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时间:2024-07-23 10:03:3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实用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实用15篇)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行:

  大家好!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制作我的名片》一课的教学构思。我将分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说课。

  一、说教材

  本活动是科学出版社(非零起点)xxxx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信息生活》中的第二个活动。第一单元《我的信息生活》共有4个活动,分别选取了设计信息与信息技术、文字处理、网络应用、多媒体表达等方面的内容。为了使非零起点的初中学生在本单元不只是简单的重复学习,所以在技术学习的基础之上,活动中还隐含了信息的收集、加工、交流与表达等信息处理流程。本活动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完整设计制作名片的活动,让学生对利用文字处理软件来设计制作作品的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七年级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学过文字处理软件,但往往是单纯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来学习的,而在本项活动中,更侧重于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信息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和方法,掌握信息技术处理的完整流程。

  基于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学习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了解名片的基本常识和设计名片的基本常识。

  2、了解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名片的常用操作和技巧。

  3、能够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主题。

  基本目标:每个学生能制作纯文本名片。

  拓展目标:能在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添加背景、图片等修饰元素。

  (二)过程性目标

  1、体验设计名片过程。

  2、学会参照已有作品,吸收别人的设计思想,设计自己的作品。

  (三)情感性目标

  1、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2、以积极的态度欣赏别人作品,培养汲取别人作品优点的意识。

  3、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互评意识。

  二、说学情

  作为七年级新生刚进入中学不久,对于Word软件,非零起点的学生大多都使用过。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大多是纯技术层面的学习,往往有许多学生只知道简单模仿操作,而不知道从作品的整体角度进行规划设计。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适当强调规划和设计的作用,然后在制作阶段再考虑如何用技术完成规划设计。要让学生体验到,设计是作品创作的核心,好的作品源于好的设计。

  而对于零起点的学生,可以快速带过规划,将重点放在制作部分,只要能完成教材中的示范作品,对Word软件有基本的认识就可以了。因为Word软件在后面的.教材活动中还有接触。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有很强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中给予正确引导,多给他们鼓励和支持,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说重难点

  重点:

  1、名片的设计,让学生在名片设计的过程中,掌握一般的名片设计方法,并能适当举一反三,推陈出新。

  2、让学生了解制作名片的一般过程,并能合理地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来制作名片。

  难点:

  在设计制作名片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以前的盲目使用技术的状态中逐步跳出来,体会到技术为作品、技术为内容服务的思想。

  四、说教法和学法的策略

  1、本活动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并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形式。本活动教学是利用WORD制作学生名片,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并借助名片制作过程设立了3个基本任务和2个拓展任务。让学生围绕着任务进行学习,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分组合作,互助探究的形式完成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给学生提供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让学生通过成功的作品,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的落实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和伙伴合作等方式,自我探索,顺利的掌握新知,完成任务。

  本活动分两课时来完成任务,规划设计约0.5课时,制作部分约1.5课时。

  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本活动在网络机房中,教师利用机房的硬件设备和网络电子教室软件授课。

  规划阶段:采用情景教学和学生自主的方式,发挥学生自己的创造性,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制作阶段:要让学生体验到完整作品的制作过程,使学生的制作有目的、有条理,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技术分析,并能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作品的创作。采用多重任务分层教学,自主实践等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规划设计和制作各约0.5课时,制作部分还可以利用下1课时去完善)

  课前准备

  1、硬件环境:多媒体网络机房、电子白板。

  2、软件环境:电子教室演示软件、windows操作环境、word软件。

  3、教师准备:WORD制作用来对比的名片草稿。

  4、学生准备:自己的电子照片,网上搜索的精美名片。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获取新知呈现作品、互相评价归纳小结、延伸拓展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师生互相问好!

  提要求: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尝试、相互帮助。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收集签名,互相之间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们还不十分了解老师吧?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样可以快速了解老师的东西,就在你们的屏幕上面。大家看看是什么?(名片)播放用WORD软件制作的老师名片作品。

  问:观察后,你觉得名片有什么作用呢?

  (名片既能了解到他人的姓名,单位、爱好,并可以用电话和他人取得联系。名片,可以让别人了解自己,也可以很好地了解别人,是与他人做朋友的好帮手。)

  老师也想拥有一张能更多地了解你们的名片,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学习如何用Word制作名片。

  出示课题:《制作我的名片》

  观察、复习旧知

  观看、感受

  思考回答

  讨论交流

  思考回答

  鼓励学生

  拉近学生与课本间每周一节课的时间距离,使他们很快进入角色。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交流。

  开学不久,老师与七年级新生还不是非常熟悉,通过名片来详细介绍老师,同时也发挥学科优势,掌握更多的学生信息。更好地搭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

  新知探求

  一、分析规划名片

  为了更好地自己来制作名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名片作品,思考教材P13研究室。

  1、研究老师名片的内容?

  2、分析名片的版式和色彩?

  师归纳:

  文字要素、造型要素、颜色要素

  老师在制作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几张草稿才完成了。出示草稿1和草稿2对比。

  问:为什么草稿1老师要修改?

  对比草稿2和作品。

  问:为什么草稿2老师还要修改?

  二、制作名片

  任务1、设置名片版式

  出示3张大小不一的白纸,谁更适合用来做名片呢?为什么?

  师:白纸的正面,分别是奖状(大)、请柬(中)、名片(小)。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P16“加工坊”设置名片版式。

  回顾名片文字要素,其中姓名最关键。

  任务2、添加姓名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P20“加工坊”制作艺术字姓名并调整环绕方式。

  任务3、制作其他信息。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P21“加工坊”制作文本框。

  三、美化名片

  如何使自己的名片更有吸引力?

  任务4、给背景添加颜色变化。

  任务5、添加自己照片或装饰图案。

  师:

  1、纸张的尺寸

  2、示范插入照片或自选图形的绘制。

  3、演示图形的叠放次序。

  四、评价名片

  师引导提示:从文字要素、造型要素、颜色要素三方面去评价。

  再展示学生课前搜索的优秀精美名片。

  别人的名片中有哪些优点?

  评价时尽可能多的发掘同学优点,适当提些建议。学生的积极性就这样被鼓励了。

  观察、思考回答。

  姓名、电话、单位等

  横式、竖式、单面、双面。

  主色调:蓝色

  辅色调:黄色

  文字要素中的姓名设计要醒目

  名片更有吸引力,整体设计美观,有图片,或有边框,字体有颜色、有背景的变化等。

  观察、思考回答

  最小的一张,携带方便,节约纸张。

  实践操作、小组协作。

  实践操作、小组协作。

  思考回答,感知整体。

  认真观察,思考讨论,动手实践。

  实践操作、小组协作。

  学生离位,巡回欣赏、讨论、评价同学作品。感知整体。

  为新课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为后面的评价准备思路。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任务

  word中默认的页面是A4纸,平时许多的应用需要设置页面和页边距,如请柬、信封、贺卡、奖状等。这样设计的意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名片设计仅是手段,关键是通过名片制作,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需求,word页面是需要不同设置的”,而具体的操作学生一教就会的。另外这样的设计还起到分解难度,拓展应用。(纯粹理解word中的页面设置,对零起点学生来说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理解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多任务分层次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学会用积极地态度去欣赏别人的作品,汲取优秀元素,培养良好的评价意识。

  延伸拓展

  从生活中衣服吊牌名片、树木知识名片、延伸到城市名片:

  1、家乡合肥正在创建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有着“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

  2、作为合肥人:

  每一个人都是一张流动的城市名片。人人动手参与创建,个个争当文明市民

  如何使自己成为文明的合肥市民。

  让学生明确自身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形成相应的责任感和价值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评价小结

  1、能够根据需要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名片。

  2、学会欣赏、评价,学会汲取优秀作品中的优点。

  根据实践操作,总结归纳学以致用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渗透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的教学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

  2、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使用多元评价体系,鼓励创新。

  整个教学思想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整节课突出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联系生活,渗透思想德育教育。

  因能力有限,时间仓促,教学设计中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叫xxx,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目标、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

  1、《xxx》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章第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的灵活运用,是在学生对掌握后的能力提高训练,激发学生制作出更加精彩的。

  2、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操作练习,熟练使用;

  (2)结合前面知识,制作包含的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引导、交流与实践操作、动脑思考的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体验软件的一般学习方法和技巧

  (2)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

  ④技能与创新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信息技术在信息加工、表达、交流方面的优势。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创作过程中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制作;难点:学生通过交流与实践操作掌握。

  二、说教学法

  1、纲要中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当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2、本着调动学生感官、直观教学的原则,多次采用直观演示教学法。

  3、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努力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4、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说教学环境:

  有白板和电子教室软件的微机室进行授课,教学课件,学习素材发送到学生机的桌面文件夹。

  四、说教学过程:

  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课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协作提高、欣赏评价”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广播、游戏、视频、动画,等

  (二)探究新知:

  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一: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

  任务二:如果,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书中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以学生参与为标志,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三:,这是与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日积月累”后,与同桌交流讨论,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任务四:我们生活中真实的是这样吗?学生回答后,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借助老师的直观演示学习。

  (三)协作提高: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是本节课最具闪光点的一环,在这时里既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讨论,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所以我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本组的一件个性作品。

  (四)观摩欣赏: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欣赏学生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的学习他人的长处。(目的是为了达到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书中xxx练习。

  五、说评价:

  一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二是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过程;三是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自我评价。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3

  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大家最中午好,很高兴和大家共同参与本次信息技术教育研讨活动。我说课的题目是:锦上添花——装饰网页。

  【教学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二章网页制作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了网页制作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网页文字进行修饰,并配上漂亮的背景、动听的音乐,以及插入水平线分隔层次,从而完成对网页“我们一家人”的装扮、修饰、美化任务,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教学目标分析】

  学习本节课内容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网页制作中设置网页背景、添加背景音乐和插入水平线的方法.

  『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灵活地美化自己的网页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网页制作,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创造美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应突出的重点是:在网页中设置网页背景、添加背景音乐和插入水平线,综合运用素材,使自己的网页更美观。

  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各个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

  【教法分析】

  针对学生年龄特征,这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设定完成四个任务)、问题探究、教师综合演示、效果对比。

  【学法分析】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进行小组竞赛学习,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资源准备】

  因为教学内容抽象,再加上学生年龄较小,抽象逻辑思维较差,因此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预先做好以下教学准备:

  『硬件准备』:一间拥有多媒体平台的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电脑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FrontPage20xx、PowerPoint20xx、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师制作好的PPT。

  『素材准备』:准备两张不同效果的新房图片;

  两张内容及布局一样,但效果却不同的网页;

  各类背景图片及背景音乐素材库。

  【教学时间】

  本节教材安排内容较多,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将学习前四个知识点:文字的修饰、设置网页背景、添加背景音乐、插入水平线,第五个知识点主题的应用,样式众多,将在下节课详细介绍。

  【课堂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按照心理学常识,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前,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创设情景1:展示PPT1(两套不同效果的新房,A套刚修好还未进行任何装璜,而B套是已装璜得非常漂亮的新房)。

  教师提问:你喜欢在哪套房间里生活呢?为什么?

  然后创设情景2:出示PPT2(两张内容及布局一样,但网页A未进行任何装饰,而网页B是经过精细装饰的)。

  教师提问:网页A是小明制作的,网页B是小刚制作的,哪张网页更漂亮?为什么?

  最后教师引入课题: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因此我们不仅要从生活中寻找美,还可以从我们的网页制作中找到真正的美,今天我们一起来装饰小明制作的网页A,给他的网页锦上添花。

  板书课题:第五节锦上添花——装饰网页

  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宣布今天的小组学习竞赛正式开始,看哪些同学能为自己的小组锦上添花。

  二、任务驱动,掌握新知

  (一)文字的'修饰

  出示PPT3:网页A。

  导入第一个新知识点:小明制作的网页,所有的文档内容已经输入,但视觉效果不是很好,你们能帮他把网页(“我们一家人”)“梳妆打扮”一下吗?

  任务一:为网页“梳妆打扮”。

  教师打开网页A,引导学生回忆在word中学过对文档的修饰及美化,过渡到网页的文字修饰,方法和Word文档的编排几乎一样。然后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美化网页的好方法。

  同时请学生注意FrontPage 20xx工具栏中哪些工具栏按钮与Word 20xx不同。

  (并要求学生掌握技巧:①变化文字大小可使文章更显活泼,便于突出重点。②给一些特殊的文字加上特殊的修饰以进行强调。③改变文字的颜色刺激视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学生亲自实践操作练习,完成任务一,灵活熟练地对网页文字进行修饰。并请优秀作品的小组代表前台演示,教师综合评点。

  最后将网页文字修饰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哪个更美。

  (二)设置网页的背景

  问题导入下一新知识点:我们刚才已经把网页“我们一家人”的文字打扮得很漂亮了,那么大家能否再给它穿上一件“花衣服”,让它看起来更漂亮些呢?

  任务二:给网页“穿上花衣”。

  让学生打开网页A自主探究练习,尝试发现新知,深入感知综合实践,完成任务二。

  然后展示优秀作品,并进行设置网页背景前后效果对比,感受“穿上花衣”的视觉效果。

  (三)添加背景音乐

  第三个新知识衔接:刚才大家给网页“我们一家人”添加了背景、修饰了文字,已经够漂亮了,但大家能否给它再加上悦耳的音乐,让我们的网页“有声有色”呢?

  任务三:让网页“有声有色”。

  打开网页A,让学生实践,完成任务三,感受其“有声有色”的良好听觉效果。并请优秀作品的小组代表前台展示。

  然后对添加背景音乐的前后效果进行对比。

  (四)插入水平线

  导入第四知识点:我们的网页基本上可以说是“有声有色”了,但看起来布局还有点零乱,各部分之间界限不明确,那么怎样才能使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呢?那就是插入“水平线”。

  任务四:使网页“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教师温馨提示:在网页中使用水平线是分隔章节、主题和其他元素的方法。

  如果不喜欢固定格式的水平线,还可以插入图片作为水平线。

  让学生实践操作,完成任务四,细心观察插入水平线后的变化

  然后展示优秀作品,将插入水平线前后效果对比,深刻理解插入水平线的意义。

  三、反馈练习,熟练掌握

  四个知识点已学完,最后让学生综合反馈练习,进行小组综合才艺大比拼。

  P98:T2 ⑴ ⑵ ⑶ ⑷ ⑸

  教师提出要求:熟练掌握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各个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完成教学难点任务。

  教师对各小组进行个别辅导,并对各小组学生练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展示其优秀的网页作品,鼓励课外制作更精美的网页作品。

  四、归纳总结,灵活运用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网页文字修饰,通过设置“网页属性”、插入“水平线”等操作,把网页变得整洁有序,美观大方,还给网页添加背景音乐,使网页“有声有色”。通过装扮、修饰、美化网页,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美的愉悦,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五、精当板书,条理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还配上精当的板书,揭示教材精华,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启发学生思维,强化记忆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第五节锦上添花

  一、文字修饰

  任务一:为网页“梳妆打扮”

  二、设置网页背景

  任务二:给网页“穿上花衣”

  三、添加背景音乐

  任务三:让网页“有声有色”

  四、插入水平线

  任务四:使网页“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任务驱动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美,任务中创造了美,掌握了重点知识,完成了难点任务。

  本节课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及同仁批评指正!谢谢!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写的《信息技术》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九课的内容。在前面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熟练掌握了flash动画的基本制作,特别是补间动画的制作技巧,本节是在“礼让行车”一课的教学基础上,加入了引导线动画制作,主要是突出引导线动画的制作技巧。是上一节内容的延伸,也为后面的作品创作与整合作了有力的铺垫。本节是全章中的重点之一,起着承上转下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疯狂超车”的动画制作,了解flash动画中

  ⑴知道什么是引导线动画。

  ⑵如何创建引导线动画。

  【能力目标】

  掌握创建引导线动画的方法。

  【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自私的严重性,做任何事都应考虑到他人。

  2、提高对交通违章行为认识,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守交通安全规则

  3、树立动画表达事物的意识

  当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结构,而且还要使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培养各种的优异才能”。根据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本节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种

  在知识目标里通过“疯狂超车”的动画制作,了解flash动画中什么是引导线动画、如何创建引导线动画。在能力目标里让孩子切实掌握创建引导线动画的具体方法和动画制作的思考方法。在情感目标里通过系列的交通安全知识让孩子认识到自私的严重性,做任何事都应考虑到别人。提高对交通违章行为认识,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守交通安全规则

  树立以动画表达事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⑴认识引导线动画。

  ⑵创建引导线动画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引导线的画法,移动超车车辆到引导线的两端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体会到flash软件进行补间动画制作的强大功能。而本节的引导线动画作为一个新知识点,尤其是学生可利用它们来解决动画制作中存在指定路线行走的'一些问题,根据教材分析,我把认识引导线动画以及创建引导线动画的方法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

  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要在正确掌握在引导线的画法的基础上进行动画创作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这往往需要孩子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与而制作技巧,而在制作时正确移动超车车辆到引导线的两端却成为了制作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把引导线的画法与移动超车车辆到引导线的两端作为了本节的教学难点。

  (四)上课的硬件与软件要求

  硬件:windows2000网络(60台学生用机、老师机、服务器、投影幕、网络广播)

  软件:windows98,flashmx软件

  (五)教学对象:

  初中八年级学生,学生经过前面8节课的flash教学后,具备补间动画的制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作思维,能大胆开展动画创作。

  (六)教材处理

  对教材中涉及的“引导线运动”的概念,由于概念性很强,枯燥,不容易理解,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于是我利用辅助软件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观看并利用小组的力量,让孩子们自我探究,讨论,找出概念里关键的地方,从而引导孩子进行记忆。

  如何进行引导线的添加呢?由于教材编写细致,展示力强,所以紧贴教材的教学内容,剖析动画制作过程,让孩子品尝成功的喜悦。最后通过故事结局的创建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达到了课程整合的目的。

  二、说教法

  <一>说教法

  教育学家苏霍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是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为了完满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景、引导探讨法。

  在新课的引入时以故事展开情节,在马路上,有位机动车驾驶员不顾后果地疯狂超车,给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展示《疯狂超车.swf》动画,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制作该动画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辅助演示与讲练结合。

  通过辅助软件的直观演示操作和学生的观察、实践,把讲与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本节的技能要求,掌握自我学习的技能。

  (一)尝试教学与任务式教学法。

  对于课本中学生能自学掌握的内容,尝试让学生自己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任务,让小组为单位,学生自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思维。

  <二>说教学手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让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建构。因此本节采用了在建构主义教学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小组讨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小结——课程整合”六个步骤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中国现代学习科学的创造人叶瑞祥教授说:“教学的全部内涵在于教会学生会学”。结合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我对学生进行了以下的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法

  学生在辅助软件的帮助下,进行实践操作的探究活动

  2、练习法,指导学生做好上机的实践,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3、小组协助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正确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对知识进行比较-实践-总结,不断积累技巧。

  4、温故而知新。计算机课的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综合运用性强,促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巩固旧有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反复的练习、加强,从而不断得到扩充和提高。

  四、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学活动

  激趣引学

  上节课,我们目睹了一位司机因为麻痹大意而产生了交通事故的悲剧,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交通里还经常存在着今天出现的这种情况,让我们来看看在捅堵的马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观看《疯狂超车.swf》动画

  故事展开:在马路上,有位机动车驾驶员不顾后果地疯狂超车,给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问:“孩子啊?马路上出现了什么事情?”

  “这事情危险吗?”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的现象呢?稍有不幸会发生什么事情啊?”

  为了让广大的市民关注我们的交通安全,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制作这个疯狂超车的动画,宣传交通意识,让广大市民认识到日常交通中不能违章超车,以维护良好的正常交通秩序。

  在过去的动画制作中,我们运动的部分都不能按照指定的路线进行运动,而这动画是要按指定路线进行运动的,这动画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呢?这用到我们今天所学到内容:引导线

  展示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疯狂超车”的动画制作,了解flash动画中

  ⑶知道什么是引导线动画。

  ⑷如何创建引导线动画。

  【能力目标】

  掌握创建引导线动画的方法。

  【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自私的严重性,做任何事都应考虑到他人。

  2、提高对交通违章行为认识,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守交通安全规则

  3、树立动画表达事物的意识

  协作学习

  (一)小组观看《引导线教学辅助.swf》制作动画,并结合书本P99的内容,思考归纳:

  (1)什么是引导线动画?

  (2)对这个概念,你是如何理解的?你认为关键的地方在哪里?

  (3)从概念上看,你认为具备引导线动画的作品至少具有多少个层?他们分别是什么?

  (4)你认为在引导层里出现的线段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

  协作学习

  (二)参考书本P100-101的内容,让孩子在上节课礼让行车.fla文件里进行今天的制作修改。

  (1)利用礼让行车的源程序进行修改

  (2)制作几辆正常行驶的汽车

  (3)添加超车车辆制作引导动画

  注意:1.引导层要在“超车”图层上面;

  2.引导线是一条线段,它必须是连续的一条线段,中间不能断开;

  3.当汽车图片的中心靠近引导线端点时,它会自动的被吸附到引导线上

  综合任务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故事结局编写

  请根据超车的动画,联系上两节课的所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故事情景制作,小组内分工完成相关的故事情节。

  例如:(1)超车后,在不远处被警察抓住进行教育

  (2)超车时,因为速度太快而产生汽车碰撞

  (3)超车后,不小心而碰上路人等等

  你还可以在事故发生后打出警示性的语言,警告市民疯狂超车害人害已。

  分享提高分享孩子们的故事结局与动画制作成果,交流在制作中出现了什么情况?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情况的?

  完成书本上P102的相关练习,并填写学习评估表格

  小结

  今天,我们当了一次导演,上演了一场有关于交通安全的故事,学习了引导线动画的制作。在我们的动画制作里,使用引导线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情况,我们来交流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这种制作技巧呢?

  课外作业

  利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题合作完成

  (组长要上交具体选题、分工与制作情况)

  选题一:太阳系运动图

  选题二:奥运与亚运的火炬传递

  选题三:美丽的海底世界

  板书

  设计课题:第9课疯狂超车危险大

  1、“引导线”动画的概念

  引导线动画是在引导层中绘制引导路径,然后使用动作补间让元件、组合或文本沿着引导路径运动的一种动画。

  2、引导层中可以放置的内容:连续的线段

  “引导层”是层的一种,是与“被引导层”相对而言的。被引导层上的物体沿着引导层的引导线运动。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从教材看,本节课选自青岛出版社B版初中第一册第1单元第3课活动1,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学好本节课可以为学生后续学习计算机组装、软件系统组成等知识奠定基础。

  (过渡:在熟悉了教材之后,教师还要对所教授的对象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掌握好上课的节奏。)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但对于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及决定计算机性能的一些硬件技术指标等还不够了解。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就能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并运用于生活实际中。

  (过渡:教学目标是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选择和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

  三、教学目标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能说出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能复述出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增强探究与交流的能力。

  3、通过了解硬件系统与计算机性能的关系,体会计算机设计的严谨和精妙。

  (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我的教学重点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组装,难点则是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方法

  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

  (过渡: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下面我将着重进行分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先联系生活,以买电脑为例,提出问题:购买电脑时,需要考虑电脑的哪些要素?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主要考虑一些硬件设备的性能。接下来继续提问:计算机有哪些硬件组成?预设学生对于上述提问有积极的响应,我顺势引导学生带着学习热情学习本课。

  采用谈话导入是因为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因此我通过引导提问的方式,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于新课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新课讲授

  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首先我会讲授计算机系统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并展示硬件系统及五大部件图,提出问题:台式计算机中有哪些硬件?硬件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不难回答出台式计算机有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等硬件。然后我再结合展示的`图片,采用讲授法给学生讲解硬件系统的五大组成、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

  这里之所以用提问引导结合讲授法进行教学,是因为提问引导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增加课堂互动;教师讲授可以降低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在较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2、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对于计算机的技术指标,我将采用小组讨论法进行讲解。我会在之前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讨论两个问题: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各个技术指标主要决定计算机的什么特性?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之后请学生分享答案,最后我再带学生进行总结,从而得出计算机的技术指标包括主频、字长和存储容量,并对各个指标进行具体说明。

  采用小组讨论法,是因为组织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在讨论过程中相互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填写硬件名称

  在对硬件有一定了解之后,我会展示主机箱的硬件设备图,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根据刚刚的知识,结合我所展示的五大部件图,将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填写在对应的方框中。学生填写后我再带领学生对内容进行订正。

  这个练习环节的设置,能够通过实物对应知识的形式帮助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三)巩固提高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之后,我会开展一个小活动,我说出主要硬件名称,请学生指出硬件的位置。

  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让班级内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课程中,不仅可以检验新授知识是否掌握到位,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小结作业

  小结环节,我会提问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等内容,学生回答后进行纠正补充。这样的总结方式能够帮助我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了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特点,我设置的作业为让学生在8000元的预算内选择硬件设备,做出硬件选购表格。

  七、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总分式的板书,可以较好的呈现知识的层级,同时可以简洁明了地突出本课重难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册第十二课内容,在学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对office20xx组件的更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 20xx是Office 20xx中的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幻灯片的操作是信息技术中基本的操作,幻灯片是数据呈现的很好载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用到,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熟悉网络搜索引擎;学会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标:获取网络上的资料;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审美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设计模板、版式创建演示文稿。难点:模板和版式区别。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过PPT,具有基本的操作能力,对界面和窗口有一定的认识,但缺少基本概念和进一步复杂的操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分析

  讲述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准备

  软件:PowerPoint 20xx

  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

  资源:《走进香港》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学习了2个软件:WORD和EXCEL,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2个软件有什么应用啊?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WORD是文字编辑软件,可以用来编小报、贺卡、课程表等,EXCEL是电子表格,可用来对简单的图表数据的计算处理。还有一个软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比如公司在演示一个产品介绍的时候,或者在诗歌朗诵比赛中,配乐和图片背景,这个软件叫做演示文稿Powerpoint。

  2、初步探索

  一、收集资料

  演示《走进香港》PPT文件

  请学生们观察

  教师提问:此文件内包含了哪些元素?

  学生回答:图片,文字

  教师提示:围绕主题从网上找到相关图片和文字,收集做为文件的资料。

  教师演示:在Google或百度找到关于香港的资料后,单击浏览器上的“文件”菜单,选择“另存为”,把整个网页保存到专用的文件夹中。

  二、模板和版式

  教师再次播放《走进香港》,提示每页幻灯片中色彩一致、风格统一,美观大方。

  提出“模板”和”版式”的概念

  教师演示:启动PPT,“新建演示文稿”-选择合适主题的模板-选择合适内容的版式-输入标题,制作完成封面。

  3、操作练习

  学生操作:课本第63页“练一练”,

  A、在网上查找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包括人口、分布、语言、文字、风俗等几方面。把相关的资料保存在D: 班级+姓名作业资料文件夹内。

  B、制作一个介绍少数民族的演示文稿的封面,要求选择合适的模板和版式,文件保存为D:班级+姓名作业少数民族介绍.ppt。

  4、深入巩固

  教师巡回指导,选择几件作品演示给学生看,对典型的错误做全班演示更正。。

  5、课堂小结

  网络中搜索资料

  制作幻灯片封面

  6、课后教师反思

  (1)学生有哪些收获,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需求?有什么好的经验?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应对建议?

  (2)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是什么,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或学习的哪些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具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 ?

  (3)教材在本单元中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还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册第十二课内容,在学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对office20xx组件的.更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 20xx是Office 20xx中的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幻灯片的操作是信息技术中基本的操作,幻灯片是数据呈现的很好载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用到,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学会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审美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板与版式的更换。难点:母板与模板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中已经学会如何新建模板和版式,这课时进一步熟练操作。

  三、教学方法分析

  讲述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三、教学准备

  软件:PowerPoint 20xx

  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

  资源:《走进香港》PPT 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完成的PPT文件,第一课时中搜索到网络资料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举例演示学生的作品

  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选择模板和版式,并都已经制作完成了一个PPT文件,但只有封面一个幻灯片页面,这节课我们要来丰富自己的作品。

  2、初步探索

  教师演示:打开《走进香港》,增加一个幻灯片页面,“插入”-“新幻灯片”,程序自动选择版式,模板自动应用第一张幻灯片,继续插入多幻灯片张,版式自动选择,同第二张。

  教师提示:“插入新幻灯片”和“新建文件”的区别

  教师提问:第二张版式名称为“项目清单”,合适自己的版面设计吗?如果不合适,怎么办?

  学生回答:更换版式(可让操作能力好的学生上来操作)

  教师讲述:与版式相类似,模板也可以更换,但两者又有不同的地方,请大家在操作的时候注意观察(在课堂小结中提问)。

  教师讲述:应用模板使我们创建的幻灯片有统一的外观,比如要在每个页面的右下角出现一行制作者的名字或者出现同一的徽标,但是还能不能使其更加完美呢?我们可以使用幻灯片母板,“视图”-“母板”-“幻灯片母板”

  教师边演示边讲述:模板和母板的关系

  3、操作练习

  学生操作:打开前一课时保存的PPT文件,完成课本第63页“练一练”

  附加要求,在幻灯片母板中添加制造者的班级姓名,

  文件保存为D:班级+姓名作业少数民族介绍.ppt。

  4、深入巩固

  教师巡回指导,选择几件作品演示给学生看,对典型的错误做全班演示更正。。

  5、课堂小结

  更换版式和更换模板的区别

  模板和母板的关系

  6、课后教师反思

  (1)学生有哪些收获,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需求?有什么好的经验?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应对建议?

  (2)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是什么,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或学习的哪些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具有哪些优势?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 ?

  (3)教材在本单元中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还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7

  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电子表格Excel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计算报表,本节课是Excel当中最重要的一节课之一,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掌握Excel的计算操作,与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相联系。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法、教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对象

  本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编写的中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一节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该节分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使用公式、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材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2、说教学作用地位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像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电话费的收取、工资表格的统计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使用Excel中的公式、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

  (2)技能目标:

  懂得利用Excel的公式计算日常工作的各种报表(例如:工资表、成绩表等)。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能力,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4)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公正、准确地做好各种报表;不要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和统计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2、学法分析

  (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既有利于学习新东西,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和数据处理问题的分析,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通过讲练结合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说教法

  1、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报表实例。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3、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复习与引入(约5分钟)

  复习内容:Excel的基本操作(单元格的选定、移动、复制和删除等)

  引入新课:

  学生看教材P15中的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请一位学生用Word计算该报表。(5分钟)

  (目的: 一方面回顾一下Word表格的计算,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利用Word计算该报表十分麻烦。)

  如果在Excel中计算该报表,应该怎么样操作?会不会比较方便、快捷呢?接着我说答案是肯定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操作的?

  (目的: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8分钟)

  教师将用公式计算出奖牌总数。(教师讲解时演示操作过程。)

  (二)利用函数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10分钟)

  教师将奖牌统计表表格用函数计算出奖牌总数。(既讲述又演示操作过程。)

  (三)学生练习操作过程(20分钟)

  在excel中,学生打开一个成绩表格,并分别运用公式、函数形式计算出总成绩、平均成绩。

  (目的:检验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8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它是信息技术7年级第9册,三单元第五课的内容,为1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学内容分析,《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是数据统计与分析的重要内容,是对前面数据录入和数据统计的延伸,也是数据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在整个教材中是信息处理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云南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中占有很大比重。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统计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了表格运算、筛选和排序。对一个具体的任务能根据自己的分析或小组协作找到解决的途径。

  学生对网上交流,网上阅读和网上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中一部分学生喜欢参照型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喜欢自主探索学习。

  边疆城市的初中学生有一半是来自农村,比较之下城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电脑和网络,在学习和操作能力上比农村学生要强,而农村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要比城市的学生更认真端正。因此我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匀质化分组教学的方式,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鉴于本课内容的重要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教学目标,

  整节课都是围绕如何制作图表呈现数据关系来研究,因此我确立教学重点为,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差异很大,在图表类型的选择和数据源的选取上会出现困难,因此我将它设置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我用到了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硬件系统和授课课件,教学视频,主题学习网站等软件资源

  我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情境导入,任务驱动,分组学习,启发实践”的教学模式,以情境和课件演示激发学习兴趣,以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热情,以小组探究学习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以课外延伸挖掘学生的潜力。

  并设计了相应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说课的主要内容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任务驱动、建构知识,3、操作演示、提升技能,4、巩固升华,熟练应用,5、完成建构,课外延伸,五个步骤层层深入。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校运会视频短片,让学生回想起校运会上同学们的运动风采。

  “在校运会上我们初一年级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这是我们年级的得分情况”,同时老师对各班总分情况做了图形化处理,从图表中我们能直观、明了的看出初一1班成绩最好,5班次之,以此体现图表呈现数据的优越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任务驱动、培养探究能力

  通过情景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起来,学生会问“我要怎样制作图表呢?”,任务出来了,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任务提出后,我提示大家,要先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然后根据整理出的数据,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进行制作。

  通过数据分析整理后,学生会在图表类型的选择上碰到困难,这也是教学内容的难点之一,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引导学生:“Excel提供了14种类型的图表,而我们最常用的是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这三种图形各有何特点和用途,我们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解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主题学习网站进行学习。

  演示网站:在学习网站上学生可以通过图文网页学习图表的`相关知识,也可以通过视频提高知识和技能,如果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或疑问,还可以在课后通过班级qq进行讨论交流,寻求帮助,分享学习所得。最后用三道选择题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以此突破图表类型的选择这一教学难点。

  学生解决了图表类型的选择问题后便能进行图表的制作了,我提示大家使用图表制作向导来完成任务,并引导学生继续参考教材和主题学习网站。

  演示网站:学生从网站上下载素材“校运会初一年级团体总分表”,通过老师提供的学习途径进行小组探究学习。

  任务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看看哪个小组能快速而准确的找到制作图表的方法,这样旨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我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纪录学生的探究情况,并给于适当的指点,为下个环节的教学做好准备。

  为了能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我请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小老师,协助我指导其他同学,并鼓励每个小组走上讲台为大家演示小组探究的结果,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通过评比小组完成的图表,实时给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操作演示、提升技能

  为了让学生了解完整的图表制作过程,我出示了教学课件,讲授“利用三维簇状柱形图呈现初一年级各班总分”的制作过程,——这里我同样使用图表向导来完成,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会和自己的制作过程相对比,发现自己制作过程中的不足。

  然后我针对数据源选取对小组的演示结果,进行点评,通过点评让学生参与讨论,指出图表问题所在,并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修改图表。最后总结数据源选取相邻区域和不相邻区域的操作细节。以此突破数据源选取这个难点的教学。

  4、巩固升华,提高创造力

  为了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我设计了用饼图呈现“关心父母的程度”调查表中,学生所占比例的练习。

  通过练习一方面引导学生在选择图表类型上思考,在数据源的选取上探索,在制作过程上继续熟练掌握,以此巩固知识,提高知识技能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多关心父母。

  5、完成建构、课外延伸

  学习不能只局限与课堂,课外学习尤其重要。如何引导学生将学会的知识与方法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学习的关键所在。展示其他学科中碰到的图表,并用地理课上“四个城市平均气温表”引导学生用折线图进行练习。

  本环节不仅使学生能熟练制作图表,还能让学生把信息技术知识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对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引导学生从图表中发现其蕴含的规律。借此,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科整合的能力。从而使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最后我用一个课后作业完成本课的教学过程。统计过去每次的考试成绩,并制作图表反映数据规律作出预测,明确以后学习需要努力的方向

  教学反思

  为了成功完成本堂课,我运用8件教学法宝,我将它称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1视频导入,铺垫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2先进的教学理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教学即科学又精彩;3良好的课堂组织,小组竞赛,作品展示让整堂课有序而不死板,学生活泼而不混乱;4自主制作的主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帮助;5成果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6课堂评价是检测学习效果必不可少的环节;7学科整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8课外延伸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趋势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也成为可持续教育的条件。

  最后我用一句话结束我的说课那就是“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9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xx信息技术教师xx,我说课的题目是xx

  一、说教材

  1、本节课选自xx出版社出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本节课所学的xx是xx制作过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学习的灵活运用,是在学生对xx掌握后的能力提高训练,激发学生制作出更加精彩的xx作品的灵感。

  2、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xx操作练习,熟练使用xx;

  (2)学生通过xx操作练习,熟练使用xx;

  (3)结合前面知识,特作包含xx的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本课内容xx,激发学生xx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

  3、教学重、难点:(如今信息技术学科不再是孤立的技能性工具,我们更要考虑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过程,本着这一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熟练制作xx;

  难点:学生通过交流与实践操作掌握xx技巧,并做到与xx学科完美整合。

  二、说学习者特征

  1、学生是xx年级的学生;

  2、学生已经学习了xx;

  3、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

  4、学生善于和同学交流,能够虚心学习他人长处;

  5、学生强烈希望自己能够制作一份xx作品。

  三、说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当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本课的新知识环节中的学习目标是以任务方式出现的,例如xx。

  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我本着直观性教学的原则,多次采利用直观演示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比如在xx。

  3、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xx。

  4、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新课程改革教学理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协作提高、观摩欣赏”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广播xx游戏(播放xx视频、播放xx动画),学生带着无比的兴奋观看完游戏(视频、动画),我提出:这样的视频(动画)我们也能制作,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那就让我们马上出发吧。

  这样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一:xx,由我来通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xx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成绩。(我这样设计目的是及时对学生的操作成果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确定自己的方向)

  任务二:如果xx,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书中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三:xx,这是与xx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日积月累”后,与同桌交流讨论,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任务四:我们生活中真实的xx是这样吗?学生回答后,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xx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借助老师的直观演示学习。

  (三)协作提高: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是本节课闪光点的一环,在这时里既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讨论,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所以我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本组的一件个性作品。

  (四)观摩欣赏: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欣赏学生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的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书中xx练习。

  五、说评价:

  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如下三种方式进行:

  一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

  二是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过程;

  三是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自我评价。

  总结: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谢谢各位评委!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0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话说信息技术应用》。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首先,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是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单元活动一《话说信息技术应用》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有了解信息及其特征、了解信息技术以及发展历程、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本节课是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的关键篇目,熟悉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为后面探索信息编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

  教师也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我所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有着较深的兴趣,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但是他们在表达和操作上还有一些欠缺。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将在课堂上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熟练信息及其特征,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知识与技能:清楚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主探究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信息技术来源与生活,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中,我将信息特征及其信息技术的发展设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将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确定为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好的的教学方法能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在本课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演示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在课堂伊始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小朋友与妈妈通视频电话、网络购物、汉字激光照排。紧接着让学生指认图片,解释其展示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并提问:你能不能举些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例子呢?从而顺势引入《话说信息技术应用》。

  通过创设情境,加上问题的引导,能在课堂伊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开展课堂教学。

  (二)任务驱动,讲授新知

  在新课教学环节,通过对教材知识结构的分析,我将从以下两个任务进行讲授:

  首先是任务一:探讨信息的奥秘

  对于任务一“探讨信息的`奥秘”我会通过讲故事:《感觉剥夺实验》提出问题:请问案例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励学生回答。然后进行总结,信息很重要,人类离不开信息、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有三种:物质、能量、信息。紧接着提问:说说你身边每天都接触到、应用到哪些呢?

  紧接着激励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P3的“五光十色看‘信息’”,回答问题

  然后我会进行总结,课件显示: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里,每一天都在与信息打交道。人类离不开信息!

  紧接着,我会设置小组讨论活动,将全本分成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小组讨论“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特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最后让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同学进行互评。

  在具体的任务教学中,通过自主活动的设置,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思考探究,在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通过教师的展示、讲授,能够让学生充分学会信息及其特征。

  其次是任务二:纵观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对于任务二“纵观信息技术发展历程”我会设置小组讨论活动,将全班分成3个小组,分别讨论解读古代信息技术、认识近代信息技术、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小组讨论“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最后让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同学进行互评,教师总结的方式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对于任务二的“体验人工智能、体验Google Earth卫星地图”首先我会通过讲授和示范操作的形式展开,然后给学生6分钟的时间自主完成该操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我可以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在具体的任务教学中,通过自主活动的设置,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思考探究,在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通过教师的展示、讲授,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最后是任务三:展望信息技术发展

  对于任务三“展望信息技术发展”中的活动主题一,首先我会通过借助多媒体的形式进行讲授,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真实的感受目前信息技术的强大发展,也可以让学生发言说自己心目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对于活动主题二“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我会将全班分成两大组,一个是正方一个是反方进行辩论,在辩论结束之后,我会进行总结发言,说明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在具体的任务教学中,通过自主活动的设置,这样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思考探究,在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通过我的展示操作、讲授,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未来的信息技术发展。

  (三)巩固提升

  在新课内容讲授完毕之后,我会设置操作任务:阅读P5页的例子,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其表现出的信息特征有哪些?

  (四)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打算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我来补充的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进行。

  课程结束不代表学习结束,因此我将布置作业:小组讨论,如何正确面对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下节课一起交流,这样布置的目的是能让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影响。

  七、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搭建一个更清晰的知识体系,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框架清晰,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谢谢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1

  我是初亚兵,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册X课《制作新春灯笼》。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它是基础性章节,是入门篇章,学生对它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在以后其它小节中的学习。基于这种重要性,因此在本节中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通过大红灯笼的制作,初步体验WORD的神奇作用。为学生以后的成功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他们没有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我校同学的`情况,以演示、观察、启发、诱导为主,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了解图形格式。掌握了解绘制、复制、移动、组合图形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绘制、移动、复制图形的方法。

  2.难点:使学生掌握设置图形格式的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赏识教育、自我探究、协作交流、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激情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问在过节日的时候,互相祝福,护送礼物,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可以再网上祝福,也可以网上护送礼品,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最高兴的节日就是过新年了吧,家家还挂上了大红灯笼,你知道电脑中的大红灯笼是怎么做成的吗?今天我们利用WORD制作,教师把已制作好好的《新春灯笼》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对于喜庆的大红灯笼同学们都非常的喜爱,这时让学生观察:

  新春红灯笼的各个部分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一:分析灯笼(小组讨论法)

  观察后让小组互相讨论,总结出灯笼是由矩形、椭圆这两种自选图形经过绘制、复制、组合形成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制作灯笼(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把制作灯笼分为三个部分:

  ⑴、制作灯笼提手

  自学探究:如何设置自选图形的格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个同学进行阅读课本,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寻找设置自选图形格式的方法。讨论完成后,进行灯笼提手的制作。在同学们制作灯笼的过程中,这时教师巡视他们制作的如何,并对个别理解、掌握不好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和辅导,使学生掌握设置图形格式的方法。

  。制作灯笼体

  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老师首先采用演示教学法。先让学生绘制一个椭圆并设置其图形格式。然后利用教学软件,师生一起进行协同操作:复制椭圆。复制完成后,调整椭圆大小和对齐椭圆。这样灯笼体就成功了。

  ⑶、制作灯笼穗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设置图形格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下面制作灯笼穗依然采取小组讨论与合作的方法,进行自我学习,以提高同学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巡视,并注意以下点:

  ①及时对知识点不熟练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辅导。

  ②从审美角度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辅导。

  ③让小组合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4、展示灯笼总结回顾

  展示孩子们的制作成果,让同学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回顾所学习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

  掌握了解绘制、复制、移动、组合图形的方法和图形设置的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2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应用公式和函数》,接下来,我将结合新课标指出的要求: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设计这几个方面开展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本篇目节选自沈阳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3模块第12节-《应用公式和函数》。本课以计算小组成员的平均身高为任务主线,进而学习单元格地址、公式和函数的相关概念和应用。学生在这之前学习过了Excel和Word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由于这两个软件都是微软公司出品的,某些操作和功能极为相似,因此也能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一部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的理解,做到因材施教,以下是我对学情的分析。我多面对的学生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但是注意力相对不够集中,自尊心较强。因此我授课的过程中,我将会理论联系实践,多设置互动环节,保持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也会认真地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给出鼓励性评价,维护其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进课堂中,学好公式和函数的应用方法,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如下三维目标:

  1.能熟练写出单元格的名称并利用公式和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上机操作、小组合作等方法学会应用公式和函数,提高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使用公式和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处理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点是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式,难点则是灵活选择公式和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演示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六、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我的教学。

  (一)导入新课

  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全校学生的成绩汇总表格,提问学生求平均分的方法。学生以现有的知识积累不难答出可以通过把所有学生的成绩相加再除以人数得到。随后我会继续追问,“我们可以通过笔算或计算器来求出平均分,但是耗时耗力,也难以保证其正确性。我们是否有其他更高效准确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呢?”由此引出新课。

  之所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导入是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较强地胜负欲,喜欢去挑战困难,在课堂伊始就给学生展示一个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

  (二)新课讲授

  本课以求出平均身高这个任务为主线,进而学习单元格地址、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的。

  1.了解单元格地址

  我会组织学生上机观察工作表并阅读教材,探究以下两个问题,即工作表的结构和单元格地址的表示方法。在学生回答后,我会补充讲解单元格地址的'功能,即单元格地址可以作为计算的元素参与计算,并能实现计算结果随着单元格内容改变而改变。

  2.使用公式

  我会讲解公式的作用和功能,并上机演示利用公式计算工作表小组成员的平均身高的操作方法,同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在操作完毕后,我会提问学生公式法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填充柄”的使用方法和功能。在学生回答后,我会强调,只有鼠标移动到单元格鼠标形状呈现黑色实心的十字符号拖动填充柄,才能实现填充功能。随后我会组织学生以同桌为单位,限时5分钟,上机操作并探究使用填充柄填充的公式和最初公式存在的区别。在此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完成后我会提问学生同时进行总结,即当单元格的引用是相对引用的时候,使用填充柄进行填充,可以实现复制公式的操作,并且单元格地址也会发生相对变化。

  3.使用函数

  我会讲解公式法的局限性,即不适合处理数据量大的数据,随后说明函数能够解决该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函数的含义。在学生明白函数就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公式后,我会布置任务,组织学生相邻四人为一组,上机操作,时间为5分钟,完成计算平均身高的任务。在学生操作完成后请同学上台演示讲解。

  (三)巩固提高

  在学生基本认识了公式和函数后,我会组织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上机操作并认识一些常用函数,思考其功能。然后在学生探究完成后请学生代表回答其发现。

  (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将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总结,如:我提问使用公式和函数的注意事项。学生说出书写函数和公式之前要先写等号。

  为了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特点,我设置的作业为尝试利用公式和函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设计,能够清晰展示重难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艺术字。

  本次说课,我将分三个单项对大家进行介绍,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以及教学过程。

  首先,我将对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3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这节课是整个计算机实训教学word部分的第4节内容,在前几节课学习了如何使用WORD输入短文、如何对文字、段落进行美化以及如何插入图片的基础上,我们本节课的任务是如何用艺术字使word文档变得更加生动漂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为学生全面学习WORD和培养计算机操作能力打下了基础。

  根据计算机实训课的要求、结合课本教材,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他们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使学生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学会调整艺术字并熟悉艺术字工具栏中按钮的功能及用法,这将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

  在能力目标方面,将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惯,为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以及创新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计,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目标,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目标,体会情感目标。

  在了解了教学目标以后,让我们再来看看本课的重点、难点部分。

  学会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是用艺术字美化word文档的基础,所以我将其确立为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艺术字工具栏上的按钮多,学生不容易记忆掌握,所以使学生正确使用“艺术字”工具栏上的工具按钮来编辑艺术字,将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

  以上就是我从3个角度来对教材进行的分析。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二个部分,即教学法分析部分。

  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将使用到的教学环境和教具分别包括有:计算机网络教室、投影仪,word软件,以及我制作的一份多媒体教学课件。

  现在教育理论提倡,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采用了激,导,探,放,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由易到难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放手让学生应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上我注重实践操作,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在活动中发现,在实践中感知,体现出了做中学,学中做,探索实践中学,学后尝试创新的思想。

  整节课,为了体现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和时间安排:

  复习旧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4分钟;讲授新课、任务驱动,指导实践35分钟;展示作品,归纳总结3分钟;布置作业,课外延伸3分钟。而在这其中,新知识讲授与课堂实践将是交叉进行,这样安排教学时间主要是为了到职业学校实训课所要求的老师精讲课学生多动手的目的。下面我就以教学过程当中这4个环节为主线,配合本堂课的教学课件,来讲解本节课的具体实现。

  1、复习旧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用课件展示上堂课学生完成的一份较好的图文混排的'作业,一方面对其表扬,曾加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并鼓励大家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作出更好的作品。另方面,借此复习上堂课图片的插入、移动及大小调整等操作方法,为接下来的新课讲授和第一个任务的提出做铺垫。

  然后再展示一份在刚刚学生作业的基础上,用艺术字将其标题做部分改动的Word作品。前后两个作品同时呈现在同学面前,从视觉上给学生冲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艺术字的美,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字的兴趣,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教师此时点明本节课的课题。

  在成功引入课题过后,进入

  2、讲述新课

  知识点一:艺术字的插入。

  我用课件打开第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在上堂课作业的基础上插入艺术字并调整好它的大小位置。

  老师首先用课件演示艺术字插入的操作步骤、、、、、、再大家清楚操作步骤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将上堂课学习的图片插入方法与艺术字的进行类比,发现他们的相通点,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台照图片的操作方法尝试地移动并改变艺术字的大小。这时台上台下同学容易引起共鸣,大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通过老师和同学的演示,大家早跃跃欲试。这时,老师要求学生用刚刚所学的艺术字的插入、移动及调整大小的知识完成课件里的“任务一”。在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老师在每个机位进行巡视,对学生做个别辅导。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进行知识迁移、动手实践,自已获得并巩固知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并突出了教学重点)

  知识点二:艺术字编辑

  当学生们差不多做完了的时候,老师用课件打开任务二,将任务二和任务一的作品同时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下子把大家的注意力拉了回来。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看法:他们通过观察任务二的作品在任务一的基础上做了些修改,变得更丰富、生动了。

  老师这时用课件总结出三处变化,并向学生分别演示达到这三种效果的操作方法,如何用工具栏编辑艺术字形状、字体和颜色。(这三种效果的操作比较有代表性,目的是通过对此操作的讲解,使学生对“艺术字工具栏”的打开及按钮应用有初步认识,先弱化教学难点)

  接着就让学生在机器上动手完成任务二。学生将刚接受到的知识及时的进行实践,有一个接受-实践-感知的过程,从抽象到具体,对艺术字工具栏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

  能力拓展

  利用一个“对号入座”的游戏调动学生对“艺术字工具栏”其他按纽的了解兴趣。

  用课件展示出一个基本的艺术字样和把它“变脸“过后的几个不同形态的艺术字样。向学生介绍(指这后几个字)这几个样式的艺术字,都是用这个工具栏里的按纽“变”来的,让大家把通过完成“任务二”所具备的知识,对“艺术字工具栏”的其它按钮进行尝试,试试找出谁“变”谁,将他们对号如座。

  并鼓励他们用今天所学到知识在自己刚刚的作品基础上进行创新,完成任务三。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和自己的积极探索,主动发现新识,突破了教学难点)

  3、评价,小结

  学生大部分完成任务后,进入第三个环节-评价小结。我选三个作品在投影上展示,并让同学欣赏评价。

  然后利用课件梳理知识点,揭示游戏答案,归纳“艺术字工具栏”哪个按钮是哪些功能,再次强调正确应用艺术字工具栏编辑艺术字是本堂课的难点部分。

  (本环节设计意图是通过作品展示评价让学生接受更多新的、不同的思维,在动眼观察、欣赏、评析中提高鉴赏与评价能力,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归纳总结更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整堂课我通过第一个任务强调教学重点,通过第二个任务弱化教学难点和通过第三个任务突破难点,最后通过总结再次强调难点部分。学生在完成这由易到难的三个任务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4、课堂布置作业,课后拓展

  最后,进入布置作业,课后拓展环节。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我把课件做成翻书的效果吸引学生欣赏几份有漂亮艺术字的word排版作品,让他们在听觉和视觉上放松的同时接受启发,拓展思维,这时老师请学生展开想象,利用本课所学到的技能,在下堂实训课设计出这样一些更有创意的艺术字来,交给老师。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巩固加深本节课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以上就是我从教材,教学法,教学过程三个部分进行本次说课的全部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情境和任务驱动相融合,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给他们多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多动手、重操作重应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4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帧和关键帧的含义,能独立使用Flash制作逐帧动画。

  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会制作逐帧动画,提升动手操作及协作的能力。

  3.通过制作逐帧动画,加深对Flash软件的认识,体会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逐帧动画的操作步骤。

  【难点】帧在动画中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手工连环画,提出问题:连环画是如何制作的?【将人物的每个动作都进行绘制,连在一起快速翻页呈现出动画片的效果】

  教师总结:大家常在电视机上看到的动画片与连环画的制作是同一种方式,如何利用Flash软件制作这样的动画呢?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制作逐帧动画。

  (二)新课讲授

  1.认识帧与关键帧

  教师讲解:在连环画中,每一幅画是它的组成部分,那么动画的组成部分也是有特殊的名字。

  布置任务:自主阅读教材,限时两分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动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帧是动画的基本单位】

  (2)帧又可以分为关键帧、空白帧,空白关键帧,那么对于应用较多的关键帧是什么含义呢?【关键帧是指角色或者物体运动或变化中的关键动作所处的那一帧,是用来定义动画变化状态更改的帧】

  教师总结:在关键帧里可以绘制和编辑图形,当关键帧内有内容时显示实心小黑点,反之则显示空心小圆。

  2.制作逐帧动画

  教师讲解:对于关键帧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就要利用关键帧制作动画了。

  教师展示教材配套光盘中的熊猫唱歌.swf动画,提出问题:动画中的熊猫唱歌时有什么动作?【有两个动作,一个是熊猫嘴巴张开,一个是熊猫嘴巴闭合】

  布置任务: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限时5分钟,依据教材的操作步骤,完成熊猫唱歌动画的制作。

  教师总结:在第1关键帧中画上嘴巴张开的熊猫图形,右击第2帧,单击快捷菜单中的插入关键帧命令,建立第2关键帧,并将第1关键帧的熊猫图形复制到第2关键帧中。在第2关键帧中,将熊猫的嘴巴改成闭合。

  3.观看效果与保存

  提出问题:

  (1)当制作完动画时,我们如何查看自己制作的动画效果?【按Ctrl+Enter键】

  (2)观看动画的效果之后,会发现熊猫唱歌的嘴巴张合速度太快,怎么办?【可以将张开嘴巴和闭合嘴巴的关键帧中间加入5帧空白帧】

  (3)如果想要保留自己的的'作品,该如何保存制作的动画?【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保存(S)命令】

  教师总结:我们保存时保存的是FLA格式,当我们再次打开时是可以编辑的。而按Ctrl+Enter键,观看动画的同时,会自动产生一个同名的SWF格式文件。SWF文件只能播放,无法进行编辑。

  之后请学生自主完成观看动画效果和保存的操作。

  (三)巩固提高

  布置任务:同桌两人为一组,限时5分钟,制作交通指示灯工作时变换一周期的动画。

  作品描述:绿与黄的间隔时间设置为5帧,黄与红的间隔时间设置为3帧。

  作品评价:制作动画的操作很熟练,关键帧的使用很灵活,观察仔细,可以很好地把握变换时间。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本节课收获,学生回答出帧和关键帧的含义还有制作逐帧动画的操作步骤。

  作业:探究如何制作小鸭子在河面游动的动画。

  四、板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

  教学内容:

  演示文稿间的切换

  教学目的:

  学会调整多张演示文稿顺序的方法,能使用演示文稿间的切换增强表现效果。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板书:

  有时为了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仅用一张演示文稿是不够的,往往需要制作多张演示文稿,如何安排和在文稿中切换就是一个问题了,现在我们就来讲一讲。

  1、演示文稿间的顺序安排

  在powerpoint中每一张幻灯片的顺序是可以调整的,由于演示文稿有不同的视图模式,所以存在不同的调整方法。

  ①、在普通视图模式下,其调整方法是在大纲编辑窗格中,以调整幻灯片图标顺序的方法,来改变演示文稿的播放顺序。

  ②、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调整演示文稿的播放顺序,其方法是:在这种浏览模式下,可以看见演示文稿的小样,调整时直接用鼠标把选中的演示文稿拖到适当的位置就可以了。

  2、演示文稿间的切换:

  一张演示文稿的内容播放完后转换到下一张演示文稿进行播放的过程就叫切换。

  在浏览视图窗口中,单击鼠标右键,出现菜单—选幻灯片切换—弹出切换对话框—在其中可以选择效果、换页方式并可以给换页配上声音。

  演示文稿使用了切换效果,能使整体表现能力大大增强,使它变得更生动、更精彩、更活泼。

  三、小结:

  演示文稿间的顺序安排和切换的方法,产生的效果。

  四、练习:

  1、怎样改变幻灯片的播放效果?

  2、如何实现幻灯片间的切换?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05-08

初中信息技术的说课稿03-03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2-04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精华)06-14

(实用)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05-28

【荐】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07-23

(经典)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05-27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15篇01-04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12-04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15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