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学说课稿

小学说课稿

时间:2022-06-27 06:43:3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们为主体,在学练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设疑等,让学生们来讨论、尝试、体验、探究,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们在认识上、感情上、态度上积极发展,构成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们主动参与获取技能和知识。

  二、教学目标:

  ⒈认知目标:了解鱼跃前滚翻的技巧动作,培养学生们的时空感知能力。

  ⒉技能目标:学习鱼跃前滚翻的技巧动作,使大多数的学生们能够完成动作。

  ⒊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的注意力、自尊、自信心和勇敢、顽强的精神以及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品质,提高安全意识。

  三、教材分析:

  鱼跃前滚翻是水平五的经典教材,掌握各种滚翻技术对适应生活和预防运动伤害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因而它是每位学生们必须掌握的技术动作,鱼跃前滚翻在滚翻系列动作中最具观赏性,深受学生们喜爱,这对教学时十分有利的。在教学上,除帮学生们掌握动作技能外,还要注意发展学生们身体的柔韧、灵敏、协调素质,并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本课为新授课,第一课次。所采用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南方版《体育与健康》。

  四、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职专一年级学生们,该年级学生们在心理上已经成熟,对动作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有较强理解自学能力,身体素质也比初中生更全面,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滚翻动作技能,具备了学习鱼跃前滚翻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及关键点

  重点:蹬地鱼跃腾空

  难点:撑地缓冲的及时性。

  关键点:鱼跃和撑地的结合

  六、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⒈直观教学法 ⒉情景诱导法 ⒊讲解示范法 ⒋循序渐进法

  学习方法:⒈自主练习法 ⒉合作学习法 ⒊评价法

  七、教学特色

  以多维的教与学的评价创设出"激发兴趣点",充分利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思维练习,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课件、DV摄像、音乐)增强直观效果和感染力,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八、教学流程

  ⒈激发兴趣 (12分钟)

  ⑴课堂常规;⑵导课; ⑶队列练习(十字形,圆形,小圆圈),集中学生们注意力;⑷双人操,发挥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主体作用;

  ⑸游戏:护旗,使课堂气氛活跃,达到热身的目的,为主教材的学习做好准备。

  ⒉学习技能 (28分钟)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学生们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有意识去创设情境、设疑,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练习、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⑴主教材——鱼跃前滚翻,紧贴学生们生活,通过学习,提高学生们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们终身受益。

  教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已学过哪些滚翻动作?

  学生们:前滚翻,后滚翻,侧滚翻,远撑前滚翻。

  教师:同学们讲的很好,下来就将你们说的前滚翻、远撑前滚翻的动作再体验一下好吗? 学生们:好

  教师:同学们,你们回校上课都用什么交通工具?

  学生们:走路、骑自行车??

  教师:那你们有从车上摔下或绊倒过吗?

  学生们:有,没有

  教师:若有,那你们有没有采取什么保护措施那?

  学生们:没有;不知道怎么做;摔就摔了,怎么保护??教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学生们:想

  教师:那好,请同学们先看几张图片

  绊倒时 摔下时

  跳下时

  学生们:议论,这是前滚翻?是跳起前滚翻?是鱼跃前滚翻???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鱼跃前滚翻

  通过问答,教师有目的的将学生们逐渐引向本课的主教材鱼跃前滚翻。它贴近学生们生活,激起了学生们求知、探索的欲望,提高了学生们主动参与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先体验一下鱼跃前滚翻的动作。

  然后思考:鱼跃前滚翻是单脚起跳还是双脚同时起跳?

  学生们实践:两脚同时起跳

  教师:鱼跃腾空时,身体哪个部位先触垫?

  学生们实践:两臂前伸,含胸,两手撑垫

  教师:两手撑垫后,身体应怎样?

  学生们实践:屈臂、低头、团身,向前滚翻

  教师:想象鱼在跃出水面后又回到水中这段迹是怎样的?

  此时,教师也可根据学生们掌握情况,自己或有目的找学生们做完整动作,加深学生们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练习、观察、思考,从中找出动作要点,激发

  学生们去探究,提高学生们的锻炼兴趣。

  同时,在小组练习中,对于不能完成动作的学生们,加强保护与帮助,或降低动作标准的难度,消除心理障碍,稍有进步,就给予掌声鼓励,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决心,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体现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又提高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⑵辅助教材——螃蟹赛跑,锻炼学生们快速奔跑的能力,提高腿部力量,同时培养学生们相互协调配合的能力。

  ⒊恢复身心 (5分钟)

  ⑴让学生们随着动感的音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放松身心,从而使学生们带着良好的精神面貌投人到新的课堂中去。

  ⑵学生们认真观看录像,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技术动作,教师总评。

  ⑶下课,师生再见,收还器材,让学生们养成懂礼貌,爱护公物的习惯

  九、场地器材与运动负荷预计

  ⒈室内球场、电视机、录音机、体操垫若干块等。

  ⒉练习密度 37%左右 .

  ⒊平均心率:120-125次/分

  十、教学反思

  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们的自律性有明显的提高,在协调方面也有长进,同学之间渐成互帮互助之风。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完成鱼跃前滚翻的完整动作,课中提供了各种练习手段符合学生们的心理特征,有效激发了学生们练习积极性。但少数学生们由于胆子较小,缺乏自信心,不敢跃起做练习,影响到动作质量。

小学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学前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了解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3。能够举例说明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时安排:

  2教学过程:

  一、心理学—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科学

  最初,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被认为是社会学科。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心理学的第一本著作。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心理学的概念

  1、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以及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的学科。

  2。什么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如观察一个人,有人观察得很细,身高、肤色、体貌特征都能描绘,有的人则观察得很粗。又如学习,有人对公式记忆深刻,有人对年代记忆准确,有人则对事件印象很深,当然也有人对学习内容记不住,但对影视名星的一点一滴都了如指掌。对一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有人痛恨,有人可怜。对一交通事故现场,有人挤着凑热闹,有人远远躲开。男孩喜欢车,女孩喜欢娃娃,有人勇敢、有人文静等都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包括:

  (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情感过程:喜悦、愤怒、哀伤、恐惧等(3)意志过程:确定目的、制定计划、采取行动个性心理包括:

  (1)个性倾向性:能力、气质、性格

  (2)个性心理特征: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世界观

  (3)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三、什么是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的发生:在讲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言语、情绪、意志、个性、社会性等这些章节时都会提到它们是何时产生的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般在每章会提到什么心理现象的发生或一般趋势。

  四、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1。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教育工作成效,科学的教育儿童,还能巩固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反思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受到了严峻挑战。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是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的人才就成为从事学前教育教师教学的根本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是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为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也应跟上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推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科技的进步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科技的进步为教学提供了现代化,信息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运用,但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教学的一大问题。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学生对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知识爆炸的现实,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已显得力不从心,很难将现在丰富先进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及实践应用展现给学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2。招生规模扩大,班级规模增加。随着目前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招的学生人数增加,班级规模扩大,使原先一些不愿学习,不会学习的学生随大流进入。班级规模的扩大导致教师不认识学生,极大增加了教学难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难,教师很难了解每一个学生,难以达到“因材施教”。这种形势给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问题。

  3。主体性教育和有效教学思想的应用。主体性教育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重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较高,已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更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级参与,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师生双边互动。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要达到有效教学,就应保证学生有学习兴趣,能自我激发动机,有自主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关注要“如何教”,而且要关注“如何学”,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关注学生需求,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改革原有教学模式,站在专业发展的角度去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部分陈旧、繁杂。目前所选用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教材体系陈旧,内容僵化,并且理论性太强,教材中的内容是从抽象理论到抽象理论,讲授时难以选择有效教学方法,只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虽然经过几轮的教学对教学内容已做了相应的调整,但仍有一部分内容稍显陈旧,新的研究成果吸纳的少,内容编排得不好,有些庞杂,应用性知识相对较少,缺少体系。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应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建设,体现系统性,整体性和应用性。

  2。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互动少。教学方法非常多,但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虽有课内见习活动,但次数较少。虽有多媒体的使用,但多是文字搬家,未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单一的讲授法往往导致教学信息传递单向化,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一学期讲完一本书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只是按时听课,或是记录重点,缺乏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缺乏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互动。这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参与较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少表达自己的机会,沟通和交流少,教师对学生的接受情况不了解,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求知欲不强。

  3。教学中理论讲授多,实践少。大部分教学内容仍是围绕教材,以课堂为中心进行,实践活动较少。学生虽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但对实际理论缺乏应用,对实践活动缺乏理解和分析。理论讲授中也存在不足,对概念理论的解释抽象的阐述多,操作性阐述少;对心理现象描述的多,分析、解释的少;要求学生概念原理掌握多,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少。学生在学习中只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缺少在现实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加强教学改革的措施1。合理增减教学内容,构建有效教学内容体系。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一部分相对较陈旧、繁杂,应用性知识较少。为使教学内容适合现代大学生的需求,为就业做准备,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进新的研究成果。

  三、加强教学改革的措施

  1。合理增减教学内容,构建有效教学内容体系。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一部分相对较陈旧、繁杂,应用性知识较少。为使教学内容适合现代大学生的需求,为就业做准备,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注意剔除旧的教学内容,引进新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教学中,对于已经过时的知识应进行适当删减,尽量把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纳入教学,使学生及时掌握本领域的新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其次,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在对以往教学内容梳理和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重新构建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可以采用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横向,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和心理发展各过程的总特点;纵向,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和实践中的应用。采用横向与纵向交错的教学内容体系不仅能较好反映该学科内容,而且也便于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和掌握。

  2。建立融洽互动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教师和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改变原来“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建立双向互动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于倾听不同意见,让学生共同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乐学、好学。课堂气氛是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宽松、融洽的气氛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和大胆表现,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学生面前不摆权威,而要以友善的指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出现,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形成学生主动发言,共同讨论的气氛,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有法,但无完法,贵在得法”。教师教学中可根据内容不同采取“讲授+讨论”、“讲授+案例”、“讲授+演示”、“讲授+见习”四种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内容中概念、原理等理论性较强和一些有争议的看法,可采用“讲授+讨论”,提出一定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规律可采用“讲授+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案例来阐明理论或分析教育实际中如何利用一些心理发展规律。教学中涉及到的实验和发展模式可采用“讲授+演示”,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实验的操作流程以及发展的历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小学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专题教育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善于行动起来

  教学手段: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只是站在那眺望大海,你永远无法到达彼岸。仅仅站在那仰望山巅,你永远无法攀上高峰。别在徘徊观望中懊恼后悔,别在时间的岸边看他流逝。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己实现。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心动赶紧行动。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浇灌出成功的花朵。

  二、观察体验,观察岛

  出示图片:

  这幅漫画告诉我们什么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活动体验,活动营

  1、勿再徘徊

  在班级内进行一次“心理课堂小天使”的招募,报名时间只有五分钟,看有多少同学报名。

  招募

  职务:心理课堂小天使

  条件:懂得心理学小知识的同学

  报名地点:讲台前

  有神秘大礼包哦!

  你是否渴望神秘大礼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是第一个报名的吗如果不是,你有什么顾虑你是否为自己感到惋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你的学习中,是否有很多没有实践的想法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星面对面

  模拟电视访谈,邀请班级几位“学习之星”上《明星面对面》栏目做客,请他们谈谈“心动不如行动”的'学习经历,分享个人经验。其他同学模拟现场观众,与他们面对面、零距离地交流。

  四、课外拓展

  在心中许下一个有关学习的愿望,勾勒一个本学期你期望打到的目标。然后轻轻地告诉自己:“心动不如行动。”

  立即拟定执行方案,请爸爸妈妈评估方案并帮组修改。最后形成确定的执行计划,并签上自己的承诺。期末与爸爸妈妈一起评评计划执行的结果。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写的是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两岸美丽的风光,让他产生了“如在画中游”的美好感觉。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饱含着对两岸景色的由衷赞美,洋溢着小朋友欢快舒畅的心情。学习本文,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这一课安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认识12个生字,会写2个字。认识两个笔画,初读课文。第二课时,图文结合,理解韵文内容,会写两个生字,感情朗读课文。我重点说第一课时。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立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着眼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个笔画和3个偏旁。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 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课前收集有关江南的图片、儿歌、 、表现江南风光的民族乐曲磁带、学生自制的生字卡片。

  二、说教法

  1、 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教学。(以情境导入,在反复练读和教师指导的朗读过程中认识生字,并有效地解决低年级学生唱读的问题。)

  2、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学习生字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生字的能力。)

  3、 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的作用。(本文是一首诗歌,诗句节奏鲜明,利于学生朗读。因此,教学中可以采用“关注兴趣,创设情境”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读和背,让他们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法

  生字的指导: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结构,并说说记住字形方法,初步了解字义进行扩词,选词说一个完整句。课堂集中和起来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互相交流学法。教师点拨。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朗读的指导:采用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师生对读,小组读,小组接力读,配乐表演读……读出赞美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说过程

  根据"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思想理念,为了有效的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在课堂展开发展性的教学活动,让课堂充分焕发生命活力。我本着设计新、处理活的原则,从教学内容、学生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考虑,尝试对本课教学做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谈话:你们去过江南吗?想不想去江南游玩?今天我们就坐在竹排上和画面上的小朋友一起去江南看看好吗?(播放配乐动画)说说你都看到了,听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随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精彩的导入能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调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将语文学习综合化,让学生在优美的.动画和悠扬的乐曲中感受江南的美,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

  (二)品读课文,读中识字

  新课标改革提倡采用听读识字法进行教学,即让学生在听说读的过程中尽快认识并掌握生字。于是我相机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并用四步读书法来引导他们:

  a,初读:读准字音,感知内容。(慢速大声读)

  b:读:整体感知,加深印象。(速度稍快读)

  c:三读:圈圈画画,识记生字。(划本课需要认读和书写的生字)

  d:试读课文,巩固生字。(能把课文比较通顺流利地读下来)

  通过以上层层提高的方法,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生字也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了帮助学生识记,我设计了一个 大转盘游戏:(自制一个大转盘,转盘上的指针转到哪个词就读哪个词。) 在多种形式的识字活动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浓厚的兴趣。

  (三)以读为本,体验情感。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课文。

  2、 前后座读,小组读,同座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坚持以读为本,营造书声朗朗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读书的乐趣。同时注意发挥朗读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感受自然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四)指导书写,享受快乐。

  1、 出示“口、日”,指名读。

  2、 你会写这两个字吗?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写一写。(注意笔顺规则,认识新笔画“横折”和“横折钩”。)

  3、 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得出写好这两个字的要领: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日”字两竖要写直,第三笔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的横要和横折钩的钩相连。

  4、 练写。(引导学生看清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再写,提示学生要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5、 把学生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同学、老师展示,使学生体验到识字、写字的乐趣。

小学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认识整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4—87的内容。这是学生在认识20以内数,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及24时计时法的教学奠定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而且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挂钟或手表,钟面、表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初步认识钟面,正确区分时针、分针。学会认读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通过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我在研究课标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正确区分时针、分针;会认读整时。

  教学难点:会认读整时,会拨整时。

  二、教法和学法设计:

  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

  本课我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三)律动放松,课间小憩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五)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同学们猜谜,然后欣赏米老鼠的钟表店,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亲切感。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我分了两大板块来教学:

  1、认识钟面

  对于钟面学生已有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这一内容我设计了三个步骤的学习活动:

  第一步骤是观察比较,初步认识钟面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并与同桌的比一比,看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

  第二步骤是合作交流,进一步认识钟面

  创设“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钟面上的数字是怎样排列的?”“钟面上的指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动的?”三个问题情境,在问题引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借鉴、相互补充,进一步认识钟面。

  第三步骤是梳理总结,深化认识

  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钟面的认识。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观察、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认识钟面,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2、认识整时

  认读整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会认、会拨整时又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四个步骤的学习活动:

  (1)初步感知整时

  创设“乐乐起床”的生活情景,在“乐乐是什么时间起床的”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观察思考,试认整时。

  (2)交流认读整时的方法,并学习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从“乐乐起床”的生活情境中抽取挂钟交流认读7时的方法,并介绍汉字“几时”的表示方法;抽取床头柜上的电子钟并创设“你还在哪儿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这一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电子钟的表示方法。

  (3)比较发现,总结提升

  创设乐乐7时起床后,8时去学英语,3时学二胡,6时才回到家的故事情境,练习认读整时及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并引导学生比较3个钟面,在比较中发现共同点,总结出认读整时的方法。

  (4)拨时练习,巩固提高

  设计“老师拨学生认—老师说学生拨—同桌你来说我来拨”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并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主动获取认读整时、拨整时的方法,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律动欣赏,课间小憩

  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让学生在《时间像小马车》的旋律中感受时间的`飞快。这一环节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身心需要设置的,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起到调节作用。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教材第86页第1题:连一连。进一步巩固钟面与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

  2、小明的一天。创设 “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通过小组学习,说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干什么”,评一评“小明的时间安排的合理吗?”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适时渗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并根据“9时小明在学习”“9时小明睡觉了”同样是9时,为什么做的事情却不同?提出质疑、诱发思考,在讨论交流中渗透时针每天转两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这些时间概念。

  3、教材第86页第3题:过1小时是几时?先让学生说说现在是几时,再用彩笔画出1小时后时针的位置。

  4、根据时刻画时针、分针。(1)12时。(2)自己喜欢的一个整时,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由易到难的练习,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五)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并试着做出自我评价。

  2、布置作业

  (1)为自己设计一款漂亮的手表;(2)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周末时间安排表。

  (设计意图:富有挑战性的作业设计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说板书设计 : 认识整时

  整时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8时 3时 6时

  8:00 3:00 6:00

小学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笔画卧钩。通过观察分析卧钩形态以及“心”字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模仿能力。

  2、学习书写含有笔画卧钩的字。

  3、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正确的执笔方法。

  教学重点:卧钩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写法技巧、运笔方法。卧钩弧度势态的把握,“心”字的结构教学。

  教学方法:自学、讲、练法

  教学准备:田字格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过渡:

  1.欣赏图片。老师最近在练字,要想把字写好,必须要选好字帖。个人喜欢田老师的'字。今天就把它带来想和大家一起欣赏。怎么样,好看吗?好看在哪了?2.想把字写好,首先笔画至关重要。因为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笔画“卧钩”的写法。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写“卧钩”笔画。

  1.形象比喻,初识笔画“卧钩”的形态。提问:卧钩像什么?(月亮、小船、香蕉)(你们说的都很形象,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弯度。)

  2.观察卧钩形态。提问:卧钩的弯度是怎样的?(卧钩弯度大一点)

  3.师讲解示范,卧钩的写法,下笔稍轻,先向右下(笔画由轻到重),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

  A、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运用儿歌,掌握写法。前边大弯后略平。轻起渐按钩前顿,出钩轻快且有力。

  B、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卧钩”有什么特点。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

  4.小结:卧钩:起笔轻,右下斜,呈弧形,收笔顿,左上钩。

  三、学写例字:

  1)、说说哪些字有这个笔画呢?

  2)、运用多媒体讲解并示范“心”第1笔为垂点,略向左斜,从横中线上起笔,写在半格中间;第2笔卧钩,钩尖略低于起笔的齐平线,起笔处不要与垂点靠得太近;第3笔为挑点、第4笔为右点。教学“心”字时,我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写了一个“心”字,它有三个点,卧钩是这个字的重点笔画。每个字就是一个故事,“卧钩”像一个人躺在吊床上,第一点最低,因为枕头要低一些,第二点,因为他的手举得很高,第三点正好落在横中线上。

  3)、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例字,学生摆好三个点的位置。

  4)、教师的直观示范,把例字的书写过程展示给学生看,明确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四、学写忠、思、想,了解变为心字底后写法的不同。

  五、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六、总结

  每一个字就是一个故事,要想把这个故事讲_,必须把笔画写的到位,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会收获满满。

小学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感动了上天,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最后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星,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永远像星星一样普照人间。

  2、教学目标分析

  学生对童话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以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为主线,把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作为教学重点来把握,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感悟爱的博大为教学难点来突破,而认知目标的实现则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

  二、说教法学法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的体现。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采用多媒体手段协助教学,侧重与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对课文充分理解,是学生有感而发,有情可悟。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改变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体验。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去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媒体的选择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是必然趋势,为了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学手段的运用,设计了适用面较广、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如揭示课题时,利用多媒体良好的图文效果为学生创设梦幻般的情景,让学生融情于景;让学生体会水的重要时,以课件为主,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在感悟小姑娘美好爱心的片断中,课件把形、情、意融为一体,世界生机盎然的美景令学生耳目一新,身心愉悦,在谈感受时,学生有情可悟、有感而发。多媒体课件在本课教学中不仅有以上的功效,还大大的'节约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增强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感知导题。

  开课我利用课件展示数星星图片及大熊星座图片,让学生谈对星星的了解。

  本环节利用多媒体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其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接着学生随课件感知与星星相关的故事——七颗钻石。从而揭题诱发情感。为进入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2、研读文本,理解感悟。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采用的策略是——直奔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学生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后,我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出本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小姑娘的水罐为什么这么神奇呢?(出示图片)有了这一主线,让学生带着图片中的问题,或是圈画,或是朗读,或是讨论,或是理解,或是感悟。然后幻灯片出示问题:围绕水发生的爱心行动有哪几次?你喜欢小姑娘吗?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且师点拨,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后,又出示幻灯片,总结五次爱心行动。

  本环节利用多媒体的主要目的是: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适时引导,适时点拨,再辅之以课件恰到好处的渲染,帮助学生理清了顺序,又诱发了学生情感陶醉,学生的思维之门完全打开。

  用幻灯片出示梦想剧场,教师引导学生记住小女孩“找水”的过程,抓住小女孩、小狗、母亲、过路人等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表演,力求使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小演员。

  本环节利用多媒体的主要目的:学生通过剧场表演,感受水罐最后一次变化——水罐里跳出七颗巨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时,学生欣赏到了世界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那美妙的音乐,人间的美景令他们陶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当老师提出你想对小姑娘说点什么的问题时,同学们争先恐后畅所欲言,主题鲜明,感悟深刻。

  3、归纳总结,升华情感。

  在总结时,主要把握两条线:一条是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旨在回顾童话故事内容。另一条主线是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我们体会到了爱的力量。幻灯片出示“爱心故事大家谈”师引导学生以“爱心”为主题讲故事;又出示“心的领悟,爱的箴言”的幻灯片,让学生说出有关爱的名言,同时用幻灯片展示名言,深化主题。最后用幻灯片出示小姑娘做了什么梦以及奇思妙想,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作童话故事。

  本环节使用幻灯片的主要目的:充分发挥多媒体容量大的优势。省时省力,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图文并茂,增强了课文的直观性,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情节很简单,但内涵比较深,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依托文本,重视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充分对话。首先是教师要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要用整个心灵去浸润文本,也就是教师要深研教材,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我想在这方面我还有努力。其次是培养学生与文本对话,养成潜心会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朗读,默读,静心会文,圈点勾画,使学生进入享受语文的佳境,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最后是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彼此的对话中,心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方法的提炼,语言的欣赏与积累是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渗透,这可能也就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也是我今后课改之路的追求目标。

【小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优秀说课稿11-08

小学美术说课稿04-07

小学英语说课稿07-05

小学美术说课稿06-11

小学体育说课稿02-17

小学音乐说课稿03-16

小学音乐说课稿11-04

小学说课稿11-05

小学篮球说课稿11-04

小学《赵州桥》说课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