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数学说课稿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说课稿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说课稿 篇1
随机事件说课稿“随机事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的第一课时内容,为更好地把握这一课时内容,对本课时教案予以说明:
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都源于现实生活,在平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条件发生变化,这三类事件也会互相转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具有不确定性。另外,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也可能不同。这一课内容实际上是为后面的概率意义、概率的求法作准备、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理解三种事件的异同。
2、数学思考:a.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b.从事件的实际情形出发,会简单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解决问题:能根据随机事件的特点,辨别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与他人合作。
4、情感态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促进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本课时内容在数学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位:
1、前两个学段内容分析:
第一学段即一年级至三年级,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第二学段即四年级至六年级,要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会阐明自己的理由。
通过前两个学段的学习,学生已有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初步认识,本课时正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抽象,为进一步求解简单事件的概率的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虽然有了前两个学段的知识作基础,但本课时内容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小学阶段是较为直观、表面化的认识,而概率初步开始把具体事件抽象化,是概率知识的基石,是接通小学和高中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桥梁。
四、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在生命科学、密码学、气象学等很多学科中,概率知识都体现了它的重要作用,生活中,发行各类彩票,比赛抽签决定主动权等事件都离不开概率知识。同时,这些学科中及生活中俯拾皆是的事件为理解本课时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五、教学诊断分析:
有前两学段的统计与概率知识作为基础,加之本课时通过抽签、掷骰子探究三类典型事件,摸球活动探究随机事件的可能性的变化规律,都直观明了,学生已在生活中有相关体验,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但在无条件约束的情况下,三类事件可互相转化,如:问题3中,摸出一个白球,在看不到的情况下,是随机事件,如果在看得到白球的`情况下,则转化为必然事件或不可能事件,即成为确定性事件。
六、教学方法和特点:
1、情境式教学法:
课的开头引入部分,通过谁将得到刘翔北京奥运会比赛门票问题情境化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求知的欲望。
2、游戏法:贯穿整堂课的抽纸签、掷骰子、摸乒乓球等活动都是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形象直观又富有趣味性,教学目标在游戏中实现,真正做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3、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学生以生活事例为素材,展开讨论,猜想游戏结果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
通过应用多媒体展示事件转化的内在联系,呈现丰富多彩的操作素材,同时,适当进行自由选题、选图答题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竞争、审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层层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个性化地、愉快地参与探究。
七、效果分析:
有以前统计与概率知识作基础,以及本节课大量的游戏操作为手段,三类事件的概念以及随机事件可能性的变化规律应该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有部分学生易受课堂上几大活动的开展而分散注意力,从而影响其对知识的更深层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活动时,要注意组织和协调。
数学说课稿 篇2
各位专家: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二册《认识时间》。下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这堂课运用信息技术的想法和做法.
一、整合的必要性。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看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读写钟面上整5分的时间,知道1时=60分,为学习1分1分读写时间打下基础。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时间的知识有所接触,但是他们缺乏观察钟面动态演变的实践经历,也缺少乘法知识基础。第一次教学时,我采用教具钟与学具钟来展开教学,在课后的反馈中学生普遍感觉这节课枯燥乏味、对1时=60分等内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信息技术的介入,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第二次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利用网络平台,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基于以上考虑,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学会读写钟面上整5分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2)借助网络学习,经历时、分进率的探索过程,感悟1时与60分之间的关系,掌握 5分5分数的技能。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读钟面上整5分的时间
学习难点:
认读接近整时的时间
理解1时=60分
二、整合的过程。
本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这节课我以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并告诉学生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教学1时=60分打下了基础。
2、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建立大格数与小格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知道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在学生自主发现、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又通过动态演示教学大格数与小格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比较抽象,我先告诉学生:时针、分针两兄弟要赛跑啦!这时利用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他们间的内在联系:时针走一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从而推导出1时=60分。
认读接近整时的时间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认读7:55学生出现了8:55、7:55两种答案。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从7:00到7:55再到8:55的动态过程。在这个环节,学生经历了充分的体验,积极的反思,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规律。虽然在这里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只认清了一个“7:55”,却实现了更大价值的迁移,其效果在接下去认读另外三个接近整时的时间时得到了验证。
3、实践运用、有效提高
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很难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地反馈。信息技术的融入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漏洞,提高教学效率。我利用网络平台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设计成了闯关游戏 。“我会认”,选取了班里一位同学阳阳的四张生活照,“我会连”让学生把钟面与相对应的书写方法连起来。当学生输入答案后,计算机会作出相应提示。 “我会拨”先让学生在FLASH课件中拨出时间,再通过网络对典型钟面进行点评。网络平台不仅满足了学生展现自己的需要,也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更灵动地展开教学。
4、课堂总结、延伸拓展
“教”是为了“不教”, 为了培养学生上网收集信息的能力。我引导学生课后浏览“时间科普网”,查询与时间相关的资料,最后,在《时间像小马车》的音乐声中结束,让学生体会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整合的效果
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有三点成效最为明显:
1、课堂表现上: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讨论热烈。
2、目标达成上: 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了时针、分针动态演变的过程,学生清晰地理解了时、分之间的关系。从课后的书面作业来看,90%以上的学生能正确读写整5分的时间。将课堂从课内引向课外,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教学效率上: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了练习的形式,学情得以及时反馈,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
当然,信息技术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选择教学手段并不是越高级越好。选准信息技术运用与数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
最后,请允许我向各位专家表示敬意,谢谢!
数学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
《分数乘整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整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同时分数乘整数又是分数乘分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尝试探究,合作学习的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说学情: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的学生并不陌生,有的可能已经会计算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式。但是,这节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多余。因为很多学生可能凭借经验只知道怎么算,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尤其是对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为什么直接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而分母不变,学生不一定明确。因此,这节课不能仅仅满足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说教法:
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练一练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用数学”数学说课稿03-09
数学活动说课稿07-09
《数学乐园》说课稿07-09
数学广角说课稿05-22
数学说课稿03-25
数学乐园说课稿05-26
数学说课稿11-05
初中数学的说课稿02-16
《数学广角》说课稿06-27
数学统计说课稿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