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金色的鱼钩》选自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这是篇叙事课文,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赞颂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堂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学情、智力层次,围绕老班长的感人故事,紧扣“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把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现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 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二〉、学习重点:通过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三〉、学习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结合本区的学案导学模式,我采用了导读式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之间碰出火花,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当年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学生使用“读”(发现并提出问题)——“思”(思考问题)——“议”(讨论解决问题)——再读的方法仔细回味,体会文章感情的方法。
四、 说教学过程。
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 复习导入,直奔重点。
1、 齐读课题,继续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2、 本文围绕老班长主要写了哪几件动人的事?这里直奔重点,长文短交。
〈二〉 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1、 我设计了探究乐园:(1)用“——”勾你感受深刻的语句,批注你的感受; (2)带着你的体会读感受最深的句子;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2、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让他们在小组中碰出火花,体会真情实感。
3 全班汇报交流,为了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在汇报“夜摸野菜苦钓鱼”这个环节时,我设计了一个感人的视频片断,想让学生一下子入情入景,体会老班长找吃的不容易,困难重重。在“奄奄一息让鱼汤”这个片段时,我设计了一段感人的音乐,再次通过学生的读,让感情得到升华,进一步教育学生,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老班长那崇高的品质和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 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目的在于让学生去收集资料,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感悟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去创造明天的辉煌。
五、讲故事练习。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练习时注意以下几点:
(1)叙述采用倒叙方法。以下开头的方式供参考:朋友,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鱼钩,曾挽救了我们三位年轻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曾包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复述条理要清,讲清楚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
(3)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搜集长征题材故事、图片等抄写或贴在信纸上装订成册,先在班里传着看,最后放图书室收藏。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麻雀》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小麻雀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麻雀》是第三组课文的一篇讲读课文。学习该组课文,要继续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学习作者抓住神态、动作具体地描述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深入地感受动物之间的真情,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懂得爱的伟大。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继续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的伟大。
2、学习作者具体描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二)能力目标: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懂得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那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四)教学重点:
1、抓住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爱是一种的强大力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五)教学难点:
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六)教学准备:
1、课文录音带。
2、动画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改精神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教学过程又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因此,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教案时,我结合“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先让学生欣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老麻雀、小麻雀、猎狗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中那些句子体现了他们的这些特点,为什么?”让学生合作探究,采取“读——找、画——议——读”的方法,从文章中找答案,说理由,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在反馈交流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仔细体会,深入理解。通过各种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语感,积累词汇。分页标题#e#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用最直接的方式进入课堂学习,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要求:边听录音边想画面。
通过听录音,想画面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巩固以前所学的阅读方法:“读文章,想画面”;二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是通过欣赏朗读,为后面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基础。
2、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几个主要角色?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演示动画)
在听了课文录音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两个问题,并演示课件,用动画这种学生最喜欢的形式再现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刺激学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察画面,能快速了解文中几个主要角色及故事情节。
3、对照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一步既对学生听、看故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既有条理性,又减轻了难度。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探究中心
1、自主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新课标极力强调的。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我特别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又提出读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要开动脑筋。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读边记、边读边学,边读边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提问:小麻雀、猎狗、老麻雀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从直观上把握三个主要角色的特点。
3、合作探究: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它们的这些特点?为什么?(指点方法:读——找、画——议——读)
先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再具体地指点方法。这种设计,使学生不至于盲目地读,随意地议,能围绕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开展活动。现代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地掌握知识,而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创造能力、协调能力为目标。在这个环节中,既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又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一举两得。
4、反馈交流。
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要求:(1)读句子。(2)析句意。(3)感情读。
在以自学探究为主的课堂里,“交流”成了提升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这是在接受式课堂里所没有的一种全新教学行为。本环节教学,教师着力抓两点,一是抓重点句子,品重点字词;二是抓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分页标题#e#
在讲到老麻雀时,运用多媒体电脑动画显示:“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通过看屏幕上活生生的老麻雀愤怒地不顾一切地扑了下来,扎煞浑身的羽毛,并且配上老麻雀绝望地尖叫声,使学生感受更真切,理解得更深刻,顿时明白老麻雀怎样落下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突破难点。再通过换动词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句子,从直观的画面上升到理论知识,使学生更进一步学深学透课文,从理论上突破难点,也使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在理解“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这句话时,教者提出问题:“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什么力量?”因为前面通过电视画面再现故事情节,为这个问题已作了铺垫,直观、真实、具体地体现了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爱的伟大。
5、深化主题。
教师通过引读第五自然段,进一步体会爱的伟大力量。再引导学生想象:“你从老麻雀的表现中想到了什么?”进行发散思维练习。这一步能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潜能,发展智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通过展开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
教师先从阅读方法和文章写法两方面进行简短的小结,帮学生梳理和概括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然后,教师再运用煽情的语言,极富感染力地强调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在任何动物身上均有体现,都值得歌颂和赞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能体现人或动物之间的爱的故事,准备在班上交流。
教者特意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既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或故事中进一步感受到爱的伟大力量,又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项脊轩志》是新课标鲁人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的一篇选读课文,这一单元所选文本的共同点是表达人间亲情,旨在让学生接受浓浓亲情的洗礼,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属于一篇典范的浅易文言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浅易文言文有如下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用法,注重在阅读中举一反三。”根据以上标准及这篇课文的自身特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三个:1、学生自主梳理课文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及各类句式。2、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把握文章的脉络。形成整体阅读能力。3、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达真挚感情的写作方法。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理念以及教材分析,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能根据要求筛选归纳文本信息。
2、学会抓住生活细节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3、认知亲情,学会感恩。
三、说教法与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把文言文阅读等同于对个别字词的理解与记忆,不懂得把文本当成一篇文章来阅读,尤其欠缺整体把握意识,本课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学生对本文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初中学过的《陋室铭》也是一篇以描写书斋居室入题的文章,不过一篇重在发感,一篇重在抒情而已,因此在学法上可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步骤:
1、新课导入:
清代散文家姚鼐评价归有光说:“震川之文,每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云疏淡。”也就是归有光善于选择平凡小事,平凡场景,用平淡的语言来表现情感。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理念与依据]本导入语既准确概括了课文特点,又为整体感知文章奠定基础。
2、新课讲解:
①整体感知
阅读文言语段,要把它当文章来阅读,而不能把它当作古汉语材料来阅读,按照这个理念阅读古文段,首先不要抠字、词、句,而是要整体理清文脉,特别注重把握其人、其事、其景、其情,所谓人是指文段中写了几个主要人物;所谓事是指文段中写了几件事;所谓景指文段中描绘了几个场景;所谓情指在人物、事件叙述和场景描写中所蕴涵的感情。
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学生归纳本文叙写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和两个场景,并领会其中包含的感情。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解析:香港回归的背景:英国人的到来,使得香港卷入世界性事端。十九世纪,英商来华进行贸易,赚取大笔财富,换取中国的白银、丝绸、茶叶和香料。清廷担心老百姓受到烟毒影响,决定禁止的进口。英商方面,渴望在港口加强地位,不受满清朝廷控制,因此导致战争(1840~1842年)的爆发。英国船坚炮利,中国战败。香港岛就在一八四二年所签订的《南京条约》中,永久割让给英国。邓小平同志在接见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的时候,明确地表达了中国政府将收回香港主权的意愿,同时,这也是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体现。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将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了解香港近百年的发展史。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
2.培养在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3.学习两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练、概括力强的特点。
三、德育渗透目标
1.通过学习第一篇文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法西斯的暴行,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
1、欣赏特写新闻的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2、学习特写新闻的表达技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播放有关香港回归的纪录片和反映纳粹暴行的影片,设定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通过介绍香港近百年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讨论纳粹暴行(扩展至南京大屠杀)对于我们人类的戕害,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课外查找一些香港历史和纳粹暴行的背景材料,以辅助阅读。
3、分别找一些香港回归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比较一下写法的不同。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导入是播放有关香港回归的纪录片和反映纳粹暴行的影片,设定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二、新课
研习课文
1、学生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注意新闻播音的特点,发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读音。
2、复习新闻知识
①什么是特写新闻?
明确: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特写新闻,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新闻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② 新闻(消息)的结构:
明确:
标题(引标、正标、副标) 、导语(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一般新闻经常运用这三要素,有的新闻还有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这篇课文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3、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中心,新闻标题更是如此。思考这篇新闻标题的用意所在。
讨论后明确:
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不列颠尼亚”号在中国人的目光中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标题一语双关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种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同时,此刻所传递的情绪又是复杂和深沉的。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本文标题,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别了”委婉的口气中略带一丝嘲讽,借以表达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主谓倒装,更能表达情感。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
4、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新闻的`结构特征,理清思路。
讨论后明确:
导语(第1自然段)。它告诉我们,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港,这标志着长达156年的英国统治的结束。导语部分有三个重点,一个是点题,点明了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就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象征意义;二是揭示全文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下降,香港即将回归;三是导语突出时间概念,为新闻主体部分按时序顺序组织材料奠定了基础。
主体(2-11自然段),可分四层,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
第一层(第2~3段):下午4∶30,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
港督府告别仪式是英国告别仪式的序幕,地点: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时间:4∶30,降旗。4∶40,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第二层(第4~7段):晚6时15分,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
添马舰东面广场的告别仪式,象征着英国长达156年统治的结束。时间:晚6时15分,仪式开始。7时45分,降旗。
第三层(第8~9段):子夜时分,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是整个仪式的高潮。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时间: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和7月1日的第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与此同时,添马舰东广场升起五星红旗,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香港防务。
第四层(第10~11段):0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时间:0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小结:
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将事件的始末说清楚,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这篇新闻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3次降旗与1次升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主体部分共有10个自然段,其中有8个自然段,都是作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的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这些仪式的叙述都很简洁,但都有着历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之后,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突出仪式本身的涵义。另外还有两段,一个是第4段,交代有关港督府的一些背景材料,一个是最后一段,作者又一次把历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对照,深化了主题。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
板书: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下午4∶30 告别仪式 第一次降旗
晚6时15分 告别仪式 第二次降旗
子夜时分 交接仪式 降旗与升旗
零点40分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5、作业布置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语句的内涵。
1.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刻内涵。
2.大英帝国从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了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了香港,消失在南海的茫茫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自己去吧》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猴、小鸭、小鹰学本领的经历告诉孩子们从小要学会自立自强。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提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把读书和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尽量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
1.巩固“自.己.吧.要.吃.多.这.样呢.字.去”;会写“子.去.果”。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自力.自强的思想,不依赖父母。
教学重点:
会读.写“子.去.果”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读中领悟出小猴.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二、说学生 我们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前面已学过了拼音,这又是第二课时教学。他们基本上能流利地把课文读出来。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我在设计教学策略时,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指名读、合作读、分角色读、选读)体味课文语言,感受小鸭、小猴和小鹰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本领的决心和毅力。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启发学生提问题,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读中品味,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二)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我在课文中设计了展示学生自我的平台,通过“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说”“我会写”“联系实际想一想”的情境创设,使孩子们入情入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展现的愿望。并在学生感悟课文后配上动作读课文。展示自己对课文的感悟。这些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植了创新的幼芽!
(三)拓展延伸,培养想象。在拓展活动中,我结合本文特点,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自由表达的空间。如小鸭子学会游泳后会说些什么?这样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感悟全文后,我又让学生说说其他小动物它们都会什么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并模仿课文续编故事。最后,又让学生联系实际讲述自己最近学会的一件事。促进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思想,美化学生的心灵。
四、说教学过程。
(一)我会认--------复习巩固生字.1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小组内互相认读.2.师生做识字游戏.
(二.)我会读----------朗读课文,感悟道理.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顺.2贴字卡 3.师生接龙读课文.4.小组读.------要求读出感情.
(三).我会说―――说话顺练1.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小动物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生活的本领.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样学到本领的吗?2.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四.我会写.-------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果 子 去2.让学生拼一拼,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给生字组词.3.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用手描一描.4.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指导书写五.联系实际,布置作业.1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学会了什么本领?是怎样学的?课后说给小伙伴听听.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教学要求
1.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须用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
2. 懂得本文比喻论证的写法。
3. 掌握、积存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4. 学习荀子用辨证的方法使文章的道理说得透彻浅易却又有气概充分有说服力。
二、教学重点 探究词义,学习比喻等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第1段。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其起句学不能够已似易而难,因为全篇论述皆发源于此;其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反对儒家生而知之这一先验论的立场,要联系荀子的基础哲学思想才能获得比较透彻的懂得。本段中的设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层递关系,也要擅长区分。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 诵读教法
六、教学假想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标;介绍作者、解题;正字正音;懂得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试译难句。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标。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来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确信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关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感觉后天环境和教育能够转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记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啥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答复: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啥意思?学生才会领悟:本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差不多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标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结束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崇高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1)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 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Hū通于(古音声母韵母雷同)
(3)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雷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 Zhòng 砺Lì 参 Cān 省 Xǐng 跂Qì 臾 Yú
螯o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懂得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复习初中知识,综合考虑和练习二,学生自个儿懂得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能够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能够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能够、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能够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当。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当(能够、能够)结束的。
(2)木直中绳,感觉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如今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曲折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曲折。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标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曲折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能够)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存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舟楫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高低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是会意字,从纟,从刀,从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横断丝织品,绝江河特别像横断水流,所以绝引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如今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然而能横渡江河。
(5)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记。帮凶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帮凶,词义的情感色彩有了变化。强读Qiáng,坚硬的意思。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是特别的单纯双音词。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缘由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全句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帮凶,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由)。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点。
七、安排作业
认真阅读注释,正确懂得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明白的句子。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每组比喻的意义和内在联系;论述中心的3个角度;设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研读课文。
围绕3个问题讨论:
第一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题: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啥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啥内在联系?
第三题:本文设喻有啥特点?
由学生分段试译,试讲,教师重点点拨。
1.讨论课文段落层次: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能够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3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感觉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解释事物通过一定的变化,能够提高。直木为轮解释事物通过一定的变化,还能够转变本来的状态。这样,3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解释:肯下工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烘托。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揉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解释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彻,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解释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运用和借助处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解释人借助学习,就能补充自个儿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来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养与一般人有差别,而完全靠后天擅长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存的作用,解释学习上的成一定是不断积存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解释假如不积存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解释学习要积存。下面就分两层解释如何做到积存。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照,解释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解释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解释做到积存就要坚持不懈。最后来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解释做到积存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解释:做到积存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3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语文说课稿 篇7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是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兰兰过桥》。
(一)说教材
本教学设计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读为主线,由“初读”到“细读”到“精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表达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方法上,试图采用“扶”与“放”相结合,再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级主动的学习状态。通过“求异、创新”及“课外练习”收集有关桥的图片、文字,举办拓展活动——展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内容结构: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在哪里见过?快把你见过的桥说给同学、老师听。(学生自由答)
2.课件(出示不同桥的图片)边播放边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的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二、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各是什么桥?
(1)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
(2)鼓励引导:你很会读书,请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
3.课文的哪段写潜水桥?谁来读读?
4.课文的哪段写塑料桥?谁愿意读读?请举手的学生齐读。
5.再读全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教学目标
1、学会5~10自然段的5个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塑料桥的轻巧简便。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两种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五)、说板书
我的板书采用文字式,把课文中关键词句列举出来,简单明了,能让学生更清晰理解、记忆课文内容。
潜水桥:架在水里 玻璃砖造 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塑料桥:架在小河上 塑料管子 像雨衣大小
语文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教材第八册第一课《巴东三峡》。
1、知识目标:
掌握游踪,了解结构,抓住景物特点;
2、能力目标:
学习多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3、德育目标:
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线索和结构,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
引用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从游踪、线索、文章结构、景物特点、写景方法等几个方面分析本篇游记。
因为本文体裁属于游记,这种体裁学生首次接触,因此要向学生介绍这一文体及特点。
游记:
一种叙事散文,主要记叙游览途中的所见所闻。
特点:
1、散文的一种;
2、以描写、记叙为主,并兼有抒情、议论;
3、交待游踪,抓住景物特点,做到情景交融。
在导入这一环节,我是借助学生在初一上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郦道元的《三峡》导入本课的。
至于本课作者、出处、字词这些基础内容仍然是需要向学生重点介绍的。
接下来在教师范读,学生散读,齐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找到标志作者游踪的词语,可提示学生到段首句中寻找,并指明作者的游踪是逆流而上的。
游踪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巴东、秭归;巫峡;瞿塘峡;夔门(逆流而上)
在学生掌握了游踪的`基础上,不难概括出本文的线索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
下一个环节中,借助刚才的游踪与线索,让学生为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可以游前,游时,游后为划分的依据。
结构:
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
第二部分(9段)描写作者游览三峡的所见所闻。
第一层(6段)游览西陵峡经过。
第二层(7、8段)游览巫峡经过。
第三层(9段)游览瞿塘峡经过。
第三部分(10段)描写船泊后作者的轻松心情,反衬三峡的险恶。
这篇文章之所以被收入到《中华百年游记精华》,我想除了因为它清晰的游踪线索和分明的结构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作者在写景中运用多种技巧。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1、抓住景物特点;
2、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3、以心情描写衬托景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这个画面是本课的板书,主要依据文章结构设计的。
板书:巴东三峡
第一部分(1、2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
第二部分(3、9段)描写作者游览三峡的所见所闻。
第一层(3、6段)游览西陵峡经过。
第二层(7、8段)游览巫峡经过。
第三层(9段)游览瞿塘峡经过。
第三部分(10段)描写船泊后作者的轻松心情,反衬三峡的险恶。
最后,根据课后习题稍加改变设制了以下几个练习,分别以填空、填表、简答的形式对课上内容加以巩固。
作业练习
1、作者电宜易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作者抓住了西陵峡、巫峡、瞿塘峡山水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的?
3、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典故,并把他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试分析他们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巴东三峡》这课的粗浅理解,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语文说课稿 篇9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XX》,以下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和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步骤来说一说这篇课文。
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
《XXX》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X册第X组的一篇讲读/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表现了/赞扬了/告诉我们.。【如果是寓意性的文章只要说出故事蕴涵的道理就行,不必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本组课文围绕着“XXX”的话题展开,主要的训练目标是.【见单元导语,一般是体会句子含义、表达方式等】,本篇课文是本组的首篇/中间/结尾课文,起到引出/深化/总结主题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的三位目标设计体系,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正确认读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1)、(2)是任何课文都固定的,直接拿来用就行。】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怎样的思想品质)/理解(什么道理).。 【目标(3)主要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分析课文内容及中心,其中部分可以讲课文的重点,比如《詹天佑》一文就可以说是体会修筑铁路时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当然如果你说具体了,可以把第一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省去,第三句就看是是么类型文章,寓意性的说理解的道理,其他的就说反映人物品质,说明文就不用这一句了】
(4)理解文章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等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活动(或性格品质)的写作方法。
【目标(4)主要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我列举了三句常用的话,这个根据单元提示中的训练目标具体确定。】
(5)激发学生./培养学生.。
【目标(5)主要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很容易确定。】 其中我把教学重点定为.【教学重点一般是目标(4)或者(3),或者两者结合一下,这样比较保险】,教学难点定为【根据我看过的N篇教案,教学难点一般是理解理解题目含义、理解末尾句含义等,不过这个最好和教案上的保持一致,要背!】。
接着,我来说一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关键.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点拨启示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主要采取“质疑问难法”、“交流讨论法”、“圈点勾画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方法可以根据具体课文调换,但必须得在你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这些方法。】
我再来说一说教学过程,这也是我今天说课的重点。
这个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说大标题)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我在多媒体上播放/呈现.,然后请学生谈一谈(设计问题) 从而引出课题XXX,并在黑板上书写。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依据直观性的教学原则,通过情境设置的方法导入,这样做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又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
【设计意图一定要说,内容可以结合你的教学设计调整,一般要说清楚你设计的依据、设计的目的或者起到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请学生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并在多媒体中展示自读的要求:
1.边读边划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完成自读之后,教师再留出一些时间供学生思考问题,接下来在多媒体上呈现字词练习,以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然后,师生交流初读感受,教师指名一些学生来回答问题,同时带领学生划分段落,并进行概括总结。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在朗读的基础上,学生自己解决字词、感知全文,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读环节的流程基本可以按照这一思路,当然这主要是符合记叙文的设计,其他文体可以将第三个问题稍加斟酌即可。】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部分探究)
【如果是讲一课时的内容,把标题换成部分探究】
这一环节中我又分成几步展开。
第一步,请学生默读课文(或者是其中的某某自然段),找出的句子。
【核心问题的设计要符合文中重点语句的表现内容,可以是有深刻含义的或者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
第二步,教师指明学生来读一读找到的句子。接着教师在多媒体上呈示其中几个重点的语句供全班同学谈论,这些句子包括:.等(列举一二)。然后可以让学生展开同桌间或者四人小组间的句子品析,交流品读后的感受。
第三步,教师请同学谈谈对句子的理解,并询问学生是如何进行感悟的,从而引导学生 通过分析关键词、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句子。比如(找出一句范例,提出引导问题)
第四步,教师总结,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个性化阅读与交流阅读相结合,引导学会说呢个自读自悟,学会表达与分享观点,从而感受文章丰富的内涵。
(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首先教师对文章的内容与中心进行总结概括,随后展开全班讨论,询问学生从文中感受或者启悟到什么,并结合实际谈。
【如果是第一课时的说课设计,此步可以省略】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我们知道,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汇合点,是对
课堂内容的巩固与内化,因此,我设计如下课后作业:
必做题:1、摘抄本文的好词美句并背诵积累
选做题:2、课外阅读同类型的其他美文,做好读书笔记
3、根据课文仿写作文______ 以上几个作业紧紧围绕语言文字,从积累到运用,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最后,我来说一说板书设计。
这个板书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而且使全文的脉络清晰整齐。
【如果不要求写板书,此步只要说一下大致的结构布局就行,但不能省略这一步。】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05-24
语文优质说课稿05-20
语文《水》说课稿01-04
语文《猫》说课稿01-05
语文优秀说课稿11-05
语文说课稿11-06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8
语文《赵州桥》说课稿07-14
经典语文说课稿12-01
语文《手指》说课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