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说课稿[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美术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美术说课稿1
教材分析:
《西方现代艺术》是普通高级中学《美术鉴赏》(人美版)第13课的内容,从教材内容上来讲,学生对各种类型美术作品的鉴赏知识有了大致了解。因此,本课的目的是围绕“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这个主题,对西方现代艺术作一个概括的历史性梳理,使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课中我采用“欣赏与实践结合”“音乐与美术结合”的设计方案。课中既有美术鉴赏部分又有设计活动制作展示部分。只是在教学设计里各自侧重点、所占比例不同。“教学目标”符合《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涵养、美感,丰富生活情趣和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
内容结构:
本课分引入、讲授、讨论,体验四部分,为更好地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所选作品都是在美术发展有代表性的,包括一些有影响的西方前卫艺术。但是,对于它们的价值和作用,则要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本节课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几个主要流派为主要内容,领会西方现代艺术的特点。
学情分析:
根据高中学生年龄的特点,求知欲强,独立思考能力争强,很有分析评论的能力,同时,他们又不仅满足与现在教学内容,喜欢创新,喜欢刺激,喜欢独具匠心,喜欢博览群书,更喜欢在网络上收索他们喜欢且易接受的信息。另一方面,他们的艺术基础不是很扎实,艺术素质高低差别大,接受艺术的能力不均衡。根据这些我考虑在本课教学中,加些互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西方现代前卫艺术及其思潮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学会鉴赏与评述的基本方法。并敢于大胆的在实践中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与提高学生观察、鉴赏、评述、创新、实践等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鉴赏西方现代绘画流派。主要介绍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及超现实主义,
初步理解其艺术特性及表现手段。
教学难点:西方现代绘画各流派的特点及总体艺术风格体现。现代派艺术较为复杂,历史的
评价不一,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
教学准备:电教设备、教学课件、影像资料、体验材料。
学生准备:看教材、资料图片素材、体验材料
教学预见:学生可能对现代艺术不一定喜爱,可能难于接受,学生课前沟通不了没有一个预先的认知过程。学生可能会不愿对作品进行评述,教师要随机性的启发,引导其语言表述评作品的'能力,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教学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
教学评价:口头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
教学形式:教师讲述、学生欣赏、讨论、游戏、展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分组形式
二、导入:听后印象派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提问方式引入课题《西方现代艺术》
三、新授部分:
(一)、西方现代艺术
背景:自从19世纪末后印象派画家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美术的写实传统,加之人类进入
20世纪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从20世记
初在法国产生的野兽派绘画算起到20世纪末,有名称的美术流派多达二三十个,以马蒂斯、
毕加索、达利等代表现代绘画的风格特点,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总体上都具“个人
主义与形式主义“的特性。
教学形式:(观看课件)。
鉴赏目的:围绕什么问题去观看?看后学生了解些什么?
(1)围绕现代艺术特征,(2)了解西方现代主要绘画流派。
1、特点:企图突破以至完全摆脱或否定西方绘画注重写实的传统,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艺术形式的探索。
2、代表流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主义.、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等。
(1)后印象派:把对形式和绘画媒介的探索理智化和系统化,从而开创了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的新纪元
例:塞尚《咖啡壶边的女人》,作为法国珍宝参加上海世博会。
(2)野兽派:产生20世纪初的法国。随意运用色彩和线对形体表现,并加以夸张、变形。例:(法)马蒂斯《舞蹈》
(3)立体派:打破传统以固定视点表现对象的手法,开创把形体解体,再重新组合,从而出现与常态不同,创造鲜明个性和强烈的艺术震撼力的形象,表达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例如:(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
(4)未来派:产生20世纪初意大利。特点强调表现运动和速度。体现“前卫、喜悦、兴奋、_”。
例:(意大利)巴拉《拴着链子狗的动态》
(5)表现派: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
例:(挪威)蒙克《呐喊》
(6)行为艺术:也称行动艺术、身体艺术、表演艺术等,国外目前通用的用法是performance
art,它是在以艺术家自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的行为表演过程中,通过艺术家的自身身体的
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同时经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
观看视频。
讨论:1、你觉得行为艺术能接受吗?
2、西方现代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二)、开阔视野,综合欣赏:(选择放映)
(三)、体验活动,“假如我是艺术家”
学生做重构练习,自由组合、分组活动、学生展示:(自评、互评、师评)
背景播放印象主义音乐家德彪西《月光》
1(五)、课堂小结:(教师)
西方近代美术的演变,曾被人喻为一个传奇性的故事。由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千变万化的价值观念,打开了许多未曾探索过的道路。一直到现在,“现代美术”仍是个令人迷惑的名词,一些被公认为艺坛巨人的画家,如塞尚、马蒂斯、毕加索虽已成为艺术的传奇人物,却仍然经常被一般人所忽略,毕加索的立体派或荒唐或有趣,马蒂斯的野兽主义或美观或滑稽。当然,无论何种艺术形式,所反映和表现的都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特征,都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反映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而丰富的思想感情,作品映射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谬,寓意,抽象,但确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写照。其中的积极成果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开拓了艺术的视觉表现空间。
高中美术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基本思路
a、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民间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了解民间美术与普通人的生活之间的重要关系以及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作品,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其他美术作品相比毫不逊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一些常见形式、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
3.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4.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民间美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其他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自发性的美术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积累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美术门类。
本课主要围绕中国的民间美术这一主题来展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这一传统。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一些深入浅出的论述,向我们分析了民间美术的内涵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首先指出,民间美术扎根于人们的具体生活,甚至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与人们对美的'要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密切相关。在这方面,教材就民间美术的种类以及与生活的关系列举了若干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对此有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指出民间美术的价值:
①它是研究民俗的重要途径;
②它体现着劳动人民质朴、自然的创造力,有着专业美术不可替代的价值;
③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一些风格独特的生活用品。
④它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它是艺术家们重要的灵感源泉之一。
接着,教材又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以及它们的内涵,列举并分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
2、教学目标
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a .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b.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4、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可以找一些录像资料来给学生观看,尤其是关于本地民俗的资料片。或者找一些教材中所列举的一些中国现代导演拍摄的电影中涉及到民俗与民间艺术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所具有的巨大价值。让他们在体验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门类,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认识并且注意保护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和形式。
可以建议学生分小组来完成,去图书馆查询本地区的资料或者询问一些长辈。如果条件允许,在本地区又有很有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被保留下来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集体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现场调查与体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制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居室,然后与同学们交流装饰居室时的构思与所产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学生对本地民间艺术耳闻目染较了解。但对其它民族民间艺术了解甚少。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制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居室,然后与同学们交流装饰居室时的构思与所产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
3、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了解民间美术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促使他们了解多种美术形式。引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作品,提高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一些常见形式、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行教学。
四、教学程序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高中美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下面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的第九课。在新课标的学习内容中,属于五大学习系列中的美术鉴赏模块,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和艺术风格,即通过欣赏、解释、评价等方法,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崇拜,提高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
接下来是第二部分——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历史知识的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但却力不从心。因此,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形成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了解家乡本土的美术,进而热爱乡土美术,并逐步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以及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难点: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
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关注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这就决定着学生要具有丰富而自由的创造力。
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法、联想法等。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索相关材料、预习了解本课知识点、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实物等。
学具准备:民间美术相关资料收集、剪刀、彩纸等。
七、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音乐导入
采用音乐的导入方式,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为此,我将播放民俗音乐《喜洋洋》,并且提出问题:过年有哪些传统习俗?中国传统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东北、西北、南方)?(小组讨论回答)引导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自然的引出今天的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环节二:欣赏图片,讲授新知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我设置了小组讨论的环节来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我会出示图片《对猴团花》《大阿福》和《兔爷》泥塑,询问:哪些作品是民间美术?如何来界定民间美术?说出理由。针对这节课的重点,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答案,目的是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使本节课的重点得到解决,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环节三:拓展延伸,情感表达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并结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展示作品提出问题:目前,很多民间艺术由于民俗活动的消退而逐渐消失,有人认为传统的民间美术已经逐渐脱离了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是否有必要保留民间艺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巡视检查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民间美术的乐趣。
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发言,由教师总结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应用,如服装纹样、家居等方面相关知识。
环节四:小结作业,动手实践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提问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学生可以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
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给学生留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
1、学生回忆民间美术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其寓意等知识。
2、布置课外作业:实践——剪窗花。
高中美术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是高中美术鉴赏第7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了解中国近现代绘画的艺术特色及代表画家的作品鉴赏。并了解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以及西方油画的发展对我国绘画的影响。培养一双发现美、鉴别美的眼睛,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内涵。学会美术鉴赏的方法,具备对美的洞察能力,养成热爱美、欣赏美的美好情感。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以逻辑思维为主导,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同时喜欢学习一些富有内涵地理论性知识。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引导学生鉴赏作品的同时,了解中国绘画发展的演变过程,体会绘画的艺术特色及特点。基于学情,将理论上升到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的同时考虑到课程本身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可能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过于生硬化,因此在授课技巧方面除了常规的授课方式外,我还采用了情境法、游戏法等,易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程内容上。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感受绘画作品蕴含的深厚文化韵味。
2.欣赏经典的美术作品,掌握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3.培养对绘画的热爱之情,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现代中国画绘画大师的作品及艺术风格。
难点则是:比较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和现代绘画的异同,了解国画发展历程。
五、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方法是美术课程最为重要的改革,要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因此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课件、图片、画册及视频资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以情景再现的导入方式,播放作品《齐白石像》《太白行吟图》,将学生带入情景。引起学生兴趣,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请学生仔细观看展示作品图片并揭示课题《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
根据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鉴赏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我确定我的基本环节为:
环节二:描述分析
(一)探究历史之路
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之前预习的内容畅所欲言,说说中国近代绘画之所以有如此大转变的原因。学生可能会回答:社会状况、意识形态等等。画家探索融会中西方艺术精神,推动中国画创新。
以上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二)领略现代画家风采
这个环节我会给学生展示黄宾虹作品《万松烟霭》,并在学生对图像进行初步识读之后,引导学生思探究画面中描绘了什么?其中黄斌虹绘画特色是什么?以此得出画中绘制了一片郁郁葱葱的丛山密林。黄宾虹他游历山川,注意景物变化,风格浑厚华滋,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从笔墨上看,属于繁体的“黑、密、厚、重”,即积笔墨数十重,层层深入。在对于黄宾虹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会顺势展示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这幅画是谁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的知识储备,畅所欲言后,我将总结出这幅作品是傅抱石和关山月协力合作完成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感,个性突出,气魄雄健,淋漓酣畅,豪放洒脱。此画巧妙融合两位大画家迥异的画风。出现如此巨大的尺寸完全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画家重视深入生活,先后十余次外出长途旅行写生。他热情洋溢地绘写现实,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他的作品意境深邃隽永,富有生活情趣;构图稳中求变,笔墨浑厚苍茫;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民族的传统特色融为一体。
环节三:总结领悟
结合作品的赏析,小组讨论思考:现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总结:现代山水画讲究结构,注重纯粹的形式美感表现。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程式,成为中国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以此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认知,从而获得更充分的艺术体验,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环节四:比较鉴赏
正所谓实践是最有价值的一种学问。因此,我安排了学以致用的环节,和学生共同归纳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师出示齐白石《虾》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其艺术特点,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并巩固鉴赏美术作品的角度和方法。
这一环节能够更好地检验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独立评述的能力,完善对艺术作品的认识。
环节五:小结延伸
在课堂结束之际,我会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引导学生互相分享本课的收获与体会,进而体会现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上,并不是全部都要延续的,需要延续的是有生命力的部分。绘画作品是精神的体现。一个时代的作品必然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从生活入手,紧密结合时代。把握中国画传统的内在精神,向着现代形态转换,引导现代中国画良性发展,从而使中国画更加繁荣昌盛。并将课后作业布置为课下与同学讨论思考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山水画家?与同学交流。引导学生将美术学习延伸到课外。
八、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
高中美术说课稿5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一一中国民间美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本课知识容量大,因此我根据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传授各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并巧妙导出本科课题。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志,。再给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观欣赏艺术作品并自主探究、亲手创作,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讨论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内容:
一、导入探究课题(时间:5分钟)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播放视频《俏夕阳》。20xx年春节晚会,以唐山皮影艺术为题材的舞蹈《俏夕阳》深受观众的喜爱,以皮影舞蹈的形式烘托出春节欢快喜庆愉悦的氛围。
皮影是融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民间文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皮影又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之根。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二)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1、感受音画气息由此产生共鸣,并激发学习兴趣。
2、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时间:16分钟)
(一)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
(二)就民间美术的三种最具代表的艺术样式作深入探究:
剪纸:学生讨论回答是否见过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教师作详细讲解:剪纸可以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剪纸还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欣赏黑板上张贴的剪纸作品,可见剪纸艺术的要求很严格。另外,剪纸不仅可以用剪刀,还可以用刀刻。总结剪纸的三种形式。再来看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一《五福捧寿》。剪纸中有一类是做刺绣的底样,北京地区俗称花样子,使用刀具在纸上刻成,内容有花乌虫鱼各种题材,巧手绘制在枕头、鞋头、肚兜等物品上。学生欣赏实物展示,总结剪纸的种类:分为窗花、刺绣花样、顶棚花、门笺、礼品花等。
刺纷:中国有四大名绣,分别是:苏绣、粤绣、蜀纷、湘绣。刺绣的应用范围很广,我们来看能用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回答:可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钱包、香包等。接下来屏幕上展示的是苗族妇女的刺绣作品。艺术大师刘海粱对苗族刺绣给与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教师说明:少数民族中蕴藏的民间美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它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间美术也是多样的,要学会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学习优秀的民间艺术遗产,不断丰富民间美术的宝库。
欣赏“五毒的小布鞋”,提问:民俗中是如何体现民间美术的?民间美术总拿民俗做文章,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民间美术的题材与语言多有民俗依据,它必须符合民俗观念、民俗传说和民俗活动的要求;民间文化也离不开民间美术,许多民俗活动都是通过民间美术增加了色彩和情趣;民间美术既是民俗文化的造型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视觉象征。
年画:提问为什么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学生思考回答:为了满足纳福迎祥、万象更新的民俗需要。年画种类繁多,题材内容异常丰富,当然如今已不常见了,但在我国部分农村依然保持贴年画的风俗。教师阐述:中国不仅有四大名绣,还有三大年画产地分别是: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欣赏不同类型的年画作品,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亲切和生活的美好。
三、创设互动探究平台(时间:16分钟)
(一)欣赏中国民间的剪纸、刺绣、年画、泥塑、玩具等美术作品,让学生思考探究中国民间美术多种类别之间的共性,并回答:就作品的内容和采用的美术形象而言,民间美术有寓意和象征的特点,在造型上,特别概括和质朴、大方;在色彩上,较多采用大红、黄、绿、蓝等较鲜艳的颜色,对比明显,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二)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并让学生给这些作品起名字,教师给与评价
四、归纳总结:系统知识,德育渗透。(时间:3分钟)
教师阐述:从这堂课中我们了解了民间美术的种类及艺术特征,以及怎样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有一句话这样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才是永久的。”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民俗文化是非常可悲的,希望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关注生活,关注民间美术,让民族文化传承下来。
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教会学生学习,本课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点拨,调控探究方向,及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在宽松的教学情景中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尽最大学力能够到达的区域内学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升华的途径是应用与整合。通过应用使知识与方法得到整合,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立足实际,活学活用,回归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内在的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高中美术说课稿6
教材分析
《传神写照――人物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十二课。教材前面两课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和宗教壁画,前两课的鉴赏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中国人物画有了一定的感知,另外在初中美术教材中也曾经鉴赏过中国人物画。内容设置主要是赏析几件优秀的中国古代人物画,让学生在人物画的鉴赏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学生分析
高中的学生对中国人物画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如从画法样式上能分出工笔,写意,白描等,在题材分类中知道风俗,仕女等,但认识不够全面,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但这并不是本课的重点。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高中学生具有了这样的能力,但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的内涵。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鉴赏,要求“高于一般的欣赏水平,……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多的'展开自主学习、讨论。本课抛弃了以美术史为线索的教学思路,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取舍,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其它相关学科相联系的方式(历史、文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中国人物画独特的艺术特点,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掌握鉴赏中国人物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方式
1、比较分析法:通过人物画《古帝王图卷》中人物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画家特别注意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同时在构图上用侍从衬托帝王的高大。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赏析《幽篁坐啸图》。
3、分组分段赏析法:由于《洛神赋图》长达近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因此采用分组分段赏析法进行局部欣赏。然后全班交流。
4、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给学生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评述。这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学场所:美术鉴赏教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洛神赋》邮票
学生准备: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曹植的《洛神赋》文学赏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2分钟)
1、请学生展示课前从历史课本上收集的古代人物画,一起辨认是哪些人物。并谈谈为什么会在历史书上出现这些人物画。你把这样的中国人物画称作什么?
设计意图:历史书出现这些画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正是作为肖像画的最基本的作用――识别作用。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一定从鉴赏的角度进行关注。但高中的学生已经知道这是肖像画了。因此从这个角度导入水到渠成。从这里直接进入介绍肖像画中的“十分像”。
2、揭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二、发展阶段,欣赏“十分面” (5分钟)
1、出示《康熙帝》(与历史书本上一样)让学生讲讲对康熙帝的认识。再谈谈这幅肖像画传达了康熙帝什么样的气质品格?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画入手,学生会感觉古代人物画离我们不远,引起学生关注,同时可以从这张画引出肖像画的分类。
2、教师引导:作为纪念性的肖像画分两类,这类称为“十分面”。(板书:十分面)介绍什么是“十分面”。
并出示《关天培》“十分面”作品。让学生感受画面中关天培的气质品格,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再次感受“十分面”作品。初步感受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传神。
三、引导鉴赏《幽篁坐啸图》,学习鉴赏方法 (10分钟)
1、教师引导:纪念性的肖像画另一类是行乐图,出示《幽篁坐啸图》,课件进行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行乐图)
2、提问:这是谁的诗?诗的意境是什么样的?与这幅画中的景物是否吻合?画面中这个人物是谁?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板书:描述)
3、再次欣赏,感受画面的意境。(重放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感受)
4、分析:人物的用笔,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抒情性的作品借创造意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态。(板书:分析)
5、评述:从这件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古人独特的艺术成就,画面中人与景的结合,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是一幅以形传神的杰作。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以形传神”。(板书:评述)
6、从《幽篁坐啸图》的赏析中,概括出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
设计意图:结合文学,在听觉和视觉上让学生多维的感受中国人物画,创设鉴赏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运用美术鉴赏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引导学生赏析并总结方法。教给学生鉴赏方法,为下面的鉴赏打好基础。
高中美术课说课稿四
一 说教材:
1《宗教壁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四课第二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美术鉴赏的知识和方法,这位本课题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另外学好这个课题为学好以后的《古代雕塑》打好理论基础,在教材中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因此本课题在《美术鉴赏》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文化意义与价值。
能力目标:通过鉴赏典型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达
情感目标:开阔眼界、拓展思维、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本着美术鉴赏的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讲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体现的宗教意义。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更客观欣赏评价现代雕塑。
教学难点:对宗教壁画的理解。以佛教为主 难点的依据:学生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二 说教法 :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 难点,使学生能过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我们都知道《宗教壁画》是一门培养人的鉴赏能力的一门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欣赏作品,还要让学生运用已学的鉴赏方法讨论评价宗教作品。
考虑到高中年级学生不重视美术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对宗教壁画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实践的愿望。
当然教师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能够运用知识欣赏评价宗教壁画艺术。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ppt. 图片 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运用讲解的方式,介绍敦煌壁画与永乐宫壁画,教授欣赏墓室壁画艺术的方法并给学生做个示范。这能够使学生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明确的学习目的。让学生更好欣赏评价宗教壁画艺术,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3 集体讨论法:运用问答式,师生交谈法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由于本课题与作品的欣赏密切相关,学生已具备了直观感受,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并欣赏宗教壁画图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的能力,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 . 更深刻。
三 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接受学习向思考学习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 分析归纳法 . 自主探究法 . 总结反思法。
四 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2-3 分钟)我首先会带领学生回顾一下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导入新课主要我会提出"世界上有多少宗教,你对敦煌壁画了解多少?"这一问题。这是开放性题目,应该对学生没有难度。我预见学生会给出"佛教.基督教等。 场面恢弘,色彩绚丽等似回答。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我会花费35分钟的时间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 教师的特长,以及学校设备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枯燥知识生动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结合讲授法,讲授敦煌和永乐宫壁画的作用以及艺术价值。帮助学生对墓室壁画的理解欣赏。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以题目进行引申,讨论。如画像石与画像砖的区别等问题。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串联 积累 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 课堂小结 大概花 (2-3分钟) 我会扼要简洁的总结一下宗教壁画的代表性壁画以及艺术特点。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墓室壁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 在板书设计方面,因为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所以我的板书尽量做到简洁、鲜明、条理、重点突出,
5 布置作业。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分层训练,加强理论联系实践。
课堂作业是选择一副你喜欢的壁画进行赏析?
五 我为什么这样说课
首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 .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无减。
其次对于教材策略的选用,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但缺乏宗教壁画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我运用组织学生活动,进一步加强他们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从而有助于实现知 情 意 行的统一。
还有我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入手,运用示范法,使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节课我根据高中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力求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培养美术鉴赏的能力,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我所有内容,由于经验不够,教案准备的不是很详细全面,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对我的说课进行批评指正。谢谢!
高中美术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章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中外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四课内容。外国美术鉴赏部分整体主要围绕绘画、雕塑、建筑等建立知识架构。暗含着外国美术发展史的时间线脉。通过对前一章节宗教建筑中的难点学生已经认识了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对欧洲中世纪宗教文化有一个相对较全面、深刻的印象,这为学习新课内容作了一个良好的知识铺垫。而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旨在打破封建神学束缚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意大利文学和美术领域的成就在于把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向了高潮。今天所学的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将向学生们着重介绍在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美术最具代表性的五位美术家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的分析。并通过相关链接,介绍同时期的其他一些重要美术家和经典作品,以期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艺复兴美术的理解。同时这也为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所出现的在欧洲美术中具有世界影响的主要艺术流派的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的理解和鉴赏奠定基础。可以说文艺复兴美术在教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核心纽带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文艺复兴期间艺术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经典美术作品的方法,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了解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宗教、历史、社会等背景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对五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的观察、对比、讨论和探究归纳出文艺复兴时期经典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这样,学生能够提高对绘画、雕塑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学生在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大胆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评价,来体会艺术之美。
从文艺复兴作品反映人文精神,来理解神人之间和谐,进而联系到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欣赏三杰的作品,要求对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并对三人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研究。本课的难点,主要在于学生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点、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人文主义,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
三、说教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原因在于首先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其次,文艺复兴无论在时空方面远离学生的生活,只有采用鲜活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情感。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和比较分析来启发学生掌握欣赏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体会美术的文化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四、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结合本课内容,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讨论这一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来实现三维目标。
五、说过程
接下来我就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结合预设目标和学生学习重点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观察比较归纳——形成认识3、研究讨论——提高认识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5、任务后延——自主探究五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观看去年上映的《The Da Vinci Code》(《达芬奇密码》)视频片段,这其中有对名画《最后的晚餐》奇特的分析,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了解画家及其他作品的愿望。通过视频内容明确本课课题:板书:文艺复兴美术。
接着让学生回忆文艺复兴期间还有哪些著名艺术家和作品,这个问题可以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因为初中二年级美术教材中已经提及过文艺复兴时期的相关画家,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学生印象已然比较模糊,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的印象。
随后板书:文艺复兴三杰,呈现本课欣赏的重点内容。并利用PPT分别展示《最后的晚餐》、《创世纪》、《椅中圣母》,让学生讨论猜测分别由谁创作。学生的答案可预见的是正确的选择率并不高,这时,我会留意回答正确的同学,但当场并不宣布正确答案。为随后的比较赏析做好教学准备
这种设计是根据新课标的教学建议:美术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现实生活经验,巧妙创设情境,以旧带新,自然学习。
(二)观察比较归纳——形成认识
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回答正确的学生安插至各组。我则抛出相关问题:
1、三件作品分别带给你何种感觉?
2、你们组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认为哪件作品最优秀?
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之后并派代表尝试着说出理由。
板书:《最后的晚餐》、《创世纪》、《椅中圣母》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美术鉴赏课的参与热情,充分激活课堂,使得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过程成为轻松自然、充分享受的过程!并能充分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都能得到审美方法的锻炼和审美能力的共同提升。
通过讨论,代表阐述,让各组间彼此碰撞、分享对作品的第一次丰富的显性认识,在这过程中一开始回答正确的学生起到了学习引领的作用。
(三)研究讨论——提高认识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利用深层问题帮助学生就三件代表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促使学生在第一次认识和感知的基础上理性分析三件作品,这样做的理由有两点:高中生已经具备在合作学习中理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利用这一课堂控制手段使得学生不至于出现讨论假热闹的场面。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最后的晚餐》这一宗教故事绘画题材的相关问题:
画中人物的姿态和心理反应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构图?
采用一种什么透视法?
你能从中看出达芬奇的绘画艺术风格面貌大致是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给出答案。我进行归纳并在多媒体课件上显示:“人物姿态各自不同”、“心理反应当然也不同,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爱憎鲜明,犹大与众不同”、“体现多样统一构图原则方法”、“表现文艺复兴时期发明的平行透视法”。在出示平行透视法这一知识点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画面上直观的把平行透视法演示给学生看。这样设计的意图和依据是能根据教学重点的要求做到在直观中提炼理性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深入浅出的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打出创世纪中《创造亚当》的局部放大图,抛出问题:
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宣扬什么?
画家把这一宗教题材画中的人物刻画的如此雄健有力是想表达什么?
PPT打出《大卫》雕塑作品与《创造亚当》并置,提出问题:请结合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的赏析尝试说出米开朗基罗作品的艺术风格。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构思是先让学生回忆巩固上节课知识,鲜明对比于第二个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更加容易彰显出文艺复兴的浓重的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色彩。为教学难点的解决铺平道路。
最后,利用对比的方法打出中世纪圣母像和《椅中圣母》的对比图片,利用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循序渐进的得出拉斐尔作品的艺术风格。然后我把对这三位巨匠的总结还原到书本第94页上,让学生做好标记,利用课本文字再次加深对作者以及相关作品的理解。这样做的意图是让学生能及时巩固相关知识点,明确教学重点。同时在发挥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让知识回归课本本位。
在此期间,由于高一的学生就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薄弱,我在指导和帮助学生归纳的过程中利用讲授法,适时介绍(通过PPT链接)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知识,解决学习难点。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在我对比着欧洲中世纪讲解了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后,我展示另一段视频材料:都灵冬奥会开幕,开幕式整台演出,完美展现出意大利的人文历史。特别是天空中飞舞的众神,及从贝壳里走出的美神维纳斯;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相符合的画面。波提切利最著名的《维纳斯的诞生》被搬到了现场。
板书:《维纳斯的诞生》
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让人文主义宣扬人是宇宙的主宰,是万物之本,赞美爱情,颂扬欢乐的核心理念又一次以视觉的感知呈现出来。相信这对学生深刻理解人文主义在作品中的传达和感染再也不是空乏无味的而是可以以此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是本课中所要达成的情感目标。也是使美术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引导学生树立生活就是艺术的观念和意识,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将美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任何领域中去。
(五)任务后延——自主探究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想要学生做的是通过刚才的学习,自主的去探究文艺复兴时期另两位代表人物以及归纳他们作品的特点。所以我设计了这样问题:
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论知名度,扬·凡·埃克显然不如意大利的“三杰”,但谈及欧洲油画发展的历史,就不能不谈到扬·凡·埃克,这是为什么?
高中美术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正确理解教材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本节课是人美版高中美术第16课,属于“美术鉴赏”模块。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不同种类的工艺美术作品,感受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通过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陶瓷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认识古代陶瓷作品的艺术特点,体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魅力。本课的学习对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其审美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我授课的重要依据。我所面对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对各种艺术作品以及艺术形式有着极高的热情。但对于一些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并不是特别了解,对于鉴赏陶瓷作品的方法还需进一步学习。因此,我将结合学生的认知引导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陶瓷艺术的不同种类及成就,能够从造型艺术及制作技法等方面欣赏古代陶瓷的重要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把握中国古代陶瓷工艺重要作品的基本特征,体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是了解陶瓷艺术的基本特征。
难点是掌握鉴赏角度,能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践行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讨论法、情境法、体验感悟法,从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陶瓷实物作品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下面将是我本次说课的`重点部分,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将播放《陶瓷之路》视频片段,请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汉唐以来,除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另一条海上通道是什么?在学生回答出“陶瓷之路”后,我将顺势引发学生思考陶瓷作品的艺术魅力。由此,引出课题《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通过这种视频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并且通过设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环节二:观察分析,总结特征
我将展示彩陶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请学生观察回答看到的造型及装饰特点,学生观察回答后,我会进行总结得出:《人面鱼纹彩陶盆》盆口外翻,装饰感较强,盆内饰有对称的两组人面鱼纹。圆形人面的头上有三角形装饰,耳部有向外的柳枝形装饰,人口的两侧为双鱼,旁边还饰有鱼纹。
接着,我会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为什么会用“鱼”来进行装饰以及这样的装饰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总结得出:“鱼”作为一种精神图腾,在当时的彩陶文化中是最具代表性的纹饰。在这件作品中,将“人面”与“鱼”合在一起,造型简洁、夸张,是一种高度图案化的图画。
通过这样的观察、探究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环节三:对比分析,探究技法
在学生对彩陶作品有了初步认识后,我将展示瓷器作品《青花八吉祥纹扁瓶》,并提问:作品中描绘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完成后,我会进行总结:器形硕大而规整,腹部两面绘佛教的轮、螺、伞、盖、花、罐、鱼、结等八种吉祥纹饰,纹饰极为丰富。
接着,为了加深学生的体验,我将出示彩陶及瓷器实物,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并分组讨论:彩陶作品与瓷器作品有什么不同?我会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彩陶作品与瓷器作品在造型、制作技法上的不同。
通过这样看一看、摸一摸等直观的方式,了解到彩陶作品与瓷器作品在造型、纹饰、技法上的不同,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
环节四:总结解释,交流评价
通过以上对于陶瓷作品的欣赏、分析,我与学生共同总结得出可以从造型、装饰、技法等方面对陶瓷艺术作品进行赏析。
接下来我将展示彩陶作品《漩涡纹尖底瓶》及《青花瓷鸳鸯莲纹盘》,鼓励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件作品进行交流讨论。
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交流感想。其他同学可以从造型、装饰、技法等多方面加以补充评价。
这一过程体现了美术课程同时具有实践性,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在此期间我会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从造型、装饰、技法等多角度进行分析。通过这种对比欣赏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环节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课知识框架并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认识到工艺美术种类丰富,成就辉煌,涉及到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不仅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丰富和改善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完课程内容后,我会趁热打铁请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中国陶瓷艺术的作品,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分享。
这一环节请学生主动分享收获,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最后的搜集资料的作业能够更好的将课堂进行延伸,达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高中美术说课稿9
一、说教材
详细的分析教材并有层次的梳理好知识点是上好一堂课的首要保障,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2课,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我将本课划分为两课时,下面我会针对于第一课时的知识点展开详细分析。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了解艺术语言的概念,通过分析作品,掌握艺术语言的点、线、面组成元素以及中西方艺术表达手段,并运用所学进行美术鉴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步养成正确的鉴赏意识,开阔美术鉴赏的视野。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教师要全面的掌握学生情况做到因材施教。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接触过大量的中外美术作品,具有较为丰富的美术知识,并已有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与审美感知能力,但是对于美术学习中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掌握的还不够,因此我会着重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等理论知识,深入探究中西方绘画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如海上的灯塔,为一堂好课指明方向。因此,我会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艺术语言的概念,掌握不同艺术的语言元素和表现手段。
过程与方法:欣赏作品《维纳斯的诞生》《韩熙载夜宴图》《泼墨仙人图》,学习艺术语言的概念。分析作品《维纳斯的诞生》《搜尽奇峰打草稿》,了解艺术语言的点、线、面组成元素。通过观察中西绘画作品,知道中国绘画的表现手段为笔墨、章法、皴法;西方绘画主要的表现手段是明暗、空间、透视,掌握中西方绘画表现手段的差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开阔美术鉴赏的视野,提高审美素养,形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介于以上教学目标,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将设置如下:
重点:美术语言元素及其表现手段。
难点:不同的艺术语言在中西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及其表现。
五、说教学方法
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注入更多活力,在本堂课我将采用情境法、对比鉴赏法、小组探究法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六、说教学准备
常言说:“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授课来说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将采用PPT课件辅助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凸显学生的主要地位,我将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通过以下6个环节,展开一堂生动的美术课。
活动一:设置情境导入
好的导入可以为课程的展开做好铺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将播放音乐《天鹅湖》片段,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由此得出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语言,可以传递情感。通过激起学生听觉感受,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揭示课题《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活动二:作品内容识读
了解内容是我们深入认识艺术作品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艺术语言的概念,我将用多媒体展示《维纳斯的诞生》《韩熙载夜宴图》《泼墨仙人图》三幅作品,请学生分析三幅作品的.艺术形式和画面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形式多样,画面中都有具体的形象。随后,我将总结出:美术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广义地说,美术作品中参与作品表达的一切都具有语言的属性,而狭义的则是指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两个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于美术语言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为深入分析做铺垫。
活动三:形式语言审美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我会分发实物图片《维纳斯的诞生》《搜尽奇峰打草稿》,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画家运用了哪些美术语言元素?给你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认识到《维纳斯的诞生》运用大面积平涂的色彩、柔和的线条进行表现,给人以优雅的、圣洁的美感;《搜尽奇峰打草稿》通过笔墨的方式,用各种点组合堆积,形成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给人以苍茫、混沌的感觉。进而总结得出:不论是表现人物形象还是描绘景物,画面都能找出点、线、面、色的元素,这就是艺术语言的基本元素。
接着我会请学生继续分析这两幅作品,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中西方画家创作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对比赏析可以初步感知到《维纳斯的诞生》作品比较注重形象的写实,中国的山水画更加重视意境的表达。遵循由浅入深的提问原则,我会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画家们又是运用哪些艺术手段去表现的?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中西方语言表达手段各不相同,在西方绘画中是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等;在中国绘画中是笔墨、章法、皴法等。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提问,思考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艺术的语言元素和表现手段,也培养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活动四:社会文化理解
美术是社会的产物,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所以需要对作品进行文化解读,感受其人文内涵。因此,我会播放《中西方艺术的起源》纪录片,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中西方会形成不同的艺术类型?总结出:正是中西方不同的风土人情、社会文化和艺术语言,使得艺术作品风格迥异,艺术文化灿烂辉煌。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多角度、多层面的鉴赏美术作品。
活动五:方法归纳总结
为了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目的,我会提示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可以从画面的语言元素、表现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随后,我将设置“鉴赏家”的活动,请学生在课本中挑选一组自己喜欢的中西方绘画作品,对比鉴赏其艺术语言所带来的不同美感。从而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
活动六:小结升华作业
小结是一节课浓缩的精华,可以强化记忆、升华课堂内容。课堂临近尾声时,我会带领学生以回顾的方式对本课的重点进行归纳和梳理,并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提高审美素养的角度进行情感升华。最后,请学生在课后预习并思考艺术家在具象、意象、抽象艺术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从而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铺垫。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重点的呈现,在这方面我会设计的简洁明了,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高中美术说课稿10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研说的教材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我研说的过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和知识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详细内容如下:
一、说课标
(一)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二)内容标准:
根据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对7—9年级学段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1、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
2、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 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3、评价要点则提出柱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二、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二)编排体例:
是由课题—教学提示—图片与范画的欣赏—教学内容的设置—
学习建议—思考与讨论—学生作业等组成。
(三)内容结构:
本教材在内容结构编排上改变了传统的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
业的形式,各课内容彼此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而采用了
并列式、散点式排列而非单元式。
在本册教材中,四大学习领域所包含的课程内容所示,造
型·表现学习领域共包含了5课,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共包含了6课,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共包含了1课,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共
包含了2课,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和设计与应
用学习领域占全册教材的80%左右,可见这两个学习领域在这学年段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知识整合: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着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知识进行的学习。
1、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2、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3、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方面: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学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1)要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作、动手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
(3)多在随堂教学时提供给学生,重在营造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获取知识。
(4)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补充教材。
(5)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情景增强教材的趣味性。
(6)重视教师的示范。(教师的示范能清晰展示美术技法更能发挥教师的作用。)
2、评价建议
评价点:
(1) 能否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美术作品的形与色;
(2) 能否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是否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
表达方式和方法;
(3) 学生是否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在过程中是否尝试各种技法;
(4) 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是否得到提高;
(5) 是否有合作精神、能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评价方法:
(1)自评方法
(2)互评方法
(3)师评方法
(4)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方法
(5)作品展览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设备与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校外资源;剪纸、编制、废弃物再利用等;
(3)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共享;
(4)自然环境资源;自然风光写生等等。
以上是我对七年级第二学年段美术科目进行的“三说一看”的学习研说,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建议和指导。
高中美术说课稿11
教材分析:
本课承接第一课内容什么是美术作品及美术作品的价值,分析了美术作品的“图像”。对于图像的理解,应该和其他教材中所提到的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或有关论著中提到的美术的“形”,是一个概念。本课使用“图像”这个概念,其实更加强调了美术的本质——可视的图像。“美术教育的价值系统是建立在美术的基础要素之上的,是这种基础要素在教育的实施过程——感知、欣赏、创造中得以发挥的结果……音乐教育围绕乐音进行的,语文教育是围绕文字和语言进行的,同样,美术教育是围绕形进行的。(《美术及其教育》P.185,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的分类可以从材料分为国油版雕、电脑美术等等,按照地域分为西方的东方的等等,但是最为本质的分类还是从图像本身,这一分类的结果就使美术分成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本课教材要点分析如下表:
类别怎样理解怎样鉴赏作品范本(教材资源拓展)
基本概念关键词
具象对应于客观物象,与客观物象刻画的细微,物象的比例大小、空间表现符合眼睛看到的真实真实,象要关注艺术家要表现的典型人物、描绘的典型事件(情节),叙述什么事情,记录什么内容《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刘胡兰就义》(也可以适当引入学生熟悉的作品如写实的素描作品等,便于对概念的理解)
意象艺术家把现实世界进行了情感化主观化处理,突破人们的视觉经验,拓展我们的视觉范围,丰富人们的审美经验主观,夸张变形、重组、打破常规的色彩关系比例关系、虚幻了解艺术家的背景,解读作品表达的情感《狐狸的游戏》《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圣维克多火山》《生日》(为了增加乐趣,可以让学生画卡通漫画、老师根据时间关系演示水墨花鸟画等)
抽象不对应客观物象,来源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强调美术作品形式要素的独立的审美价值形式、形式美感受形式美:如旋律、节奏、均衡、对比、清晰、浑沌、材质等等,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特点、产生的原因,从而解读作品草书与篆刻
康定斯基作品、蒙德里安作品等(可以活用教材,从中找到此类作品如P51,可以多方面补充教学资源)
教学设想:
本课作为鉴赏的第二课,是学生接触鉴赏的开始,不宜设置较高的学习目标,应当循序渐进,随着对美术作品更多的了解而在以后的课程中增加相应的难度。所以本课不穷尽每一件作品的意义,只要学生能进行分类,并简要说出其特点就可以为以后的欣赏奠定基础,然后视学生理解的程度和速度,决定是否增加相应的深度,如较完整深入地鉴赏一件或两件作品.
教学中注意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同时不失去美术本身的审美特性,使学生身心得到陶养。为此,我将采用培养反思力的方法,尽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反应,重视感受与体验,积极辅导,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力求通过教学使每个学生在都能得到新的体验与认识,得到提高。
通过预想教学效果,争取最大限度实现教学目标,重视教学的实际效果,把问题考虑在先。至于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目标设置是否合理,则需要课后通过返观课堂教学、观察学生作业等活动,深入的反思研究。
教学目标:
能够感知图像中的具象意象和抽象并为之分类;能说出三种形态图像的特点;会运用观察体验,与同学讨论交流、查阅资料等手段达到理解具象意象和抽象艺术的目的;能体会到不同图像形态的形式美感等艺术趣味、有探究和参与学习讨论的热情。
教学重点:
图像三种形态的分类及其特点。三类形态欣赏的要点。
教学难点:
对意象艺术的判断,对抽象艺术的理解。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讲授,练习实践
学法:
观察感受,讨论交流,比较与归纳,练习体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资料库、实物挂图、范画演示用具
学具准备:
分类表,绘画纸,自我评价表(如果每一课都这样做,集中在一个图画本上,不但操作非常方便,而且可以积累成一个学习档案。有利于收集作品、收集自己的学习成果,随时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也可以使老师和家长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与同学交流)。
教学设计:
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选择1、心理诱导
选择2、直接导入,“人是爱分类的动物”————贡布里希语
选择3、练习导入:画一个自画像或者熟悉的物品或者拿手的形象
选择4:机动讲授动手活动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进入状态”
过程列出三组作品,让学生观察感受,欣赏
对三组作品的分类,由易到难。展示作品,提出问题:这些作品哪些可以相互归类?归类的理由是什么?观看,分析,判断,讨论,回答.学生可以自由回答,也可以由老师“点将”式回答,或者由学生小组推荐代表回答。引发学生的反应。美术作品不是时间艺术,所以可以同时展开,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出发来判断。
具象意象抽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P5思考交流题:同样的题材,摄影家和国画家与西方画家传达的图象如何归类?有何不同?思考与交流
向老师或同学质疑问难。探究问题,思考的递进,解决问题,发展能力
体验与创造选择其中之一练习,1、用抽象的线条表现P6三件作品给你的`感受.
2、画一幅画,自己分类并说明意图
3、仿照蒙德里安的作品进行构成变化,变到看上去舒服为止。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动手体验理解的验证
体验创造的快乐,审美的愉悦,动手可以消除单纯思考观看的单调乏味。激发学习美术的热情。
反思
评价抽查学生对自己本节课学习的收获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学习效果,和创作结果思考,回答
有疑问继续交流发现自己的知识或能力的增长点。本节课有自己思想的闪光点,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小结回顾重点难点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概括总结整个教学活动
本课所期望的学生达到的能力目标:
能力递进目标(这四个目标也是相互关联的四个教学环节ABCD
(需要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
一分类:基础知识和能力。
通过感受分出具象、意象和抽象能准确分类个别地方不清楚。不清楚意象与抽象之间的差别,或意象与具象之间的差别分类误差较大,感受力弱不能分类,或错误很多,对作品没有感觉,没有兴趣
二深入探究与提高。
能说出具象、意象
和抽象图像的特点能在同类作品横向比较或不同类作品纵向比较,归较完整的答案表达的较准确不太准确,不能表达准确或跑题。
三创造性体验。
通过感觉、联想、模仿等手段,能体验创造一件简单的作品,并能说出表达的意图。能够出色完成基本完成大体完成完成简单或难以完成
四能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得失能找出自己的优势和欠缺
通过学生作业和课堂学习记录来进行评价,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跟踪辅导,因材施教。并以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高中美术说课稿12
我说课的资料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经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
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资料结构
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
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
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随着社会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应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确定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
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
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
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下头我们就来学习。
2、什么是美术鉴赏
基本资料: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经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一样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理解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
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
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天安门图片、张萱的《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
(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
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
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3、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头,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资料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
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一样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1)根据以上分类,分别展示课本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A、各个图片分别代表哪种艺术门类(教师给予引导。)
B、你还发现你生活中还有那些美术作品,它们属于以上那种艺术门类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
4、美术鉴赏的意义
以上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作品的分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呢主要是美术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具有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即:
认识功能:经过美术作品认识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民族、不一样文化、不一样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能够经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资料,也能够经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教育功能: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资料和主题对观众构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确定上的进取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锐意进取。
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教师活动:(1)展示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马蒂斯的《舞蹈》(2)、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文,总结以上的三个概念(3)提问说明以上三个概念的主要资料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思考并回答问题
总结:人的审美本事是与其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本事,仅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本事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到达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在世界上“诗意的栖居”
5、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6、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确定、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认识功能:经过美术作品认识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民族、不一样文化、不一样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能够经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资料,也能够经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教育功能: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资料和主题对观众构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确定上的进取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锐意进取。
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高中美术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色彩心理》说课稿。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美术论文《《色彩心理》说课稿》。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 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四、说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高中美术说课稿14
我今天的说课的题目是《从传统到现代》,我主要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五说板书设计来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
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本课的难点是: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二、说教法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
故事激趣法:在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启发谈话法:整个课堂运用谈话法,在与平等对话过程中,力图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设情境法: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的宗旨,我将采取以下几种学法进行学习:
(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猜测,避免用一些所谓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交流彼此的经验,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并导入课题
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欧洲3个美术流派,并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且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的事件,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的要求,进而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
第二环节:新授
在这个环节里我分为五步骤:
步骤一:
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由此得出现代中国山水画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一些创作技巧,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从作品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去权衡,具有更宏观的现代意识。
步骤二:
讲述日寇侵华时中国人民悲惨的生活,并伴随着音乐展示爱国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将学生带到当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情境中,使其对人民流离失所的生活产生一定的`体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让学生讨论《流民图》与文人画中的人物画有何不同。教师担任协助、引导的角色,使学生深入地掌握比较式鉴赏,提高美术素养,得出现代中国人物画将传统中国画的材料和技法与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相结合,将以前文人画不加以表现的真实社会生活纳入到绘画中,既保留了民族的艺术形式,又吸引了西方的表现方法,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
步骤三:
在这一步骤主要讲解艺术家们将由国外引进的素描和油画吸收,并将之本土化,用来表现中国的主题。具体以作品《田横五百士》、《血衣》、《父亲》为例赏析,通过讲述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作品所体现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讲述我国的土地革命,以提问教学法加深对《血衣》理解,以观察体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父亲》的印象。
步骤四:
通过幻灯片展示多幅传统年画与现代年画,比较之间的不同,以提问教学法和观察体验法进行师生交流,得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一些新的事物纳入了年画的表现范围,表现内容也不再是门神福禄寿,更多的洋溢着生活气息,艺术形式上也有所创新。
步骤五:
与学生交谈他们喜爱的漫画作品,集中学生注意力,导出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和《西游漫记》,由学生发挥想象,讲述作品中描绘的小故事,锻炼其表达能力,总结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作用。
第三环节:归纳总结
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学生自己学习评价,因此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优差点。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直接展出,并采用了文字与图片相配合的方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作品的记忆。
本次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进行指导,谢谢!
高中美术说课稿15
活动一:作品图像识读
美术课堂凸显视觉性,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看”的基础上展开鉴赏学习,所以我将用多媒体展示《墨葡萄图》《露气》两幅作品,邀请学生观察并且思考: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又有何感受?这样的问题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作答,我将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总结:作品中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画家的内心与性格,通过主观和客观的共同描绘,表达了中国文人画的独特意境,凸显“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视觉感受,建立对于作品的初步认知。
活动二:形式语言审美
在学生对美术现象有了初步的视觉体验后,更重要的'是能运用恰当的美术术语分析、解释和评价美术作品。因此,在形式语言审美环节,我会展示《墨葡萄图》引导大家仔细观察,并顺势提问:你认为画家在作画时,是小心翼翼还是信笔挥洒?运用了怎样的笔墨?同时请同学们以美术学习小组为单位思考交流。小组代表回答后我将适时总结:画家在用笔上通过勾、勒、皴、擦等笔法变化,追求情感的表达。在用墨上,讲究墨分五色,以浓、淡、干、湿、焦来表现物象的主次、虚实变化和心绪。在笔墨关系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笔墨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使笔墨的审美价值得到凸显。
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已经极为高涨,我会趁热打铁,请学生思考:画面中除了“墨葡萄”之外,还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回答:有题诗和印章。我会继续追问:诗和印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我将和学生共同总结出: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艺术特有的境界与魅力。这不仅是画上题诗、题跋和押印的外在融合,更是在画面中追求诗的意境,以书法的笔意塑造形象,将印章作为审美形式构成的元素,使得诗、书、画、印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学会表达和倾听,相互融合,相互补充,锻炼了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三:社会文化理解
任何优秀艺术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创作背景,所以,我会请学生结合徐渭的生平资料,思考问题:画家通过《墨葡萄图》想表达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顺势进行总结:中国文人画最重要的价值是“画为心声”,它往往借用诗歌的“比兴”手法,借景抒情,寓意于物,使得个人情感和人生理想在画面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并通过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追求情景交融、意象高远的艺术境界,使文人画的视觉形式与内在意蕴在世界美术史上独树一帜。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深层理解。
活动四:方法归纳应用
美术课程注重实践性,为了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我会展示《西山无尽图》《荷石水禽图》两幅作品,同时设置“中国画鉴赏家”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艺术形式、笔墨情趣、诗书画印交融等不同角度体会文人画的独特意境。最后我将进行点评和总结,便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活动五:小结情感作业
“寓画于情,以情动人”,美术不仅是视觉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因此,在课堂结束之际,我会带领学生总结本课核心知识,还会引导学生再次用心体会文人画始终坚持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寄托情怀,表达深层的自我和人生理想的情感。并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其他优秀的文人画作品,下节课共同交流分享。
【高中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美术说课稿05-16
高中美术说课稿12-07
人教版高中美术说课稿06-13
高中美术鉴赏说课稿07-15
高中美术说课稿模04-16
高中美术《中国现代美术》说课稿03-19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7篇)09-30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6篇)08-21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2篇)11-08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2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