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6-26 10:26: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说课稿锦集八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电磁铁》是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继上节课“电生磁”之后的应用性学习,是电流磁效应的重要应用。本节课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怎样使电磁铁的磁性更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完成电磁铁的实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归纳出电磁铁的特点和磁性强弱的决定因素。本节课探究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易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关于电磁铁的应用方面主要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什么是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②、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探究电磁铁的过程,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②、体会评估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4、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过程。

  5、教学难点: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章的知识比较抽象、难理解,所以为了化难为易,本节课我以实验为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四、说学情分析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后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归纳、总结出说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学生已经做过多次实验,有一定的`经验,但本实验不好做,效果不太明显,需要老师的引导。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注重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的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3、启发思考:若在螺线管中插入铁芯,它的磁性会发生怎样变化?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后,引出电磁铁的定义。并提供器材给学生,自制电磁铁。

  4、提问学生电磁铁在什么情况下有磁性,什么情况下磁性消失?从而导入实验探究的目的。

  5、根据想要探究的目的,由学生说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主要是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体验探究过程,提高探究能力。

  6、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

  7、引导学生根据以上实验探究,总结电磁铁的优点。

  8、通过学生的预习及查阅相关资料,由学生说出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9、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体会。

  10、巩固练习,使学习的知识得以应用。

  11、布置作业。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位于初中《自然科学》(浙教版)第五册第一章第三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大重要的酸:硫酸、盐酸的性质之后,对酸有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归纳酸的性质;在比较不同金属跟酸反应的基础上,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它既是对前面一部分知识的总结,又对以后学习中和反应、常见无机物之间的关系作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并且这一节的学习方法是从现象研究本质、从个性抽象共性。以后学习碱的通性、盐的性质以及研究其它方面的知识都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参照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1、 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了解酸的涵义、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②、运用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归纳、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对本节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科学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其中,知识目标为主要目标,技能、德育、科学方法等目标渗透于知识目标中来体现。我确定此目标基于以下四点:①、教学大纲的要求。②、教材编写意图。③、初三学生实际。④、素质教育的要求。

  2、 确定重、难点

  本节内容从知识块来说,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考虑到教材内容的设

  置、对今后教学的影响及初三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内容的重点为:酸的涵义、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难点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3、 课前准备

  除了正常的备课外,自制投影片四张(具体内容见教学过程),学生课堂分组实验药品:金属Fe、Cu、Mg、Zn、Al、稀H2SO4(两人一组约25组)、砂纸每组一张及必要的实验器材。

  4、 改进方面

  ①、 把本是教师演示的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因为学生经过初二化学实验的学习以及已经做了硫酸、盐酸的化学性质的学生实验,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分组实验,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再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②、讲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增加了第三点(具体见教学过程中),本人主要考虑这一点在练习中应用很多,但书上又没有明确提出。

  二、说教法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教学方法。自然科学的教学重视通过实验给学生直观的认识,也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确定教学方法为实验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整体思路为:“引入问题情景→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学生训练”的教学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学好自然科学的信心。本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在教知识的同时关键要教给学生学法,让学生在学中悟法,会中用法。本节课主要教给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归纳的方法。另外,充分利用分组小实验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实验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自主交流与合作学习,最终完成本节知识的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 简 要 )

  设 计 意 图

  复习提问

  设疑

  总结

  讲解

  练习

  设问

  师生讨论

  小结

  提问

  分组实验

  小结(请学生把自己的结论说出来)

  出示投影

  讲解

  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练习

  提问:①、硫酸有哪几点化学性质?②、盐酸有哪几点化学性质?

  投影:写出下列几种常见酸的电离方程式:HCl==

  H2SO4==

  HNO3==

  问题:根据所写的电离方程式,同学们能不能归纳出酸电离生成的离子有什么共性?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与同学们一起归纳出酸的涵义并板书其涵义: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强调:全部的涵义

  投影:请根据电离方程式来判断下列两种物质是不是酸

  H3PO4==3H++PO43-

  NaHSO4==Na++H++SO42-

  既然酸都能电离出相同的H+,哪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呢?

  由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相互补充,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并用爱心激励

  投影:出示酸的通性的五点,并强调其中要注意的问题,可用人的五个手指形象比喻,方便记忆

  酸能跟某些金属反应,其中某些是指什么呢?能与酸反应的金属又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两面人一组做如下实验:

  ①、Zn、Cu与稀反应(Cu与稀硫酸反应加热)

  ①、 Zn、Fe、Mg、Al与稀硫酸反应(提示学生用砂纸把金属表面的一层氧化物去掉,使反应现象明显)

  ①、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酸反应

  ②、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不一样

  投出金属活动性表,并请学生一起读两次并告诉学生记忆方法

  ①、位置越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②、排在H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酸要除出浓硫酸、浓稀硝酸外)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投影出示,包括课后练习二道,作业本上练习三道

  ①、作业本及同步训练相关练习

  预习第四节

  再现旧知识,为学习本节的知识作好铺垫,并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连接

  提出问题,循思设疑,点拔诱导,引发思维,打开思路,使学生由疑到思,培养思维能力

  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及时巩固,再一次突破难点

  提出问题,引发思维

  充分利用师生关系与学生关系,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由思到知

  系统化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实验带路,让学生去探索,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系统化知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的重点知识

  及时巩固,信息反馈

  课后巩固

  五、板书设计

  酸的通性

  一、酸的涵义

  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二、酸的通性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1、位置越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越后,活动性越弱。

  2、排在H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酸要除出浓硫酸、浓稀硝酸外)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鲁迅的《故乡》。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故乡》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小说。第三单元选编的主要是描写少年生活的小说。而《故乡》中因为有少年闰土的形象,所以也放在了本单元。《故乡》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教材入选这篇小说,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名家名篇,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能力,品析文中富有内涵的语言,领悟文章内涵,从而获得人生真谛!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文教学的对象是初三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阅读小说的知识基础,因此设计教学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和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感悟文章的深层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特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运用对比和多种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理解品味小说中内涵丰富的语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课文章较长,在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对比塑造人物形象方法是本文教学重点;由于鲁迅文章语言晦涩精妙,所以理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新课堂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上,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的方式,让他们主动质疑,自己辩疑,自主解答,通过探究学习,思考感悟,从而达到提高个人能力的目的。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合作探究法、辩论法、诵读法、重点精讲法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以少年闰土,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少年闰土吗?他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模样?同学们想象过中年闰土的模样吗?今天我们就走进鲁迅的《故乡》来了解他的模样。出示课题。

  二、走近作者,了解作品

  鲁迅,我们已经学过他的好多作品,所以作者的情况不再详细介绍。但《故乡》是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第一篇小说,选自《呐喊》,可以多做介绍,里面收录了好多名篇,比如《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及人物形象

  1.快速阅读文章,解决文中的生字词。(目的是扫清阅读障碍,积累基础知识)

  2.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要求:快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

  通过小组讨论,划分层次,学生主动作答,最后明确: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我设计这一环节是锻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及概括总结的能力,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3.分析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

  首先学生默读描写闰土和杨二嫂的.段落,完成表格。通过表格,体会人物的变化,学习对比手法和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

  闰土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动作、语言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杨二嫂

  年轻时

  年老时

  外貌

  语言

  动作

  (这一环节通过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反复对话,让学生从文本中搜集信息、整合信息,对人物形象获得初步体验,突出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

  一、回顾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

  二、由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特征,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命运根源

  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归纳:

  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2)辛亥革命后十年间……;

  3)闰土拣“香炉”和“烛台”。

  归纳原因: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是农民生活贫困的根源,也是造成人民人格扭曲的罪魁祸首。

  三、理解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1、品读文章78——最后,理解作者的希望。(通过小组辩论的方式)

  这一部分中有一些较难理解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品味其深刻内涵。如:“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去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2、总结本文中心思想:文章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的变化,揭示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生活,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批判和渴望追求新生活的愿望。

  四、拓展延伸:有关故乡的诗词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4、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五、作业练习

  1.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试着分析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2.运用对比等描写手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字数不限。

  (第一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加深对本文中心的理解。第二题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附板书设计

  情节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少年闰土→对比←中年闰土

  可爱、勇敢、活泼麻木、迟疑、受尽苦难

  人物(喜爱、崇拜)(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年轻杨二嫂→对比←年老杨二嫂爱打扮、精明贪小便宜、尖酸刻薄

  (不讨厌、不喜欢)(厌恶、讨厌)

  情感揭示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生活,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批判和渴望追求新生活的愿望。

  (板书是在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写出,这样的设计将文章的写作顺序清晰地表现出来;此板书设计是为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服务的,并且也使学生能通过板书对文章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

  结束: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希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导,谢谢。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学八年级美术第十六册中第二课《青春风采》。该课共三个课时,本堂课我说课的内容为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6个方面来进行说课。希望得到各位的指导。

  一、说教材

  首先,我谈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富有创造性的一课,是一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本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对比不同类型和不同场合所穿的服装,以及观察成衣与展示服,并找出它们的差别,了解在成衣与展示服的种类和用途,以便学生学会更好地搭配服装。在以前的美术课中,学生已经培养了基本的欣赏能力。因此,《青春风采》这一课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服装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意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服装搭配的基础技巧,帮助学生运用各种元素,搭配出符合自身身份特点、体现个人审美情趣的着装,使自己的形象更加美好。

  二、说学生

  其次,本节课所面对的是中学八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大胆富有个性,个人主观意念比较强。

  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切入点,是关键。我会充分利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图片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活动和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让美术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根据本课内容和新课标以及学生的实际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学会在不同场合所应该搭配的服装以及如何搭配服装,不同脸型,不同体型的人所选择的如何选择服装。

  2、运用材料拼贴,进行简单的服装搭配练习。

  3、进一步了解着装的意义,提升对着装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增强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能力。

  确定了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掌握服装搭配的基本要素,根据自身条件,学会如何适合不同的场合搭配合适的服装,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难点是搭配出符合自身身份特点、体现个人审美情趣的`着装,提高对着装的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

  接下来,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方法。

  课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赏一赏、比一比、讲一讲、看一看以及游戏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并且,根据中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大胆富有个性的特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小组探究学习法 、欣赏观察法、合作交流法、启发法和评价激励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情“为基础,以“做”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如何搭配出符合自身身份特点、体现个人审美情趣的着装。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过程来进行具体说课,我将此过程分为七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问卷调查,激趣导入。约2分钟。

  教学一开始,我会在班级里做一份公开调查,我会这样问学生:“你们喜欢自己的校服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再问:“有多少人喜欢校服?有多少人不喜欢校服?认为校服还可以的有多少人?”根据学生举手情况得出调查结果。我会这样说:“校服可以体现我们是学生,是我们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标志。那么我们这堂课要来讲一讲学生如何搭配服装,展示青春风采。” 紧接这在黑板上写出课题《青春风采》。

  【设计意图】该环由对学生的调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第二个环节:深入了解,研究校服。约5分钟。

  紧接着,我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校服和学生运动性校服,并请学生根据这些校服的特点、材料、款式等方面回答为什么喜欢校服,为什么不喜欢,为什么认为校服还可以。根据学生的 回答,在黑板上写出校服的利弊。

  接着,再给学生展示不同学位层次的学生的校服, 如学士学位服、硕士学位服、博士学位服。并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这三种校服的相似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作为学生,穿着校服是学校统一性、纪律性和校风的体现。

  【设计意图】通过感官的视觉和想象,使学生深入情境之中,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为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起到铺垫的作用。

  第三个环节:游戏合作,搭配服装,了解成衣。约18分钟。

  首先,我把一张白色的大卡纸贴在黑板上,并把六个乔丹的头部用图片打印出来的形式并排贴在卡纸上,并把不同职业场合所要穿的服装也用图片打印出来的形式举起来一一展示给学生。接着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拼贴的方法为乔丹搭配服装。这种游戏互动方式学生也比较喜欢,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接着,再学生拼贴好后,提问给学生。让学生找出黑板上的乔丹有几种职业,分别是哪几种,并且这些服装分别是适合在哪些场合穿的。如果是在家里让学生选择会穿哪种衣服,在学校会穿哪种衣服,并说出原因。由此,向学生强调在不同场合,我们要学会搭配合适的服装,作为学生,在学校应该搭配出符合学生身份的服装,同时也要要根据自己的身形,搭配出美观大方的服装。

  然后,再把思路引向成衣的概念。根据以上六套服装,请学生归纳出成衣的概念和特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游戏合作,大胆想象,增加对服装搭配的直观的感性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思考概括能力。

  第四个环节:欣赏服装作品,了解展示服。约12分钟。

  首先,我把迪奥设计师和三宅一生,所设计的服装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设计师的设计感。让学生感受不用设计师的设计不同风格和不同审美意识。这样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欣赏对象,拓宽学生眼界。

  再让学生欣赏一段大学生服装设计展示大赛的视频影像,使学生在一边看视频的时候,一边能找出该视频中服装的特点、材料、色彩搭配、花色搭配等。并请同学写到黑板上。这样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正真成为课堂的主人。

  然后,再把思路引向展示服的概念。根据以上图片和视频中的服装,请学生归纳出展示服的概念和特点。

  第五个环节:对比交流,找出区别。约5分钟。

  我会这样说:“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成衣什么是展示服,那么根据它们的特点,我请同学来说一说成衣和展示服的区别。”根据学生的回答,再问学生:“在什么时候我们穿成衣,什么时候可以穿展示服?”等学生回答完后,还可以问:“在什么样的场合,我们的穿什么样的服装?”这样做既呼应了游戏合作搭配服装环节,又解决了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本教学理念。

  第六个环节: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约2分钟。

  课的结尾处引发学生思考:作为中学生,大家的穿着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在听取学生的回答后,做出归纳和总结。

  第七个环节:布置作业。约1分钟。

  1、为自己设计一套你最喜欢的色彩和花色搭配起来的衣服,穿到课堂上来。

  2、要求美观大方,并且符合中学生身份。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本课的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如屏幕所见。(导出:板书PPT)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既可以使人赏心悦目,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又能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形成清晰而深刻的印象,还有助于他们把握重点、理解难点。 为学生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板书:

  《青春风采》

  校服利弊

  成衣 特点

  展示服 特点

  区别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下面我对我的说课做下总结:

  本次说课调理清晰,语言组织恰当,本次说课的亮点在于,课程设计新型,能够很有效的做到师生互动。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结尾与前面的内容在衔接方面还不够清楚。

  如有不当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5

  一、教学理念

  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

  二、说教材

  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由于设备简单,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是小学体育教材中较好的内容.通过跳绳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等具有显著作用。

  三、分析学生三年级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弹性较差,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发育较晚,他们的骨路肌肉以及内脏器官发育不完善。团体意识逐渐加深,对团体竞争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始注意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并通过言语或表情来表现自己情绪。

  四、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使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中,并大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动作。相信我能行,告别我不行。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用跳绳练习的方法,并了解跳绳的特点、对身体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跳绳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发展。心理健康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得到成功的喜悦。社会适应目标:树立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乐观开朗。

  五、教学过程:

  首先,我以对话的形式进入课堂常规,大大增加了学生对体育课兴趣。在《春天在哪里》的歌曲中,进行互踩影子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在动感的《动画片》音乐下跟老师一起完成自编操,充分热身,为上课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由于跳绳的种类和方法很多,为了使教学更切合实际,根据我校开展的跳绳活动情况和学生掌握跳绳动作的实际水平。在安排课时,按照由单人——双人——多人——集体、以及短绳——长绳、单绳——多绳等顺序练习跳绳的各种方法。使同学的练习由简单逐步到复杂,并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向新的目标挑战。然后让学生充分联想:用跳绳我们还可以做什么练习?并练习自己喜欢的`内容。

  具体练习方法:

  1、让同学进行友伴分组,练习以前掌握的跳绳方法。

  2、通过导出一种长绳的练习方法——《闯三关》。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进行分组练习,比比哪组学的快。然后,学生可以选择老师给出的跳绳方法练习,也可以自由创编练习,比一比哪组学的快?哪组的跳法最新颖?在教学中,我适当的参加各组的练习,加深了师生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并让同学将自己的跳法大胆的向其他同学展示。增强其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能力。

  3、最后,让学生自己想象:用跳绳我们还能做什么练习,并自选一样比较喜欢的项目进行小组练习。最后以悠扬的钢琴曲《欢乐颂》作为放松音乐,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用绳作放松操。达到恢复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同时渗透美育,陶冶情操。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与教学处理:

  《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熟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 ,学科学,地球爷爷的手说课稿。本课的 教学重点是识字与朗读,难点是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由于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活泼,他们对科普读物十分感兴趣,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结合低年级学习特点,我充分借助网络教学,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索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围绕新课标要达到的三维目标 来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分两课时完成)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球、玩”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大致了解这一科学常识;从而地身边的一些科学现明探求的欲望更强。

  本节教学主要完成我会认,我会读的知识技能。在引导学生 理解课文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

  4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课件、卡片、磁铁、铁钉、头饰

  二说教法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从儿童喜爱的故事入手,突出地球爷爷"手"的与众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开课前的故事引入、初读学习小老师领读及学习中实验活动,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积极投入学习之中。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再现生动形象的画面,更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与探究学习,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语言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媒体手段,开展情趣教学法,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地球爷爷的手说课稿》。如:课文动画朗读导入,小猴摘桃识字游戏,学生登台实验,地球知识展示,角色朗读课文。同时这样运用网络媒体手段,也达到了寓教育乐的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1、从一年级起培养孩子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而教师应当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理想地达到这一点还不太可能,但我们必须从一年级开始着手培养,万事万物总有开始之时。

  2、教学应该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在低年级尤其应该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要求:“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地心吸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故事。(要求:一边看,一边想。)

  2 从故事中你认识了谁?他们在做什么?

  3 板书课题 (学生质疑后齐读课题。)

  过度:地球爷爷的手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看谁最聪明。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 出示初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序号,并把本文的生字、新词标画在课本上。(2)同座互相检查画出来的生字、新词。

  2 检查生字(小老师指名读,领读)。

  3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同学思考:是谁摘下了桃子?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教师导言:通过初步学习,我们了解到是地球爷爷用自己的手,帮助猴子和小兔吃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那么,地球爷爷的手究竟长得什么样呢?请同学们互相学习,找到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再和你的小伙伴们进行交流。

  2.学生自学交流。

  3.检查汇报。

  4 相机引导读课文最后两自然段,体会地球的手的作用。

  5.作实验:磁铁吸引铁钉,用这个例子,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引力”。

  6.扩展:你还能举例说出地球有“手”的例子吗?(请学生畅谈,教师也可借机为学生讲述牛顿发现地球引力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7小资料:地球知识。

  (四)细读课文,体会语气。

  1.图文结合,边读边练(小兔、小猴、地球爷爷、猴爸爸的句

说课稿 篇7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们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人民币》,这是一节关于人民币知识的复习课。下面,我将从教材简析,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大方面向大家作以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掌握比较简单的购物知识。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购物机会少等原因,对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和用钱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原则只停留在初步的认识阶段。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因此本课的设计中我们注重创设购物环境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学习比较简单的购物,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努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准确无误地认识人民币,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换算。教学难点:运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2、 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准确无误地认识现行的人民币,熟练地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换算,体会数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合理用钱,进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拾金不昧、勤俭节约等教育。

  四、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们力求主要体现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愉快学习人民币的知识。

  2、组织开展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自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采用的学法主要是: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和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

  依据复习课的教学策略,我们将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这个环节采用学生熟悉的储钱罐创设了一个直观情景,通过让学生看、听、猜、说等感官活动,由人民币的用途直接导入复习,言简意赅,既对学生进行了勤俭节约,献爱心的思想教育,又让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任务,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第二环节争取了时间和精力,扫清了学习障碍。

  第二环节: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本环节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先让学生通过看书钩起旧知回忆,自主汇报,然后再通过课件直观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构建出本单元知识网络图,使学生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养成及时总结归纳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环节: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本环节中我们采用算一算,说一说的轻松演练形式和换钱买东西的快乐闯关形式,共设计了四组题目,涵盖了人民币认识,不同单位间的换算以及购物活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创新潜能,发展了学生应用人民币的实际能力,切实达到本环节知识与能力双项强化提高的目的。]

  课中休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持久性差、易疲劳的特点,我们设计了课中休息这一小环节,通过听《一分钱》这首歌,让学生得到适度放松,同时渗透拾金不昧的思想教育。】

  第四环节、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本环节中我们分三个层次完成,一是本着当堂检测当堂反馈的原则,设计了3道基础知识题目,提供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旨在测试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师生查缺补漏,再次进行补教补学。二是通过向学生展示乱涂乱画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三是课堂总结,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小结,使他们再次梳理本课复习的知识,客观评价自己的表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使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

  以上是我们年级组对教学本课的设想,如果在课堂上能够得以实现,那将是我们六位老师最大的心愿。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8

  一、说课标

  《数学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课件)“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表内乘法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总目标分为:(课件)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维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分为1~3年级、4~6年级、7~9年级这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了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表内乘法(一)是第一学段的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根据第一学段的四维目标,我们来细致看看本单元的单元目标:(课件)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运算意义,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乘法算式。 数学思考:

  使学生感受到用乘法表示同数连加的简洁性。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口诀,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1、掌握4、6的乘法口诀。

  2、运用乘法、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材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本单元的教材解说:(课件)内容结构、编写体例、编写特点、立体整合。

  (一) 内容结构(课件)

  表内乘法(一)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两节。其中乘法的初步认识有2个例题;2-6的乘法口诀由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五部分组成,共有7个例题。其中在学习完2、3、4的乘法口诀后,加入了1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二) 编写体例(课件)

  本册共有9个单元,前八个单元包括(课件)主题图、例题、练习、整理和复习四大部分。第9单元为总复习。本单元选用了儿童游乐场这样一个贴近孩子们生活的主题图来引出了对乘法运算的介绍。每一个主要的教学内容由生动的例题来进行导入并完成学习。每一个例题的下面都会安排“做一做”来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在专项内容学习结束后,教材都会安排综合练习来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在每个单元的最后,教材还安排了整理和复习,为学生自主整理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在梳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做到查缺补漏、巩固知识。

  (三) 编写特点(课件)

  1、重点突出。

  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教材提供了大量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如坐小飞机、小火车,等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直观表象,便于学生理解“加数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

  2、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基于学会“一五、一十、十五??”这样5个5个数数的基础,教材首先编排了5的乘法口诀,促使师生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来源和认识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上,进而为学习2、3、4和6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这样由易到难的设计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3、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学习、总结乘法口诀时,多处采用留白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将乘法口诀补充完整,学生经历这种乘法口诀的“创造”过程,自然会更深刻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4、重视能力培养。

  在例7中,教材对比编排了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和用乘法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过程,从而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新、旧教材的对比

  现在二年级所用的课本是20xx年新修订的教科书版本,与之前的教科书有着一些区别,需要我们了解。本单元二者存在以下差异。

  (1)在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中,乘号左右两边的数,新教材叫做“乘数”,到三年级“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再引进因数;而老教材叫“因数”。

  (2)新教材删掉了老教材中“6的乘法口诀”之前的例6,即单纯的用乘法解决问题。新增加了例7,即对比编排了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和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新教材在理解乘法含义上做的更加全面。

  (3)新教材有更适合孩子的引导语。例如:新教材:47页,“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老教材:46页,“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对比看出,新教材更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习知识。此外,新教材在单元结束时,温馨提示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归纳。例67页:“本单

  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这样的语言会更好的激励和提醒孩子们巩固知识,可见新版教材的用心之处!

  (四) 立体整合(课件)

  横向:本单元从孩子已有的知识出发,把解决问题穿插在乘法口诀学习中,体现了知识的连续性、递进性。

  纵向:纵观小学阶段数学全12册,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在本册的第四、六单元学习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二下第二、四单元将学习表内除法,接着三上第四单元学习有余数除法,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下第二单元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四上第五单元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通过纵向的整合,更能坚定了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石作用。

  三、 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运用多种表征方式,理解乘法的意义。(课件)

  何为表征方式?就是知识的表现形式,大体可总结为:动作、表象、符号、口头语言和现实情境。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相同的内容,可加深印象、便于理解。因此教师在“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几个几、写一写相对应的加法算式、先画图形、再改写成乘法算式等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

  (2)设计练习,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课件)

  熟练表内乘法口诀,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

  我们学校的每节数学课都有课前3分钟口算,这种长期坚持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度,还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非常适合这种练习方式。另外,每节新内容,我们都有校本作业,当堂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和消化,老师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便于课后的针对性巩固和个别辅导。

  (3)深究解决过程,获得方法。(课件)

  例7的教学,目的不应只让学生列对算式,算对结果;而是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第一题用乘法、第二题却用加法?他们之间的联系在哪?区别在哪?教师要重视学生思考的过程,这样才能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4)适时拓展,提升能力。

  学习乘加、乘减运算时,运算顺序至关重要。虽在书中呈现给我们的都是乘法在前的算式,但作为教师,应该有一定的深度:举一两个乘法在后、加减法在前的例子,让孩子进行计算,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而且加深了运算顺序的知识运用!

  (二)评价建议

  1、课堂上及时评价。

  课堂上及时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积极发言的,书写工整的,题目全做对的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上课的积极性。在我们班上课得到老师表扬的会获得“一面小红旗”,这种形式深受学生的喜欢。

  2、作业中合理评价。

  作业中合理地对学生做出评价,可以是鼓励,可以是建议,也可以是批评。我们班级就充分利用了表扬信、小奖章和评语,以此来激励和提醒学生。

  3、与家长沟通,进行评价。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作为老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进行反馈,并对孩子进行评价,说给家长听,效果又会不一样。可以一段时间反馈一次,也可以将学生分批来反馈。

  4、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充分利用孩子们间的竞争劲头和团结意识,及时互相评价,能激励他们前进。例如:可以在上课伊始,让学生说说他希望班级学生在这节课怎么表现?班级的**同学,这节课要怎样表现?起到提醒和监督的作用。

  5、利用礼仪手册评价。

  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学习数学方面至关重要。充分发挥礼仪手册中家评、自评、互评、师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文本资源。

  要利用好教科书和教参,将教材吃透,才能把知识教好!

  2、学校资源

  学校资源借助班级文化和走廊墙壁文化,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例如:数学手抄报、口算过关、应用题比赛。

  3、生活资源

  让孩子们将数学融入到生活中,那将是学习数学的最高境界,对资源的最大利用。例如:观察班级座椅摆放和战列队形。

  结束语:(课件)

  让我们一起:用大脑——思考研究;用嘴巴——对话沟通;用眼耳——寻找证据;用课堂——立即行动。把握知识树,我们会变得更专业。

【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尊严说课稿01-17

《台阶》说课稿01-23

《繁星》说课稿01-23

散步说课稿01-26

《爬山》说课稿01-26

《金子》说课稿01-20

《琥珀》说课稿01-20

《鲸》说课稿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