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6-27 06:31: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范文集锦9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说课稿范文集锦9篇

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题目《重力》,是新人教版的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1、教材、学情分析

  重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的知识对之后学习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时非常重要,同时又是学习压强、功的基础。“重力”是“力学”中的基础,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本节课由“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来”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从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两个方面来认识重力。

  在授课中本人根据学生的思维逻辑,把“重力的由来”由最后学习内容调整为首先进行学习再学习重力的概念比较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对于重力的现象较为生疏。乡村孩子,大多基础较差,通过半年的物理学习,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缺乏一定的探索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当然在课堂上还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让学生体会和认识到重力的存在及有其产生的效果。

  2、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本节课中最担心学生难已掌握下列两个问题:

  1、掌握重力的“三要素”;能进行重力大小的计算。

  2、运用重力计算公式来解决相关问题。

  因此我把这两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重点难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会由质量计算重力大小。

  2、认识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心”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牛顿关于“万有引力”的理论思想,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认识并掌握求重力的公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重力产生的原因的探究,了解牛顿的贡献,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的意识,树立探索太空奥秘的理想和信念。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和讲解法等,多种方法配合使用,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上教师讲解,将达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1、选择教具依据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用具及设备选取得当有利于使教学过程从抽象到形象。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为此,我选择以下的教具及设备:

  2、教具: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重锤线、钩码、三角板、铅笔、细线、橡皮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重力

  播放PPT,观察图片:建在斜坡上的房子、比萨斜塔等,通过观察图片来发现问题,然后联系生活中的物体下落,扔东西时,物体的下落轨迹等,通过以上现象让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同时让学生阅读教材,p9导读与p12重力由来,回答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寻求规律,形成理论,树立探索太空的理想,激发向科学家学习意识,让学生自然进入课题。

  (二)实验探究,寻求规律

  1、重力的大小

  生活中我们提起不同的物体用的力也不相同由此并根据科学实验探究方法提出问题,猜想质量与重力之间有何联系?分组实验,用测力计和钩码探究质量与重力之间遵循什么规律,总结结论。设计,填写书中表格。

  根据表格数据以m为横轴,G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点绘图像,计算G/m,小结g=9.8N/kg.总结重力公式。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学会正确的探究规律、方法、步骤和基本操作思想,引导学生建立理论来源于实践,规律就在身边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分析归纳,理解应用

  1、重力的方向、重心

  P11,先阅读,分析总结;重力的方向是如何的?并引导学生去发现,“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的区别,同时联系生活中一些物体下落的轨迹来加以巩固。再进一步由力的三要素引出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要求学生掌握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确定方法。

  通过以上教学让学生掌握重力三要素;提高学生阅读学习能力,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4)课堂小结 感悟新知

  关于重力

  (1)重力产生的原因——万有引力

  (2)重力大小G=mg,g=10N/kg

  (3)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是重心

  (五)课堂训练 巩固新知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重力计算公式来解决相关问题。

  (6)课下作业 巩固升华:

  p14,动手动脑学物理 1----5.

  设计意图:1-3题考查重力公式的应用,训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公式、运算过程和结果的规范与准确。4、5题考查学生是否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说课稿 篇2

   《新 年 好》说 课 稿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是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原则和要求。它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以全新的感觉来面对课堂、学生和教材。同时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也是我本次参赛课的理论依据。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次参赛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一册第十一课教材。本课共分三个课时,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有:歌曲《新年好》、综合训练(一)(三)(四)。

  《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 拍,F大调,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乐歌舞,互相祝贺的愉快心情。

  综合训练(一)是认识铃鼓并掌握其演奏方法;(三)让学生按节拍用踏脚、拍手、等方法为《新年好》伴奏。(四)是用铃鼓、碰钟为歌曲伴奏。

  2、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新年好》。

  (2)、认识铃鼓,掌握其演奏方法,并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进行创编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

  (1)、学习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4、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节奏,用各种方式为歌曲伴奏。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学习。要使学生学得主动,必须靠教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只有遵循音乐学科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如下教法:

  1、根据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原理,运用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乐学。

  如在教学节奏时,我采用了用学生与小兔子交朋友的方式,让学生按节奏说话,学生便在玩中学会了本歌的节奏。

  2、创设情境法:为了使同学们很快进入到新年的歌曲内容中去,我把教室布置成新年的场景,让学生感觉到了新年到处喜气洋洋和热烈的气氛。通过开火车的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

  3、根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我运用了“音乐感知实践教学法”和“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就是通过听范唱让学生感知的。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重在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实感地表现。在学会唱歌曲后,我通过学生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及,选择表演形式自编表演动作,对歌词二度创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表演、舞蹈、创作等综合音乐艺术中,使学生获得感知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4、运用谈话法、讨论法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这两种方法在本课中主要体现在理解歌曲内容和对歌词的二度创作及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上。

  5、视觉图象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直观教具,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如:在节奏练习时,通过直观教具小兔子的说话,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歌曲导入时,我充分运用了VCD范唱及图片,使学生既理解了歌曲内容又激发了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了新年的情景。

  三、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本课的教学目的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

  1、听唱法:“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音乐是听觉艺术,这就决定了音乐艺术时间都必须从“听”入手,在“听”的基础上进行,也决定了音乐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放在首位;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我让学生从听入手,逐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音乐鉴赏力,总之,只有自己会了,成为自己的知识,才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听节奏、听歌曲范唱,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全组学生共同讨论。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时,可相互激励、互相启发,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表现出“社会促进作用”或结伴效应。在本课中这种方法我主要用在改词与创编伴奏乐上。

  3、二度创造法: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能直接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教育未必要求每个学生能创作高水平的音乐作品,未必要求每个同学能较好地进行歌曲的二度创作。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让学生敢想敢试。例如:我在唱歌教学中,启发学生以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表演唱。以自己对歌曲旋律、节奏的感觉以及对生活的感受创作歌词(各种节日的歌词);在音乐节奏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要求创编句子(和小兔子交朋友的句子);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等等。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本堂课我针对教学目标,为这堂课的每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下面,我说说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课前,我把音乐教室布置成新年的场景,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新年的气氛,为学习新课打好感情基础。

  2、组织教学:(4分钟)

  学生具有爱听激励性的话语的特点,所以我通过师生谈话,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又有好动的特点,所以我通过律动《火车开啦》,让学生在动中体会音乐的快乐,并进入到音乐情境之中。

  3、节奏练习:(4分钟)

  通过小兔子与小朋友们交朋友的活动,使学生在乐中掌握了歌曲节奏。

  4、歌曲教学:(12分钟)

  因本课歌曲是许多学生都在幼儿园时会唱的,所以本环节时间不用太多。

  ⑴导入:通过谈话法,让学生感受到了过新年的情景,引入新课《新年好》。

  ⑵范唱:通过范唱,感知歌曲的艺术形象及演唱形式。范唱后,生说出歌曲内容及情绪,使学生加深了对歌曲的感受和认识。

  ⑶学唱歌曲:在这一过程中,我采用听唱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生动的范唱体会带感情的演唱。

  ⑷歌曲处理:我用谈话法激励学生说出歌曲演唱时的情绪。(加入让学生按节拍用踏脚、拍手、等方法为《新年好》伴奏)

  5、创作练习:(16分钟)

  ⑴运用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对歌曲进行改词练习的二度创作,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⑵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创编出节奏为歌曲伴奏,使学生既感爱到了过年的欢快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⑶录音:

  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体验,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到新奇及感到的自己的能干,使学生对上音乐课提高了兴趣,并让学生作自我评价,从中得到提高。

  ⑷采用自编表演动作形式进行歌表演,它又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让学生在动中学,多实践,加深了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也对学生进行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6、总结:(2分钟)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用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把音乐课的内容和课外延伸。

  7、律动出室:(2分钟)

  再次用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在愉快中离开音乐课堂。

  这节课的黑板设计为:上边是小灯笼,左边是红包小礼品,中间是歌曲内容及图画,右边是鞭炮。

  这堂课充分运用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新理念,让学生来尝试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手段进行教学,给了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我想要努力上好课教好学生,这才是最主要的。希望各位专家,老师对我提出宝贵意见和批评,多加指导,我将非常感激。谢谢。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回顾.拓展二》,包括“交流平台”要引导学生交流以下内容:一是通过阅读课外书和向长辈调查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二是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日积月累”安排了两首古诗: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和唐代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一首写元旦,一首写中秋节,两首诗与本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有紧密的联系,目的是拓展课文内容,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趣味语文”编排的材料,是三种文体的变化,阅读后既感到有趣,又能领悟到标点符号的妙用。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清明》,标点符号略作改动,竟变成一首绝妙的小令,标点符号再作改动,又变成一出精致的小短剧。而且文体变了,基本意思不变。可见标点符号的作用真是神奇。

  在本堂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交流对本单元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2、课所列的两首古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悟。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把课内外结合起来组织学生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习作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累,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课前准备: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说学生】

  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多角度的了解了中国的民风民俗,但在每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们搜集的资料、了解的资料还是受到了课文的.限制,因此在交流平台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搜集民俗的材料,杂爱教学中要加强学科的整合、内容的整合。因为本课所涉猎的范围较广,因此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以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或艺术课了。

  【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导入设计

  设计一:(回顾本单元的收获)本组课文是以民风民俗俗主题的,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以课文为例畅谈自己的收获,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以进一步感悟本组课文阐述的民风民俗。)

  设计二:(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回顾拓展二。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二、日积月累

  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

  (3)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

  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初读,读准字音,明白字义。

  (5)了解作者,感知文章。

  (6)细读古文名句,谈谈自己对句子的初步理解和感悟。

  三、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

  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3.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

  (1)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练习设计

  1、积累自己喜欢的节日成语

  2、积累自己喜欢的节日诗句

  【说板书设计】

  根据我校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堂课板书如下:

  回顾·拓展二

  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一、交流平台

  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

  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

  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元日【宋】王安石

  二、日积月累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三、趣味语文有趣的标点唐诗《清明》

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主题是大班社会活动:端午节。

  一、说教材

  1、本次活动是大班下学期端午节文化主题课程组成部分,它从身体运动角度向幼儿诠释传统文化。

  2、在这一活动中,首先让幼儿知道端午节这一名称,了解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了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并选择了几张有关端午节的图片,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如:有关屈原的传说,进一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以艾草驱毒避虫的习俗;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3、结合以上原因,本次活动从情感与社会性、知识文化、运动素质与运动技能三个角度设定以下目标: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形成初步的竞争意识;加深对端午节文化的认识;锻炼腿部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4、在活动准备上,考虑到活动要与幼儿原有经验相联系以及支持活动顺利展开的需要,做以下准备: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来历与习俗的图片;音乐《众人划桨开大船》;场地布置——布置好河流,标志好起点和终点。

  二、说教法

  1、整个活动以集体教学为主,辅之以分组指导。主要考虑到集体教学在讲解和示范基本动作要求以及布置活动任务方面的方便、省时。分组指导则因为不同小组

  幼儿在能力、经验、需要存在差异,因此希望通过分组指导促进每组幼儿最大化参与运动。

  2、具体来说,在活动导入阶段,通过提问法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时间,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活动导入方式,关注的是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在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阶段,通过图示法与讲授法交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在幼儿学划龙舟阶段,通过讲授法与示范法交代赛龙舟的基本玩法,运用讲授法与示范法是希望从言语和动作方面让幼儿明白赛龙舟的基本规则与任务。

  三、说学法

  1、为了更有效完成活动的目标,并顾体验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及大班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本活动主要强调幼儿的

  2、具体说来,在活动导入阶段,幼儿通过观察、回答问题、讲述的方式,符合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在学习划龙舟阶段,幼儿以小组合作了解游戏规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观察者和交流者的角色,给予幼儿自由活动的机会。竞赛游戏阶段,幼儿通过参与竞赛,体现《纲要》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的要求。

  四、说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环节,主要流程为:活动导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学划龙舟——赛龙舟——回顾端午节的时间、来历与习俗。

  第一环节:活动导入

  幼儿坐成半圆,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吗?

  第二环节: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先出示屈原的图片,让孩子了解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再出示粽子、艾叶、赛龙舟的图片,让孩子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第三环节:学划龙舟

  十四名幼儿分成两组,由幼儿自由分组。教师带领一组幼儿示范、讲解划龙舟的基本规则和动作要求,使幼儿既知道游戏的基本玩法,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将时间与精力放在划龙舟的技能技巧上。

  第四环节:赛龙舟

  此阶段运用了前一阶段习得的动作技能,同时通过比赛增加游戏的乐趣,确保幼儿最大化参与运动。

  第五环节:回顾端午节的时间、来历与习俗

  幼儿坐成半圆,教师带领幼儿回顾知识点并进行活动总结。 我的说课反思到此结束!谢谢!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王何必曰利》是高中语文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孟子》选读的第二节,本单元共选七节,每一节都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从不同方面展现了孟子思想的精深与伟大。对于孟子的思想,学生较陌生,但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不陌生,在教学中通过课文的延伸,联系实际生活,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进行联系、思考、探究,领略“纯中国学时期”文学的艺术魅力。

  《王何必曰利》一节主要介绍孟子的义利观,孟子把仁义张扬为私利之上更高的价值,对我们省察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念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根据此教学要求及本文的特点,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文中文言知识。

  2、掌握孟子对比论证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析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首尾呼应的结构;

  2、诵读课文,对比孟子和孔子的义利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会孟子思想对今天的启示意义,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孟子的义利观

  二、 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点拨法:布置预习,让学生利用课本下的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教师点拨突破第一个教学目标,然后在课后训练(创新课堂自主学习部分)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2)引导法:对于孟子的思想,学生较陌生,但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不陌生,通过课文的延伸,联系实际生活,通过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进行联系、思考、探究,以突破教学难点。

  2、学法

  (1)自主学习,诵读课文,梳理文中的文言知识。

  (2)合作探究:借助课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义利观的现实意义。

  三、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一则

  1、学生诵读第一则内容。

  2、抽查学生翻译情况。

  3、第一则内容探究

  (三)学习第二则

  1、抽查学生翻译情况

  2、第二则内容探究

  (四)合作探究

  (1)对利的追求孔子与孟子的区别在哪里?

  (2)试比较孔孟两人的利义观?

  (3)孟子的义利观的局限性

  (五)课文总结: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请以“自私”或“文明与小节”为话题,运用正反对比法写一段话,阐述你的观点。

  (七)教学反思(待后续)

说课稿 篇6

  【教材解读】

  《风筝》是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1月24日的一篇散文,选自散文诗集《野草》。关于本文的主旨,历来有多种理解,且多强调作品的政治性──对封建教育、 封建家长制的批判。这是有道理的。但是,由于时代久远,加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认知实际的局限,要初一的学生理解鲁迅作品的反封建性是有较大困难的。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本文时,应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认知实际出发,侧重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关于童年游戏心理的描写以及“我”因童年时曾对小兄弟进行精神虐杀而产生的懊悔和悲哀的情感的描写。也就是说,在教学本文时宜淡化政治色彩,注重人文情怀,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品读、欣赏。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体会小兄弟痴迷风筝的童心,了解“我”对小兄弟施以精神虐杀的残暴以及“我”由此而产生的痛悔和无法把握的悲哀,从而使学生受到一次人文情怀的教育。

  至于本文教学的难点,我认为应是对作品中一些语意含蓄而深刻的语句的理解。按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要理解这些语句是极不容易的。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对这一问题不应过多涉及,我的处理办法是:在学生质疑的环节中,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简单点拨,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大略的认识即可,更多的内容则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再去领悟和体会。

  【理论运用】

  1、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理论。

  语文是学习、生活、工作的工具,传授语文知识,教会学生阅读和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语文又是一种文化。语文教育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它作用于人的精神领域,承担着改造国民素质,重铸人文精神的重任。

  2、主体教育思想。

  主体教育观要求语文教育要弘扬人文精神,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真正地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知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经验。

  3、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是建构主义的理论精髓,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激活、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经历。

  4、个性化和创造性阅读的原则。

  艺术接受心理学认为,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是双向交流过程,艺术创作主体是生命体验的阐释者,而接受主体则是体验的二度阐释者,二度阐释的价值,决不在创作行为之下。如果没有接受主体的参与和响应,任何艺术活动都是潜在的甚至是不完整的'。这一理论建立了作者、作品与读者之间的新关系,强调了读者的在阅读中的地位,也强调了阅读的个性化和创造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教法选择】

  激趣。以一首短诗引入,同时让学生回忆童年时游戏的往事,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使用专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效果更佳。)

  引导。在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教师对阅读的步骤、重点等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点拨。在学生学习遇到疑难处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给予必要的点评。

  【学法引导】

  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解读文本。

  2、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阅读、去感悟。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首先用一节饱含深情的、回忆童年的小诗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回忆童年时游戏的往事。

  2、介绍作者(老师简单介绍之后,由学生补充)

  3、初读课文。此时教师不作任何提示,完全由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让学生获得最自然的、最富有个性的、整体的阅读感受。

  4、交流感受。这个环节为学生搭设一个互相交流、表达阅读感受的平台。

  5、重点品读。这个环节是在学生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重点段、重点句以及重点词,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个环节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整体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悲哀。

  第二步:重点品读第三段,体会“小兄弟”对风筝的痴迷。

  第三步:重点品读第四段,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二的表格,了解主要事件的各记叙要素,并且用心去体会“小兄弟”被“我”粗暴地折断、踏坏风筝时心境。

  在这一步中还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了解“我”对小兄弟施以精神虐杀的残忍和淫威,认识到它的非人道和可憎,为下面理解本文的主旨作必要的准备。

  6、探究主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各组代表发表观点。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涉及对封建教育、封建家长制的批判,教师要可给予引导和补充。

  7、学生质疑: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就文本自由质疑,问题不设定。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或者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

  8、结束授课。

  【板书设计】

  少时:折断风筝────精神虐杀

  中年:未能补过────永恒悲哀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

  2、说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从而概括出面积的含义。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和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知识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2)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关键是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认识了物体的面,真切感知过面是什么?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平面图形。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时面积又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或物体的面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节课,我主要是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引入法:通过创设涂色比赛情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需求。

  2、比较法:通过不同物体或平面图形面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面积是有大小的。

  3、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4、自主探究: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三、说教学程序

  (一)设计思路

  在认真分析教材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分为: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激活学生思维。

  2、互动探究,认识面积——感受面积概念。

  (1)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2)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3)推导出面积的意义。

  3、实践操作,体验策略多样性——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1)比较两个正方形的面积。

  (2)比较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4、巩固应用,课后延伸。

  (二)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比一比,选你喜欢的颜色,看谁涂得又快又好。

  二、互动探究,认识面积。

  1、继续进行涂色比赛。涂色,请3名同学抽取题卡。

  2、通过比较,了解封闭图形有面积。

  3、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出示5个封闭图形和1个不封闭图形,要求学生涂色。

  4、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指指学具的表面,找出面积。

  (2)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面积呢?

  5、那么你能试着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吗?

  四、实践操作,体验策略多样性

  比较面积的大小。

  (1)观察黑板的面积和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你能发现什么?

  (2)数学书与语文书封面的面积如何比较大小?

  (3)看题卡第3题也有两个图形,怎么比较大小?用学具小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比较。感悟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五、巩固应用,课后延伸。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月亮和云彩》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写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的时候,看见月亮在云彩里穿行。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丁大勇和李小文争论究竟是月亮还是云彩跑得快,李小文用恰当的方法证明了云彩比月亮跑得快,表现了李小文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品质。课文叙事简洁,充满童真童趣。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有关节段的生字词,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3、知道遇到问题要多角度思考,寻找正确的答案,培养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8课,一起读课题——月亮和云彩。

  2、复习检查

  采用开“三人火车”游戏,让学生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的生字,同时也检查了他们对于生字的结构、组词以及对偏旁的掌握情况,这个游戏范围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另外采用“口头填空”的游戏复习了第一自然段内容,巩固所学。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月亮在云彩里穿行的动画,质疑:到底是月亮跑得快还是云彩跑得快?引出今天所学内容。

  二.精读理解第二自然段

  明确第二自然段共有4句话后

  (一)学习第一、第二句话

  1、当大家看到月亮在云彩里穿行的情景时,丁大勇和李小文分别是怎么说的?请小朋友读读第一、第二句话。(生自读1,2句)

  2、请用直线把丁大勇说的话画出来,用波浪线把李小文说的话画出来。

  3、交流

  (1)丁大勇说什么?(月亮在云彩里跑得真快!)映示句子

  ①他是怎么认为的啊?(他认为是月亮在跑,而且跑得很快。)

  ②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表示“很快”的意思?(真快)两个字加点

  对了,你回答得真好!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也用了一个带有“真”的词语,是哪个?(真好)你的小耳朵真灵!那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语吗?(因为他回答对了问题,老师在表扬他呢!)(恩,老师在表扬他,赞美他呢!)

  ③丁大勇为什么也用上了“真快”,他在赞美什么呢?(赞美月亮跑得快)

  所以我们一起看“真快”后面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那让我们一起像丁大勇一样来赞美一下月亮吧!齐读,指名读,再齐读。

  (2)丁大勇夸月亮跑得快,那李小文又是怎么说的呢?(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映示句子。

  ①李小文是怎么认为的?(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②映示句子:跑得快的好像是云彩,不是月亮。(齐读句子)

  比较句子:①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②跑得快的好像是云彩,不是月亮。

  读读看这两句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二句中多了“好像”)能不能把课文中的句子换成第二句?为什么?(不能,第二句是不确定到底谁跑得快)相机引导学生明白李小文是肯定地认为云彩跑得快的。

说课稿 篇9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群,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

  一、 说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学习有关字词,总结全文。 根据教材特点,单元目标及课时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教学目标:

  1,巩固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2、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

  二、说教法

  在课堂教学中能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把多媒体计算机合理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掌握词语; 辅助阅读课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多媒体计算机多种优越功能,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教学情景,多方面地辅助课堂教学,力争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内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效果,学得有收获。

  三、说教程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感知全文。 “同学们,大家想去美丽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吗?”通过简单的导语,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声三者结合的全文朗读,多层面、多角度地来感知全文,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去北京参观—样。借此既让学生感知了全文,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指名读第一段后问:读后知道了什么?强调“美丽”一词读重音,齐读。

  3、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本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导朗读好:“又庄严、又美丽”,“又“字读重一点。通过朗读要求读出感情来。接下来,学习第三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两个词语。第四自然段出示课件让学生体验北京的美读后再讨论“你爱北京吗?为什么?再读第五自然段,并要用一种爱北京的语气来读。

  四、不足的地方

  1、是对一些重点的词讲的不够到位,例如:“矗立、庄严、宽阔、绿树成阴、川流不息、高楼大厦”等。

  2、在第二自然段中忘了让学生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

  五、努力的方向

不断学习新课程的理念,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设计教学,创造性的进行教学。

【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太阳说课稿11-19

采茶说课稿11-20

《孔乙己》说课稿11-20

诗歌说课稿11-20

教案说课稿11-20

《春晓》说课稿11-17

《故乡》说课稿11-17

军神说课稿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