煌莫高窟艺术是集哪些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窟,其有拥有彩塑多少身?

  2. 早期彩塑具有什么特点?隋代及其唐代彩塑形象各有什么特点?(在录相中带领学生形象生动的欣赏每个彩塑的形象)、,〈菩萨、力士像》和《供养萨》,以佛教内容为题材,其严谨的人体比例、逼真的神情、动人的体态,无一不说明是盛唐时期彩塑的精品。

  2。再列举其它时代时代彩塑形像图片,进行比较得出其特点。(以讲解为主)

  (2)辽代华严寺彩塑的主要特点

  辽代彩塑的塑造手法明显继承了唐代彩塑造型的严谨写实,又在具体、精细、繁密中增添了婉丽的风韵。

  (3)宋代彩塑的主要艺术特征

  以真人为依据,真实自然,具备凡人气质,缩短了人与神的距离。

  《侍女像》进一步体现了人神统一的风格。这是晋祠圣母殿中十身侍女像之一。殿内共有43尊泥塑彩绘人像,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塑造得更好。这些侍女像的身材比较适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在技巧上,工匠们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这些塑像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明代彩塑

  在山西平遥双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墙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壁塑,是圆雕、高浮雕和浅浮雕结合而成的。课本中的《童子参观音》即是其墙壁上的一组雕像,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是该寺彩塑的精华。

  观音,是佛教中的菩萨之一,佛经中称其能解救苦 难众生。这组是明代的作品,塑、绘技艺高超,形象带有安祥和蔼的情味,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了“传神”的意境。

  (5)清末“泥人张”的彩塑

  “泥人张”的彩塑艺术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将雕塑艺术功能重新开发,一改古代雕塑服务于陵墓和梵宇庙观的宗旨,转向对现实的人世生活的描写,从而扩大了题材范围。

  “泥人张”的作品,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心和对世俗趣味的认同,开拓了一个平民化和世俗化的于是天地,注入了生机勃勃的生俗人情。“泥人张”的彩塑艺术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彩塑为媒体,充分发挥物质的媒介功能,色彩丰富,刻画细腻,集多种风格技法于一身,其审美趣味也由宫廷艺术与文人艺术的“高雅脱俗”,转化成适应民间喜好的“雅中带俗”,因而其作品具有现实性、世俗性和艺术性。

  《渔樵问答》这组彩塑,是一组典型的带有民俗、民风气息的作品,描绘劳动者的平凡生活,表现普通人的内心感情。劳动者的淳朴、乐观、善良、诚恳表现得惟妙惟肖。

  最后让学生观看敦煌莫高窟所遭受到的侵略事迹录相,了解我国目前很多文物精品被盗。感受当然社会的落后,人类无知给我们祖先遗留下来财富带到了多大的损失。引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及让学生对我们历史上有名的艺术宝库有个更全面的了解。学会珍惜祖国文化遗产,保护祖国历史文物是表少年义不容辞的职责。

美术说课稿10

  《多变的立体造型》是七年级教材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我们生活在立体造型空间,多变、实用的立体造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设计该课时,如何跳出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定势,使其更具深度?我试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选择了以“2008奥运会”为背景设计一立体造型,将美术的触角延伸。初一学生特定年龄:爱玩,敢想,所以改变了单一纸的造型,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材料。丰富的材料将使他们思维尽情驰骋,让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趣”,我想教材亦可更为充实。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尽管这节课也许不会尽善尽美,作为老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充分释放潜能的空间,能让他们体验到美和愉悦,从而更加关注生活,美化生活,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这是我设计此课的初衷,下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立体造型构成相关知识与规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与现代审美意识。

  2、技能目的:运用各种不同材质,结合立体造型相关知识,创作城市立体造型。

  3、情感目的: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设计;体验创造的乐趣,锻炼立体思维能力。

  4、发展目的:注重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将立体造型相关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和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

  1、欣赏不同材质,不同表现手法的立体造型。

  2、学习、了解、掌握立体造型基本原理与构成规律。

  3、立体造型的`设计制作。

  三、教学难点

  1、造型的设计及造型构思,点、线、面、块的韵律组合。

  2、各种立体造型制作及美感。

  四、教学过程

  1、以趣激情,切入课题

  兴趣是学习美术基本动力。上课伊始。教师取出一些看似与本课无关的东西,学生很诧异,教师为大家表演变“变魔术”,这是知识的呈现。学生的兴趣也被激活。随之主题便应运而生,切入课题。

  2、讨论分析,掌握方法

  新课标强调关注学习过程;倡导在学习中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因此,自主发现——自主研究——自主探索——自主创新这一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体现在找一找、摆一摆、看一看、做一做各环节。

  环节一:找一找。(画面)通过观察、比较、感受各种立体造型,直观了解了立体造型的分类:点立体造型、线立体造型、面立体造型、块立体造型。

  环节二:摆一摆。利用flash课件具体生动演示,学生可任意移动鼠标摆出所想造型,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学生通过体验、尝试,发现同样的材料组合方法不同,其造型就不同。那什么样的造型才美观呢?教师质疑,如果过于专业化,学生难理解,所以教师稍做提示:形状变变(大小、方圆、长短)、方向(上下、左右、前后)变变、造型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通过“看一看”学生释疑,很直观的获取了立体造型的基本方法,感悟美的韵律。

  3、欣赏评述,感受造型

  这个环节是认知结构的加强,国内外不同材质城市立体造型赏析,将知识引向更高的认识。学生感受到立体造型在生活中的再现,找到雕塑与造型的切入点,这是造型与设计原则的直观呈现。

  4、激发思维,异想天开

  美术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应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教师的示范要不要?如何变学习被动为主动?这是我一直反复斟酌的问题。“我为奥运添光彩,师生同擂台”环节创设了一种激烈的氛围,师生处平等地位,学生变任务为动力,大大激活了学生创作欲。(1)教师制作。教师的“竞”,既是对有关知识综合贯通,也是直观演示,更是思维定势的突破。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教师作品不宜过精、过细,学生有可以超越的自信。(2)学生创作(做一做)。(出示文字提示)学生根据需要、自愿组成学习伙伴,奇思妙想,异想天开。

  5、倾情展示,交流点评

  评价是教学效果的检验,不应是课堂的尾声,学生在评价活动中进入情感的高潮。学生通过互评、自评,学会用欣赏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审美情趣。

  6、归纳感受,情感升华

  教师简要小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珍惜生活。

美术说课稿11

  说教材: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教学以“植物子粒拼图”为课题,利用各种植物的种子、纸板、和胶水进行拼图、粘接、创造和设计形象。教学中的主要材料是各种植物子粒,要学习选择适合的色彩及大小不同的子粒进行各种创造。

  说教学目的:

  了解用各种色彩、大小的植物籽粒拼摆、粘贴出图形的方法,进行造型创作。感受拼图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提高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说教学重点:

  在学会制作利用植物籽粒拼图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说教学难点:

  制作一幅与众不同、有创意的植物籽粒拼贴画,力求新颖、生动、富于美感。

  说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搜集植物子粒(红豆、绿豆、大米等)、胶、笔刷、勾线笔、镊子

  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激趣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植物子粒,知道了他们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以吃,那么除了供人们食用以外,还有什么价值呢?(思考)

  对,正因为它的美丽,她又具有了观赏价值。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幅植物种子的拼图。[激发学生兴趣,由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引出美术的内涵]

  第二个环节作品分析:

  先出示花瓶图案,分组讨论[通过观察,提高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1.这幅出现了那些植物的种子?(小米,绿豆,黑豆,红豆,茴香,白银豆,谷粒)提问,假如将其中的一种植物种子换成其他的,比如,茴香换小米,好看吗?

  [认识材料的特点,了解和学习物以致用的的设计思想]

  2、作者借用了植物种子的哪些特征?

  从色彩搭配和构图角度和主题特征上分析:

  是啊,茴香不能换小米,因为茴香的形状象花朵的图纹,换了它,就没有花开的效果了,正因为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的不同,我们在贴画的时候就要很有讲究。色彩上,7种植物颜色区别明显,同时,作者选用了黑色作为底色,谁能说出为什么?构图时,茴香的摆放有疏有密,错落有致,把这盆花突出在作品的最显眼的位置,

  3、说说种子的摆放顺序(按种类)播放课件,重点讲解蝴蝶的翅膀的选择意图:为什么两只蝴蝶运用大小,数量,形状都不一样的白银豆?[知道拼图要有创新,要想得与众不同]

  第三个环节出示制作粘胶步骤图,提出注意事项。说说自己准备如何作业?

  1确定植物子粒种类,同一部位要大小均匀,颗粒饱满,有线条的地方,多用对比色。

  2先选豆子还是先粘胶,比较,认识:加一点胶贴一粒豆子,好吗?为什么?

  3背景色要与你的图案颜色有对比,以便看得显眼。

  4有没有补充的?刷胶时注意力度与厚度,用镊子时注意颗粒的色泽与饱满度。

  前3个环节应控制在15分钟以内,

  第四个环节,学生作业:同学上节课都设计了自己的图案,同桌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用植物籽粒来制作一幅有特色有创意的与众不同的拼图作品。再看看你们手中的植物种子,他们的颜色,花纹,形状对你们有什么启发?请一生讲讲你的巧妙安排和与众不同之处。现在请和你的同学一起讨论,设计,合作。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分组合作制作,[

  感受拼图创作的乐趣,提高选择、进行创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指导学生选择合适材料。要求做得又快又好。这个环节应控制在20分钟

  第五个环节作业展评:

  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尽量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介绍制作的感受,说说自己字拼图中遇到的问题及用各种方法进行艺术创作的体会。(培养学生了解事物规律,大胆发表意见的能力)。体味创造和创造成功的甜蜜。互相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课后延伸:

  说说拼图作品有什么特点?认识材料特点,知道这种作品也叫“工艺拼贴画”,

  展示一组装饰画:树叶贴画,沙贴画,棉花贴画,布贴画,彩纸贴画,用贝壳、小石子等拼贴的拼图作品以及混合材料的帖画,渗透“物以

  致用”的设计思想,理解用身边容易得到的材料进行创造、

  设计制作。引导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去找寻美、发现美,让孩子们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也可以利用自己家里各种其他材料创作工艺拼贴画。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

美术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八册15课的内容《大师画我也画》,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是在16课对《画家凡高》作品的欣赏基础之上进行造型实践的课程,目的是进一步学习画家的创新精神以及他们艺术作品中丰富的表现方法,感悟艺术多元化,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愿望。

  2.教学内容与目标

  ①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学习画家凡高、毕加索的造型表现方法,感悟艺术多元化的特点。模仿用大师的画法创造一幅作品。

  ②隐形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在探究合作中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感悟画家凡高和毕加索的造型表现手法。

  难点:如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形象特征及作者的感受,怎样将不同角度的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设计理念

  我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为理念,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凡高的表现手法和毕加索的立体派造型特点。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直观演示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欣赏”、“分析”、“评论”当中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

  三、学法指导

  通过欣赏、分析、评论到动手实践都是在学生不断探索中进行的。通过小组探究学习,使学生了解了荷兰印象派画家凡高的绘画风格和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立体主义创新的精神,在认识了大画家凡高和毕加索的绘画特点基础上,鼓励学生灵活的运用不同的绘画风格,尽量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结构

  本节课是由谈话导入、探究新知、动手实践、作业展评和课后延伸五部分组成。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凡高的作品:说说这幅画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然后板书课题《大师画我也画》

  (二)探究新知

  1. 小组讨论:画面为什么会有动感?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是靠一些笔触,这些笔触既有变化又有秩序,它是根据物象的运动方向和特点画的,每一部分的色彩都很丰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2. 教师演示不同笔触表现的花。让学生直观了解笔触的运用。

  3.指明板演被风吹动的树或者涌动的云,并用肢体表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4.分析30页其他学生的作业,小组讨论:你认为哪部分画得好?对你有什么启发?

  5.欣赏西班牙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多拉马尔肖像》

  小组讨论这幅画中人物的各个部分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请大家从不同角度观察你身边的同学头部的不同特点。让学生从实际中锻炼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让学生了解毕加索立体主义的特点──对形象全面分析。

  6.课件出示:学生的作品,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7.凡高和毕加索都有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凡高画出的星星好像在天上旋转,留下一条条的轨迹;毕加索从多角度观察人物,把几次观察的结果画在了一幅画上……他们的画给人以神奇和力量,给人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在创作欲望。

  (三)动手实践

  在大师创新精神的启发下你一定有了新的想法,请你学着用这样的表现方法画一幅画。

  提醒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四)作业展评

  采用他评、小组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的作业,并颁发奖励。

  (五)课后延伸

  引导学生用国画的形式表现立体主义的作品。

  五、教学风格和特色

  在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了解艺术多元化的特点,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画面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发现,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美术说课稿13

  说教材分析:

  编织是人类最原始的手工艺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在生活中常见的编织作品有竹编或藤编筐、篓,藤编家具,草编帽蓆,绳编挂毯和结艺装饰等等,应用的题材与范围相当广泛。 “编织”是指包括各种编、织、结等技法。“编”是将较寬長的纤维材料,透过交叉排列组合的方式而成,例如籐竹编及草编;“织”则是将更精細的纤维材料,以经纬线穿梭、缔结组织而成幅的织品,本课就是从“穿编”入手,让学生明白编织的基本原理,并将这个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美术创作和生活中去,从而更好地创造和美化生活,提高动手能力,体会和感受编织的乐趣。

  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练习,学会基本的穿编技巧。

  过程方法:学生能够认识传统编织之美,并能激发对编织的兴趣。

  情感态度:喜欢编织,并愿意用编织的手段创造和美化生活。

  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穿编,学生学会基本的编织技巧;让学生明白编织的基本原理,体会和感受编织的乐趣。

  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范作、卡纸、剪刀、尺子、铅笔、橡皮。

  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有关穿编的图片导入。

  2、板题。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用穿编的方法做成的呢?大家想一想,讨论一下。

  学生回忆身边的`穿编物品。

  提问:谁来说一说?

  4、出示教师的范作,学生欣赏。

  二、探究制作方法:

  导言: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用穿编的方法制成的,那么到底怎么编呢?

  1、自学课本思考怎样编织。

  2、课件演示制作方法,学生观察。

  3、欣赏穿编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课件出示学生范作)

  4、教师动手示范。

  三、动手实践

  学生自由结组,合作完成作品。并注意保持生。

  穿编时,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不同色调的彩条。

  学生欣赏作品。

  1、对于有创意的作品随机评价。

  通过动手尝试,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

  2、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教师适时给与辅导。

  四、编织展销会

  学生将作品摆放在一起,轮流欣赏,评选出最佳作品。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

美术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十四册中的第7课。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之手,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审美心理的积淀。突出特点是把对色彩的教学综合化,在巩固已有色彩知识的基础上,重在强调对色彩的搭配练习。

  二、说学情

  中国民间艺术种类繁多,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要使学生对其认可并喜欢,必须先使学生对其深度有一定了解,基于学生已掌握基本信息手段,因此有必要在美术课中引导他们利用网络等手段查找相关信息主动探究。应从民间美术的内涵入手,加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增强兴趣,进而感受民间美术的形式美感,探讨民间色彩搭配的规律。是否能把学生从肤浅的认识带入到对民间美术理解的氛围中,是本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并学会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创作表现民间艺术;

  【过程和方法】

  通过利用网络收集和处理信息,提高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四、说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

  明确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及规律;

  【教学难点】

  了解民间美术作品是怎样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手法的,分析不同的色彩搭配体现的文化内涵。

  五、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分析

  在教法中,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启发诱导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平台等教具,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技能。

  (二)学法分析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的独特性,因此在本节课当中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如此能够更大程度的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六、说教学环节

  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欣赏东北秧歌,使学生对生动绚烂的民间艺术有个强烈的感知印象,学生针对着衣者的色彩搭配谈感受,引起他们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关注。

  事实表明:在学生欣赏视频的时候,色彩能够吸引学生很大的注意力产生学习动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环节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说一说民间美术的在种类

  设疑: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尝试说一说民间美术种类有哪些?

  学生翻阅教材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二)了解民间艺术形式及其色彩

  在了解民间艺术的种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分析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并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目的:通过设疑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美术学科强调视觉感受,以疑惑带动兴趣的新教学理念,并产生愉悦的学习心理,为深入地探究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形式手法、文化内涵,打下了认知上的基础。

  环节三: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一)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信息(民间艺术)的调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及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魅力和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解决本课的难点。

  目的:利用网络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教师明确具体步骤

  1.学生登陆指定网址收集和处理资料,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做以汇报。

  2.代表性民间艺术作品赏析:组织学生以色彩为导向,分析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特点。

  3.总结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特点:纯度较高的颜色、采用强对比的手法、地域性强。

  4.回顾色彩知识: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

  5.通过再次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艺术作品图片,进一步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魅力和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回顾提高的过程。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以合作讨论、小组探究、分析发现等学习方式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并且对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做以小结,这样不仅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且通过教师总结,使知识得以正确全面的呈现。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进而又一次地突破教学难点,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环节四:放飞想象,实践创新

  根据学生自己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特点的理解,利用画图软件来完成民间玩具涂色练习,以此来解决学生在绘画方面的不足之处。

  通过实践的方式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独立意识,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力求做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激发学生主动尝试应用的乐趣,再一次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并感受到民间艺术来源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特征。

  环节五: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作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评价作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和教师一起拥有讲台,拥有说话的权利,提高学生语言表述能力,体现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

  同时愉快的情绪体验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这为今后的学习作好了充分的心理铺垫。

  环节六:总结提高,情感升华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热爱,加强民族自豪感,并把发扬传播民族文化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课后学生之间可进行彼此间的交流。进行后续的学习。

  目的: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主张个性表现,强化民间文化的传承意识,培养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

  五、说板书设计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一:民间美术的种类

  二:民间艺术形式及其色彩

  三: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规律

美术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葡萄熟了》选自西安出版社《幼儿活动课程用书》教材中班的一节美术活动。该教材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思想,敬重幼儿的人格和现实需要,敬重幼儿身心进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敬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全面、和谐进展的儿童观为启示编写的一本适合幼儿教材。

  《葡萄熟了》是一个好玩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在通过看、摸、尝等各种方式来了解葡萄的特点,为接下来的手工制作做预备。我用了《蜗牛与黄鹂鸟》律动导入活动,为幼儿创建了一个轻松开心的活动氛围氛围。在活动材料的指导下为幼儿制作了一个葡萄架背景墙,幼儿完成作品后,自己亲自挂葡萄,将自己制作的葡萄展现出来,体验秋收的欢乐,并与同伴共享。

  二、说学情:

  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会对观看到的事物会产生相应的联想,而且会大胆的运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葡萄实物的展现必不行少,让幼儿通过观看葡萄实物而产生联想。

  中班的幼儿对手工制作有着深厚的爱好,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手工制作力量,而且我班的幼儿在动手操作上的力量比较强,能够运用老师供应的材料随心所欲的制作物品,以此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与感1 / 5

  受。

  三、说目标和重难点

  依据《指南》艺术领域学习的核心教育价值,即,感受与观赏,表现和制造,以及《幼儿园和谐教材》的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葡萄熟了》手工活动对幼儿情感、学问、力量进展的教育价值,基于幼儿学情提出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及重难点:

  目标:

  1、学会用皱纹纸团纸的方法;2、学习用团纸粘贴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怎么样团纸,怎样粘贴葡萄,这是一个新的学问,也是一项技能)3、情愿与同伴共享自己的作品。(学会共享,这是幼儿情感上的升华。)

  《指南》中指出感受与观赏、表现和制造是幼儿艺术学习的重要方面,所以:

  1、学习用团纸粘贴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

  2、情愿与同伴共享自己的作品。都是该活动重点。

  而对于手指不太敏捷的中班孩子来说,在制作葡萄时可能会有点困难,因此,活动的难点即:学习用团纸粘贴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

  四、说活动预备

  1、几串葡萄实物;(让幼儿在通过看、尝、闻等多感官的方式了解葡萄的特性)

  2、紫色和绿色皱纹纸若干;(为幼儿供应充分的、多样的制作材料)

  3、胶水、硬纸板,每个幼儿一份;(保证每一位幼儿都能够参加到活动中)

  4、音乐《蜗牛与黄鹂鸟》;(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开心的活动氛围)

  5、葡萄架背景墙;(鼓舞幼儿用自己的作品装饰背景墙,大胆的展现自己的作品)

  五、说教学的方法

  活动得以顺当的开展还采纳了以下的教学方法的帮助:

  1、表演法:在音乐的指引下与幼儿一起律动引入活动的主题。为幼儿制造一个轻松开心的活动氛围,激发幼儿的乐观心情参加到活动中,同时引起幼儿的有意留意,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2、观看法:出示葡萄实物以及已完成的作品,通过对比观看,了解葡萄的.外形、颜色,以及葡萄串的特点。让幼儿对所观看的事物的特性产生联想并进行简洁的叙述,然后在品尝葡萄,真实的了解葡萄。

  3、示范法:向幼儿介绍这次活动的材料和方法,引发幼儿的制作爱好。在观看的过程中幼儿已经了解了葡萄以及葡萄串的特点,这时候幼儿会有想通过手工制作来表现自己所观看到的葡萄的样子。

  4、作品展现:展现幼儿的作品,鼓舞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挂在葡萄架上。

  六、说教学过程

  1、活动导入。用《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律动导入活动。秋天来了,让我们跟着小蜗牛一起去旅行吧。(设计意图:为幼儿创设一个开心轻松的活动氛围,同时将幼儿的留意力集中到活动中并进入到学习状态,让幼儿了解我们今日活动的主题是有关于葡萄。)

  2、观看实物,争论葡萄的特点。

  出示葡萄,让幼儿观看葡萄的外形,颜色;(圆圆的、有紫色,有绿色。)请幼儿观看葡萄串,发觉其特点:上宽下窄、上密下疏、像一个倒放3 / 5

  的三角形。

  3、向幼儿介绍制作葡萄的材料,引发幼儿制作的爱好。

  老师:秋天到了,葡萄架上结满了葡萄,你们想不想让咱们班的葡萄架也结满葡萄?(想)老师:皱纹纸能变成葡萄吗?怎么变?引导幼儿发觉把皱纹纸揉成一个小球后很像葡萄的样子。

  老师示范制作葡萄,引导幼儿把皱纹纸团揉成一个很像葡萄的样子。

  请个别幼儿示范,老师进行指正。

  4、幼儿自己制作,老师指导。

  (1)幼儿自取皱纹纸,团揉成球。并提示幼儿用双手食指、拇指、中指一起团,用力把纸团紧,要从上往下粘贴。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每个幼儿团揉10颗葡萄粒。

  (4)老师引导幼儿把葡萄粒粘在硬纸板上做成葡萄串。(提示幼儿要从上往下粘,葡萄串上面要紧,下面要松,上面的葡萄要多些,下面要少些。)5、作品展现。鼓舞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挂在葡萄架背景墙上。

  引导幼儿共同观赏,体验丰收的喜悦。

  七、说教学效果评估

  手工课是幼儿最喜爱的一门课之一,手工课能够提高幼儿的想象力量,也可以为孩子们制造练习技巧的力量。在活动中,我拿出葡萄吸引了幼儿的观看,通过观看来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乐观性,培育幼儿的团队精神。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看、动手操作,了解葡萄的特性,葡萄串有什么样的规律。但部分动手力量较差的幼儿,在我要求观看时留意力不集中,觉得有点难,兴奋的是,在有些幼儿的关心下完成了自己的手工制作。

  再教思索:在活动中考虑到幼儿对组合葡萄串有困难,可以供应给幼儿三角形的纸板做底板,以便利粘贴;要提示幼儿团葡萄粒时尽量团紧实一些,效果会更好。

  教学反思:

  作为老师要擅长发觉幼儿的不同特点,赐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胜利的东西,赐予乐观的确定,使他们获得胜利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加自信念。

【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美术说课稿08-01

美术说课稿06-24

美术说课稿07-06

美术的说课稿04-19

《美术鉴赏》说课稿12-16

中班美术说课稿01-05

中学美术说课稿07-27

《电脑美术》说课稿07-14

美术说课稿范文05-29

美术说课稿范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