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美术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关于眼睛的造型表现课。儿童对于眼睛很熟悉,但平时并不会很积极、有意的观察和了解,本课则是要让学生深入的来了解观察眼睛的特点,感受眼睛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并了解自然界中动物各种各样的眼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本课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眼睛的一些科学知识,需要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教学重点在于对眼睛的形状、特征、色彩、内涵等美术方面的刻画。本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研究表达人类的眼睛,第二课时则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眼睛。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了解人类眼睛的特征,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对眼睛的形状、颜色、特征和神态的刻画。
教学难点:用不同方法来表达亮眼睛以及表达眼睛的情感意义。
三、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而对于眼睛,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对同学、老师眼睛进行观察、讨论和研究,从而发现身边世界的精彩和神奇,并通过欣赏课件出示的大量精彩图片,打开学生的眼界和思维空间,促进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表达。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自己学习、自主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培养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学法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自控能力差,要让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本课中我设想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观察,自己讨论、研究出眼睛的不同形状和特点,让学生的每一次观察,都有收获,都能得到肯定,使他们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我让学生在发现过程中再进行一次次的小练习,使学生的发现得到巩固和形象表现。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运用了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画,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我设计以猜谜的形式导入:“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小朋友们一般都能很快猜出谜底——眼睛。这样立即引起了他们对眼睛的注意。然后我让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切身感受一下:如果没有眼睛,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小朋友们会说是痛苦伤心的。由此来教育小朋友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让自己的眼睛保持明亮,并导入新课。
(二)新授: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小镜子,细心观察一下:眼睛有那些部分组成?小朋友们会说有眼珠、睫毛等。由此我出示眼睛的结构图片,小结眼睛的基本构造,使学生对眼睛的结构形成简单但正确的认识。接下来,我进一步提问:你知道眼睛是怎么看见事物的呢?这样提问目的是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然后,我以“听听科学家是怎么说的”来简单的讲解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并用课件出示眼睛成像原理的图片,使孩子们能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互相观察同学的眼睛,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样互相观察的方式比直接看图片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更贴近生活)学生会发现眼睛有大小的不同,形状的不同等,这时用课件出示图片,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眼睛形状的不同,此外不同性别、年龄、种族的.人眼睛有着更多的不同。在初步了解了眼睛的结构、外形、色彩后,我出示几幅简洁的范作,请学生用同样简洁的方法画一画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眼睛。这个小练习的目的是巩固之前学习的眼睛的构造和外形特点。进行作品展评的时候,评价重点在于表现的眼睛是否结构正确、特点突出。
(三)深入。我神秘的告诉小朋友们:“你知道吗,眼睛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许多变化哦”,学生的好奇心立即被调动起来,这时课件出示各种表情图片,“看看,他们的眼睛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立即恍然大悟,原来是在不同表情下人的眼睛会发生变化。接下来再详细的分析几种表情下的眼睛变化。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我设计了一个成语表演游戏,出示如“眉开眼笑”“目瞪口呆”“怒目圆睁”“虎视眈眈”等成语,请学生进行表演,让其他学生注意观察表演者眼睛发生的变化。接下来,再请学生画一画不同表情的眼睛,并进行展示评价。
(四)欣赏构思。在画过有表情的眼睛以后,请学生欣赏《错误的镜子》《爸爸很辛苦》以及用橡皮泥制作、彩纸剪贴、电脑绘画、废旧材料组合的一些关于眼睛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更多表现眼睛的方法和形式,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构思,思考自己打算画一个怎样有趣、独特的眼睛,想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等。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五)作业评价。学生进行关于眼睛的造型表现,可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想像,创作内容上可以新颖、多样、别具一格,并提醒学生可以将前两次作业的内容融合进现在的创作。作业展评时,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都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别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总结。最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并请小朋友们课后收集有关动物眼睛的图片和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关于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2
一、说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八课《鱼儿游游》。《鱼儿游游》一课共分为二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外形特点,能用剪贴的方式进行表现,并能用画或剪贴的形式装饰鱼的花纹。
二、说教材和学生:
1、教材分析:
作为小学生入学后剪贴的初始课,本课学生在剪贴时有一定得难度,这要求学生既要画出鱼的外形,又要能在设计好的鱼的身上用剪贴或绘画的形式装饰鱼的花纹。自然界的鱼类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色彩也是五光十色。我通过带着学生欣赏美丽的鱼儿,诱导学生表现鱼儿的xx,启发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剪刀,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来剪贴各种美丽的鱼儿,和鱼儿做朋友。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必拘于自然与现实的色彩及形状,要大胆、富于想像,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鱼儿游游》一课也为后续上好剪贴课奠定了根底。
2、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泼、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鱼儿游游》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开展的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实立
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按照本课的教学内容,认真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为促进学生的开展,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鱼的外形结构,能用剪贴的形式表现水中游动的鱼。
2、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不同的色彩来装饰各种鱼儿。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珍惜大自然,保护生灵的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是:
了解鱼的外形结构,使学生能用剪贴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鱼儿。
教学难点是:
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各种鱼儿。
四、说教材处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按照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认真贯彻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
作为小学生入学后剪贴的初始课,本课学生在剪贴时有一定得难度,这要求学生既要画出鱼的外形,又要能在设计好的鱼的身上用剪贴或绘画的形式装饰鱼的花纹。只有画的好,才能做的好,剪得好。所以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了解鱼的外形结构,让学生能用剪贴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鱼儿。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了大量的有关鱼的图片及教师和学生的范作,让学生了解鱼的外形结构,身体形状的特点,让学生概括鱼身体的根本形,比拟各种鱼的花纹特点,为学生能剪贴好鱼做铺垫。
《美术新课标》中规定,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根本特征。我们在保护学生个性形成的同时,还有遵循审美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我要突破的难点就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不同的色彩来装饰各种鱼儿。通过欣赏图片和作品时鼓励大家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使学生能创作出有独特个性的作品,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课我将学生作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尝试求知欲,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智互动的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的体验制作活动的乐趣。
五、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及教学手段:
1、教学方式: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时机,通过引导、欣赏、体验、思考、观察、讲解、演示、表现、展示、评价等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2)、以观看动画片、游戏、范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4)、通过欣赏图片、观察范作、自主表现、展示评价等方法,让他们比拟自然界中的鱼,感受鱼的美,提高审美能力,分析美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2、学习方式: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针对《美术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的指导: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初步让学生了解自主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
(2)、通过创设情境和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本课的学习活动中。
3、评价方式:
根据新课标中的要求,为促进学生的开展而进行评价,我采用以下的评价方法: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针对学生的特点,创设利于学生开展的评价环境,通过游戏活动展示作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4、教学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教学中我通过创设各种情境,以欣赏多媒体课件、动画片、图片、游戏、范画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各种鱼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走进鱼的世界,曾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看、听、说、玩、想、做等多元化教学活动中,逐步提高各种能力。
六、说教学预案(教学流程设计)
根据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的需要,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开展,表达创新精神,我把自己所设计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智互动的教学模式,融入到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中: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的情感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而生动感人的情境又能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引起学生愉快的情绪,学生进入情境后就会引起思想的共鸣。所以我采用情境法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欣赏动画片《海底总发动》的片段,然后提出问题:
尼莫被抓走了,它感到非常的孤单和害怕,小朋友,你愿意做一条小鱼去陪陪尼莫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以此来引出课题,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活泼课堂气氛,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根底,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引导学生思维轻松进入学习内容。
2、观察感知,体验审美
《教育学》中指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开展。要让学生主动开展,在教学中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见过的鱼,说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和花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表演鱼儿游游,可以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初步感知鱼鳍的作用。更使学生走进鱼的世界,以此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曾强学生的求知欲。
用课件展示鱼身体各局部的结构,让学生了解鱼的外形结构特征,为学生剪贴鱼奠定根底。接着课件展示让学生欣赏大量海洋鱼的美丽图片,通过比拟说一说它们的美。这时学生交流,各抒己见:鱼儿在外形、花纹图案和色彩等方面的美。
通过比拟自然界中的鱼,感受鱼的外形美,色彩美,花纹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多欣赏,多感受,多交流,在分析美,感受美的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并对鱼的形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此来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
3、发散思维,自我表现
欣赏教师的作品和同龄小朋友的作品,让学生概括鱼的形状,颜色和花纹等。通过让学生以儿童的眼光欣赏同龄人的作业,教师的范作,体验不同媒材的美术作品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创作xx,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自由地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说说小朋友们是怎样把这些美丽的鱼表现出来的?学生自己概括剪贴鱼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来装饰鱼,给它穿上什么样的衣服,使它更漂亮?这样让学生发挥想象,利用各种美丽的花纹来装饰鱼,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开展。
接着还是以要为小丑鱼尼莫找朋友为契机,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各种美丽的鱼,与小丑鱼做朋友。激发了学生的爱心和创作xx,使他们感到非常迫切的想要动手剪贴各种美丽的鱼儿,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自由地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在创作时为学生提供各种剪贴鱼的图片,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气氛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泼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和别人不同色彩和形状的鱼儿,展开比赛,这样就鼓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以此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4、展示评价,情感升华
本阶段我添加了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游戏活动,出示海底世界图,学生把剪贴好的鱼儿贴到黑板上的海底世界的图上。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鱼的上面贴泡泡,看谁得的泡泡最多。让学生评出看的鱼儿,并说明原因。再说一说你还喜欢哪条鱼,喜欢它什么地方?
这样在游戏中评价,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开展。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5、教师小结,渗透德育
在课的结束局部,我掌握时机,渗透德育,对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小丑鱼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爸爸,它非常快乐,小朋友们帮助了小丑鱼找到了爸爸,你们快乐吗?看来小朋友们都是喜欢助人为乐的好孩子。鱼儿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小朋友应该这样做呢?
海底世界非常美丽,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自然,保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七、说教学效果预测:
1、由于美丽的鱼儿是儿童喜爱的动物之一,本课通过剪出鱼的外形,并能用剪贴或添画的形式表现鱼的花纹,色彩,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积极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通过引导、欣赏、体验、思考、观察、表现、展示、评价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制作活动的乐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的情感态度。
2、由于本课我根据《美术新课标》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对学生的学法进行了指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全体学生都可到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总之,本课我根据《美术新课标》的要求,按照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贯彻新的教学理念,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表达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了根本的美术素养,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开展。
关于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美术的三号考生,今天我要试讲的内容是小学一年级美术《漂亮的瓶子》(板书题目)。
一、动画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特约嘉宾,他是大耳朵图图,可能有些小朋友认识他。图图遇到了麻烦事,他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今天带了剪刀、卡纸和彩笔,准备做手工,他想请大家来帮忙。到底是什么麻烦事呢?请看大屏幕。
2、哦,原来是图图把妈妈最心爱的花瓶打碎了,他非常着急,我们怎么帮帮他呢?
(学生回答:老师,我们可以帮助图图做一个花瓶)
我们可以帮图图设计一个花瓶(张贴:花瓶),设计的花瓶一定要漂亮(张贴:漂亮的),图图才能得到妈妈的原谅哟!
二、教学新知
1、中国人特聪明,在很久以前就设计出了许多漂亮的花瓶。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漂亮的中国陶瓷艺术吧。
师:你喜欢这些瓶子吗?为什么喜欢它呢?
(学生:因为它外形美观,制作精美,图案漂亮,色彩鲜艳)
表扬懂得从细处观察的学生。
2、这些漂亮的花瓶和我们人的身体一样,也有头有脚,它们的头叫做瓶口,脚叫做瓶脚,中间鼓鼓的大肚子叫做瓶肚,瓶口下面细细的部分叫做瓶颈。有的瓶子两边还长了两只大耳朵,我们就叫它瓶耳(老师边展示课件花瓶的图案边讲解)。
3、那老师如果在中间用一条线把瓶子分成了两半(课件),大家仔细观察这些花瓶,你发现瓶子左右两边大小怎样,形状怎样?(学生:两边的大小一样、形状一样)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观察得真仔细。是的,这条线把瓶子分成大小完全相同的两半,我们就叫它对称。
老师: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对称的'啊?
学生:我们看到的蝴蝶是对称的,蜜蜂是对称的,人也是对称的。
4、(1)我们用手中的纸也能折出对称型。拿起你们手中的纸,跟着老师一起来折对称的长方形。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对好了,然后按平中间线。
(2)在剪花瓶之前,我们要画出心中花瓶的样子。花瓶是对称的,我们只要画出花瓶的一半就可以了。老师把连起来的这边放在左边,开口的这边放在右边,然后我以左边为瓶子的中间线,画出花瓶造型的一半。(媒体:折剪法的提示)
5、师:那么,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大瓶子呢?(沿着纸的外形剪,尽量占满纸)
6、要让花瓶变得更加漂亮,我们还得给它进行装饰,让花瓶穿上漂亮的外衣。(出示做好的花瓶,贴于黑板上)这是老师装饰的花瓶,那么大家看一下,我们怎样能够让花瓶更加美丽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装饰让花瓶更加漂亮,比如:
(1)装饰花瓶时,我们可以给花瓶画上美丽的图案,涂上好看的颜色;
(2)也可以用彩色卡纸剪出各种图案,贴在花瓶上。
7、别的小朋友也设计了许多漂亮的花瓶,想不想看看?(媒体出示)
师:1、这些瓶子美吗?
2、这些瓶子美在哪里?用了哪些方法进行美化的?
(学生回答省略)
三、学生创作实践。
1、大家想不想也有这么漂亮的花瓶啊,哦,大家都想啊,那让我们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来动手设计自己心中最漂亮的花瓶,待会儿老师把你们设计出的最漂亮的十个花瓶放到柜子里展出,然后选出最最漂亮的花瓶送给图图好吗?时间不多了,老师给你们十分钟的时间,赶快行动吧!
2、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你们制作瓶子的时候。
(1)要保持安静;(2)有问题请举手。开始行动吧!
步骤如下:
A对折纸,画出半个瓶子造型;B剪出造型;C勾画花纹,装饰美化。
四、展评添趣,总结延伸
今天同学们做的瓶子都很漂亮,图图非常感激我们班的小朋友!那我们今天的课就到此结束,大家回家后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再制作一个更漂亮的瓶子送给亲爱的爸爸妈妈,好吗?
关于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创作课。教材上有一幅国庆节夜晚放烟花的图片和四幅儿童创作画,这四幅儿童创作画是学生用不同线材来表现的,采用了蜡笔绘画、毛线粘贴和剪贴等形式进行创作的。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放烟花的情形,引领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材料来表现烟花,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过年过节时,放烟花是一种很重要的娱乐庆祝方式,也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娱乐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烟花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形状和色彩也越来越美丽。在教学时通过启发学生回忆和欣赏放烟花是的场景,知道烟花的造型,并通过各种材料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教材,对不同的材料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掌握,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喜欢用自己的想法表现事物。烟花是孩子经常见到的,与孩子的生活非常接近,所以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就会让孩子把他们丰富、奇特的想象力通过动手表达出来。
三、设计思路
1、欣赏“烟花”;2、认识“烟花”;3、感受“烟花”;4、创作“烟花”;5、评比“烟花”。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烟花的形状,学习用不同的线材表现烟花。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和想象力。
(三)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能安全使用工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形状各异的烟花。
六、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设计表现不同形状的烟花。
七、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课件、演示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八、教学过程
(一)烟花的认识、理解
1、播放一段有关烟花的课件、范画,教师提出问题:烟花的形状变化万千,但它们有一定的相同点,请同学们找出。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出:烟花从中间向外放射。
2、教师提出问题:观察、说说它们的形状像什么,并请几个学生上台画出自己的感受。再请学生对所画的烟花进行评价。
(二)掌握、创作烟花
1、烟花的形状丰富多变,要如何变?教师在学生画的烟花上进行再创作,有的点加粗、有的线加长、有的线弯曲,线一多一密就成了面,让学生领悟点线面的大小、长短、粗细等可以让烟花的形状发生各种变化。
2、学生都了解烟花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在夜空中闪闪发光,把夜色装扮得十分漂亮。教师提出问题: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创作出造型别致、色彩鲜丽的烟花?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法:有各种动物造型的烟花、有太阳、月亮、星星等造型的烟花。
(三)利用不同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1、欣赏书中范画,请学生找出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各种烟花。
2、教师演示方法与步骤掌握创作技巧。
3、每两个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设计的烟花与众不同,可画或用其他材料制作一幅《闪光的烟花》。
(四)学生进行造型游戏
教师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作业讲评,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六)小结
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是不受时空制约的,美术课教学同样不应局限在40分钟之内。我们应该注意到,学生在课后生活实践中,在有意无意地积累着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本身对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是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关于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5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美术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第七课《小挂饰》,其课型为综合·探索练习。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造型表现上的飞跃。它既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小挂饰的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较熟练安全地使用工具并对各种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与他人的感情纽带关系,培养尊敬他人的思想情感并感受装饰物的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我把它定位在学生能否始终保持学习过程的自觉性、趣味性,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而难点为用不同材质的小挂饰串联方法的掌握。第二部分:教法、学法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直观动作性思维,为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第三部分: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材质的小挂饰以及供学生欣赏的图片。学生准备:各种彩色纸、纽扣、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以及剪刀、双面胶、针线等工具材料。第四部分:教学程序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我实行了开放式教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积极生动地参与。
(一)导入
1、设疑:上课一开始,教师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漂亮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看?”
2、激趣:把小挂饰挂在黑板上,问:“好看吗?老师这儿还有呢。”
3、揭题。
板书课题:“小挂饰”
(二)新授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得让他们通过观察探讨、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等实践活动实现自我的发展。
1、研究探讨,自主感悟。出示课题后,开始教学的新授部分。
2、欣赏图片,拓展思维。看过老师的这些挂饰后,再让学生来欣赏一下其他挂饰的图片。我给学生欣赏的图片共分三个块面:通过欣赏这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工艺大师制作的装饰物的美感。看完这组图片后教师再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其他的小挂饰吗?”这个时候,学生会回答出很多,譬如,手链、脚链、风铃等等……通过挂饰的欣赏,让他们知道在自己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把它们变成各种美丽的挂饰。学生在欣赏了这两组图片后,已经个个跃跃欲试,急于想自己动手实践了。这个时候,我的教学过程也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学生实践操作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制作前,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人单独制作小挂饰,还是两个人做,或者是几个人合作。想选择手边的哪种材料来做。还要提出制作要求:
(1)有创意,跟别人不一样。
(2)注意针线运用的安全性。
(四)作品展示交流这也是我这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或和同学合作的小挂饰佩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里上台来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自由展示。教师也戴上预先做好的挂饰走在学生中间带领他们一起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当表演的时候,教师提出:“同学们,我们可以把自己做的小挂饰送给好朋友或者老师,也可以挂在墙上来打扮我们的教室。”这时,教师把自己的挂饰送给最有进步的几个学生。学生兴奋极了,他们兴高采烈地互相赠送着自己的作品,有的还把小挂饰挂在了黑板上、墙上。
关于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6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第四册中的第15课《画夜景》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画夜景》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 这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童真、童趣的,不受制约的想象会像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因此,我根据《美术课程总目标》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创新精神。”并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的绚丽多彩,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使学生了解颜色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2、操作目标:学习表现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认识深浅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现夜景的美感。 教学难点是:颜色深浅对比在画面中的实际运用。
二、教法运用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天真浪漫、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打算以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教学:
1、情境激励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欣赏、交谈、想象”为主要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通过把学生带入艺术的空间里,引导学生不受限制地、敢于打破常规地、自由大胆的进行遐想,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从而有力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2、德育渗透法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文中指出“各门课程之间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因此,教学时通过欣赏家乡夜景对学生渗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学法分析
本课以“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为主要目的,因此,我准备采用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学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本课难点——认识颜色明暗对比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对比的多种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验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组织、导入
1、 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做好准备。
2、 欣赏导入: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夜景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夜景的兴趣。
3、 引出本课课题——《画夜景》。
(二)、创设情境,认识明暗
1、 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景。请数位穿同色系衣服的同学上台模仿服装展示,其他同学讨论比较衣服颜色,找出哪些是亮色哪些是暗色,然后请一两位同学上台将模特按衣服颜色深浅顺序排队。通过直观、深动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亮色与暗色的差别。
2、引发思考 质疑:颜色的深浅是绝对的吗?教师随机找两位模特请学生比较衣服颜色深浅,再用浅色与另一位模特衣服比较深浅。启发学生思考:颜色的深浅是相对而言的,是利用颜色对比产生的。一个颜色只有和其他颜色相比较时才能分辨深浅。在美术中,把他们叫做颜色的明暗。
3、语言表述 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我准备利用各种颜色的小花为奖励品,奖励给一些有独到见解、敢于表现的学生,以此来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质疑讨论,自主探究
1、欣赏,感受我先整体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接着用一种兴奋的语气告诉学生:你们想不想看看夜景呢?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一组夜景与白天景色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家乡美景。
2、质疑,引发思考白天和夜晚,同一景物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意见。(我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深浅颜色对比会使画面产生强烈效果。
3、德育教育,引入绘画方法 引出问题:咱们兰州的夜色是这样美丽,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它画下来?那么咱们能用什么方法描绘出夜景呢?
4、 学生分组讨论绘画方法,发挥想象力,找出描绘夜景的好办法。
5、 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后,教师介绍并演示不同的绘画方法。
(1) 用油画棒直接在深色卡纸上绘画。
(2) 先用浅色油画棒绘画景物,再用深色水彩涂抹背景。
(四)、欣赏评述,提高审美
1、欣赏作品 在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播发课件,目的是: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借鉴大师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并在欣赏中获得新方法、新思路。
2、布置实践任务现在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兰州美丽的夜景吧!
(五)、大胆创作,点拨引导 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进行描绘,注意色彩的运用。并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表现,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助解决诸如构图、色彩搭配等问题,教师适当引导突破。
(六)、展示评价,交流经验 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1、自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仪上展示,说说自己的画面内容,觉得自己的画画的好不好?什么地方画得棒?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
2、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文学与艺术相结合。并请学生把作品贴于“小画家”展示栏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新意识。
(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先整体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要求学生回去后把画给家人看看,并把自己变成巨人后的故事说给他们听听,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情沟通的情感意识。
五、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奖励区和展示区。
关于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线描画: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可以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小学生在简笔画的训练基础上,再进行线描画的练习,会使其绘画的精细方面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很大发展,不仅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能力,同时能提高小学生专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发小学生的绘画兴趣。
小学生在欣赏、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小学生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开展线描画教学,能引导小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一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针对本学期美术特色活动的要求,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黑白对比来装饰鱼。
2、鼓励小学生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小学生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小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黑白对比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小学生大胆想象和创作。
三、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其他小朋友画的线描画鱼
3、白纸,黑色水彩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小学生感受到鱼宝宝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
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小学生既形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小学生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小学生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小学生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鱼宝宝?为什么?"使小学生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让小学生用语言将自己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达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小学生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说活动程序:
共有5个环节:
1、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的花纹,引导小学生说出鱼儿身上花纹的特点。
(导入活动,观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快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然后请小学生讲讲自己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小学生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2、欣赏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引导小学生说说他们的画用了那些线条装饰的,并进行比较。
再欣赏老师的作品,让小学生学习装饰鱼宝宝的基本方法。我同时逐个展示各种点、线、面(即根据小学生回答展示各种线形和点形装饰),既增强了趣味性,又有效地发挥了教育的功效。
(欣赏小学生绘画作品,请小学生互相说一说,这些鱼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示范讲解几种鱼的画法:(欣赏老师的作品)
(1)请小学生说说老师画的画都用了什么线条来画各种各样的鱼。
(2)教师在小学生最喜欢的鱼身上示范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线条的疏密关系。
(3)请小学生来装饰几条鱼宝宝。
(4)引导小学生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鱼?
3、通过比较,了解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为了帮助小学生理解线描画抽象的形式美的构成规律。我选择了三副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图一: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图二: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图三:疏密变化恰当、有一定规律),小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在教师的追问:"这两个鱼宝宝美吗?为什么"的过程中交流、探索、发现,从而掌握线描画的基本规律,为接下来的创作提供支撑。
4、小学生创作,教师指导要点:
(1)鼓励小学生大胆想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小学生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
(3)帮助能力差的小学生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5、观赏评析作品
(1)请小学生自由互相讲述自己所画的鱼
(2)请个别小学生谈谈自己喜欢哪一条鱼,为什么?
(3)教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帮助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线条的疏密也很好,鱼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起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小学生观察、想象、总结鱼的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想象中的鱼。我认为小学生的作品完成的非常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想象丰富构图大胆。小学生画出了变形鱼、潜艇鱼、花朵鱼等各种形态的鱼,每个孩子的想象都是不同的;孩子们在鱼身上设计的图案同样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有植物、海洋生物、小动物、有的孩子甚至用上了数字进行装饰。
二、专注性。在孩子们绘画的15-20分钟里,全班孩子注意力集中,大家都在安静的环境里低头画着自己的画。有个孩子在鱼身上划出了格子,在格子里进行装饰,20几个格子,她就那样一个一个的画着,即使是周围的小朋友画完了,她依然认真的画着,直至全部画完,体现了孩子们对绘画的喜爱。
三、自信心。在最后讲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孩子们在全班选出一幅"最漂亮的鱼",结果孩子们都说自己画的鱼最漂亮,并且能说出漂亮在那里:我的鱼形状最漂亮;我的图案最漂亮,看我画了这么多的图案它们都不一样。我用数字来装饰鱼,你们有吗?我还用到了植物呢,有樱桃……唯恐自己的被拉下,体现了孩子们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当然,活动也存在不足之处:小学生分享交流的时间少,这也是孩子们一个学习的过程,小学生通过分享提高构图和造型的能力和水平。从组织小学生评价绘画作品中发现小学生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强, 教师应在关注他人、欣赏他人作品方面对小学生实施影响。
【小学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美术说课稿03-10
[经典]小学美术说课稿06-08
小学美术说课稿12-12
小学美术说课稿[合集]06-10
关于小学美术说课稿03-02
小学美术说课稿模板09-06
小学美术说课稿(15篇)01-04
小学美术说课稿(12篇)08-03
小学美术说课稿(经典15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