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1
各位尊敬的评委、领导和老师们:
你们好!
能参加这次说课比赛,对于我来说,既是一次锻炼,又是一种提高。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说课梗概
教材分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知识丰富的小诗,教给了我们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简单、朴实的语言带着大家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奇妙。
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朗读、感悟能力,但还较肤浅。由于学生缺少在野外旅游、探险和迷路的生活经验,学生在野外辨别方向的生活储备不足,理解本课内容会有难度。
教学环境分析
因为本课内容浅显易懂,且教学环节多以尊重学生自读体验为主,学生通过朗读以及借助整合的学习方式就能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动手上机操作的频率不高,根据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在多媒体教室与学生一起进行课文的学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2.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3.通过学习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懂得如何运用天然指南针辨别方向。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开门见山
↓
二、精读课文,细细品味
↓
梳理课文脉络
游戏:挑选解说员
展示课件帮助理解重难点
三、背诵课文,阅读积累
↓
四、课外延伸,能力培养
↓
交流搜集的资料
创编诗歌
教学策略与实施
由于孩子缺少在野外旅游、探险和迷路的生活经验,因此为突破“懂得如何运用天然指南针辨别方向”这一教学重难点,在教学实施中,主要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展示中午阳光树影图、北极星和北斗七星图、大树枝叶稠稀图、积雪图,让颜色鲜艳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课文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直观,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起到了帮助理解课文的作用。
下面说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具体教学实施。
整合点一:中午阳光树影图,看太阳辨别南方。
由于学生在一年级时已学习《影子》这篇课文,对阳光与影子的关系比较熟悉,平时也常在操场玩“踩影子”游戏,因此对本课这一知识点较容易掌握。
课堂教学中,我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在讲解上,而是通过课件出示中午阳光树影图勾起它们的生活记忆,继而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填空,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信息技术的应用带给学生熟悉的画面,用他们已有的生活实际和知识储备巩固课文重难点。
整合点二:夜空北斗七星图,认北极星辨南北。
在课前预习课文时,较多学生表示不明白北极星在天空的哪个位置。我们常说教学难点不光指课文本身难理解的地方,还包括学生的质疑问难。为避免空洞的说教,我在上课时,通过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进美丽的夜空中去,和学生一起在星空中找北斗七星。接着课件出示本册书《数星星的孩子》里“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启发学生利用北斗七星辨认北极星。有了图片的帮助,学生很快弄明白北极星的真正位置,轻松辨别出南北方向了。在生动的画面中,教学重点巧妙突破,让孩子们在学知识的同时享受语文学科的乐趣。
整合点三:阴雨天大树枝叶图,看枝叶稀稠辨南北。
由于广州终年阳光灿烂,四季变换不明显,所以植物生长旺盛。在广州街头种植的植物普遍枝繁叶茂,很难分辨出枝叶的稠和稀,所以,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遥远。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这一小结的涵义,课前我利用网上的搜索工具查找大量树木的图片,最后挑选最能体现枝叶稠稀的一幅图,作为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点的工具。果然,课堂上,当我用电脑出示那幅图时,学生马上能指出哪边稠哪边稀,继而确定出南北方向。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界限,起到辅助理解课文内容的作用。
整合点四:冬天沟渠积雪图,积雪融化辨南北。
由于广州常年不下雪,所以没见过雪景的部分孩子无法光凭想象就能明白沟渠里积雪融化的情况。所以,课堂上有学生想当然地认为雪化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南方温度高雪就化得快一些,反之就北方气温低融化速度慢一些。另一些学生则表示书上说的是沟渠里的积雪,沟渠里的南边是背着太阳的而北边是迎着太阳的,迎着太阳的一方当然就化得快一些,所以结论就如书上说的北边化得快。
面对学生两种相反的意见,我采用传统的实验法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课堂上的生成情况。我先在学生面前用手电筒和书本模拟太阳和沟渠做了个简单的实验,在学生对积雪融化有了初步印象的基础上,我再有意识地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通过课件播放积雪融化的动态过程。这样,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形象的演示,使学生在对比实验中理解了教学难点。之后的动画演示更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本课教学中,信息技术不但帮助师生突破教与学的重难点,还糅合了课堂练习、教学拓展和课程资源,为训练学生的语言搭建多个平台,为培养学生的思维提供阶梯式练习,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准备多篇阅读材料。
结束语:
我的说课,真诚地希望能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指点。谢谢大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多么有趣。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把我们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因此,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计论背诵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弱,根据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我把“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作为教学重点。难点是“在情感的世界里让孩子深深感到: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创编诗歌。”
二、教法、学法
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还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感悟,自主实践,这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具体操作步骤为读中感悟,突破难点;创设情境,实践运用;拓展延伸,创编诗歌。
三、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从已知入手,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把学生引到新的求知环境保护之中。
(二)细读课文,突破难点
这个环节,分成几步:①教师引领,渗透学法;②学生自学,运用学法;③朗读感悟,积累语言;④创设情境,实践运用。
1.教师引领,渗透学法
太阳就是天然的指南针,它是怎样告诉我们方向的呢?在学生发现太阳怎样指明方向后,再利用课件进一步明确方向,给学生直观的印象。
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早上太阳在哪儿呢?傍晚呢?谁能说说太阳的生活规律?并归纳成两个词——日出东方,夕阳西下。
再来背一背一年级时学过的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诗《东西南北》,联系旧知,积累语言。
知道了太阳的生活规律,晴天人们就不会迷路了,谁想读读这一小节。进行朗读练习。然后小结,同时课件出示表格,引领学生学会填写表格,为下面的自学奠定基础。
2.学生自学,运用学法
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后,和学习伙伴合作填写表格,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结合课件、板画,着重理解怎样利用大树和沟渠道里的积雪辨别方向,同时理解“稠”和“稀”的意思用沟渠里的积雪辨别向尤其是一个难点,若不细读课文,详加分析,老师也一时难以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想到了简笔画,给学生直观形象,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在沟渠里的积雪,北面化得快,南面化得慢这一现象,再进一步拓展,如果是山坡上的积雪,又会是哪一面化得快呢?同样结合板画进行辨析,让学生明白山坡上的积雪和沟渠里的积雪情况正好相反。
3.朗读感悟,积累语言
语文素养之一就是让学生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感情朗读,背诵课文都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4.创设情境,实践运用
创设小朋友去郊游迷路了,需要有人帮助指点方向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设计意图:本环节把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如同一首交响乐,让学生沉浸在其中朗读体会、思考讨论、表达运用,使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三)延伸拓展,创编诗歌
1.先让学生说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再利用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创编诗歌。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学生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受到美的启发,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诗歌就会从他们的心里流出来。
四、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文字,二是板画。文字写的是文本的主题思想,是本课的重点,板画是沟渠和山坡的积雪,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这样的板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五、设计理念
(一)快快乐乐学语文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学语文更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端正的学习态度的养成比认了几个字,背了几篇课文更重要,因此,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了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寓学于乐。心理学认为,愉悦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智力活动,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兴趣十足,因此,我创设了“帮迷路的孩子找方向”这一情境,让学生去演一演,既巩固了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降低难度,会学乐学。大家都知道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在学习课文环节中的表格填空、口语交际,拓展环节中的创编诗歌,我都作了适当的示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3.多向互动,感染快乐
教学要面向全体,一堂好课应该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伙伴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课堂上1 1往往会大于2,学生在小组学习、交流讨论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欣赏,形成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整体。
4.激励赞赏,体验快乐
教育在于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需要赞赏的语言,激励的目光,学生受到肯定,心里充满了自信,就会学得更好、更快乐。
(二)扎扎实实求发展
语文姓语,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的本质,如果离开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思想情感的感悟,那就不成其为语文了,于是,我努力去做几下几点:
1.朗读感悟,积累语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的'诗歌,虽然没有强烈的情感,但语言清新秀丽,富有情趣,我就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填写表格,练读喜欢的一小节,朗读展示,师生合作读,一分钟背诵积累等。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2.自主实践,发展能力
(1)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求知的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因此,上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学习第2小节,渗透用表格学习课文的方法,再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完成表格,让学生在读中尝试着自己去理解课文内容,去感悟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2)根据教材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一般都注重情感性、人文性,容易忽视思维性,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在课堂上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密度,结合课件、板画,让学生在脑子里构建起空间方位框架,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有上面提到的表格,实际上又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一个有效的训练。
(3)提供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要落实到读和写上,要重视写话能力训练,挖掘训练点,让孩子多练笔,为三年级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教材是珍贵的学习资源,写话的纽带,本课是仿写诗歌非常好的体例,于是,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天然指南针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先说后写,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写。还有为巩固课文内容的理解而设计的,口语交际,这些都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相关文章: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11-14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10篇)12-19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8篇06-1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10篇12-19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案03-0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09-0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案09-0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01-19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学反思03-30
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