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11-08 08:01:4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荐]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画杨桃》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2、说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3、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朗读体会法:以读为本,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书形式之中,以具体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画画态度,感悟父亲对“我”的教诲。

  2、角色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助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中的老师,当作文中的“我”。 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如果你是老师,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你的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想象说话:为什么同学们对我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由此进行角色感受,角色体验,进而理解课文,获得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五)、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六)、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七)、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小学语文说课稿2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营造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组自己组,任务自己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实践当中。实现了方法的.巩固,促进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师深入学习组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或走向。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汇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通过多形式的读书实践,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

  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通过小练笔《假如我能去西湖》,唤起学生的认知,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准备的课例是《蜘蛛开店》第二课时。本单元的主题是“改变”,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借助提示讲故事,编故事。

  教材分析:

  《蜘蛛开店》是一篇童话故事,它也具有童话故事结构反复的特点,是围绕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三个部分故事展开,情节类似,写法相似。蕴含的道理:蜘蛛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简单,不知道灵活变通,导致最后开店的失败。

  本节课我想达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明白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之后能根据示意图讲清楚故事,并且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童话。

  上节课已经完成了猜故事、读故事环节。本节课我将重点放在了讲故事和编故事”上。

  教学策略:

  一、首先,让学生完成故事结构示意图,然后根据昨天所学内容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蜘蛛”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所涵盖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和概括出来的四点关键信息讲述故事。

  二、从结尾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创编。因为有了前面的学习,他们对本文的蜘蛛有了足够的认识,这就为后面的续编打下了基础。根据老师的提示,大胆想象,有理有据创编,加上富有童趣的语言,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教学环节:

  一、补充示意图。

  二、边读边悟,感知蜘蛛的形象。梳理故事情节,感知结构反复。

  三、根据示意图,讲述故事。

  四、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小学语文说课稿4

  教材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依次习作,也是依次不限定习作内容的自主、自由习作,教材对习作内容、方法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提示。到了中高年级,几乎每册教材都安排一次自主式习作,看似雷同,其实变化很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知识、能力、生活经验都相应地得到了增长。本次习作又是结合第二单元的主题展开的,感受童年生活情趣的同时,消除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

  设计理念

  1、根据习作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特点,利用文本、音画引路等多种形式, 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他们乐于书写自己的童年趣事,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感受童年的乐趣。

  2、创设宽松的习作空间,减少束缚,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习作氛围中无拘无束地、有创意地习作。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评改自信,让学生在习作、评改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4、重实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观察、思考,互动、交流,表达、赏析,评价、修改等自主、合作学习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高年级,知识、能力、社会阅历等方面都有了提高,但一提起写作文,人人恐慌、害怕。

  活动设计

  1、师生共同聆听歌曲《童年》。

  2、“小小采访”——与父母讲童年(做个专业的小记者)

  3、收集所有有故事或给你回忆的小纪念品。

  4、每天将积累与心得或写或画下来。

  5、收集与趣事有关的童年照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2、过程与方法

  ⑴、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⑵、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

  教法、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全体学生通过朗读佳作、优美片段,讨论交流习作中的优点与缺点等方式参与作文评讲。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各自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选择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教具准备

  学生: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教师:准备好例文以及相关课件。

  简要流程

  激趣、指导、赏析、修改,具体分为七大板块:

  谈话激趣,触发回忆

  明确要求,简要指导

  范文引路,

  讨论写法

  指导构思,有序表达

  精彩片段,享受快乐

  评议修改,完善习作

  名言警句,课外延伸

小学语文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我国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学情分析

  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在《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曾经接触过,并不陌生。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只有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本篇课文,抓住“种树——育树——悟道”这一脉络,让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抓住重点句段体会种树人的用心。

  教学难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是“启迪发现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克服学习难点,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推进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启情导入:

  1、开课伊始,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猜猜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种子模型)这个模样怪怪的东西,是树的种子。它长着一个长长的翅膀,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种子会像竹蜻蜓一样随风飞舞、旋转飘落,心也随着轻盈起来。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会飞的种子”。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树的种子吗?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桃花心木。

  2、交流资料

  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过程中,当说到桃花心木的样子的时候教师随即板画。

  3、教师小结:是啊,这种树的木材由于有着淡红色桃花般的色泽,所以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桃花心木。让我们齐读课题。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这样的设计是从桃花心木奇特而有趣的种子入手,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然后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桃花心木的高大美丽,既而对它的成长充满好奇,层层深入,步步激趣,营造探究氛围。

  二、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指名接读课文,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随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重点认知:

  1、教师小结上一环节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么高大优美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11自然段,你从中有什么发现?结合学生汇报的内容(教师板书:天数不定、水量不定、时间不定、苗数不定)

  之后我接着设疑: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小作者产生了种种的疑问,那种树人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边读边想边画,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学生读书后引导学生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以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了深入的了解体会了种树人的用心。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的领悟了文章蕴含的道理,我设计了两个内容:

  1、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树,你想说写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2、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老师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对我说这一番道理呢?师生进入角色,教师引读——————种树人,面对你奇怪的行为我满腹疑惑,你笑了,对我说:(指名读)——————你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另指一生读)——————全班齐读种树人的话。

  “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十四自然段的学习我是这样设计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课件出示14自然段相关内容)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学生读后设疑:文中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哪些“不确定”?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是啊,生活是变化无常的,苦难和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不确定”。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呢?

  (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就是做到独立自主,克服依赖性,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四、反顾整体:

  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先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板书:借物喻人)

  五、拓展延伸:

  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老师给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写的书和相关网站,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阅读欣赏:

  课件出示:

  林清玄:《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同学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能独立自主、经受住考验,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我们都能够做一个经受得起考验、独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

小学语文说课稿6

  《犟龟》这篇课文是鄂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犟龟》这篇课文是鄂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以“梦想与追求”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在山的那边》《我的小桃树》分别以现代诗歌和散文的形式抒写了童年的理想、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犟龟》是德国儿童文学家米切尔﹒恩德的童话故事,叙述了一只小乌龟执意要求参加狮王婚礼并经历重重困难的故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这篇童话的期间意义是什么呢?是乐成观,是人生观。一只小乌龟让我们观照自我,反思什么是乐成,怎么得到乐成,进而思索什么是乐成的人生。

  乐成的人生必要一股“犟”劲,这个犟并不是“顽强不听人劝”,而是只要有助于实现本身的目的,劝阻都是高兴担当的。这个犟是遇到困难、拦阻迎刃而上,对峙到底,决不盲从的犟。这个犟是看清自身本领,能乐观挑衅自我,满盈抱负的犟。大概对峙后,仍旧实现不了最初的愿望,但高兴,才有时机,拼搏才乐成,播种才会有劳绩,“犟”才会有古迹和惊喜。这个古迹和惊喜,不是荣幸,而是在历程中有所得到。

  这篇课文的期间意义不但云云,还资助门生渐渐树立人生观。在乐成的路上,乌龟遇到了四种动物,这四种动物分别象征着怀着差别人生态度的人。

  蜘蛛与乌龟是具有猛烈比拟性的。他们同为举动迟钝的人,也便是身材本质、物质底子差未几。但蜘蛛的人生观悲观的,起首看到的是困难,想到的是不大概,然后用本身的尺度去权衡别人,它是很善良,但也注定原地踏步、故步自封。

  蜗牛是生存中办事服从低,但乐于给出准确资助的人。

  壁虎象征着生存中的有些权势巨头人士,他们风俗于颐指气使,态度狂妄无礼、决定草率,不为别人着想。

  乌鸦象征着平凡的人他们有目的也高兴,但当看不到乐成的盼望时,便识时务的放弃了目的。每每这些人间隔乐成只有一步之遥。

  这四种差另外人生观,都是乐成路上一定遇到的,也大概便是我们本身,该怎样选择,怎样面临,是这节课提出的思索。

  凭据对课本深刻的解读,我确定了以下讲授目的: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小乌龟与其他动物的.对比,认识小乌龟坚持到底的决心,以及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

  3、欣赏品位犟龟这一形象,全面理解“犟”的多层含义。

  能力目标:在领悟、发现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想象、理解、评价以及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与把握,思考自己的成功观,人生观,从而反思自我。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品味“犟龟”这一形象,全面理解“犟”的多层含义。

  难点:1、体会这四种动物所代表的是生活中怀着不同人生态度的人。从而反思什么是成功,怎么获得成功,什么是成功的人生。

  2、理解蜗牛的形象,懂得“犟”不等于固执,而是只要有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别人的劝阻都是乐意接受的。

  教学设想:

  围绕“犟”,说“犟”——读“犟”——析“犟”——辩“犟”——议“犟”,一线贯之,环环相套,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想像、理解、欣赏和反思的能力。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犟”在文中的深层含义。

  二、说方法

  (一)教法

  本文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童话,教学过程中应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想象能力为重点。主要通过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本节课的知识。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发表自己对成功对人生的价值取向。

  (二)学法的指导

  1、布置课前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上的障碍。在自己最有感触的文字旁边作批注。

  2、设疑、讨论,通过合作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3、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为表演爱好者发挥特长提供一个展示特长的平台,并且使所有学生从感性上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准备:

  几种动物形象的小头饰。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犟”

  开门见山,介绍《犟龟》的作者是德国童话作家米切尔﹒恩德,并调动学生课前预习时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将学习目标确定在“犟”字上。请学生从“犟”字的结构去推测他的意思。学生可能会说:“强,是倔强,底下一个牛字,倔强的像头牛。”老师顺势请学生用生活中的事例来具体解释“犟”有哪些行为表现。

  (意图:教学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我们就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对学生的了解有多少,用什么样的眼光审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就决定了我们有什么样的教学。只有正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展开数学教学,才能获取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读“犟”

  请学生将文章对“犟龟”“犟”的具体描写勾画下来,通过学生交流这些句子。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共出现三次“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两次“我会准时赶到那里的。”从乌龟这几次反复的话中领悟到:一生之中我们会像犟龟一样,经历无数次艰难险阻,而犟龟始终下定了决心,充满信心。

  (意图:读“犟”的过程,是一个感知文本语言的过程,把握住这篇童话的语言特点,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走进人物内心,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从乌龟的话语中,我们就能品味到乌龟在整个过程中的坚持,这种坚持包含着两个含义:下定决心,充满信心。)

  (三)析“犟”

  以“小乌龟在参加婚礼的路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为中心问题,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发表个人见解。

  (意图:提出的问题需要有探讨的价值,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带领学生进入文章深处,这个问题能使学生沿着乌龟的足迹,身临其境地看到它是如何用它的“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这个过程是学生人生观的碰撞,从而准确、全面的理解“犟”的多层含义。)

  1、蜘蛛

  蜘蛛与乌龟的这段对话,颇为有趣,是全文中人生态度观的第一次碰撞,我将这三段作为精读段落。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蜘蛛与乌龟的对话,琢磨蜘蛛的语气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理解蜘蛛的想法吗?、

  引导学生从“哈哈大笑”、“充满同情地说”以及两次劝阻的理由来感受就。蜘蛛最初是嘲笑乌龟,他认为乌龟的速度太慢,没有赶上婚礼的可能,可是,当乌龟那么坚持时,他不由得想到了自己,乌龟和自己一样,不都是在身体素质上处于弱势,自身条件不好吗?所以它会将心比心,用它的想法去衡量乌龟。它同情乌龟,善意地劝阻乌龟,不要自不量力,和自己一样放弃吧!

  在这时要顺势点出这一种人的人生观:蜘蛛不是生活中的消极者,悲观者吗?它和乌龟的条件是差不多的,甚至可以说更优越一些的,但是它遇到了同样的事情,想到的首先是自身的困难,轻言放弃。可以用学生中典型的事情简单举例。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好乌龟与蜘蛛的对话。老师在板书上再次强调乌龟的那句话:“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当学生读小乌龟时表现出冷淡或态度激烈时,老师需让学生留意乌龟的态度是友好的,因为蜘蛛是善意的劝说,乌龟感谢他的用心良苦,却不能接受。

  2、蜗牛

  许多同学会认为“犟”就是固执,不听劝说,蜗牛的这个形象的出现是为了揭示“犟”的深层次内涵。“犟”是在有助于实现目标的前提下,乐意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是必须突破的难点。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可供学生争议的问题:“这里能体现出它的犟吗?我想学生可能会有两种争议:1、不能,因为它掉转了方向,谢谢它指路,没有犟。2、能,因为后天要举行婚礼了,它才发现走错了方向,肯定赶不上,可它还要走。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乌龟听蜗牛的劝阻是为了什么?从而让学生对“犟”有新的认识。老师需从学生的回答中拟出精练的理解,如:乌龟的“犟”不是“固执己见”地坚持到底,而是“接受帮助”地坚持到底。

  3、壁虎

  评读壁虎与乌龟对话。尤其要指导好:“你可以回去了”。评读时引导学生想好壁虎的神态、语气。在评读中认清壁虎的形象,在人生的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像壁虎那样的阻力,他们往往位高权重,但又习惯于颐指气使,态度傲慢,丝毫不为别人的处境着想。

  再分角色朗读壁虎和乌龟的对话,用采访的形式问“乌龟”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想法。体会到乌龟对于这样毫无善意,自以为是的权威是毫不畏惧的,也不盲从。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信心啊!

  需注意:当学生对权威人士都一概而论,抱有反感态度时,老师需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认识到这样的人是以后,但像蜘蛛、蜗牛般善良的人更多,必过多讲解,言简意骇即可。

  4、乌鸦

  学生找到乌鸦劝阻的理由是:狮王去世了。设计一个问题:“乌鸦的劝阻有道理吗?”

  有许多许多学生可能会和乌鸦有一样的想法:“既然新郎死了,婚礼当然毫无意义。”

  师追问:“乌龟和乌鸦的想法差距在哪里?”引导学生认识到:乌鸦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它们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时,便会放弃目标,灰心丧气,所以最后又是一群目光短浅的普通人。而乌龟却能坚持到底,即使遇到挫折,也充满信心,非常乐观,它终究所有收获,是成功者。

  (意图:乌鸦与乌龟是普通人与成功者的对比,通过比较,学生更能将自己摆在乌鸦的位置上,去认真审视与成功者的差距,以便树立成功观)

  (四)辩“犟”

  1、假如乌龟没有参加成任何婚礼,它还算成功着吗?

  (意图:让学生得到成功观启示:或许努力后,也不一定达到最初的目标,但在努力的过程中,增长的见识,得到了锻炼,就不虚此行。这就是成长,就是人生)

  2、蜘蛛、蜗牛、壁虎、乌鸦、乌龟这几种不同人生态度的动物,哪一个更像你?你又愿意像谁呢?

  (意图:树立人生观:可以做平凡者,安于现状,但要明白知足常乐。也可以像乌龟那样,因为努力才有机会,拼搏才有成功,播种才有收获,“犟”才会有奇迹和惊喜!)

  (五)议“犟”

  《犟龟》这课告诉了我们成功的经验,老师和学生共同串起板书:一个目标十下定决心十不怕嘲笑十接受帮助十决不盲从十坚持到底=成功

  五、说作业设计:

  1、必做题:

  乌龟参加完婚礼后,回来又碰到劝阻过它的小动物,那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揣摩它们的语言、神态、心理,读写童话。

  (意图:把想象、阅读和表达融为一体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和创造性。)

  2、选做题:

  (1)复述课文

  (2)把课文改编成课文剧,和同学们读一读。

  (意图:选造作业表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门生的个别差别。对付必要造就表达本领的门生可以选择复述故事。对付综合本质较好、演出欲强的门生,演讲义剧能开辟门生的创新潜能。互助完成,则更器重门生资源的整合。写作本领较强的编脚本;演出本领强确当演员;指挥本领强确当导演。在门生实现目的历程中,老师可用门生的表现来解释“犟”的寄义。

小学语文说课稿7

  开场白: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鞠躬)

  我是报考小学数学教师的11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轴对称图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轴对称图形》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图形的旋转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掌握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渗透数形结合、方程,对比的数学思想),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德育目标:感受数学思考与研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培养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精神)

  (由于四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思考问题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所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

  三、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遵循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将主要采用讲授法、问答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实际操作法和点拨教学法进行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提炼问题(复习铺垫)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我直接出示课件,观察轴对称图形(剪纸工艺品、建筑平面图、交通图标),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征,直观感受,引出课题。

  (2)引导探究、构建新知(走进新课)

  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探讨长方形的对称性,学生通过对折的方式,发现长方形也具有“对折后的图形完全重合”这一特征,从而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接着我提问,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得出了“观察对折后,所得图形是否完全重合来判断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这样教学设计,使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3)反馈提高、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在练习反馈中(我采用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的方法进行)我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踊跃发言后,我从旁点评;再对学生进行分组,三人为一组,合作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进行小组作品展评。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点评。

  五、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轴对称图形

  1、含义:对折 完全重合 2、对称轴:一条直线

  3、举例 4、作品展示: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层次清晰,突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结束语: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鞠躬)

  请问可以擦黑板了吗?(擦黑板、退场)

小学语文说课稿8

  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学期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四、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五、 教法和学法

  本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和学的方法:

  1、引导和启发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 教学理念

  本课要突出这样一个教学理念: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让学生在简单的教学中提高语文能力。

  七、 教学过程

  本课书可分为两个课时,我主要说说第一个课时的`教学过程。我的课堂结构是:谈话到入,激发兴趣——整体感知,扫清障碍——指导阅读,突出重点——主题升华,布置作业。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蒙田说过:“教育孩童首重激发兴趣和爱心,否则,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毫无意义可言。”教学伊始,我先向学生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图,让学生边欣赏边体会其中的美。通过欣赏图片,自然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么美丽的风光究竟是什么地方呢?使学生急于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自然地把话题引到本课的主题——富饶的西沙群岛,有利于教学的进行。

  2、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扫清生词障碍,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只作适当的指点。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想用什么方法学习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接着,我将让学生听录音在一次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做标记,把自己从文中了解到的内容作上记号并向全班汇报。通过汇报,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指导阅读,突出重点。

  新课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新课标这一要求,我采用多种方式加强阅读指导。主要体现在对重点段落的指导上。每次训练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含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在指导阅读“海水的颜色”这一段时,主要是让学生读出赞美之情,让人感受到海水的五光十色;在指导朗读“海底”这一段时,让学生读出珊瑚的美丽,海参的懒洋洋和龙虾的威武。

  在指导朗读描写鱼这一段时,里边有个较长的排比句,我将引导学生学会断句,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层次感。这段最后一句话:“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更要引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赞叹之情。

  4、升华主题,布置作业。

  当学生对课文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后,我趁机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喜欢西沙群岛吗?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使主题得到升华,课文得到延伸。

  为了巩固本课的生字词并使课题得到进一步延伸,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a. 抄写本课的生字并扩词。

  b.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西沙群岛吗?请试一试,写下来,下节课交流。

  好的板书通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这一课的板书是这样的:先板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然后在下边板出它的两个特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简单明了,起到了有效辅助教学的作用。

小学语文说课稿9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识2种笔画,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按笔画记忆字形,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生字的意思。

  2.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4个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书写“水”和“火”两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水”和“火”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二、学习生字

  1、教学“日”字。

  ①今天,老师请大家来猜老师的画。

  (师画一圆圈)请猜猜这是什么?

  生:铁圈、盆子……

  师:(把圆圈涂成红色)你猜这是什么?

  生:气球水果……

  (师在圆外再添画几笔,变成了太阳。)现在你猜出老师画的是什么了吗?

  生:太阳。

  ②太阳还有一个名字是什么?(日)

  ③出示课件,把太阳是如何演变成“日”字展示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实物太阳是如何变成“日”字的。

  ④你能编顺口溜来记住“日”字吗?(如:长长方方一个口,中间一排整齐牙。)

  ⑤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日”能和哪些字做朋友组在词呢?(日子、日头、六月一日……)

  (运用猜画的方式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思考学习。然后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这个“日”字能和哪些字做哪友,激发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2、教学“火”字。

  大家看,这里有一个生字朋友急着要和大家认识呢?

  ①出示“火”字和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和下面的古字,你能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吗?你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吗(肯定学生的发现)这个字是我们祖先根据木柴燃烧的样子描画出来的,后来,经过慢慢演变,就变成了今天我们写的“火”字。

  ②谁会用“火”来组词或说一句话,比一比,看谁说得好。

  (学生观察画面,让他们说说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观察、思考、说话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3、自主学习“月”、“水”。

  课本54页还有两个有意思的字,你能自己看图记住它们吗?

  ①学生自主学习,练习比一比,说一说。

  ②小组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你能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吗?

  ③今天学到两个新的笔画,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④教师要注意强调“水”的第二笔叫“横折撇”。

  (师生互换角色,给学生创设主动识字的情境,启发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交流学会的知识,让学生主动地把自己的认识告诉大家,形成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局面。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巩固生字。

  ①小游戏:摘苹果。

  (谁能把写在苹果上的生字或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对,谁就可以把苹果摘下。)

  ②你能用“日、月、水、火”说一句话或一段话吗?

  (学生学习生字后,经过游戏,进一步加深了印象,然后引导他们把一节课中学到的几个字运用到一句话或一段话中,既巩固对生字的认识又训练学生思维和说话能力。)

  三、记忆生字的字形

  1.导语:这些生字你们不仅认识了,而且在生活中学会了运用,真不简单!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呀?

  2.复习2种新笔画“竖钩、横折撇”,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请同学们看书上的笔顺跟随,先写哪笔?再写哪笔?看看是怎样一笔一笔写成的?伸出小手试着在桌上按笔顺写一写。

  4.请同学跟着老师一边书空笔顺一边说笔画。

  依次出示:日、月、水、火

  5.请同学拿出铅笔,把这4个生字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按笔画记忆字形。

  教学反思

  《日月水火》是京版一册语文入识字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共6课,却包含了几种不同的识字方法,第一课是随儿歌识字,第二、三课是结合插图认识象形字,第四、五课是对子识字,第六课是随文识字。其中第二课《日月水火》就是让孩子初步感受象形字,一幅图一个字的特点。书中共安排了4幅插图分别是:光芒四射的太阳,弯弯的`月亮,清清的流水,红红的火苗,教学重点是能够结合插图学习4个象形文字“日、月、水、火”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看图理解字义,并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把字写端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利用插图引起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我先出示了图画,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上面有太阳。”我引导纠正:“我们说话要说完整话,应该说图画上有太阳。”后面的同学学着说完整话了,但仍然只说出看到的一方面内容,我又进一步引导说:“看看哪个同学观察得更仔细,能够把自己看到的内容都说出来。”学生在小声交流后,纷纷发言,内容完整且趋于多方面了。我给与学生适当的鼓励后接着说:“我们今天要认识的4个生字朋友就藏在这幅画里面,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呀?”学生们跃跃欲试,学习兴趣高涨。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练习说话的媒介,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由于日、月、水、火这四个字全班同学都认识,但对于“象形文字”这个概念学生初次遇到,借助插图识字这种方法也是第一次遇到,所以在教学“日”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看图,说出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出示古代人书写的日,让学生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因为太阳是圆的所以古人把日也写成圆形的,并告诉学生这就是最早的文字,古人就是根据事物的外形样子画出文字的,字形与图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图也充分表示字的意思。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一幅图就是一个字,借助插图来认识汉字这种识字方法。学生在有了充分感知后教师再进行小结,这种一幅图就是一个字的文字叫做象形字。在学习“月”的时候,让学生先回忆刚才是如何学习“日”的。学生能够说出先看图再认字,那就让学生尝试用这种识字方法学习“月”。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借助插图认识字形,了解字义。到“水”和“火”时,就让学生尝试借助插图独立分析字形字义了。识字教学对于低年级来说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以后,可以进行自主识字了,对于以后的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了。

  三、关注学生书写

  对于这四个字,学生都认识但真正能写好的不多,所以指导学生书写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书写上我先让学生独立描一个,在描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找到压线的笔画,这样能培养学生边描写边观察的习惯体会字的间架结构。之后再描写第二个进一步体会每一笔的位置,然后教师带着书写。不过在书写过程中我不是要求学生老师写一笔学生写一笔,我是让学生看老师把整个字都写完在动笔,这样学生能从整体上记忆字形。避免把汉字弄的支离破碎。

  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些启示:首先,作为低年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倾听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序且认真观察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其次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语言表达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想象能力、积累的能力等。再次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练习、训练的形式多样化、趣味化,使学生乐此不疲,乐学其中。最后还要把教师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用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发每一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好奇心。

  说课稿

  教材分析:

  《日月水火》是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本单元共安排了6课,体现了3种不同的识字方法,本课为看图识字,配有4幅插图,右下角分别写出了古代的象形字,这就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素材,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识字方法。本课教学任务分两课时完成,我所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据此,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会读“日、月、水、火”4个生字,认识“横折钩”1个新笔画。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生字的意思,会用这个字组词或说句子。2.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日和月。因为这是一群刚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本课使他们第二次接触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把横写平,竖写直都很困难,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日和月。

  学情分析:

  刚入学的孩子在课堂上面临面临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字枯燥的。无趣的,而天性好动的性情又使他们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了很难持久,基于此,我会将学生的养成教育贯穿课堂始终,用自然的提示语,表扬话,手势动作牢牢地吸引孩子的眼睛,注意力始终保持。

  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兴趣教学法。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而兴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儿童化语言;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从始至终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达到识字和组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2、情境教学法。这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现学科整合这两方面去考虑的。在教学中我通过讲故事,图画,生动形象的板书重现知识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识字。

  3、赏识教学法。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在学生练读字,词、参与游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等环节,我活用赏识语言;当众表扬赏识;用欣赏、赞许的目光赏识;用友善的动作赏识;用模糊赏识等赏识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给学生注入了巨大的学习动力。

  教学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的确,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学生也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我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时时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处处催化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学得不亦乐乎。

  根据教材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分为以下五步。

  1.图画导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着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故而上课伊始,我将贴出笑眯眯,暖融融,孩子非常喜欢的太阳公公,来认识太阳这个词,这个词并不是本科教学之内,但这是孩子每天都见到的一定非常想认识。所以信手拈来,既不费力气,又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2.听故事,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六七岁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生硬的讲解这个字第一笔什么,第二笔什么,你应该怎样怎样写,无疑使孩子感到学汉字是枯燥的,没有意思的。如果让刚学汉字的六七岁孩子在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图画中学习汉字,无疑是激发学习汉字的好方法。所以,我以“日”字为例,安排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描画太阳,讲一讲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个字的,为孩子架起与古人对话的桥梁,让孩子亲身体会古人造字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x。使汉字不仅仅是方块字,而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更加生动。也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

  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x,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孩,于是我安排了为形声字配图,再与现代字相对应的找朋友游戏,让他们自己学习汉字极大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x。

  通过找,叫名字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音、形的记忆。

小学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升国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学生已经学习了拼音和识字后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让学生认识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以及升国旗时学生应该怎样做,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要求学生有热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及学会本课生字、词,并且美观地书写。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的拼音,也为今后的课文朗诵打下扎实的基础。全篇课文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写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第二句写国旗升起的情景;第三句写升国旗我们怎样做。整篇课文句字简结明了,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国旗的热爱之情。第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部分生字和初读课文,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完成余下的生字和细读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学生的要求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朗读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

  (二)学会文中14个生字,其中7个只识不写,认识二个笔画。

  (三)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我确定这样饿目标过,目的是通过训练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及识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使知识和思想教育互相渗透。

  三、说学情

  小学一年级的课程是学好语文知识的基础,我校属偏远的乡村小学,幼儿教育相对缺乏,,学生在朗读、识字等方面的能力都普遍较低,学生学期起课文来相对比较吃力。根据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与合作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引入,文中的插图展示以及学生对现实中红旗的陈述,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朗渎促背法”让学生通过范读、个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以读促背。并从读中领悟思想感情。

  (三)“红促写法”让学生自主读贴描红,训练美观书写,学生平时学习课文,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在学习上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这节课我让学生通过观看插图和联系实物回答问题;朗读课本、尝试背诵;美观书写,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进行: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首先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学校都要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老师板书:生国旗,你知道这是一面什么样的旗帜吗?上面的星星叫什么,又代表什么?”红旗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这就把课文中的抽象事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这样可调动起他们表达的欲望,激活课堂的活跃气氛。接着我补书讲述,帮助学生更深认识国旗,激发学生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

  (二)细读课文,领悟情感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最重要的训练。为了让学生把握有感情地朗读,我先范读课文,再这样引导学生:“国旗代表着祖国,此时你应该怀着怎样的感情来读?”学生已经了解了国旗,也激发了对国旗的感情,这是要求学生把这种感情融入到字里行间,他们会比较容易接受。然后我组织学生独立朗读、小组朗读、全班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流露出对祖国的感情。接着我提问:“升国旗时,你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学生跃立欲言,课堂气愤再次高涨。学生发言时老师板书:国歌声中,高高升起。我紧界着引导:“五星红旗升得多高啊!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你能读出来吗?”学生尝试有感情朗读第二句,指名读,集体评: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有没有感情?谁再来试一试?通过比较朗读,让学生逐渐掌握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教学第三句时,我让学生找出能表达热爱国旗的词语(立正;敬礼)老师板书:立正敬礼,再指导学生朗读。

  (三)朗读促背,再悟情感

  在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后,我这样引导学生背诵:“同学们已经能有感情地朗读了,现在我们来尝试背一背,好吗?”师指导背诵并带上动作表演;这更能引发学生背诵的动力,并再次通过动作表露出对祖国和国旗的热爱之情。

  (四)指导书写

  在一年级教学中,书写也同样重要。让学生养成认真美观地书写,教师责无旁贷。我先范写生字,说明每个生字的书写规格,楼着学生独自读贴,说说关键笔画、描红,最后按要求在田字格上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知识延伸,加深情感

  在学生通过朗诵课文对国旗的热爱后,我又设计了最后一个问题:“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了国旗的一些知识。你们想知道更多有关国旗的知识吗?”那就回家回你们的爸爸、妈妈,好吗?把课堂的知识延伸到是生活上,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感情,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六)好的板书可以体现文章的中心,使学生一目了然,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紧扣升国旗的情景,设计板书如下:

  2升国旗

  国歌声中

  升国旗 高高升起

  正立敬礼

小学语文说课稿11

  说教材

  《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不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孩子们也把欢乐,把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说学情

  2年级的学生好动,许多行为习惯还正在培养,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开学时。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本班学生不善于举手发言,一小部分学生会也不举手。

  说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三个目标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的。三项目标中,我把正确认读生字作为学习重点,因为2年级的教学重点始终是识字、写字。难点为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体验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以上的.教学方法都将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

  说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以画助记、合作交流、朗读体验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首先采用提问式,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直接导入课题《村居》,随机认识“村”这个字。

  (二)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首先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音,为下面学生自由读古诗做了铺垫,同桌互相认读生字、朗读古诗。其次是指导学生看图,引出本节课要求认识的字词,认读生字利用各种方法,在学习字词的时候,巧妙的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引出诗句,进行朗读。这样由字到词到句就简单多了。

  (三)在入情入境中诵读首先想象着春天美丽的景色进行朗读,其次划分节奏指导朗读,在读通顺、读出节奏感之后再进行联系生活,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就是引导背诵。

  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把你搜集到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然后进行小结,《村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还有很多诗人曾经赞美过美丽的春姑娘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积累朗读,使学生在拓展延伸中学会积累。】

  (四)指导书写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有3个。先读拼音,数数有几画,观察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指导竖心旁的写法,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扩词,课堂展评。

小学语文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火烧云》是第七单元的重点课文,也是三年下册的重点课文。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课文十几年来已经传为经典。本课讲述的“火烧云”变幻多姿,五彩斑斓,给人以无限美好的想象,也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绚烂多姿的一面。

  (二)教学目标。

  1.自习生字,掌握7个会认的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12个字。

  2.想象火烧云的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难点: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多彩画面,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要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美,同时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火烧云的美。

  2.发现点拔教学法

  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关于火烧云色彩、外形的描写手法,要学会发挥联想,把事物的变化写生动。

  3.练习法

  采用仿写句子、词语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主要展示火烧云的图像或者视频资料来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火烧云形象的了解。

  三、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了解课文内容,对不认识的生字学会自己查字典,对不熟悉的'词语自己标记出来,在课堂上提出来集体讨论。对课后习题在预习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诵读品味法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要让学生在充分的诵读过程中体会到火烧云的美,加强对火烧云的整体感知,学会表现手法的运用,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火烧云相关的图片,或用自己的话描述火烧云的形象。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课件展示火烧云的图片,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并让学生适当展开联想,回答自己关于火烧云的印象,从而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上来。

  第二部分:整体诵读。

  1.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写出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然后分析问题,小组讨论。

  2.在朗读过程中找出课文的生字,优美的句子和词语。

  读读下面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说说几个类似的。

  红彤彤 葡萄灰 半紫半黄

  金灿灿 茄子紫 半灰半百合色

  2.录音范读。让学生注意录音范读的语气,体会课文语言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

  第三部分:学习课文文段,感受课文主要内容。

  1.学习课文优美的句子。

  2.要求学生回答课文问题,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说说学了本课自己能用什么语言来描述火烧云。

  第五部分: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再次回归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提炼课文主旨。

  (三)课外作业:

  1.背诵第3~6自然段。

  2.观察天空中的云彩,想一想自己会怎样描述。

  五、说课小结

  本课是一篇经典课文,为我们精彩地描述了火烧云这一大自然美丽的景象。这篇散文语句优美,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同时要让学生充分领会作者关于火烧云色彩变化和形状变化的描写手法,尤其是描写形状变化的比喻句,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小学语文说课稿13

  我要说的《修鞋姑娘》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真诚”中的第三篇主题课文。

  首先,我说一下对教材的理解:这篇课文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多少,热情周到地为作者服务,起初受到作者的猜疑,最后作者被深深感动的故事,赞扬了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

  本文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先写作者骑着自行车到处寻觅那个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接着写修鞋的经过,最后写我继续在长街深巷寻找修鞋姑娘,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重点写了“修鞋”和“付钱”两部分内容。。

  根据我们对教材的理解,以及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以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为指导,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修鞋姑娘真诚、自信、善良的优秀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诚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其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人物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活用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我把整个教学程序分为三环节,下面,我就这三大环节详细地说一说:

  一、导入新课,预习探究。

  1、导入新课。上课伊始,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修鞋”,让学生结合经验谈一谈对路边修鞋人的印象,引出课题“修鞋姑娘”。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话,再与本课的主人公修鞋姑娘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学生深入阅读文章的兴趣。

  2、预习探究。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然后根据课文先写寻找修鞋姑娘,然后写修鞋的经过,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叫倒叙,并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这样把课文的学习与写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环节二、品读体验,合作交流。

  老师以“这究境是个怎样的姑娘,值得我 走遍长街寻找”一句过度到这一环节。按照前面分成的"修鞋“和”付钱“两部分来品读学习。

  1、品读”修鞋部分。这一部分抓住描写修鞋姑娘的句子和作者对待姑娘态度变化两条线索来学习。这样设计是因为本文中对修鞋姑娘的描写是重点,要重点品读,而作者态度的变化也从侧面展示了修鞋姑娘美好的心灵,抓住这两条主线,也就从要本上理解了姑娘的品质。

  (1)、画出描写姑娘的语句并交流。老师引导品读重点词句,并感悟“真诚”。

  此时老师渗透写法的指导,告诉学生以上对修鞋姑娘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就把一位善良、热情、自信的姑娘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又一次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2)、读书交流作者对待姑娘态度的词语和句子。

  抓住“怀疑、不放心、担心”等词语,理解作者对姑娘的怀疑既有技术方面的,也有人品方面的。作者怀疑的态度和姑娘待人真诚的表现形成对比,使学生更能体会到修鞋姑娘的善良和真诚。

  2、品读“付钱”部分。

  (1)抓住“鞋修好后,姑娘只要六角钱和作者钱不够,姑娘不要手表作抵押,只收了三角钱,还说作者给了她诚实和信任”,引导学生体会姑娘的真诚和善良。

  (2)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出示姑娘和作者的对话,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在读中自然而然地在心中树立起修鞋姑娘的高大形象,深刻体会“真诚、信任”的含义,深化学生对主体“真诚”的感悟,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3)、由以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明白修鞋姑娘信任作者,而作者一直怀疑她,抵押那块手表只是出于想尽快摆脱窘境,而不是对于这个姑娘 的信任 ,从而引出问题“是她诚实,还是我 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惭愧和对修鞋姑娘的敬佩。

  (4)、紧接着老师引导朗读作者的呼唤”修鞋姑娘,你在哪儿?“这一句是作者对修鞋姑娘感激和敬佩之情的迸发,是对人与人之间真诚和信任的呼唤,所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读出作者在寻找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由心生,言以达情”。学生一声声心灵的呼唤已经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课堂。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再次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环节三、巩固延伸,读写结合。

  分两个小环节完成:

  1、提出问题“作者寻找的只是修鞋姑娘吗?他还在寻觅什么?”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苦苦寻觅的其实是诚实、善良和信任,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设计情景想象“如果有一天,我又见到了那位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我会说什么?”让学生想像情景,续写文章。设计这一项作业不但能让学生升华对本文表达中心的认识,而且学以致用,真正做到读写结合,培养了写作能力。

  说板书设计:

  “我”和“姑娘”是本文的特点,通过分析描写姑娘的语句,体会到姑娘“真诚、善良”的品质,并知道从“外貌、语言、动作”三方面来描写,这是本文的重点。“我”对姑娘态度的变化由“怀疑”到“信任”,最后送给学生的“信任无价”是在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总之,在这一节课中,我们精心准备了教案,引导学生走近修鞋姑娘,感悟真诚。真正实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教材做简要说明。《雪孩子》是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19课。这是一篇动人的童话故事,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让每个人都感触到雪孩子善良的心灵。本篇是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这对教学是一种挑战,同时让学生尝试自己阅读,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教学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基于对这一理念的理解,综合考虑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奇的特点,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 知识与能力:会认10个字,会写3个字,学偏旁“子”字旁。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2、 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3、教学重难点

  由于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此,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因为学生首次接触不注拼音的课文,因此难点确定为借助图画进行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二、说学情

  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力还不够。孩子具有好奇、爱探索、易受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

  三、说教法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首先,教学时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运用多媒体,将学习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同时,我还采用了指导观察法,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明确提出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一要求,在教学中,让读贯穿始终,以读带讲,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探究,加深情感体验。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我多次进行鼓励、欣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标准》一再提醒我们: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需要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方面我让学生尝试自主识字,四人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质疑,合作解疑,快乐地学习。而对于部分拼音学习还不扎 实的学生,建议他们借助图画阅读,还可以猜读、跳读等,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收获自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五、说教学过程

  我打算利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根据导入——新授——运用的思路进行。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基础上练习巩固,指导书写,并拓展延伸。据此,我将对第一课时进行详细阐述。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好的开头,成功一半。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大雪覆盖山川、房屋、田野的情境。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什么景物?学生会说天上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地面上、房屋上、树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是课文哪段内容,然后进行指读第一自然段。

  接着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问学生兔妈妈在堆什么。学生会说堆雪孩子。顺势我板书“雪孩子”,并指导认识“孩”字。

  紧接以一个问题引入第二段:兔妈妈为什么要对雪孩子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第二段,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在学生交流读书收获的过程中,板书“小白兔”,学习“让、起、玩”三个字”。

  最后通过问题“雪孩子和小白兔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你们想读一读吗?”调动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2、图文并茂,自读课文。

  为了突破本课没有注音的难度,在初读课文时,我充分利用课件明确学习任务,让孩子仔细看图3——8,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再图文对照,圈出不认识的字,同桌合作交流不认识的字的方法,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

  3、合作学习,纠正读音。

  由于低年级识字量较大,不是单单在课堂上就能解决的了的,因此,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尤为重要。在检查识字时我采用认读雪花生字卡片的游戏形式进行,这样就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还将课文中的10个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编成一首短小的儿歌。(兔妈妈,她赶早,连忙出去找食物,小白兔,点旺火,合上眼晴睡大觉,着了火,化成灰,自己全都不知道,雪孩子,把她救,从此变成白云美。)将生字的语言环境改换了,就很好地检测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4、入情入境,朗读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重在自悟。我通过让同桌互相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小组读等一系列读的活动,让孩子把课文读通读顺,巩固了生字学习,为精读课文做好铺垫。然后进行评价读,让学生参与评价,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这样既让学生感悟了课文的情感,又培养学生鉴赏美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架设探究的平台,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

  5、细读重点,品味情感。

  通过问题“雪孩子和小白兔玩的高兴吗”,引导学生读好“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的很开心”一句,并鼓励学生用“又、、、又、、、”来说短语、句子,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通过问题“雪孩子融化了去哪里呢?”,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好“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并启发学生思考这云为什么很美。也许学生会说因为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做了一件好事,也许会说雪孩子飞到天空中,因为他心地善良。如果学生说的不理想,教师总结:当小白兔家里发生火灾时,雪孩子冒着危险勇敢救出了小白兔,这种舍身救人的品德是多么高尚啊!

  通过创设“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办”的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一方面感受雪孩子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学习它乐于帮助别人的可贵精神,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口语表达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

  6、答疑解惑,拓展延伸。

  教师问学生:雪孩子化了,他到哪里去了呢?你们想知道雪孩子怎样变成白云的吗?然后播放课件演示雪与云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理解雪孩子被火烤了,温度升高,化成了水。水又成了水蒸气,最后变成了白云。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化?有的学生可能说到:夏天里,我吃雪糕,含在嘴里雪糕一会儿就化了;我们把糖含在嘴里,糖慢慢地就化了;要是把塑料碗放在火炉上,就烧化了,变黑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学语文。在这里我抓住学生朗读中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搜集生活中的信息,在生活中寻找“化” 的现象。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重点词“化”,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7、作业分层,因材施教。

  作业一:让学生编个小故事《雪孩子回来啦》,进行思维拓展,既积累了语言,又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作业二:流利地复述故事。主要针对学习一般的学生。

  六、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力争简洁、明了,既点明了本课的教学要点,又方便学生理解识记。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小学语文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3、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二、说教学策略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 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设计意图】[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设计意图】[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设计意图】[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学生自渎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设计意图】[展示是最好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发布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11-29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10-09

小学语文《秋天》说课稿05-27

小学语文《比尾巴》说课稿03-04

小学语文新课标说课稿07-23

小学语文说课稿06-14

小学语文《家》说课稿01-06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05-29

小学语文习作说课稿06-13

关于小学语文的说课稿06-17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荐]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画杨桃》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2、说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说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3、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朗读体会法:以读为本,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书形式之中,以具体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画画态度,感悟父亲对“我”的教诲。

  2、角色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助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中的老师,当作文中的“我”。 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如果你是老师,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你的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想象说话:为什么同学们对我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由此进行角色感受,角色体验,进而理解课文,获得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五)、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六)、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七)、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小学语文说课稿2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营造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组自己组,任务自己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实践当中。实现了方法的.巩固,促进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师深入学习组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或走向。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汇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通过多形式的读书实践,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

  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通过小练笔《假如我能去西湖》,唤起学生的认知,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准备的课例是《蜘蛛开店》第二课时。本单元的主题是“改变”,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借助提示讲故事,编故事。

  教材分析:

  《蜘蛛开店》是一篇童话故事,它也具有童话故事结构反复的特点,是围绕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三个部分故事展开,情节类似,写法相似。蕴含的道理:蜘蛛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简单,不知道灵活变通,导致最后开店的失败。

  本节课我想达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明白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之后能根据示意图讲清楚故事,并且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童话。

  上节课已经完成了猜故事、读故事环节。本节课我将重点放在了讲故事和编故事”上。

  教学策略:

  一、首先,让学生完成故事结构示意图,然后根据昨天所学内容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蜘蛛”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所涵盖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和概括出来的四点关键信息讲述故事。

  二、从结尾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创编。因为有了前面的学习,他们对本文的蜘蛛有了足够的认识,这就为后面的续编打下了基础。根据老师的提示,大胆想象,有理有据创编,加上富有童趣的语言,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教学环节:

  一、补充示意图。

  二、边读边悟,感知蜘蛛的形象。梳理故事情节,感知结构反复。

  三、根据示意图,讲述故事。

  四、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小学语文说课稿4

  教材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依次习作,也是依次不限定习作内容的自主、自由习作,教材对习作内容、方法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提示。到了中高年级,几乎每册教材都安排一次自主式习作,看似雷同,其实变化很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知识、能力、生活经验都相应地得到了增长。本次习作又是结合第二单元的主题展开的,感受童年生活情趣的同时,消除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

  设计理念

  1、根据习作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特点,利用文本、音画引路等多种形式, 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他们乐于书写自己的童年趣事,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感受童年的乐趣。

  2、创设宽松的习作空间,减少束缚,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习作氛围中无拘无束地、有创意地习作。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评改自信,让学生在习作、评改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4、重实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观察、思考,互动、交流,表达、赏析,评价、修改等自主、合作学习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高年级,知识、能力、社会阅历等方面都有了提高,但一提起写作文,人人恐慌、害怕。

  活动设计

  1、师生共同聆听歌曲《童年》。

  2、“小小采访”——与父母讲童年(做个专业的小记者)

  3、收集所有有故事或给你回忆的小纪念品。

  4、每天将积累与心得或写或画下来。

  5、收集与趣事有关的童年照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2、过程与方法

  ⑴、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⑵、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

  教法、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全体学生通过朗读佳作、优美片段,讨论交流习作中的优点与缺点等方式参与作文评讲。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各自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选择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

  教具准备

  学生: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教师:准备好例文以及相关课件。

  简要流程

  激趣、指导、赏析、修改,具体分为七大板块:

  谈话激趣,触发回忆

  明确要求,简要指导

  范文引路,

  讨论写法

  指导构思,有序表达

  精彩片段,享受快乐

  评议修改,完善习作

  名言警句,课外延伸

小学语文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我国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二、学情分析

  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在《白杨》、《落花生》等文章的学习中,曾经接触过,并不陌生。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只有把学生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本篇课文,抓住“种树——育树——悟道”这一脉络,让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从三个维度设计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抓住重点句段体会种树人的用心。

  教学难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是“启迪发现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克服学习难点,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推进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启情导入:

  1、开课伊始,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猜猜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种子模型)这个模样怪怪的东西,是树的种子。它长着一个长长的翅膀,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种子会像竹蜻蜓一样随风飞舞、旋转飘落,心也随着轻盈起来。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会飞的种子”。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树的种子吗?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桃花心木。

  2、交流资料

  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过程中,当说到桃花心木的样子的时候教师随即板画。

  3、教师小结:是啊,这种树的木材由于有着淡红色桃花般的色泽,所以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桃花心木。让我们齐读课题。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这样的设计是从桃花心木奇特而有趣的种子入手,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然后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桃花心木的高大美丽,既而对它的成长充满好奇,层层深入,步步激趣,营造探究氛围。

  二、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指名接读课文,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随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重点认知:

  1、教师小结上一环节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么高大优美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11自然段,你从中有什么发现?结合学生汇报的内容(教师板书:天数不定、水量不定、时间不定、苗数不定)

  之后我接着设疑: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小作者产生了种种的疑问,那种树人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边读边想边画,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学生读书后引导学生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以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了深入的了解体会了种树人的用心。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的领悟了文章蕴含的道理,我设计了两个内容:

  1、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树,你想说写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2、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老师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对我说这一番道理呢?师生进入角色,教师引读——————种树人,面对你奇怪的行为我满腹疑惑,你笑了,对我说:(指名读)——————你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另指一生读)——————全班齐读种树人的话。

  “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十四自然段的学习我是这样设计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课件出示14自然段相关内容)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学生读后设疑:文中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哪些“不确定”?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是啊,生活是变化无常的,苦难和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不确定”。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呢?

  (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就是做到独立自主,克服依赖性,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四、反顾整体:

  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先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板书:借物喻人)

  五、拓展延伸:

  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老师给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写的书和相关网站,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阅读欣赏:

  课件出示:

  林清玄:《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同学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能独立自主、经受住考验,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我们都能够做一个经受得起考验、独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

小学语文说课稿6

  《犟龟》这篇课文是鄂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犟龟》这篇课文是鄂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以“梦想与追求”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在山的那边》《我的小桃树》分别以现代诗歌和散文的形式抒写了童年的理想、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犟龟》是德国儿童文学家米切尔﹒恩德的童话故事,叙述了一只小乌龟执意要求参加狮王婚礼并经历重重困难的故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这篇童话的期间意义是什么呢?是乐成观,是人生观。一只小乌龟让我们观照自我,反思什么是乐成,怎么得到乐成,进而思索什么是乐成的人生。

  乐成的人生必要一股“犟”劲,这个犟并不是“顽强不听人劝”,而是只要有助于实现本身的目的,劝阻都是高兴担当的。这个犟是遇到困难、拦阻迎刃而上,对峙到底,决不盲从的犟。这个犟是看清自身本领,能乐观挑衅自我,满盈抱负的犟。大概对峙后,仍旧实现不了最初的愿望,但高兴,才有时机,拼搏才乐成,播种才会有劳绩,“犟”才会有古迹和惊喜。这个古迹和惊喜,不是荣幸,而是在历程中有所得到。

  这篇课文的期间意义不但云云,还资助门生渐渐树立人生观。在乐成的路上,乌龟遇到了四种动物,这四种动物分别象征着怀着差别人生态度的人。

  蜘蛛与乌龟是具有猛烈比拟性的。他们同为举动迟钝的人,也便是身材本质、物质底子差未几。但蜘蛛的人生观悲观的,起首看到的是困难,想到的是不大概,然后用本身的尺度去权衡别人,它是很善良,但也注定原地踏步、故步自封。

  蜗牛是生存中办事服从低,但乐于给出准确资助的人。

  壁虎象征着生存中的有些权势巨头人士,他们风俗于颐指气使,态度狂妄无礼、决定草率,不为别人着想。

  乌鸦象征着平凡的人他们有目的也高兴,但当看不到乐成的盼望时,便识时务的放弃了目的。每每这些人间隔乐成只有一步之遥。

  这四种差另外人生观,都是乐成路上一定遇到的,也大概便是我们本身,该怎样选择,怎样面临,是这节课提出的思索。

  凭据对课本深刻的解读,我确定了以下讲授目的: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小乌龟与其他动物的.对比,认识小乌龟坚持到底的决心,以及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

  3、欣赏品位犟龟这一形象,全面理解“犟”的多层含义。

  能力目标:在领悟、发现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想象、理解、评价以及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与把握,思考自己的成功观,人生观,从而反思自我。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品味“犟龟”这一形象,全面理解“犟”的多层含义。

  难点:1、体会这四种动物所代表的是生活中怀着不同人生态度的人。从而反思什么是成功,怎么获得成功,什么是成功的人生。

  2、理解蜗牛的形象,懂得“犟”不等于固执,而是只要有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别人的劝阻都是乐意接受的。

  教学设想:

  围绕“犟”,说“犟”——读“犟”——析“犟”——辩“犟”——议“犟”,一线贯之,环环相套,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想像、理解、欣赏和反思的能力。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犟”在文中的深层含义。

  二、说方法

  (一)教法

  本文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童话,教学过程中应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想象能力为重点。主要通过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本节课的知识。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发表自己对成功对人生的价值取向。

  (二)学法的指导

  1、布置课前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上的障碍。在自己最有感触的文字旁边作批注。

  2、设疑、讨论,通过合作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3、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为表演爱好者发挥特长提供一个展示特长的平台,并且使所有学生从感性上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准备:

  几种动物形象的小头饰。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犟”

  开门见山,介绍《犟龟》的作者是德国童话作家米切尔﹒恩德,并调动学生课前预习时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将学习目标确定在“犟”字上。请学生从“犟”字的结构去推测他的意思。学生可能会说:“强,是倔强,底下一个牛字,倔强的像头牛。”老师顺势请学生用生活中的事例来具体解释“犟”有哪些行为表现。

  (意图:教学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我们就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对学生的了解有多少,用什么样的眼光审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就决定了我们有什么样的教学。只有正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展开数学教学,才能获取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读“犟”

  请学生将文章对“犟龟”“犟”的具体描写勾画下来,通过学生交流这些句子。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共出现三次“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两次“我会准时赶到那里的。”从乌龟这几次反复的话中领悟到:一生之中我们会像犟龟一样,经历无数次艰难险阻,而犟龟始终下定了决心,充满信心。

  (意图:读“犟”的过程,是一个感知文本语言的过程,把握住这篇童话的语言特点,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走进人物内心,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从乌龟的话语中,我们就能品味到乌龟在整个过程中的坚持,这种坚持包含着两个含义:下定决心,充满信心。)

  (三)析“犟”

  以“小乌龟在参加婚礼的路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为中心问题,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发表个人见解。

  (意图:提出的问题需要有探讨的价值,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能带领学生进入文章深处,这个问题能使学生沿着乌龟的足迹,身临其境地看到它是如何用它的“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这个过程是学生人生观的碰撞,从而准确、全面的理解“犟”的多层含义。)

  1、蜘蛛

  蜘蛛与乌龟的这段对话,颇为有趣,是全文中人生态度观的第一次碰撞,我将这三段作为精读段落。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蜘蛛与乌龟的对话,琢磨蜘蛛的语气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理解蜘蛛的想法吗?、

  引导学生从“哈哈大笑”、“充满同情地说”以及两次劝阻的理由来感受就。蜘蛛最初是嘲笑乌龟,他认为乌龟的速度太慢,没有赶上婚礼的可能,可是,当乌龟那么坚持时,他不由得想到了自己,乌龟和自己一样,不都是在身体素质上处于弱势,自身条件不好吗?所以它会将心比心,用它的想法去衡量乌龟。它同情乌龟,善意地劝阻乌龟,不要自不量力,和自己一样放弃吧!

  在这时要顺势点出这一种人的人生观:蜘蛛不是生活中的消极者,悲观者吗?它和乌龟的条件是差不多的,甚至可以说更优越一些的,但是它遇到了同样的事情,想到的首先是自身的困难,轻言放弃。可以用学生中典型的事情简单举例。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好乌龟与蜘蛛的对话。老师在板书上再次强调乌龟的那句话:“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当学生读小乌龟时表现出冷淡或态度激烈时,老师需让学生留意乌龟的态度是友好的,因为蜘蛛是善意的劝说,乌龟感谢他的用心良苦,却不能接受。

  2、蜗牛

  许多同学会认为“犟”就是固执,不听劝说,蜗牛的这个形象的出现是为了揭示“犟”的深层次内涵。“犟”是在有助于实现目标的前提下,乐意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是必须突破的难点。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可供学生争议的问题:“这里能体现出它的犟吗?我想学生可能会有两种争议:1、不能,因为它掉转了方向,谢谢它指路,没有犟。2、能,因为后天要举行婚礼了,它才发现走错了方向,肯定赶不上,可它还要走。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乌龟听蜗牛的劝阻是为了什么?从而让学生对“犟”有新的认识。老师需从学生的回答中拟出精练的理解,如:乌龟的“犟”不是“固执己见”地坚持到底,而是“接受帮助”地坚持到底。

  3、壁虎

  评读壁虎与乌龟对话。尤其要指导好:“你可以回去了”。评读时引导学生想好壁虎的神态、语气。在评读中认清壁虎的形象,在人生的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像壁虎那样的阻力,他们往往位高权重,但又习惯于颐指气使,态度傲慢,丝毫不为别人的处境着想。

  再分角色朗读壁虎和乌龟的对话,用采访的形式问“乌龟”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想法。体会到乌龟对于这样毫无善意,自以为是的权威是毫不畏惧的,也不盲从。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信心啊!

  需注意:当学生对权威人士都一概而论,抱有反感态度时,老师需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认识到这样的人是以后,但像蜘蛛、蜗牛般善良的人更多,必过多讲解,言简意骇即可。

  4、乌鸦

  学生找到乌鸦劝阻的理由是:狮王去世了。设计一个问题:“乌鸦的劝阻有道理吗?”

  有许多许多学生可能会和乌鸦有一样的想法:“既然新郎死了,婚礼当然毫无意义。”

  师追问:“乌龟和乌鸦的想法差距在哪里?”引导学生认识到:乌鸦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它们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但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时,便会放弃目标,灰心丧气,所以最后又是一群目光短浅的普通人。而乌龟却能坚持到底,即使遇到挫折,也充满信心,非常乐观,它终究所有收获,是成功者。

  (意图:乌鸦与乌龟是普通人与成功者的对比,通过比较,学生更能将自己摆在乌鸦的位置上,去认真审视与成功者的差距,以便树立成功观)

  (四)辩“犟”

  1、假如乌龟没有参加成任何婚礼,它还算成功着吗?

  (意图:让学生得到成功观启示:或许努力后,也不一定达到最初的目标,但在努力的过程中,增长的见识,得到了锻炼,就不虚此行。这就是成长,就是人生)

  2、蜘蛛、蜗牛、壁虎、乌鸦、乌龟这几种不同人生态度的动物,哪一个更像你?你又愿意像谁呢?

  (意图:树立人生观:可以做平凡者,安于现状,但要明白知足常乐。也可以像乌龟那样,因为努力才有机会,拼搏才有成功,播种才有收获,“犟”才会有奇迹和惊喜!)

  (五)议“犟”

  《犟龟》这课告诉了我们成功的经验,老师和学生共同串起板书:一个目标十下定决心十不怕嘲笑十接受帮助十决不盲从十坚持到底=成功

  五、说作业设计:

  1、必做题:

  乌龟参加完婚礼后,回来又碰到劝阻过它的小动物,那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揣摩它们的语言、神态、心理,读写童话。

  (意图:把想象、阅读和表达融为一体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拓性和创造性。)

  2、选做题:

  (1)复述课文

  (2)把课文改编成课文剧,和同学们读一读。

  (意图:选造作业表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门生的个别差别。对付必要造就表达本领的门生可以选择复述故事。对付综合本质较好、演出欲强的门生,演讲义剧能开辟门生的创新潜能。互助完成,则更器重门生资源的整合。写作本领较强的编脚本;演出本领强确当演员;指挥本领强确当导演。在门生实现目的历程中,老师可用门生的表现来解释“犟”的寄义。

小学语文说课稿7

  开场白: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鞠躬)

  我是报考小学数学教师的11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轴对称图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轴对称图形》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图形的旋转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掌握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渗透数形结合、方程,对比的数学思想),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德育目标:感受数学思考与研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培养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精神)

  (由于四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思考问题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所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

  三、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遵循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将主要采用讲授法、问答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实际操作法和点拨教学法进行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提炼问题(复习铺垫)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我直接出示课件,观察轴对称图形(剪纸工艺品、建筑平面图、交通图标),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征,直观感受,引出课题。

  (2)引导探究、构建新知(走进新课)

  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探讨长方形的对称性,学生通过对折的方式,发现长方形也具有“对折后的图形完全重合”这一特征,从而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接着我提问,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得出了“观察对折后,所得图形是否完全重合来判断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这样教学设计,使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3)反馈提高、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

  在练习反馈中(我采用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的方法进行)我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踊跃发言后,我从旁点评;再对学生进行分组,三人为一组,合作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进行小组作品展评。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点评。

  五、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轴对称图形

  1、含义:对折 完全重合 2、对称轴:一条直线

  3、举例 4、作品展示: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层次清晰,突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结束语: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鞠躬)

  请问可以擦黑板了吗?(擦黑板、退场)

小学语文说课稿8

  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学期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四、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五、 教法和学法

  本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和学的方法:

  1、引导和启发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 教学理念

  本课要突出这样一个教学理念:简简单单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让学生在简单的教学中提高语文能力。

  七、 教学过程

  本课书可分为两个课时,我主要说说第一个课时的`教学过程。我的课堂结构是:谈话到入,激发兴趣——整体感知,扫清障碍——指导阅读,突出重点——主题升华,布置作业。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蒙田说过:“教育孩童首重激发兴趣和爱心,否则,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毫无意义可言。”教学伊始,我先向学生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图,让学生边欣赏边体会其中的美。通过欣赏图片,自然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么美丽的风光究竟是什么地方呢?使学生急于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自然地把话题引到本课的主题——富饶的西沙群岛,有利于教学的进行。

  2、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扫清生词障碍,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只作适当的指点。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想用什么方法学习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接着,我将让学生听录音在一次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做标记,把自己从文中了解到的内容作上记号并向全班汇报。通过汇报,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指导阅读,突出重点。

  新课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新课标这一要求,我采用多种方式加强阅读指导。主要体现在对重点段落的指导上。每次训练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含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在指导阅读“海水的颜色”这一段时,主要是让学生读出赞美之情,让人感受到海水的五光十色;在指导朗读“海底”这一段时,让学生读出珊瑚的美丽,海参的懒洋洋和龙虾的威武。

  在指导朗读描写鱼这一段时,里边有个较长的排比句,我将引导学生学会断句,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出层次感。这段最后一句话:“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更要引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赞叹之情。

  4、升华主题,布置作业。

  当学生对课文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后,我趁机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喜欢西沙群岛吗?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使主题得到升华,课文得到延伸。

  为了巩固本课的生字词并使课题得到进一步延伸,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a. 抄写本课的生字并扩词。

  b.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西沙群岛吗?请试一试,写下来,下节课交流。

  好的板书通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这一课的板书是这样的:先板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然后在下边板出它的两个特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简单明了,起到了有效辅助教学的作用。

小学语文说课稿9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认识2种笔画,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按笔画记忆字形,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生字的意思。

  2.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4个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书写“水”和“火”两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水”和“火”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二、学习生字

  1、教学“日”字。

  ①今天,老师请大家来猜老师的画。

  (师画一圆圈)请猜猜这是什么?

  生:铁圈、盆子……

  师:(把圆圈涂成红色)你猜这是什么?

  生:气球水果……

  (师在圆外再添画几笔,变成了太阳。)现在你猜出老师画的是什么了吗?

  生:太阳。

  ②太阳还有一个名字是什么?(日)

  ③出示课件,把太阳是如何演变成“日”字展示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实物太阳是如何变成“日”字的。

  ④你能编顺口溜来记住“日”字吗?(如:长长方方一个口,中间一排整齐牙。)

  ⑤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日”能和哪些字做朋友组在词呢?(日子、日头、六月一日……)

  (运用猜画的方式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思考学习。然后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这个“日”字能和哪些字做哪友,激发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2、教学“火”字。

  大家看,这里有一个生字朋友急着要和大家认识呢?

  ①出示“火”字和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和下面的古字,你能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吗?你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吗(肯定学生的发现)这个字是我们祖先根据木柴燃烧的样子描画出来的,后来,经过慢慢演变,就变成了今天我们写的“火”字。

  ②谁会用“火”来组词或说一句话,比一比,看谁说得好。

  (学生观察画面,让他们说说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观察、思考、说话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3、自主学习“月”、“水”。

  课本54页还有两个有意思的字,你能自己看图记住它们吗?

  ①学生自主学习,练习比一比,说一说。

  ②小组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你能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吗?

  ③今天学到两个新的笔画,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④教师要注意强调“水”的第二笔叫“横折撇”。

  (师生互换角色,给学生创设主动识字的情境,启发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交流学会的知识,让学生主动地把自己的认识告诉大家,形成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局面。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巩固生字。

  ①小游戏:摘苹果。

  (谁能把写在苹果上的生字或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对,谁就可以把苹果摘下。)

  ②你能用“日、月、水、火”说一句话或一段话吗?

  (学生学习生字后,经过游戏,进一步加深了印象,然后引导他们把一节课中学到的几个字运用到一句话或一段话中,既巩固对生字的认识又训练学生思维和说话能力。)

  三、记忆生字的字形

  1.导语:这些生字你们不仅认识了,而且在生活中学会了运用,真不简单!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呀?

  2.复习2种新笔画“竖钩、横折撇”,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请同学们看书上的笔顺跟随,先写哪笔?再写哪笔?看看是怎样一笔一笔写成的?伸出小手试着在桌上按笔顺写一写。

  4.请同学跟着老师一边书空笔顺一边说笔画。

  依次出示:日、月、水、火

  5.请同学拿出铅笔,把这4个生字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按笔画记忆字形。

  教学反思

  《日月水火》是京版一册语文入识字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共6课,却包含了几种不同的识字方法,第一课是随儿歌识字,第二、三课是结合插图认识象形字,第四、五课是对子识字,第六课是随文识字。其中第二课《日月水火》就是让孩子初步感受象形字,一幅图一个字的特点。书中共安排了4幅插图分别是:光芒四射的太阳,弯弯的`月亮,清清的流水,红红的火苗,教学重点是能够结合插图学习4个象形文字“日、月、水、火”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看图理解字义,并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把字写端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利用插图引起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我先出示了图画,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上面有太阳。”我引导纠正:“我们说话要说完整话,应该说图画上有太阳。”后面的同学学着说完整话了,但仍然只说出看到的一方面内容,我又进一步引导说:“看看哪个同学观察得更仔细,能够把自己看到的内容都说出来。”学生在小声交流后,纷纷发言,内容完整且趋于多方面了。我给与学生适当的鼓励后接着说:“我们今天要认识的4个生字朋友就藏在这幅画里面,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呀?”学生们跃跃欲试,学习兴趣高涨。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练习说话的媒介,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由于日、月、水、火这四个字全班同学都认识,但对于“象形文字”这个概念学生初次遇到,借助插图识字这种方法也是第一次遇到,所以在教学“日”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看图,说出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出示古代人书写的日,让学生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因为太阳是圆的所以古人把日也写成圆形的,并告诉学生这就是最早的文字,古人就是根据事物的外形样子画出文字的,字形与图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图也充分表示字的意思。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一幅图就是一个字,借助插图来认识汉字这种识字方法。学生在有了充分感知后教师再进行小结,这种一幅图就是一个字的文字叫做象形字。在学习“月”的时候,让学生先回忆刚才是如何学习“日”的。学生能够说出先看图再认字,那就让学生尝试用这种识字方法学习“月”。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借助插图认识字形,了解字义。到“水”和“火”时,就让学生尝试借助插图独立分析字形字义了。识字教学对于低年级来说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以后,可以进行自主识字了,对于以后的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了。

  三、关注学生书写

  对于这四个字,学生都认识但真正能写好的不多,所以指导学生书写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书写上我先让学生独立描一个,在描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找到压线的笔画,这样能培养学生边描写边观察的习惯体会字的间架结构。之后再描写第二个进一步体会每一笔的位置,然后教师带着书写。不过在书写过程中我不是要求学生老师写一笔学生写一笔,我是让学生看老师把整个字都写完在动笔,这样学生能从整体上记忆字形。避免把汉字弄的支离破碎。

  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些启示:首先,作为低年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倾听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序且认真观察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其次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语言表达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想象能力、积累的能力等。再次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练习、训练的形式多样化、趣味化,使学生乐此不疲,乐学其中。最后还要把教师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用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发每一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好奇心。

  说课稿

  教材分析:

  《日月水火》是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本单元共安排了6课,体现了3种不同的识字方法,本课为看图识字,配有4幅插图,右下角分别写出了古代的象形字,这就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素材,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识字方法。本课教学任务分两课时完成,我所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据此,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会读“日、月、水、火”4个生字,认识“横折钩”1个新笔画。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生字的意思,会用这个字组词或说句子。2.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日和月。因为这是一群刚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本课使他们第二次接触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把横写平,竖写直都很困难,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日和月。

  学情分析:

  刚入学的孩子在课堂上面临面临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字枯燥的。无趣的,而天性好动的性情又使他们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了很难持久,基于此,我会将学生的养成教育贯穿课堂始终,用自然的提示语,表扬话,手势动作牢牢地吸引孩子的眼睛,注意力始终保持。

  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兴趣教学法。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而兴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儿童化语言;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从始至终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达到识字和组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2、情境教学法。这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现学科整合这两方面去考虑的。在教学中我通过讲故事,图画,生动形象的板书重现知识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识字。

  3、赏识教学法。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在学生练读字,词、参与游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等环节,我活用赏识语言;当众表扬赏识;用欣赏、赞许的目光赏识;用友善的动作赏识;用模糊赏识等赏识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给学生注入了巨大的学习动力。

  教学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的确,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学生也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我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时时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处处催化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学得不亦乐乎。

  根据教材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分为以下五步。

  1.图画导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着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故而上课伊始,我将贴出笑眯眯,暖融融,孩子非常喜欢的太阳公公,来认识太阳这个词,这个词并不是本科教学之内,但这是孩子每天都见到的一定非常想认识。所以信手拈来,既不费力气,又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2.听故事,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六七岁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生硬的讲解这个字第一笔什么,第二笔什么,你应该怎样怎样写,无疑使孩子感到学汉字是枯燥的,没有意思的。如果让刚学汉字的六七岁孩子在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图画中学习汉字,无疑是激发学习汉字的好方法。所以,我以“日”字为例,安排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描画太阳,讲一讲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个字的,为孩子架起与古人对话的桥梁,让孩子亲身体会古人造字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x。使汉字不仅仅是方块字,而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更加生动。也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

  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x,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孩,于是我安排了为形声字配图,再与现代字相对应的找朋友游戏,让他们自己学习汉字极大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x。

  通过找,叫名字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音、形的记忆。

小学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升国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学生已经学习了拼音和识字后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让学生认识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以及升国旗时学生应该怎样做,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要求学生有热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及学会本课生字、词,并且美观地书写。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的拼音,也为今后的课文朗诵打下扎实的基础。全篇课文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写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第二句写国旗升起的情景;第三句写升国旗我们怎样做。整篇课文句字简结明了,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国旗的热爱之情。第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部分生字和初读课文,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完成余下的生字和细读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学生的要求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朗读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

  (二)学会文中14个生字,其中7个只识不写,认识二个笔画。

  (三)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我确定这样饿目标过,目的是通过训练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及识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使知识和思想教育互相渗透。

  三、说学情

  小学一年级的课程是学好语文知识的基础,我校属偏远的乡村小学,幼儿教育相对缺乏,,学生在朗读、识字等方面的能力都普遍较低,学生学期起课文来相对比较吃力。根据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与合作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引入,文中的插图展示以及学生对现实中红旗的陈述,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朗渎促背法”让学生通过范读、个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以读促背。并从读中领悟思想感情。

  (三)“红促写法”让学生自主读贴描红,训练美观书写,学生平时学习课文,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在学习上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这节课我让学生通过观看插图和联系实物回答问题;朗读课本、尝试背诵;美观书写,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进行: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首先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学校都要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老师板书:生国旗,你知道这是一面什么样的旗帜吗?上面的星星叫什么,又代表什么?”红旗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这就把课文中的抽象事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这样可调动起他们表达的欲望,激活课堂的活跃气氛。接着我补书讲述,帮助学生更深认识国旗,激发学生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

  (二)细读课文,领悟情感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最重要的训练。为了让学生把握有感情地朗读,我先范读课文,再这样引导学生:“国旗代表着祖国,此时你应该怀着怎样的感情来读?”学生已经了解了国旗,也激发了对国旗的感情,这是要求学生把这种感情融入到字里行间,他们会比较容易接受。然后我组织学生独立朗读、小组朗读、全班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流露出对祖国的感情。接着我提问:“升国旗时,你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学生跃立欲言,课堂气愤再次高涨。学生发言时老师板书:国歌声中,高高升起。我紧界着引导:“五星红旗升得多高啊!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你能读出来吗?”学生尝试有感情朗读第二句,指名读,集体评: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有没有感情?谁再来试一试?通过比较朗读,让学生逐渐掌握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教学第三句时,我让学生找出能表达热爱国旗的词语(立正;敬礼)老师板书:立正敬礼,再指导学生朗读。

  (三)朗读促背,再悟情感

  在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后,我这样引导学生背诵:“同学们已经能有感情地朗读了,现在我们来尝试背一背,好吗?”师指导背诵并带上动作表演;这更能引发学生背诵的动力,并再次通过动作表露出对祖国和国旗的热爱之情。

  (四)指导书写

  在一年级教学中,书写也同样重要。让学生养成认真美观地书写,教师责无旁贷。我先范写生字,说明每个生字的书写规格,楼着学生独自读贴,说说关键笔画、描红,最后按要求在田字格上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知识延伸,加深情感

  在学生通过朗诵课文对国旗的热爱后,我又设计了最后一个问题:“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了国旗的一些知识。你们想知道更多有关国旗的知识吗?”那就回家回你们的爸爸、妈妈,好吗?把课堂的知识延伸到是生活上,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感情,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六)好的板书可以体现文章的中心,使学生一目了然,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紧扣升国旗的情景,设计板书如下:

  2升国旗

  国歌声中

  升国旗 高高升起

  正立敬礼

小学语文说课稿11

  说教材

  《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不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孩子们也把欢乐,把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说学情

  2年级的学生好动,许多行为习惯还正在培养,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开学时。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本班学生不善于举手发言,一小部分学生会也不举手。

  说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三个目标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的。三项目标中,我把正确认读生字作为学习重点,因为2年级的教学重点始终是识字、写字。难点为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体验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以上的.教学方法都将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

  说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以画助记、合作交流、朗读体验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首先采用提问式,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直接导入课题《村居》,随机认识“村”这个字。

  (二)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首先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音,为下面学生自由读古诗做了铺垫,同桌互相认读生字、朗读古诗。其次是指导学生看图,引出本节课要求认识的字词,认读生字利用各种方法,在学习字词的时候,巧妙的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引出诗句,进行朗读。这样由字到词到句就简单多了。

  (三)在入情入境中诵读首先想象着春天美丽的景色进行朗读,其次划分节奏指导朗读,在读通顺、读出节奏感之后再进行联系生活,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就是引导背诵。

  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把你搜集到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然后进行小结,《村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还有很多诗人曾经赞美过美丽的春姑娘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积累朗读,使学生在拓展延伸中学会积累。】

  (四)指导书写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有3个。先读拼音,数数有几画,观察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指导竖心旁的写法,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扩词,课堂展评。

小学语文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火烧云》是第七单元的重点课文,也是三年下册的重点课文。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课文十几年来已经传为经典。本课讲述的“火烧云”变幻多姿,五彩斑斓,给人以无限美好的想象,也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绚烂多姿的一面。

  (二)教学目标。

  1.自习生字,掌握7个会认的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12个字。

  2.想象火烧云的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6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难点: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多彩画面,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要让学生通过诵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美,同时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火烧云的美。

  2.发现点拔教学法

  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关于火烧云色彩、外形的描写手法,要学会发挥联想,把事物的变化写生动。

  3.练习法

  采用仿写句子、词语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主要展示火烧云的图像或者视频资料来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火烧云形象的了解。

  三、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了解课文内容,对不认识的生字学会自己查字典,对不熟悉的'词语自己标记出来,在课堂上提出来集体讨论。对课后习题在预习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诵读品味法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要让学生在充分的诵读过程中体会到火烧云的美,加强对火烧云的整体感知,学会表现手法的运用,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火烧云相关的图片,或用自己的话描述火烧云的形象。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课件展示火烧云的图片,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并让学生适当展开联想,回答自己关于火烧云的印象,从而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上来。

  第二部分:整体诵读。

  1.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写出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然后分析问题,小组讨论。

  2.在朗读过程中找出课文的生字,优美的句子和词语。

  读读下面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说说几个类似的。

  红彤彤 葡萄灰 半紫半黄

  金灿灿 茄子紫 半灰半百合色

  2.录音范读。让学生注意录音范读的语气,体会课文语言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

  第三部分:学习课文文段,感受课文主要内容。

  1.学习课文优美的句子。

  2.要求学生回答课文问题,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说说学了本课自己能用什么语言来描述火烧云。

  第五部分: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再次回归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提炼课文主旨。

  (三)课外作业:

  1.背诵第3~6自然段。

  2.观察天空中的云彩,想一想自己会怎样描述。

  五、说课小结

  本课是一篇经典课文,为我们精彩地描述了火烧云这一大自然美丽的景象。这篇散文语句优美,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同时要让学生充分领会作者关于火烧云色彩变化和形状变化的描写手法,尤其是描写形状变化的比喻句,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小学语文说课稿13

  我要说的《修鞋姑娘》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真诚”中的第三篇主题课文。

  首先,我说一下对教材的理解:这篇课文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多少,热情周到地为作者服务,起初受到作者的猜疑,最后作者被深深感动的故事,赞扬了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

  本文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先写作者骑着自行车到处寻觅那个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接着写修鞋的经过,最后写我继续在长街深巷寻找修鞋姑娘,中间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重点写了“修鞋”和“付钱”两部分内容。。

  根据我们对教材的理解,以及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以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为指导,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修鞋姑娘真诚、自信、善良的优秀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诚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其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人物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活用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我把整个教学程序分为三环节,下面,我就这三大环节详细地说一说:

  一、导入新课,预习探究。

  1、导入新课。上课伊始,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修鞋”,让学生结合经验谈一谈对路边修鞋人的印象,引出课题“修鞋姑娘”。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话,再与本课的主人公修鞋姑娘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学生深入阅读文章的兴趣。

  2、预习探究。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然后根据课文先写寻找修鞋姑娘,然后写修鞋的经过,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叫倒叙,并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这样把课文的学习与写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环节二、品读体验,合作交流。

  老师以“这究境是个怎样的姑娘,值得我 走遍长街寻找”一句过度到这一环节。按照前面分成的"修鞋“和”付钱“两部分来品读学习。

  1、品读”修鞋部分。这一部分抓住描写修鞋姑娘的句子和作者对待姑娘态度变化两条线索来学习。这样设计是因为本文中对修鞋姑娘的描写是重点,要重点品读,而作者态度的变化也从侧面展示了修鞋姑娘美好的心灵,抓住这两条主线,也就从要本上理解了姑娘的品质。

  (1)、画出描写姑娘的语句并交流。老师引导品读重点词句,并感悟“真诚”。

  此时老师渗透写法的指导,告诉学生以上对修鞋姑娘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就把一位善良、热情、自信的姑娘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又一次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2)、读书交流作者对待姑娘态度的词语和句子。

  抓住“怀疑、不放心、担心”等词语,理解作者对姑娘的怀疑既有技术方面的,也有人品方面的。作者怀疑的态度和姑娘待人真诚的表现形成对比,使学生更能体会到修鞋姑娘的善良和真诚。

  2、品读“付钱”部分。

  (1)抓住“鞋修好后,姑娘只要六角钱和作者钱不够,姑娘不要手表作抵押,只收了三角钱,还说作者给了她诚实和信任”,引导学生体会姑娘的真诚和善良。

  (2)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出示姑娘和作者的对话,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在读中自然而然地在心中树立起修鞋姑娘的高大形象,深刻体会“真诚、信任”的含义,深化学生对主体“真诚”的感悟,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3)、由以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明白修鞋姑娘信任作者,而作者一直怀疑她,抵押那块手表只是出于想尽快摆脱窘境,而不是对于这个姑娘 的信任 ,从而引出问题“是她诚实,还是我 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惭愧和对修鞋姑娘的敬佩。

  (4)、紧接着老师引导朗读作者的呼唤”修鞋姑娘,你在哪儿?“这一句是作者对修鞋姑娘感激和敬佩之情的迸发,是对人与人之间真诚和信任的呼唤,所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读出作者在寻找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由心生,言以达情”。学生一声声心灵的呼唤已经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课堂。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再次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环节三、巩固延伸,读写结合。

  分两个小环节完成:

  1、提出问题“作者寻找的只是修鞋姑娘吗?他还在寻觅什么?”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苦苦寻觅的其实是诚实、善良和信任,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设计情景想象“如果有一天,我又见到了那位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我会说什么?”让学生想像情景,续写文章。设计这一项作业不但能让学生升华对本文表达中心的认识,而且学以致用,真正做到读写结合,培养了写作能力。

  说板书设计:

  “我”和“姑娘”是本文的特点,通过分析描写姑娘的语句,体会到姑娘“真诚、善良”的品质,并知道从“外貌、语言、动作”三方面来描写,这是本文的重点。“我”对姑娘态度的变化由“怀疑”到“信任”,最后送给学生的“信任无价”是在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总之,在这一节课中,我们精心准备了教案,引导学生走近修鞋姑娘,感悟真诚。真正实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教材做简要说明。《雪孩子》是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19课。这是一篇动人的童话故事,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让每个人都感触到雪孩子善良的心灵。本篇是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这对教学是一种挑战,同时让学生尝试自己阅读,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的能力。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教学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基于对这一理念的理解,综合考虑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奇的特点,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 知识与能力:会认10个字,会写3个字,学偏旁“子”字旁。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2、 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3、教学重难点

  由于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此,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因为学生首次接触不注拼音的课文,因此难点确定为借助图画进行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二、说学情

  学生经过半年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力还不够。孩子具有好奇、爱探索、易受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

  三、说教法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首先,教学时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运用多媒体,将学习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同时,我还采用了指导观察法,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明确提出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一要求,在教学中,让读贯穿始终,以读带讲,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探究,加深情感体验。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我多次进行鼓励、欣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标准》一再提醒我们: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需要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方面我让学生尝试自主识字,四人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质疑,合作解疑,快乐地学习。而对于部分拼音学习还不扎 实的学生,建议他们借助图画阅读,还可以猜读、跳读等,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收获自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五、说教学过程

  我打算利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根据导入——新授——运用的思路进行。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基础上练习巩固,指导书写,并拓展延伸。据此,我将对第一课时进行详细阐述。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好的开头,成功一半。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大雪覆盖山川、房屋、田野的情境。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什么景物?学生会说天上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地面上、房屋上、树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是课文哪段内容,然后进行指读第一自然段。

  接着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问学生兔妈妈在堆什么。学生会说堆雪孩子。顺势我板书“雪孩子”,并指导认识“孩”字。

  紧接以一个问题引入第二段:兔妈妈为什么要对雪孩子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第二段,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在学生交流读书收获的过程中,板书“小白兔”,学习“让、起、玩”三个字”。

  最后通过问题“雪孩子和小白兔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你们想读一读吗?”调动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2、图文并茂,自读课文。

  为了突破本课没有注音的难度,在初读课文时,我充分利用课件明确学习任务,让孩子仔细看图3——8,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再图文对照,圈出不认识的字,同桌合作交流不认识的字的方法,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

  3、合作学习,纠正读音。

  由于低年级识字量较大,不是单单在课堂上就能解决的了的,因此,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尤为重要。在检查识字时我采用认读雪花生字卡片的游戏形式进行,这样就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还将课文中的10个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编成一首短小的儿歌。(兔妈妈,她赶早,连忙出去找食物,小白兔,点旺火,合上眼晴睡大觉,着了火,化成灰,自己全都不知道,雪孩子,把她救,从此变成白云美。)将生字的语言环境改换了,就很好地检测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4、入情入境,朗读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重在自悟。我通过让同桌互相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小组读等一系列读的活动,让孩子把课文读通读顺,巩固了生字学习,为精读课文做好铺垫。然后进行评价读,让学生参与评价,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这样既让学生感悟了课文的情感,又培养学生鉴赏美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架设探究的平台,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

  5、细读重点,品味情感。

  通过问题“雪孩子和小白兔玩的高兴吗”,引导学生读好“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的很开心”一句,并鼓励学生用“又、、、又、、、”来说短语、句子,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通过问题“雪孩子融化了去哪里呢?”,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好“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并启发学生思考这云为什么很美。也许学生会说因为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做了一件好事,也许会说雪孩子飞到天空中,因为他心地善良。如果学生说的不理想,教师总结:当小白兔家里发生火灾时,雪孩子冒着危险勇敢救出了小白兔,这种舍身救人的品德是多么高尚啊!

  通过创设“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办”的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一方面感受雪孩子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学习它乐于帮助别人的可贵精神,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口语表达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

  6、答疑解惑,拓展延伸。

  教师问学生:雪孩子化了,他到哪里去了呢?你们想知道雪孩子怎样变成白云的吗?然后播放课件演示雪与云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理解雪孩子被火烤了,温度升高,化成了水。水又成了水蒸气,最后变成了白云。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化?有的学生可能说到:夏天里,我吃雪糕,含在嘴里雪糕一会儿就化了;我们把糖含在嘴里,糖慢慢地就化了;要是把塑料碗放在火炉上,就烧化了,变黑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学语文。在这里我抓住学生朗读中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搜集生活中的信息,在生活中寻找“化” 的现象。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重点词“化”,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7、作业分层,因材施教。

  作业一:让学生编个小故事《雪孩子回来啦》,进行思维拓展,既积累了语言,又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作业二:流利地复述故事。主要针对学习一般的学生。

  六、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力争简洁、明了,既点明了本课的教学要点,又方便学生理解识记。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小学语文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3、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二、说教学策略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 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设计意图】[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设计意图】[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设计意图】[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学生自渎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设计意图】[展示是最好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发布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