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课稿模板汇编八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说教学内容:《春笋》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春笋被春雷唤醒后,纷纷出土的情景。第二自然段写春笋出土以后,顽强向上生长的情景。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和后面四篇课文共同描绘出一幅春景图,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
2、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学会4个偏旁部首;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
3、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目标,将全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感受春天之美。
二、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在本节课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让学生想象春笋在春天里生长的样子,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读书有感而发。
2、读书指导三步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一方面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在读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在指导读书时分三步:
(1)重视初读指导。在正确、连贯的朗读课文上下功夫,要留出时间耐心指导,保证全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读的琅琅上口,使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2)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点燃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读进去“必须驱谴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启发想象,就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它能使课文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浮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春笋》的课上,,让学生来“听范读,想画面”,从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接着,我又针对学生爱表演的特点,让他们扮“春笋”,角色得到转换,想象也就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然,他们的表演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春笋的顽强品质深深地烙在了他们的心里。对春笋的喜爱、赞美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因此,感情朗读非常到位。
(3)鼓励欣赏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朗读中,教师应注重情感地投入,以友善的微笑,真诚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通过简短、恰当地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能以委婉、幽默的措辞指出学生的不足,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如“你读得真流利!”“你读得比老师还好。”“你的进步太大了。”
“他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春笋在欢快地笑,使劲地长呢!”朗读过程中的评价,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包括互评、自评。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确立了主体意识。教师及时鼓励点评,激励学生充分的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三、说学法:
1、读一读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难点,达到预期目标,得到知识能力的提高。
2、演一演。演一演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的样子。这样变换角色,获得一种真切地体验,使学生再读中感悟,演中提高。
3、画一画。课文图文并茂,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春笋破土而出的样子,画一画美丽的春天,感受春笋旺盛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词语幻灯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通过识字1的学习,我们知道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气候变暖,小草、树木都发芽了,百花竟相开放,春姑娘给万物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另一种植物在春天是怎样生长的。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植物?(多媒体出示春笋实物图)学生齐答
2、板书课题:1 春笋(学生认读,正音)
谁能说说春笋的样子?
你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春笋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配乐)。想一想:春笋是怎样出来的?又是什么样子的?
(2) 生自读课文
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好了以后,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检查初读。
(1)、幻灯片出示生字。
Sǔn huàn xǐng xiān mào hè wá zhǎng
笋 唤 醒 掀 冒 褐 娃 长
shēng chōng pò kuài wài yíng xiào jié zài
声 冲 破 块 外 迎 笑 节 再
A、自由读。
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是读平舌音。
“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
“迎”:是后鼻音。
“声”、“冲”:也是翘舌音。
“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
“长”: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你能用“长”的两个读音分别来组词吗?
C、小老师领读。
(2)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春笋 唤醒 掀翻 冒出 浅褐色 娃娃 冲破 石块 迎着 笑声
A、 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开火车读 D齐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 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2)、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过渡:大家读得真棒,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小春笋出来了吗?
(三)、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师生评议,正音。其他小朋友边听边看这一段有几句话。
2、(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学生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
3、谁来做春雷爷爷叫醒小春笋?(指名表演)
4、(播放有雷声的音乐)师指图说:春天来了,小春笋在春雷爷爷的呼唤中醒来了。想想,春雷还会唤醒谁?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名说)板书: 冲破 掀翻 冒
指导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巧妙创设交际情境,把自己当作小春笋,唤起情感体验,人人动脑,动口,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
6、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全班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尝试想象画面。
师(充满激励的语气):“小朋友们已经在学习‘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的本领。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谁的这个本领强?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读,并努力想画面。”
(2、)指名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脑海中的画面,教师适时点拨。
(3)、教师再次感情朗诵§1,学生扮“春笋”再现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
师:“小朋友,你们现在就是春笋。但春雷没来之前,你们在干什么?
(师:“春天还没来到,地面上还找不到可爱的春笋娃娃。他们在哪里呢?奥,他们在地下睡觉。嘘——别吵别吵,让他们安静睡觉。”
(教师巧妙的描述让全班同学进入了角色,教室里一片寂静。)
师(过了片刻,再声情并茂地朗诵§1):“一声春雷,唤醒了……”(略)
(学生们都用动作形象地再现了春笋破土而出的情景。
(4)、齐声感情诵读§1。
(二) 、细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多媒体出示春笋图: 谁来说说它的样子?书上是怎么写的呢? 指导学生读一读书上的句子。
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学生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你看到这样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读读看。
(4)、多媒体演示。
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它们咧着嘴笑得多开心啊!它们仿佛在高兴地说什么?
指导朗读第二句(读出开心的语气)板书:迎着笑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A、学生自由读。B、指导读,师提示:朗读时,一声比一声读得高昂,且富有节奏感,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齐读。
(三)、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想象:假如你就是一个春笋娃娃,你会怎样破土而出?你如何在春风中纵情欢笑,在春雨中放声歌唱,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1)、指导背诵。A、媒体演示画面,教师范背,学生小声跟背。B、同桌互相演诵。C、指名试背。D、配乐齐背。
(四)、总结
读了课文,你觉得春笋怎么样?你想对春笋说些什么?板书:不怕困难 顽强生长
是啊!春笋就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才能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地冒出来。在阳光下继续坚强而又健康的成长!长成高大的竹子,供人们使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词。
2、齐背课文(不熟的可以看书)
二、指导书写。
1、出示全课生字认读。
2、请学生自己说说生字写时的注意点。
3、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1)“节、声、笑”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节:草字头。“节”的横折钩的下面部分不能与竖笔齐。
笑:竹字头。第七笔是撇。,“声”的上部分是“士”不要写成土,师范写
(2)“外、冲、块、破”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教学新偏旁:
冲:是两点水旁,注意与“氵”的区别。跟读两遍。
破:是石字部,跟读两遍。
外:是夕字部,跟读两遍。师范写
(3)写“再、迎”时要注意笔顺。师生数笔顺 。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读写姿势。
三、迁移练习
(1) 用春字组成词语并抄下来
(2) 填空:
一声春雷,唤醒了( ),唤醒了( ),唤醒了( )……
四、实践活动
根据书上的插图,画一画春笋的样子,也可以画一画春天的小草,麦苗,树林等,也可以试着在画面上写几句话。
说板书设计:
1、春笋
冲破 掀翻 冒
迎着笑
不怕困难 顽强生长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7册第16课《瓶花》一课,下面我主要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 说教材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色彩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色彩表现形式,材料选取两位艺术大师的作品,分别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色彩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对本次教学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出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认识生活和绘画艺术中不同色搭配所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以及带给我人的不同感受。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色彩表现色彩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不同领域知识的掌握情况,又结合课表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
重点:学习色彩知识。
难点:学会运用对比强烈或和谐的色彩知识创作作品。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与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我只要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科的内容,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能力,侧重学生体验的过程,,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觉,详尽的直观演示法,来达到教学目标。
学法:学是学习的主主体,教师的主导,本节课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欣赏探究绘画作品,并采用四人制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掌握色彩的搭配规律,进行创作。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自备工具情况。
通过观察欣赏,开拓学生思维,同时也是对本课知识点的延伸。
通过欣赏讨论高品位艺术大师的作品,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二、导入
1、指着讲台上的'瓶花提问:
这是一瓶插花,我们过去经常用颜料在纸上画花,除了这种方法,还有什么方法能表现它?
学生答:素描、水粉、中国画、剪纸、刺绣……
2、教师总结:
[课件演示] 解说不同画种表现瓶花的方法
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用纸浮雕的形式来表现瓶花。
(板书:纸浮雕-瓶花)
三、新课
[课件演示] 欣赏各类民间艺术大师做的瓶花,
讨论:这些范画的精妙之处
提问:你们喜欢哪一幅,它在色彩搭配及色彩设计上有什么讲究?
学生答:(略……)
上节美术课中我们对花卉类型进行了选择,观察外形、色彩,进行了资料收集
每小组的作品进行展示(投影仪,学生欣赏)
教学内容
四、课题深入
1、花卉造型是美术教学中常见内容,花卉纸浮雕具有装饰性与立体效果,一般贴在一个背板上。
2、[课件演示]展示作业过程:
A、 花朵:花一般为圆型,要利用纸造型折圆的方法,将外圈剪成花瓣型。也可利用组合的方法,将做好的花瓣进行组合粘贴。
B、 叶子:剪成叶子的基本型,用直线折或弧线折的方法折出叶脉。
C、 花瓶:用切、刻、雕的方法,折出花瓶的肌理效果,造型应注意主题突出,色彩应注意相互呼应、映衬。
D、 整体布局
3、学生完成瓶花设计制作
A、 小组合作,同学之间可以指点,相互学习,互相帮助。
B、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①、规范的运用成型技法,追寻纸浮雕的变化规律,完成具有综合技法的作品。
②、形式构成新颖有创意,图案疏密得当有变化。
③、画稿:画稿是作品成功的基础,要求纹样表现准确,绘制精细。
④、制作准确细致,凹凸突出,切掀一致,粘贴平整,干净整洁。
课程内容必须和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应融入生活和表现生活,向学生提供让他们“感受生活美、发现生活美、热爱生活美及表现生活美”的领域。
在制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要争取做得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崭新的瓶花形象(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都能体现学生的大胆尝试及他们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五、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进行辅导。
六、课堂总结
选优秀作业让学生自己点评;其余学生提出优、缺点;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表扬有创意的作业。
教育理论
审美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色彩的运用,造型的美丑,都属于审美教育。
艺术创造的教育:全部制作设计的过程,教师都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要争取做的与众不同。
艺术批评教育: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与他人交流,讨论瓶花的优点与不足,教师也及时指出缺点和改进意见,这实质就是一种艺术批评。
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不应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
美术语言
色彩:色彩作为最具感染力的美术美术语言的运用,可以分为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和装饰性色彩等不同类型,它们各有不同的艺术效果。
肌理:就是表面纹理经触觉和视觉所感受到的起伏、开展、光滑、粗糙、精细的程度。
统一: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在美术构思中的运用,是美术作品构图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美术语言是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
教学方法
应用自主教学法,电脑信息教学相结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多看,多感受,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生制作过程后,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愉快的学习,小组合作与个人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发挥主观想法,从而开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创造性思维,运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表达自我。教学中多次组织学生运用语言、绘画制作表现完成对自我感受的再体验,让学生审美感觉不断产生、升华,获得感悟,也使教学形式更丰富,课堂气氛更热烈。
教示与学法相呼应,给学生梯子,让学生自己爬高。
拓展
学生同时让学生变为主动的以课内容为核心作四外延伸,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收集花卉资料。
直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评价
师评:学习能力很强,学生兴趣浓厚,很好的与他人协作,学习动机差)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学生自评:以学生自我介绍作品和讲述自己的方法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表现、表达能力(通过自评给他人以成功的经验,给自己以提高的方法)。
学生互评:要学生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提高他们的评价、欣赏、审美的能力
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对学生的持继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花朵:花一般为圆形,要利用纸造型折圆的方法,把外圈剪成花瓣型。也可利用组合的方法,把做好的花瓣进行组合粘贴。
纸浮雕的魅力——瓶花的制作X
纸浮雕的魅力——瓶花的制作
纸浮雕的魅力——瓶花的制作
叶子:剪成叶子的基本型,用直线折或弧线折的方法折出叶脉。
花瓶:用切、刻、雕的方法,折出花瓶的肌理效果,造型应注意主题突出,色彩应注意相互呼应、映衬。
整体布局:根据细节,进行调整。
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正比例的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浙教版第十二册第3单元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分数和比的知识等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教材通过实例说明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并且从具体的数据中看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扩大、缩小的变化规律是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总是一定的,写成关系式就是:xy=k(一定),从而给出正比例的意义。通过正比例意义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1、使学生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及字母表达式,会正确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
2、通过对比、观察、归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为了使学生掌握好反比例的意义这部分知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突破以上教学重难点,教师采用迁移法、对比法、引导法、讲解法、联系法、自主探索法来进行教学。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旧知构建新知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小结的方法等等。
第一部分:复习三量关系,为本节内容引路。
第二部分:新课从创设正比例表象入手,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分析、概括,紧紧围绕判断正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两个量、商一定展开思路,结合例题中的数据整理知识,发现规律,由讨论表象到抽象概念,使知识得到深化。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由此验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方法。最后指导学生看书,抓住本节重点,突破难点。安排适当的.练习题,在反复的练习中,加强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住判断的方法。合理安排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力争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使学生认识结构不断发展,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做到在加强双基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节课通过具体实例,借助事物表象,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两种相关联量的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探索规律的积极性,重视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练习设计,具有坡度,深化拓宽了所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中,教材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入的,然后例举实例,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的危害,接着又讲述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实例。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用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通过对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地看问题。
三、重难点:
能说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影响,体验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1、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所扮演的角色,思考如果没有它
自然界将会是什么状况?
由学生分析回答。
2、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的辅助下,探讨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板书)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
3、由学生课后培养的腐烂的水果和长毛发霉的面包,具体分析细菌和真菌是怎样分解面包、梨等物质的。最终的产物是什么,意义何在?
4、从学生身上或学生身边所发生的`细菌和真菌使人或动植物致病的例子说起,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指导学生积极预防。
(板书)使动植物和人患病
5、通过一些实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共生的现象和概念及共生对动植物、人和环境的好处。
6、指导学生阅读课后材料“以菌治虫”,并结合共生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板书)与动植物共生
7、引导学生讨论和评价三个实验方案,选出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并说明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可行的道理。
说课稿 篇5
今天,我为大家说说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
本着中学课改理念——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即在提高阅读本领的同时,也提高文学修养,二者相符形成,互相促进,针对本篇文章,我觉得应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基础上,把握全文,领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以及能结合自身实际总结人生经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法和方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级一单元第二篇文章,是一篇语言风格简洁,故事性强,在寻常的故事中蕴含深刻人生哲理性的记叙文。本篇文章在整个单元中是精读课文,是对前一篇《在山的那边》学习人生话题的延续,《走一步,再走一步》讲述的是“我”八岁时的一次爬悬崖的冒险经历,总结出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将大困难化作小困难,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地慢慢地来解决,定能战胜一切困难的人生哲理。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爱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时候,能用心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能联系自己生活的体验,想象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桥当,能初步读出语气。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初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的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学通过默读朗读本篇文章,把握整体内容,能够复述文章情节,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认识到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将大困难化作小困难,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地慢慢地来解决,定能战胜一切困难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是在实现教学目标之中,而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又是对教学目标的深化和补充。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本课文,引导学生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以及包括的人生哲理。难点是对故事复述的完整性。和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得出有价值的经验。重点的突破是在老师的讲解和设置的问题完成的,而难点的解决则需要反复的朗读并且结合讲解完成。
学习本篇课文主要要教会提高朗读能力,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并实行联系、讨论等方式实现这些。
二、说教学和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是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本篇文章,我采用讲述法阅读法、点拨法三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倡导“自主、何须哦、探究”的讨论学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个学生“充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通过导入,默读,复述课文,解决生字词,对全文进行初步掌握,然后进行朗读训练品味文章,最后布置思考问题,为第二课时做回顾准备。
第二课时,解决第一课时的思考问题,回顾全篇文章,然后进行课堂讨论,从多角度出发,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积累语言,最后做总结,并布置写作训练。
四、说板书设计:
主要突出复述的时的情节要素即地点、时间、任务、环境。画一幅简笔悬崖画,对故事的经过进行展示,最后推出“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经验的总结。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目标、学法、设计理念和过程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说教材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内容丰富,活动多样。把这部分教材设计成活动,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来展示莲的有关知识、文化等,开展以“莲文化的魅力”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一方面是通过吟诵、欣赏、解说、知识竞赛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共同展图的评比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是通过对莲文化的研究和学习,理解莲在文化情感上被赋予的含义来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自己高雅德志趣与追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完善自己的人格。
说学生
前几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们进行了关于“战争”、“爱”等主题的实践活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收集整理信息、口语表达能力,为本单元的探究打下了基础。
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
②(要求学生)学会分工合作,掌握探究事物的方法,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情境渲染、对诗、个性化朗读等形式全方位了解莲及莲文化,浸润一点文化气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使学生受到高尚道德品质和积极人生态度的熏陶,积累一定的审美经验,增强文化素养。
活动重难点
通过对莲文化的研究,理解莲在文化情感上被赋予的含义来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自己的志趣和追求。
活动方法
1、自主探究法:学生自己从各类媒体或书籍中查阅与莲有关的资料,设计并创办自己的手抄报。
2、合作探究法: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设计丰富多彩的栏目,以小组的形式拼凑各自的手抄报为一个整体展图,既要有合作交流,又要有各自创意探究。
3、自主展示法:所有学生搜集整理的资料,都需要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给大家。吟诵、欣赏、解说、知识竞赛等活动的制作展示,展图的拼凑与展示等,都是学生自主的一个展示,都是在充分地展现学生的风采。
说设计理念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应当“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讲、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学生自主搜集整理资料,并设计成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展示,充分体验了“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个惊喜”的学生自主能动性;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按照不同的版块设计手抄报,并组合拼凑形式多样的展图,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找到乐趣和位置,使彼此的智慧和思想相互碰撞,智慧更高,思想更深,创造力更强,成功的喜悦更浓。这所有的收获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又再次让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得到新的提高,从而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多样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融入生活,融入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一次综合性学习:一节成果展示和一份手抄报及由手抄报拼凑而成的展图。而要达到这样的成果,需要学生在幕后做大量的搜集和整理资料工作。很多的学生甚至把有关莲的古诗文重温了一遍。而这些历史留下的精华,体现着作者思想的精髓,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给学生以无穷无尽的滋养。
说过程
一、自主探究,自我创意
向学生简要介绍综合性学习课堂展示的内容和范围,指导学生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与特长,有分工、有合作地从莲与现实生活、莲与科学知识、莲与文学等方面去搜集、整理和探究,并对展示形式进行相关设计和制作。
包括:
(1)莲的名称(含学名、别名、美称等);
(2)莲的历史、品种;
(3)莲的图片、工艺品(含邮票、明信片、挂历、水墨画等);
(4)莲的美食和药用;
(5)莲的名胜古迹;
(6)莲的诗文、故事、传说;
(7)莲与佛教的关系;
(8)通过对莲的观察与欣赏,自主选题出一期手抄报。
二、成果汇报,资源共享
由于是综合性学习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因此这节课便上成一堂绘声绘色的才能演示课,本节课一共分为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千姿百态的莲花——莲花图案欣赏
上课初始,教师先让学生猜一则有关莲的谜语,在简要导入课题后,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莲的美丽图片:不同姿态的莲、赏莲胜地等,同时向学生介绍莲的分布、品种等大致情形及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人文内涵等知识。对于莲的历史、人文内涵这些知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所以可介绍得稍微详细一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充当的是美的使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身边的美好事物,并从中受到美的洗礼。
其余的教学环节,教师则有意识地退居幕后,安排两位小主持人带领大家走近莲,感受莲文化的魅力。
第二个教学环节:《莲花知识知多少》——学生将莲花的有关知识设计成各种形式进行展示
学生们将莲花知识制作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展示。分四个展示:
展示一:自说渊源历史
展示二:解说——莲的用途知多少(学生自己讲解)
展示三:答疑解惑——两个疑惑,你能帮我吗?
1、藕断丝连
2、千年古莲发芽
展示四:知识竞赛,抢答完成
这个环节集中地贯穿了听、说、唱、思考的内容,它能促使学生放开视野,主动关注课内外知识,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表演的兴趣,独立创编的意识。
第三个教学环节:莲文化探胜——朗读比赛的展示
课前搜集与莲有关的诗词、文章和故事、传说,然后选择一词一文进行朗读,要读出荷花的情韵,读出作者的感情。(小组推选,进行比赛)
最后,教师让学生交流本课的探究所得,并再次运用多媒体演示莲的图片,在对莲的特色、品格、人文内涵作出评价之后,提出要求: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像莲那样有魅力的人。
总的来说,这四个教学设计始终穿插了听、说、读、写、唱的基本能力,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它们环环相扣,逐层深入,较能受到学生的认可。
效果展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课已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
1、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掌握学习的方法。
2、通过交流总结,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的水平。
3、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具有合作意识。
我的说课完毕,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同仁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节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⑴准确理解课文下注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
⑵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⑴布置预习,让学生解决生字,记下文中难点,然后进行讲解。
⑵点拔法、串讲法、诵读法、问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3、教学重、难点:
重点:⑴让学生反复诵读短文,体会文章意境;
⑵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⑴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超越时空,与作者对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⑵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标出疑难。
二、说教法、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
2、重点提示、分析。
3、学法指导:要体现文言文教学之特点,既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注意字词句句落实。
4、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程序
利用多媒体课件,边读边引导分析。
㈠检查预习
1、分组读课文
2、字词正音(课件1)。
陶 弘(hóng) 景 晓雾将歇(xiē) 丹阳秣(mò)陵
夕日欲颓(tuí) 与(yù)其奇者
[说明]:以诵读和给较难识记的字词正音,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同时帮助同学对有关字词的识记。
㈡导入
1、导语(课件2)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窗外的一瞬间,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美好。天的晴朗,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葱笼,鸟的飞翔……无不让你心旷神怡。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说明]:此设计帮助同学们在头脑中再现大自然的美景,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2、解题(课件3)
答 谢中书 书
①答:回复。
②谢中书:见课文注解①。
③书: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我国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
3、作者简介(课件4)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他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山林,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4、背景提示(课件5)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写山水,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说明]1、题目易误,故作解释,并交代文体。
2、了解作者的生平,有助于体会作者寄于文中的情感。
3、背景提示,主要解决“书信”之常写内容与课文内容不同,给同学们带来的疑惑。
㈢正课
1、齐读课文。
2、疏通文意。
说课稿 篇8
一、教学重点的定位
说教学目标:(请老师们参考教师用书“教学评价要点”和“主题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感受社会劳动者的辛苦与快乐,体会他们的劳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
2.在体会劳动者的辛苦的同时,能珍惜并学会感激他人的劳动。
(二)行为与习惯
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养成节约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三)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知识与技能,并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炼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四)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观看视频图片、讨论交流、想象活动、表演活动等方法进行体验。
说教学重点:(请老师们参考教师用书“主题设计思路”和“图意说明)
感受社会劳动者的辛苦,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是本课的重点。它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感受,一个是爱护。“感受”是“爱护”的基石。即只有对社会劳动者的辛苦有了真切的体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才有可能水到渠成。这个重点体现课程内容标准“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从本课教材来看,本课由为我们服务的人、节日里坚持工作的人们、辛勤的农业劳动者、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课件相应出示相关教材图片)。为我们服务的人部分能帮我们导入课题“叔叔阿姨辛苦了”并奠定了初步感受社会劳动者劳动辛苦的基调;节日里坚持工作的人们部分则教育学生尊敬他们的劳动;辛勤的农业劳动者部分则是帮助学生对劳动辛苦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最后是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部分是在以上情感激发和生活体验之后,引导学生注意节约资源,爱惜和感激别人的劳动。教材四个方面的主题部分都是围绕我们这一教学重点采取层层递进方式设计的。
说教学难点:
养成节约的行为习惯和品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于一年级的儿童来讲,养成一项习惯和品质并非一节课能做到的。它涉及到德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本课教材侧重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三条轴线中“我——社会“和四个方面的“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课标角度)。同时本课为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教师用书对本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初步认识劳动与收获的关系,学习感激劳动者,爱护他们的劳动成果,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掌握自己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认识劳动与收获的关系”,是上一课《今天我值日》的教学重点;“感受社会劳动者的辛苦,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是本课重点;“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掌握自己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则是下一课《我来学做家务活》的重点。(单元目标的角度)本课课题《叔叔阿姨辛苦了》提示我们教学让学生感受他们的'辛苦,在此基础上,爱护劳动成果才有了体验感悟的基础。(课题的角度)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改造。他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那么本课教材的这些主题部分即是浓缩社会生活精华来帮助学生感受劳动者的辛苦,激发他们爱护的劳动成果的意识。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从当前我校一年级学生的“前在状态”看,他们对各种各类的劳动者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对于劳动者的辛苦可能缺乏认知,因而对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缺乏体验,因此帮助学生感知劳动者的辛苦,感受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从学生实际的角度)
三、说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结合教师用书“活动设计参考”以及本校本班学生实际进行)
(一)我们拟通过“活动一:它们从哪儿来”来帮助学生感受劳动者的辛苦。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因此,我们认为只有学生自己亲身去体验,才能真正得到感受。于是我们利用上一周的中队活动课,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走进了草莓园,体验了阿姨叔叔们的工作。
第一个环节,我们引导学生重新体验那天的活动。先播放体验录像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接着回忆体验经历,最后定格画面,学生谈谈自己的亲身感受。这样自然地把学生的课外生活引入到课堂,在录像资料的回放中感受到辛苦,在交流讨论体验辛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能比较真切地让学生体验到劳动者的辛苦。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从课堂交流活动再拓展到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去。首先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最喜欢吃的一种食品,最喜欢的一件衣服。接着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食品和衣服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我们才能享有。接着结合我校一年级的学生也具有一定运用网络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一次小调查活动——上网了解食品加工的过程。(米饭的生产过程)最后把自己收集调查的成果和同学交流分享。这个环节的活动不仅升华了对前面活动的情感体验,还为下一个活动——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
(二)我们拟通过“活动二:我会珍惜”来帮助学生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
环节一,创设情境讲述丁丁“五一”旅游经历的故事,借助教材49页的图文并茂的资源,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丁丁哪些方面做得对。然后晒一晒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爱护了别人的劳动成果。本环节旨在从正面引导学生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光荣,培养珍惜劳动成果光荣的自豪感。
环节二,引导学生进行“不爱惜物品小调查”活动。让学生自己和同学们说说有哪些不爱惜物品的行为。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如何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此环节重在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以便学生自觉意识自己做的不够好的行为,培养从多角度爱惜物品的习惯。
环节三,让学生交流变废为宝的小窍门:你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变废为宝呢?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介绍、分享交流。爱惜物品,节约资源,变废为宝的活动环节 可以将学生自觉爱惜物品的行为培养成一种良好习惯的可能。
(三)我们拟通过实践活动布置进行结课,把教学重点落实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力图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我们设计以下两个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一:老师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一定会理解、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请同学们亲手制作一件手工作品,作为礼物,送给周围为我们服务的叔叔阿姨,并附上一张便条,写上一句你最想说的话。实践活动二:帮丁丁完善“节约资源,爱护别人劳动的计划书”。
【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太阳说课稿11-19
采茶说课稿11-20
《孔乙己》说课稿11-20
诗歌说课稿11-20
教案说课稿11-20
《春晓》说课稿11-17
《故乡》说课稿11-17
军神说课稿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