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4-06-23 16:11:0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常用【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美术说课稿常用【15篇】

小学美术说课稿1

  说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道路,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通过想象大胆表现繁忙的交通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在表现马路的繁忙的景象的手法。

  2、马路上的一些常见物体的形状以及马路上的一些标志所表示的意思。

  说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自制交通标志教具、一张大的彩色卡纸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

  说教学过程:

  一、观察欣赏,激趣导入

  1、这是哪里?你们熟悉吗?(小天使路口)。

  2、每天早晨上学时要经过这的小朋友举手?

  3、这里什么东西很多?(车多、人多、房子多)

  4、车多、人多,让你们觉得交通是怎样的?(拥挤的、繁忙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巡视指导

  1、你们早晨是坐交通工具来学校的?(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

  2、在马路上你们还见过哪些交通工具?(卡车、双层巴士、面包车、三轮车……)

  3、马路上的车辆都具有特别的声音,你们会模仿它们的驾驶动作和声音吗?(学生上台模仿:摩托车的声音、自行车的铃声等)

  游戏:听一听,猜一猜(课件)

  4、我们除了在马路上可以见到这些交通工具,还能在哪些路上见到它们?(立交桥、转盘、盘山公路、乡村的马路等)(课件)

  5、车辆和行人在马路上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对马路上的交通标志认识多少?(投影展示后贴在黑板上的道路情景图上)

  6、指导学生欣赏作品,评述对作品的'看法。(表现形式:画、剪、贴……)

  7、放一段科幻影片中的可以飞的汽车,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动手操作,巡视指导

  这是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大哥哥为天津设计的一座未来的立交桥,你们看,纵横交错,非常有现代气息,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上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去看一看美丽的天津,好不好?

  要求:

  1、用画笔画出各种交通工具,再剪下或撕下贴在马路上。

  2、尽可能多地表现各种交通工具。

  3、自由地表现,可画出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交通工具。

  4、画花、树、房子、人等布置在马路的两边。

  5、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示,点评小结

  1、游戏:摆一摆,想一想

  用剪贴或画的方法制作一条交通繁忙的大马路,将自己制作的小车等交通工具剪下粘贴在马路上,并注意用花或树木装饰马路的两边,还要注意路两边的建筑物,这样看起来画面会更饱满、更美丽。(提醒学生粘贴时注意交通规则,布置出繁忙而有序的交通景象。)

  2、说一说,评一评(自评、互评、点评结合)

  五、拓展阶段

  如今我们天津的马路越来越宽阔,交通也越来越繁忙,小朋友从小就要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公民。(儿歌进行交通法规教育)

  人和车,靠右行

  过街要走斑马线

  红灯停,绿灯行

  交通顺畅好心情

  六、收拾整理

  提醒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注意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小学美术说课稿2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冀教版美术教材第八册第九课—《美丽的花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主题研究的体现这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的划分,《美丽的花边》一课属于第二学段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这一学习领域中,美术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对比与和谐、对比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的快乐。花边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许多物品也都使用了花边来进行装饰。为更好地在《美丽的花边》一课中体现新课标理念,我将从生活入手,树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思想,不仅能让学生了解画花边的有关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了解“美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实际,我拟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花边的用途,特点和基本规律,感受花边的秩序美

  2、能力目标:⑴了解和尝试电脑绘图板中的复制、粘贴,旋转等技巧,并能够制作出美丽的花边

  ⑵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⑴喜欢电脑美术,愿意用电脑绘制作品。

  ⑵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与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花边构成组合的特点和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掌握画花边的基本骨式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微机室每人一台电脑。

  学生:寻找生活中有花边装饰的实物。

  本课教学时数为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根据教材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情境激励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做法如下:

  1、情境激励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有一些是比较枯燥的概念知识,对于这类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不感兴趣,甚至厌倦。针对这种情况,我以竞赛游戏导入,把本课的知识点设计成“特点关”、“判断关”、“骨式关”与“应用关”,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为竞赛形式,并把这一情境贯穿于整堂课,把课堂变成赛场。通过创设这种竞赛情境,把枯燥无味的说教变成了紧张刺激的游戏,学生在玩乐中整体感知了知识点,在不知不觉中愉快的完成了学习过程,同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课标》中也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配合教学,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在各教学环节中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加到动脑的活动中来。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三、学法指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叶圣陶的这一句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教师的重要任务“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对于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我的做法是:教法学法针对小学X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1、引导合作探究: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掌握画花边的基本骨式,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运用课件出示了四幅不同骨式的画花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两个问题

  1)、这四幅画花边分别是以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2)、如果用箭头来表现的话,你觉得应该怎样表示呢?

  等学生讨论结束以后由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上来汇报。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由于学生是自己经过 “观察—思考—讨论”这样的过程找到的答案,所以对这一知识会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这样即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又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2、学生参与多种评价方式:

  在本课的评价过程中,我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简评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价活动。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与想法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提建议最后由教师进行简短的评价。这样把空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分析概括能力得到锻炼、欣赏水平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培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小游戏(报数)创设竞争情境并组织学生按组分成四个竞赛小队,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种竞争的欲望。

  (二)、小组竞赛、感受新知:

  1、竞赛第一关“特点关”;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一竖一横两幅纹样,让学生找一找这两幅纹样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从而推出画花边的概念“以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重复排列而成的纹样。”(板书课题:画花边)

  2、竞赛第二关“判断关”:

  在了解了画花边的特点后,教师接用课件出示五幅纹样,让各小组进行判断“哪些是画花边,哪些不是画花边”并说出理由。

  3、竞赛第三关“骨式关”: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出示四幅不同骨式的画花边,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纹样的排列方式,说出各自的特点并尝试用箭头表示。

  4、竞赛第四关“应用关”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侧重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用到画花边”使学生能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等学生发言结束以后,教师在用课件播放欣赏图片,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5、欣赏范图:

  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欣赏图片,使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欣赏美丽的图片,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布置作业:每人用学到的画花边的知识来装饰自己的“小手帕”

  (四)、评价活动:

  教师选出一部分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先自我评价,然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简评。

  (五)、课后延伸:

  教师安排学生课后考虑“你准备把你设计的纹样用在什么地方?”

小学美术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

我是应聘美术老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建筑艺术的美》。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要讲好一堂课,首先应当对教材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建筑艺术的美》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1课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艺术实践活动。本课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展现和知识;二是外国建筑的展现和特点;三是现代建筑的发展变化。其中,通过对中外建筑风格特点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建筑装饰等方面的功能。通过对古今建筑的对比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教材还展示出丰富的建筑艺术,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自然地建立起美术与社会文化知识间的联系。这样的教材编排不仅体现了学科间的综合,又不失美术学科特征。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造型表现力、实践动手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不同风格,发现并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造型、材质、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

  3.能够对古今中外的建筑的美有新的认识,提升艺术审美。

  通过以上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可以得出:

  教学重点: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初步认识不同风格的建筑,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去感受不同风格的建筑。

  二、学情分析

  初中的学生已具备一定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并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对于该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有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但是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角度还有所不足。因此,在本堂课中我会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开展教学,设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三、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在本课中采用的教法有观察法和对话法。这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小组合作、互相探讨,在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创新。

  四、教学过程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所在,为了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突破难点,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激趣导入

  第一环节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提问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发言得出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宫殿建筑群,引出本课相关的建筑内容,最后由我引出本课的课题《建筑艺术的美》。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切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是图像识读。

  为此,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外建筑纪录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认真观察故宫和科隆大教堂的建筑特征,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这样的安排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观赏比较,同时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问题,我的学生可能从建筑的外观、材质、装饰等方面进行思考,但是并不全面,在此时我会继续引导学生对中外的习俗、环境等进行分析,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而后,我会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师生共同总结出中外在色彩、装饰、材料、造型和感受上均不相同。其中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它的布局分明,重点突出,严谨有序,金碧辉煌的庄重绚丽;而科隆大教堂在色彩上主要有灰色和彩色,灰色的是墙体的外表,彩色的是内部的玻璃装饰。教堂的装饰有故事的组成,材料是石制的。科隆大教堂的造型,是尖顶、高耸向上的。给人带来的是神秘莫测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并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欣赏评述

  为了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中外建筑,我会按照美术兴趣小组分发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大家来看一看,在现代建筑中有哪些建筑运用到了中国古代或者是西方古代的建筑特点?同时引导学生集思广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小结拓展

  第四环节是小结拓展环节。为了加强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掌握和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在评述之后,我会要求学生和我一起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感受快乐的心情。鼓励学生在课下学会用心去体验生活中的美,用更多的艺术形式创作美好的生活。通过这样的拓展活动加强对美好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创造,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以图表为主,学生可以清晰直观地了解中外建筑差异,进一步辨识中外建筑的异同特征。

小学美术说课稿4

  一、教材内容:小候头像

  二、教材分析:

  1、本教材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12课,是剪纸系列课中的第7课,属于运用和设计类课。

  2、本教材系94年定稿的教材,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特点。

  3、按新课标要求对照,本教材仅注重学习和拓展了少量猴子知识,不尽不祥,人文性未得到拓展。

  三、教学目标:

  1、利用网络欣赏各种猴子的形态,了解猴子的各种知识。

  2、能描绘出猴脸的“心”型特征,并用剪纸特有的绘画方式绘制成稿,再剪制成作品。

  3、通过对美猴王孙悟空形象的欣赏、模仿,了解中国的猴文化。

  四、教学重点:

  1、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欣赏猴子图片及知识。

  2、描绘并剪纸出小猴头像作品。

  五、教学难点:

  1、了解中国的猴文化。

  2、从具像图片概括成剪绘作品。

  六、教师准备:

  涵盖各种猴图片、知识、剪纸作品的虚拟网站、小问卷。

  七、学生准备:

  剪纸工具、猴子知识。

  八、教学过程:

  1、导入:上虚拟网欣赏猴(预先发给小问卷:你了解猴子的什么知识?猴子的脸形特征是什么?)

  理念:让美术课和信息技术整合,合理利用了信息技术找寻自己所需的资料,同时用问卷的方式避免“有放难收”的现象。

  2、描绘:先让学生自由描述猴子的知识,再请学生边描述猴脸的特征边绘制出正面和侧面的`猴脸特征。

  理念:

  (1)请同学描述了解的猴子知识可以提高课的兴奋度,让学生增加对本课的兴趣。

  (2)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从具像的图片上概括出剪纸所需的稿图,先请学生总结、描绘、示范,可以为等会儿集体创作降解难度。

  3、制稿:在了解如何以照片绘制出剪纸所需的猴脸草稿后,请学生自由选择电脑上猴子的图片绘制成猴脸草稿,绘制之前先请学生欣赏猴脸剪纸作品。

  理念: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选择喜好的猴子照片描绘成剪纸所需稿图。先欣赏部分优秀猴脸剪纸作品也可以降解创作难度。

  4、剪制:利用已学的剪纸技巧剪制出猴脸作品,同时构思好作品的描述。(教师穿插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作品)

  理念:剪制不难,只需用上对称剪和勾线剪即可,教师也只需扮演采访者的角色即时拍摄完成作品即可。

  5、欣赏:即时在虚拟网中导入猴脸剪纸作品,让作者描述自己的作品。

  理念:再次利用信息技术即时再现学生完成的作品,重点是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创意和情思,让学生建立和自己作品的感情。

  6、拓展:欣赏《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告诉学生猴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为在下一节课中用剪纸表现孙悟空形象作铺垫。

  理念:这是老教材新上法的关键所在,为了使猴剪纸得到进一步的人文提升,讲述一些中国的猴文化以及介绍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可以为下一节课的提升打下铺垫。

  7、整理:清理教室,布置作业,要求将猴脸作业装饰成品。

  理念:美术课后清理教室的习惯必须时时提醒,同时课上完成的作品只是毛坯,必须衬上底纸精心装裱,这些作为课后作业可以让“作品必须完整”的概念也成为习惯。

  九、板书:

  虚拟网—— 导入 ——欣赏

  说—— 描绘 ——“心”型脸

  制稿 ——正面、侧面

  欣赏作品—— 剪制 ——拍摄

  欣赏 ——描述

  拓展 ——孙悟空

  清理—— 整理 ——成品

  十、后思:

  教师如商贾,说课如推销,理念如商标,构思如包装,方法如货物,效果如收益。若要说课得心应手,不妨学学市井商贩,想想他们的生存之道,就会感受颇多!

小学美术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树叶粘贴画》——————动物

  教材简析:

  树叶粘贴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四年级上学期安排这样的内容,是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而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部分教材要求贴出形象生动的小动物,是树叶粘贴画中最接进儿童生活的内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想象,有步骤的贴好动物画。

  教学目标:

  (1)掌握树叶粘贴画的方法。

  (2)能选择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

  (3)通过引导学生用树叶拼贴动物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说教法:

  美术教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培养这一教学任务,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节课重在寻找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美的过程,去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2)动手尝试练习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法和学法,采用如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动物世界、胶水、浆糊、剪刀、树叶、范画、投影片等。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设计教学程序的: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上课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好,今天我带来许多小动物和大家交朋友,大家要注意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长的什么样?”接着播放多媒体课件——————《动物世界》。

  教师在学生看完录象后,学生可以提问:你们看见了哪能小动物呀?它们长得什么样呢?学生不难回答:长腿的驼鸟、长脖子的长颈鹿,有胖乎乎的大熊猫等。

  这样的开头,使学生熟悉动物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表现动物的创作欲望,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接着,教师拿出范图——————《两条鱼》,并提问:我们这里有小动物,同学们看是什么呢?学生说,两条金鱼。然后,教师将一条金鱼拆成几片树叶,引导学生发现金鱼是由不同树叶拼成的,从而导入新课,到了秋天,我们经常可以随地捡到树上落下的树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树叶粘贴画。

  板书课题:树叶粘贴画———————《动物》,这样导入,给学生一种自然、贴切的感觉。

  (2)、分部讲授新课:

  学生在第一环节中产生对树叶粘贴画的极大兴趣,处于最佳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将范图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新授,揭示讲解树叶粘贴画的方法:

  a、看——————树叶

  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树叶,要求学生“看树叶联想动物”想想动物的哪些部位,如:熊猫的头、公鸡的尾巴孔雀的羽毛、老鼠的头、长颈鹿的脖子等,这时教师引入第二步;

  b、想——————动物

  教师拿出一组树叶,要求学生看看、想想能摆出什么动物,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拼一只孔雀,教师引导:刚才的树叶可以拼做羽毛,尖叶子可做身子,在剪一片细长的叶子做脖子。

  教师提示,当我们决定拼孔雀后,还想一想,拼一只怎样的姿态,在干什么呢?导入下一步:

  c、摆——————姿态

  根据尾巴的样子可以想象出,这是一只正在开屏的孔雀,这时,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拼一幅孔雀图。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树叶不仅可以拼孔雀、金鱼,还可以拼其它小动物。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形态的动物,使学生拼、看、想,三者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d、贴——————平整

  指导学生贴画,这是粘贴画的最后一步。

  这时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贴画,教师巡回辅导。

  大约十几分钟后,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针对作品情况进行评比,教师可以这样说:“好,比赛结束,下面我们要评出优秀作品,大家看看哪些作品好,师生共同评出佳作,并给他们一个“金叶奖”,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小结: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学生学、练结合,发现学习和美育相融,是美术大纲教学的要求。

  五、说板书: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

小学美术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正确理解教材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19课,属于设计·应用,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接触过剪纸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剪纸中的吉祥纹样的学习,理解吉祥纹样中的美好寓意。同时学生学习运用剪刻方法制作,进一步提高设计意识和不同技能技法的学习,最终提高造型表现的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理解学生。小学中段的学生在造型方面比低年级有了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观察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模仿能力也有进一步的发展。能大胆地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中的吉祥纹样传达的美好寓意,及其艺术特点。

  2、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实践的过程,掌握吉祥纹样的制作方法,提高设计意识。

  3、感悟我国吉祥纹样独特的情感表达方法和我国民俗风俗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剪纸的吉祥寓意。

  难点:剪纸吉祥纹样的设计制作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游戏法、讨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学生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同时为了辅助我的课堂教学,我还准备了:PPT、彩纸、剪刀等。

  七、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为了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会以猜谜的形式进行导入,出示谜语:一张红纸不算大,剪刀代笔巧画画。画鱼画猪画人物,贴在窗上叫窗花。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可以快速猜出谜底。我会进行总结,我们祖先就用灵巧的双手创作出了民间剪纸,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造型优美,花纹繁多,其中纹样也被人们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顺势导入课题《剪纸中的吉祥纹样》。

  活动二:描述分析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我会结合多媒体播放剪纸中吉祥纹样作品《福寿双全》和普通的窗花,提出问题:这几幅作品和我们之前学习的剪纸作品有什么区别?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学生观察后不难发现,吉祥纹样的剪纸内容更加丰富,有蝙蝠、寿桃等形象。我会讲解出吉祥纹样的内在寓意,人们借助一些吉祥纹样与其相关事物名称的谐音来进行创作,形象生动。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体会理解剪纸的吉祥纹样的寓意,我会出示《富贵平安》《连年有余》《多子多寿》开展“连一连”的游戏,将作品的图片和名字进行分解,学生联系之前的学习和日常积累进行游戏连接,并介绍自己了解的吉祥纹样及寓意。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对于本堂课的难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富贵平安》《连年有余》《多子多寿》这几幅作品,学生进行分析:这些作品它们具有什么特点?从造型、色彩、构图进行分析。你想剪刻一个什么样的吉祥纹样?引导后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答案。吉祥纹样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和题材,借助不同生动美观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样由浅到难的问题的设置,降低了难度,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堂课的难点。

  活动三:示范讲解

  为了更好突破技法上的难点,我将邀请学生上台,分别运用对称剪纸和单独剪刻两种方式进行表现,以“连年有余”为例进行示范,确定剪纸步骤为:

  1、对折纸张,构思;

  2、设计并绘画出图案的一般;

  3、剪刻去多余的部分形成花纹。

  通过直观的演示,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技法上的难点,并在此过程中找到更多的创作技法灵活运用制作各类图章。

  活动四:实践展评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向民间艺术学习,设计制作一个有美好寓意的剪纸作品。学生创作时,巡视指导,提示注意用具安全,并解决学生在创作遇到的难题,顺利完成作品。

  学生作品完成后,我将举办“幸福剪纸展”,并让学生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从作品构思、创意、寓意等方面评价作业。强调优点、指出不足之处,最后我将就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强调易错点。

  活动五:小结作业

  在课程接近尾声之时,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所学内容,同时让学生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回顾剪纸的吉祥纹样的美好寓意和制作技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学科要注重与其他学科、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所以在最后,我将为学生布置动手操作开放型作业:回家后和家长分享今天的学习,并尝试和家长共同创造剪出一些具有美好寓意又巧妙美观的作品,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剪纸中的吉祥纹样

  寓意:吉祥、美好

  构成:造型、色彩、构图

小学美术说课稿7

  本课以《“东西南北”》为题,目的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折纸造型方式,满足儿童好玩、好动的心理,激发儿童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材介绍了折纸步骤,简洁明了,一看就懂。另外,教材在“想一想”部分提出了同一个“东西南北”不同色彩效果的比较,以及“东西南北”的动物造型等,给学生的创作设计提供借鉴。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同的造型、装饰(动物、头像、水果等)和色彩搭配产生的效果时,还要对“东西南北”的做法、玩法进行新的拓展。教学的重点:用彩纸折一个有趣的.“东西南北”,初步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难点:对“东西南北”进行夸张的再创造,使它变得更生动有趣。

  教学环节的安排上:一出示“东南西北”。教师示范讲解“东南西北”的折法。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基本解决教学的重点。

  二针对教学难点如何对“东南西北”进行夸张再创造这个问题,教师以启发为主,先出示教具动物大嘴巴与“东南西北”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大嘴巴是通过“东南西北”变成的。师再次启发:怎样把“东南西北”变成动物的大嘴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出要对“东南西北”进行想象和拼贴。教师请学生详细说拼贴步骤,教师随着学生的说来示范,从而解决学生操作上的问题。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动物的形象生动,巧妙,富有情趣。

  三作业讲评这个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谈谈在制作时觉得最困难的地方在那?便于教师更好的反思同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请学生到讲台上来说说自己做的,其他学生来评,教师适当补充。

  四课外拓展方面请学生把自己做的“东西南北”小动物“编成故事进行表演。

小学美术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1、编辑指导思想

  不管是在温暖的南方还是在季节变换明显的北方,各种各样有营养又味美的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南方,有披着"鱼鳞"的菠萝、金黄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红红的荔枝、毛茸茸的红毛丹、大大的菠萝蜜、形状奇特的榴莲;北方有诱人的水蜜桃、黄澄澄的柿子、脆脆的梨、红瓤的大西瓜、玛瑙般的葡萄……提起这些,孩子们准会垂涎欲滴!这些水果不但看着诱人,吃起来还有各种不同的味道。

  那么多种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还有的水果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的……享受这些水果时,同学们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的。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回忆,不但表现不同水果的特点,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

  2、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应会: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4、学习材料

  (1)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作为感知材料。

  (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表现工具。

  二、教学设计

  在《好吃的水果》一课中,(1)我运用原有的教学方法,巧用游戏、学玩结合的方法设计了“回忆感知”环节,通过游戏“猜谜语”引导学生积极回忆各种水果,教师与学生同游戏,同感知,在游戏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水果的认识与回忆。(2)运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设计了 “欣赏感受”这一环节,通过欣赏、分析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直观了解水果的形象、特征、色彩,感受自然的美。

  在以往的教学中,通过以上两个课堂教学环节便解决了教学的内容与重难点,学生便可以进行创作,但在创作过程中,会发现学生的画面内容单一,表现形式呆板,缺少创造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原有的基础上运用“刻意求新、相机诱导”的教学方法设计了“观察思考”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将真实的水果带入课堂,大家坐在一起品尝水果,让学生观察其他人吃水果的动作和表情,学生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表现水果的好吃不单单是把水果画的形准、色鲜这一个途径,通过描绘吃水果的人,他们的动作和表情也可以表现出水果的好吃,(如:人物表情——吃甜水果,眉眼弯弯地笑,酸水果眉眼会挤在一起。人物动作——吃好吃的水果会大口大口地吃……)这样就会使学生多了一种表现“好吃的水果”的途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延伸,启发诱导学生将吃水果的真实感受带入作品创作中,将各种水果赋予人物的感情,水果也可以有各种喜悦的表情,甚至可以创作表现“水果运动会”、“水果演唱会”等等,使学生又多了一种表现“好吃的水果”的途径。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会从表现水果的单一途径中跳出来,绞尽脑汁创造各种不同的表现水果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态度,将创新思维转化成创新技能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完成了教学中的隐性目标与内容,解决了教学难点。

小学美术说课稿9

尊敬的专家、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某某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11课《乘车印象》(板书)

  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本科所表现的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随时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会有些形象和故事成为你有趣的回忆。本课列举了大量的学生作品,有刻撕纸版画、剪纸作品、水彩作品以及儿童读物插图等作品。表现了日常乘车的一幕,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乘车印象有了进一步的回忆和了解,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表达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老师要着重让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了解乘车印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怎样表现乘车场景和印象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心理特征上已经能够初步认识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能够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小学四年级学生已能运用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去推理、去判断。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并回忆乘车印象内容

  操作目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乘车印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法分析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引导发现法:

  3、综合演示法:

  4、多媒体教学法:

  5、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让学生动脑想一想回忆日常生活的乘车印象。从而揭示本课课题——《乘车印象》

  二、欣赏范作,开启思路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让学生欣赏有关乘车印象的图片。由此开启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教师示范,了解步骤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乘车印象的表达,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讲解绘画步骤的方法,主要从:

  1、如何构思;

  2、如何构图;

  3、如何刻画细节;

  4、如何着色和渲染气氛;

  5、如何整理这五个方面进行讲解。

  四、快乐创作,个性表现

  教师在此环节播放轻音乐,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创作氛围,教师巡视课堂,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五、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学生创作完成后,将作品一一展示在黑板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这样的评价可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还可以相互点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增进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教师要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师概括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小结教学情况,肯定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交待课后拓展的学习任务,为整个教学结束划上完美的句号。

小学美术说课稿10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新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十五课《花头饰》。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设计理念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解读

  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头饰,它们千姿百态,风格迥异。不同的少数民族头饰,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装饰习俗和审美情趣,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思想和自我追求。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旨在通过美术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欣赏各民族头饰,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感受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树立“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养成良好的事前计划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设计、创作方法,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各民族头饰,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

  操作领域:将简单的美术知识综合运用,设计制作花头饰。

  情感领域: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各民族头饰,设计制作花头饰。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方法表现花头饰。

  二、 说教法、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欣赏、感受、体验、表现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在愉快的气氛中,使每一个学生既掌握一定的设计、创作方法,又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运用多媒体现场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探究和交流中获得知识和体验,我拟定了以下教学框架:

  (一)情境导入,创设文化氛围。

  首先,把歌曲融入美术课,让学生欣赏少数民族儿歌,感受民族文化的气息;然后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对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有哪些了解?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进而引导学生说出少数民族头饰是千姿百态、各式各样的,勾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欲望。这一环节通过“听音乐”和“对话”的活动,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创设了文化的氛围,为整堂课铺设了良好的基调。

  (二)观察发现,了解民族特色。

  用多媒体展示少数民族头饰的图片并提问 “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民族的头饰?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引导学生去感受不同民族的的文化特色和民族发展的轨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 。通过大量图片的欣赏、比较,学生惊喜地从颜色丰富、造型多样、纹样美观等方面了解了民族头饰的特点;从装饰习俗、审美追求、文化内涵等方面感受了民族头饰的文化特色和少数民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接着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想,将课堂气氛引入高潮。适时揭示课题《花头饰》。

  (三)归纳制作方法,感受探究的快乐。

  通过实物比较和图片欣赏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观察讨论:怎样才能制作一件好的花头饰?引导学生知道制作花头饰要选材多样、设计新颖、制作精美。然后让学生总结其中一件头饰的制作步骤。多媒体演示制作步骤,生动直观。

  (四)制作花头饰,体验创作的乐趣。

  制作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在制作之前先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讨论一下:选择什么材料,设计怎样的形状 ,怎样做才更美观、更独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事前计划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制作出独具特色的花头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展示花头饰,分享成功的喜悦。

  各小组展示作品,并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和制作特点。全体学生参与点评。最后在轻松愉快的少数民族音乐中,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作品,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民族头饰的魅力。把本节课推向最高潮。整堂课前后呼应,民族文化氛围贯穿始终。

  板书设计从少数民族头饰的“特点”和制作“要求”入手,简洁直观地反映了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让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四、说设计理念

  整堂课的学习以学生的探究交流为主,教师的组织引导为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深化认识、培养技能、激发情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综合性、探索性,发挥个性、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注重创新”的教学理念。

小学美术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分析好教材是实现课程最优化的重要前提。本课选自赣美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主要内容是了解相框的功能、用途和造型,掌握创意相框的制作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制作一个创意相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说学情

  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六年级的学生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出自己所观察到的对象,对材料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在生活中都已经接触过各式各样的相框,对相框有了直观的了解,但是他们对相框的造型及创意相框的制作方法并不了解。因此,我会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相框的造型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相框的功能和用途,欣赏椭圆、方形等造型的相框,掌握相框的创意想法,学会运用废弃材料制作一个创意相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不同的相框样式,分析其造型特点和制作材料,掌握创意相框的制作方法,制作一个创意相框,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意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动手实践的乐趣,体会童年回忆的珍贵,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环保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用创意构思及废弃材料制作相框。

  难点:融入创意和激情,巧妙结合造型和材料的特点进行制作。

  五、说教学方法

  正确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将采用提问法、情境法、展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做好教学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需要。为此,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照片以及创意相框实物等多种教学用具,使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最优。

  七、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不单是传授与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下面我将着重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趣味情境导入

  情感教学与认知教学在教学中都非常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我将拍摄了学生六年校园生活点点滴滴的照片带到课堂送给大家,并提问:拿到照片后,你会怎么做?学生观察照片中美好的回忆,心中总是会涌起缕缕温情,我会顺势点明保存照片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常见的就是利用相框保存,引出课题《框住记忆》。通过这样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二)作品图像识读

  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进入美术课堂,将美感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我将出示家中的实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家中相框的摆放位置,如一般会摆放在玄关、电视柜、书桌等位置,感受通过摆放照片营造出来的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相框对于照片的保护、装饰和美化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对创意相框有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会展示创意相框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造型有方形、椭圆形、玩偶形等创意造型,并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创意相框造型的理由,此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相框不同的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后,我将会进一步总结:相框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椭圆形突出照片主体,植物形装饰性强,玩偶形具有趣味性;同时,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视觉效果,黄色给人温暖,红色给人喜庆,还可以运用多种色彩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相框的美感。

  到此,学生对相框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但是对创意相框的制作材料还需要进一步掌握。所以接下来,我会以美术小组为单位,分发创意相框实物,学生通过摸一摸的活动,感知到制作材料有树枝、废弃铅笔、卡纸等,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可以利用起来呢?可以运用什么手法来制作?学生积极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制作相框的材料是多样的,充分地利用身边的废弃材料通过粘贴、裁剪、编织等方法进行制作便能变废为宝。

  通过情感诱发和对创意相框的深入了解,为下面制作创意相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技法表现探究

  为了解决学生独立制作创意相框的技法难题,我将会示范向日葵相框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第一步,准备好黄色和紫色的卡纸以及废弃的毛线;第二步,用线将折叠好的卡纸串联在一起,组成向日葵的外形;第三步,将照片插入相框,进行固定。通过完整的示范,为学生独立创作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四)美术创意实践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有创意的相框,并提示学生用刀安全。在学生构思与创作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从造型、材料、颜色等方面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作品。

  (五)多元展示评价

  学生完成作品后,我将会设置“美好记忆”的情境,请学生将作品放置在展示板上,并从造型的创意、材料的选择、颜色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多元评价。这种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也能检验教学任务的达成。

  (六)小结升华作业

  课程即将结束时,我将会带着学生总结相框的造型特点,材料的运用以及相框的制作方法。从美感与生活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情感升华。鼓励学生课后为爸爸妈妈的照片设计相框,“框住”爸爸妈妈的美好记忆,再度激发学生感受美好生活的情感。

  八、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把握本课的重点、难点,我的板书直观清晰、文字简练,富有艺术性。

小学美术说课稿12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第14课《盘盘转转》现在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盘盘转转》是浙美版第7册中的第14课。主要运用螺旋线来表现造型。螺旋线在艺术作品中常常具有独特美感,不仅在美术中螺旋线用来造型,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的螺旋线,体验它们的独特美。

  能力目标:通过盘盘转转学习螺旋线造型,尝试用线材组合的创作。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动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自然界中和生活中的.螺旋线和曲线,通过盘盘转转学习螺旋线和曲线造型。教学难点:充分想象和表现,尝试线材的组合创作。

  四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思考评价法:

  分析归纳法:在教学中抓住契机,用画龙点睛,留有余味的方法点拨学生学习。

  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寻找美、发现美的基础上努力去创造美。

  总结反思法:在教师提示、启导下,让学生自悟学法。

  六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

  赏析评述,讲授新知(6分钟)

  教师示范,学生观察(6分钟)

  明确目标,艺术实践(18分钟)

  作业展评,感受成功(6分钟)

  课后拓展,情感延伸(1分钟)

小学美术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中国的印染工艺历经千年,生生不息,独树一帜,鲜明的色泽,简洁质朴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本课是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课。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制一方手帕。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四方连续纹样的一方纸手帕。本课既能提高儿童学习美术的爱好,又能与传统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把自己学到的,头脑中积累的图案形成学有所用,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有关的美术知识和民间传统艺术。

  2、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愉快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发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新课程提出的新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把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启发多种折叠方法,染制出色彩鲜明,图案漂亮的手帕。

  难点:折法多样,色彩搭配合理。

  4、说教具学具预备

  根基教学内容的需要,本课需预备以下教具学具:

  教具预备:花手帕实物、花手帕范作、教学录像等。

  学具预备:纸、麻布、丝绸、包装布、颜料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法分析

  教学本课我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练习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自己所把握的一些基本折纸方法,和对色彩的搭配的熟悉,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探究法”、“讨论法”、“参观法”、“评价介绍法”等教学方法。采用“探究法”、“讨论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教师发下的范作进行探究、讨论,互相启发以获取制作方法。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更客观、更全面的进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快乐,我采用了“参观法”和“评价介绍法”。

  2、学法分析

  在学法上我采用“忆一忆”、“看一看”、“想一想”、“染一染”、“摆一摆”、“自主探究”、“论一论”、“制一制”、“评一评”的方法完成本课。首先,让学生回忆所熟悉的花手帕录像,让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花手帕有什么异同之处,使学生对不同款式的花手帕有个初步的了解后,再启发学生想一想如何制作款式多样的花手帕,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染一染,摆出来展示展示,接着发下范本让学生自主探究其制作方法,组员互相讨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作能力,然后动手制一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最后评一评,提高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6个环节:引题激趣——发现方法——尝试表现——创作表现——评价交流——拓展小结。具体如下:

  1、引题激趣

  课一开始,我现场迅速的表演了一个浸染纸巾的游戏,布满诱惑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演,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我想: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是使孩子们对所学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爱好,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爱好才能积极参与。

  2、发现方法

  紧接着,我问:“老师是怎样制作这块花手帕的?”通过小魔术,学生便能很快得出结论:折纸——染纸——打开。进一步质疑:“在染的时候,我是怎样做的?”顺势小结浸染这一基本方法,让复杂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直观。

  3、尝试表现

  (1)、染法

  首先,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出示一张实物花手帕,再一次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猜一猜,议论,通过欣赏浸染、点染相结合的作品,开阔学生在很轻松的氛围中把握知识。学生通过尝试,感受了不同方式的染法产生的丰富的色彩及图案的变化与韵味。

  (2)、折法

  我先出示几种基本折法的图案,让学生先分小组尝试模拟,然后讨论折叠的染制的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创作表现

  在经历了多个环节对染纸艺术的了解后,学生已经急不可耐了。他们愉快地开始了,脸上都乐开了花。我也成了“客人”。学生把握了学习方法,就如同鸟儿学会翱翔,遨游天空,自己娴熟地进行创作设计。

  5、评价交流

  我主要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1)、自评。让学生发现自己作品的闪光点。

  (2)、互评。让学生们在共同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师评。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有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

  6、小结延伸

  (1)、延伸:“课将尽,但趣无穷”,展示不同的材料(出示实物:皱纹纸、麻布、包装布等。)以及染纸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下,不单只是学习,把握技能,还要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有所用。

  (2)、总结。将染制的书签作为小礼物奖给优胜组。

小学美术说课稿14

  【教学目标】

  1、能用金山画王的特效方式表现一片以草丛为主题的作品,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2、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拓展创作,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3、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金山画王的特效方式表现一片以草丛为主题的作品,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难点:在欣赏画家的作品的同时,能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拓展创作,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教学准备】

  信息环境及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特别好,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郊外去踏青感受春天的气息,大家想不想去啊?学生:想!课件:老师驾车带着学生到郊外去感受。大家看到了什么?学生谈所见、所感。

  2、我们已经用线描画了草丛的作品,几棵草长在一起时,它们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呈现出生动的自然效果。现在请大家自由欣赏作品,请打开桌面上的`文件夹01。播放轻音乐。问:大家看到的作品怎么样?它们美在哪里?学生感受发言。小结:草丛很丰富,草丛的画面充满了生命力。

  3、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那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电脑技术来画草丛中的作品。课件揭题:草丛中。

  二、新课:

  1、课件:欣赏画家卢梭的作品。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张画家卢梭的作品,请仔细观察,这幅作品都表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小结:卢梭是法国画家,他的这副作品展示了生命中最神秘、最隐秘、梦幻般的情境。这里的色彩明快,以深绿色为主。在草丛中,树干、花、草、叶、果实各有特色。主题是:被花豹袭击的黑人,人和动物自然的隐约在草丛中,植物也富有生命力,像活起来一样,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引起人们对热带丛林的向往。

  2、现在再请大家自由欣赏以草丛为主题的作品,请打开桌面上的文件夹02。播放轻音乐。

  3、引导思考:艺术家们的作品充满了奇特的幻想。看了这些作品你想到了什么?你喜欢这些作品吗?你能说说发生在草丛中的故事吗?或者是你想象中的丛林是怎么样的?有哪些草,有没有花朵和果实?其中还有没有动物和人物呢?动物和人物是怎么样的,在做什么?它们又是怎么样组合在一起的?

  4、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名让学生操作后教师引导:如果在这个同学的作品中再添加或更换添加的人物、动物、飞禽等你能想到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吗?可以怎么给它命名呢?学生讨论并发言。

  5、学生创作:现在请同学们给自己的创作主题用我们学过的金山画王这个软件资源去创作吧。要求:创作时要注意草是主题,添加的人物、动物、飞禽不能太多。大家也可以用桌面的文件夹01的草丛图片进行创作,并给你创作的作品命名。播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提醒:保存自己的作品。

  6、作业展评:请打开自己的作品,选出作品媒体广播。先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做小结:表扬与鼓励。

  三、教学拓展。

  1、现在再请大家自由欣赏画家的作品,请打开桌面上的文件夹03。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品。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幅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2、现在大家欣赏的作品与刚才大家创作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对了,现在欣赏的作品有宇宙中、天空中、森林中、花丛中、海洋中、校园中等美丽的故事。那么你能用金山画王这个软件资源来再创作其它主题的作品吗?

  3、学生再次创作。同时要注意要有主题。音乐播放,教师巡回指导。提醒:保存自己的作品。

  4、作业展评。请打开自己的作品,选出作品媒体广播。先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做总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许许多多不同作品,并且用金山画王这个软件绘制出了美丽的草丛中、宇宙中、天空中、森林中、花丛中、海洋中等美丽的故事。,感受到了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描绘出千变万化的事物。退出并关机,下课!

小学美术说课稿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设计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感受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策划、合作、展示等活动,学习制作提线纸偶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继承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制作提线纸偶的基本方法,感受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形象的设计和提线的连接、调节方法。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感受体验法、实践练习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多媒体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木偶艺人表演的《四将开台》,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你们知道表演者手中拿的是什么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表演者手中的为提线偶,源于我国古老的民间。

  教师继续提问:你们想亲手制作一个提线纸偶吗?

  教师顺势引出课题——《提线纸偶》。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开门见山低导入新课,直观地让学生感受我国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初始纸偶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将提线纸偶分配到每组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纸偶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

  学生赏析回答

  教师总结:筷子、彩色纸、丝线

  教师继续提问:这些提线纸偶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学生赏析回答

  教师总结:提线板、提线、戏偶(头、躯干、四肢)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线纸偶的形式美感,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深入探查

  教师演绎小小提线纸偶,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教师演绎了怎样一个情景故事?怎样表演偶戏的?

  总结回答

  教师继续提问:

  提线纸偶是怎样动起来的?怎样才能制作出一个活泼好动、特征鲜明的提线纸偶?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利用提线;有创意地栓提线,可制作出一个形象独特,四肢灵活的纸偶。

  【设计意图:了解提线纸偶的制作材料,启发学生巧妙利用废旧物】

  (四)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纸偶的制作方法:

  头身制作:纸偶的头身可以采用平面的、立体的、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不同方式。其实,它们就是基本形的巧妙组合。

  四肢制作:①用两张纸条反复交叉折叠②一张纸条反复上下折叠

  提线与纸偶的连接方法:①用线进行捆扎②系好线绳③用纸粘连好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给予学生技巧的点拨、思维的引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实践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创台词和故事,合理分工,用纸材制作提线纸偶和简单的背景、道具,为大家表演。(辅导要点:活动方法的运用和提线的巧妙连接)

  2.教师组织学生评选出最佳编剧、最佳造型、最佳提线、最佳协作、最佳表演奖。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制订计划、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协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出示不同国家的提线木偶,拓宽思维。并引导学生课后思考为什么这种古老的艺术能延续至

【小学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说课稿12-12

[经典]小学美术说课稿06-08

(经典)小学美术说课稿03-10

小学美术说课稿模板09-06

关于小学美术说课稿03-02

小学美术说课稿[合集]06-10

小学美术《走进春天》说课稿03-23

小学美术说课稿(经典15篇)05-28

小学美术说课稿(15篇)01-04

小学美术说课稿(12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