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6-27 01:36:0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五年级语文说课稿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五年级语文说课稿集合七篇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长歌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0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同时,由于学习本组课文,仍然要求要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文化素养。本着这个总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学习《长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掌握“葵”“羹”“煎”三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相关的诗句,领悟赏析古诗的方法,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把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起心灵的共鸣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作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优秀的古诗文,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方法选择上,我重在“赏析”,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读,读中感悟,并结合搜集与有关春天、时间的诗、名言、格言,制作的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尽量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让学生始终游走在诗韵的画卷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交流中带来的美感和愉悦感。

  《长歌行》一诗教学采用一课时,首先是激情导入。教师引用《匆匆》及相关的`诗句引出课题《长歌行》,释题。引导学生背诵《古朗月行》、《石灰吟》、《暮江吟》等,明确“行”、“吟”都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这种利用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导语引出课题,不但能在潜意识中引导学生把握本诗的主题,而且一开始能把学生带入情景学习中。同时,有意识的拓展,增加课容量的同时,体现了大语文观,明确了积累的重要性。

  接着是品读《长歌行》。分步出示课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读诗,按照标出的节奏读诗。并在范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加上适当的动作,表达他们对古诗的初步情感体验和了解。在这一环节中,朗读要求的逐步提高,朗读技巧的逐层解剖,让学生明确怎样读,才能读出诗歌的美。学习方法的掌握是最终的学习目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为理解、感悟诗歌表达的意思奠定基础。

  赏析《长歌行》是本节课堂教学的重点。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诗是围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写的,接着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合作学习,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课件中标出的关键字词,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诗句的理解。在汇报交流中,相机引导完成以下问题:(l)学习了前两句,你会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诗句?(2)学习了三、四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时光易逝,一去不返)(3)围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会想起哪些相关的诗句?作为你们,应该怎样改动诗句,更好的表达我们的感情?最后明确诗歌的主题思想,结合课件引导学生总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前四句通过朝露易逝、花草枯萎和百川归海说明美好时光短暂而易逝,且一去不复返,后一句只抒胸臆,劝戒人们珍惜时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在徒然叹息。最后要求学生给自己写一两句话,最好用上一句你搜集的名言名句。在教学中,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充分给学生展示才华的空间和机会。语文教学,特别是诗歌的教学,立足文本,但必须超越文本,不能仅限于诗句意思的理解上,要把重点放在“赏析”二字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同时,必要的拓展和延伸,在帮助理解诗歌主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祖国灿烂的文化产生强烈的吸收欲望,使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效果最大化、最优化。让学生始终走进诗歌,引发共鸣,达到深层次的学习目标。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莫高窟》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先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接着写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特点,最后写莫高窟是艺术宝库。

  二、说目标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感受这些风景名胜的美丽,体会到作者蕴于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根据大纲要求,课文类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文字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极好例子,可以通过朗读的训练,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借助图片和音乐,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莫高窟的艺术特点。

  根据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从本课描述的内容极具鉴赏性,在教学中运用展示图片和音乐相结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特点,这课学习的重点从内容上讲欣赏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彩塑、壁画),难点就是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四、说教法

  《莫高窟》是继讲读课文《江南水乡——周庄》、《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夜色》之后的第四篇课文,学生对品读课文佳句,欣赏风景名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课立定于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

  下面,重点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教师出示泥塑、谈绘画,通过问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学生已有的认识,接着引出课题,借助图片理解“窟”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寻找答案,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目的是为了后面学生找描写彩塑、壁画的内容打下铺垫。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质疑问难,围绕研究性的问题,学会筛选性阅读,探讨,我们的课堂充满了问题,才会学趣盎然。(如果学生不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养成能提问的好习惯。)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你最想读哪一段内容?(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随机进入,这样,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尊重学生。)

  2、品读“彩塑”一段。

  (1)朗读感受:莫高窟的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

  (2)欣赏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莫高窟的彩塑。(学生欣赏图片,形象具体地感知了彩塑的神态。)

  (3)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彩塑的神态。)

  (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字里行间蕴于情感。)

  (4)对话追问:同学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请你们追问一下古人,他们当时塑造神态各异的彩塑,心里是怎么想的?(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与课文对话,与课文交流,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5)美读感悟:把你自己对莫高窟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放音乐)学生配上动作。(此目的是通过美读、模仿,让学生体验、感悟、熏陶,在语言的海洋里领会情感。)

  (6)想像说话:如果你站在莫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赞叹?(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和情感的共鸣。)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放幻灯片)

  (渗透学法指导)

  4、自主品读彩塑一段,读后汇报交流。

  5、欣赏了莫高窟的壁画,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用横线画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位的词,你怎样理解?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结晶”是什么意思?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领会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并理解“结晶”的意思,激发学生对我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五)、欣赏影片。

  (进一步了解莫高窟的艺术,激发学生内心对莫高窟的欣赏,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说:板书

  14莫高窟

  彩塑

  壁画

  (栩栩如生)

  (宏伟瑰丽)

  结晶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窃读记》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一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林海音。这篇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我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本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以“我爱阅读”为主题,训练重点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本文在单元中起着以篇带篇的作用。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目标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体会窃读的滋味,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个板块——说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我采用了“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

  在学法上,本课拟引导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议议、想想,合作探究来读懂课文,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自己探究感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三个板块:说教学程序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一堂新授课,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嘛。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起的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师生的心会更接近。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谈谈课外阅读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和享受,之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的作者在课外阅读时的感受与众不同,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这个看似很简单很随意的聊天,其实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揭示课题。

  二、疏通字句,整体感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引入新课后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并且标出自然段。

  第二步:指名读最吸引自己的那部分内容,随机指导生字读音及书写,重点是“窃、腋”等几个,理解“窃读”等词语。

  第三步:默读全文,引导学生交流“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本环节安排了“三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一次有一次的目的。在读中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在读中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后续的研读、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谓一箭多雕。

  三、潜心赏读,品文悟情

  抓住重点,体会是关键,在学生交流“‘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

  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和恐惧”展开讨论。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尊重学生的个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好的语文教学,就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交流情况应抓住课文的重点句: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同时要体会作者贪狼一词的“贬词褒用”的精妙。

  2)“我有时还要装着皱着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的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的内心对比描写,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3)“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就咽了一口唾沫这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和智慧。

  我们要从这些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最后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作者的心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读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能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同时又能加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对读书的渴望,对知识的热爱。

  四、回归整体,拓宽延伸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通过总结,可以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储存信息,巩固记忆。

  在学生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明白并受到启发,在黄金年龄进行阅读,多看书,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的结尾把学习的触角向课外拓展延伸,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上就是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说课稿全部内容,此分享对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非常有帮助,小编祝教师朋友们工作顺利!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人生的开关》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简单,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富含哲理。这篇记叙文讲述了“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在矿上做临时记账员,因没有听信大毛的蛊惑,坚持诚实记账,不虚报冒领,顺利挣够了上大学的钱,从此,人生道路很顺畅,并揭示了人生道路上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把握好发展的方向。

  全文共9小节,可分为两部分:第1-7节写了“我”当年在矿上做临时记账员时,没有听信大毛的蛊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从此,人生道路很顺畅的往事。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通过“我”面对大毛的蛊惑时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真实地展现了“我”从瞬间的动摇到决定不理大毛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走上顺畅之路。第8、9节写了多年后“我”回乡,与矿上收柴的张叔提起往事,更加领悟到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性。

  课文采用的是前叙事后点题的写作方法,全文叙事充分,点题自然。文中的“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这句话充满了人生哲理,而文中的“吃了不该吃的要拉肚子的”“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这2句话虽然语言朴素,但同样闪现着哲理的光芒,在阅读过程中,均值得学生去细细品味其中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教师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只对易错字的音、形作强调;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积累了不少方法,部分词义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通过四年多的语文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学生与学生之间仍有差异。相对语文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人物精神等。而相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弱的学生在概括能力上还存在一点问题。

  在理解重点句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各种语言训练,针对学生思维深度、言语概述能力,强化练习。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上。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差事、差错、门槛、蛊惑”中带点字的读音,联系课文理解“开关、蛊惑、昧心、顺畅”等词语的意思。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读准“差事、差错、门槛、蛊惑”等带点字的音;在语境中理解“开关”、“蛊惑”、“昧心”、“顺畅”等词语的含义。五年级下的教材不提供统一的生字表,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生字教学。教师需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学做针对性地指导。

  目标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要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简要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任务。概括能力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基本功,从思维能力出发,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从表达出发,给学生以化繁为简的语言运用过程。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文中要点,正确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目标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面对蛊惑时的心理变化,联系上下文理解 “吃了不该吃的要拉肚子的。”“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 及“人生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 的深刻含义。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各地,描写了我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松的赞叹和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的表达很有特色,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黄山松的奇和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如身临其境。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训练的美文。

  二、说教学目标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独立识字的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语言评价能力,但是受年龄限制,阅历浅,认知水平差,对黄山松比较陌生,对它的姿态缺乏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以及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针对新课标对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指导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样的理念,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1、创设情境法2、朗读法3、讨论交流法4、勾画圈点法

  五、教学过程

  本课时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检查预习;精读第二自然段,学法用法;精读第三自然段,仿写小片段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上课开始,为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播放黄山风景区视频。学生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播放黄山风景录像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因此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欣赏了黄山风景区的视频,大家都有什么感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调动,很想去揭开黄山奇松那一层神秘的面纱,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过渡语: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课件出示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说,“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齐读课题,读出“奇”,学生质疑问难,问题集中在“奇”上,在旁边板书“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难读的词语,句子。预习是为培养自学能力服务的。检查预习还可以了解学生学情,解决了字音,会读课文了,课文的解读、感悟才可以开始。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松树?(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学法用法

  第二自然段是教学中的重点段,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符号分别标画出描写不同松树的句子。找出文章中主要写了哪几种松树?把描写自己喜欢的那种松树的句子大声的读出来,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逐句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理解,读出感悟,读出黄山松的奇和美,读出作者对黄山奇松的喜爱和赞叹之情。指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课件出示迎客松图和句子)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让我们细细地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迎客松的“奇”。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迎客松被称为什么?(板书:好客的主人。)

  引导学生学习迎客松,总结学习方法,再运用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其他两大名松。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课件出示陪客松、送客松图片,指生上前面说哪幅图是陪客松,哪幅图是送客松,主要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谈理由,说出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仿写小片段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探究写作方法,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的联系起来,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才能较快的提高写作水平。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黄山松还“奇”在哪儿?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千姿百态)再次提问黄山松到底有哪些姿态?(引读第二句)让同学根据第三自然段发挥想象说话。根据第三段总分总的结构写一写黄山的其他松,也可以写写我们美丽的校园,更可以写写黄山其他三绝:怪石、云海、温泉。之后出示黄山怪石图后指导仿写“怪石”。

  六、说作业设计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别是重视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因此,在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上,我摒弃枯燥机械的重复式作业,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出个性化的特征,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的作业设计是这样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并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2、当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说出“奇”,也许明年暑假你就能来一次黄山之旅。

  3、推荐文章:《黄山奇石》,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袁牧的《游黄山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丰子恺的《上天都》等都体现了黄山的绝美秀丽的风姿,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相关的书籍读一读。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的思路,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学习本课的学习任务。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以简单明了的方式把本课内容表现出来。我的板书如下:

  迎客松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陪客松绿色的巨人千姿百态

  送客松天然盆景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3个自然段,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二、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三、说教法

  1、创设情境,入境入情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们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五年级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上课伊始,采用电教媒体出示黄山风景图片,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心情得到了舒缓,身心获得了愉悦,无形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

  3、延伸开放,拓展深化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品味“迎客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说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四、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以“黄山四绝”引入课文,课件出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去仔细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板书题目:奇松)根据题目让学生提出疑问(黄山奇在哪儿?)(让学生质疑培养了学生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活动)

  3、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朗读课文(2)简单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4、交流

  5、精读课文。主要采用抓住重点段也就是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松之奇。黄山松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节。读后请同学们交流对自己喜欢的一棵松树的感悟。这儿我主要介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迎客松之奇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讨论,全班交流。

  出示语句,再读体会。

  6、品读语句,感受松之奇。引导学生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到以下几点

  交流:

  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二奇在生命力强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

  三奇热情好客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设计理念:

  《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主要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人家中的九岁男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这篇文章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是学生学习文言文一块很好的敲门砖。根据新课标对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建议,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主要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形式,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并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为此,围绕本单元“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的教育主题,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学情的把握,学生只有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才可体会杨氏子的巧言善辩,以及富有艺术性的言语表达。这跟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以情境为线,古文为珠,突出“趣”字,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角色体验、模拟表演等方法去融入古文;以“朗读”为轴,通过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情境对读等方式,引领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积累优美语言材料,用优秀的文化甘露浸润学生幼小的心灵。

  二、教法设计:

  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读。所以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如何才能读好,难点是因此才能好读。为此,我主要采取导读式教学法,该方法导语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角色体验法、拓展迁移法也是本课教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导读式教学法”的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学法指导:

  学习文言文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学习方法是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的过程,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教学全过程。

  四、教学流程:

  流程一、激趣导入,揭题释疑:课前设计谈话环节,旨在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进而利用揭题导入的方法,激起学生对学习新课的`好奇。

  流程二、初读古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的设计秉着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以读为主线,自主深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1、自由读,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2、示范读:考虑到文言文在停顿、重音、语气、等方面的特殊性,老师进行示范朗读,由此对学生的朗读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

  3、四人串读:领会、揣摩老师范时的停顿、重音、语气,学生合作串读全文,借此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这三次不同要求的读的训练,使学生读准了字音,读好了断句,读通了课文,逐步感受到文言文的朗读技巧,初步达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朗读要求。

  流程三:熟读课文,读懂故事:文言文教学的读懂,仅仅要求能够“疏通文意”,大致了解课文意思就可以了,所以这一环节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课文,反馈交流时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利用学法迁移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学生学有困难,还可以用文白对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流程四、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文中的对话,是课文的精华部分,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立足于语言文字,将理解词句、读透内容、入情体验、感情朗读有机融合起来。主要安排了以下4个教学环节。

  1、体会杨氏子的“甚聪惠”:通过替换练习去感受“应声答曰”的机智。

  2、感受杨氏之子巧答之妙:对答一妙之所在即以对方的姓氏做文章,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答二妙之所在即“未闻”一词隐含的礼貌与委婉。

  3、迁移改文,拓展创新:变换姓氏,内化学生的语言表达。

  4、角色体验,背诵积累:对照古今文,分角色体验人物语言,达到熟读成诵。

  流程五、回归生活,学会交流: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基于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中的杨氏之子,以他为榜样,学会在生活中与人交流。做一个有礼貌且有修养的孩子。

  五、教学反思:

  提到文言文教学,我们就会习惯性的迸出诸如“之、乎、者、也”之类的文字,枯燥之味也油然而生。但是,通过执教《杨氏之子》,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文言文教学也同样需要艺术。从某种角度来讲,它似乎是在更大程度上去挑战我们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师教书,表面上是在教教材,实际上是通过教材咀嚼生活······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06-09

《语文》说课稿05-24

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11-09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01-16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06-26

小学语文五年级白杨说课稿03-10

五年级语文《钓鱼启示》说课稿03-09

五年级语文范仲淹的故事说课稿03-16

语文五年级《梅花魂》说课稿09-21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