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说设计意图
《小螃蟹找工作》是一节大班语言活动。孩子们喜欢与动物为伍,喜欢聆听动物故事,怀抱毛茸茸的动物玩具,翻看各种动物卡片和图书。孩子们对动物世界充满着兴趣和好奇,动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然而,现实的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又离孩子很远。而小螃蟹这一动物形象是幼儿所熟悉喜爱的,而且有着鲜明的外形特征,较易引发幼儿的多种联想。纲要中指出“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小螃蟹找工作》恰恰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生活,让幼儿在讲述中懂得每个人各有优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及重难点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小螃蟹找工作》的目标是:
1.理解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的特点及其与各类工作的关
系。
2.感受小螃蟹找到合适工作后的快乐心情。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运用了猜谜语的游戏导入,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对螃蟹有了直观地了解,同时也为故事里的小螃蟹适合找什么样的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我们确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纲要》的基本点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使幼儿乐意参与活动,并能根据小螃蟹的特征大胆思考和想象,帮助小螃蟹找工作。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内容,我们做了以下准备工作:制作了“小螃蟹找工作”的教学课件。
四、活动过程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以猜谜语的游戏导入,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为下面的讲述作铺垫。如:我们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看谁最快猜出是什么动物?谜语:身穿硬硬袍,手拿小剪刀,走路横着跑,嘴里吐泡泡。
(二)、设疑讨论——小螃蟹找工作。这一环节通过边观看课件边思考问题。“小螃蟹到过哪些地方找工作,为什么这
些地方的工作不适合他?最后,小螃蟹找到一份什么工作,为什么这份工作适合他?
(三)、观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让幼儿乐意参与讲述,并大胆地把自己所看的,所想到表达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活动重点,突出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四)、延伸活动:在音乐声中,大家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愉快心情。
五、设计亮点
1、本次活动采用了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情境。
我们给幼儿充分自由选择的空间,用开放式的提问让孩子们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而整个活动贯穿了开放提问,从而唤起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记忆,增加了他们讲述的机会。
2、活动的后半部分是一个小游戏:动物职业介绍所,创设游戏情景,让幼儿自由选择场地,并分析动物的不同特点,寻找他们的特长,为它们寻找合适的工作。最后让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使活动过程动静交替,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喜爱动物,还能自觉地关注动物,善待动物,真诚而理性地对待每一个朋友。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意义与地位
《颜色变变变》是大班主题活动《变变乐园》的一个子课题,是一个颜色变化的探究活动。蓝天、白云、红花、绿叶,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多彩的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大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为幼儿解开了这个疑惑,帮助幼儿了解了红、黄、蓝三原色其中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出另一种颜色的神奇,感受颜色变化的奇妙,激发幼儿探索、发现颜色变化的渴望,丰富有关颜色变化的经验,体验变化的乐趣。
2、教学目标
本次活动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体现幼儿园教育活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符合幼儿爱动手、爱摆弄的年龄特点,基于现代“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及教育上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孩子之间缺乏交流、不懂得协商、合作,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等方面问题的考虑。本人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创设环节,引导幼儿相互协商、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在探究中的发现,从中渗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本人预设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1、让幼儿主动参与变色的操作活动,感受三原色的变化;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3、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对颜色变化的发现。
3、教学重难点:
《纲要》指出: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在此次活动中,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孩子们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把“幼儿主动参与变色的操作活动、探索颜色的变化”定位于本次活动的重点。考虑到这是幼儿第一次自主探索颜色的变化,在操作中会异常兴奋和忙乱,为了有序地完成操作、发现、记录这一探究过程,本人把幼儿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调配颜色定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4、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的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我给每组幼儿准备了一个调色盘,一张记录表和一支笔。还在最后环节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个制作陀螺用的硬纸片和若干牙签。准备的每一种材料都是要让幼儿通过动手使其发生变化,从而获得启发,得到发展。
二、说教法
1、演示法:
第一环节观摩小魔术表演,让孩子观察颜色由无到有的变化过程。第二次的演示法是运用在,记录表的讲解上,通过直观的记录表,更好的为孩子做示范,让他们清楚地感知操作和记录的方式方法。同时,演示调颜色和做记录表的时候,本人只示范调配了一种颜色,其他的留给孩子们足够的想象、探究空间,避免孩子清一色模仿的结果。
2、谈话法:
主要体现于调色和记录结果的小结评价。孩子们在配合调色和做记录的时候有的有交流、有的因角色分配发生冲突、有的调色时意见不统一需要商量等等,谈话法促进了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从中也围绕目标渗透了孩子合作意识的培养。
3、观察法
在活动第三环节,幼儿动手操作调色,探索颜色的变化时,本人通过观察,幼儿调色之前的协商分工情况,观察幼儿的调色和记录过程,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说学法
1、观察法
科学活动中的观察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头引题激趣环节,幼儿观看小魔术演示,观察了颜色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从而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渴望;继而又观察了教师示范调色和记录的方法,为下一环节的操作及记录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依据。
2、实物操作法:
在活动第三环节,幼儿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颜料、调色盘、棉签、纸片等进行调色操作,在调色中感知、探究颜色的变化过程,从中获得有关颜色变化的知识经验,在活动延伸部分,幼儿又利用自己所调出的颜色和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制五彩陀螺,最后在轻松愉悦的背景音乐中玩转陀螺的游戏,充分体验操作的乐趣。
3、讨论法
科学教育内容要求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讨论法主要运用于两个环节,一是幼儿调色及记录之前的角色分工问题,以及完成调色、记录一系列探究过程的交流、探讨;另一处是运用于操作结束后讨论、交流操作结果。
四、说教学过程
1、观摩小魔术表演
我设计的小魔术表演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观看表演、观察其变化过程从而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魔术演示特意请个别幼儿尝试,有的幼儿能变出颜色,有的幼儿却变不出颜色,什么原因呢?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呢?把疑问留幼儿,让他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环节。
2、幼儿亲手操作
通过观看老师小魔术表演,孩子们已经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动手操作,这时,老师通过直观的演示法,把操作步骤教给孩子,让孩子在观察中得到启发,同时,老师又没有面面俱到的把所有问题都帮孩子解决,而是留有一定余地的让孩子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老师只示范调配了一种颜色,其他的让孩子自己调配。因为,如果老师把所有的颜色都调配出来呈现给孩子,等孩子们自己变颜色的时候,可能新鲜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3、谈话小结
小结环节是增进孩子们的交流,激发他们表达的渴望,从中渗透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创设浓烈的师幼互动氛围。
4、活动延伸:《我的陀螺转起来》
孩子们利用刚才变出来的颜色给陀螺上色,这个环节,很多孩子会有意识去寻找漂亮、鲜艳的颜色,有的把三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小朋友找不到漂亮的颜色了,他们开始寻求帮助,向别人借自己想要的颜色,所以合作交流再一次体现。而且,通过这一次,他们一定懂得,下次应该怎样操作才能调出漂亮的颜色。最后在愉快的音乐中快速旋转自己制作的陀螺,让幼儿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五、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过程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主导,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各种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我设计的小魔术演示非常吸引幼儿,孩子对我投放的这些操作材料也非常感兴趣,虽然最后他们的操作结果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把颜料全部混在一起,而有的由于不能把握颜料的用量而影响到调出的色彩的明暗效果,过程也比较忙乱,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最本能的反应: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他们从活动中学到自己需要的本领,比如说,通过合作他们完成了记录表,他们知道了: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色;他们通过语言交流,获得自己没有的,但又想要的颜色让自己的陀螺变得更漂亮,就是这样的过程让他们懂得遇到问题时如何想办法解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很需要培养孩子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和处理的比较粗超的细节都需要我反思的地方,今后还需更加努力学习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的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第七课《叠钱包》。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当地的生产实际、社会实际联系紧密,且以实践为主体的基础性学习领域。
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加强劳动教育、注重劳动教育的多学科渗透和多渠道实施的同时,加强劳动与技术、家政、职业了解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有序整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入进行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在这节课的中,我遵循“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制作属于学生自己的钱包。
根据劳动与技术这门课的目标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爱动、爱表现的特点,我把这节课的目标设置为:
1、学会叠钱包的几种简单方法。
2、利用身边的物品,能自己动手制作生活用品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为了能完成学习目标,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动手操作,在课前需要学生自己准备旧挂历、剪刀、小刀、胶水、按扣、胶布等工具。
为了能顺利的完成学习目标,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前为学生分好小组,选出组长,使其各司其职,保证每个学生都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
在教学开始时,我会采用多种钱包的式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动手制作钱包。
学习钱包的制作方法、步骤。
1、做包芯
2、做包皮
3、钉扣眼、封包皮
小组内学员通过交流,讨论,制作出自己的钱包。为了激发每个小组的积极性,在作品完成后会通过小组内成员展示,推出优秀的作品,参加组间的展示、评比。看看谁做的钱包好。结合学生发现钱包的优缺点,讨论交流:
1、如何才能增加包皮的耐磨性和防水性?
2、怎么折叠,是包盖形成V字形,看上去更美观?
这样既让学生动手学会了叠钱包,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对理论知识进行了补充改进,增加了思维能力的训练。至此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课题是《植物妈妈有办法》。下面我就从四方面说说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植物妈妈有办法》这首小诗,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全诗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一篇优秀的科普作品。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教学目标
依据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中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读出诗的韵味,并能试着仿编诗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方面的知识,并能有感情的诵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味。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地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以“多形式的读”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因为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会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去实践,而读不可置疑是一种非常好的语言实践的方法。同时,我也采用实物观察,多媒体创设情境,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将学生带入快乐的阅读情境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整体感知——赏读情趣——拓展延伸——仿编诗歌
先简单说说整体感知这一环节
在激趣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带着不同的要求分别进行了4次读文。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整体感知,读后交流收获。
第二环节是赏读情趣
这一环节就是引导学生精读诗歌,理解重点。由于诗歌的第二、三、四小节结构相似,因此我决定采用二小节重点指导,三小节扶,四小节放得教学策略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为了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我在第二小节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和小蒲公英一起随风出发,在情境朗读中找到美、读出美,读出诗的韵味儿;在第三小节中运用实物演示法,帮学生理解“铠甲”、“挂住”等词语,并从朗读中体会苍耳妈妈办法之“妙”;第四小节中,我则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感悟出豌豆妈妈的方法之“巧”。
下面就是第三环节和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和仿写诗歌这两个环节密不可分。
拓展延伸:让学生先说说你还知道那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然后我再出示有代表性的几种植物和学生交流
这一环节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同时也为创编诗歌环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图文并列”式的板书。它的特点是:简单明了、主题鲜明。能清晰体现教学思路。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一些粗浅的想法,下面我就将这节课呈现给大家,希望各位老师听后能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是长春版三年级上册第一版块的第三篇文章。本文是一首现代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形象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从两个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如一、二、三小节中的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只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如最后一小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就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教材和本班学生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9个字。(因为识字仍然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我把它做为第一个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本册的教学要求我们要构建综合阅读策略,倡导多种新阅读方式)
3、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本册教材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从秋天的声音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秋韵。
教学难点: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二、说设计理念:《我们去听秋的声音》是一首儿童诗,没有了听觉上的美感,秋之韵味也将大减;没有诗歌来佐料,秋之意境顿感逊色。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以“美”的情境渲染为基调,以“听”为主线,以“趣”为佐料,以“仿”为桥梁,辅以“思,议,评,读”等手段,旨在使学生深深沉浸在浓浓的诗情秋韵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一种愉悦身心的自主的渴望,增强课堂学生的有效参与度,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于是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情况,这节课采用“自主读书、美读感悟”的教学方法。老师以一个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在想象中升华情感,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引导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以“美”为基调,情境导入,酝酿诗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班学生喜欢欣赏配乐朗读,所以我就尊重学生的爱好,采用让学生伴着音乐,听老师激情导语的方式引入课文,是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激发学生乐学的情绪。
(二)、以“听”为主线,初听秋声,初感秋意。
初读诗歌,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运用前面几篇课文里学过的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二是了解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在学生了解诗歌的意思后,为了加深对诗歌的感受,适时地引导学生:听秋声,利用课件,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景物,使文中的秋天的声音和相应景物形象化;说秋声,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体现秋天景物的美好。
说课稿 篇6
一、课的设计:
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是本课的基本思想。用模仿动
物跳跃来主导,使教材童趣化。本课的“导入”把听音乐、看图片和模仿练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本体感觉一起参与到体
育活动中去,使学生一入课堂就感到生动有趣,既能保证学生智力的发展,又能帮助学生培养手、足、脑并用的能力,满足了学生好玩、好动
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协调性等素质的练习。另外,在以游戏为主导的同时,还引进了音乐和舞蹈,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
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按此制定了这节体育课,尝试采用情境教学模式.
二、教学内容:
(1)、快乐的小兔子(2)、游戏:揪“狐狸”尾巴
三、教学流程:
随音乐跳兔子舞(热身)-----师生同做模仿操-----兔子创想跳跃动作-----兔子双脚连续跳比赛----游戏----放松------小结------师生告别
四、教学目的:
1、通过主题式情境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简单的跳跃动作和游戏的方法与规则。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力量素质。
3、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
五、教学要求:
学会简单的模仿操,并能发展想象力和自主模仿动作的能力。加强学生的上肢锻炼,培养身体的正确姿势和节奏感。
六、教学重点:
(1)学生的'想象、创新和表现能力。
(2)单脚前脚掌蹬地跳起和落地方法。
(3)轻巧落地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动作协调、优美大方,节奏感强。
七、教学任务:
1、使学生掌握儿童模仿操的动作,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
3、发展弹跳力和团结合作、集体配合的良好作风。
八、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教学法,集体练习法
九、教学原则:
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生理原则,适应心理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十、教学过程:
因为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兴趣和爱好非常广泛,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又对单调持久的动作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为了能把这
节课上的更好,我运用了电教手段,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通过音乐进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我通过五个部分来加以说明这节课的
内容。
情境一:(1)全班成散点站立,闭上眼睛跟老师同听一段音乐,听完音乐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说出音乐里所唱的是什么动物?
(2)教师出示图片(兔子)
(3)引出课题后,师生跟音乐同跳兔子舞。
要求:学生自由发挥,大胆去想去尝试。
预期目标: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热身的效果。
情境二、《小兔子练身体》
队形成圆包圆,随着音乐跟老师一起做模仿操。
要求:学生动作舒展、协调、到位。
预期目标:使学生情绪活跃、形象生动、融入角色。
情境三、(1)《小兔子练本领》
小兔子创想跳跃动作练习(学生自由组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动作去刻画兔子在跳跃时的动作形态。
(2)小兔子双脚连续跳比赛
教师简述比赛规则与方法后进行比赛。
要求:双脚落地、自然屈膝和动作的连贯性。
预期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和表现力,样式多样化。
情境四、游戏:《揪“狐狸”尾巴》
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同做游戏《揪“狐狸”尾巴》
预期目标:发展学生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的能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情境五、随音乐学生做放松操,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结束本课。(以放松手臂和下肢为主)
本课的授课顺序主要以自编操引入,使学生热身,再通过各种动物可爱的跳跃动作初步了解跳跃,建立对跳跃的兴趣,再逐步深入跳跃游
戏的难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这里也就达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游戏编排目的是发展学生上下肢的力量
和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学生认真练习和坚持到底的优良作风。
十一、场地器材:
录音机一台、跳绳若干、口哨、挂图
十二、本课的平均心率:
135—150次/分左右
运动密度:48%左右
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七年级上学期篮球单元的第2次课。
一、单元计划:
运动指标:通过对篮球运动的历史及锻炼价值的了解及每次课的趣味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篮球课的学习
运动技能:能够知道并学会运球移动技术,行进间胸前传接球技术,双手胸前投篮技术,及运球—传接球—胸前投篮技术组合的应用。加深了解常规的意义和自觉用安全的方法参与学习
身体健康:在趣味游戏和比赛中发展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结合教师的讲解和教育,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健康观
心理健康:在练习、游戏与比赛中充分展示自我,获得成功体验,树立自尊、自信,养成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
社会参与:在友伴练习中学会互帮与合作,在游戏与比赛中培养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提高社会适应性。
本单元设置6节课,
1、球性练习、基本站立姿势、侧身跑、原地运球;
2、球性练习、双手胸前传接球;
3、复习课: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4、组合练习,运球走接双手胸前传接球;
5、游戏与比赛:半场3对3或4对4擂台赛;
6、考核课: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形式灵活,简单易行,趣味性和观赏性强;有鲜明的游戏性和竞赛性。所以很容易被学生喜爱,也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的最基本技术之一,传接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篮球比赛的质量。本节课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打篮球,初步掌握篮球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方法为重点。
三、学情分析
本课为初一新生,44人,男女生各占一半,活泼好动,对新技能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篮球基础较差,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几种球性练习的方法,也知道了篮球课的学练纪律。因此在继续加强球性练习的基础上教授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打球习惯,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夯实基础。
四、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明确原地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尝试体验技术在游戏和比赛中的运用。
技能目标:通过多种方法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打篮球。了解和掌握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90%以上学生能初步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情感目标:通过游戏比赛,检查技术动作完成情况,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与竞争意识,共同体验体育游戏比赛带来的快乐。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传接球动作方法;
教学难点:全身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用启发、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课内容。之后、把自己娴熟的球技展示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目标。
2、热身活动
教师优美的示范,边示范边提示带领着学生做一套球操练习,使学生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活动,又熟悉球性。
双手抛球转体接球(向上抛球,拍手转体360度,接球);不断变换技术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上下抛接球游戏(双手抛球,坐下,接球 ;抛球,站起)。不断变换身体姿态、增加欢笑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学生的反应速度、鼓励失误者,表扬学生聪明、机智、勇敢。
3、学习尝试
教师讲解、示范技术动作要领。带领着学生进行原地徒手练习;自抛传接球的尝试练习,过渡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看教师示范、模仿思考中尝试练习。通过模仿、观察、比较,师生纠正,记住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要领。
4、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同学们刚才尝试练习时,你们觉得易犯哪些错误动作?同学们跃跃欲试回答:
(1) 接球时手形不正确,无缓冲动作;
(2)传不准,传出的球无力量;
(3)肘关节外张;
(4)手和脚配合不协调等。出现错误动作这么多,那么我们如何改进这些错误动作呢?下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学习挂图,快快找答案。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指定一个小组长,在组长带领下学习、讨论、探究、合作练习。请同学谈学习收获,多角度地鼓励性评价学生,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合作学习效果。
5、创新拓展
(1)快速传接球比赛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快速传、接球能力。
比赛办法:A:比哪组同学最先完成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40次(两人一球,间隔4米。);
B:再比1分钟哪组学生完成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次数最多。
教师评价,逐步导出新课题。老师: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枝术除传得快还应该传得怎样?学生:准。引出下一个游戏。
(2)看谁传得准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传球落点的准确性。
场地器材:每人一球,呼啦圈4个。
比赛办法:要求:学生分四组进行传球穿越呼啦圈,传入一球得一分,看哪组得分多,优胜组得一颗星,最后评选星级球队,获得星级球队同学每人奖励矿泉水一瓶(比三组)。
(3)运球接传球比赛
游戏目的:掌握传接球的基本动作方法和基本能力
规则:
(1)采用正确的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要求必须在自己区域内进行,否则判犯规一次。
(2)运、传或接球失误,由失误的人捡回重做。
名次:看哪组同学最先完成,优胜组得一颗星,最后评选冠军队。
(六)课课练
利用篮球半场的端线、罚球线、中线做折返跑,两组
场器材准备
教具:篮球场两个、球筐2个
学具:篮球44个
六、效果预计
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积极参与练习,课堂气氛活跃。预计绝大部分学能初步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练习密度在42%左右,最高心率15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10次/分左右。
【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尊严说课稿01-17
《台阶》说课稿01-23
《繁星》说课稿01-23
散步说课稿01-26
《爬山》说课稿01-26
《金子》说课稿01-20
《琥珀》说课稿01-20
《鲸》说课稿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