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

时间:2022-06-28 20:22:2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地理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理说课稿4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地理说课稿四篇

地理说课稿 篇1

  背景简析:

  从学生基础方面看,本节教学是在学习了世界地理之后,学生已经接触过有关区域位置的描述,但以前的学习没有涉及对区域地理位置的评价,对国土面积大小和行政区划,也只是停留在数据的记忆水平上。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看,本节课属于中国地理的总论部分,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省级政区、邻国临海及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特征,记住领土面积并初步记忆行政区划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目标:

  1.指图记忆我国的所在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领土面积和邻海;

  2.通过比较和分析,对我国位置特点作出简要评价,初步学会评价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

  3.认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培养爱国爱乡情感和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我国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难点:对我国地理位置的评价

  主要方法:自学展示

  教具准备:东西半球图、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教学过程:

  大家都知道,当我们即将外出的时候,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记好回家的路,也就是记住家的位置。小家是这样,国家也是如此,无论我们将来身居何处,首先要记住祖国的位置。

  自学指导一:

  1.读东西半球图,结合课本P2地图信息,从所在半球、所在温度带、海陆位置等方面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2.读世界政区图,在图中指出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比较说明这三个国家的纬度位置和我国有什么差异

  3. 读材料思考问题:我国数种资源非常丰富,东北地区有兴安落叶松、红松;华北地区有杨树、槐树和梧桐树等;在长江流域则有马尾松、杉树等;在南部沿海地区,椰子树、橡胶树等种植较多。

  结合材料,说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学生展示(课堂展示)

  教师点拨:

  当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时候,往往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因为地理位置对区域的特征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我国优越的纬度位置就为我国发展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在研究区域位置时,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有所侧重。

  自学指导二:

  1. 读中国政区图,指出我国濒临的四个海域和与我国相邻的面积较大的邻国。

  2. 读世界政区图,比较说明蒙古和日本两国的海陆位置与我国有什么差异,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 读材料思考问题:积极参与世界贸易,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年吞吐量超亿吨的港口星罗棋布,与海外各国的贸易频繁。与此同时分布在内蒙国等省区的边境贸易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增加了西部各省区局民的收入。

  说说我国对外交往与海陆位置的关系。(填写第4页表第二栏)

  4. 我国东部濒临海洋还有那些优越性?(填写第4页表第三栏)

  学生展示

  教师点拨:

  对于3、4两问题的教学,应当为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并使答案具有开发性,无需过度追求字句的准确无误。我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我们在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的同时,还应当注意保护我国海洋环境,如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防止和治理海洋污染,维持海洋国土的生态环境。

  当堂联系(略)

地理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板块的运动”是“海陆的变迁”这一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六大板块与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的知识基础。但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大地貌的形成、海陆变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等)发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激发学习兴趣,养成求真求实、不断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板块运动的规律。

  【难点】

  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地图法、小组合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播放汶川地震的地理景观图和地震后的废墟图,设问:地震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运用汶川地震的地理景观图和地震后的废墟图片,视觉冲击性很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设置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环节二:新课教学

  1.认识六大板块

  教师PPT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六大板块都有哪些?

  【学生活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教师总结】从六大板块的示意图中我们看到,大部分的板块都有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只有太平洋板块主要是海洋。在认识了六大板块之后,板块之间是怎样运动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展开讲解,能够提升学生读图和识图能力。

  2.板块运动

  教师PPT展示《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回答。

  【问题】

  (1)板块示意图中的箭头代表什么样的运动?

  (2)这些运动对地形的影响有哪些?

  【学生回答】主要有张裂和碰撞运动,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碰撞形成山脉。

  【教师总结】从图中我们能读到,主要有张裂和碰撞运动,张裂拉伸使地表发生断裂,易形成海洋和裂谷,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碰撞使地表隆起抬升,易形成山脉,例如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

  【设计意图】通过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形图的对比分析,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板块运动对地形的影响,建立起地理分析的思维。

  3.板块的内部和边界活动情况

  教师PPT展示《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1)板块的内部和边界活动情况是怎么样的?

  (2)板块运动和火山地震带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学生活动】内部较稳定,边界较活跃。火山、地震带位于板块交界处。

  【教师总结】大家的介绍都很精彩,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而火山、地震带基本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例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教学培养了学生读书、读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作业:结合六大板块的示意图,介绍红海和地中海的位置,课后请同学冲刺地中海和红海的发展趋势。

  【设计意图】有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地理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先就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的内容作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地形和地势》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认识过世界不同区域、国家,对所涉及的地区和国家的地形地势已有所研究,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一般来讲,我们在研究一个地区和国家时,都会先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因为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形成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才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环境。中国地形和地势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

  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通过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 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

  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利于学生掌握中国的地势特征,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研究这种地势特点对中国气候、河流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3、我对教材的处理

  明确了教学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内容体系后,我结合自身的业务素养、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环境的特点等条件,对教材进行如下的处理:

  1)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心智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地图,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能结合自己认知,谈出我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教学的容量,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地形地势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了 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地势、地形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三级地势阶梯分布的空间观念的形成,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2)确定教学方法——说教法

  明确了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后,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我决定在教学中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读图分析、讨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板图板画等方法和手段,完成课标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能力上得到发展,知识上有所收获。

  二、教法设计:

  1、以问题情景为主线,丰富的学生活动为主体。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交流合作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更生动直观。

  3、注重地图教学。

  三、学法指导:

  因为初二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学生需要 课前收集资料,课上有动手、思考、合作、竞争、交流,分享成果等全方位参与体验学习过程的机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四、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首先在导课上,我采用的是过渡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国多民族、多人口),这么多的人口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用这样一句话,从我国的人文环境学习导入到自然环境的学习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地形地势到底有何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使用中国地形图,分析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拔高低情况,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

  2、借助三级阶梯示意图和教师的板图,掌握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3、借助中国地形图,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讨论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水能资源开发和交通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一、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 地势特点

  2、 三级阶梯的特点及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3、 影响:(1)气候

  (2)河流

  (3)交通

  3、课堂小结

  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记忆,为后续的中国气候部分教学内容作好铺垫,使教学活动得以延续。

  4、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23页活动题。

地理说课稿 篇4

  中学地理“说课”的内涵主要是指地理教师依据教学大纲,遵循地理教学规律,以口述的方式阐述个人对一节课教学的总体构思;以及对大纲的把握,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对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设想等。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2 欧洲西部――传统的畜牧业》为例,简单说明中学地理“说课”的几大要素。

  一、说教材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介绍欧洲西部,共四部分,第一框题“发达国家集中的地方”,第二框题“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第三框题“传统的畜牧业”,第四框题“繁荣的旅游业”。第一课时介绍欧洲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方和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本区经济发达来源于三大产业:工业、畜牧业、旅游业。畜牧业一直是该地区重要产业,本课时重点介绍了其畜牧业。教材打破常规,采用倒叙方法,从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特点出发,引入欧洲发达的畜牧业;接着教材活动内容,从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分析本区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又从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本区的气候成因,由表及里,如抽丝剥茧,简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突出了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二、说学情

  1、通过初中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读地形图、气候图的方法;

  2、初一学生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欧洲西部地形时,让其动手设计贴地形图,调动其学习兴趣。学习温带海洋特征时,每组讨论归纳,由中等生作中心发言人,进一步培养其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思考性强的'问题先由一般学生回答,尖子生点评,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地形特点、气候特征、传统的畜牧业。

  2、能力目标:《地理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地理课通过多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概念,进而理解基本规律。因此本节课能力目标主要表现在:

  (1)培养学生读图收集信息,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评价地理环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地理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1)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我国西部牧区面积广大,更有许多优良畜牧品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启发学生借鉴西欧经验,为祖国西部开发建设献计献策。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学情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描述温带海洋性的气候特征;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欧洲畜牧业成为传统产业的原因。

  五、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在学生进行交流收集资料、贴地形图、看投影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辨论等教学方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六、说学法

  运用多媒体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引导学生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及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收集资料、贴图、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七、说教学构思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

  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欧洲人生活与饮食习惯的资料。

  [投影]“欧洲人的生活图”。(定格在餐桌上)

  教师在复习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以及该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课前收集的欧洲人的生活与饮食习惯的资料、投影欣赏两种活动,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传统的畜牧业。这样做的目的让学生“感悟生活,发现问题”。这也是地理新教材的基本理论之一,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展开探究过程

  [活动二]

  [投影]欧洲西部牧场图。简单介绍欧洲西部国家的畜牧业情况。

  从导入过程让学生了解到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但这只是直观现象,还应从地理角度探究其形成原因。鉴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此处适宜教师运用活动帮助学生探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牧场情况,进而进一步探究多汁牧草分布广泛与哪些自然条件有关?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并引出活动三。

  [活动三]

  让学生读课本图8.23“欧洲西部地形图”大致了解该地区的位置、地形、海拔,由学生归纳出:欧洲西部地区位于大西洋东岸,地处中纬度地区,地势低平,南北多山且多东西走向,中部平原广大,这种以平原为主的地形有利于牧场广泛分布,适宜发展畜牧业。教师适当进行点评。

  [出示]欧洲西部地形轮廓板图。让学生上讲台,用磁性贴将“大不列颠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吸在轮廓图上。

  教者明确地形特点:地势低平,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

  通过学生读图,使学生明确本地区地形特点;贴欧洲地形图,让学生上讲台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

  帮助理解,记住主要的山脉、平原、岛屿名称和位置及山脉的走向。现代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这样做的意图在于“注重差异,培养能力”。

  本区的畜牧业发展除与地形有关外,还与气候有关,那么,本区的气候怎样呢?

  [活动四]

  [投影]欧洲西部气候图

  分组讨论:1、该地区主要气候特征,引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概念。

  2、这种气候对畜牧业生产有何影响?

  教者明确:1、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年降水均匀。

  2、这种冬暖夏凉降水较多的气候适宜牧草生长。

  分组讨论,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能力及知识水平,安排中等生作中心发言,尖子生点评。使学生既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又知道这种气候适宜于牧草生长。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活动五]

  再读课本图8.22“欧洲西部的气候”,从图中让学生读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气候、高原高山气候。本区为什么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为广泛?组织学生讨论、归纳。教者提示:从位置、地形、北大西洋暖流、西风带等方面去分布、归纳,最后点评。

  (三)深入探究过程

  1、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以及其对欧洲传统畜牧业发展的影响。但那一地区有没有种植业?情况如何?

  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比较,了解本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畜牧业,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种植业,只是种植业为畜牧业服务。

  2、学生阅读课本p.62材料

  明确:欧洲西部地区劳动力短缺,生产高度机械化、现代化、自动化,以制造加工为主的工业经过深加工后的畜产品的附加值远高于种植业,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更高的利润,也是本区畜牧业一直发达的又一原因。

  设计目的在于说明畜牧业的发展除与自然条件有关外,社会经济条件亦是影响因素。至此难点迎刃而解。

  我国西部地区与欧洲西部的纬度相似,也以畜牧业为主,有很多牧场,优良畜种。

  [诗歌欣赏]《敕勒歌》

  但本区畜牧业发展比较粗放,发展潜力很大,如何借鉴西欧的经验,结合西部开发,大力发展我国的畜牧业,为祖国的发达、富强贡献力量!是各位同学值得思考的问题。

  通过学生欣赏诗歌――敕勒歌,引出我国西部牧场,加强“学生渗透,激发热情”。让学生理解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和在处理人地关系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理意识和地理价值观,同时实现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四)拓展与练习

  1、我国西部有哪些牧区?有什么优良牲畜品种?

  2、欧洲西部地区和我国西部牧区在地形、气候等方面有何异同?

  八、说板书设计

  讲完课后可以让学生设计板书,或者教师自己设计如下:

  九、说问题设计

  教师可以依据“活动”设计问题,要注意问题的新颖性和活动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深度。

  十、说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图、视频资料及诗歌,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

  以上结合《8.2 欧洲西部――传统的畜牧业》一课,简单介绍了地理“说课”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应该说什么。教师在说课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说课”不是讲课,应该“说”,绝对不能“念”(或“背”)讲稿或教案;②应充分准备,面对的是评委或者老师,应该把自己准备的成果展示给评委或老师(如课件、板书设计、知识结构等);③普通话要标准,并注意语言简洁、明确;④注意时间限制。

【地理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的地理说课稿03-07

初中地理说课稿07-21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地理说课稿八篇01-03

精选地理说课稿8篇01-08

精选地理说课稿5篇01-05

精选地理说课稿9篇01-06

地理说课稿三篇12-31

精选地理说课稿五篇01-01

优秀初中地理说课稿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