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7课《七颗钻石》。本组教材的专题是“爱的奉献”,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由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他们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他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谣言的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无私广博的爱能创造奇迹。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会让他们感受到无穷乐趣;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会让孩子感到可亲可敬;细腻传神的语言描述,会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而真挚感人的情感,又会让孩子受到心灵的洗礼。鉴于这些特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二、说教、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节课我体现以读为本,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表演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并采用想象朗读法,让学生想象水罐的一次次神气的变化,体会爱心的神奇。并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我在此起的是引导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有敢而发、有感而写。在整个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得到了训练。另外,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本节课我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如想象小狗的出现,想象有了水的情景。
三、说教学媒体的选择: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是必然趋势,为了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学手段的使用,设计了适用面较广、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如利用多媒体出示情景朗读良好的音响视频效果为学生创设梦幻般的情景,让学生融情于景,雪灾、5.12爱心图片激发了学生的爱心的使学生有感而发、有感而写,写作起来也更流畅。还可以节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
四、说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特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拟订为: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品味、想象感悟——总结升华、拓展思维。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一、复习导入──提出学习思路
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谁知道上面的声音是怎么来的吗?(配音)今天老师也做一次配音你们可要仔细看认真听。
2.出示课件
3.教师叙述第一段。故事的名字叫《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4.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生命、希望、活着的力量、一切)
(这样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期待地参与学习活动。)
5、还记得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相机板书:有水──银罐──金罐──钻石──星座)
师: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到底是什么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
(板书:?)
师: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找找原因吧!
二、引领体悟──爱是变化的力量
1、学习第2段:
⑴学生自读。
⑵和我们说说你读后的体会。
⑶这个小姑娘真不简单,你能想象小姑娘怎样找水的吗?
⑷学生交流:“夜里”:
①你很细心,注意到了这个词。
②那是个怎样的夜?(寒风瑟瑟风沙弥漫、漆黑不见五指、没有人出来行走、寂寞的、孤单的、害怕的……)
③姑娘怕吗?(不怕,她想着要为妈妈找水,挽救妈妈的生命)
④即使害怕也是非常自然的,但正如你们所说,此时她的心里想的更多的是母亲,正是一份爱的信念。正是这爱,使她充满了力量。师:小姑娘给妈妈找水容易吗?你从那里体会出?
生:“哪里”:
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师:她都去了哪些地方找水?
生:(想象说)
师:小结
夜更深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水罐里却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如何?
“小姑娘喜出望外……”:
①“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你的话,会怎么做?小姑娘在“喜出望外”时想的是什么呢?
②多么孝顺的.小姑娘呀,她爱妈妈胜过爱自己,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学生练读。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这一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水罐的神奇体现在变上,引出是爱让它发生了变化。为下一步的自主学文做好铺垫。)
③现在你说说水罐里怎么会有水了?
你说得真好,是小姑娘对妈妈的这片孝心,这份真挚的爱感动了命运之神。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也感动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
师:小结:这水罐之所以发生变化。(把?改成爱)是爱,是小姑娘对妈妈真挚的爱,才会有这样神奇的变化。
小姑娘有了一罐水了,但这罐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水罐后来又不断地发生神奇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先快速地默读3自然段,仔细读读,想想什么是水罐发生了变化?
2、生讲读第3自然段体会(对小生命的爱:
老师看大家都在认真读书,有的还皱着眉头呢,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水罐是怎么会变成银的呢?
⑴(男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⑵学生自由回答。
(水是多么的宝贵,小姑娘却给了小狗)
师:(给妈妈舍得,给小狗舍得,给自己反而不舍得。什么叫无私,这就是。)
小结: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爱心来对待小动物,这银水罐多么像小姑娘那颗晶莹美丽的爱心呀!所以生命之神点木成银。
⑶谁体会到了小姑娘这份爱心,来读给我们听听:
3、学习第4段:伟大的母爱
后来,银水罐为什么变成了金水罐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爱?
⑵你看,小姑娘的妈妈是多么爱自己的女儿啊,
(母亲需要这生命的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也把生命的希望留给了孩子。)
⑶(评价:真感人多么伟大的妈妈啊)
师:谁愿意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导朗读)
这次变化是母亲对女儿无私的爱创造的奇迹。──你们发现了吗,水罐的奇迹不在于小姑娘一个人,而在于爱的行为。只要有爱,就会有奇迹发生。板书(爱母爱)
师:又是什么原因从水罐里跳出起颗钻石。(出示自学要求)
4、生自学汇报(对过路人的爱)
师:小姑娘她不渴吗?
生:渴
师:你从哪体会到?
生: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小女孩焦渴的感觉。
(自己带动作读,个别带动作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体会到小姑娘口渴难忍
(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去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语言的内涵。接着,通过朗读来展示阅读成果。通过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
⑶出示填空:
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小姑娘先想到的是______,是______,是______,却忘了______。
小朋友啊,爱的心灵就是这样的崇高!所以,
七颗很大的钻石从水罐里──跳了出来,
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涌了出来。
⑷让我们再一次张开想象的翅膀:(出示)
那股水流越涌越多,流向田野,流过村庄那里将是一翻怎样的情景呢?那里的人和动物又会怎样?你们快来想象下去?
生:想象说
师:地球在清流的滋润下,重又焕发了勃勃生机。是什么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爱)
师:对,是爱。是爱创造了奇迹。(板书)
三、延伸阅读──爱是真实的奇迹
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路读来,一路想来,是爱创造了故事中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爱)让我们再一来感受爱的神气。
2.播放情景朗读
过渡:那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就是人们说的北斗七星,也就是大熊星座。
师:她的爱心变成七颗星星,挂在天空,照亮每个人的心灵。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告诉我们,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发生奇迹。
四、拓展练习
联系生活,感受爱心
(一)
1、说说你身边献爱心的人和事
2、播放课件(爱的感言)
3、播放课件(爱心图片)
4、(二)播放课件(爱的奉献)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欣赏,随着优美的旋律,大屏幕出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是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使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再次体会爱的力量。
师: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小姑娘的爱心就象天空中的七颗星星,闪闪发光,照亮每个人的心灵。我们的爱也不正是那一颗棵颗钻石吗?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
5、请把你们献过的爱心或准备要献的爱心写在老师奖给你的桃心纸上。把爱心传递下去。
6、读自己写的“爱心”
(二)师总结:
我看到你们一个个爱心的天使,听到你们一个个挚热的爱心,相信你们一定会把文中的爱心传递下去。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在单元中所处的位置
《落日的幻觉》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中的略读课文。本单元课文全是探索自然奥秘的事理性说明文。从学习的思想情感目标分析,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周密的科学思想方法。从学习语文的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则要求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以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2、教材在单元中的作用
本文是单元学习列车的最后一节车厢,有其特别的作用。可以将它当作对前四篇文章学习的一个知识性的总结和巩固练习篇章,从说明文学习的四个重要环节对其进行回顾复习,检验学生是否能明确掌握一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其中,根据单元学习目标又以能分析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为重。
3、教材学习存在的难点
《落日的幻觉》的说明对象是落日时容易引起人们幻觉的几种现象,文章从物理学和天文学等角度对现象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 说明。说理较抽象,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初二学生而言,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存在知识性的难度。虽然这些常见却不为大家所了解的现象能够极大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本文出现一些专业性词汇,也会造成学生的阅读 困难。因此,教师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就成为了能否上好这堂课的钥匙。
二、说学情
参加今天示范教学的是阜阳市一个很优秀的班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借此班上课的我来说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挑战 。根据我对他 们的了解,该班学生的竞争意识强,主动学习的热情高,语文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强,只要能激发起他们的争强好胜之心,让他们作好课前预习,我相信他们能很快地进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
三、说构思
根据以上分析, 我设计了一堂以知识竞赛为大框架的教学,确定了整堂课的教学构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3)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2.能力目标:以课文为导引,能够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
3.情感目标:能够用明辨的双眸、思考的大脑观察生活,分析问题。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内容,能够借助文本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奂美仑的落日实际上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及方法。
3.从写作的角度学习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来结构全文。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并培养了学生自主、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1.以课文为导引,能够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
2.分析本文(事理性说明文)的顺序
突破方法:由课文落日幻觉的原理,引申到曾学过的诗文,辩证地看问题,再引申到身边的事物,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学生利用所学,自然地逐步深入地探索未知,收获成功。
(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上网查阅资料了解课文相关知识。
2.教师:查找图片,设计课件。
四、说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阅读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获得文中的信息,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质疑释疑法(师生通过共同质疑释疑,探讨和解决问题)、问题谈论法(多角度,多思路,寻求多个答案,培养发散思维)激发兴趣法、形象联系法、指导归纳法、拓展思维法进行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形象联系法、指导归纳法、拓展思维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教学目标自主学习课文。
通过分组知识竞答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回答问题;通过图片联想将课文当中的抽象说理转化为形象思维;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复习梳理学习说明文的整体思路; 通过迁移联系把物理所学新知、语文旧课知识熔为一炉,体会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特点;通过看图写文加深对说明顺序在说明文中的重要性的.理解,并反馈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深度。
2.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从网络下载了多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目的地到图书馆和网络世界中去搜寻所需信息材料,丰富拓展文化知识,增 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师发挥好知识竞赛主持人的作用
因为整堂课以知识竞赛为大背景,所以教师对课文的讲解要尽量少,让学生担当课堂的主角,我只需要作好主持人的工作,时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语言多一些鼓动性和煽动性,就能很好地营造出积极热 烈而又公正有序的课堂氛围。
五、说学法指导
这篇课文内容抽象生涩,语言虽有文采却多专业术语,会妨碍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预习工作至关重要,上课之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并查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联系新开设的物理学科,进行学科渗透学习,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激发起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学习的重点落脚在 对说明文文体知识的掌握上,重点突出在对说明顺序和方法的分析运用上,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前后的迁移练习。指导学生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参与自主学习,从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喜悦,胜利的自豪感。
六、说教学程序
导入:出示落日图片,学生漫谈感受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以测试的形式进行)
2阅读一二段,感受落日之美(引导学生列举落日现象,挖掘描写之妙)
3.表格填空,探究落日之谜(策略:自读课文4—7段,勾画圈点幻觉的原因的语句)
4.质疑问难,难点处理
教学策略:再次强调由现象到本质,有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
5.学生活动,延伸思考
教学策略:图片展示1:水中斜放的铅笔;图片2:三个1.80米以上的队员与姚明的合影。
引导学生揭示原因,点明科学道理:物理学现象——折射、参照物
引出文章写作目的——幻觉,眼见不一定为实,科学的学习态度
七、回馈积累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2.说明文知识点在本文中的体现:对象、特征、方法、顺序、分类、语言
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
3.判断下列句子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八、课后作业
1.落日变大了(续写)
提示:对于太阳在日落时为什么好像变大了,文中并没有解释。结合文章《落日变大了》,说说“落日变大”的原因。
2.日出观察日出的景色,然后写一段描写文字。
提示:写描写文字时,可以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出特点。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观察点,既要抓住太阳的静态特点,也要注意日出时形状、颜色、光线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烟台的海》是六年制苏教版小语课本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幅海景图:生动地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文中字里行间虽无直抒胸臆,但情溢言表,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
本文处于本册书的第二单元,而本单元的课文都侧重于写景,写作特点也大致相同,都采用优美准确、具体可感的语言来描绘,为读者展示一幅幅立体的画面,创设一种种各具特色的意境,从而打动读者,感染读者。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因此,教学时,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口述介绍某一季节烟台的海。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模仿造句。。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这样确定教学要求,符合本课特点,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这部分,因为这部分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海景赞美之情,又突出了课文的中心;因此,我把在感情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借海景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因为孩子们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的,而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含的情感世界,这对孩子来说有困难。因此,我把理解作者是如何谴词造句,在行文中抒发自己的情感的,作为本篇课文要解决的难点。
二、说教法:
《烟台的海》是一篇讲读课文,应该以讲读为主,凭借讲读训练学生的阅读基本功。因此,在讲读中,我准备采用感情朗读法来教学本课。
为什么呢?因为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情溢言表,在流畅,动人的景物描写中寄予情思,而这种情思,正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但这种情,文中并没有直露地抒发,全部寄于字里行间,那么,要抓住这种情,只有读,通过学生感情朗读,让他们在自己的朗读中去领会,会胜过老师重三叠四地讲解,同时还起到了训练朗读能力的作用。
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准备改变以往的'平铺直叙,采用变序教学法,在学生理清了文章层次后,抓住文中描写最美的两段来讲,使学生兴趣高涨。不仅如此,教学过程中,我还铺之以生动、极富感染的语言表述,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咽,让学生在紧张、极富感染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说学法:
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和我的教法,以及对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教学生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依据课文内容和要求,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全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字词;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熟悉内容。
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步:运用录象,导入新课。
根据大纲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从整体入手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请观看录象,出现怎样的景象?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总结出:大海是优美的,是汹涌的,是变化多端的,你看过海吗?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一同观赏烟台的海的别样景象。这样的设计,不但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且明确了学习任务。
第二步:问题引入,抓住要点。
要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必须先抓住文章的重点。所以,接下来一步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节课大家已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那么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来分,文章可以分为几段?在四季部分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季节内容?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趋向选择出相应的部分,而这部分之所以美,就是因为作者在文中深入了自己的情感,是文章的重点,所以这样以来,我用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抓住了文章要点!
第三步:精讲细读,体会情感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我准备用感情朗读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感。既然大家对四季美景感兴趣,我们就去看看四季的海各是什么样的?我指导学生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1、指名读了解内容;2、思:这一段写出了海怎么样?文中哪一句话突出海的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海景的?3、议:根据上面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解决问题。4、读:哪些地方是作者看见的,谁来读一下,看能不能读出海的那种气势!这样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读后我指导总结,在读中怎样才能把海的凝重表现出来?哪些字应重读!而后再读,要求读出海的特点,以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写作特点。在此,我不忘强调:文中为什么要强调巨浪?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即时总结:可见作者在描写中注意处处抓特点。教学这一部分,我依然让学生朗读并要从中体会出:冬天的海凝重,春天的海轻盈,夏日的海浪漫,秋天的海忙碌。指导朗读技巧,要读出文章的特色,而后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你在写作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从而把学与用结合起来。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还让学生动手勾画出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借以复习旧知。最后总结:这一部分作者都用了些什么手法?你有什么收获?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最后再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根据上下文,学生自然明白:为了表达喜悦之情。这样,老师讲述不多,学生已从反复朗读中体会出了文中的情感!
以这样的方法教学,充分体现了朗读教学的优越性,不但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也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这一部分也是文章的重点,直接揭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但这一部分内容浅显,情感易体会,所以我只需抓住中心句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引导学生来理解画、背景、舞台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说什么意思?为什么?到此我再总结:此时此刻,作者看着烟台的海不同的景象,激发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
这一环节,使学生充分理解了文章的情感,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完成了教学重点。
第四步:感情朗读,整体回顾。
让我们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再来朗读一次全文!此时此刻,学生已完全掌握本文的朗读技巧,领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相信学生一定能读出最好的水平!在朗读过程中,试着背诵四季部分。因为,教学中已反复朗读,所以背的任务也不难解决。
第步:读写结合,提高能力。
根据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我指导学生学习本课借景抒情的写法,以《南京的》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学以致用,以提高写作能力。
到此全文结束。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20、烟台的海(借景抒情)
冬:凝重
不畏寒风巨浪
春:轻盈
播下希望和新苗
夏:浪漫
如痴如醉
秋:高远
充实与忙碌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的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愿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二、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会字“姑、娘、盼、治、啄、蚜”,会写“请”字。
2、能正确的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好请求的语气。
3、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体会请求别人帮忙要用礼貌用语“请”。
三、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对课文内容进行总体把握。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好请求语气。
四、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目标间的渗透,注重读、感悟、应用相结合。
五、说教学过程
(一) 棉花图片导入:
1、直接导入:出示“棉花”。你认识棉花吗?请你来说说关于棉花你知道些什么?棉花又白又可爱,和小姑娘一样漂亮,我们亲切地称她为“棉花姑娘”,落实“棉花姑娘”的轻声。识记“姑娘”两个字。(简洁、自然地导入,让孩子马上关注到文本中来,而且又能参与进来,通过对棉花了解地交流,孩子既长了知识,又是对口头表达能力地锻炼。)
2、 课件出示棉花姑娘图,夸夸棉花姑娘。(这样设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直观画面,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 三遍课文总体把握文章,把文章读正确。
1、 初步感知。示范读,问你听懂了什么?把孩子的回答汇总成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主要内容填空。(第一遍范读,目的在于让孩子在静心倾听中,对文本有一个总的初步印象,在交流中落实文章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落实字词关。(在字词学习中,我以五步教学法为基础,根据形声字、象形字地不同特点来进行教学,在巩固环节设计了游戏“七星瓢虫吃蚜虫”。并做了相应《语文课堂作业本》上的书面练习,旨在扎扎实实落实生字新词关。)
3、 齐读课文。落实难读句子。(落实生字新词后,在齐读一遍后,我把重点落实在句子的读通读熟上,通过出示三个难读的句子来检测孩子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
(三)品读课文第一段。
1、仔细看图,观察得出“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许多可恶的蚜虫。”个别读,请小朋友听一听哪位小朋友读地好,跟读。(本着要最大限度地应用好课本这个教学资源的理念,让复杂、抽象的文字表达有直观图进行依托,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了图片,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棉花姑娘生病了,很难受,当一只只蚜虫在那儿飞来飞去,有小朋友甚至会失声叫出来,有了这种直观感受,那读出感情来应该容易多了。)
2、此时,棉花姑娘有什么感受,她最想做什么呢?引出“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示范读,齐读,展示读。(让一年级孩子体会棉花姑娘的'深深地期盼心情,可能有些难度,因此我选择了范读。)
3、让你感到最难受的事情是什么?怀着难受的心情读读第一自然段。(任何情感的体验最强烈地应该是自己的感受。)
(朗读能力的培养不能离开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在体验、想像中生发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品读第二自然段。棉花姑娘先请谁来给她治病呢?
1、自己读一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棉花姑娘和燕子的对话。
2、出示: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让女孩子做做棉花姑娘,男孩子当当燕子,你会帮她的忙吗?评一评,读一读。
3、出示:燕子说:“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燕子后来有没有帮棉花姑娘的忙,为什么?
4、在你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你能用好“请”吗?当你美术课忘记带水彩笔了,想向别人借时,你会说:( )当你把橡皮弄丢了,想请同学帮忙找一找,你会说:( )
(在低段语文以读代讲的理念下,让学生当当棉花姑娘和燕子,在评、议中,孩子能够迅速找到技巧,读出感情。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让孩子学会用礼貌用语“请”。)
5、看来“请”字地作用可真大,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①仔细观察“请”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说该注意的地方。
②师范写后,学生练写。
③把写地好的字放到投影仪里,让学生评、议。(
(让学生从看到说再到写,再反馈评、议,掌握汉字一般的结构规律,为写好汉字打下基础。)
(六)连起来读读第一、二自然段,会背地站起来背一背。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 学习内容及重点、难点
《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登月成功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训练学生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想像能力,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二、 学习对象分析
我们的学生虽然不具备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有较强的求知欲望,爱动手、动脑,缺点是思考不够深入。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初一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上网的操作方法。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通过网络寻找学习伙伴,分组学习,通过课堂讨论达到知识互补,形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学习媒体设计
考虑互联网知识良莠不齐,学生上网自控能力较差,因此,本课采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和Internet有机结合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浏览局域网了解信息,利用超级链接登陆教师申请的BBS站点上交流思想。课前,利用Flash制作网站《月亮上的足迹》,将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和相关的网站在我的个人网站上链接好,以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眼界。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所得,并通过BBS发表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网络只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或媒体,学生通过网络浏览信息,进行交流,不断融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
四、 学习过程设计(设计思想及网络环境运用分析)
(一)新课导入,资源共享,成果展示
(成果汇报)展示学生网上搜集的关于月亮的文化知识,引入月亮的世界。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把学生引入学习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学生可将自学成果发表在BBS论坛中,教师及时点评总结。将传统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场所。
学生可以提出疑问,教师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学生可以到网上查询相关的内容,然后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2、(你说我说大家说)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1) 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2)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介绍得最准确,推荐一位同学展示、介绍。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
(1) 看登月的实况录像。
(2) 说说看到这一场景的感受。
(以直观的方式进一步感知人类登月的过程,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谈感受,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陶冶。)
(四)拓展延伸
一位作家曾说“一个会回忆,会联想,会想像的'人,才是会构思创作的人。”下面就张开你们想像的翅膀,来完成想像作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总结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转眼间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我相信同学们的梦想有朝一日定会实现。让我们共同祈祝人类的未来更加美好!
(六)作业
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第一项必做,二、三项任选其一)
1. 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为题,全班同学每人轮流写一段话,发表在论坛上,进行故事接龙。
2. 围绕“月球”这一话题,展开想像,写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发表在论坛上。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05-24
语文优质说课稿05-20
语文《水》说课稿01-04
语文《猫》说课稿01-05
语文优秀说课稿11-05
语文说课稿11-06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8
语文《赵州桥》说课稿07-14
经典语文说课稿12-01
语文《手指》说课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