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说课稿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说课稿

时间:2024-10-21 15:54:3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说课稿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说课稿1

  一、教材和课标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含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这是教材体系的总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能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本节内容还为以后学习燃烧热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打下基础,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后面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效果。

  2、课标对该内容的要求:

  本节教材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二为燃料的充分燃烧的条件。教材内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反映了化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如把一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如放热反应中的热量的利用,煤的燃烧,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开发新能源等。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学情分析:

  因为大纲对本节的要求都是A层次要求,我们可尝试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使具有不同思维优势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自由表达各自观点来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又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教材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思路和策略:

  本节课属于理论课型,教学方法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注意启发和问题驱动。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可控性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五、说教学程序:

  六、板书设计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或kJmol—1

  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H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H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3)△H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3、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教师提问或学生互相交流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由此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和合作的愉悦。既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我认为本节最大的亮点是通过恰当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习兴趣,并轻松的获得知识,还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认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实现了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说课稿2

  1. 教材分析

  1. 1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1) 内容: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内容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燃料的充分燃烧,另一部分内容是从节约能源、提高燃烧效率的角度,说明研究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授课安排为1课时。

  (2) 特点:本节内容有关理论的教学要求并不高,但重视对学生进行能量观点的教育;本节内容较多地渗透了化学社会学的观点,联系实际的面较宽;本节内容还安排了一个“要求学生就家庭所用燃料问题进行调查”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教材也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编入了一些学生能接受的现代科学知识,如资料中的火箭利用高能燃料的燃烧升空等。同时也编入了一个家庭小实验、资料图表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使家庭作业不仅仅限于笔答,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和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1. 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作为高中化学的第一章的内容,在全书乃至整个高中化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本节内容作为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正好符合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这是教材体系的总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本节内容与高三的“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中和热”等知识前后呼应。高一侧重介绍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基本概念,高三侧重介绍计算。这样做,通过教材精心设计知识的台阶,避免由于知识台阶设计不合理而使学生出现大面积的分化。同时,由于难点分散,也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关概念的教学放在高一教材中是通盘考虑整个高中阶段教学内容和要求的结果。

  1.3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因此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即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重点,学生刚从初中上来,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有关燃烧的反应,但对化学反应中伴有能量的变化只有大致的印象,因而,化学反应中能量观点的建立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自学能力。又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化学实验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通过设置家庭小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学情分析

  在初中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有关燃烧的反应,对化学反应中伴有能量的变化有大致的印象,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来探究化学中能量变化;同时,通过比较燃料的燃烧条件和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使学生乐于探究如何提高燃烧高效率、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等前沿课题。

  4.教法设计

  4.1课的引入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领取“常见的能源有哪些”、“初中学过的燃烧反应有哪些”、“我国的煤炭储量及分布情况”、“能源的利用与人类进步”等资料收集任务,每个小组推选一人在课堂上作简短汇报(每组限时1.5分钟),教师总结后引入新课。这样处理能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了解化学与社会和科技的密切联系。

  4.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采取“引导—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已准备好所需化学物品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得出:铝片和盐酸反应要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要吸热,使玻璃片上的水结成冰。从而合学生进一步明确化学反应伴有能量变化,常常表现为热量的放出或吸收,并联系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总结出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不相同是能量变化的原因所在。这样处理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同时在实验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也对学生进行了能量观点的教育,突破了难点,这样也使学生获得自主发现的快感,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4.3燃料的充分燃烧采取“自学—讨论”的教学模式

  在已布置研究学习课题“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质疑、集体讨论等形式,并创设下面几个问题:

  (1)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2) 燃料不充分燃烧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3) 为使燃料充分燃烧,空气是否越多越好?

  (4) 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采取哪些措施?

  (5) 解决能源危机的途径有哪些?

  (6) 高效、清洁利用煤的重要途径有哪些?

  (7) 煤直接燃烧会对环境会产生什么污染?

  这样处理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珍惜资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5. 教学过程

  本节内容的教学过程设计总体思路为:

  结合我国的国情

  能量利用

  引出

  人类的文明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燃料充分燃烧

  煤的综合利用

  新技术的开发

  放热反应 充分燃烧 充分燃烧

  吸热反应 的条件 减少污染

  6.反馈练习

  由于本节课对理论教学的要求并不高,故本节课的反馈练习比较简单,以课本的课后习题为反馈练习。见课本P24。

  7.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充分利用家庭燃料问题的调查报告。(最好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新意识)

  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体现重点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量守恒

  化学反应(据能量变化为)可分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E(反应物)>∑E(生成物)------放热反应(能量释放)

  ∑E(反应物)<∑E(生成物)------吸热反应(能量贮存)

  二、燃料的充分燃烧

  1. 条件:足够多的空气;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 实例:煤的气化或液化

  三、当今能源技术及未来展望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这是教材体系的总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能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人们目前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化学反应产生的,又通过化学反应来利用能量,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学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本节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二为燃料的充分燃烧的条件。教材内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反映了化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如把一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如放热反应中的热量的利用,煤的燃烧,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开发新能源等。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自学能力。又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化学实验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通过设置家庭小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

  二、说方法

  因为大纲对本节的要求都是A层次要求,我们可尝试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使具有不同思维优势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自由表达各自观点来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又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教材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说程序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且内容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当今家喻户晓的话题,学生很易于发挥,是学生把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有机结合,同时培养自学能力的较好内容。

  首先提前1~2天要求学生预习好本节内容并设计好问题上报教师,教师提前把问题按思维发展的过程提炼出几个核心问题,通过问题串连课堂,通过问题鼓动学生踊跃小组合作讨论,发表各组见解,不断完整问题的答案。主要问题如下:

  1)化学反应有用吗?化学反应都有用吗?举例说明。

  有些有用、有些有害。

  2)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变化吗?这里所指的能量你有何认识的吗?

  一定。能量可能热能、光能、化学能。

  3)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热量的变化,你有体会吗?为什么化学反应中会有吸热和放热现象?学生猜想,教师总结。

  强调“常常”,并非一定。做好实验是建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概念的关键。

  ①新旧物质组成结构不同,本身具有能量不同。

  ②反应中能量守恒。

  ③反应物生成物若以热量形式表现为放热或吸热。

  ∑E(反应物)>∑E(生成物)------放热反应(能量释放)

  ∑E(反应物)<∑E(生成物)------吸热反应(能量贮存)

  ④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本身是否需要加热无关。

  媒体演示非常形象直观,便于理解。

  4)人类现阶段是如何利用能源?利用这些能源有何利弊?举例说明.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电力、水力、太阳能等等.

  5)你认为如何来提高煤等燃料的燃烧?

  从燃烧的条件上分析,充分燃烧放热多:足量空气(适量);增大接触面(固、液→气).

  6)人类很多时候在利用反应放热,是否有利用反应吸热?

  充分利用"家庭小实验"进行探究性实验.

  7)阅读课后"资料",你有何认识?

  为何要发生伊拉克战争?我国为何要实施西气东送?西电东输?

  媒体演示"能源的储量"、"可开采年限"

  8)人类利用能源可分为哪几个时代?

  利用课后"阅读",体会到人类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未来充满信心。

  本节作业: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及提高燃烧效率的措施。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说课稿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六章讲述化学反应与能量。主要内容有: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量,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有能量变化,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还需要关注化学反应的快慢和程度。能量、速率与限度是认识和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视角。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版20xx年修订):

  【内容要求】“3、4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认识物质具有能量,认识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了解化学反应体系能量改变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转化,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体会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二、说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本课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化学反应与热能、化学反应与电能两部分内容。教材以文字介绍化学与能量的关系导入,正文部分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信息搜索”,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密切关系。

  2、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密切关系。

  (二)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学习,明白各种物质都具有能量,物质的组成、结构与状态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变化关系。

  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变化关系。

  五、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有关本课知识的学习很少。高中化学的学习是要把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加强引导,教学要更深入更细致,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信息多,阅读量大。建议教学时提前布置学生自学。在课意上以讲授与讨论相互结合的形式进行归纳整合。

  六、说教学方法

  启发式、类比、实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七、说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准备好实验器材。

  八、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谈话导入。

  1、师:现代社会中,人类的一-切活动(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娱乐,从社会生产到科学研究等)都离不开能量,而许多能量的利用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密切相关。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提供的热能,到各种化学电池提供的电能,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知识。

  2、板书课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化学反应与热能

  1、师指导生做两个实验。

  (1)实验6-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2 mol/L盐酸,并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再向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观察现象,并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2)实验6-2:将20g Ba(OH) 8HO晶体研细后与10 g NHCI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木片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到气味后迅速用玻璃片盖上烧杯,用手触摸杯壁下部,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2、生小组内交流问题:

  ①上述两个实验中,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说明了什么?

  ②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变化?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释放热量,有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

  3、师讲解归纳:

  ①上述两个实验中,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说明反应过程中伴有热量的释放或吸收。化学上把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如镁条、铝片与盐酸的反应,木炭、氢气、甲烷等在氧气中的燃烧,氢气与氯气的化合等都是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如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盐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等都是吸热反应。

  ②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相结合的,当化学反应发生时,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而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要放出能量。

  ③各种物质都具有能量,物质的组成、结构与状态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放热反应可以看成是反应物所具有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吸热反应可以看成是热能转化为化学能被生成物所“储存”。因此,一个化学反应是释放热量还是吸收热量,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关。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发生反应时会向环境释放能量;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发生反应时需要从环境吸收能量。

  4、生阅读教材,探究交流问题:①人类利用化石燃料面临的问题是什么?②在能源利用上,为了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③如何节能?④理想的新能源有哪些?

  (二)化学反应与电能

  1、过渡: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火力发电。火力发电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时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火力发电过程中,化学能经过一系列能量转化过程,间接转化为电能。其中,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关键。要想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就要设计一种装置,使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电流。化学电池就是这样一种装置。

  2、师指导学生做实验6-3,边做边观察现象。

  (1)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2)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观察、比较导线连接前后的现象。

  (3)用导线在锌片和铜片之间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3、小组内交流发现:

  可以看到,当锌片与铜片插入稀硫酸时,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气泡产生;当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相连后,铜片上有气泡产生;串联电流表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通过。

  4、师出示原电池原理示意图,讲解归纳:

  ①上述实验中,当插人稀硫酸的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时,由于锌比铜活泼,与稀硫酸作用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成锌离子而进人溶液:锌片: Zn-2e = Zn(氧化反应)

  ②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放出:铜片:2H+2e=H↑(还原反应)

  ③上述实验和分析表明,通过特定的装置使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可以使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通过导体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从而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这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如锌片,电极被氧化),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如铜片,H在正极上被还原)。

  5、探究实践:简易电子的设计与制作(见教材)

  (1)生小组合作探究。

  (2)问题和讨论:

  ①水果电池中,水果的作用是什么?

  ②通过比较不同材料作电极的简易电池,你是否发现值得注意的问题?请与同学交流你的经验。

  ③在以上实验中,电池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有哪些? 6、师讲解:

  (1)根据原电池原理,人们研制出很多结构和性能各异的化学电池,以满足不同的用电需要。①常见的锌锰干电池的构造。②有些电池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使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从而实现放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与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循环。这种充电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常见的充电电池有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目前汽车上使用的大多是铅酸蓄电池。

  (2)化学电池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电池技术的发展,锌锰电池、铅酸蓄电池等传统电池的性能有了明显提高;各种高效、安全、环保的新型化学电池不断涌现,其中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发展较快。手机、笔记本计算机、照相机和摄像机等电器所用的电池大多为锂离子电池。

  环节三:全课总结。

  九、说板书设计。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与热能

  化学反应与电能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说课稿】相关文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说课稿12-13

高二化学说课稿化学反应与能量03-03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说课稿12-23

《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7篇12-03

《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7篇)12-13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说课稿03-29

《化学反应速率》说课稿(汇编7篇)12-13

《气温的变化》说课稿12-23

农业变化真大说课稿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