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作文说课稿

作文说课稿

时间:2024-06-22 17:39:5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优秀】作文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作文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秀】作文说课稿15篇

作文说课稿1

  生1:我来。老师们好,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大批人间珍宝——枸杞。它色泽呈红色,颗粒饱满,可以泡茶饮用,可以泡酒饮用,里边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是自己享用的好饮品,也是馈赠亲朋的.首选礼物。

  生2:我想问问大人和小孩都适宜吗?

  生1:是的,老少皆宜。

  生3:哦,那我可以看看产品吗?

  生1:当然可以。我们公司有相关的传单,你可以详细读一读。

  生3:那我看看了解一下吧!

  生1:好的,如果你有需要可以联系我们,电话:6375025

  师:这位推销员怎么样?

  生1:我认为这位推销员对产品不是很了解。我给他提个建议,在充分了解产品后,再给大家介绍。

  师:准备不够充分。那大家评选一下,谁是我们今天最佳推销员呢?

  (学生讨论,选出优秀推销员)

  师:那今天的优秀推销同就是他了,大家同意吧!

  生:(齐声)同意。

  师:大家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1: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要清楚地介绍事物,要从事物的特点、颜色、外形、功能、作用、使用时注意什么、味道等方面来介绍。

  生2:介绍事物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一些修辞。

  生3:我还知道了推销员应该怎样来做,应该注意什么。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大,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谢谢大家的合作!

作文说课稿2

  一、说一说设计意图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我所执教的“作文训练—人物描写”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作文训练。第二单元的阅读是写人为主的文章。作文训练重点是抓住人物特点写人,并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写人。而且这次作文训练是在上次“抓住特点写人”的基础上的又一次写人的作文训练。通过上一次的作文训练,我发现学生能够做到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但是写的不够生动、具体,就是说描写不过关。所以这节课的人物描写,我重在引导学生理解究竟什么是描写?叙述和描写有什么区别?描写有什么作用?怎样进行人物描写?有没有什么规律?这些光靠概念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一些能够实际操作的方法和要领,所以我把引导学生归纳整理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作为本节的学习重点。不然的话,我们就是强调一百遍“要注重描写”学生恐怕也不会描写。

  难点是抓住人物特点,运用适当的描写方法进行人物描写。描写不过关是时下中学生的老大难问题。

  二、根据这一单元的作文训练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叙述与描写的区别以及描写的作用;掌握描写的方法;学会抓住特点对人物进行描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中的范例,引导学生理解叙述与描写的区别与怎样抓住特点进行人物描写。

  因为我觉得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学作文应以课文为范例,学生依此为样,联系自己的种种实际做出文章来。如此反复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爱的真谛,学会爱人。

  因为第二单元所描写的人物都是感人至深的,爱子女、爱学生、爱老师,通过课文内容分析让学生领悟爱的真谛,学会爱人。

  三、本节课共分五个环节:

  1、通过课文范例,明确叙述与描写的区别以及描写的作用。

  2、通过课文范例,理解环境烘托和侧面衬托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3、引导学生归纳整理人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4、通过设置情境,学会抓住人物特点对人物进行描写。

  5、展示、互评,归纳总结。

  第一个环节:我首先结合第二单元的'阅读课文导出本节的学习重点,(板书),出示两个例句,一个叙述:“夏天,母亲天天卖冰棍,皮肤晒得越来越黑。”一个描写:“夏天,母亲如同一尊雕像,执着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以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因盲眼而被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描写,然后屏幕显示描写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明确描写的种类,导出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人物描写,怎样进行人物描写?

  屏幕显示几个片断(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让学生讨论探究作者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作者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其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探究、师适当小结:这几段文字,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进行描写,这样就使人物鲜活生动,栩栩如生。初步体会了描写的表达作用。

  接着师再将这几段文字做一个小小的改动,大家看看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差异?

  改为

  夏天,母亲天天卖冰棍,皮肤晒得越来越黑。

  夏天,母亲如同一尊雕像,执着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以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因盲眼而被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

  外貌:

  他看见了我很害怕……

  改为

  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

  惊惶地站起来,失了色紧缩着……

  动作:

  改为

  有人问起我,她总是说我学习忙,没时间。

  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哪会在家耗时间?”

  语言:

  学生讨论交流差异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同学们都发现了改后的句子在描写上缺少了表示样子、状态、动作、语言的词,这样一来,人物形象就不鲜活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面对同一描写对象要想使它鲜明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以美感用什么表达方式效果更好些?(描写)

  叙述平淡直白,描写具体、形象。

  以上环节明确了什么是描写,明确了叙述与描写的作用,解决了重点。

  第二个环节:出示另外两段文字,一是“我的老师”中暴雨来时一段,一个是“老师教我感受水”一段。体会这两种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侧面描写的作用是反衬主要人物。这个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第三个环节:通过以上分析、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几种人物描写的方法:1、要对外貌、动作、神态、语言描写;2、环境烘托;3、侧面衬托。

  第四个环节:运用这几种描写方法写一段描写人物的片断。

  我截取《暖春》中的一个片断,限时5分钟,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抓住人物特点;注意环境、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然后要求学生抓住运用描写方法进行描写。

  第五个环节:展示、互评:描写了哪些人物?怎样描写的?(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用得恰当吗?如果不恰当,可试着改一下。

  师总结:同学们点评得都很好,老师希望大家能互相学习、借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再一一点评,通过以上训练,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人物描写并不难,只要你仔细观察,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我相信同学们都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字。

作文说课稿3

  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班级、学校,到家庭、社区,老师、小伙伴、家人,这些所熟悉的人物,学生会感到特别亲切,是他们乐于表达的人和事。

  到了第二学段,写一个人是小学四年级的习作训练的内容。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记叙文,叙事不要求完整,但要求学生亲眼见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真实的人物和自己的真情实感。

  目标分析

  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课程标准有“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要求,根据 “我熟悉的一个人”习作片段教学,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学习知道写人时,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学习写人的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注意总结写作方法的习惯。 重难点分析

  学生写社会生活画面,重点是写人。因为人是生活的主人公,写人,特别要指导学生从观察细节着眼,去发现人物的特点,捕捉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感人的话语。观察得细,才能写得具体。所以,我确定这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通过观察,描写学生熟悉的一个人的外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一直都在接触记叙文,写人的课文也不在少数。在学习课本上的一些范文后,对写人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学生的'生活世界都在和鲜明性格的人物接触,比如父母、老师、小伙伴等,这些人物描写素材,给学生留下了印象,学生回忆起来,能激发表达的激情。学生的词汇有了积累的基础,这有利于习作的表达,但在词与形象链接反面,仍需要教师启发,从而让词带着形象,活生生地进入儿童的意识。习作教学,多数学生对习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布置一篇习作,都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习作篇幅较短小,内容不够具体。这就要求教师有一个通盘的考虑,需要精心设计,进行指导,保证学生观察后用流畅的语言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分析

  一、游戏:猜一猜

  1.教师先读几段卡片,学生抢答出所描述的人物身份。

  2.游戏小结:

  请拾到卡片的同学依次将卡片上的语句朗读一遍,仔细体会为什么别人猜不出?为什么能猜得出?体会描绘人物外貌的方法。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让学生产生“我要写”的思想,这就是学生习作的快乐之本。)

  二、出示例文,指名读后,组织讨论

  1.这一段话是描写我表弟的,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哪些地方写得生动?

  2.思考:

  身材、容貌、穿戴、神态几方面什么是重点? (容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写好人物可以从外貌描写入手,这样能更好地揭示人物的形象。)

  三 、小结,明确本节课的要求

  1. 教师小结:写人的文章可以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人物性格,能深层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合理地对人物进行加工。

  2.出示要求:

  (1)观察你熟悉的一个人,注意看清这个人的身材、长相、穿戴、神态,写一个片断。

  (2)内容要具体,用词要准确,语句要通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等来展示和表现出来的;出示要求,能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

  四、同桌互相口述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外貌特点。

  1.你认为题目中哪个词语最重要? (熟悉)

  2.请大家根据你所选择的人物的特点,回忆人物的有关特点事

  例,一件事或两件事都可以,回忆的越具体越好。

  3.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打算选取哪几件事来记叙你熟悉的人。

  4.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来细致地描述,突出人物的特点。

  方法:人物特点→具体事例(先概括后具体写人)

  5.组织学生讨论,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作文,在心里想好写作提纲,小组内交流体会。

  6.写一个片段,要求在十分钟内完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特点选生活素材,指导选材,要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作品,避免千篇一律,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

  五、打草稿,教师巡视

  1.学生打草稿,完成最熟悉的人的外貌描写。

  2.教师巡视,指导。

  3.同桌互改片段草稿,反复读

  4.展示成果。学生读一读,评一评。

  (设计意图:学生从片段入手,当堂完成,既能发现学生习作的取材、语言的组织情况,又能在交流中展示学生的成果,在评议中得到改进和提高。)

  六、作业

  课后将《我最熟悉的人》接着写下去,完成习作。

  (设计意图:课堂上,学生完成片段,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将印象最深、最后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实现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目标。)

  板书设计:

  我熟悉的一个人 身材 容貌: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 穿戴 神态

作文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写作训练教材分析

  “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组积累运用的习作。中年级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观察作文是这一阶段习作训练的重要形式。“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是教材编者精心设计的又一次观察习作活动。这次习作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讲读课文《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和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等几篇文章之后安排的.,旨在引导学生悉心观察,使学生都能写自己熟悉的想写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在习作时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创造条件。

  2、本节作文指导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了解所喜欢的一处景物的特点。

  (2)能仔细观察,在自主观察中能有序表达并注意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本节作文指导课的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了解某一处景物的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写出对某一处景物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法

  为切实指导好本节作文课,本节课准备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某一处景物,积累素材;

  2、再让学生以“我”口说“我”心,盘活积累;

  3、最后让学生自主完成习作,“我”笔写“我”口。

  这种教学流程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能作文的能力。

  三、说学法

  本节作文指导课着重让学生继续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观察法:让学生明确观察要有目的性,准确地选择观察对象并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的要领,重视重复观察,并作好详细、准确记录,努力做到观得仔细,察得入微,养成勤于观察,乐于观察,精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2、交流法: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引起联想,减少人为约束,清除“畏说”心理,培养学生作文自主意识、合作精神。

  3、描述法:先让学生紧紧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有序描述和表达,进而要求语言具体、充分,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四、学生习作前指导

  1、本单元教学之前,即告知学生作文题,提示从两方面做好习作准备;

  (1)搜集、摘抄本单元描写某一处景物的好词好句;

  (2)让爱好相同的同学自由组成兴趣小组在观察,重点观察景物特点,并做好有关记录。

  五、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积累素材,好句共赏

  主要策略是:让学生读一读课前搜集的有关描写某一处景物的好词好句,说一说它们好在哪里,有了习作准备,课堂上学生一定会乐于读出摘抄的句子与同学共享。但学生对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不太清楚,老师应抓住一些佳句做简要分析,使学生对怎样写好景物特点有所感悟,以便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在习作中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把语言表达得更加形象生动。

  (二)精彩描述,分组交流

  1、抓住特点,指导描述

  2、民主评议,评出若干名“最佳描述者”。

  (三)明确要求,“我”笔写我“口”

  1、引导学生审题,读懂习作提示:按一定顺序写,写出对景物的喜爱之情,写完之后,读几遍,看看有没有不通顺,不清楚,写错字的地方,如有认真改一改。

  2、学生回忆自己观察的景物,从外形、特点等方面去写,鼓励他们自主地进行片断练习,分块习作,用“我”笔写我“口”,老师对班级的习作情况有的放矢地了解之后,因材施教,适时地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和指导。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把自己描述的话写下来,由说到写,水到渠成,让学生在放松的心态下习作,更能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作文说课稿5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的课题是《人物对话训练》。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我选择了一则电视公益广告材料:《宽容也是一种美德》。因为作文课就应融入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让学生观看广告,然后我出示已准备好的围绕公益广告写的文章展开分析,学习。本节课的重点是借助场景想象事件的发生,能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因为生活是写作的第一源泉,有了这样的生活素材,我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写出好的文章。

  二、说教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谈话法。通过谈话给学生以亲切感,进一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2、角色模仿点评法。分配学生分角色朗读范围,感受角色的特点,然后由学生自由点评,并带头示范,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说欲言。

  3、巡视指导点拨法。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困惑的时候,老师要适当点拨、诱导。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4、当堂评定法。学生写完作文,当堂进行评定,选出两篇典型的文章集体点评,对他们的优点闪光之处当众给予表扬,尤其是有创意的地方给以热情的鼓励,增强他们的成功欲。对于一般的文章,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其提高写作水平。

  三、说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的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讨论法。仔细观看电视公益广告后,让学生发挥想象,交流这三个人物都会有些什么神情,什么动作,揣摩人物个性特点。

  2、观察想象法。师生共同表演哑剧,通过哑剧表演让学生想象剧中师生会有哪些对话,为什么会有这番对话,她们各自的神情语言都会有什么特点。

  3、快速成文法。通过大家的交流,融入自己的思想将内容进行构思,倾注于笔端,变口头语言为书面语言。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4、综合选题法。文章成形后,选题是关键,指导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选题,以地点命题,事件命题,中心命题,以名字命题等,提高他们选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与学生谈话,增进师生的感情,并导入新课,导入语:同学们,老师今天选择了一个有关“宽容”为主题的公益广告,一起来看一下。注意认真听好里面有几个人物对话,对话内容有哪些,,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发放材料,阅读材料。

  快速默读,找找这段内容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描写最多的是人物的`什么?(板书:对话描写)同时告诉学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语言是生活的花瓣,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也就形成各种高各样的语言,它们就像五彩的花瓣点缀着我们的生活。年长的人说话一般比较老成,年幼的人说话比较幼稚;性格豪爽的人说话直率、干脆,慢性子的人说话慢慢腾腾。不同年龄、性格、身份的人说话会表现出不同的口吻。只有抓住每个人物说话的不同特点,写出具有个性化的语言,才能使人物真实鲜活,令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1)指名分角色读。(学生推荐四人。)

  (2)评价朗读,加深学生对文中人物个性的了解。

  (3)同学们,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文章,还发现有什么特点吗?(让学生感受到文章分段较多)这段对话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提示语。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句提示语,为什么?通过学生自主性的回答感受提示语的多样性

  (4)大家看,这些提示语的位置是不是一样的?那提示语后的标点符号呢?接着教室总结:看来,提示语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位置也富于变化。同学们,这个发现,对我们写对话很有帮助。(板书:性格鲜明)(清晰)(板书:富于变化)

  (5)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同学不仅知道了人物对话要有个性化的语言,也进一步明确了写人物对话应该注意的形式。如果这些你都把握住了,你就不愁写不好人物之间的对话了。

  (三)观看哑剧。

  师:哑剧只见其人,不闻其声,现在老师请班上的一位同学做合作伙伴表演一段哑剧。我们一共有2组对话,请大家仔细观察、大胆想象,看看我们的动作、表情,想象我们会说些什么?看看谁说得最精彩。

  (1)屏幕上出现背景资料:

  “窗外,阳光灿烂,舞蹈房里,老师在认真地教学生跳舞。”

  (2)师生表演,台下观看。

  (3)大胆想象,展开思路。

  师引导启发:为什么要在舞蹈房排练,同学们发挥想象,可能是什么原因。

  a在学生跳舞前她们会有些什么对话?

  b当老师发现同学跳得很出色,但缺少表情时,她们会有哪些对话?

  c当同学不小心摔了一跤时,她们各自的神情又是怎样的?她们会有哪些对话呢?

  (4)起草,有选择地写下对话,老师巡视。

  (5)选2位同学展示一下,并给予评价。

  (四)给哑剧命题。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根据大家刚才提供的材料,我们来为这次习作取个题目,怎么取?

  提示:以地点来命题:舞蹈房里的小插曲

  以事件来命题:一次排练

  以中心来命题:温柔(美丽)的一跤

  以名字命名:月亮与星星(大地与蓝天)。

  (五)板书设计

  人物对话描写

  对话描写、性格鲜明

  提示语、富于变化

  分段、清晰

作文说课稿6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名为《写景抒情作文讲评》。写景抒情与写人记事、议论抒怀都是高中生应该培养的写作能力。学生现在学习的第二学段的教材,四个单元的作品欣赏,其中有两个单元是写景抒情类散文,一是第一单元的《荷塘月色》等现代佳作,二是第三单元的《赤壁赋》等古代名篇,读写结合,读书时所吸取的语言、技巧、思想情感等养料可以运用到写作中,提升作文水平,写作时的体验又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在学生学习完第一单元、正在学习第三单元的时候,布置学生写一篇写景抒情作文。本课是在批改完学生作文之后的讲评。

  2、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

  高一学生,甚至高中学生,大部分人的作文的一个不足之处是空泛、平庸,以写景抒情作文为例,语言通顺但却文采不足、对事物有一定的观察力与感受力,但没办法更深刻的写出事物的特质与美感。

  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比对阅读中学习感悟事物的特质,发现事物之美,学习对事物的观察、感受与想象,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它们表达出来。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会在写作时多考虑写与自己个人有独特联系的事物与风景,写出事物的特点,写出事物与自己的独特联系,避免空泛。

  感悟事物的特质,发现事物之美。

  过程方法:

  学习在对比中评判作文的特点和优劣得失;

  学习在阅读吸取作文的写作营养;

  学习反思自己的作写特点,以图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发现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生活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

  1、对比欣赏法

  本课将让学生在对比中欣赏各个写景的段落和篇章,以评判作文的特点和优劣得失。

  2、用图片和语言创设情景,让学生领会事物之美。

  四、教学过程

  1、、讲析本次学生作文的偏向

  在批改完两个班的作文后,发现学生的写作题材相对集中,写得最多的是下面几个题材:四季(各种节候的不同特点给了人们不同的情绪和感受)、雨(和流水一起,都是一种能惹人遐思的东西)、黄昏(晚霞的景致最为迷人,黄昏又是一个安祥而适合欣赏事物、思考生活的时刻)、大海、寺庙(我们这里的人熟悉这两样东西)。

  写这些题材的占了三分二左右。题材这么集中,而且集中在这些人们时常见到的事物中,这不是好事,这容易写得空泛平庸。

  我将引导学生在写在自己的生活中占着特殊地位的某种事物、或个人比较偏爱的哪一处景致,或本土独有的一些风光。比如衙口海滩、闽南的民居、英林中学校园,我将用结合图片和语言,向学生展现这些景物的可写之处、美丽之处。

  接着,我将介绍本次作文中出现的一些选材比较特殊的作文

  《再游黄山》、《一山一水一天莲》、8班蔡志添《家乡的海》(简介之)、7班张连冠《忆莲》(简介之)、8班洪萍瑜《那美》(简介之)。

  2、我将用多媒体展示一篇学生作文---《闽秋》,并在学生阅读之前,提示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与《故都的秋》作对比:1、感悟事物的特质,发现事物之美;2、所选取的秋天景像,及其所展现的美感;3、人与事物之间的感情。在学生充分思考与发言后,老师总结如下:1、两者都在对比中感悟事物的特质,但《故都的秋》领悟得更透彻;《故都的秋》所写的秋天景物更典型、更有美感;《故都的秋》所表达的感情更深厚,在故都,作者找到的不仅是一片风景,更是一方心灵的栖息地。

  最后,向学生指出,写景抒情作文的写作要旨就是:写出事物的特质与美感,写出事物与自己的独特感情,应该把事物当做自己的一个朋友或一个心灵的栖息地来写,而不仅仅是一方客观的风景。

  3、在明了上述两个写作要旨后,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对比中阅读几个不同同学的同类题材的写作片段,让学习进一步领会写作要旨。

  比如,我们将展示三个写雨的段落,具体如下:

  1、雨

  A、春雨洒落,总会牵动我的心弦,把我带入那如烟如雾的世界。天下起了丝丝细雨,桃花在雨中绽放,小草在雨中发芽,树儿在雨中伸懒腰。

  B、春雨,如云如雾,如丝如烟,把山岭的苍翠化成一抹一抹淡淡的灰绿色,宛如一幅幅水磨大理石的图画。(7班蒲婷婷)

  暴雨,像一条铁丝银链,鞭打着颤动的山;又像有千针万线,把天地密密集集地缝合起来。(7班蒲婷婷)

  夏雨,落在土地上,卷起一阵轻烟,土地好像绽出了一个个笑窝。(7班蒲婷婷)

  C、这些天,雨下了个不停,天色灰暗,整个城镇被笼于一层安静的阴影里。马路上依旧车来车往,人们穿棱于车流之中,带着各自的情绪,空气中能嗅出点水墨画的味道。(8班周铭仁)

  听着这雨声,总能依赖地进入梦乡,呼出倦怠的忧虑。(8班周铭仁)

  在学生作出对比性的评判之后,老师总结:

  A、写出了春雨的`一些特点,但不够独特鲜明

  B、写出了各种雨的特点,形象生动(比喻、想像)

  C、写出了对雨的独特观察与感受。

  同时,我将向同学指出,上述写雨段落之所以有成功之处,不仅在于作者善于观察,也在于作者善于感受与想象。

  再如,我还将展示两个写在某一个季节中的感受的段落。

  A、在秋天,孤身一人前往开满雏菊花的山坡上,置身于漫野的花丛中,看着被风吹过而泛起波浪的花海,闻着空气中弥漫着的雏菊香,心中便像被山泉洗涤那样平静、安宁,一个人回忆,一个人思索,享受着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天空,只属于自己的世界。

  B、冬天里的阳光是昂贵的。

  在那片灰黄色的枯草地、白细沙的河滩,或者亮丽的阳台和走廊上,把自己摊晒在阳光中,任那暖烘烘的金色穿透厚重的冬衣,从里到外把周身浸透……那时候,你感觉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根藏在土中的草芽,或者一只沉入冬眠的小动物。你会告诉自己:醒来吧,萌发吧,再生吧,延续你生命中所有的幸福与痛苦!

  老师小结:两个段落都不是纯粹的赏景,都是抒写在景物中的感受,但B段的感受已达到了“物我冥合”的境界,不是一般的感受,而是一种切切实实的与自然的交融。

  4、赏读学生佳作《嘘,小声点!》

  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赏读这篇作文。

  (1)、作者如何感悟事物特质、发现事物之美

  在学生充分思考与发言后,老师总结:写大自然之美和环保的文章很多,但这篇文章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就对于作者对自然的特独感悟,即感悟到大自然的静谧之美和灵性这美。

  (2)、对《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的超越。

  我将向学生指出:教材中的三篇名作,写于同一个时代,都是解放前,风格也是同属一个类型,都是优美而伤感、深沉,作者与事物的关系,也是大同小异:都是作者从景物中得到安慰(喜悦、启发)。这实际就是中国文人的格调,也是一种传统的美学范式。大家的作文也大部分是这种风格、这种境界,其中,典型代表作是8班欧阳晓峰的《观月》(简介之)。

  而本文,是对大自然奥秘的独特发现;大自然的静谧之美和灵性之美,不是给作者带来安慰、喜悦或启发,而是一种自在自由地呈现的生命力;作者发现它、礼赞它,并批判人类对此的破坏。(不同于课文传统名作的新风格,有之前让学生读过的诗歌《台风》。)

  在赏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对如何感悟事物特质、发现事物之美就该会有新的认识。

  5、本课还将留下一个机动环节,若有时间的话,让学生赏读一些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优秀段落。

  五、教学效果的预估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本课如若上得成功,学生应能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写出事物的特质和美感,写出事物与自己的独特联系,至于具体能提高到什么程度,则当是因人而异。

  再者,本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学会对比鉴赏、学会反思自己的写作,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当能得到一定的锻炼,今后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写作特点也将多一分清醒的认识。

作文说课稿7

  我说课的内容是作文指导课《如何写好人物的外貌》,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我是根据学生现有的外貌描写的水平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

  一、说教学背景:

  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写作是一个大概念,在写作教学中,只有一点一滴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方法,体验写作情趣,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逐渐提高。

  二、说学情:

  现今,许多学生都是在老师布置了作文之后,急急忙忙苦于应付,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去写,作文是流水账,平淡乏味,没有惹眼的地方,让看的人头疼,批的人犯难,而写的人更没劲,应付心里重。就外貌描写来讲,学生描写过于大众化,很少有个性可言。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是让学生掌握外貌描写的一些方法,使得学生不至于每次写外貌描写都浮于表面,或过于大众化,抓不住典型性,以至于无法刻画人物完整的富有独立个性的形象;二、是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情境,通过写身边熟悉的人物外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自主选取素材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

  掌握外貌描写的常用写作方法,培养自主选材的能力

  说教学难点:如何将这些外貌描写的常用方法运用到学生实际的写作中去。

  五、说教法:

  情境法、游戏法

  六、说教学意图: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在作文教学中,方法的指导非常要紧,盲目地写作往往会缺乏必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对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上,我试图通过让学生掌握外貌描写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情境的创设,写作思路的开放性引导,不急于一步到位,最起码希望能使学生在本节课中有所实实在在的收获。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昨天一个朋友委托我帮她写一份寻人启事,请同学们帮帮老师,应该怎样写才好?同学们各抒己见。

  生答:容貌、身材、表情、衣着打扮等。看,老师找了两则寻人启事,大家看看,思考:这些外貌描写中,作者主要抓住什么来写?(实例印证)(设计意图:激起学生的兴趣并适时的引出本节课内容————外貌描写)

  明确:抓住了人物的年龄、身材,长相,衣饰,神态等来描写的。(设计意图:加深了印象)

  (二)、新课讲授

  (整个过程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梯度,第一个梯度为通过外貌描写的实例指导写作方法;第二个梯度为身边同学的外貌仿写;第三个梯度为通过学生当堂作文的比较,总结写作方法。整个流程从方法的总结逐步到实践的深入,从起初的教师扶着学生,到最后的放手写作,提升总结写作方法。一步一步增加难度,形成明显的梯度。)

  ㈠、梯度一:指导外貌描写写作方法

  1、外貌描写应重点抓住人物外貌特征

  师:同学们,先跟大家做一个竞猜游戏,根据老师给你的图片,猜猜这描写的是谁……出示三幅画片(成龙、小沈阳、鲁迅),观察人物突出特征,请同学们说说他们的特征。(出示幻灯片)(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的抓人物的外貌特征,既有趣味性有有实践性。)

  (设计意图:总结归纳让学生对外貌特征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第二招————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外貌是表面,性格是内在,只有形神兼备才是活生生的人)

  温馨提示:第三招——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一般从整体到局部,局部描写时从上到下)

  观察发现:第四招—————描写外貌要善用修辞

  ㈡、梯度二:身边同学或老师的外貌仿写

  当堂写作,自己写出班里一位老师或同学的外貌,然后同桌互改后交流评价。

  问:他哪些地方写出了人物的特点?

  (这个环节是给学生提供身边活生生的示例,让学生先说后写,深切体会怎样的外貌描写才是有意义的。)

  ㈢、梯度三:通过学生当堂作文的比较,总结写作方法

  1、找两个写相同人物的学的作文来读,对比谁写的作文好,哪里写的比较好?你还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实物投影出示学生写作的片段。

  (这个环节是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增加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自主写作,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既让学生锻炼了写作,又互相学习切磋了本课所学的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三、简要回顾收获,并总结。

  每天我们都会遇到很多人,很多看似一样的人,一样的有眼睛、鼻子、嘴巴,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那么真实而又唯一的,就让我们学会用自己慧眼,用自己妙笔去描绘每一个独特的生命。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现在的中学生们,总是把作文视为拦路虎,洪水猛兽,老师辅导作文课不是轻描淡写,就是敷衍了事,这既是众多语文教师的共识,也是我们共同的困惑,对此,我也感同身受。接到炳辉安排我做课的通知后,我就一直心怀忐忑。唯恐托付不效,以辱咱名师工作室之名。虽然从教这么多年,但参加这种大规模教学研讨形式的公开课,而且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作文课,于我而言,却是我教学生涯的第一次。然则领命,当慨然承担,权做对自己的挑战和考验。鉴于此,我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和乡镇中学的教学实际情况,认真揣摩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1、总的教学目标就是: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各种训练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并学会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进而形成写作能力,达成目标。

  2、本课教学思路是:完成“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的问题。

  3、组织教学,课前让学生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一刻》、《音乐的巨人贝多芬》人物外貌描写片段,以烘托语文课堂书声琅琅的氛围,也为引课做自然的铺垫。

  并建议学生凡有精彩发言都给予热烈掌声,鼓舞学生,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引课是承接课前朗读片段,自然导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5、每个环节的指导步骤是:教材举例-师生探究-活动练习-展示评价,进而使学生掌握巩固教学内容。

  6、起点要低,贴近实际,激发兴趣,考虑学情特点。咱们的初一学生知识储备不太丰富,教学中应尽量举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例子,逐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因太难而没信心,不会因太难而感觉压力,失去兴趣。例如:从引课到概念,到方法,我都依据本册教材中有关人物外貌描写的的例子做切入口。从学生所熟悉的名著人物下手,感知外貌描写的具体内容,从学生喜闻乐道的笑星赵本山、小沈阳为训练对象,掌握写作技巧,使课堂气氛、学生兴趣、掌握程度,都能有所体现。

  7、课堂训练形式采用猜一猜、比一比、练一练,从口语到书面语,从小组合作探究到独立自主练笔,充分展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发挥主体作用。

  8、设计学生答语的固定形式,如:“我猜他组描述是———名著中的———,是从———中猜到的。”“我欣赏———组描述的———,欣赏的理由是———”使学生语言完整,容易答题。使被评的同学有一种被认可的愉悦感,成功感,自豪感。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我知道这节课设计的比较简单、原始、粗糙,在制作和使用课件上几乎为零,我打算在这个暑假把这项技能学到手。并真心期待能聆听到各位领导和同仁的指导。我会不胜感激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此先谢谢大家。也感谢领导给我这次锻炼和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机会,并以此为动力,鞭策自己活到老教到老,教有所法,教有所乐!

作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一)习作内容定位

  三年级《语文》(上)是学生从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教材,全册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习作是每个单元必须训练的一个栏目。

  第二单元讲述的是关于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些名人的故事,都是通过具体的示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因此《语文园地二》安排的习作是:写身边熟悉人的一件事,这样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应该完成一篇写事的文章,所写的这件事是发生在自己熟悉的人身上的。

  (二)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进入三年级后第二次习作,对于写人写事还是第一次,所以,学生习作很有难度。本单元的课文看似都是写人的,但是前四篇课文都是距离学生很遥远的名人故事,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很难有真实而深刻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

  (1)理解题目的要求,选择恰当的有个性的素材。

  (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习作中的问题,修改润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发现生活中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小事,并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设计为:初步体会到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的写法,学习大胆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

  难点设计为:通过与同伴交流,发现自己习作的问题,并认真修改。

  二、说教法

  三年级上学期是学生写作能力训练的起步阶段,新课标对此的要求是“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因此我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想写、敢写。我设计的教法是:

  1.回味生活,抓住人物。这一环节采用创设情境法。

  2.品读例文,概括方法。这一环节采用引导点拨法。

  3.评议交流,修改润色。这一环节采取讨论、展示法。

  三、说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通过回味生活、讨论交流、相互修改的方式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铃刚响,三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无法一下子从课间休息调整到上课状态,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精彩又符合学生认知年龄的导入必不可少。因此我采用的是图片激趣导入法。

  出示一组学生熟悉的本组课文人物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对图片中的哪位人物身上发生的哪件事印象最深刻,这件事反映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接着由图片中的故事转入本次习作的课题:写生活中你所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二)写作六步走

  第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一篇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就是符合题意,因此必须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读习作提示,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找出本次习作提示中的要点。然后由学生汇报。(教师强调:熟悉的人 一件事 值得写)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次习作并没有规定文章的题目,需要我们自己根据所写的内容来命名,让学生认识这就叫自命题作文。(板书:析要点)

  第二步:回归生活,精选材料

  三年级虽说是作文起步阶段,但一定要让学生有写真人真事的意识,不能胡乱编造,选材要源于生活。

  1.创设情境,自由交流

  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看,自己想写谁?想写发生在他身上的'哪件事?

  学生想好后自由交流,老师指导表达。(板书:忆生活)

  2.紧扣要求,强调“值得写”

  新奇有趣的事值得写,让你印象深刻的事值得写,深受触动的事也可以写。

  3.筛选材料

  按照“值得写”这个标准请学生在小组里选择一件你觉得最值得写的事,和大家交流。教师随机点评。

  师小结:作文写得好,关键在选材。选材要新鲜有趣,即便是普通小事,也要写出不普通的生活细节。(板书:精选材)

  第三步:品读例文,学习写法

  1.出示例文《我不能失信》。并思考两个问题:

  (1)作者想表现宋庆龄的哪一点?

  (2)文章的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值得写?

  选择教材上的文章一是为了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二是为了加深对略读课文的印象。

  2 .指导习作方法。

  引导学生概括:作者是通过语言、动作及神态的描写,把小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表达出来的。(师板书:善表达)

  第四步:构思草稿

  尽情诉说与欣赏佳作后,让学生尽情表达。教师巡视指导。

  第五步:评议交流

  只有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恰当的点评才能促进作文的进一步成熟,因此我设计了当堂展示与点评。

  1.学生展示作文。

  2.集体评议,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心目中的好作文所具备的条件?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并出示星级评价方案:内容具体 中心突出 条理清楚 语言流畅 用词鲜活 想象丰富

  3.师生共同评价一篇习作。

  第六步:同桌互改,加工润色

  每个学生都有当小老师的潜质,在给他人修改的同时自己也可以学得很多东西。有了上一步集体评议的铺垫,学生的相互修改也水到渠成。

  1.同桌交换,参照评价标准欣赏同学的作文,标记出写得好的地方,对不满意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2.学生汇报:用修改后的文章与原稿进行对比,并说说自己觉得改得最得意的地方。目的是强化“三分文章七分改”的意识。(板书:细推敲)

  (三)当堂总结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新学的知识必须有一个反复记忆的过程,因此我的小结就是总结写人记事的方法: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小作家,只要我们做到:动笔之前,先仔细分析习作提示(析要点);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调动自己积累的素材(广联系);认真筛选新奇有趣、与众不同的素材,做到“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精选材);用最恰当的方式把值得写的地方表达出来(善表达);并且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细推敲)。最终我们的习作越来越精彩。

作文说课稿9

  说教材:

  一、选题思路:

  作文重要,作文难教,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会学生作文的方法,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的愿望。叙事是写作的基本能力,而叙事的动人处在于细节。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大多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没能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细节之美

  2、学生大多没有细节意识,不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写起文章来急如走马,忽略了美丽的风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写作兴趣;培养学生通过互动、实践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诱发成就动机,从而自觉投入写作训练;注重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写作习惯;体验亲情,学会感恩。

  四、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筛选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说教法

  五、教法、学法、教学手段:

  教法:新大纲要求:“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我力求做到这一点。采用情境创设法、介绍讲解法、下水示范法、分层评价法、分析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通过情景再现、比较鉴赏、知识迁移、互动合作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与训练。为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我的一个指导原则就是,能交给学生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在这节课中,学生写作、讨论、评点、修改的时间占整个学时的一半以上。

  教学手段:印发高考作文成功之作,让学生领悟几篇文章在描写上的成功之处,让学生自由发言,互动点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说流程

  六、教学流程:

  深情导入——下水示范——小试牛刀——大显伸手——布置作业

  1、深情导入

  课前韩红的一曲感人肺腑的《天亮了》带领学生走进心灵,之后讲述《天亮了》背后的故事,为写作创设良好的心理背景,激活学生的情感潜能。深情的导入语言,带领学生找到动情点,联系自已家庭里的故事,其中的情节或者在同学们身上发生过,或者看到过,让学生产生共鸣,使动情点具体化,为后面的写作练习作好了铺垫。

  2、下水示范与小试牛刀两个环节穿插进行,按照“示范——总结——实践”的流程操作。

  批改作文最有效的办法是当面改。

  我选取了班内一位学生的习作片段:高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电话通了。“喂?*,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妈妈说:“我也想你。”这是一个学生刚住校很想家打电话给妈妈的镜头。我们师生共同讨论,发现只见概述不见描写,更不见细节,语言枯燥,人物形象模糊,感情平淡,于是,教师下水示范,高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因为想我,正楞坐在沙发上,听到铃声,她先是震了一下,然后立即奔向电话, “喂?*,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那不断头的泪水像雨帘一般,流过我的脸。“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示范之后我告诉学生,老师只不过是运用了“细化动作,延长过程”这样的小技巧就使细节亮了起来,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趁机安排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写出一个母亲在孩子睡觉时爱抚地端详的镜头,丰富对眼神细节的描写,如:母亲的眼睛愣愣地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又如,妈妈的目光滑向了我的嘴唇,她的眼角微微湿润了,我知道她一定是想起了在我童年时对我犯的错了。

  3、介绍细节描写的方法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1)、选好典型细节

  细节是展示文章主旨思想、灵魂的关键处,所以一定要选好。如《孔乙己》中的肖像描写: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杂伤痕,一部乱莲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一段抓住的是“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是“又脏又破”,表现了他的穷困潦倒,突出了孔乙己的迂腐、麻木的特点。

  (2)、调动各种感官。细致观察事物

  要使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就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细致的观察。如下面一段写花的文字:

  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花园里。迷蒙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黯淡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正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会不会开呢?我观察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悄悄地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花瓣一片片地舒展开采。那一片片花辨像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

  作者对昙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写得细腻生动,让人如临其境。

  (3)、精心锤炼词语

  细节描写中,要选择恰当的词语,精心锤炼,做到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如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就用得非常恰当:

  ①他轻手轻脚地拉开门,眯着眼,透过门缝看我做什么。 ②树上叶子飘了一地,一片叶子在雨中打了个漩涡落在地上。

  (4)、巧妙运用修辞

  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如朱自清的《春》中对春雨的描写: 像牛毛,像花针,像雨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又如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 母亲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色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

  (5)、变换不同角度,从多个层面来写细节

  对同一细节,可以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来考虑。 如,还是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上例是从母亲的眼神这一角度来写的,我们还可以变换角度,从“我”的角度来写: 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像成为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感动得母亲满脸都是幸福;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激动得母亲绽开了笑颜;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幅五彩的画,陶醉得母亲在那儿欣赏啊欣赏!

  我们还可以运用联想来写细节。如还是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可以联想史铁生、屠格涅夫、毕淑敏等人的作品来写,如: 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我曾在屠格涅夫的《呱……呱……》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幸福的安详;我曾在毕淑敏的《我的五样》中见过,那母亲的眼神里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珍爱!

  变换不同角度还可以通过环境来写细节。因为人物活动、情节的展开必然是在一定环境下,必要时的环境描写,也是细节。如: 飞飞扬扬的雪飘了一夜,刺骨的寒风丝毫不给人们驻足的机会,折断的枯枝插进雪中咯吱咯吱作响。乡村的早晨,是如此的冷清、静寂。

  作文即生活。观察,就是要关注生活细节;思考,就是从生活细节中得到启发。要想写出成功的细节描写,就要以敏锐的感受力去观察生活,再借助选好典型细节、调动各种感官、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变换不同角度等五种方法,肯定会写出成功的细节描写。

  4、大显身手

  同学们,你与父母及其他亲人朝夕相处将近十八九个春秋,在你们生活中肯定存在着精彩感人的细节,一句叮嘱,一个手势,一个电话,瞬间心理活动,闪光后泪珠,这些无不蕴含深刻爱意和浓浓的亲情,现在请你们打开记忆闸门,搜索捕捉生活细节,把那份至善

  爱的亲情以书面式展现出来,从而更深层体验亲情吧!

  5、布置作业

  我为作业提供的话题是贯穿于课堂始终的“亲情”,这次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运用写作技巧去传达真情,从而感悟到“平凡之中见真情”。

作文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

  首先,我来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将相和》这篇课文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以战国时期为大背景,以蔺相如的言行活动为主要线索,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爱国的高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告诉人们 “和”的重要性。

  总之,故事虽短,但教之意义深远。深究此文,语言训练有味,文化建构有道。将相不和,赵国危矣!《史记》不读,镜之何有?

  其次,再来说说教法与学法。

  鉴于《将相和》这篇课文的脉络和主题都很清晰,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一理论,我决定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小标题概括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理解故事情节;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与探索,帮助学生理清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转变过程,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品悟“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以此为跳板,了解中国的“和”文化。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并且体会到“和”的意义。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中将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采用“品读词句”“以读为主”等语文学习方法,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下面就着重来谈谈我的具体教学思路。

  整堂课我分成三大环节,即“走近《将相和》”、“走进《将相和》”和“走出《将相和》”。

  一、走近《将相和》,引出和的概念

  为了在教学伊始就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我用《六尺巷》的故事导入,先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引出“和”的概念,然后相机板书课题“将相和”。

  接下来就是把时间交给学生,首先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学生初读课文时,为了让他们做到读与思相结合,我布置了阅读过程中的要求:

  ①、疏通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②、试着用小标题来概括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在充分朗读之后,通过词语填空的方式对学生生字词的学习进行检查,着重检查指导学生对生字音形的准确把握,如“诺”应读“nuò”,不读“ruò”;“璧”字写的时候既要注意字形,又要注意字的结构,要力求写匀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读这些词语。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我始终觉得中华文化的传承,应该且必须是从识字写字开始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可以这样说:识字写字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起点!

  紧接着,通过交流小标题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行训练。

作文说课稿11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惟妙惟肖人物鲜活——写人作文中如何将人物写得生动、感人》。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

  初中阶段,同学们写作一般都会写记叙文,记叙文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写人为主,一类以写事为主。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写人作文中如何将人物写得生动、感人。

  提起学生作文,我想起了两句话: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难”。他们能感受好的文章,但要他们动手写作文,却很难付诸笔端。学生写人千篇一律,没有个性,语言平淡,毫无想像能力。

  基于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体验快乐。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人物的特征并有序地描写人物外貌,采用适当的方法把人物写”活”。

  教学课时:1课时。

  说教法: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因此,我确立本课的教学方法如下:

  1.通过师生互动引出话题。

  2.朗读精彩语段,抓住关键词句,体悟选材要精当。

  3.比较研究法:通过几组习作的对比赏析,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说学法

  在作文指导时,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要求“在讨论中能尊重、理解他人,有自己的主见,并能条理清楚地加以陈述。”所以要鼓励学生发言、讨论。学生应学习在写作中如何选材、如何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二、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在学生的配合下完成了情景导入,让学生表演了班级2个比较有特点的人,让大家来猜。当听着他们熟悉同学和老师的名字时就导入这节课的`主题。用时大约是5分钟。

  接下来我利用多媒体,结合具体语段,讲解几种描写方法,这个环节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用时30分钟.这个环节中我又把外貌描写定为重中之重。因为。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强调外貌描写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然后给出语段,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投影。然后再通过语段,让学生进行片段训练。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两个小姑娘的心态截然不同,一个消极悲观,一个乐观开朗,因此,这样更好地训练学生在写作时抓住人物的神态的不同,刻画出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

  写完后先小组之间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然后再请几个同学读一读,全班评价,老师做最后的总结。这样既让学生有了独立思考,又有了互相合作,相互探究,然后修改的过程。真正做到了自主、合作、探究。接下来再依次讲解其它几种描写方法。

  学生对照同学的佳作,受到范文的启发,都能找出自身文章的不足!

  我想,如果把语文比作一棵树,那么,写作就是在为这棵大树注入生长的营养!如果把写作比作一次心灵之旅,那么,作文讲评就是给心灵安放了一个归宿!让心儿在这里小憩,然后又从这里起程,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份希冀,给学生一个梦想,给学生一双翅膀,让他们自由快乐地飞翔!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我的课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缺陷,希望各位多批评指正,再一次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谢谢!

作文说课稿12

  第十周说课材料

  (一)导入:

  由国际家庭日的徽号引入,屋檐下心连心,屋檐下演绎着一份份关爱,亲情在这里衍生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她的本质是关爱,是母爱、父爱、手足之情、血脉之亲……世间的每一个人无不对亲情深深地在意,无不渴望天空般高远、大海般深邃的亲情古往今来,亲情曾被多少诗人讴歌,被多少常人惦念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亲情,体会真爱

  (二)听一听:

  播放韩红的《天亮了》,同时屏幕显示歌词

  (三)读一读:

  一碗馄饨

  学生读,交流感受

  (四)说一说:(此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短文中的人和事使你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吧:快乐的、伤心的、愧疚的、感激的……或许这个人使你念念不忘,或许这件事使你刻骨铭心,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1)请举手的同学回答

  (2)教师小结:当你想起这个人的时候,你们之间已经产生了一种默契,在这最近的空间中,心与心最容易产生撞击刚才从同学的叙事过程中,我们进一步理解了这两个字的含义——感动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感动,曾经使我们感动的那一刻,可能来自于我的母亲、我的父亲、我的.外婆……这份感情往往凝系在一个情感的核上,我们把这情感的核叫“动情点”同学们写时,也一定要选取最熟悉、最动情的生活画面

  (五)议一议:

  如何让作文生动传神,富有感染力? 学生讨论总结

  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

  多媒体显示相关名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情真,语不雕琢而自工

  真实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感情是文学作品的血肉

作文说课稿13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生活因思考而精彩》作文指导课的教学设计。我将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学法指导、教学流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标中对第四学段(7——9年级)的要求是“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将努力贯彻以上理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只在八年级上册编排一个议论文单元,而且所选取的课文,对议论文的写作缺乏示范作用。这就给议论文的写作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且现在各种考试对写作的'要求也多为文体不限,学生对议论文写作更是避而远之。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基于课标要求及学情特点,我们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理解“思考”的真正意义,把握议论文的写作要点。

  2.培养搜集及使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能力。

  3.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极“思考”的意识。

  “多方面搜集论据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论据”,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结合历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学生在写议论文时,不能很好地做到论点和论据即叙议的有机结合,即不能叙议结合。因此我们把叙议结合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法指导

  新课程语文标准要求:“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力求做到这一点,因此将采用如下的学法指导:点拨引导法、片段示范法。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一张经典的罗丹雕塑图片——《思想者》导入。

  设计意图:以此迅速入题,既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又创造一个和谐的作文教学氛围。

  (二)打开思路,搜集论据

  1.说身边事。

  2.举名人例子。

  3.列名言警句。

  4.关注社会生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身边事关注到社会事,启发他们更深层次的去感悟生活,体现新课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的要求。

  (三)写法指导,片段讲析

  1.明确议论文“三要素”及“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2.论据的选择。

  3.如何做到叙议结合。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明确论据的选择要求,同时做到论据能更好的为论点服务,既紧扣教学重点,又能突破教学难点。

  (四)盘点收获,总结提升

  学生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在学生的发言之后总结提升。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学习收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文采飞扬,妙笔生花

  教师在这个环节布置作业,明确写作内容和要求。

  (六)板书设计

  板书别出心裁地设计成一个帆船的图形。此设计新颖简洁,直观形象。

作文说课稿14

  新材料作文时20xx年高考出现的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学生虽接触了很多,但是理解掌握得并不好,还需要系统的进行讲解强化其认识,促使其掌握方法。

  二、说学生

  学生对这样的作文训练已经不陌生,但是在审题立意时还是会出现一些偏差或者跑题的现象,以致于在写作时总是不能很好得拿到作文分数。

  三、说教学目标:

  学生了解新材料作文的要求;

  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三步法”的基本步骤。

  学生学会运用“三步法”分析新材料作文。

  四、说教学重点

  作文材料立意角度的`寻找。

  五、说教学难点:

  立意的创新。

  六、说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启发教学讨论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害怕写作文吗?害怕的同学究竟是怕什么呢?

  如同学所说,确实有很多的因素,造成我们在写作时文思枯竭、言语乏味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至关重要的一个——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二)指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1、了解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2、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的发放和步骤。

  (三)检查导学案的`预习情况。

  1、何谓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征,使得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也增加了审题的难度。

  2、新材料作文审题的主要方法?

  理清对象;分清主次;辨清关系;析清含义。

  (四)通过导学案给出的作文材料及设置的相关问题来共同学习、探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步骤。

作文说课稿15

  一、基本思路

  1.出发点

  我先认真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点研读了写作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然后,比较分析了第四、五、六单元的“引写”,一个是观察事物的特点,一个是观察景物的特点,再有一个就是想象。最后选定了“想象”是因为它更能反映新标准的特点,这是基于以下几点来考虑的:

  第一,新标准的教学目的中提到,要“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而“想象”作为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维因素,显然比另外两者——观察——更能体现这一教学要求。思维呆滞、想象力贫乏的学生,写文章总是吃力的、枯燥乏味的;想象力丰富,语文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则可能写出妙趣横生的文章。这是考虑到想象本身在思维及作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新标准也十分重视想象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写道:“运用联想或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还有,“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我们选择了想象这一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

  2.对本节课性质的认识

  我们认为,这是一节作文课,是融入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作文课,也是一节片断作文课。

  这是一节作文课,是学生运用文字进行表达的训练课,“写”应当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核心,以发展学生写作能力为这节课的终极目标。

  但是,鉴于想象的重要性,这节作文课又不同于其他作文课,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应当是贯穿全课的一条线索。新标准要求:“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那么,在这节课中,突出的就应当是借助于想象作

  文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丰富性、敏捷性、严密程度和创造程度。

  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我们发现,教材设计的三条练习都不是通常所谓“大作文”的题目。或者说,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去创作的部分,都不是很长,是片断作文的练习。我们认为,这是恰当的,是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因此,我在这节作文课的设计中纳入了整个作文的全过程:作前、作中、作后的练习与指导,这样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了编者的意图。

  3.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标准要求:“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们的一个指导原则就是,能交给学生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在这节课中,学生写作、讨论、评点、修改的时间占整个学时的一半以上。

  另外,新标准还要求:“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也力求做到这一点。

  二、教学要求的定位

  1.本课时在想象作文训练序列中的定位

  无论是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还是想象作文的训练,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应当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智力的发展循序渐进的有计划、有序列的培养。这一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到想象作文,是一节起始课,因而,不能追求面广量大,否则会导致浮泛而不扎实,如蜻蜓点水,如浮光掠影,无所收效。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只选择一个题目,集中力量在这个题目的完成中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力求开口小而挖掘深,为以后继续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的定位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于学习写想象作文,其中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是能力培养。因而,对“引写”的知识短文中的要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达到了解的层次即可,在课上也只提及要点,而不作全面的研读。

  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定位于想象要合理和想象要有新意,学习难点定位于想象要有新意。这样的安排在配套的教参中有详尽的论述,这里不多说了。我们要强调的是采用“有新意”这样的措辞,而不采用创造性或创新精神这样的说法,是因为教学要求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宜拔高学生的水平,对学生提过分的要求。课本上知识短文的提法是科学的,合理的,我认为作为教师要灵活运用好教材。

  3.对于学生的定位

  因为面对的是初一刚进校的学生,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知识面都有限,所以,我们选择了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拆闹钟这一则,让学生有话可写,不在选材上设置障碍,就可以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想象上来,也保证了写作的速度。选择练习一作为课外作业,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三、教学结构的设计和学习目标的落实

  教学内容的设计突出了写、议、评、改四个字,力求做到随着学生写作过程的发展,思维的训练也步步推进,在不同层次中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1.作前指导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想象作文的能力,而“想象”要做到合理于有新意,特别是要做到有新意,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本课的设计是在写作之前让学生感知想象以及想象作文的基本要求,然后立即迅速的使学生切入到自主思维即作文中,以免适得其反,指导过多可能束缚住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思路下,我在导语之中融入提出想象的要求,既是一个由读引入写的导入,一个想象能力的迁移过程,也是体会和明确想象的要求的重要的过程。在写作之前只对学生提出两点要求:一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注意想象的合理与有新意;一是对字数和时间的要求。就后者而言,标准上的要求是“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我们发现,由于课本上设计的这个题目很贴合学生实际,有不少学生自己就拆过闹钟或类似的经验,他有话可写,所以事实上学生写起来还是很快的。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12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300字以内的想象片断作文。实际操作下来,这是可行的。

  2.写作

  写作的时间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不多说一句话。这段时间看似寂静,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都高度紧张的时刻,是决定这节课能否收到效果,收到多大效果的基础。

  3.作后评点

  先是学生的小组讨论。这段教学过程设计的用意有两点:其一,学生起初思维的活动是有层次之分的,写出来的作文是有高下之分的,而且,由于作前指导得较少,这个区别可能还很大。那么,通过这样的一个小组交流,学生自然心中有了比较,吸取了别人作文中想象的优点,从而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后来的全班点评做好铺垫。其二,我们原来的作文教学模式是单向的,学生写,教师改,然后又回到这个学生手中。这堂课中增加小组讨论样一个环节,就使得学生在一个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形成多向的信息的交换,这对学生的思维的刺激是巨大的,学生的收获也是丰富的。 然后是比较评点,这是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力求做到安排好所评点的作文的层次:想象,合理的想象,有新意的想象。对于每一篇例文的评点都突出推究是否合理与有新意,做到重点突出,使学生学有收获。在评点中,也不搞老师的一言堂,先让学生说,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申,力求学生的所得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而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东西。

  4.作文修改

  学习效果的呈现主要在于修改。学生如果在评点中对于想象有所感悟,那么,在修改中将反映出来。应此,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有所收获。在修改中,教师要发现范文,及时反馈给学生。

  这就是我所做的教学设计,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作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颐和园说课稿圆明园说课稿03-25

作文说课稿06-21

说课稿05-17

作文说课稿(通用)06-21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怪兽说课稿08-25

《养花》说课稿06-27

信任说课稿06-27

观潮说课稿06-27

《秋游》说课稿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