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初中美术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美术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美术说课稿1
主题阐释:
本课内容为苏少版初中美术第十五册第4课《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习时间为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展示风格各异、材料丰富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与评述,感悟与体验雕塑艺术的基本语言及独特美感;以学生非常熟悉且能驾驭的泥为媒材进行造型与表现,理解雕塑艺术的本质——以体积和空间的造型方式表达情感。本课为第二课时,通过对身边材料的观察、分析,探究运用新材料表现生命、创造生命的方法。两课时教学内容构成了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具有综合性的完整的单元。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处于渴望探求新知识,喜欢张扬个性的年龄阶段,他们会萌发许多奇思妙想并急于表达出来。雕塑艺术学习内容几乎贯穿义务教育的不同阶段,八年级学生较为熟悉,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雕塑的表现方法及精神内涵了解较少。我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长们“掠夺性的爱”的包围下,他们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环保意识也比较淡薄。
毕加索提出了“拾来的材料”概念,这一创新性的材料开发使雕塑语言更加的丰富和个性化,因此,教学内容定为:创造之旅——“捡拾”来的生命。教学围绕以废旧物为材料的雕塑创作过程展开,设置了感受材料特点,探究制作方法,创新作品主题,进行创作实践,展示评价作品等一系列环节。教学从体验、感悟到创造、实践,由生活到艺术,层层递进。学生在赏析作品、探究材料、立意构思的过程中,在生命的快乐绽放中潜移默化地领悟废废弃物雕塑的创作规律、艺术语言和精神内涵。
案例评点:
课前每班准备一只大纸箱,存放、收集班级师生使用过的废弃物品,如吸管、易拉罐、饮料瓶、胶带圈、报纸、杂志、光盘、电池等,课代表安排学生定期收集、清理、分类。
(一)展示、表演,与材料亲密接触
1.展示教师“捡拾”收集来的废旧物品,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其生活来源。
2.范作展示,学生带着好奇心观望。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一把老虎钳、几根电线,或者一只电子镇流器,几根铁钉,经过我们的手就仿佛具有了生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经历创造之旅,给废旧物以生命。
二、交流、探究,感受材料特点
1.师生交流:生活中有哪些既容易获得,又具特点的废旧材料?日常生活中人们是怎么处理这些材料的?自己是如何收集到的?
2.学生分组汇总收集的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将搜集到的废旧材料分类。
3.师生交流:与常见的石、泥、铜等传统雕塑材料相比,废旧物作为雕塑材料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各抒己见。
材料形态废旧材料种类主要加工方法常用工具
点状材料稻谷、豆类、电池、贝壳粘贴、串剪刀、美工刀、胶水、切割机、焊接机、铅丝、钳子、线绳、线绳、乳胶等
线状材料线绳、羽毛、芦苇、草捆扎、粘贴
面状材料纸张、塑料、布卷、揉、缝制、团、粘贴、累积、弯曲
块状材料金属、石、木、泥、石膏焊接、切割、堆砌、扎
师生归纳总结:
1)废旧材料的种类丰富,生活中常被人们随意丢弃,来源广泛,容易得到;
2)废旧材料固有的形状、肌理、色彩、质地,呈现不同特点,给人不同感受;
3)废旧材料形状多样,统括了点、线、面、块等基本造型要素;
4)废旧材料雕塑方法多样,但容易受材料自身特点限制……
4.参观了解别组所带材料,根据需要在组间进行适当的调换。
三、尝试、赏析,探究制作方法
1.在组内所带的材料中选择较一种材料,思考:可以采用怎样的加工方法使材料呈现体积与空间?学生分组交流。
2.课件出示表格,总结废旧材料塑造空间体积的一般方法及常用工具。
3.师生总结:不同的材料应使用与之相适应的制作方法。恰当且巧妙的方法能更好地体现空间与体积。
四、创意互动,赋予材料生命
1.我们已经熟悉了材料,也掌握了一定的创作方法,那么,怎么超能赋予材料生命呢?大家来试一试。
师生商量选取一、二种材料,尝试“头脑风暴”,用不同方式进行空间与体积造型。看谁的创意巧,这么构思的理由是什么。
一把老虎钳可以是什么?
头脑风暴第一波:
螃蟹的钳、动物的脚、站立的人、未来战士、一条鱼、武器、瞭望台……
头脑风暴第二波:
焊接上一只废簸箕就是一只“寄居蟹”;
绕上一圈电线就是“运动员”;
糊上彩纸就是一条“热带鱼” ……
2.那么,艺术家们是怎样让生命绽放的呢?
1)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看到了怎样的“生命”?
2)用什么材料来造型的?
3)采用了怎样的造型方法?学生展开想象谈感受。
3.大家一起来试试:仔细观察课前所搜集材料,分组讨论可以怎样造型,选派同学在班级交流(一人或者多人均可,可边介绍创意边演示)。
师生归纳:要做出生动富有生命的作品,就必须抓住对象的特点,结合材料呈现的基本造型元素及其他特征,敢于想象、创造,才能创造出有生命的空间造型。
五、创作、实践,生命在快乐中绽放
1.启发学生构思用材料雕塑的形式为身边的生命“塑像”,学生谈创作设想(材料、方法、构思的独特之处)。
引导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师生共同帮助学生完善构思。教师引导学生不要追求外形的“像”,而要力求通过材料表现生命的本质、神韵。
2.以“生命”为主题,创作一件或一组雕塑,可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要求:
1)充分利用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美感;
2)作品构思巧妙,富有创意;
3.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意识。
4.教师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构思与造型,并给与鼓励。
六、评价、收藏,体验成功的快乐
1.作业过程中,迅速将学生创作过程和他们的作品迅速展示出来。
2.创作基本完成,学生围绕自己创作生命的过程谈创意,进行自我评价;师生从美术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对学生作品的创新之处、独特之处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作品不是那么完美。
3.在师生评价意见的基础上学生对作品进行二次作业。
成效分析:
本课首先采用废旧的物品导入,让学生先了解废旧材料给材料分类,激发学生积极加入活动,教师的`提问让学生对废弃的材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的形象直观的导入,让学生生发现废弃物也可以塑造生命。
让学生感受材料的特点,它们各自的特性,以及主要的加工方法和所需要的工具。教师用表格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一目了然。
创意互动学生充分交流、探讨的机会,体会团体合作的乐趣。头脑风波,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的思考,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的思维,大胆的设计让学生发展了自己的能力,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学生在评价、收藏,体验成功的快乐中结束本节课,并完成了本节课件的教学目标。
初中美术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造型 表现"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人物肖像速写,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线造型,抓住人物头部的比例结构,形象而生动的表现人物的特征。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能在写生练习注入一定的理性思维,提高造型表现能力,为下一课全身动态速写作好铺垫。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人物肖像画只有感性的思维,缺乏理性的观察力及表现力。新课标要求美术课中淡化技能,但并不是不要技能,所以,在人物结构比例关系的讲解的环节中,我删除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选取最重要的部分结合启发、演示等手段,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理性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让学生了解人物五官的基本特征。
②让学生了解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及绘画步骤。
2、情感目标
通过徒手肖像画的练习,培养学生理性的观察力及造型表现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五官的特征,掌握人物头部的比例结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对人物肖像进行写生。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景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旁边新开了家超市(欧尚),开业那天你去了吗?人多吗?
(学生)去了,人特别的多。
(教师)开业那天很多人都去了,有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女儿也去了,由于人特别的多,就出现了一点意外?这时,该怎么办?
(学生)她们走丢了。到服务台广播女儿的.长相以寻求大家帮助。
(教师)由于这位母亲当时很着急,表达的不是很清楚。于是,工作人员出示了几张画像:
你能帮这位母亲认出她的女儿吗?
(学生)不能,我们不知道女儿的长相。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人群中找到一个人,首先要知道她的长相,也就是她的特征(特征: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说明:以身边熟悉的超市开业,让学生处理常见的突发事件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新授
1、理论新授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这个女儿的特征:椭圆型的脸,大眼睛,双眼皮,塌鼻子,小嘴巴,有刘海,扎了两个马尾辫。找一找,这几张画像中有没有走失的孩子:(具体分析画像,教学生认识人脸部的几种特征)
(说明:紧紧围绕"寻找走失的孩子"这条线索,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掌握脸部五官的几种特征。)
2、技法分解
这几张画像与这个走失的孩子不符合,那怎么办呢?我们现场画一张,请同学们仔细观看,然后回答几个问题:
1)绘画的顺序是什么?
脸型轮廓、鼻子、眼睛、嘴巴、耳朵,头发
2)其中辅助线的作用?
" "是中轴线,把脸平分为左右两边。
" "比例线。眼珠把人的脸平分上下两半,鼻子在下半边的一半偏上一点的位置,嘴巴在剩下一半偏上一点的位置。
注:这是一般人正常的比例结构,()当然也有些情况比较特殊,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说明: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学生难掌握的地方,在这个环节的讲解中,我选取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使之简单化并结合演示的手段,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
3、回顾熟悉的人的特征
1)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大家都熟悉的明星的特征。如:刘德华 周杰伦 … … (可以展示一些大家熟悉明星的图片)
2)说一说你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的特征… …
(能说出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的特征的同学很少,几乎没有。)
(教师总结)同学们对明星观察的很仔细,而忽略了身边的、最亲近的人。
4、作业布置
写生你的同桌
要求:仔细观察你的同桌,抓住他(她)的特征,用线造型。注意人物头像的比例结构。
反思:这在没有任何现代教学设备的前提下上的一节公开课,刚拿到课题的时候,我真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一般的"造型 表现"单元的课上起来就比较困难,更何况还没有多媒体和实物投影仪。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为我思考的重点,我将本课新课的内容贯穿在一个故事中,以学校旁边的超市开业,帮助寻找走失的小女孩并为她画像为线索,在如何画像的环节中,教师遵循美术课上"淡化技能,但并不是不要技能"要求,减轻技法的难度,结合启发、演示等手段,引导学生对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有了理性的分析能力。本课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增强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让学生体会到"造型 表现"中的乐趣。
初中美术说课稿3
我今天讲的是冀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的第四课图形与联想,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与联想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的内容。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联想的方法、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以后创新练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在图形联想创意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演示法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
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第6课图形与联想
预授时间12月1——12月4实授时间12月1日
授课人:吕晓珂
教学目标
1、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图形联想创意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在上课之前先让大家看张图片(放幻灯片一张鸟窝),看完后你想到了什么建筑?生:鸟巢,师:说的很好,那么你从鸟窝想的鸟巢的这个过程叫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新课。出示课题:图形与联想
二、探索求进,讲授新课
1、什么是联想?联想是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刚才我们由鸟窝想到鸟巢的过程叫什么呢?现在知道了吗?)
2、图形联想的常见方法:接近联想(由魔方想到手)类似联想(由圆想到了太阳)因果联想(由云想到了雨)对比联想(由红花想到了绿叶)(幻灯片展示)由学生举例 难点的解决:联想时要找事物之间的联系点,举例说明(幻灯片7)
三、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除了从形状上联想之外,还可以从色彩、味道,声音等方面展开联想,举例(幻灯片8、9、10)
四、热身活动:图形循环联想
由一个图形展开联想,经过几个环节最后还回到原始图形。
五、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1、创新思维培养,幻灯片展示
欣赏利用虚拟物过山崖的动画,分析作者创意
2、看图,画想像画
六、奇思妙想展示 学生互评老师点评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创意联想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学生们的思维很活跃,但是当让学生动手画出自己的想像画时,问题就出现了,很多学生
初中美术说课稿4
(一)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三册第十一课,是一节绘画创作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去解瓶子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并结合自己的审美情趣,把自己的装饰瓶子的想法画在纸上,并设计出色彩,图案等,为下节课做准备。
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初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对学生的实践,探索,动手制作能力的培养起重要的作用,为以后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感悟,美化,想像生活作较好的铺垫。
3,教学目标: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A,认知目标: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产生对瓶子的装饰意识,解瓶子装饰的手段与方法,并能用一些设计加工方法进行加工设计,在设计中体验创造的乐趣。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设计能力,并能对艺术作品进行简单的点评。C,审美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们能够保护环境,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纸上能设计多种方法对瓶子进行装饰,培养学生想象力,设计能力,并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瓶子的不同角度的.观察,感悟,想象,培养装饰意识,能够学会运用巧妙的手段进行描绘装饰,并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课前准备:多媒体,装饰瓶范作,各种瓶子和绘画工具等。
6,课时:一课时
(二) 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我将采用游戏导入法教学,即先用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装饰瓶,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欣赏观看教师准备的资料,进一步对所学内容加以认识,接下来,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并让学生操作实践,增加学生理性认识,进一步突出本课重点和难点。
学法:遵循"学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时提问,做到学与练相结合,领悟到重点和难点,发现不足及时改正,养成刻苦钻研,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 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的步骤: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教师出示课件,屏幕中播放"装饰瓶模特秀",教师过渡 ,谈话:"看,这些瓶子多有趣,多漂亮。"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装饰瓶,接着教师提出让我们这堂课也来举行一个装饰瓶模特秀,这样可以导入课文,引出课题,接着教师引导谈话,这些瓶子不但好看,而且实用,让大家想想有它有那些实用的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很快知道可以用来装饰房间,教室等,这样引起学生想学的兴趣,接着老师继续激趣谈话:"要做一个漂亮的装饰瓶并不难,大家都能学会,但大家做时要细心,认真,这样,作出来的瓶子才美观。"这样既树立大家"我能学会"的信心,又提醒一些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学生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
2,生活感悟,拓展经验
利用课件播放人们在生活中乱丢,乱抛瓶子,污染环境的现象,启发学生可以把这些瓶子收集起来,进行想象,设计,创造,就可以把废旧物品变成一件艺术品,可以用来美化我们的环境。屏幕上播放博物馆,家庭中,展览馆里的装饰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然后,一起来欣赏,解书中和老师准备的有关瓶子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它们的特点。这样学生就更进一步解课本上的要求,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综合实践,形成认知
教师出示多只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解瓶子的造型,结构,质地和种类,从内到外,从上到下让学生认识瓶子,解瓶子的透明和不透明,粗糙和光滑,让学生研究讨论可以用什么材料进行装饰,小组研究讨论,教师总结可以用套,缠,两瓶相拼等方法,材料可以用色纸,毛线,色水,橡皮泥等。教师告诉学生一些小技巧,缠毛线时为防止滑落可以先缠一层双面胶。在瓶体上作画时先涂一层肥皂水,这样有利于着色,并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技巧。
初中美术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详细地分析教材,不仅可以明确本课的重难点知识,还可以依据学生特点掌握授课思路。
本课选自赣美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3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主要内容是了解居室的布局、功能、色彩搭配等知识,掌握空间效果图的绘制方法,能够设计并绘制出居室的效果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居室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提高造型表现能力,增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为明确教学目标以及选择合适教学方法指明了方向。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十分活跃的想象力,对于设计类课程的学习热情高涨,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无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本节课中设计绘制出功能合理、色彩搭配和谐的居室效果图有一定的困难。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我会着重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实现美育与德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改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要做到学会、会学、乐学。所以,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居室的布局、功能、色彩搭配等知识,掌握居室设计的方法,能够设计绘制出居室的效果图。
过程与方法:观察不同居室平面图和效果图,了解不同居室的区域划分和不同区域的功能,展示不同的室内装饰图片,感受色彩搭配和装饰物的使用技巧,掌握空间效果图的绘制方法,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居室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体会家的重要性,增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我将重难点设置为:
重点是居室的布局、功能、色彩搭配的知识和装饰物使用的技巧。
难点是设计并绘制出功能合理、色彩搭配和谐的居室效果图。
五、说教法、学法
采用新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提升自我和丰富课堂的重要手段。我将采用示范法、讨论法、情境法等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六、说教学准备
同时为了辅助我的课堂教学,我还准备了多媒体、图片、纸等材料。
七、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置了如下六个环节:
活动一:趣味情境导入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动机。因此,课堂初始,我会提出问题:想到家,你会想到什么词汇?这些温暖、亲切的生活气息靠什么营造?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温馨、亲切、温暖,通过室内的装饰、陈设等来营造这种气氛。继而我会进行总结:家让人感觉温馨又舒适,室内的灯光、色彩、装饰物等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顺势引出课题《我爱我家》。
活动二:作品图像识读
接下来进入启发诱导,探求新知的教学环节。我会展示家的户型平面图和立体模型,并提出问题:家的格局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间屋子分别发挥着什么功能?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总结出:家主要由厨房、卧室等组成,厨房用来制作美食,卧室用来睡觉,每一个房间都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为能让学生了解家居的装饰色彩,我会展示客厅、书房、卧室的图片,并请学生思考问题:图片展示的分别是家中的哪个区域?给你什么感受?为什么给你这样的感受?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出:客厅采用白色和蓝色为主,给人清爽的感觉;卧室采用米黄色,给人温馨、温暖的感觉,居室会随色调的改变而变换出不同的感觉。
随后,我会展示多幅装饰物丰富的家居图片,继续提问:除了色彩,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进行装饰?在添加装饰物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踊跃发言后,我会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家一半靠装饰,一半靠布置。挂上几幅画、摆几盆植物都可以装饰我们的家。但需要注意的是,装饰物的选取要与家里的整体装饰配套。
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
活动三:技法表现探究
由于学生对如何具体地绘制家居效果图还不够了解,因此,我会以卧室为例,进行示范,步骤如下:
1、确定透视角度,表现建筑空间;
2、画出各要素的基本特征和比例关系;
3、添上色彩,绘制装饰物,同时注意笔触和质感的表现;
4、统一画面色调,调整画面,完成。
通过示范,学生能够直观地掌握创作的思路和方法,巧妙地为学生架起了知识与实践的`桥梁。
活动四:美术创意实践
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我安排学生先说一说他们理想中家是什么样的?再绘制出理想中家的效果图或者选取家中精彩部分绘制效果图。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我会从布局安排、装饰物的搭配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提高课堂作业效率。
活动五:多元展示评价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我会创设“我是家居设计师”的情境,请学生将作品放在展示板上,其他学生从布局、色彩、装饰等方面积极分享自己关于作品的见解,共同评选出“最佳创意奖”。这样鼓励的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六:小结升华作业
正所谓:描龙画凤,重在点睛。我会和学生共同总结本堂课的重点知识,并且从家是心灵的港湾,我们应该爱我们的家,爱我们的家人等方面进行情感升华。最后,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回家后装饰布置自己的房间,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美术创作的成就感。
八、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能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我的板书概括简练,重难点突出,以下就是我的板书。
初中美术说课稿6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的多视角表达”。这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四册中的第二课。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 教材分析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学习手绘线条图像能够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简单会意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交流和抒发情感的目的。本课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方面,虽然比以往学过的课程有一些难度,但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由浅入深、由深及透、由透激活的教学思路,能够使学生理解形态与结构的关系,掌握立体图像的呈现规律和表现手法,能够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掌握表达立体图像的各种方法。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丰富线条的表达方法,理解物像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关系。能准确客观的、忠实的传达物像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由浅入深、由深及透、由透激活的教学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和提高的能力。
三、 教学重点: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
四、 难 点:让学生消除对复杂结构和多维物像的恐惧感。
五、 关 键:鼓励学生有个性的表现,充分发挥想象力。
六、 教 具:生活中的立体图像的例子。
七、 教法与学法:
1、教法运用:组织学生体验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感受立体物像的结构特征,通过示范讲解每种表现方法,大量欣赏生活中的实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现身边有关立体图像的描绘,使学生切身感到立体图像的重要性和其独特的美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步入徒手线条描绘的世界,尽情体验手绘线条造型的乐趣。
2、学法指导:重视基础训练,讲解方法但不限制学生的发挥。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欣赏,以学生生活体验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内容,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八、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给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通过添画几笔的方式,将这些平面的二维图形变成三维的立体图形。体验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激发学习热情。
小组代表到板前绘画,限时2分钟。
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讨论:什么是立体图形?大屏幕出示其概念。
2、列举生活中的立体图像,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播放,学生欣赏立体图像精美的图片,丰富视野。加深对立体图像的认识。
3、讨论:立体图像的表达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结合实例说明。
总结立体图像的作用,以及特有的.清爽之美和简洁之美。
4、教师示范讲解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
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
表达结构分析的方法
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
结合欣赏使学生理解立体图像的表现方法和每种方法的特征。
(三)、实践练习
1、判断同一物体不同的表现方法,以竞赛的方式抢答。
2、介绍立体图像表达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
3、找出其它教材中的关于立体图像表达的例子。
4、选择一种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画一件物品
作业要求:线条简练概括,构图合理。
(四)、总结
手绘线条图像是人类除口语、文字以外的第三语言,是现代的白话文,是21世纪公民毕备的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尽快的掌握这一本领,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
初中美术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通过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身边物体的关注,并能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去记录身边的物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欲望。理解用不同的工具表现任何物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本课与单纯的素描技法教学有明显不同,以往大多画石膏几何图形,明暗更强调同一表现方法,同一种工具,同一角度。而本课最大的不同则将物品当作有生命的物质,工具材料只是用来表达自己对物品情感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表现自己个性的手段,它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结合课本的文字和图片,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方式去观察、探究与表现。在表现技法上以线条为主,适当加以明暗,尽量在透视上淡化,免受透视束缚;在表现内容上,以学生身边可取物为主的组合;在表现形式上具象、抽象、粗旷、细腻均可;在表现材料上不做统一规定。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模式强加给学生,更不能上成纯技法素描课。
1.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教学重点
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3.教学难点
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4.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水果、文具用品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
欣赏和分析:
从古至今许多画家都把描绘身边的物品作为记录生活的一部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它们,并借助这些静物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舞蹈纹彩陶盆上刻画了新石器时代人的生活情景。
(出示范画,在对话中说明这些作品的时代和不同的表现方法,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物品的`外观造型、色彩、材质、图形等方面,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学生评述。
生活中的物品千姿百态、造型各异,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当作绘画对象画下来,我们就称它为“静物”。
2.体验阶段
⑴展示多张以不同材料、不同内容表现的静物图片、请学生在欣赏、评价自己喜欢的静物画作品的同时,尝试去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
⑵结合范图分析归纳:线在绘画中被广泛运用,是最原始、最基本、最概括、最富有表现力的手段。如:线可以概括物品的外形轮廓、特征动态,也可以表现对象的内在结构,也可以用变化的线,通过线的粗、细、虚、实、刚、柔、深、浅等变化,表现物品的质感、透视、空间关系等。
请学生就手边现有的工具,如钢笔、圆珠笔、铅笔、彩色水笔等,用线造型的方式,分组写生课桌上的文具盒、教科书或者各种水果,注意物品之间的位置、比例关系。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⑶线的表现便于我们捕捉对象的形体结构,加一些明暗则能增强静物的体积感,结合范图分析明暗产生的原因,明暗变化的规律,明暗造型在静物表现中的作用。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评述明暗造型表现静物的方法。
3.实践探索
请学生根据所学的明暗造型知识,在线造型静物练习的基础上,按照静物的光源,依据明暗变化的规律,给其上简单明暗(上明暗的工具不限,上明暗的方法不限)。
4.评价方式
(1)通过小组互相交流作业,各自提出不同意见。
(2)师生共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作业。
5.小结
第二课时
1.引导阶段:
多媒体出示各种物品,让学生选择出几组最适合摆在一起的物品,并说出理由。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
2.体验阶段:
(1)请每组学生根据自己所带的物品,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组合摆放。
(2)根据每组摆放的情况,请学生代表先作点评,教师再作分析总结,如何根据主题选物;如何摆放;如何构图等。然后再由小组共同作适当调整。
(3)每组学生根据调整好的静物组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表现。表现工具不限,表现形式主要以线造型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明暗。
总结归纳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重点是如何采用不同构图,不同观察角度和不同工具去表现物体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个性。
3.实践阶段:
(1)每班分组是,可分成4-6人一组,摆放的物品不宜太复杂,否则会降低学生表现的欲望和积极性。
(2)学生根据自我的能力大小,由选择地表现对象。
4.师生评价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静物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学生能否借助线来表现自己对身边的观察和理解。
(3)学生能否较完整地把握物品的前后、大小、高低、构图等关系。
(4)学生能否彼此合作,共同完成静物组合的摆放。
5.小结
三、教后感:
学生,是指直接对照实物、实景进行客观描绘的一种表现形式。素描写生,是用单色工具在“二维”的平面画纸上,摹写客观物体“三维”空间的绘画方法。写生表现的三大要素是:形体、色彩、空间。
静物的种类很多,初学者在刚开始静物写生时,要选择比较简单的物体作为训练对象。一般说来,形状单纯、表面平整、色彩单一、近似几何体的物体较为简单,例如茶杯、纸盒、鸡蛋之类。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可以添加比较复杂的物体,例如玻璃器皿、竹编器、毛皮等,还可以将石膏几何体与静物布置在一起,使两者产生强烈对比,以增强画者对人造物与自然物的不同感受。
初中美术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奇妙的肌理世界》选自《美术》(苏少版)第14册“设计应用”单元第9课。本课在继《立线装饰》等八大课时的系统学习后,学生已能开始关注周围物体的形状美和色彩美,并能初步显现出改造生活、美化生活的意识,同时有了前阶段的欣赏评论、技能练习和创意设计的练习后,也为深入学习本课做了良好的铺垫。
本课分四个环节。一、了解肌理。二、感知肌理。三、制作肌理。四、肌理的创意表现。其中一、二、三环节可以设置为第一课时,第四环节设置为第二课时。本文的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材内容新颖活泼,符合七年学生的学习层次和水平,其学习难度也在有趣的观察和实验中无痕式的灌输。其作业的开放性亦很大,便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还带着小学时代的稚气,他们的生理年龄表现为好动、好奇、好胜,思维大胆活跃且不受约束、有新颖独特的想法但在表现方法上略欠缺,他们的作品往往会打破常规、富有创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一特质,始终以“奇妙”为准绳,贯穿教学。如:观察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它奇妙在哪里?你会表现这些奇妙的肌理现象吗?……正是这些奇妙的'现象和奇妙的表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肌理”的概念,通过欣赏、感悟、制作肌理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快乐自主地参与学习,掌握新知。通过观察、实践掌握一些肌理的制作方法。
2、会根据自己或小组的原始作品进一步创意发挥,设计并制作新颖独特的艺术品。
四、教学重点
1、体验并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美。
2、了解并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难点:
尝试用吸附、拓印等方式合作完成一幅有趣的肌理。
六、教学用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楞纸、海螺、贝壳、陶瓷,水盆4只,油画颜料稀释液12杯(各色),毛笔4只,墨汁,宣纸若干。
学生:油画棒,作业纸,树叶等有纹理的实物。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创设、激趣导入
在老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游戏。游戏的名称叫“盲人”摸物
A、触摸实物
教师:老师这里有几件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我想让一个同学上台来用手触摸,说说你的感觉,猜猜它会是什么?
(教师预先准备一些肌理特征明显的实物,如瓦楞纸、海螺、贝壳、陶瓷等,并请同学上台触摸实物表面。)
B、学生描述触摸的感觉
上台游戏的一个学生先用手摸物品实物,然后描述所摸到物品的感觉,其余同学根据描述猜测。
C、导出课题
小结:这些物体中,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除此之外,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发现一些奇特的纹理,我们把它叫做“肌理”。
(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就是肌理。
(二)情境设置,导入新课
A、课题展示——奇妙的肌理世界
教师: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走进奇妙的肌理世界。说肌理奇妙,是因为它们千姿百态的到处存在。你们知道它们都躲哪儿去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
B、大眼找肌理
教师展示各种自然肌理,如玻璃的纹理、现代陶艺中的肌理等,同时配以优美的轻音乐,充分释放学生的心灵。再找一找你身边的物品,你有什么新发现。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发现肌理,他们在感叹肌理的特殊魅力的同时更能感悟美时刻在我们身边。
C、肌理面对面
小讨论:什么叫肌理?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肌理:又称质感。是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排列,组织、构造各不相同,因而产生了粗糙、光滑等不同的感觉。它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D、感悟肌理作品之美
从引导学生欣赏肌理的自然之美,教师再次展示各种肌理作品,让学生深层次的感悟多种多样的肌理所体现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此时学生对于肌理已有跃跃欲试的感觉,他们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设计制作有趣的、变化莫测的肌理。
E、有趣的肌理制作
刚才我们感受了肌理的美,那我们怎么把这种美记录下来你呢。
1.实验演示,方法导出
教师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操作,做如下实验:一盆清水中滴入少许已稀释的油画颜料,学生轻轻拨动水面,由该学生说说水面发生的变化——即水面产生了有趣的旋涡状图形。
教师:这个图形漂亮吗?想想能用什么方法来捕捉这瞬间的精彩?(学生踊跃发言,此刻学生的兴趣再次高涨。)
2.师生共同小结:方法之一——吸附法
教师指导台上的学生继续完成实验,提示学生在吸附时不要来回移动纸张,否则肌理纹样会模糊不清。在指导的同时,教师小结出该实验的原理:油与水的矛盾法是吸附法的一种,它是利用油性的颜料如油画颜料、油画棒等不溶于水的特性,而形成奇异的纹理,然后再用白纸吸附成形的。
教师:如果用吸附法制作多种色彩的肌理,还要注意什么?可以展示几张效果一般的作品以强化注意点。
学生讨论:要考虑到色彩的搭配和构图问题。
教师:想一想,吸附除了用油画颜料以外,你还能否用其它材料制作?
学生讨论:墨汁、油画棒加水粉颜料等。
师:很好,(展示相关作品)同学们可以在作业中尝试这种方法。
3.讨论:除了吸附法之外,我们还有哪些材料或方法能制作出美丽的肌理作品。
先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教师出示幻灯片组织学生讨论。如电脑软件制作法、不同肌理纹样进行拼贴法、手绘模仿法、实物拓印法等
教师简要引导出制作肌理的方法,鼓励学生想象开发出新的方法。
(三)活动设计——
(分组进行,由组长分工负责,要求用至少2种不同的方法表现)
情景设置:某中学要举办一个艺术花瓶展示,现每组要推荐2件作品参展,请你给花瓶设计一个漂亮的肌理图案。并评出等第,分别记分为20、15、10、5分。
学生用桌上的材料或自备的材料采用任意方法制作肌理作品。教师指导,创意的关键在于材料的选择与表现。
作品完成后,由各组派组长上台展示作业并讲解方法。评议的重点在肌理的构图、色彩和选材上。教师点评、学生互评选出等次,掌声鼓励。
(四)艺术创想,课后拓展
教师:罗曼罗兰说:“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今天我们学习了肌理这一艺术形式,我们感悟肌理、创造肌理、享受肌理,同时我们还可以把肌理延伸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制作成极具肌理美感的装饰作品。(教师展示作品)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课件出示)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初中美术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捏塑造型》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5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主要内容了解泥塑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用捏塑的方法塑一个有趣的人物或动物形象。学习捏塑造型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造型表现的认识。
二、说学情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所以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从绘画的角度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已进入写实后期,而且对于造型知识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对于运用泥塑捏制的方式方法进行创作还处于初级阶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捏塑,了解捏塑的不同种类,掌握捏塑中泥塑的造型形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欣赏、搜集、实践等不同方法进行捏塑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捏塑带来的乐趣,体会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们的美术知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教学重点】
认识捏塑,了解泥塑造型的不同形式和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捏塑技法,尝试动手制作泥塑人物或动物形象。
五、说教学,学法
为了践行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演示法、实验法和示范教学法。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捏塑作品、泥、木棍等。
七、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并进行提问:大家听了这个故事知道女娲是怎样造人的么?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回答:相传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来造人,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引导,本次课就和捏塑有关。紧接着顺势引出课题《捏塑造型》。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与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更具有活跃性,并且也初步建立了学生对泥塑造型的认识。
环节二:整体感知,引导想象
(一)感知作品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阿福》并提问“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先进行回答老师再总结:无锡惠山的大阿福,他是由泥土捏塑而成。泥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东西,看似平凡,但一块泥土经过三转两捏后,就能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形象。无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错误作为老师要进行鼓励引导并加以纠正。
在解决完第一个问题之后教师继续追问:大家知道《大阿福》有什么特点吗?知道他的寓意吗?
学生再次进行回答,老师及时总结:大阿福有“一团福气”的寓意,表达了人们祈福的愿望。作品在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上体现了民间艺术纯朴和稚拙的特点。
(二)欣赏《小伙伴》《兔儿爷》《渔家女》的作品。
教师组织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提出:“大家了解泥塑吗?”等这样的问题,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总结:泥塑是雕塑的一种基本形式,有圆雕和浮雕之分。泥塑的材料一般采用含沙少、质地细、粘性强的泥土,农村烧瓦的泥也是很好的材料。
每个小组对泥塑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之后,教师继续追问:“这几个泥塑作品中的造型、色彩、题材和寓意上有哪些不同呢?”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样专业的问题能够进行解答,首先是学生进行回答,老师再总结:《小伙伴》的人物特点是形象生动、人物面部捏制的细致幽默,孩子天真烂漫的特点表现的淋漓精致。《兔儿爷》有长长的耳朵,寓意着吉祥如意。《渔家女》姿态动人优美,五官捏塑精致。通过揉、拍、打等手法把泥的塑性变高,用一些小工具进行捏制和塑造。
依据学生前面的回答,针对学生的情况和课标的要求,除了这些泥塑,你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有趣的泥塑?这个时候学生可自由回答:陕西凤翔彩绘泥塑、天津“泥人张”彩塑等。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的对比和细致的分析,学生能更好的认识到捏塑造型的特点,然后通过对几个泥塑的具体分析,加深了学生对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理解。
环节三:示范演练,讲解技法
这个环节主要是突破难点,教师演示一只兔子的捏塑过程,并且在掩饰的时候进行讲解难点,具体步骤如下:
①反复揉搓,让你图案变得坚韧,可塑性高。
②用拍打的方法做成泥板,可用来塑形。
③用手捏出兔子的形体。
④捏出兔子的耳朵和四肢,蘸上泥浆,进行粘贴。
⑤利用工具,进行细部眼睛和嘴的刻划。
⑥借助手法,添加兔子毛的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的方式学生能对捏塑造型过程有足够的认识,这样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通过示范,尝试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捏塑方式并且为创作打好基础。
环节四:实践操作,课堂练习
这一环节最多的就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用自己喜欢的形象尝试做一个泥塑作品。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的环节加深学生对泥塑捏制创作技法的认识,并且最后的总结升华也培养学生发现美、创作美的意识。
环节五:交流评议,自愿分享
学生完成之后进行展示交流,首先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绍自己的捏塑思路和方法。其次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并从方式方法上交流评议,最后教师总结评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环节六:总结拓展,巩固提高
“课虽尽但趣无穷”最后由教师总结这节课学习内容以及泥塑制作的方法,紧接着布置课后任务,“搜一搜泥板浮雕是怎样的泥塑方法,下次课一起来分享。”
八、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
初中美术说课稿10
课题:动感生活
教材分析:
“造型.表现”是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广,分量最重的部分。速写是其中较难把握的内容之一。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线造型人物的艺术美感,初步了解人体的结构及运动规律,并能尝试将所见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如速写,铅笔淡彩等。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克服对速写学习的畏难情绪,并有效的激发学生喜欢以速写的艺术形式捕捉生活中生动的一面。本课力求让学生在造型游戏中自主探索知识,通过讨论,欣赏实践,评价等方式逐渐激发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人体运动时的观察,分析,研究和探索,学生初步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
(1)对人体的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2)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线造型的审美鉴赏能力。
(3)初步掌握了解速写这种艺术语言,能进行简单的写生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速写这种艺术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的事物的习惯,以及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同时能在这种艺术体验中感受日常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1,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结构特征,并了解动势线在速写中的作用。
2,研究,学习名家名作中速写人物的造型表现手法,初步学会用速写的艺术形式塑造人物。
教学难点:
感受人的运动美,通过一系列手段探知人的运动结构特点,并学会借助动势线这一手段简练概括,扼要,准确地将自己所感受到的艺术形象,简要明确的描绘下来。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速写工具,一些名家速写作品,一些教师本人的速写作品,还有一些历届同学的速写作品(多媒体制作成欣赏课件,用来辅助教学,以实物投影仪展示本班学生作品)
2,学生准备好绘画工具(如炭笔,铅笔,水笔等)查阅并收集一些喜欢的大师速写作品
教学过程:
1,导入:欣赏分析与实践
(1)电教欣赏刘翔的跨栏动作,电教欣赏姚明的投篮动作, 电教欣赏杨丽萍《孔雀舞》表演,定格若干个动态,学生进行分析。
提问:运动员的精彩瞬间,舞蹈家优美舞姿变化多端,是身体什么部位在起作用?学生思考人的身体结构,发现人运动的关键是关节,动势线的转折处也就是关节点上。
(2)电教出示学生操场上的体育活动场景,学生动作特写图片
学生小游戏:把学生分组,快速的画出图片上学生体育活动的动势线,体会关节点是活动的关键所在点。
设计意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已掌握了人体的基本比例,面部的基本比例,本节课要解决的首先是学生对人物动态的理解,首先要明确动势线的作用,通过小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的理解各种动态产生的缘由。
2,名家名作赏析(先读画,再学画)
(1)看看画家是如何用绘画语言表现运动中的人物的,学生谈感受。
小结: A,速写主要是运用线条。
B,线条的类型:浓淡 虚实 粗细 曲直 长短 疏密
C,线条的运用:
(a ) 速写不等于素描(富有节奏感 流畅淋漓的韵味)
(b)线的取舍提炼(“衣纹线”忌平行 ; “结构线”要准确,实在,又称“实线”;“惯性线”不要画太多太重,又称“虚线”)
(c)线条的对比(浓淡对比,虚实对比,曲直对比,长短对比,疏密对比)
D,线要为结构服务
以上分别对照优秀速写作品由学生作出分析,教师提点。
(2)探究如何做到在短时间内,用简练的线条概括,扼要,准确的将人物动态表现出来。学生共同商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学生小结:必须掌握正确的速写步骤和方法
A 整体观察,熟悉对象
B 构图布局,定出人物在纸面上的位置
C落幅定形,轻轻落笔,从整体出发,长直线或长弧线,确定大的形体比例,透视关系。
D局部肯定,在基本形确定的基础上,从局部开始塑造形体,一般从头开始,从上而下,将对象的手及身体轮廓,衣纹更进一步刻画,注意手脚的透视方向
E 调整完成。
教师提点:一定要从整体出发,再进行局部肯定,再迂回到整体。该加强的加强,该削弱的削弱,遵照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
设计意图:
美术属于视觉范畴,它是由具体的形象语言来表达的,形象只有通过直观才能感知 ,这一部分的设计首先由欣赏作品作为切入,学生首先多欣赏多比较才能有审美的能力。要先读画然后才是学画。
针对读画我先以提问的探究的方式提出:“看看画家是如何用绘画语言表现运动中的人物的?”很自然的让学生关注到线条这种最简单的绘画语言,很自然的过渡到有关于线条的诸多知识,让学生不知不觉的了解了这些知识,并且学习了怎样灵活的运用这些线条。这些内容假使只是教师空洞的讲解学生会觉的枯糙乏味,只有带着任务,欣赏着鲜活的作品才能真正的有所感悟和察觉 。这个过程的学习使得学生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即学会了读画。
解决了读画再学画,怎样画速写,除了运用上面所讲的知识以外,接着进行第二个问题的探究“如何做到在短时间内,用简练的线条概括,扼要,准确的将人物动态表现出来 。”第二点我们提出了一个很现实,很让学生困扰的问题。也是本课我们要涉及的教学重点,简单的讲一下速写的一般步骤学生可能很不以为然,但用提问的方式再用解决问题的`态度,谈到有这样一种方法:能做到在短时间内能完成一幅生动的速写作品,学生就都不会拒绝而乐于接受这样的一种方法了。事实上这个环节很简单,也很自然,设计意图仅仅是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尽量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如学生想探究想找到办法的心理习惯等。
3,教师示范
请一位学生上来客串模特,教师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课堂速写,每个步骤运用实物投影给予展示,直至基本完成速写。( 此环节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基本控制在5分钟左右。 灵活机动地把握好当场示范的火候,语言不罗嗦,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示范的环节 ,分寸要拿捏得体 。)
设计意图:
美术学科偏重于感性,而感性本身也难以解说。示范教学是美术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直观有效的教学手段, 历来是美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不二法宝。 教师当场示范比现如今流行的多媒体演示,来得更灵活、直观,更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使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专业形象,得到学生的敬佩。我们欣赏美术作品,除了欣赏作品最终静态呈现的各种美术语言综合作用的美,对作品创作过程的感受也是十分重要的。示范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气氛、一种心境、一种情绪,可以激起学生的表达尝试的冲动。
4,布置作业
(1)观察身边同学的各种动态,尝试着用画笔纪录下来,体会速写线造型的艺术魅力。
(2)对照电教图片,速写刘翔的跨栏动作,或者姚明的投篮动作。
(3)也可凭想像自由作画
学生自主选择工具
设计意图:
作业布置是美术课堂中的关键环节,作业布置的难易程度,以及作业的可选择性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和作业的质量。因此作业的吸引力,可实践性,可观赏性都是教师布置作业所要考虑到的内容,我把作业的范围适当的放宽, 布置美术作业要从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目标出发。5,评价及拓展
学生完成作业后,用双面胶贴到黑板上,以小组形式上讲台欣赏评价作品,然后由学生展开自评和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
作业是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要分层次,有梯度,使学生都能受到肯定和鼓励,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寻找闪光点,挖掘绘画创造潜能,展现自己的真实感情为主。关心学生创造种所付出的劳动和过程。特别是对待少数追求个性风格的学生更应该关注。总之,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和教训这才是最重要的。
板书设计:
1,欣赏与分析
身体结构 关节 动势线
2,名家名作赏析
(1)线的分类:
(2)线的运用:
3,速写的基本步骤
A 整体观察 熟悉对象
B 构图布局
C落幅定形
D局部肯定
E 调整完成。
4,布置作业
速写作业一幅
要求:形体完整,比例合理,线条丰富有变化
5,评价拓展
初中美术说课稿11
一、 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三单元课程,是继《黑白世界》一课的拓展学习课程,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教材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中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
2、教学目标 :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强调印章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与篆刻法中虚实、疏密关系以及空白的运用和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的共同之处做出提示,引发学生对传统艺术共性的思考。在对篆刻工具、步骤有所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篆刻艺术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篆刻艺术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简化的篆刻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篆刻布局章法的基本表现能力。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篆刻艺术形式特点与刀法运用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B、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3)发展目标:
A、能够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尝试体会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艺术共性。
B|.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攻破这一重点,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篆刻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探究,总结等方法。
教学难点 :篆刻法中虚实、疏密关系以及空白的运用。攻破这一难点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篆刻艺术从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和章法等方面介绍了篆刻这门传统艺术,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教学活动围绕尝试治印的技能学习展开,安排两个课时,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篆刻艺术的体验和了解。 第一课时的教学引入首先可从强化学生的动手体验入手,让学生在动手篆刻过程中体验篆刻的魅力,提高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首先从肖形印的刻制入手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教学选择。因为肖形印对比文字印而言,不必过于在乎形的整齐与规范,更不必借助文字工具书去查 找那些对中学生来讲比较艰深的篆刻文字,而且生肖图形比起文字而言,更加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每个学生的生肖年份都有对应的生肖图像。
试想一下,学生如果能够亲手刻出一枚属于自己生肖的印章,会有一种怎样的满足与成就呀!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刻出一方属于自己生肖的肖形印章,然后印在自己的书籍上,或者印在自己制作的精美小书签上。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书籍,把这些自己制作的小书签作为奖励学生的小礼物,告诉学生:谁的作业完成得好,老师就把自己的书签给谁留作纪念。本课的教学过程 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尝试在印稿上石这个步骤中的两种方式,教学实践证明:“直接反写”的效果较好。肖形印没有正反的明显区别,为学生练习直接上稿的方式提供了便利。 教材上镌刻的方式有两种选择,实践证明:切刀的方式更加易于掌握,也更加具有安全保证。在学生初次尝试镌刻肖形印的练习中,提倡首先统一使用切刀法。为了保证刻制的安全与简便,尝试刻制活动中使用的篆刻材料可先选择石膏材料。本课时的另一个学习内容是欣赏篆刻作品。引导学生在尝试和体验的基础上分析。
初中美术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下面,我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
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本课节选自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属于_造型表现_领域。(地位与作用) 构图作为造型艺术的组织形式以其自身特有的形式美,发挥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意识,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我设置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 学习如何构图 ,初步了解并掌握 插花的基本方法 。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通过 欣赏插花作品,丰富学生审美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形成美化居室的意识。
通过以上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学会插花的基本设计方法和过程。
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表现确立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学会用基本造型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好画具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因此本节课我的教学准备是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为了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参与学习:课前要求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 画具等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较难突破,因此我精心设置多种教法:
1、 欣赏法:通过欣赏各种材料制成的装饰画,让学生了解装饰画对居室环境的美化效果。
2、 演示法: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因材施艺制作装饰画的过程,激发学生动手兴趣。
另外,在教学中还应用讲解法、分析法、图表等等。
引导学生模仿、观察、分析、创作。学生先模仿书本中自己喜欢的作品,通过观察体会作品的构图特点,色彩搭配特点,分析积累经验,为下次创作装饰画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教师的插花作品,,,,,花是美的使者它把羙带到我们身边,今天就让我们自己来尝试做一件插花作品吧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通过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自主学习,探究知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生进行探究的。让自主学习课本,快速完成初次作业。体现“先学后教”新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赏析并结合自己初次作业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并归纳出新知识。通过问题式导学,比较式研讨、教师纠正补充等师生、生生的互动环节,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三)实践创意,展示点评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并结合初次作业,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 2、
3、 ,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量力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展示点评中,我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鼓励为主,自我点评,而评价对方多从建议性出发,让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
(四)教师总结,课后拓展
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
1、你学会了什么?2、你的体会是什么?3、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课后拓展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初中美术说课稿13
我今天讲的是冀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的第四课图形与联想 ,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与联想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的内容。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联想的方法、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以后创新练习打下基础。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在图形联想创意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三) 教学重点: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演示法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第6课图形与联想
预授时间 12月1——12月4 实授时间 12月1日 授课人:吕晓珂
教学目标1、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图形联想创意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1、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在上课之前先让大家看张图片(放幻灯片一张鸟窝),看完后你想到了什么建筑?生:鸟巢,师:说的很好,那么你从鸟窝想的鸟巢的这个过程叫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新课。出示课题:图形与联想
二、探索求进,讲授新课
1、什么是联想?联想是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刚才我们由鸟窝想到鸟巢的过程叫什么呢?现在知道了吗?)
2、图形联想的常见方法:接近联想(由魔方想到手) 类似联想(由圆想到了太阳) 因果联想 (由云想到了雨) 对比联想(由红花想到了绿叶)(幻灯片展示)由学生举例
难点的解决:联想时要找事物之间的联系点,举例说明(幻灯片7)
三、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除了从形状上联想之外,还可以从色彩、味道,声音等方面展开联想,举例(幻灯片8、9、10)
四、热身活动:图形循环联想
由一个图形展开联想,经过几个环节最后还回到原始图形。
五、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1、创新思维培养,幻灯片展示
欣赏利用虚拟物过山崖的动画,分析作者创意
2、看图,画想像画
六、奇思妙想展示
学生互评 老师点评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创意联想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学生们的思维很活跃,但是当让学生动手画出自己的想像画时,问题就出现了,很多学生想的很好,可是却不能准确的画出来,这点可以看出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参差不齐。本节课的重点是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当学生出现画的难看时,我表扬学生的创意,鼓励学生在课下要多动手画,以提高手绘能力。
初中美术说课稿14
一、说课标
(一)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二)内容标准:
根据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对7—9年级学段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1、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
2、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 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3、评价要点则提出柱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二、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二)编排体例:
是由课题—教学提示—图片与范画的欣赏—教学内容的'设置—学习建议—思考与讨论—学生作业等组成。
(三)内容结构:
本教材在内容结构编排上改变了传统的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各课内容彼此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而采用了并列式、散点式排列而非单元式。在本册教材中,四大学习领域所包含的课程内容所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共包含了5课,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共包含了6课,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共包含了1课,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共包含了2课,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和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占全册教材的80%左右,可见这两个学习领域在这学年段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知识整合: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着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知识进行的学习。
1、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2、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3、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方面: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学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1)要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作、动手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
(3)多在随堂教学时提供给学生,重在营造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获取知识。
(4)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补充教材。
(5)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情景增强教材的趣味性。
(6)重视教师的示范。(教师的示范能清晰展示美术技法更能发挥教师的作用。)
2、评价建议
评价点:
(1) 能否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美术作品的形与色;
(2) 能否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是否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
表达方式和方法;
(3) 学生是否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在过程中是否尝试各种技法;
(4) 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是否得到提高;
(5) 是否有合作精神、能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评价方法:(1)自评方法
(2)互评方法
(3)师评方法
(4)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方法
(5)作品展览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设备与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校外资源;剪纸、编制、废弃物再利用等;
(3)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共享;
(4)自然环境资源;自然风光写生等等。
初中美术说课稿15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的第三课壁报编辑制作。本课内容为二课时完成。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本节课是设计。应用课,主要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一个总结和综合运用,从而加深对校园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密切合作的人际关系,体验和分享合作获得的成功与快乐。本课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法,根据新教材课程标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要求了解设计类别、功能,运用相应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这一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将前面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与班级壁报的实际编辑、设计、制作全过程。
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学习、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校园文化生活的情感和同学之间良好合作的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将前面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与班级壁报的实际编辑、设计、制作全过程。
难点:合作学习中是否能愉快的合作,虚心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经过自己头脑的分析,对合理的部分进行采纳。
二、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预示----引导─组织协调法”,以一句谚语的启示来组织合作学习的方式,不断鼓励与肯定学生合作的成果,在层层讨论与协调问题的引导与推动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动口和动手的积极思维与辩论交流和创作中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教师在本课中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与组织者和协调者,这样即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养成积极参与、平等交往、尊重他人、真诚共事的学习态度和社会生存能力。
三、学法指导
根据本课的目标我引导学生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法(cooperative learning)他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使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它不是通过简单的小组讨论与合作,进而形成一个统一认识的过程,而是要进行“个体与个体的交往,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的交往,它不是一种单向的流动,而是一个动态的网,教师与学生就是网上的结”,它要求学生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不仅能建构相关的知识能力体系,更能养成积极参与、平等交往、尊重他人、真诚共事的学习态度和社会生存能力。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通过分析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启示。从而引导他们相互合作,不分你我的合作意识。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目标实施、作业辅导、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1、导入
分析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启示。
学生畅谈,总结出集体团结的力量很大。
在问“如果在实践中遇到大家的意见有分歧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愉快的合作,虚心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经过自己头脑的分析,对合理的部分进行采纳。然后大家在统一看法,做到愉快合作—探讨—辩论---统一。
这一环节的设置教师意在难点的预示,和学习方法的提示。
教师肯定学生并激励和提示运用前两课所学的知识,分组合作,办一期班级壁报。这一目的
教师1、引导学生回忆、交流、温固前两课所学内容
学生回忆、交流、温固前两课所学内容
2、目标实施
一、确定集体方案
2、引导确定主题
学生分组确定主题
3、引导集体分析、研究,集中、整理,形成新的集体设计方案。
学生分组集体分析、研究,集中、整理,形成新的集体设计方案。
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初步实施,教师启发学生设计思路,提供学生设计参考
(部分资料提供、优秀范例欣赏与借鉴、优秀范例演示、提供打印机)
二、栏目设计
提示组与组之间要互通有无
指导师生之间和小组设计的整体效果交流与讨论
指导构思草图的修改与完善
学生具体活动:
1、析已确定的主题,并将主题展开成为若干个方面的子题,每个子题作为一个栏目。
2、进行栏目分工,自由结合,组长统筹,在分合作小组,分头进行各自栏目内容的组织和设计。
3、各合作小组将搜集的有关材料加以选择、整理,充实进本栏目
4、将本栏目的设计构思画成草图,师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
5、修改与完善
6、完成栏目设计
意图:难点的实施,加强合作学习,重在思想的引导,培养同学之间良好合作的精神。
三、壁报全貌的初步组合与完善
教师指导集中,由各组推举代表发表修改和调整意见,讨论,完善,定稿。
同学之间虚心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经过自己头脑的分析,对合理的部分进行采纳。
四、正稿设计制作
教师指导整体“拼装“与调整
3、作业要求
参观班级壁报,评选最佳壁报,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组织学生评选、参观、交流
相互学习、总结得失。
4小结
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总结和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课后拓展的内容。积极参与社区的宣传栏,将知识应用与社会实践。鼓励和创设学生把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初中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说课稿05-23
人教版初中美术说课稿06-16
【精华】初中美术说课稿05-29
初中美术说课稿 15篇02-17
初中美术说课稿15篇02-28
初中美术《明暗的造型》说课稿03-22
初中美术说课稿15篇[经典]06-22
初中美术说课稿(15篇)03-03
初中美术说课稿(通用13篇)08-16
初中美术《大自然的色彩》说课稿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