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音乐说课稿

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4-06-26 10:39:5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音乐说课稿[精品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说课稿[精品15篇]

音乐说课稿1

  一、说授课内容:

  这堂课我运用的是中小学一年级(人教版)的教材,主要内容是音乐知识—

  —音的强弱。

  二、说授课目标:

  这节课主要经过各种音乐活动,帮助学生感觉、体验音的强弱,并经过音乐游戏训练学生对强弱音的鉴识能力和反响能力,其次是创立优秀的音乐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在身心欢喜中获取丰盛的感情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立能力。

  三、说授课重难点:

  这堂课的重点就是感觉音的强弱,难点是怎样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音的强弱知识办理歌曲。

  四、说教法学法:

  好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丰饶感情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考究形式构造的艺术。所以,我认为音乐授课应努力创立一些美的.情境,使儿童在充分的体验中既碰到感情的熏陶,又获取形式、技术的领悟。

  在本节课中,我以“美”为打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术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实验中学会学习、学会创立。

  详细做法有:

  ⑴律动体验:上课铃一响起,在没进入教室从前,我让学生依照不同样的强弱对照音乐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律动进教室。目标一是一开始就能让学生感觉到音的强弱,二是基于中小学低年级儿童爱模拟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后边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作准备。

  ⑵问好体验:我一失态态,采用两次师生问好,第一次强,第二次弱,为了更好地导入新课。

  ⑶游戏体验:我抓住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经过玩律动游戏感觉音的强弱,训练学生矫捷的反响能力。

  ⑷色彩体验:我试一试着运用一种让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新的教法,不限制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英勇去想像、去创立,用自己喜爱的颜色来表示音的强弱,从而培养崇敬的审美情操。

  ⑸生活链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间,身边发现的声音有哪些是有强有弱的,目标在于我们音乐授课的最后目的其实不不过限制于课堂自己,而应该能延长到课外,联系到生活。

  ⑹找强弱: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若是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精神。⑺唱歌曲体验:

  这是本课的难点之处。怎样让学生把学会的强弱知识迁移到

  音乐课的核心局部——歌曲中来是要重视解决的问习题。我的做法是让学生拍打着有强有弱的节奏为歌曲伴奏,此后再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就易于接受,也能更好地演展。

  最后就是课堂小结,提出希望。同唱一首歌

音乐说课稿2

  一、设计意图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歌曲《迷路的小花鸭》旋律优美、内容生动,在简短的的几句歌词中包含了一个极富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三段歌词描绘了几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鸭迷路后伤心的情绪,第二、第三段则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鸭回家、小花鸭回到妈妈怀抱的过程,情绪转为活泼欢快。内容的浅显生动和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使这首动听的歌曲成为孩子们学习有感情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本次活动我将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运用多媒体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及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情感、态度、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让幼儿体验音乐的情绪变化,能随音乐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2、激发幼儿同情、关心他人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3、激发幼儿能表现自己地欲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的难点是:能根据歌曲的变化随意做出伤心及快乐的动作及表情,积极参加音乐剧的表演。

  总之,我将积极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举行过有关于迷路的谈话,使幼儿对迷路及自救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多媒体课件、歌曲磁带、鸭妈妈及小花鸭的头饰。

  3、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三、教法学法

  科学教法――轻松引领师幼互动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可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还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视听唱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充分的刺激幼儿的'视觉,引导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和音乐的动人熏陶。唱就是指幼儿歌唱掌握正确地唱歌方式,在体验音乐不同变化的同时,能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情境教学法:这种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和场景,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养,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本次活动中,我还将采用审美熏陶法、赏识激励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体验音乐美的同时,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有趣学法――学海无涯乐作舟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学法有:

  1、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我让幼儿通过观看电教、情境模拟等手段,让幼儿体验歌曲中小花鸭的伤心和快乐,使活动更为丰富和有趣。

  2、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激发兴趣――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表演歌曲――延伸活动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课件一的内容是:在碧蓝的天空下,溪水潺潺、杨柳垂垂、荷花盛开,一只可爱的小花鸭却正在伤心的流着眼泪。)

  师:小花鸭怎么了? 幼:小花鸭哭了。

  师:它怎么哭了?你们猜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创设这样的环境就需要老师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尽量一问多答,充分挖掘幼儿的思维能力。在这个问题里,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为什么会让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小花鸭哭的可能性,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回答问题。也许孩子会说:小花鸭跟好朋友吵架了,好朋友不理它,它就哭了;或者是小花鸭心爱的玩具丢了……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答案,只要孩子愿意动脑筋,愿意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这就是我要求达到的目的。而且这样设疑环节的设置也为下面的音乐学习做了恰到好处地引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很想知道小花鸭哭的真正原因了,我们可以很自然过渡:“让我们现在就来听听,小花鸭到底为什么哭了吧。”这时多媒体课件和音乐同步进行,孩子们不用你去费心地组织,都认真去听了。)

  (二)欣赏歌曲

  1、第一遍有画面欣赏音乐后,师:“小朋友们,歌中都唱到了谁?歌曲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我认为大班孩子已有培养这方面能力的必要

  了,在孩子回答时,老师要鼓励他们表述完整,并给予积极的肯定。)

  2、 第二遍无画面欣赏音乐后,师:“听了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幼一:“听了之后,我的心里感到很难受。”(这个孩子富有同情心,他可能正在同情小花鸭迷路了呢!那我们可趁机教育幼儿要富有爱心,并鼓励他们向歌中的小朋友学习乐于助人的精神。)

  幼二:“这首歌曲真优美,我听了还想听。”(说明这孩子在单纯享受乐曲的旋律美呢!老师在这时就可以顺势引导幼儿了解歌曲的性质了。)

  幼三:……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回答不可能千篇一律。如何提升幼儿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那就需要老师不仅要博学多才,还要灵活机智了。)

  3、欣赏教师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师:“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当小老师吧!”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将伤心、快乐等不同的情绪唱出来。《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三)学唱歌曲

  1、用“啦、哩”轻声哼唱旋律。

  2、师生齐唱(师要有感情地演唱,引导幼儿唱时注意表情及语调的变化)

  3、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个别领唱集体用单音字伴唱;给乐句末尾加后缀词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经我多次实践,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

  (四)表演歌曲(提供头饰,让幼儿进行音乐情情境表演)。

  师:“小朋友们,这首歌曲真好听,它还可以编成音乐剧呢!我们现在就来扮演一下歌曲中的角色吧!”

  (由于这首歌曲简单生动,故事内容比较完整,很适合排演音乐情境表演。在这环节中,要尽可能多地请小朋友来表演,可结伴演一个角色,提醒幼儿在唱后加上合适的语言,比如小鸭子……: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呀?……别急,别急,我来帮助你。太好了,我的宝宝回家了!使表演更加生动。在表演时,提醒幼儿注意表情的变化,表演结束后请观看的幼儿做裁判,说说谁的表现好,并要求大家向他学习。表演可进行2―3次。)

  《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认为我设计的音乐情境表演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会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五)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会表演音乐剧了呢!晚上回家当小老师把爸爸妈妈教会,也在家里表演音乐剧好吗?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当小老师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音乐说课稿3

  说分析

  《喜爱音乐的白鲸》是长春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九版块人类的朋友中的第三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群白鲸游到了北极的楚克奇海后遇到了寒流,人类想出各种办法拯救白鲸的故事。故事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喜爱和帮助,表现了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的主题。

  说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抢救白鲸的艰辛。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懂得人类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能复述课文内容,学习续编故事。

  说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类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理解“奇迹”产生的根本原因。

  说方法

  我在教学中多以启发性问题让学生从读中感悟。让他们通过朗读、齐读来感知课文内容,加上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使学生有了读的兴趣。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以朗读为主线,从读中感悟。

  说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以二三段为导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二、理解课文内容

  1、抓住白鲸被困这部分,通过重点词语,使学生理解白鲸被困时的绝望与无助,再指导朗读。

  2、白鲸获救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由说。再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说一说,使学生对白鲸获救过程有了整体的感知。再让学生找出令人感动的地方,并说一说原因,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让学生模仿白鲸、模仿人们当时的情形,使学生感受当时的气氛。

  三、拓展延伸

  续编故事,总结全文。

音乐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噶吉哟》,此次说课我将分别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我简单说一说我对于教材的理解。

  《噶吉哟》是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的一首鉴赏歌曲。这一课内容主要欣赏歌曲《噶吉哟》,其主线是音乐文化——“民歌”,旨在学习本单元的作品时,能够接触各地不同风格的民歌,在欣赏表现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民歌的区域的特点,并进一步传承发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以逻辑思维为主,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年龄特点来看,高中学生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比较丰富,逻辑思维比较成熟,但是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再加上学生的知识面有限,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对知识的运用方面不熟悉,不了解,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歌曲《噶吉哟》,感受歌曲中婉转、曲折的特点,进一步了解侗族民族风并传承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体会歌曲并能提升音乐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建立对于民族民歌的基本认知;能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更多真题及资料请加负责老师微信66746005领取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感受歌曲中婉转、曲折的特点,了解侗族民族风并传承音乐文化。难点:能够理解大歌含义,建立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聆听法、合作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感受体验、学唱歌曲、巩固提高、课堂小结。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将采用情境导入法,分别为学生演唱《采花调》和《沂蒙山小调》,请学生进行聆听,并提问学生歌曲曲名是什么?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民歌?在学生的回答中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噶吉哟》,并提问同学们歌曲旋律线条如何,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通过初听,学生能够说出大致的旋律特点。随后复听歌曲并继续提出问题: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在学生回答后,我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并简单介绍歌曲。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分析歌曲环节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环节,我选择用教师分析、学生自主学习并跟琴哼唱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亲身实践、自主探究。

  首先,播放歌曲,提出问题:歌曲分成几部分?学生聆听,回答分成两个声部,唱出了回声。我来范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边唱感受音乐结构;引导学生关注“大歌”,这个词,学生自主思考,并自己理解“大歌”的意思。教师总结:“大歌”在侗语里是“噶老”,“噶”就是“歌”,“老”就是有宏大和古老的意思,是西南少数民族民歌中最精彩的一种。

  接着,我来弹奏钢琴,学生跟唱乐谱,并提示学生注意倚音、下滑音等地方;拿出某一组带有倚音和下滑音的旋律,分别演唱带有音乐记号和不带音乐记号的旋律,引导学生发现音乐记号的实际演奏;讲解倚音、下滑音并讲述标记方法和实际演奏;与学生共同演唱倚音、波音等音乐记号,并引导学生找出所有带有类似音乐记号的部分与同桌进行交流练习。

  最后,完整演唱乐谱,学生自主总结歌曲的特点,学习侗族方言,填词演唱歌曲,并唱出婉转轻巧的特点,唱出空旷的感觉。思考歌曲特点形成需要的因素有什么?教师总结民族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歌曲特点的不同。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高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并让音乐变得生动有趣。我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并提醒学生注意打击乐器和歌曲规律的搭配。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在小组之间进行自由的展示,最终选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学生又可以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同时提高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在作业部分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请学生搜集其他地区的民歌并与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对比,课后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这样既可以重新为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

  七、说板书设计

音乐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茉莉花》,这是选自人音版八年级第一单元《百卉含英》的知识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单元以“百卉含英”为主题,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描绘花卉的艺术作品,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河北民歌《茉莉花》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歌曲,它最初叫“鲜花调”。这首歌曲在民歌《茉莉花》的基础上,改编后进行了声部处理,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节拍为四四拍,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

  2、教学目标根据音乐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⑴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茉莉花》,让学生掌握二声部合唱知识及电子琴演奏技巧。⑵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感情来演唱歌曲《茉莉花》,并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创造《茉莉花》,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河北民歌《茉莉花》,使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3.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电子琴演奏形式表现茉莉花,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很重要的艺术实践。教学难点之一是学习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良好的呼吸体验不仅有利于引导歌唱时的发声,而且让人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难点之二是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和谐,充分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二)说教学策略

  八年级的学生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增强,我将采用听唱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为目的”的原则, 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愿望和能力。由此本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首先我会播放多媒体展示茉莉花盆景及相关的图片,从视觉上感受它的素雅。利用美丽的茉莉花图片,伴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歌曲茉莉花旋律,让学生被它深深吸引、陶醉,激发学生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时,学生对茉莉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不自禁地想要来说说,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谈谈对它的感受。这一导入设计,营造了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对茉莉花有了初步感知,形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视听结合 学唱新歌“ 同学们,茉莉花这样美,那描写茉莉花的歌又是怎样的呢?”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谈话引入第二部分内容。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会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歌唱中,良好的呼吸能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我创设美境,让学生闭上眼,在空气中喷洒茉莉花香水,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在茉莉花丛中,满园芬芳,启发他们深深地嗅一口花香,引导气沉丹田,保持感觉,再缓缓地呼气,随着呼气时的`感觉模唱旋律(教师示范),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领会,这样,呼吸顺了,声音位置也有了,演唱的感觉也就找到了。接着我用电子琴范唱歌曲,请大家在听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歌曲的节拍、情绪是怎样的?(教师范唱)听完这首歌曲,请大家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随琴轻声哼唱旋律。这时,我再让他们分小组自学,之后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歌曲唱的是茉莉花,于是我引导学生每一乐句用不同的手的动作来模仿花瓣, 并且加上呼吸,让我们的身边也开满茉莉花(教师示范)。这样既能营造一个茉莉竞放的场景,又能让学生掌握呼吸一次就演唱一个乐句的方法。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对歌曲旋律已经熟练,再把歌词加入进来就很容易了。这时,再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合唱前我会先向学生讲解二声部合唱的基础知识,如:声部之间要保持平衡,不要相互之间压制对方的声音,更不要有意在合唱中突出自己的声音等。这首歌曲的旋律时而相同,时而不同,是典型的多声部民歌,容易唱错的是这两个地方(教师示范)。在声部合唱成功后,可让学生互换声部,再进行第二次合唱。

  三:合作创新 参与表现这一环节我将全班分成两个声部,我先用电子琴弹奏歌曲的第一第二声部旋律,接着再让学生用电子琴弹奏各自的声部,让他们自主的练习。在练习之前我会先讲解弹奏这首歌曲时用到的指法(教师示范)。电子琴的难点在于节奏和音色的选配,我会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节拍、情绪等方面为歌曲选配合适的节奏和音色,把节奏和音色都选好后进行合奏。 音乐新课标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美,我会提问:歌曲为我们展现了芳香四溢的茉莉花,当你面对这样美的花朵时,你还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分组讨论,诱发学生展现自我,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的用边画边唱的形式,有的用优美的舞蹈表现歌曲,最后全班同学用电子琴边弹边唱《茉莉花》,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音乐声中,我的本堂音乐课也就轻松的完成了。

  (四)说教学评价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围绕歌曲《茉莉花》为主线,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准上,通过听、说、唱、奏、演等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在视觉与共同感观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理解。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音乐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艺术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我们在成长》,它设立的目的是在艺术的学习中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给学生一块自主的表现天地,通过歌唱、绘画、情景表演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抒发成长中的感受。我这一节艺术课《快乐成长》是以音乐为切入口,围绕快乐成长这个主题,通过歌唱、照片、电影、手印画等一系列艺术活动,让同学们回顾过去的欢乐、体验现在学习中的快乐、并且让大家用艺术的形式把成长中的快乐故事与同学共同分享。

  2、根据这个主旨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A、学生通过歌唱、手印画、电影、照片、录像等艺术形式,交流自己成长的快乐。

  B、学唱歌曲《小小少年》,体会歌曲快乐的情感,会运用力度记号表现歌曲快乐地情感,学会用富有弹性地歌声演唱歌曲。

  3、教学重点、难点:快乐地歌唱《小小少年》。歌曲中的附点音符、2拍半的长音、几个大调音程、弱起小节都是歌曲的难点。

  因此设计了这节课的.五个板块快乐照片忆童年-导入新课、演绎快乐旋律–听旋律、唱旋律、快乐歌唱-学习歌曲《小小少年》、分享快乐成长—述说快乐故事、快乐祝愿。

  二、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快乐照片忆童年。我选取的是他们班级一位女同学从婴儿到现在,不同阶段的5张照片,让同学们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谁?为的是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同学们特别想知道照片上的人究竟是谁?等待即揭开谜底时,一看是自己班级的同学,特别兴奋,特别感兴趣,再听听同学述说照片上的故事,也跟着快乐。

  2、听唱旋律:演绎快乐旋律。这个环节,同学和老师共同去音乐中寻找快乐、演绎快乐旋律。这两句旋律是歌曲《小小少年》中的难唱乐句,有2拍半的长音、附点、还有6度、7度大跳。在这里通过听旋律、比较旋律异同、哼唱旋律、视唱旋律、击拍演唱、加渐强记号唱一唱等不同方法,由易至难逐步深入来学唱这两句旋律,也是解决下一环节歌曲教学中的难点部分。而后的小主人欢欢的奖励也是《小小少年》的第二乐段的口哨音乐,让同学们在快乐、休闲的状态下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同时也熟悉《小小少年》这首歌曲。

  3、学唱歌曲:学会快乐地歌唱。我从德国电影《英俊少年》入手,让学生感受主人公海因切快乐的歌唱、快乐的生活。以此导入学习歌曲《小小少年》。在歌曲处理的地方,我采用了让学生听老师的范唱,添加渐强渐弱的力度记号来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绪。这样让学生有依靠的选择力度记号为歌曲做艺术处理,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上去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且更好地表现音乐。

  4、延伸:分享快乐成长。

  这里通过同学们讲述他们的快乐故事,看同学们演出的录像,以及手印画—画快乐成长树,让同学学会叙述自己成长中记忆深刻又有意义的故事,学会有快乐让大家共同分享,还通过手印画等艺术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且记录下我们成长中的快乐故事。

  5、最后老师给大家送上美好的祝福、快乐祝愿。让快乐伴随孩子们的成长,愿每一棵小树成长为硕果累累的大树。

音乐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它是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和民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能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将主要鉴赏学习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藏族民歌《酒歌》。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本课的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

  (3)通过鉴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在鉴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

  4、教学准备:课前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课件。

  二、说学法

  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法和学法是相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什么样的学法,应该说“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决定了教法与学法,但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的“主动式”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听”“唱”“演”等要素,让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通过列出表格,直观地对比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完成能力目标,验证结论。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高中生已经具备的音乐审美经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采用比较鉴赏法、亲身体验法等引导学生利用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聆听比较不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引导他们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阶、调式、旋律、节奏等)表现出来。

  四、说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是鉴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策略中,我将采用“主动式”学习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标。

  1、创造情景,兴趣导入

  同学们课前已经多多少少地搜集了一些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材料,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领域的民歌风格?或能演唱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

  待学生有所交流后,我接着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超级女生演唱民歌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及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明确学习目标,并引出课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

  2、整体感知,体验风格

  初听:

  通过多媒体播放《辽阔的草原》和《酒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趴在桌上,乘着音乐的翅膀进行想像……

  初听鉴赏后,请同学们各抒己见(你有要说的吗?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复听: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理解作品,并提示学生注意听它们的节奏、节拍、曲调以及情绪,并比较它们不同的风格特点。

  复听鉴赏后请同学们将答案写在纸上,以小组互动交流,再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交流,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并根据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风格特点。

  再听:简介音乐的民族风格(课件展示)

  同学们先看一看鉴赏提示1、2,再看看屏幕展示提示,回过头来,再一边听,一边想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小组为单位填写(音乐风格与民族关系的初探)学习卡片,再投放在展示平台上,互动交流,行吗?

  “音乐风格与民族的关系”初探

  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语言文化与民族性格

  这样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式”学习的能动性。

  3、探究分析,感性上升到理性

  先由课件展示《辽阔的草原》简介

  这是一首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歌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蒙古族年轻的女歌手宝音德力格尔带着这首歌参加了世界青年联欢节,并为草原人民赢得了金奖。从此,主这首歌便成了蒙古族的象征之一。

  再赏析金曲

  在赏析金曲过程中,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画图谱,感受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并让学生谈谈音乐在具体表现形态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节拍等音乐表现要素对音乐风格的表现作用,从而总结出歌曲的音乐特点是:全歌为对比呼应的上下句一段体结构、羽调式。节奏

  自由宽广,旋律悠扬舒展,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接着介绍蒙古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娱乐活动等)揭示出蒙古族的性格特征(勇敢、强悍、粗犷、豪爽)。并出示讨论与交流的问题: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与蒙古人的性格特征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这样设计旨在通过鉴赏音乐,了解民族文化,反过来又通过了解当地文化进一步理解音乐,当学生由了解提升到了理解的程度时,再组织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请会跳蒙古舞蹈的同学上台为大家伴舞(或老师伴舞,学生轻唱旋律)加深学生音乐风格的理解。

  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提出问题:通过本堂课的音乐体验,你认为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主要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举例分析。

  这样设计旨在学生对音乐的欣赏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4、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因为一节课的容量毕竟有限,老师所能做的仅仅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才是学习的'最大课堂。

  5、结束语

  如诗如画的四十五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欣赏了部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音乐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的民族的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历史文化影响等。但愿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善于发现美,感知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艺术形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五、感悟与反思

  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音乐鉴赏课,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具备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为我们老师开启了一片教育的新天地。我认为一堂好的音乐鉴赏课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有兴趣和充满情感的情境中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主动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作、评价等方面的艺术能力,完成审美教育。当然,这种赏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今后我将努力改进,取得更好的效果。

音乐说课稿8


  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人音版的第14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鳟鱼钢琴五重奏》

  (二)教材分析:作曲家舒伯特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诗《鳟鱼》,创作了声乐作品《鳟鱼》,旋律轻松、活泼,顿音记号和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多处运用,形象地表现了鳟鱼在水中的灵巧形态。《鳟鱼钢琴五重奏》是一首变奏曲,充分运用音色、速度、力度、调性、节奏等对主题进行变化,细腻地再现了故事情节,形象而生动。

  主题:小提琴的演奏舒缓,小鳟鱼的生活平静、悠闲。

  第一次变奏:钢琴在高音区主奏主题,弦乐器的衬托,表现河水的清澈透明,小鳟鱼的活泼、愉快。

  第二次变奏:中提琴演奏主题,钢琴与之遥相呼应,小提琴以六连音的和声华彩来伴奏,描绘小鳟鱼在清澈透明的河水中悠然自得地嬉戏的情景,“我”的心情也受了感染。

  第三次变奏:大提琴、低音提琴深沉的音色,钢琴快速、激烈的音响都预示着危险即将出现;但庞大的主题音乐与快速的伴奏衬托出鳟鱼的单纯、无辜。

  第四次变奏:音乐色调突然变暗,钢琴地六连音的反复,小提琴、中提琴与之相呼应,大提琴、低音提琴则奏出装饰的低音部,音乐更显得紧张不安,示意渔夫无情地闯入小鳟鱼愉快、美好的生活,使小鳟鱼遭遇不幸。

  第五次变奏:主题由大提琴奏出,其他乐器伴奏。音乐充满了惋惜和叹息,表现出作者对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

  结束段:活泼、轻快地小快板,主题旋律再次出现,在小提琴、大提琴上轮流演奏,钢琴声部也再现出歌曲《鳟鱼》的半奏音型,与开头相呼应。

  (三)教学重、难点:对于《A大调钢琴五重奏》这样寓意深刻的作品而言,其欣赏应当以培养兴趣爱好为主,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风格与特点,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寓意。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认为了解变奏曲式和室内乐作为本节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变奏曲式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目标:

  1 .能够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有所了解。

  2.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

  3.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去获得对变奏曲式和变奏方式的了解,对作品中所塑造的音乐形象的认知,对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的体验,从而较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寓意。

  4.在聆听《鳟鱼》第四乐章时,能分辨各种提琴的音色。

  二、教法、学法:我将采用的教法是:

  1、引导法:对每一个变奏主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变奏的作用

  2、比较法:通过和另外一首变奏曲的的比较,启发学生对其比较。

  三、学法:

  1、观察法:利用课本上的谱子及乐器图表,观察其每段主题的演奏不同之处。

  2、体验法:学唱主旋律,再聆听在其之上的变化。

  四、教学程序:

  1、课堂引入:先是让学生在屏幕上观看《鳟鱼》歌词并聆听《鳟鱼》这首歌曲,了解这首歌曲的讲述内容,并熟悉歌曲的主旋律,可先学唱一下这首歌,因为将要学习的《鳟鱼钢琴五重奏》是在这首歌的旋律上改编的,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接下来是讲解《钢琴五重奏》的创作背景,作曲家舒伯特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诗《鳟鱼》,创作了声乐作品《鳟鱼》,旋律轻松、活泼,顿音记号和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多处运用,形象地表现了鳟鱼在水中的灵巧形态。《鳟鱼钢琴五重奏》是一首变奏曲,充分运用音色、速度、力度、调性、节奏等对主题进行变化,细腻地再现了故事情节,形象而生动。 本节课只听他的第四乐章。带问题聆听,这首钢琴五重奏和刚才听的那首《鳟鱼》歌曲有什么不同。

  3、欣赏钢琴五重奏《鳟鱼》。

  (一)完整聆听:1、师:同学们,舒伯特还创作了一首《鳟鱼》钢琴五重奏,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的第四乐章。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主题出现了几次?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2、完整聆听,并请学生边听边用手势把主题出现的`次数示意出来。

  3、认识变奏曲式。在学生关于主题出现了几次的讨论中,发现主题虽然共出现7次,但它们跑来跑去、变来变去的。有了这个发现,老师把音乐的结构写出(主题 + 出现五次+ 结尾),并简单介绍变奏和变奏曲式。

  4、认识钢琴五重奏。在回答第二个问题后,老师介绍钢琴五重奏,使学生认识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钢琴五件乐器演奏。意图:完整聆听时,通过两个问题和手势示意,使学生思想高度集中,在初步聆听、讨论中,认识钢琴五重奏和变奏曲式。

  (二)分段聆听:1、看谁耳朵灵。 以音色分小组,第一小组代表钢琴;第二小组代表小提琴和中提琴;第三小组代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由学生从5个变奏的乐段中挑选乐段听,要求在欣赏的过程中,当听到你们组代表的乐器出现,就请举手表示,主题在哪个乐器组,就请该组把手举过头顶,看谁的耳朵最灵敏。

  2、找变化。 (1)在变奏乐段的音色听辩后,老师请学生对这一变奏乐段和原来的主题进行对比欣赏,要求听出主题的变化在哪里?(音色、节奏、调性、速度、力度等)

  (2)对不同的变奏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及不同的表现力,通过第一次变奏和第四次的变奏进行对比感受,方法是在琴声中歌唱(音色、速度、力度要有鲜明对比),然后分男女声歌唱。【设计意图:提高举手、举高手这一小小动作的参与,使欣赏时,学生对音色的注意高度集中,使其对音色的听辩也迅速起来。通过变奏乐段和原主题的对比欣赏、讨论,使学生对变奏手法有较清楚的了解,通过对比歌唱,对变奏的表现力有进一步的体味。】

  4、学唱主旋律,讲解变奏:在原旋律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修饰或者围绕原旋律作一些变形,使乐曲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听起来和演奏起来更多变,有利于乐曲更好地表现其感情。变奏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一段相同的旋律能通过不同的方法变幻出很多形式的变奏曲。 每一个变奏主题都用了不同的乐器作为主奏乐器,利用教学光盘的乐器表让学生了解各种提琴的声音,熟悉过之后,利用讲《鳟鱼》故事的方法分主题聆听各种乐器在每个主题中的作用。

  课堂过程设计说明:在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让学生自己找不同。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体验能力,学会自主探索。

音乐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第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中的第一课,也就是整本书的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萧。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多声重唱-鸟儿在歌唱和风笛演奏-优雅,还有的就是排萧演奏-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还包括音乐知识欧洲音乐。因为学生普遍对音乐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所以我在讲音乐知识的同时会尽量结合作品,让学生轻松的接受。这节课我会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贯彻思考,体验,探究,实践的原则,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而愉快的情感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受音乐。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轻松的学习,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讲授音乐知识时,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和影响资料,做到让学生轻松的接受,努力让理论知识变得不会那么枯燥。这节课的导入我用铁达尼号的主题歌的音乐来导入,着重让学生听有风笛演奏部分的音乐,并提问学生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由此来引出今天本课的饿主题-欧洲音乐。这种导入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让学生能从熟悉的音乐中感到亲近与轻松,并能从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一些音乐知识。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

  1,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初步知道欧洲民间音乐的饿概况。

  2,了解风笛、萧的音乐特点。

  本课的重点是:从音乐中了解到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并让学生结合作品了解欧洲民间音乐的特点。

  难点是:能从不同的声音中分辨出风笛与排萧的不同之处,并说出主奏乐器。

  五、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主要包括三首欧洲民间乐曲,我在整节课中会应用讲授法,体验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1)导入:我用铁达尼号的音乐来导入,特别让学生来注意前奏的音乐是用那种乐器主奏,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今天的主题-欧洲音乐。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从熟悉的饿音乐入手,引起学生对本课的亲近与兴趣。在这里我主要应用欣赏法与谈话法。

  2)我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写在本课开头的李斯特的`名言,并指出今天的教学任务:欣赏几首欧洲民间音乐,并了解民间音乐的饿美妙与特点。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能从李斯特的名言中更加加深学生对民间音乐的饿印象,使学生了解到民间音乐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是极具特色的,从而升华了今天的饿主题。在这里我应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

  3)完整播放《鸟儿在歌唱》,并请几位学生来说说这首曲子的特点。他与美声唱法有什么不同?回答完毕,请班级上学过美声的饿同学来演唱,让同学们能现场对比聆听两种唱法的不同。完了之后,教师指出这是一种欧洲唱法-欧亚唱法,并结合作品来解释什么是欧亚唱法。在这里我应用的饿是谈话法与参与实践法,这样的饿设计意图是能让学生近距离的饿体会两种唱法的不同,并能通过请学生演唱,加深学生对本课的印象。

  4)完整播放《优雅》并提问:这首曲子用了那种乐器啊?学生回答;风笛。

  下面多媒体显示风笛的形状,教师简要讲解有关风笛的知识。完了之后,多媒体再弹出一个画面,是中国的竹笛。通过对竹笛的饿介绍让学生能分辨竹笛与风笛形状上的饿区别。

  最后教师指出不管是风笛还是竹笛他们都是民间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这里主要应用讲授法,通过对比介绍,让学生能事先体会到民间音乐的美妙。

  5)小插花,播放两段音乐,请学生来分辨主奏乐器。

  (一段是中国的饿竹笛,一段是风笛)。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准确,这时侯教师拿出两个乐器,对,就是竹笛与风笛,教师师范演奏,并请学生来学。当燃教师辉控制住场面,不会让学生太闹腾。在这里我应用了实践法,这样能让学生从亲自参与演奏中体会到民族乐器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6)完整播放《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饿舞蹈》,教师顺着音乐跳几个罗马尼亚民间舞蹈。完了之后,提问,主要由那种乐器演奏并出示排萧图示,简要介绍排萧并请学生来说明与风笛的区别。完了之后,再播放一遍音乐,请学生来体会这首曲子的饿情绪如何,并请音乐科代表来回答听后的感受。完了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并指出;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对与音乐的饿听后感受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他没有固定的回答,并鼓励学生今后多积极发言。再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应用谈话法,设计意图是通过对乐曲的欣赏,来教育学生今后音乐课上该如何表现。

  7)最后请几位学生来读一读上了这节课之后对后面的饿音乐知识最有感触的一段,如果找不到,可以自己来讲欧洲音乐的特点,完了之后教师做补充。这里我主要应用的是谈话法。

  六、总结

  本节课秉承着体验,参与,思考的饿原则,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与教师的互动,让学生能了解到民间音乐的饿乐趣并升华了主题。

音乐说课稿10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目标

  能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教学重点

  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歌曲有两个乐段构成。

  第一乐段是双句体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歌曲一开始,就以鲜明的音乐形象表现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两小节的弱起小节及同音反复后的三度跳进,给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觉,上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又使人感到欢快、活泼、跳跃。歌曲旋律流畅,一气呵成。

  第二乐段也是双句体乐段。两个乐句的节奏基本相同。下句是上句的变化重复,使歌曲的第二乐段同第一乐段既有联系又有变化。第二段歌词反复之后,旋律由低向高发展到主音结束。在这首歌曲中,旋律基本上是上行的,力度的变化及重复的运用将对情感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三、小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田野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首和田野有关的外国歌曲,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哪一首呢?

  四、课后反思

音乐说课稿11

  (一) 设计意图:

  本活动意在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这首歌的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内容浅显生动,是幼儿学习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二)说活动目标:

  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幼互动是本活动的教法学法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音乐活动的探索者、学习者和创造者。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与促进者,也是幼儿音乐表现和艺术创造活动的发现者、欣赏者、学习者。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把暗含的期望传递给幼儿,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动机和探索的兴趣,实现音乐教育对幼儿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作用。为此,

  我为本次活动确定了以下的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趣,初步学习在休止、间奏处控制不唱歌。

  2、学习在间奏处创编爬山坡的动作,体验边玩边唱的乐趣。

  (三)说活动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能在歌曲的休止、间奏处控制不唱歌。

  活动的难点是: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尝试在间奏处创编爬山坡的动作。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开展过游戏活动《小乌龟背东西》,让幼儿有背东西的经验。

  2、物质准备:歌曲磁带、录音机、自制图谱、乌龟娃娃。

  3、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同字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五)说教法:

  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可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我运用了游戏法、图谱教学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

  游戏法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则不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从幼儿认识事物和语言本身的特点来看,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图谱教学法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它以看形象的图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由难变易,活动开展更生动活泼,幼儿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提问法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已有经验和具体形象的图谱联系在一起,是解决活动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方法。

  (六)说学法:

  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说说、动动的轻松气氛中运用体验法、观察法、讨论谈话法等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我让幼儿通过听音乐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体验快乐的情绪,使活动更为丰富和有趣。 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观看歌曲图谱了解歌曲内容,掌握了相应的节奏。

  讨论谈话法:在此次活动中我提供许多机会和充足的时间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七)说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熟悉旋律:以乌龟娃娃做客的形式引入,让幼儿听着歌曲的旋律学小乌龟背东西,看看说说小乌龟背东西怎么样?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引发了兴趣,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就为以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2、欣赏歌曲:教师清唱歌曲后提问:你刚才听到歌里唱了什么?小乌龟背了什么东西?心里怎样?来引导幼儿说,幼儿回答后,教师要把句子唱出来。(老师要鼓励幼儿表述完整,并给予积极的肯定。)

  3、观看图谱:根据图谱学习理解歌词内容,引导幼儿在间奏处不唱歌有节奏做动作。幼儿在学说歌词的时候,配上此句的琴伴奏,让幼儿更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

  4、整首学唱新歌

  (1)师生齐唱(师用表情手势,引导幼儿唱时注意在间奏处停下来做动作。)

  (2)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个别领唱集体用单音字伴唱、小组、男女分开唱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

  歌曲。经我多次实践,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

  6、创编活动:引导幼儿进行创编间奏处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的动作,并引导幼儿互相学习,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7、延伸活动:幼儿到户外边听歌曲边和教师一起玩《小乌龟背东西》游戏。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利用游戏结束自然又轻松,可以让整节课推向高潮,令人意犹未尽。

音乐说课稿12

  1、歌曲:《西风的话》歌曲处理。

  2、欣赏:抗敌歌(合唱)介绍音乐家黄自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歌唱秋色的美景;在歌唱实践中学习气息的控制,在不同声区中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教育他们热爱生活,珍惜时间。

  2、通过欣赏,感受音乐家黄自通过歌曲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歌唱秋色的美景。

  教学难点:在歌唱实践中学习气息的控制,在不同声区中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

  1、请同学回答,do=F调的do在五线谱的什么位置?此调哪个音发生了变化?位置在哪?

  2、集体视唱《西风的话》的.曲谱。

  三、歌曲学唱、处理:

  1、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老朋友来了,我们上节课对出了他的暗号。这节课,他有话要对我们讲,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2、听录音范唱。(是谁呀?他的话讲了什么?从他的话你知道了是那么?)请同学说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3、有感情的读词。集体跟琴练唱。

  4、秋天的到来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应该怎样去演唱来体现歌曲中的秋意呢?(练唱)注意:要字正腔圆。演唱“袍”、“高”、“蓬”、“红”等字要使声音饱满,吐字清晰。 在教师指导下练唱。

  四、欣赏:抗敌歌

  1、下面老师再为大家介绍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是老前辈。他就是音乐家黄自。教师介绍黄自:(书上介绍;教师再补充一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黄自作曲的一首歌曲《抗敌歌》。

  教师介绍《抗敌歌》创作背景:

  2、初听乐曲,请同学说说听了以后对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你认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分两段细听,注意听这两段音乐不同的写作方法。

  4、复听全曲。在歌曲中下课。

  板书设计:西风的话 旋律上下起伏 流畅 情绪平和 力度变化不大

音乐说课稿13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中的《阳关三叠》一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人音版音乐鉴赏中的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了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古琴曲,第二部分是琴歌。这些作品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深沉蕴藉、潇洒飘逸,讲究一种空灵的美感,品格高雅。本课选择的是第二部分的琴歌《阳关三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代音乐原汁原味的韵味,本课的设计对教材进行适当的二次开发,选择重点欣赏琴歌版《阳关三叠》,而合唱版则作为对比进行鉴赏。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并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唤醒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关注,并愿意传承与发扬;

  2、知识与技能:了解琴歌的概念;能分析琴歌《阳关三叠》的音乐要素;对比欣赏合唱《阳关三叠》,体会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能吟唱上阕;

  3、过程与方法:使用实践、对比、体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经典古曲的鉴赏学习中感悟、体会其意境;并能结合所学开展创造性改编活动;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分析,感受琴歌《阳关三叠》所表达的离别之情;能吟唱上阕;

  教学难点:

  使用对比、体验、讨论等方法,开展对作品改编的创造性活动;

  四、学情分析:

  中国古代音乐因为离我们学生生活的时代比较遥远,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因此在教学中,较侧重兴趣的激发与持续;使用实践、对比、体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经典古曲的鉴赏学习中感悟、体会其意境、情感;并开展创造性改编活动;

  五、教法学法:

  情景导入法、视唱法、讨论法、吟唱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学生熟悉的重大的事件相关内容入手,引发学习兴趣,铺垫学习氛围)

  1、播放: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画卷、古琴、现代舞作画2分钟)

  提问:在这个片段中使用了一件什么特别的乐器?

  学生观看片段并思考回答

  本课在引入部分设计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古琴演奏片段开始,用美仑美奂的音乐与画面,拉近古代音乐与现代的距离,诱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关注。这是本课教学的切入点,为更进一步开展教学做好铺垫。

  (二)、感受与体验:(重视音乐要素与情感表达的感受与探究)

  1、引出古琴

  师:我们的古代音乐之旅就从刚才片中出现的乐器——古琴开始;

  2、琴歌概念;

  3、欣赏:古代琴歌《阳关三叠》

  要求:吟唱上阕并注意下阕对比上阕在音乐要素处理上、情感上有什么变化?

  4、欣赏:合唱《阳关三叠》(王震亚改编)

  讨论:琴歌与合唱两个版本在音色、速度、力度、艺术表现力等方面有何不同之处?

  这是音乐鉴赏的主体部分,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感受作品,并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深入了解本作品的各音乐要素的处理方式以及与情感表达的必然联系,使得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同时了解古代音乐知识技能。这是本课的重点。

  (三)、创造与活动(开展创造性改编活动,探讨古代音乐文化的传承)

  1、观看卞留念改编的《阳关三叠》,(加入流行元素、多种音乐形式组合等)

  辩论赛:这样的改编好不好?

  2、借鉴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画卷),分小组设计2010年广州亚运动会的闭幕式片段,要求使用或改编《阳关三叠》。

  这是本课的拓展部分,也是设计的亮点;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如何传承本身就是现代的中国人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通过创设两个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更深地在参与之中感受到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与艺术魅力的保持与创新;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对传承古代音乐文化的责任。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肯定同学们的表现并要求同学们继续关注古代音乐文化并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传承下去。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传承古代音乐文化的责任。

  七、教学反思:

  1、本课的引入部分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并成功地引入到课题;确实激发了学生想对古琴做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2、在感受与体验这一部分,两次对比鉴赏层层深入:

  通过吟唱上阕,对琴歌中上阕与下阕的音乐要素对比,学生可以感受到歌曲情感的递进,深刻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比如:课堂上学生讨论到八度大跳所表达的情感起伏;反复吟唱所表达的无限眷恋与依依不舍之情等;

  接下来是合唱版与琴歌版的对比,通过对音色、速度、力度、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对比鉴赏,学生能体会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并由此关注现代的合唱作品是如何传承古代音乐文化的。

  3、在创造与活动这个环节,学生积极性被调动,参与面也很广,几乎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部分都积极参与,场面活跃。辩论赛上,两组学生都能很准确地阐述自己对古代音乐文化传承的认识,并很具说服力。在创造性的改编活动中,学生结合所学,新的创意层出不穷,让人大吃一惊。整个后面的环节,可以说课堂里学生妙语连珠,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4、不足之处在于对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的背景等介绍还不够。还有吟唱的部分还可再加强一点。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粗浅见解,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音乐说课稿14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选自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歌曲,属于教唱课领域。是一首c小调2/4拍二声部合唱歌曲,(板书)该歌曲为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表现了新中国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学唱这首歌曲,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维度: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这首歌曲的,引导学生感受轻快、优美的旋律线条,从而调动学生配合演唱歌曲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堂课在欣赏、探讨、学唱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体验、模仿的方法,引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连贯的气息来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二声部旋律,力求做到和谐统一。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开展特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学唱歌曲,用轻柔委婉的声声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本节课的.难点主要是:对于二声部合唱音准以及弱起节奏的把握。

  1、五年级的学生对于二八、前八后十六等节奏已有根本的掌握,这为本节课学习弱起节奏奠定了根底。

  2、同时在感受与欣赏领域有了一定的提高,表现力也有所增强,学生能够根本上把握歌曲的风格和情感表达。然后这首歌曲对本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存在以下问题:歌曲中的二声部合唱为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培养学生对于音准的把握。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局部学生已经进入变声期,加强学生保护嗓音的意识,多聆听,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为了让学生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在音乐教学中我运用了直观演唱法,情境教学法,轮换练唱法教学方法,同时结合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范唱,小组表演唱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然后学生分声部练习,借助轮换练唱的教学形式,完成教学目标,以此提高学生的二声部演唱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音乐说课稿15

  教材总析: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上网欣赏各种音乐风格的曲子使他们能运用各类电脑绘画手段恰当表现内心对音乐的感受。本课列举4大类音乐的特点,让学生正确体会并用抽象画手法进行创作。教学中注重结合艺术新课程的要求通过音乐与绘画艺术的双重美感熏陶来激活学生更多的艺术细胞,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去探索美、鉴赏美、创造美。本课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用点、线、色彩的形式恰当表现出自己对某类音乐的体验,画出的感觉最好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教学思路:本课跳出普通艺术课跳跳唱唱说说画画的老圈子,运用最先进的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一个艺术殿堂,音美两位教师联手打造网络环境下的艺术课,让音乐欣赏和抽象绘画环环相扣密切穿插共进共行,将音乐和绘画给人带来的艺术享受毫无保留一一展现,在四十分钟内师生共同煨煲一锅色香味俱全的艺术靓汤,全课运作在唯美中进行。

  一、新颖的题材赋予更深刻的人文性

  在课程设计上,《听音乐画感受》摆脱了旧的教学模式,不再以单纯的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把艺术知识、技能的学习渗透到“听音乐画感受”这个人文主题中,让学生始终围绕“听音乐画感受” 这个人文主题展开轻松愉快的学习。小学生特别喜欢音乐,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因而在教学的初始阶段通过播放Enga的Caribbean Blue片段,运用综合艺术中的影像、声效、语言文字效应,引领学生进入自己非常熟悉的捕捉蝴蝶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一下子就沉浸在曼妙无比的艺术氛围中,仿佛亲临其境,随着天籁般的歌声和优美的旋律融化在画面的湖光山色之中,通过欣赏学生很快就理解到音乐和绘画从来就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从而为下面欣赏各类曲风的音乐得到充分感受再用画笔尽情描绘做好了合情合理的铺垫,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听音乐画感受”。让这段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艺术课程中的人文性目的,即用艺术的感人形式、丰富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打动学生的心灵。

  二、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揭示课题后,教师在此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将视听艺术有效的结合,因此我们在此处将课件设计为随着《保卫黄河》那铿锵有力的'节奏及歌声出现黄河波涛汹涌的VCD壮丽场面及黄河壶口瀑布一泻千里的图片,让其动静结合,让学生在听觉视觉上受到强烈冲击,迅速进入欣赏角色。同时教师也将中国母亲河黄河介绍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保卫黄河》的歌声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吻合了艺术课程标准中的经典性要求。紧接着课件显示一幅抽象画,用教师讲解的方式告诉学生获得得音乐感受还可以用点、线、色彩的电脑绘画形式表现,开始进入本课的教学重点环节。为了给学生提供创作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情感交流为一体,大胆创新利用电脑配乐绘画。在具体制作时随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起伏用抽象画中的点线面手法一一展现电脑绘画全过程,为了踩准音乐节奏,我们的制作甚至精确到了0.1秒,使音乐与绘画艺术之美真正融为一体,达到了艺术课程标准中的所提出的创作性目的。

  三、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成为审美表现的主人

  接下来的连续三段环节全部是围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曲风的音乐、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赏各种绘画表演来展开的,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学生能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课堂上的自我表现及交流。例如进入第二环节的欣赏中,我们就设计了由学生上台演奏电子琴《天鹅湖场景》这类节奏缓慢的抒情性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情感价值的目的。

  此外我们在第三欣赏环节中,精心安排了刘老师的古筝演奏及吴老师即兴作画表演,联手打造音画时尚,让学生耳闻目睹深切体会音乐美术的同源关系,教师的倾情出演让学生与美感来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更加深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到了第四环节因学生对迪斯科比较耳熟能详,创作起来也比较容易,因此教师在这里特意设计了师生共舞的形式加让学生代表上台运用不同绘画工具现场创作并谈感受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就直接让学生参与了教学过程,体现出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小主人角色,而教师只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信息,使学生尽情尽兴的参与到艺术活动当中,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真正使这节课达到了艺术课程标准中的愉悦性目的。当学生沉浸在课堂气氛的高潮中时,教师巧妙的利用弹唱方式而一改普通叫喊方式让学生逐渐安静并坐下来,这样做就达到了课堂纪律上的收放自如,此形式鲜活灵动乃本课教学设计中精彩一笔。

  四、网络教学形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进入学生点听音乐电脑绘画创作阶段,教师在此以网络教学形式要求学生上网点听音乐画出相应感受,让学生感到网络教学已真正走进课堂,高科技信息技术时代已经来临,因此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了带耳机点听音乐家电脑绘画的作业形式可为匠心独运,令听者观者画者都耳目一新。在网页上设计了“作品上传”及“浏览作品”板块,为的是能在课堂上让学生的作品及时上传与他校此课的优秀作品一起供上网师生欣赏借鉴学习,同时也提高学生课堂创作的积极性并给足他们荣誉感。全课教学设计中教师并没有着重于给某种音乐适合某种画风作定论,而着意于让学生一路学习一路欣赏领会,创作时让学生自己寻找各种适合表现不同音乐类型的画面,学生创作后教师也不做常规性总结发言,而采用了学生自我分析创作意图同时教师配上相关背景音乐,让现场每一个人清晰地听着音乐看着画面,共同体会作者的感受,从而获得认可或部分共鸣,本课难点由此击破。

  五、课外延伸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在全课结束前教师安排课后延伸部分,邀请学生有兴趣时继续上网听音乐画感受,把自己的得意作品用作品上传的方式传至相关网页,让更多师生欣赏到这些抽象画,同时可以把我们这节课介绍给其他班级的同学,让他们也上网听音乐画感受,体现艺术课课程改革的应用价值,即让学生在本堂艺术课中获得的艺术能力和经验能毕生受益,他们的学习生活由此开始由课堂拓展到网络,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更充满艺术情趣 。

【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音乐的说课稿12-17

音乐说课稿11-22

音乐说课稿05-16

大班音乐说课稿11-15

小学音乐说课稿【经典】05-23

小学音乐说课稿11-04

小学音乐说课稿12-22

音乐说课稿范文09-01

(推荐)音乐说课稿07-15

春天音乐说课稿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