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时间:2022-06-26 11:45:1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

  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

  1、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2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五部分向老师们汇报。

  说教材: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说学情: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笔画“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

  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前,课件出示了动物大家庭,并配合音乐《蓝精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氛围。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观察能力。(课件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然后揭示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指名学生读课题,并说说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学生交流学法)结合图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第三步:认识生字

  ①学生自学圈出生字,一边读一边圈,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②教师强调重点平舌音和翘舌音加深学生的记忆。③通过给去和里组词、说话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④通过给足球编号,顺读,倒读,抢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来巩固学生的记忆。

  第四步:了解诗意

  本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我借助课本插图和句子的'对比,并搜寻一些有关图片,通过观察漂亮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和进一步理解,进行美读,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以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五步:课间游戏“找朋友”

  通过做游戏既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通时学生也能够适当的放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又一次对所认识的字加深记忆。

  最后通过课文填空让学生们对童谣加深记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熟能成诵。

  总之,教学过程是通过看、读、说、写等四方面结合,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认识教学和朗读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委托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看菊花》是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它记叙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景,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体现出新教材新、实、简、美的特点,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学会1个偏旁部首;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

  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秋天之美。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菊花的热爱,对秋天和大自然的赞美。

  根据以上目标,将课文分为两课时,第二课时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秋天之美。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1、多媒体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兴趣来学习课文,我精心设计了导入语“让我们跟小作者一家去公园看菊花好吗?”再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菊花盛开的秋天的公园内,营造了较为真实的氛围,把孩子的心灵带到广阔而缤纷无限的大自然里,尽管学习在课堂里,但是学生的思绪已飞翔于菊花丛中;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多角度感受菊花的美,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相机指导,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

  2、拓展视眼,勤于思考。

  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是重点句,描写了菊花的颜色多,“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朗读时,注意不顿读,“的”字要读轻声,读时要轻快,语速稍快。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其说说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菊花?那菊花颜色那么多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表示吗?“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等词语又丰富了学生的视眼。

  3、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语文注重朗读,有感情的朗读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我让学生反复的朗读,通过“你读的菊花真美!你读得菊花开的可真多!”这样的话来激励学生不断的投入感情来感知这段文字。另外,理解“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也是课文的重点,“一朵朵”不能理解为“一朵”,“一丛丛”是指许多聚到一起的意思,“一片片”是面积很大连成片的意思。这里从菊花开放数量由少到多,范围由小到大,写出了公园里菊花盛开的景象,在指导朗读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仿佛公园里的菊花就展现在眼前。我还设计了“一XX,一XX”的叠词训练练习,训练其会说,能简单地写下来。

  4、深化课文,演一演。

  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说前来看菊花的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人们还会说些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演一演。通过说说,演演的形式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菊花的美。

  5、联系前文,加深理解。

  在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爸爸说的一句话“天冷了,许多花谢了,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大家都很喜爱它。”知道菊花不怕冷,而在前文中也有描写菊花不怕冷的一句话“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我让他们找一找,读一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回顾全文,进行说话。

  学完课文,总要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些东西,我设计了用“因为——,所以我喜欢菊花。”和“我喜欢菊花,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顾全文,回顾整堂课。

  7、写字教学

  重点强调“放”“许”的读音,可采用学过的偏旁和字组合的方法识记字形。要通过指导学生做好课文后的描红练习,帮助学生揣摩如何把字写得端正、匀称,如“点”下面四个点的异同和摆布,“放”左右结构、左右均等,以及“开”与“升”的比较异同。

  四、教学总结

  语文教学应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分享的过程。在这份教案设计里,我充分挖掘和拓展教材中蕴含着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说,使他们有机会充分展示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彰显。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体现了一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的喜悦心情。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二、说教法

  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采用以情境教学法、激趣引读法为主,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我安排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9个生字,会认会读;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结合,体会诗文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田字格内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说教学流程

  1、出示谜语,引出课题。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谜语,让学生猜一猜,从而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培养了他们认真听的`习惯,并能一边听一边想。再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画中内容,自然引出课题。

  2、指导朗读,感知课文。

  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范读指导,逐步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在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后,通过齐读、男女同学比赛读、个别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3、趣味识字

  每篇课文的识字教学,我先让学生自主认字,并当小老师教学生读,说说是怎么记住的,接着采用游戏“开火车”、“猜字谜”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乐的兴趣中学会了识字。在识字节基础上还让学生组词,并进行了说句子的训练。 4.综合运用图画、语言,理解课文。

  在让学生齐读课文后,我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月儿,感悟弯弯的、尖尖的意思,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更有趣,也能让学生更深刻、真实地理解月儿的特点。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弯弯的,如果你坐在月亮上,还可以看见什么?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及学生的思维能力。

  5、巩固练习。

  结合本课的课后练习,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连线,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接着以送信游戏来巩固生字的认读,为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检查出个别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

  读与背并非语文教学的终止,学生要学会迁移、运用。学生在说一说、读一读时融入了情境, “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了,而在这堂课上,有了一个很好的迁移结尾:组织学生表演唱《小小的船》。使学生激情再次得到了升华。

  在教学中,我始终重视让“趣”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读读、想想、说说中感受美。总是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乐于学、敢于学。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画》是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是:

  1、认识文中“远、色、近、听”等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这首谜语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谜底是画)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说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认字,练习朗读。

  2、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揭开谜底。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识写分流”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我在教学本课生字时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通过反复读课文,再让学生圈出生字。现在的识字不是像过去那样孤立地一个个学习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课文里去识记。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识字难度就大大降低,这不是抽象的识记,而是一种有意义、有趣味的识记,孩子们通过反复阅读,不知不觉中就把生字记住了。然后,我把要认识的生字做成卡片,让学生抽读卡片,同桌互读等。再用“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已认识的生字,这样,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通过观察图画,用课件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再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等,(例如,把耳朵贴在画上听水流的声音和小鸟打招呼等。)通过多种方法理解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我由已学过的儿歌谜语《猜一猜》引出课题《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山水画,或直接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内容,由远到近,说说图画上有什么。(图画上有山、水、花、鸟)

  2、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圈出生字,通过同桌互读,抽读卡片等学习生字,教师指导、正音,然后再通过玩“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生字。

  《三》、再读古诗,引导质疑,揭开谜底。

  1、逐句讲解诗句与画面的关系。(课件)

  (1)、出示“远看山有色”。老师描绘:远远看去,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那么山是什么颜色呢?(青色)

  (2)、出示“近听水无声”。同学们把耳朵贴在书本上听听,能听到水流的声音吗?为什么?(不能,因为是画中的水,不是生活中流着的水。)

  (3)、出示“春去花还在”。春天过去了,可花怎么还在开放呢?(因为是画上的花)

  (4)、出示“人来鸟不惊”。请小朋友们和小鸟打招呼吧,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哇!”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因为是画上的鸟,不是真的小鸟。)

  2、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呢?(画—一幅山水画)

  3、指导朗读及背诵。

  出示课件:“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六、说板书设计。

  1、 画 有色 无声 开放 不动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6

  《小小的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美妙精巧的儿童诗。这首诗描述的是在晴朗的夜晚一个小朋友仰望一弯明月所看到的情景,展现了孩子飞上月亮、遨游太空的美好愿望。全诗共两句,第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月儿"弯弯""尖尖"那种惹人喜爱的形象;第二句由"小小的船"展开想象,写小朋友坐上月亮这条小船所看到的无边的蓝天和天空中闪烁的星星。全诗形象优美,韵律和谐,充满了儿童情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与新时期对语文教学的新形势,,坚持低年级识字教学为重点,树立大语文观,在第一课时里,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9个生字。2、初读课文,了解作者。3、巩固掌握旧的识字方法,学会新的认字方法。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识字,并运用汉字。教学难点为:由古字猜今字。教学准备为课件、生字卡片等。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亦如此。一节好课,必定是推陈出新,有所创造,有所新的探索与发现的。因此,在开课伊始,就要如同一块磁石,牢牢地吸引着学生。因此,我是这样导入的:

  1、温故知新,一猜二读:师: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我们今天学习新课之前,先来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古诗。请读:

  (1)师朗读《看月亮》的童谣,让学生猜童谣里写了什么。(月亮)

  (2)学生齐读有关月亮的诗歌。《静夜思》、《古朗月行》。接着教师巧妙过渡:是啊,月亮是我们的好朋友。在诗人的笔下,月亮是一首诗;在画家的笔下,月亮是一幅画。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幅画,请大家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通过诗意的语言,建构诗意的语文教学情境,让语文课堂上处处皆语文,耐人寻味。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和想象,请学生发言。低年级孩子喜欢形象直观的画面,同时又非常善于想象,此时让学生说话,能够激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巧妙吸引学生注意。接着教师相机总结:同学们既善于观察,又善于想象,还很会说话,一定会越来越聪明的!

  3、导入课题,师正音,读好课题,师示范写课题,学生手腕书写跟写。低年级孩子模仿能力非常强,所以教师平时的一笔一画非常重要,教师利用书写板书时指导学生书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着,第二步是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这是本节课的重要部分。生字的学习是本课时,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但语文课堂又并非是单线的,因此,在学习生字之前,先会引导孩子们认识叶圣陶先生。叶圣陶先生是知名的作家、教育家,他的作品影响了很多人,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不能忽视对作者的介绍。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师应当有课程意识。不少专家和学者也反复呼吁,“语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当用教材来教,而不是单单只教教材”。因此在引导孩子认识叶圣陶先生时,还会重点推荐他的一些童话作品,终点推荐童话《稻草人》,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在完成作者介绍环节后,就进入生字词的学习,这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点所在。为此,本人精心安排了如下环节:

  (1)第一环节:生字拼读比赛

  第一轮:开火车读,教师正音。

  第二轮:检查读,重点检查困难学生,给予帮助。

  第三轮:去掉拼音读词语比赛。

  此环节设计层层推进,意在巩固汉语拼音,同时为后面的学习铺垫。

  (2)第二环节:生字大闯关

  第一种方法:给生字组词记生字。

  第二种方法:用生字说句子记生字。

  第三种方法:猜谜语记生字。

  此环节设计,是根据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采用多种识字法展开教学,用生字组词、造句更好地让学生运用生字,通过运用生字以更好地巩固生字。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与创造,又更增添了汉字学习的趣味性。通过闯关学习的方式激活课堂,让课堂充满竞赛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小组合作与团结。

  (3)第三环节:古字猜今字比赛。此环节的设计,拓宽了汉字学习深度与广度。中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宝藏,内容博大而精深,每一个汉字,都渗透着祖先的智慧与汗水,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应当用严谨的态度来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去追溯汉字的本源来进行,更富智慧,同时,识字教学也因此变得有深度、有广度、更有厚度。

  在一轮又一轮的生字学习后,进入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那就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一切就迎刃而解了。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识字方法,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为下一节课铺垫。

  一节好课,应当如一篇好文章,要讲究“起承转合,谋篇布局”,道法自然,松弛有度。一节好课,也应当如一座精美的园林,亭台楼阁,别具匠心。既可远观,又可走近,细细品味。愿我们在追求好课的路上,多思考、多实践,早日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7

  说教材:

  《画》是人教版第一册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说教学目标: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直观形象,认识事物比较表面)和他们的实际(对这首诗,他们是比较熟悉的,大部分学生都会背了。)依据年段训练的重点,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汉字,认识2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和 2个偏旁,会写4个汉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本课我打算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2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和 2个偏旁。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说教学方法:

  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丰富,因而古诗的教学,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情境,“诗情画意”地教古诗,“诗情画意”地学古诗。课文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我打算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老师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1 画)

  (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来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

  2、(出示课件)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说话)(随机板书:山 水 花 鸟)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一)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景色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二)识字

  1、 你们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不认识的.借助拼音来练习读。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去认识更多的汉字。)

  3、(课件) 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同桌合作认读生字。

  4、 交流识字方法。(认识2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 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小老师领读(注意区分平翘舌、前后鼻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春”是前鼻音。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随机认识2个偏旁。(齐读,开火车读)

  7、 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三、读诗想象,体会感情

  (一)朗读

  1、 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你们顺利过关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二)感悟

  1、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 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哪一句。)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明白诗的谜底是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画,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4、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拇指教育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三)背诵

  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四)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

  如:远远地看画中的山,念第一句;贴近画侧耳听,念第二句;想象春天过去了,夏天也过去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念第三句;到画前驱赶鸟儿,念第四句。

  先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四、巩固字词,课外延伸 (课件)

  1、找朋友游戏: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卡片上的词说一两句话。(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

  2、读句子,找生字。

  3、猜谜语。(月亮、熊猫)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一起认识了11个生字和2个偏旁,朗读并背诵了课文,有些小朋友还进行了表演,还有些小朋友没有展示自己读书呢,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

  六、作业

  (1)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

  (2)请教家长,或者看书、上网等方法查找谜语,开展猜谜语竞赛活动。

  说板书设计:

  画

  山 有色

  水 无声

  花 还在

  鸟 不惊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8

  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部编本第一册识字单元的第一课《天地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我先说一说教材。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6个汉字,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第一组的3个字向我们呈现了画面中3个主要的事物“天、地、人”。“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第二组生字“你我他”是生活中常用的3个人称代词,不仅反映中华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这六个生字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要紧密联系生活来学习。本课的识字量本身不大,难度也不大,我们讲得可深可浅,可多可少,让孩子在整个意境中认一些汉字,去粗浅地认识人与自然。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有意思,让他们觉得每天都在接触新的东西,新的形式。

  基于这样的背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读出6个字

  3、能联系生活实际,简单运用六个生字

  其中,我把认识6个生字定为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把能联系生活实际,简单运用六个生字作为本课教学内容的难点。

  接着,我来说一说教法和学法。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关键。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游戏激趣法、图文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则通过游戏,联系生活实际,小组合作等方法学习6个生字。

  最后,我再来说一说教学过程,这也是我今天说课的重点。这个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相反动作对对碰”,比如,老师说举起右手,学生就举起左手,做相反的动作,激起学生的兴趣后,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比如,老师说左,学生说右,由此引出课题《天地人》。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进其心灵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进学习目标,达到“课开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你我他》,将视频定格在最后一句话“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

  2、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回忆刚才看过的视频,说说“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

  3、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交流表达。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卡片上的6个生字,充分认读,如果读错了,可以请其他学生当小老师教读生字。

  2、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

  3、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1)联想识字,比如“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2)组词识字

  (3)“加一加”的方法识字。比如“地”字,左边是“土”,

  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

  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玩生字卡片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游戏巩固,课堂总结

  课件出示打地鼠游戏,学生打地鼠,打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在游戏中巩固6个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应用生字组词、造句,是对识记生字情况的进一步检验,更是深入理解字义,运用生字的重要环节。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9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优美的儿歌。文字既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是教材中不多见的一篇美文。文字不多,现将全文摘录如下:“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本课的教学要求是: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马、小鸡、小鸭、小狗这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二课时着重完成二、三两个教学要求,并且巩固所学生字。课文的第三句是本课的重点,讲雪地里来了哪几个小画家,以及他们都画了些什么画,也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本课的教学难点也就是为什么小鸡画的是竹叶,小狗画的是梅花,小鸭画的是枫叶,小马画的是月牙。

  胡克芙、吕敬先两位先生在《小学教学简论》中说:“我们把教师的教学职能,按其本质属性理解为三件事:一是以全面发展的、科学的教育理想为方向,解放学生的自觉的能动性;二是培育学生的自觉的能动性;三是促进学生自觉地、能动地全面发展。”从这段精辟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施教和受教的理论结合点就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应放在这个“主观能动性”上。改变学生仅仅作为“教学过程被动体”的状况,让学生在作为受教育的客体的同时,又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增强主人意识,使教学变成师生共同的“创作”,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准则之一,即“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是将近学期结束时讲授。学生通过一学期的拼音、字、词及部分课文的学习、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又出于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形象生动可爱且都是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些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这一教学理论可以在这篇课文中实施,并且得到充分地体现,取得较好的效果。于是,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以这一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每一个层次都注意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前准备四张小卡片,卡片上画着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另外再准备一幅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挂图。教学时第一步是导入新课。师问:“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见到了哪些景色?”这里让学生充分表达大脑中所储存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雪景。既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同时又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追问:“下雪时,你们高兴吗?为什么?”这一问题的出现,课堂气氛一下子将被激活起来,学生的思绪立刻被拉到雪地里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那热闹非凡的世界里。接着指导朗读课文第一句。师说:“小朋友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打开门一看,外面下了好大的雪,这时你一定会高兴地叫起来喊爸爸妈妈来看,你会怎么喊呀?”待学生模拟喊话后,出示课文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让学生齐读。然后过渡到讲解课文第三句,也就是最主要的一部分。首先出示挂图说:“不仅仅我们小朋友喜欢下雪,你看,雪地里来了一群小动物,它们也喜欢下雪,它们是谁呀?你会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出示句式:①雪地里有()()()和()。②()()()和()来到雪地里。学生观察图用给定的句式说话。说完之后,教师范读课文第三句,让学生思考这些小动物到雪地里来干什么。接着出示课文第三句让学生自由读这一句。师提问:“小动物们画了什么呀?”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在板书时复习巩固生字词。还有“小马画月牙”没有板书,这个留给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让学生自己把板书补完。然后指导朗读这一句。这一句是个排比句,读排比句要指导学生读得抑扬顿挫,但“抑扬顿挫”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所以我准备通过手腕的抬、压进行暗示,以帮助学生提高感情朗读的水平。指导了朗读,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四张画有竹叶、枫叶、梅花、月牙的卡片。让学生把这些图片贴在相应的板书下,当学生把图片贴准确了,则重难点已解决了一半了。接着很自然地过渡到了课文第四句的讲解,教师可以问:“小朋友,平时我们画画是用什么工具的呀?”学生会回答:“颜料和笔”。接着再问:“可是小动物们有没有用这些作画的工具呢?”同时出示课文第四句“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来作画的?”然后指导朗读。教师可以充满感情地说:“小动物们可真有本领,它们靠自己的小脚就能作画,多神气呀!读这一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呀?”通过这样的提示和感染,学生一定能够用骄傲的语气充满激情地读好这句话。接着教师语气一转故作神秘地说:“老师有一个想法,我想请小鸡、小鸭、小马和小狗都来画竹叶,你们说行吗?为什么呀?”让学生讨论讨论。学生会说:“小动物的脚印有不同的特点。”那就顺水推舟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指着黑板上的图说:“()的脚印像()。”学生讲完后,教师作一个小结:“老师明白了,小动物们的脚印不一样,所以它们用小脚画出来的画就不可能一样啦!”至此,本课的难点已经解决。由于教师采取了“难点易讲”的方法,学生理解起来当然也就容易多了,而且会深刻一些。因为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为了能够突出重难点的讲解,采取了“变序”的教学法。先拎出了课文的重点部分直接切入,所以故意遗漏了课文的第二句“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也是一个点题之句。接下来就讲解这一句。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讲什么是画家;再讲什么是小画家;最后问:“它们是在哪里作画的呀?”让学生知道为什么称小动物们为“雪地里的小画家”。讲到这儿,课文第一部分的教学已经完成。由于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缺乏持久性,所以在这儿可以安排一个课中操。

  在学生蹦蹦跳跳做完课中操后,引出课文的第二部分。教师说:“小动物们把画画好后在欣赏自己的作品呢!它们说着笑着,忽然发现少了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是谁呀?”出示句子“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然后指导问句的朗读。接着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说说青蛙在干什么。学生会回答“青蛙在睡觉”。这时师故意问:“它是不是在偷懒,睡懒觉故意不来呀?”这个问题让部分知识面较广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来介绍有关“冬眠”的知识。既体现了主体性原则,同时对其他不了解这一知识的孩子又是一个促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待学生答出后,教师板书“青蛙冬眠”。接着出示课文最后一句,指导朗读。“青蛙睡得真香呀!小朋友我们一起轻轻读课文最后一句,可别把青蛙吵醒啦!”“它在洞里睡着啦!”可让学生做一个睡觉的动作,激发他们把内心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学生一定会朗读得极富情趣,非常可爱。讲到这里可以进行课堂延伸,让学生了解一下其它冬眠的动物。最后总结课文。

  说到这里,不难发现,《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的教学特色不仅仅是以学生主体性原则为教学思想,同时还是以朗读中理解主线进行讲解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而低年级语文教学则以朗读为主。朗读的最高境界即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是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进行的,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感情朗读又反作用于课文的`理解,当学生能够把本来毫无生气的文字符号通过朗读折射出一定的情感光芒,则说明已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调。感情朗读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应当从低年级孩子抓起。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故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就比较差,所以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困难较大。而《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中的指导朗读则显得比较自然有些特色。我采用了一些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指导。

  一、生活经验的迁移。就是把学生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迁移到我们所要指导的文本上来。我在指导课文第一句的朗读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课文的第一句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下雪啦,下雪啦!”。读这个句子应该前一个短句语音稍低,后一个则高一些,方能表现激动喜悦之情。句子未出示时,我就先问:“小朋友,当你甜甜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打开门一看,发现昨夜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是不是开心得想立刻喊爸爸妈妈来看呀?能喊给大家听听吗?”学生在模拟喊话时,正是前一个“下雪啦”音稍低,而后一个则提高了音量。这时,再出示文中句子让学生朗读,不提一字学生自己就已经把生活的经验迁移至此,一定会读得很出色。

  二、体态语言的暗示。在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可以辅助有声语言更准确更生动地表情达意,而学生在接受信息时更为明晰、清楚。作为一种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作用之一即为暗示作用。这主要是通过眼神和幅度不大的手势来表达的。对低年级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较为适用。我在教这篇课文的第三句(排比句)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此外,我还采用了“教师情感的传递”这一方法,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句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征,让他们边读边表演简单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以达到感情朗读的效果。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复习巩固字词也突破了传统的方式。不是把复习生字词和讲解课文内容割裂出来,而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随机地自然地指导他们复习巩固。此外,这一课的板书设计也有特点。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本课以“太阳和月亮”为主题,是第十单元的首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诗歌共有两句话,先写了弯弯的月儿像小船,接着展开想象坐上月亮船到太空,看到了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只”的用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②用听读法识字。

  二、说教学准备

  字词卡、音乐碰带、《晴朗夜空图》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时主要采用谈活法、直观法、情境法、讲授法等。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于一年级学生,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此安排了如故事引入,教具设计富有童趣,音乐欣赏,做游戏等。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比如自己练读课文,当小老师,认读生字,互检生字等等。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主要设置六个环节。

  第一,故事引入。

  通过讲《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第二,指导看图。

  1.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并指名学生上台将相应的词卡贴上去。具体事物与词组一一对应,具体情境更有利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

  2.让学生自由对丁丁提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熟读课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我采用的形式如下:

  ①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②老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③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可以问同学或老师。

  ④指名读文,学生评议。

  ⑤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

  ⑥齐读课文。

  第四,认读词组并理解。

  1.出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让学生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出示“弯弯的月儿”,让学生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

  老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3.感情朗读课文。

  用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老师说: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第五,认读生字。

  1.出标贴有字的苹果树。

  2.让学生当小老师把会读哪些字就摘下苹果,领大家读一次。

  老师重点指导“里、月”的组词,多音字“只”的用法。

  3.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要点;

  分析部件:只、尖、里。数笔画:在、见、猜谜语:月

  4.扩展识字方法,让课内外知识相融合,努力开展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5.同桌互检生字,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6.游戏:“猜猜我是谁”,巩固生字。

  第六,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让学生跟唱。

  2.配乐朗读,练习背诵。

  3.动手画一画,“晴朗夜空图”。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zh ch sh r》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汉语拼音的教学内容,这个单元包括拼音教学和一个小诗歌教学。本课是第8课时。根据大纲对本年级段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制定以下几点教学目的:

  1、借助故事情景,让学生学会zh、ch、sh、r 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通过看图能准确拼读zh、ch、sh、r 和带调韵母拼成的音节。

  3、在对比中,学会zhi、chi、shi、ri 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4、在拼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习精神,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欲望。

  由于z、c、s与zh、ch、sh的发音容易混淆,学生对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发音方法掌握不够,因此我将zh、ch、sh、r的发音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由于本课出现了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区分,这恰恰也是个别地区的一个发音误区,为了能够让学生正确、清楚地掌握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发音方法,以及准确、流利地发好这两个音。在教学中我采用提示、设疑、讨论、对比、电教媒体等方法来教学本课。

  本课所运用的教具有:生字卡片和多媒体电脑动画一套。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放手让学生运用讨论法、比较法、来学习本课,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或奖励,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把所学的知识逐步转变为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善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篇课文的要求,我准备用以下环节来教学本课:

  1、音乐律动,导入新课

  因为上节课的z、c、s与本节课教学的zh、ch、sh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采用音乐律动和复习导入的方法,这样不仅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也联系了本节课的教学。我先让学生在去拼音乐园中结交几位特殊的朋友,然后看看谁来迎接我们了,课件逐一跳出卡通人物z

  c s,问学生它们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强调平舌音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接着在来跟它们打招呼,课件逐一跳出卡通人物zi ci si,生个别跟卡通人物zi ci si打招呼,再让学生说出它的名字是整体认读音节,及发音的要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卡通人物又是学生最喜欢的,以跟卡通人物打招呼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学习斩课打好基础。

  2、观察情境图,初步感知zh ch sh r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情境.以故事引入。通过学生眼、耳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这几个声母。

  首先告诉学生在一个美丽的绿色森林里,什么升起来了,课件出示情景图,学生说一轮红日升起来了,红日的日就是r的读音,

  板书r,紧接着问学生,在图中发现了那些动物?学生说发现了一头狮子和两只猴子,狮子的狮念的轻一些就是sh,引入sh

  的发音及板书,接下来问这只凶猛的狮子想要干什么?学生说出吃猴子,从而导入ch及板书ch。猴子被狮子吃了吗?为什么?学生用明亮的眼睛看到树上一只大猴子伸下一根树枝拉小猴,树枝的枝就出现了zh

  并板书。从而总结我们今天就结交这4个声母朋友。这样故事引入后,编一首儿歌,老师配乐范读课文,“一轮红日上山头,狮子想来吃小猴。树上同伴有办法,伸下树枝来救猴。”最后,老师带读儿歌。

  3、联系表音表形图,探究发音

  1、小组学习

  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而首先在于教给学生怎样学习。”事实证明,凭借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尝试,就能让他们尝到成功的欢乐,同时也树立起学好拼音的信心.

  在这里我出示表音表形图,让学生单独来学这4个声母。先让学生自由练读,体会体会怎样才能读好这几个声母,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练读,圈出不认识的字母,并想办法去学会它。其次,在4人小组互说体会。然后在学生汇报中总结发音要领。最后给学生范读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这几个声母,以各种方式自读声母。

  2.游戏巩固

  拼音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又容易分散,简单的游戏,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使枯燥的字母富有生命,把书写看成是把声母送回家,很容易使学生联想到迷路的小朋友,内心涌起强烈的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

  游戏一听音取卡

  把自己准备好的卡片摆好,老师念音学生举卡,进一步巩固发音

  游戏二找一找,送回家

  课件逐一出现音节zhu che shu ru 找一找声母zh ch sh r

  分别藏在哪个字里?学生自读音节,遇到不会的向同学、老师请教。这里是练习拼读教学。

  出现四线三格,把它们送回家,学生上黑板贴字母卡片。这里教学zh ch sh r 的正确书写。

  游戏三看谁记得牢

  它们已经送回家了,看看怎样记住,学生交流、讨论然后说说,学生用各种方法认清形。

  4、学习zhi chi shi ri

  1. 教学zhi chi shi ri的读音

  zh ch sh r 也交了几个特殊朋友,课件出示zhī chī shí rì

  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其他学生跟读,教师小结。请同学用喜欢的方式练读,可以自读、互读、“开轮船”读……

  2. 与汉字对照读

  给它们戴上一顶帽子,让学生认,课件出示。学生自由练读,同桌检查读、汇报读。

  5、巩固练习

  小朋友,交上了几个新朋友,以歌声来祝贺自己,老师边配乐边教唱语境歌,学生喝着节奏跟唱。这里恰当的利用音乐课的资源,注意了学科间的整合,既消除了学习的疲劳,又巩固了所学的拼音。

  6、总结,课外延伸

  我们该回家,师放《火车开了》歌曲,学生边唱边做律动。

  鼓励学生表现好,并且以“今天晚上如果谁梦见了拼音乐园的朋友,明天可不要忘了给老师、同学说说”新颖的课外作业的布置,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再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2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分三大块来展开我的说课:

  1、说教材;

  2、说设计理念;

  3、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第一部分第4课《哪座房子最漂亮》。本课是一首诗歌,共四句话。第一、二句采用数数歌的形式,讲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的可喜变化:新房多,新房高大宽敞,房前屋后还有花草树木。三、四两句一问一答,指出小学校的房子最漂亮,能激起学生的自豪感。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其中叠词和数字的运用,使诗句富有节奏感,整首诗歌押ang韵,富有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

  鉴于对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横撇”、“弯钩”两个笔画和“广字头”、“穴字头”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农村的新变化。

  其中第1、2个目标是本课的重点。第3个目标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设计理念:

  在这堂课中,我想着力体现:以读为本,培养语言这一教学理念。语感训练是语文新课标赋予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新课标中,把“培养语感”、“发展语感”、“形成良好的语感”等纳入了“语文素养”的范畴,并且有计划地分解、落实到各个阶段中。语文是母语课程,重在实践与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对语言有一种特殊的敏锐的感受力,能根据汉语言的特点,准确把握语言的形象、意蕴、情趣,这样才能达成“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一总体目标。培养和发展语感,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就是阅读实践,让学生在大量的有效的阅读实践中,感触、感受语言材料,准确地理解和体味语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说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将通过“启读引趣——初读入境——品读感悟——熟读积累——借读促写”这五个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领悟与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环节:启读引趣

  第一步:让学生看关于骆驼风景的短片

  第二步: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的家乡是个什么样

  第三步:适时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我这样过渡: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小诗,让我们去看看诗中的小朋友的家乡有什么新变化,好不好?出示课题。

  第四步:读课题。指导读准字音“哪、座、房”,以及轻声词“漂亮”

  【意图】对于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自我需要,是一种快乐的来源而不是单纯的任务。这样有助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借助生活经验来理解、领悟课文内容。

  第二环节:初读入境

  第一步: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通课文。2、读完以后想一想,你从课文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第二步:请学生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词语,句子读给大家听,请小朋友来评一评。相机指导读准拼音。其中三拼音节:9个,轻声音节:4个。

  第三步:生字检查。步骤一,开火车读带拼音的词语。步骤二,以小组擂台的方式读去拼音的词语。步骤三,课件出示“我为家乡添美丽”的游戏,检查生字的读音,读正确的可以为家乡加上一处美丽的风景。步骤四,交流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并用比较法等方法记住新认识的偏旁。

  第四步:请学生说说刚才你在读课文时候的发现。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发现,让学生相互描述、补充,从而进入文章的情景中。

  【意图】初读重在感知,重在入境。在这一环节中,我想把阅读体验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让学生在“自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主地进入语言情境,获得初步的体验和感受。从而达成第一个教学目标,为达成第二个教学目标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品读感悟

  在这个环节中,我打算分“细读自悟”和“品读体情”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细读自悟。语文新课标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还应考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由此可见,对内容的理解和探究也是“读”要达成的目标之一。因此,这一层次我打算主要解决学生对语言是否能够准确理解的`问题,提高学生对词语的准确理解和体悟能力。

  第一步:请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小诗中的房子都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请学生自由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到以下两处:

  A处: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此处先请学生自己说说对瓦、墙、门、窗的理解,我趁机演示课件让词组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与事物相联系,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再换词读诗句,请学生通过读来体味,青的和青青的,白的和白白的等的区别通过比较初步体会叠词的用法。(如果不重叠,你读了有什么感觉?)。最后指导朗读,我这样引导:这么美丽宽敞的房子,谁能用朗读来夸夸他?指导颜色的词读得美,形状的词读得大、读得宽。

  B处: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

  此处我先请学生在插图上指出房前、屋后的位置。再请学生说说房子周围的环境美吗?美在哪里?,学生可以课文里的话说,也可以将课文里的话化成自己的语言说,我趁机用课件将花果香、树成行图词对应连线。接着请学生想象一年四季这“房前、屋后”会有什么美丽的变化。最后师生结合想象进行朗读。

  第三步:请学生理解在小朋友的眼中是哪座房子最漂亮呢?我这样引导:那么你觉得在小朋友的眼里哪座房子最漂亮呢?能说说为什么吗?

  第四步:指导朗读第三四句。通过指名分别读三四句,引导学生比较、评价、领悟问句和答句的读法。

  第二个层次:品读体情。语言本身的情趣和美感,需要“品读”才能准确体味和把握。因此,在这个层次,我打算进一步让学生在读中体味,在读中欣赏,在读中产生情感的共鸣。

  第一步:播放《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情境演示,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新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第二步:我提出问题:看了画面,你最想说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第三步:我引导:是啊,新农村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它变得这么的美丽,这么的具有生命力,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首小诗吧,表达我们对它的赞美之情。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课文。

  第四步:我进一步启发:你觉得那些话写得特别美?谁用你的表情,你的动作来告诉我们?让学生运用体态语言表达情感,阅读与表演结合,生动地表现语言的情趣和美感。

  【意图】相信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一定能扎实有效地完成第2.3两个教学目标。

  第四环节:熟读积累

  第一步:用填空的方式,请学生根据课件的提示试着背背课文

  第二步:在学生能够背下来之后,可以请学生伴着歌曲《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旋律,把自己当作是写这首小诗的小朋友,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这一段。

  【意图】在这一环节,我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把语言的习得和积累落实在了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努力为学生语感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达成第二个教学目标。

  第五环节:借读促写

  第一步:转换学生的思维,从读过渡到写。我这样引导:我们已经会读而且读懂了这首小诗,要是会写小诗里面的字就更好了,那就是既能吟又能写的小小文学家了,你们想试试写这几个字吗?

  第二步:认读生字“了、子、门、月”请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生字?

  第三步:分析字形,记住新笔画:“横钩、竖钩”,并用比较法区别“了、子”;用说笔顺法记忆“门、月”。

  第四步:指导书写。先请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我范写,接着请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练写,最后采用师评、生生互评、自评等方式展评。

  【意图】写字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希望能让学生在热闹的课堂中静下心来认真书写,感受到不但读书很快乐,写字也是一种乐趣,努力为以后的写字打下扎实的基础。进一步达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诗歌《雪地里的小画家》。诗歌朗诵一遍。这首诗歌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小动物在雪中的脚印比喻成形状优美的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勾勒出了一幅活泼、生动、优美的画面,既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又适合即将到来的有关冬天的主题活动

  《纲要》中提出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初步学会诗歌内容,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2)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3)乐于参与游戏,并感受到游戏的快乐。

  其中重点是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难点是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

  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了解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识别各种动物的脚印。

  (2)制作电脑课件,将诗歌内容展现出动画效果。

  (3)小动物和小动物的脚印的图片各半。

  二、说教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了更好地引起幼儿的注意及兴趣,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和游戏法。

  通过生动活泼的动画帮助幼儿理解诗歌。

  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地观察,并积极思维。

  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各种动物的脚印,激发创编欲望。

  三、说学法

  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电教”这一现代化手段,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讨论谈话法和游戏练习法等学习方法。

  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电脑课件直接获得生动的印象。

  讨论法是幼儿最喜欢的方法,幼儿可以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环节:

  1、音画结合,引出诗歌。

  活动一开始,我就打开电脑画面,战线出这样一幅美丽的情景:天空中飘着朵朵雪花,优美的《雪绒花》音乐慢慢响起。这时,我对小朋友说:“你们看,天空里下起了什么?”这样视听结合,一下子就能调动起幼儿的兴致。

  2、动画演示,理解诗歌。

  首先我请小朋友观看雪地上出现的的各种脚印,并以神秘的语气问幼儿:“这些都是谁留下的脚印呢?”让幼儿自由猜测,然后再播放小动物走过雪地的动画,以此来验证幼儿的猜测。接着我又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自由地说一说:“这些小动物的脚印象什么?”幼儿在与同伴的讨论中能够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够吸收到别人的知识,从而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小朋友讨论完以后,我又让他们大胆地把自己的见解在集体中发表,并且加以肯定和鼓励,培养了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为了将小朋友引入诗歌的主题中来,我直接说:“小朋友看,西欧啊动物在雪中留下的脚印就象一幅美丽的画一样,它们都是雪地里的小画家。我们平时画画都要用颜料和笔,可是小动物们画画是不用颜料不用笔的。你们说,它们的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呢?”这样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就让幼儿理解了诗歌中的“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一句。在帮助幼儿理解诗歌最后一句的时候,我还是利用电脑画面中“小猫奇怪地问:‘小青蛙怎么没来?’”这样一个动画来完成的。小朋友已经有了一些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所以能很快地回答出来。

  3、多种方法,学习诗歌。

  在这一环节中,我分这样几步进行:(1)整体欣赏。我让幼儿一边看动画一边完整地欣赏诗歌。(2)分句教学。就是老师念一句,小朋友跟着念一句。老师念的时候要有感情,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这样利用自己的情感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比如诗歌中的前两句,我会这样念:“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再如后两句“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很快就能将老师的语气、神态模仿的惟妙惟肖。(3)表演诗歌。在小朋友基本掌握诗歌的时候,我启发幼儿为诗歌加上合适的动作,可以分组表演,也可以分男女表演。这样既帮助他们记忆,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至此,活动的重点就解决了。

  4、发挥想象,创编诗歌。

  这里有两个过程:(1)幼儿讨论,演示动画。“还有那些小动物会象小鸡它们一样可以在雪地里画画呢?它们会画些什么呢?”让幼儿分组展开讨论,然后请小朋友将讨论的结果在集体面前讲述出来。没说出一个动物以后,我就利用课件演示出这个小动物在雪地里行走的画面。第二个过程就是观看画面,创编诗歌。这里我是这样引导的:“小朋友相处的动物可真多,你们看,它们在雪地里画的画也很美,我们能不能把它们也编进诗歌里呢?谁愿意来试一试?”有了上一个步骤做铺垫,热切幼儿对诗歌的语言形式已经掌握,所以基本上都能很快地开动脑筋,发挥想象,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编出新的诗歌来。他们可能会说“小熊画面包,大象画小船......”这里可以让个别幼儿示范仿编以后,再让小朋友们互相编,让每个幼儿都表现的自我的机会。这样,活动的难点也就解决了。

  5、游戏《帮小画家找画》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感知动物的脚印,同时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我染个一半幼儿手拿画有各种小动物脚印的图片,另一半幼儿手拿画有相应的小动物的图片,然后让小朋友一一对应帮手里的“小画家”找画,看谁先找到。

  最后,我对小朋友说:“小动物们一直站在雪地里太冷了,他们要回家了。我们和这些‘雪地里的小画家’说再见吧!”同时,画面上也出现小动物边挥手边踏步走的情景,以此来结束活动。

  我们都知道,语言活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本次活动中,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孩子,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他们在“回答提问、自由讨论、朗诵诗歌、表演诗歌”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创编,从而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一篇古诗诵读。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个字中,就有10个数字,这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巧妙地将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等景物编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宁静、清远、恬淡、秀美的山村风景画。

  全诗描绘的意境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村子里有几户人家,山顶上有几座小亭子,路旁盛开着美丽的鲜花。

  诗中的“二、三”虚指方圆之地,“四、五”泛指村落之小,“六、七”体现亭台之隐约可见,“八、九、十”形容山花烂漫,多而绚丽。

  整首诗朴实有趣,琅琅上口,令人回味不已。

  二、说教学目标

  我上的是《一去二三里》的第一课时,定的教学目标是

  1.本课要求会认的十二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教学重难点是认识12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说教学设计

  这是孩子们在语文课本里首次以语文课的标准学习古诗,但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古诗,我想以我们经典阅读课为依托,结合语文识字的要求,把本课定位成“古诗诵读”课。变“逐字逐句地说文解词”,为“以情激情,情中导学的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步入诗境。低年级古诗诵读的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入情入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引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突破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时情景与思维脱节的难题。

  2.自读自悟,了解诗意。让学生不断地在自主朗读、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诗意。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加深对古诗的了解,享受审美的乐趣。

  为了达成以上三个目标,我设计如下

  1, 激趣导入

  由“奇妙的诗”引起学生的兴趣。

  2.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先播放古诗视频,让学生全身心感受古诗。接着让学生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读一读。然后老师指名带读生字,特别提醒平翘舌音。再用游戏“开火车”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并让学生组词,说话巩固生字。学完生字,第二次读古诗,认识句号,再读。还做了游戏“找朋友”,目的在于巩固生字及数字与汉字的`对应。

  3.借助图画,感悟诗意

  出示插图,老师配乐描绘小山村的美景,并示范朗读古诗。教学生读好古诗的方法,生加动作读古诗。走近山村感受美景,分句读,再齐读。带着对美景的感受再读。

  4.试背古诗

  再读了又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背诵古诗

  5.拓展阅读

  出示郑板桥用数字写的古诗,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6.作业

  用数字说几句话,写一首诗。

  四、说反思

  在上课的时候,有几个地方,我觉得做的不够好。

  1. 老师的引导不够到位,教学不灵活,不知道随机应变。

  2. 整堂课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思维不发散,呆板。

  3.老师的评价不够及时,多元,针对性。

  4.时间掌握不太好,所以前面有些赶,后面又有时间多。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5

  1、 说教材

  《稀奇歌》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读儿歌识字学拼音”的课文。这一类型的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是一种新的形式,它既不是单纯的识字教材,也不是一般的汉语拼音教材,它肩负双重任务:既要识字,同时还有学习汉语拼音的任务。

  本课共有4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儿歌。儿歌描写了小弟弟的梦境,饶有童趣。第二部分是本课要求认识的五个生字“稀、奇、死、母、米”和会拼读的音节xī qī jī。第三部分是声母j q x ,通过情景图告诉学生ǖ和j q x在一起要去两点。第四部分是写字训练,要求会描摹“包”和“母”两个字。

  2、说学情

  本课的儿歌篇幅短小,充满童趣,读来琅琅上口,孩子们对这一类型的课文非常感兴趣。开学近三个星期来,学生已认识不少的生字,通过学前班,对6个单韵母和8个声母也比较熟悉,对声母的发音和两拼音的拼读方法已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较差,课堂上还是要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3、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目标详见教学设计部分。目标之一在于知识点的落实。“稀、奇、死、母、米”这五个生字中的后三个字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根据这五个生字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教学。书写方面,在复习“横折钩”的基础上,正确描写“母”和“包”,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横折钩”,加深对“横折钩”的印象。声母j q x和音节jǖ qǖ xǖ的教学是本课的难点,通过朗读,老师示范,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目标之二是朗读课文。本首儿歌主要是训练学生正确读准带有声母j q x的字。朗读的速度要由慢到快。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加快速度,做到读得又快又准。

  4、说教法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对于刚进一年级才一个月的孩子来说,专心听40分钟的课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要想方设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轻松的、是有趣的。而在游戏中学习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引出课题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交流平日里做了些什么梦。然后出示媒体画面,通过让学生说说,再看看,而后听一听课文中的小弟弟做了什么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复习巩固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乾坤大挪移”等方法;在朗读课文时,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形式活泼,方法多样,相信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与生字多次见面,让学生学着不累,识得有趣。

  5、说学法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识字方面,通过前一段时间的生字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也积累了一定的好方法。在教学中,我将始终贯穿学字学词不离语境,学拼音注重拼读音节。为学生的拼音学习和识字学习扫清障碍,同时在课上,因考虑到教学对象是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所以将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集思广益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字的教学上,我根据生字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如“母”让小朋友进行书空,为描写做准备。“稀”和“奇”从字形入手,培养学生的记字方法。“米”字重在积累数量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积累规范的书面语言,并及时写入“好词栏”中,既满足了小朋友的成就感,又做到了开放识字。

  6、说实施

  根据教学设计,将教学分成四个环节在课堂中实施。“启发谈话,揭示课题”阶段主要从交流日常生活现象入手,通过让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又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本单元的课文肩负着既要识字,又要学习拼音的任务。我们要把识字、学习拼音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识字和拼音教学这两个环节要做到扎实有效,不能草率,更不能走过场。例如在学习“稀、奇、死、母、米”五个生字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清楚老师的口型,不仅把这五个字读正确,而且能读规范,从而为学习声母j q x做好铺垫。学习声母“j q x”这一环节中,通过念念顺口溜,不仅能记住声母的读音,而且能帮助学生记住声母的形状。在拼读音节jī qī xī时,随机出示带有这些音节的图片,一方面可以让生字帮助小朋友拼读音节,另一方面也有意识地帮小朋友积累生字,做到识字和拼音有机结合。

  于永正老师说过:“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在读课文阶段,我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听录音读、自由读、个别读、接龙读、齐读、男女生读等。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求知。读,贯穿本课教学的始终,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很大,读的要求又逐渐提高。在学完课文后,再补充一首与课文内容类似的儿歌,改变语境,这样既帮助学生巩固生字、拓展生字,又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拼音,提高拼读的能力,从而落实本单元的读儿歌识字学拼音目标。

【一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识字说课稿05-26

一年级上册语文《小小的船》说课稿11-03

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小的船说课稿01-13

一年级上册语文《小小的船》说课稿03-08

语文一年级上册说课稿四季03-08

语文上册识字说课稿9篇05-26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说课稿:四季07-04

一年级上册语文《小小的船》说课稿9篇11-03

一年级上册《比尾巴》说课稿06-18

小学一年级音乐上册说课稿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