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100以内数的顺序》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00以内数的顺序》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00以内数的顺序》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00以内数的顺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数数、数的组成和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可以说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也为后面的比较大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本节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数学思维方面来说,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大部分学生思维不成熟、不严密、不会思考问题、易溜号的现象普遍存在,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要恰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创设活动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
从知识经验方面来说,学生虽然已经及接触了2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了解了100以内数的相关知识,但大部分同学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放慢步调,力求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节的地位和作用,我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其熟练地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读数、动手操作来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重、难点分析
结合本节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将本节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对规律的运用。
二、 说教法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不能为教师所传授的,而只能为学习者所构建。”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不只是知识的授――受过程,也不是机械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而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过程。因而,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通过巧设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采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教学方法。
三、 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我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不仅充分运用直观,而且重视语言与直观的巧妙结合,无论是老师的语言,还是学生的操作,都要引导学生边看边读、边读边想。通过看、读、想、等思维形式,找出规律,得出结论。
四、 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为使学生轻松的进入新课,建立学习新课的信心,我通过复习常见的20以内数的排序导入新课,既让学生感受到排序的用处,又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2、新知探究
(1)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出示表格后,我先引导学生估一估表格的数量,再让学生用最快的方法数出表格的个数,同时也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读数、思考这一过程,和学生一起完成百数表的前两行和两斜行,再通过学生动手完成整个百数表、动手涂一涂等过程,最终实现突破重点的目的。
(3)针对本班学生会做题但不会表达,今天学会的明天会忘这个实际情况,我分析这是因为学生对知识没有内化而只是停留在表层。所以在课堂上我还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我想学生表达自己的发现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想法,这说明学生已经把知识根植于内心。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后我会给学生一定的交流时间,把自己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再在进行汇报,帮助学生强化知识。最终实现降低难点的目的。
3、规律运用
根据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爱玩这一性格特点,我设计形式多样、有梯度的练习活动。这样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
(1)接龙数数。
这个练习由师生共同完成,老师说前三个数,学生说后三个数。(横行、竖行、斜行)
(2)给数字找家(学生互考)
(3)完成题卡二(脱离百数表)
4、课堂小结
为了强化学生的表达能了,我要求学生按给定的模式进行课堂总结。(通过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学习,我知道了……)
5、拓展延伸
利用百数表比较数的大小,为后面比较大小做铺垫。
五、说板书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抓住本节课的主线。我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板书本节知识点:横看、竖看、斜看。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完成“百数表”,然后从“百数表”里寻找规律,通过整理,观察,使学生能更清楚地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在表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这一整理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从认数中获得知识,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100以内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更清楚的理解。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课前我让学生预习教材41页,进行读、思、划,完成例题及“做一做”的练习。
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完成的百数表把自己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不仅使学生清楚地知道100以内各数的排列顺序,而且深化了对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探索规律的好奇心。
接下来再完整地分析百数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讨论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并利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给学生开阔学习思路,教给学习方法。
《100以内数的顺序》说课稿2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内容。这是在学生学习了数数、数的组成和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位老师都能让学生先通过一张从1—100的数字表来认识数的顺序,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再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物来比较,引伸到用计数器,最后总结归纳出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这种教法一改过去的例题——示范——讲解——练习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的观察、探索的活动中,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特征。本节课值得可取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课教学中两位老师都能让学生拿出彩色笔先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再给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最后给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来完成百数表,不但对数的顺序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巧妙利用“两观察”突破难点。
“两观察”的第一次观察是没有填完整的百数表,王老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去观察,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讨论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有了这种愿望,学生就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在兴奋活跃的气氛中完成表格的填写。第二次观察是在学生填好百数表后,王老师再让学生完整地分析百数表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到在这张小小的表格中,包括了很多数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本课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时,两位老师都采取阶梯式的办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掌握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本课重点,尤其在学习例8时,孟老师先让学生利用实物(鸡蛋)的多少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利用计数器比较所表示数的大小,最后在“做一做”中,直接比较数的大小。“看图→说数→比较数的大小→说比较方法”这样教学不但使学生体会比较数的大小方法的多样性。而且还体现了儿童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
四、教学风格独具特色。
王老师不愧是我们学校的书法家,基本功扎实,板书设计合理,字迹工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孟老师从事低年级教育数年,教态自然,语言具有童趣,擅长用激励性语言,很受低年级学生欢迎。在学法上,孟老师运用观察、探索、自已发现规律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中,她在重视学法趣味性同时更重视学习方式的实效性。指导学生通过看、读想等思维形式,找出规律,得出结论。这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是主导,仅起牵线搭桥的作用,学生是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学会推理论证、发现规律,掌握知识。
虽然本节课容量大,两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没有处理完,但是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他们的教学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然而,在欣喜之余,此次课堂也有不足:
1、在教学例7中,时间的安排没能按预计的合理分配,在“百数图”寻找秘密的过程中浪费了教多的时间,导致教学环节没有处理完。
2、学生倾听的习惯还不够好,一些学生只顾自己的想法,不听他人发言造成归纳知识点的效果不太理想。今后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相信两位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认真研读教材,多下功夫,课堂效果一定会更出色的。
《100以内数的顺序》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人教版)第四单元内容。这是学生了数数、数的组成和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一张从1—100的数字表来认识数的顺序,完成例7和“做一做”习题,例8是通过学生认识了物体和计数器上的数位,了解数的大小,能把物的比较迁移到数的比较来完成。通过例7、例8的学习,掌握100以内数的规律和比较实物转化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熟练数数的习惯,以及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3、会独立思考,与他人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能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交流思维过程、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比较两位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让学生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数字表和计数器
二、说教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比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
1、演示法
通过展示一张1—100以内的数字表,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这张表上,让学生自然轻松地数出1—100的.数和找出有规律的数。
2、情景教学法
让学生读填好的数字表,提问:你们能自制一张1—100的数字表吗?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读数的过程中有急于提出问题的心理趋向。
3、观察法、比较法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读,如横读、纵读、交叉读、读、分组读、读等形式,然后从不同行列中去观察、比较,找出有趣的排列及相邻数之间的大小。
4、练习法
学生为了掌握数的顺序和比较数的大小,就不得不用一些习题来帮助学生验证、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三、说学法
1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不仅充分运用直观,而且重视语言与直观的巧妙结合,无论是
老师的语言,还是学生的操作,都要引导学生边看边读、边读边想。在例7教学中,通过看、读、想、读等思维形式,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如13左右相邻1,上下相邻10,左斜相邻9,右斜相邻11。
2在例8的教学中,让学生看图、认图,数出物体个数和能把计数器上的数读出来,从物比较迁移到数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旧知,为了学习新知识作铺垫,让学生从1数到100。
2、进入新课,分层进行
(1)通过领读例7,展示数字表,填好空格。
(2)通过读数字表,引导学生左右、上下、交叉观察、比较找出有趣的排列。
(3)找一找,通过纵横观察。例7的1、2题的答案引导学生找出来。
(4)利用迁移思维,引导学生能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完成例8。
3、各种练习,巩固新知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1—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完成39页“做一做”习题。
(2)数一数;指导学生独立完成42页的第一题、第二题。
【《100以内数的顺序》说课稿】相关文章: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02-04
《100以内数认识》说课稿03-11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15篇02-27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5篇02-28
100以内数的认识06-11
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12-17
亿以内数的读法说课稿12-14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12-21
亿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