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2-06-27 13:11:5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美术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美术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

美术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地位。

  本课为浙人版美术第二册第十二课,课型为[设计应用]。根据《新课程标准》一年级对这一学习领域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对比与和谐,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纸拎袋》这一课就把这一要求融入了本课的教学中,以全新的面貌呈现于课堂。

  由于本教材的编排体系呈螺旋形上升,学生在前几课的教学中以初步掌握了有关设计的知识,所以本课在学生掌握设计技能的基础上,紧密融合生活,大胆设计制作各种各样的纸拎袋。拎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拎袋的品种和式样也越来越多。《纸拎袋》让学生了解到现代的拎袋不仅仅是为实用而设计,对其外形、色彩、材质、图案等各方面都有要求。利用一年级小朋友好学、好问,有强烈表现*望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体验美,运用各种材质用撕、剪、折、卷曲、插接、粘连等基本技法,进行立体和半立体纸工制作,参与看一看、议一议、做一做、评一评等活动来体验造型设计活动的乐趣。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拎袋的设计制作方法,运用各种美术元素,设计制作出富有个性与创意的拎袋。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提示,在本课中我将实现以下三个领域的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各种式样和材质的拎袋,以审美的眼光发现拎袋的美。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拎袋的制作方法,运用画画、剪剪、撕撕等表现方法,灵活运用各种彩纸、废旧材料进行拎袋的设计制作。

  情感目标:领悟生活中的美,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表现生活和美化生活的情感。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表现拎袋的造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创造能力,设计制作新颖有趣的`拎袋。

  二、说学法。

  一年级学生好问、好学、好奇心强,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望,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追求有趣味的课堂形式,向往尝试各种能表达自己情感的表现方法,所以,本课着重于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感悟、创造,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引导学生各种体验活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发展创新能力。

  三、说教学原理及方法。

  1、本课的设计我以皮亚杰、布鲁纳的“构建”“发现”理论来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通过看看、拆拆、议议等活动自主探究拎袋的构造和制作方法。以体验性学习贯穿始终,在教学中充满对生活的体验、审美体验、创作体验、挫折体验和成功体验等,各种体验学习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在体验性学习中渗透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2、杜威的“从做中学”的主张,在没有教师示范的情况下,学生观察拎袋作品、尝试制作拎袋,在探索制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著名教育家李吉林开创的情境教学法。语言情境: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尝试与探索*望。生活情境: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为生活服务,本课教学紧紧围绕生活这一主题,创设生活情境,以旅行这一导线,从准备旅行——欣赏拎袋——设计制作拎袋——推销介绍拎袋——游戏模拟旅行这一系列和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四、说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对话激趣。

  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国庆长假马上到来了,同学们有什么打算吗?很多同学会说打算全家外出旅游。

  师:旅游要作哪些准备呢?

  生:准备食物、日常用品、相机等,准备拎袋……

  从而揭示课题:让我们走进《纸拎袋》吧!

  2、欣赏感知,审美体验。

  图片展示各种款式、各种材质的拎袋,有云南白族的绣花拎袋、蓝印花布拎袋、旅行拎袋等,初步认识拎袋的外形、色彩、材质、图案及用途,感受拎袋文化的深厚,感受生活的美好。

  3、初步了解,尝试制作。

  发给各组一只简易的拎袋纸模型,各组所发到的拎袋为不同的造型,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甚至可以拆一拆,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了解拎袋的简易的制作方法,各组派代表上台示范制作方法,各小组互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怎样使拎袋的容量更大?怎样粘连会更牢固?……让学生带着问题尝试制作一只拎袋。

  4、拓展思路,感悟设计。

  出示几只新奇的拎袋:像房子造型的拎袋、蜘蛛造型的拎袋等,引导学生感受创造性设计的魅力,并在拎袋的形状、色彩、图案基础上进行想象,以解决本课教学难点。再让学生欣赏综合使用卡纸、瓦楞纸等废旧材料,用各种手法制作的拎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路。

  5、动手动脑,小组合作。

  小组讨论设计怎样的拎袋,发给学生作业设计单,在作业设计单上填好设计说明、创意、色彩、材质、设计师签名。让学生领悟设计的意义,并根据设计方案有目的地选取材料进行分工合作。

  6、师生互动,“展销”评价。

  开个小小“展销会”,看哪一组设计制作的拎袋最受欢迎,“推销商”从拎袋的造型、色彩、材料、功能等方面进行介绍,“顾客”为国庆旅游挑选自己喜欢和需要的拎袋,教师以记者的身份用相机拍下“推销”的场面,又以评委的身份颁发“心灵手巧”、“最佳创意”奖牌。

  7、游戏体验,拓展延伸。

  学生提上拎袋作品进行“我们去旅行”的游戏,体验成功的愉悦。

  师:同学们设计制作的拎袋真是太精彩了,这些美丽的拎袋放入市场的话,将为我们的旅游提供了更大的方便,使我们的旅程更生动精彩!为了让生活更丰富多彩,希望你们能设计出更多更新颖的拎袋

美术说课稿 篇2

  教学重点:1、认识当代山水画新水墨表现方法以及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新水墨表现方法表现一幅山水画。

  教学难点 :1、学生自己能探索一些新的表现方法。

  2、通过学习,学生创作一幅具有创新意识的山水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用具:课本,毛笔,墨汁,宣纸,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

  一、课的导入

  教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了两种表现水墨山水画山石的用笔方法和表现步骤,哪个同学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两张上学期学生作业 ,一张为中锋用笔,一张为侧锋用笔。

  教师:那么这两张作业 哪个是用中锋,哪个是用侧锋表现的?

  学生回答。

  教师:可能有的同学有点忘了,下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两种表现方法好吗?请同学们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表现两块石头。

  学生作业 结束。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 上实物投影仪展示。

  教师设计问题:

  1、你画的画哪幅运用的.是中锋?哪幅运用的是侧锋?

  2、效果有什么不同?

  3、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再次表现,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4、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5、……

  教师:看来有的同学对上学期学习的知识还是掌握的不错。那么是否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表现这块石头呢?

  出示课题

  二、新授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对水墨山水表现方法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同学们下面就先来思考和讨论,并在纸上来尝试表现一下。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尝试用新方法表现。

  学生尝试完毕,教师选择一些学生作业 上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谈谈在画中的表现方法有了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去这样表现,并对学生的奇思构想作出表扬和鼓励。

  教师:不管怎样,同学们都已在探索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当代画家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通过多媒体展示四幅当代水墨山水画与古代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对比画面。

  教师设问:1、这幅画在表现方法上有何新的特点?

  2、这种表现方法给你什么新的感受?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两块石头或两块以上的石头的组合,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新方法,亲自来感受并表现一幅山水画。

  三、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作业 评价

  要求每小组推选出一幅作业 ,并请作者相互评价

  五、新课结束

美术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教学时数为2课时。

  这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同学是想象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那快乐的、充满想象,不受制约的想象会像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因此,我根据《美术课程总目标》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创新精神。”并结合初中学生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了解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使我们的生活变的绚丽多彩,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使学生了解美术有情感的变化,而美术的感知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2、操作目标:学习表现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认识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通过对环境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现生活环景的美感。

  教学难点是: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在画面中的实际运用。

  二、教法运用

  针对初中学生的敢想、敢画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打算以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教学。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欣赏、交谈、想象”为主要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通过把学生带入艺术的空间里,引导学生不受限制地、敢于打破常规地、自由大胆的进行遐想,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从而有力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三、学法分析

  本课以“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为主要目的,因此,我准备采用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学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本课难点——认识环境对比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对比的多种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验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组织、导入

  1、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做好准备。

  2、欣赏导入:

  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图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引出本课课题——《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二)、创设情境,认识明暗

  1、创设情境:

  2、引发思考

  (三)、质疑讨论,自主探究

  1、欣赏,感受

  2、质疑,引发思考

  3、德育教育,引入绘画方法

  4、学生分组讨论绘画方法,发挥想象力,体会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5、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后,教师介绍并演示不同的绘画方法。

  (四)、欣赏评述,提高审美

  1、欣赏作品

  2、布置实践任务

  (五)、大胆创作,点拨引导

  (六)、展示评价,交流经验

  1、自评: 2、互评: 3、教师评价

  (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美术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画扇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六年级下册第4课的内容。本课为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本课以学生熟知的扇子艺术作为课程资源,把中国古代传统的扇面工艺美术精华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欣赏,制作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扇面文化知识,掌握运用水墨形式创作扇面画的方法。这一教学内容是以前面两个学段中学习的水墨绘画方法为基础所进行的综合运用。学习具有中国传统扇面艺术形式作品——扇面画创作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对以前学段中水墨画知识分类学习的延续性总结。

  2、学情分析:

  水墨画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精神的重要方式。通过在以前几个学段中对以下几个课题《水墨游戏》《鸟语花香》《画山水画》《画水墨动物》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国画方面的知识储备,掌握了一定的笔墨技巧和构图布局的方法,并能够创作一些简单的中国画作品。设计这一课题就是让学生在小学最后一个学段中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与有趣的扇面画工艺设计教学活动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创作完整的国画作品。感悟国画的魅力和扇面艺术的实用性与装饰性价值。

  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要求: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学习需要的具体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欣赏扇面作品,了解扇面文化,感受扇面艺术形式美的特点。这一目标是从对传统扇面艺术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的的角度出发,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特点。2。运用中国画水墨形式的表现方法,巧妙构图,构思创作山水,花鸟等形式的扇面作品。这一目标从学生掌握一定的表现技能出发,体现了美术课程技能性学习的特点。3。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热爱的思想情感。从学生的情感出发,体现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要求。因此以上目标的制定是基于三维目标的要求而制定的,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经过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为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以下几个部分作为教学重点:

  1、欣赏扇面作品,了解其历史文化及扇面的不同艺术形式。

  2、理解扇面画的构图布局的方法,创作扇面画作品。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为更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体现课程的人文性和技能掌握并重的特点,注重学生体验过程。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中利用情境创设,多媒体演示,示范演示,启发探究,评价激励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中参与,创作实践中体验,欣赏评述中感悟,思考探究中创造。

  根据教学需要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有扇面画的扇子和独幅的扇面画作品(圆形,芭蕉形、折叠形)及图片资料,教师自制的扇面作品。多媒体课件,中国画绘画工具和材料。学生搜集的各种扇子,中国画绘画工具和材料。

  三、说教学流程。

  为能够使学生在视、听、说、做、思等学习行为的环节中能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既:激趣导入,启发思考——欣赏作品,理解知识——学习技能,创作体验——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一)激趣导入,启发思考。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本课开始的导入阶段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教学情景。老师手持一把折扇,潇洒甩开扇子。在讲台上来回走动吟诵古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老师用颇具情趣的表演激起学生的兴趣,并跟着老师朗诵古诗。让一位学生到前台体验一下持扇吟诗的感受。这时提出问题:思考手中没有扇子吟诗和持有扇子吟诗会有什么不同?说说扇子此时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对比思考总结出扇子不仅仅是纳凉工具,而且是一种极具装饰性的艺术作品。老师展示手中的扇子,让学生观察这把扇子与普通的扇子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欣赏扇子上的绘画作品,导入本课课题。

  (二)欣赏作品,理解知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一些扇面作品,了解有关扇面文化发展的.知识,扇面的各种形式和体会扇面的实用价值与工艺装饰的艺术价值。

  先让学生思考:在哪些情景中见过执扇人物形象,分析扇子在不同形象人物手中起的作用?见过哪些用扇子形状做的装饰物品?电影电视,古代绘画,舞蹈表演,休闲娱乐,居室装饰,挂饰图案……课件展示不同情景中持扇人物的形象和扇面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现象。通过这一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扇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广泛应用和对烘托环境和人物形象的作用。总结:基本功能—纳凉,附加功能—装饰。进一步提出问题:你见过哪些形式的扇子?介绍扇子的分类(从样式和材质方面的不同分类)和扇面画形式的分类(团扇和折扇)。

  古代的文人,艺术家往往在扇面上画画、写字,既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又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课件展示:《洛神赋》顾恺之 (东晋)、《簪花仕女图》周昉(唐)、《瑶宫秋扇图》任熊(清)三幅图讲述我国扇文化的渊源。讲述《题扇桥》的故事。提问:为什么开始扇子卖不出去,而被王羲之题过字的扇子却能高价买出?说明扇面被赋予一定的书法字迹或画面,就具有了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如此设计是为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扇面画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学习技能,创作体验。

  这一阶段首先让学生欣赏名家作品,对作品进行分析,分析作品的构图布局的方式。分析课本上的作品《樱桃与小鸡》(唐云),内容取材于日常生活所见,充满生活情趣。运用墨色和红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构图与题款根据扇面的形状进行取势安排成弧线形。画面布局两端紧密,中间疏松。有疏有密,变化而统一,活泼而均衡。经过对作品的分析,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掌握了扇面构图布局的知识。展示几个扇面作品让学生自由分析,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

  我通过演示扇面画的创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进行观察,易于掌握基本的创作步骤和方法。

  1、折纸剪裁。做出扇面的形状。

  2、构图布局。对画面结构作精心安排。

  3、落墨绘制。画出画面中的形象。

  4、题款盖章。根据扇面的形式选择题款方式:(依斜线写或依曲线写),加盖名章,完成作品。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绘画诗书画印和谐统一的形式美感。

  学生创作实践时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尝试用国画中的山水或花鸟形式画扇面画。 着重指导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注意扇面的构图与布局,题字的方式。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欣赏作品在已有所悟的基础上,自己动手作画做到学有所得。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这一环节,通过设计一次扇面艺术作品展示和捐赠会,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能力和用艺术作品美化生活和帮助别人的思想情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首先让学生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张贴到展板上,作介绍和推介。同学之间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选出自己喜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课件展示乡村小学的“留守儿童之家”和那里的孩子,建议大家捐赠自己的作品装饰美化他们的大家庭的环境。对捐赠的同学颁发捐赠纪念证书。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创作更好的美术作品去帮助别人。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内容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为三部分:课题,主要知识点,示范作品。要求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一)画扇面。

  1、基本功能——扇风纳凉。

  2、制作步骤:

  (1)折纸剪裁。(扇子功能)

  (2)构图布局。(附加功能——工艺装饰)

  (3)落墨绘制。

  (4)题款盖章。

  (二)扇子分类:

  1、材质: 纸扇、羽毛扇、木扇 芭蕉扇等。

  2、示范范作。

  (三)形式: 折扇、团扇。

  五、说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注重兴趣培养。不仅关注课程的人文性,让学生了解一定的扇面文化知识。而且关注学生表现技能的学习与掌握。通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有关扇面的知识和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更重要的是发挥了美术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了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教师的示范教学,使学生能直观的学习绘画的表现技巧。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作品。使学生的学习真正达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和谐发展。

美术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四季的色彩》,小学人美版美术教材第七册第一课教学内容,我准备从教学资源开发、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设计三部分来进行说课。

  第一部分 教学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析 “四季美景,如诗如画,色彩绚丽,怡然怡情。” 《四季的色彩》一课是以了解色彩知识为主线,认识国内外国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基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变化与魅力的 一节“欣赏评述”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有较深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设计,引发学生对大自然四季色彩变化的联想,寻找艺术与生活, 艺术与情感的关联。

  2.通过欣赏名家名作,作美感表达,使学生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四季色彩,欣赏名家名作,感受自然美和艺术美。

  难点:学生对色彩的联想,对作品的美感分析,并作美感表达。

  第二部分 教法学法

  教法首先 运用“激趣教学法”,通过小实验,小游戏等教学方式激发兴趣,启迪求知。其次 重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力图打造审美教学的亮点,南朝学者颜之说:“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拟之”,在备课的时候,我常想,我如何不辜负这多彩又美丽的四季?有这样一个比喻“艺术是哭泣的泪珠,欢笑时的音符“”,当一个人全心去体会这个世界的时候,当一个人能将他的生活,知识,心灵和谐统一的时候,情境教学就会为你打造一个美的世界,我和他们一起放飞心灵,一起美美的观赏,美美的.感受,美美的表达,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知求趣,求美。

  最后 “启发引导法”,艺术课程最大的亮点是综合性与人文性,与音乐,文学学科整合,会怡情促趣,在这里我重点要、说的的是本课对于教师语言的引导有很高的要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人类教育中最美妙语言触及人的心灵最敏感的角

  角落。“:“”首先教师语言应该诗化,充满情感,音乐的渲染,诗词与美文都讲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高度浓缩的情境,在本课当中我设计了闻一多的《色彩》一诗,讲解色彩的联想,又在欣赏美景图片时,设计以诗文解说,或以美文解说,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感受情境的情,情境的美。教师诗意的引导必然提升美术课堂的魅力。

  学法 我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解决问题有时来的比讲授更深入人心。很喜欢肖伯纳的那句话;”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我们只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就拥有了两种思想。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而情境教学教师设计了新奇,有趣,唯美等情境,点燃学生发现,研究,探索之火,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我分为一“ 导入环节------游戏导入,色彩体验”二“讲授环节-----诗情画意谈四季,感受色彩变化”三“欣赏环节----欣赏名家名作,润物无声;自主探究得结论,金石为开”四“创作环节----美感表现四季”四步骤完成。

  步骤一 “ 导入环节------游戏导入,色彩体验”

  活动一 试验导入 引出课题

  活动二色彩联想游戏

  设计意图;;游戏激趣,初步引入色彩知识,色彩联想,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

  步骤二分 讲授环节-----诗情画意谈四季,感受色彩变化”

  首先从“点”入手,感受四季色彩。

  其次“点点”成线,欣赏课件美景,师生诗文解说

  最后“线线交织成面,情境引导,师生共展画卷。

  设计意图;本环节对知识进行点线面全方位的引导,使学生从点入手,阶梯状到最后在头脑中形成美好画卷,激发学生的美感体验,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能够把少年拴住在你的思路上,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认识,这是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我想你给学生一个梯度,学生定会还你一个认知的高度。

  步骤三 “欣赏环节----欣赏名家名作,润物无声;自主探究得结论,金石为开”

  学记中说,叩之以小者小鸣 叩之以大者大鸣,设计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找出四幅作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自主探究,从而引出作品内容,作者,表现形式,色调,感受五项知识的探究,可谓一石激起千重浪,最后教师把学生分散的观点总结,为学生欣赏作品作范例。

  步骤四“创作环节----美感表现四季”用线条画出记忆深处最美的画卷。

  板书

  结言 作为美术教师,我应该对得起这个美字,作为审美教学,要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应用美,你给学生一个美的学习情境,学生必然还你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美术说课稿 篇6

  一、背景资料

  书画版小学美术第五册第12课《叠罗汉》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材料做做叠堆造型的游戏,也就是像“叠罗汉”那样,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创造出漂亮的纸立体造型。这个作业是其实是一个较为简单的立体构成,它在“形状的游戏”单元尽管不是最后一个学习内容,但已是一个阶段性的学习总结了,所以它对师生双方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怎样化难为简进行新授,学生如何在短世间内学会一种方法完成作业。

  二、教材分析

  叠罗汉是小学生熟悉并喜欢的杂技表演。在经过了形状分割拼搭、黑白留空移贴、剪贴空缝留白等一系列“形状的游戏”学习后,借助“叠罗汉”这种叠堆造型的形式,本课学生的学习内容是:选择一种材料做做叠堆造型的游戏,也就是像“叠罗汉”那样,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创造出漂亮的纸立体造型。

  相比较前面的平面造型,这个立体构成范畴的学习内容,对三年级小学生而言确实较难,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师费心收集资料,化难为易,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学会造型表现的方法、掌握其中的一种方法并籍此进行大胆创作。

  1、教学目标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叠堆造型的游戏中感受纸立体造型的美和创作的无穷乐趣。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创作纸制立体造型。

  过程与方法:选择一种材料,学习用卡口插接来创作一些叠堆造型的作品。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剪折纸、卡口插接的方法制作叠罗汉的纸立体造型。

  难点:形象的设计、卡口插接和立体造型的稳固方法。

  三、设计理念

  小学美术中年级段开始,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和知识技能要求的提高,有时教学也会出现多个目标、密度较高的教学内容,如果仅仅被动“依样画葫芦”上课,师生双方都会疲于奔命 。于是,看似“充实”的教学,实则收效甚微;教师意欲“多得”,其实会“少得”甚至“不得”,那还不如抓住根本。让学生学得“简单”却实实在在。本课设计着重让学生感受到立体造型制作的乐趣,短时间内学会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完成至少叠堆3层的纸制立体造型创作作业,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设计采用多媒体展示、教师示范、学生尝试练习 、小组竞赛、合作作业等,帮助学生快速学会制作方法,大胆创作,成功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法学法

  本课力求把握教学内容,突出创新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充分体现主动探究学习的优势,

  1、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学”促“创”;

  以杂技和动植物的“叠罗汉”形象引出新授内容,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反映审美观和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有利于他们主动发展的教育氛围,不仅授予学生“鱼”,更授予学生获取“鱼”的“渔道”。

  2、力求凸显“实践活动”的教学主线,以“动”促“思”;

  本课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尝试练习 、小组竞赛、合作作业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尝试、创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发现、体验和发展,使学生从中体验美术造型的乐趣,在探究创作中提高能力。

  3、力求保障“自主探索”的教学主旨,以“点”促“面”。

  课堂教学中的系列活动,慢慢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学习小组的共同学习,也逐渐让每个学生懂得努力积累、主动尝试和大胆创作。这些都会成为燎原星火,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点燃一支不灭的火把。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老师演示:用造型相同的6辆彩色小汽车剪影开卡口,由3辆围底、2辆居中顶一辆在上。引导学生思考:几张平面的彩色卡纸怎样变成了一座纸立体造型?

  2、多媒体展示杂技表演中叠罗汉的画面,让学生回忆叠罗汉这一技巧性的运动项目。

  3、学生列举生活所见的“叠罗汉”的场景:是由不同的材料堆叠而成,具有一定的高度和规模。(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动植物中的“叠罗汉”,城市雕塑中的“叠罗汉”等)

  4、揭示课题:

  叠罗汉

  (二)新授:

  1、活动一:大家一起试一试

  ①教师示范:叠纸牌,以纸牌式叠罗汉为例,把几张纸牌相互接插,叠放出一组立体造型而不倒。

  ②学生分组体验尝试:能用什么方法保持平衡,即叠放出一组立体造型而不倒。

  2、学生通过实践得出一个结论:

  无论平面的材料怎样来叠罗汉,关键在于要有插口、能站稳。

  3、演示叠罗汉底部的站立方法:最底部的一个单个的形可以用两个接口接插立住,也可以利用单个的形自身的几个支撑点站立住;要想叠得高、立得稳,底部的接触点就要离得开一些。出示板书:保持平衡可以增加底部面积、增加底部重量、左右对称放置……

  4、活动二:小组竞赛

  在规定时间内,用彩色卡纸的几何图形比赛叠罗汉,比:最佳造型、最佳平衡、最佳配合等。竞赛为的是让每个学生都会使用卡口插接的制作方法来“叠罗汉”。

  5、反馈,交流:

  教师强调卡口插接的剪制:最底端的单形立稳后,其它卡口插接处按照设计的形象和图案来决定。如人物形象要按中心比例来设置。

  6、活动三:学生作业

  学生分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材料做叠堆造型创作。

  (三)评价:

  1、小学生立体纸雕塑展,展示学生的叠罗汉作品。

  2、小组学生代表介绍自己小组作品的名称含义、创作情况。

  3、教师表扬别出心裁的纸立体造型。

  (四)拓展:

  用卡口接插来叠罗汉的方法还可以运用在其它方面。生活中有许多情趣,只要去发现、去尝试,就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利用废弃的用品,易拉罐、酸奶杯、喜糖盒等都可以用卡口接插的方式来进行叠罗汉。

  六、教学流程

  欣赏、演示、揭题 尝试、竞赛、作业 展示、观摩、小结

美术说课稿 篇7

  儿童最近在美术班上学习了绘画各种各样的房子,有小木屋、瓦片房、城堡、蘑菇房、印度建筑等等,孩子们兴趣很高,绘画很投入,在课后区域活动中也继续尝试练习绘画更多的房子。因此为了满足儿童的绘画欲望,让儿童尝试在新的材料上进行作画,体验不同感受的乐趣,所以我自己设计了这堂美术活动绘画幻灯片——胖小猪的家。之前我班儿童也曾接触过幻灯片,那是在一节语言活动中,用剪贴镂空的方法制作的幻灯片,当时孩子觉得很新奇,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喜欢用幻灯片做成的教具。虽然幻灯片教学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电教手段,但是让儿童参与到课堂教具的制作中来,激发了儿童的活动热情和参与性,同时体现《纲要》中的师生参与共同制作,以儿童作品为主,儿童是活动环境中的主人的精神。

  在确定教学目标上主要是让儿童体验在幻灯片上作画的乐趣和感受不同的作画效果,同时对大班儿童也提出了在技能掌握和习惯培养上的要求。把难点放在了涂色均匀,线条清楚,画面保持干净上。能做到这几点的儿童需要在作画时耐心、细心,注意观察,找到好的涂色方法,因此幼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儿童鼓励、启发、引导,增强儿童的信心和作画耐心、细心的态度,培养良好的作画习惯,同时体验作画成功后的喜悦。

  活动开始时我通过胖小猪的故事,在结尾设置提问让儿童想办法帮助胖小猪,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和绘画兴趣。儿童通过前期知识经验准备,了解了各种房子的`造型和风格,就可以尝试在幻灯片上作画了。紧接着我出示幻灯片让儿童认识新材料,激发儿童在幻灯片上作画的愿望。在指导中我观察到儿童在涂色上出现了问题,及时引导儿童去发现,想办法解决。例如勾线与色块部分模糊怎么办?画的时候手不能碰到画过的部分,怎么涂画面才能保持干净等。指导中我对儿童进行个别指导,体现儿童之间差异性,遵循个别教育与面向全体相结合的原则,对能力强的画的快的儿童提高要求,先放在幻灯机上检查看效果,不好的地方再去修改;对于画的慢的儿童引导他们找到自己作画速度慢的原因,课后在区域中继续完成。等大部分儿童完成后集中上座位逐一请儿童把作品拿上来放在幻灯机上给大家欣赏,并进行评价,说出好的地方,请他们介绍作画方法,相互交流好的经验。同时也请儿童说说作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请大家帮忙一起讨论交流,找出办法,体现集体的智慧和作画交流后的互动,分享经验。活动最后通过出示一个用剪贴镂空方法做成的房子启发儿童用新的方法来做幻灯片,激发儿童再次创作的愿望,为下一个活动做准备。另外儿童在

  活动中对幻灯机较感兴趣,也可引伸到科学活动中认识幻灯机,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另外小朋友的启发也可采纳,例如用牙膏涂平在幻灯片上用牙签来作画的活动等等。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参与到制作教学具中来,充分体验不同作画效果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体现出师生共同制作的乐趣和意义。

美术说课稿 篇8

  一、说教学目标

  (一)初步感受纸的弹性与伸缩性能,了解拉花的制作方法,体会环境与艺术作品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美化环境的途径和方法。

  (二)能大胆的创作,把绘画和手工结合起来。

  (三)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说教学重点:

  感受纸制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三、说教学难点:

  尝试不同的工具,通过看、想、画、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来美化环境。

  四、说教学设计一:

  (一)提问引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这有一张正方形的纸,你们谁能告诉我怎样让它变长?

  2、你真聪明!你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课题:《美丽的拉花》

  (二)欣赏:美丽的拉花

  1、教师:同学们,就让我们到拉花世界去看一看吧。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放课件:美丽的拉花)

  学生:看到了拉花布置后的`环境与拉花与服装服饰的搭配等,看完了以后感觉非常美,也想到自己制作一件拉花作品。

  教师总结:大家说的非常好,环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条件,是我们的家,让我们每个同学都来爱护环境。

  2、教师: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拉花的制作方法。〈课件演示〉

  教师小结:拉花的几种基本做法,关键是如何折叠纸张,如何剪开。

  (三)练习:大家一起动手做

  1、教师:想一想拉花可以装饰哪些环境?拉花的制作方法还有哪些?

  2、拉花剪短后该怎么办?为什么会断?怎样可以做的更好?

  (四)欣赏艺术作品,教师出示学生作品,比一比,说一说作品色异同之处,谁的最好。

  (1)给5秒钟的时间,学生欣赏讨论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创作过程

  (五)欣赏学生及教师优秀作品,启发学生创作思维

  (六)作业要求:

  学生分组创做一件拉花作品,并把作品与校园环境结合起来,看那个同学的手法最新颖,作品最漂亮。

  (七)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八)课后展评

  1、各小组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

  2、师生互评

  教师小结:拉花装饰的世界真是太美了,让我们爱护环境,爱护我们的朋友。本课以拉花为主题,让学生到自然中去装饰环境,提高课堂学习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又增加一些课外知识。

美术说课稿 篇9

  设计意图:

  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审美情感的培养的自我表达神创造的满足。此次的指纹画活动作为艺术领域中美术活动的一种创作方式,需要幼儿大胆地想象,创造性地用指纹印画、添画来完成。大班幼儿的想象绘画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他们喜欢自己来创作画面,并运用多种表现形式来表现自己对美的感受。在指纹画活动中,教师针对幼儿的能力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使幼儿体验创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学会指纹印画,并尝试添画出不同的.背景。

  2、能大胆想象,创造性地画出不同的指纹的造型画。

  3、乐于讲述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画纸,印泥(水彩颜料),水彩笔,油画棒,湿巾等。

  活动过程:

  一、和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让幼儿说说平时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小手做哪些 事?

  二、老师引导幼儿掌握绘画的方法。

  1、老师:小朋友,你们平时是用什么来做画的。

  2、认识印泥。

  3、老师用大拇指在纸上印一个手印,让幼儿说说他是什么形状。

  4、让幼儿思考:根据这个形状你能做个什么图案。

  5、请一个幼儿上来根据自己说的图案用笔把它给画出来。

  6、老师请不同的幼儿上黑板来自己用手指印一个图形,在根据自己所印图形来添画。 7、老师用不同的两个或三个手指印不同的图形,让幼儿看到这些形状又能添画出什么图案。

  三、老师出示范画,让幼儿欣赏。

  老师:这幅画是画的是什么?我们用手指画的哪一部分?是由几个圆组成 的? 老师以故事来讲解其中的一幅范画。

  四、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大胆进行指纹添画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幼儿,及时 给予适宜的指导帮助。

  1、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来画一幅指纹画,你想画什么?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幼儿独立进行指纹添画活动,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帮助。

  3、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及时评价幼儿的作品,给予积极的鼓励。

美术说课稿 篇10

  一、设计意图:

  在具有趣味游戏的绘画活动中,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说说等方法, 使幼儿可以轻松愉快的探究和使用各种适宜的工具材料,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和使用各种颜色构成画面, 提高幼儿的美术基本技能。结合这一目标,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餐具、勺子、叉子;让幼儿发挥想象,创作画出不同的花。培养幼儿对不同工具作画的兴趣,从中感受餐具画活动的乐趣,同时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儿童画真正的魅力就在于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与童稚情趣的创造。”让幼儿在掌握餐具画画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丽的花》。

  二、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我从三个维度来定位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尝试用筷子、勺子、叉子等餐具画出美丽的花。

  2.能力目标: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绘画,发展想象力。

  3.情绪目标:能愉快地参与餐具画,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活动前幼儿有绘画各种花的经验,对各种形态不一的花有一定的认知,在活动中借助多媒体投影仪进行辅助教学。

  四、教法与学法:

  本次活动采用的教法和学法有:谈话法、提问法、操作法、示范模仿法、评价展示法。谈话法:教师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平时是用什么材料、工具画画的,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问法:采用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孩子有目的地思考和操作绘画工具。操作法: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绘画工具,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与能力在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中,获取经验。示范模仿法法:在第一次幼儿探索后,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利用“神奇画笔”探索的方法,让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评价展示法: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幼儿的作品,并让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你们喜欢吗?从而使幼儿充分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五、过程设计:

  在环节上,我由浅入深。

  1.谈话导入,以“我是神奇的画家,我有神奇的画笔”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平时绘画的工具,并出示“神奇的画笔”,引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幼儿探索“神奇的画笔”:我为幼儿提供有大量的操作材料,如:筷子、勺子、叉子以及4色颜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尝试用各种材料来创作。

  3.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运用“神奇的画笔”创作的方法,并鼓励幼儿思考“你还有什么和他不一样的方法吗?”

  。4.教师结合毕业班即将毕业这一事件,提出送一副画——美丽的花,给自己的老师当礼物,激发幼儿想画、要画的情绪情感。

  5.幼儿操作,教师融入幼儿,并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6.最后是作品展示,教师利用投影仪进行作品展示,并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喜欢哪幅画?为什么?这幅画是怎么画的?”给予幼儿经验的提升。

【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美术说课稿01-24

美术说课稿06-24

美术说课稿04-07

小学美术说课稿06-11

中学美术说课稿07-27

小学美术说课稿04-07

中班美术说课稿04-03

《电脑美术》说课稿07-14

《美术鉴赏》说课稿12-16

美术说课稿模板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