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说课稿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数学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数学说课稿 篇1
说活动意图:
带着亲近和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开展了此次数学《找到的春天》的活动。数学活动比较抽象,枯燥,幼儿难以理解和运用的。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同时逐步地愿意亲近数学喜爱数学。用多种途径学习感知和体验数学。找到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点,有效地促进幼儿对数学的探索兴趣和认知发展。
说活动目标:
1、 在看看、说说、做做中,尝试数一数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
2、 从不同的现象中把握春天的季节特征。
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思维抽象概括能力。
说活动重难点:
尝试数一数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
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操作材料包。
说活动过程:
一、再现情景:(PPT1-PPT3)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寻找春天,那请你告诉大家你找到了哪些春天的朋友?
教师根据幼儿说的进行小结归类:
1、当我们找到小蝌蚪、蜗牛、蚯蚓、鸭子和刚孵出的小鸟,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2、当我们看到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越开越大,嫩嫩的小草越长越高,树叶发芽了,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3、当人们脱掉了厚厚的冬衣,换上了轻便的`春装,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二、观察图片:(PPT4)
它们都是怎么排列的?和我们以前数数时看到的东西排列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方法可以数得准确呢?
小结:我们在数这种圆圈式(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时,一定先要确定一个起点(可以去观
察它们的不同特征出发),之后记住它的位置后,逐个数到起点前一个物体为终止点,这样我们就不会重复数也不会漏数。
三、尝试操作:
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粉色的花儿越开越大,蝴蝶围着花朵翩翩起舞,小蝌蚪也在找自己的妈妈呢,鸭司令带着小鸭们去池塘游泳,现在你们去找一找春天的朋友,你们能帮忙数一数吗?
幼儿操作要求:
1、数一数分别有几朵花、几只蝌蚪、几只鸭子?
2、数好后圈出相对应的数字。
3、和同伴说一说你是用怎么样的方法来数的?
四、分享交流:
1、有几只蝴蝶未在花朵旁边?有几只蝌蚪在找妈妈?鸭司令带着几只小鸭在游泳?你是怎么样数出来的?
小结:原来数这样圆圈式(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时先要观察它们的特征是否一样,我们可以先找出不同特征的物体(比如方位、大小、颜色等),可以从它先数,逐个数到起点前一个物体为终止点。
2、出示没有任何特征的圆圈式排列:
这些刺猬一样吗?那这些特征一样的物体,我们又该怎么来数呢?
小结:像这些特征一样的物体,我们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先用手指按住一个物体作为起点,再往下数,数到手指按住物体的前一个作为终点;也可以用做标记的方法进行数,这样就能做到不漏数、不重数了。
说活动延伸:
生活中有许多的东西都是围起来的,碰到的时候要试着数一数,看小朋友能不能数对。
说活动反思:
春天是一个特别美好的季节,所以几乎每门课中都有关于春天的内容。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活动中孩子对排列顺序似乎也明白了很多。作为老师,除了教给他们知识外,还得关注他们的思想。要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引导观察发现实物有规律地交替排序,并能讲述出排列的规律。根据中班孩子认知特点及发展水平。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中班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
针对本班幼儿对数量认识水平,特确定以下活动目标:复习1—10数字的认识,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能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的习惯。此次活动也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二 、说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友爱、互助的快乐,在一个有和谐的环境中,使幼儿能够主动学习,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认识数字1—10,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
三、 说活动分析:
重点: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的物体的数量。
难点: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清楚数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四 、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操作法等
教学方法,特别是游戏法,是孩子最喜爱的,游戏能增强幼儿的参与兴趣。
五 、说学法:
整个过程,我遵循由浅到深的`教学原则,层层递进,,幼儿将运用操作法、游戏法等学习方法。
六、 说设计思路:
在本次活动中,我依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几个环节:①.导入活动。②.基本活动。③.结束活动。
在第一个环节,导入活动中,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认识数字,本环节中,主要是回忆起数字。
在第二个环节,基本活动,在认识了数字的基础上,根据实物匹配相应的数字,感知数字能表示相应的实物,通过提问法,启发幼儿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也用数字来表示呢。然后根据数字拍手游戏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数,然后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感知数物相对应的关系,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最后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给实物找朋友,小圆点找朋友的连线活动得以巩固。
中班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课题及设计意图
今天的课题是《得数是6的加法》,本课是在前面学习了5以内数的加减法和6的组成之后,进一步学习数的加法运算。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我在设计《得数是6的加法》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利用6的组成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
2、 能力目标:通过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3、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根据6的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知道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四、教法
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五、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按照心理学常识,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上课一开始进行复习时,就设计这样的导语: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
很多加减法了,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能干,(点出复习题)最先做出老师出的这些题,好吗?在这种刺激下,人人都想当老师眼中的小能手,兴趣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这是引导幼儿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这是复习6的组成。
在新课学习中,通过可爱的动物图片群和插入声音的播放,激发幼儿学习新知的欲望,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得数是6的加法。这是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学习5+1和1+5,初步引导通过组成计算得数;然后出示4+2和2+4两个算式,让幼儿摆弄小棒探索得出4+2=6和2+4=6,再脱离小棒的帮助通过组成计算得数;最后直接出示算式3+3=让幼儿利用组成计算得数。 本课的难点是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通过感知具体事物的数量,引导幼儿填空,找出另一个加数,再过渡到利用6的组成想出另一个加数。
本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观察和操作,来感知得数是6的加法;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是6的加法;最后通过提高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最后,对于说课的内容和方式的理解,我也是处于摸索阶段。我今天和大家交流,探讨,只是一个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中班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数学排序是一个老教材,但如何用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演绎好老教材是我思考的问题。中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逐步转向为抽象思维的萌芽阶段,他们虽对于数字大小,物品粗细、长短等显性排序有粗浅认知,但对于比较抽象的有规律的间隔排序的感知还不够。于是,我以“小熊过生日”的情境展开有趣故事,将有规律的排序渗透其中。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有趣的、幼儿自主探究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充分享受,体验情境所带来的愉悦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另外,活动中幼儿操作Pad体现自主性强、方便易检查易纠错的优点。同时双屏技术的交互运用、电子绘本情境感染也让老教材焕发了无限的生机。
二、说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认知:在游戏情境中了解什么是有规律的间隔排序,感知规律排序的多种多样。(重点)
2、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究两个一组、三个一组等多种有规律的排序。(难点)
3、情感:对数学游戏感兴趣,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我做了两方面的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于简单的物品排序、数字排序有一定的认识;对PAD有一定的操作经验。
2、物质准备:PAD人手一台(分为教师版本(情境界面和操作界面)和幼儿版本(操作界面)、双屏显示(屏幕一:推送教师PAD或者幼儿pad画面;屏幕二:保留幼儿操作结果,制作规律卡)今天为了便于说课,我将教师PAD课件、幼儿pad课件和屏幕二课件一起放在了一台PAD里面、房屋图片每组两个。
四、说教法和学法:
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操作、互动学习、自主探究、
(1)游戏情境法:将循序渐进的知识很好的融入在四个情境中:准备小熊礼物、铺设漂亮小路、制作美味蛋糕、分享快乐生日,生动有趣。
(2)PAD演示和操作法:教师pad演示了生动的游戏情境,另外在分析操作结果时利用涂鸦功能很方便。幼儿PAD操作利于孩子们的反复验证、展示、纠错、总结。
五、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结合情境的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准备小熊礼物。
1、以“过生日”为情境,引出活动内容。
(1)(播放课件):小熊要过生日了,给我们发来了邀请函。去祝贺生日,要准备点什么呢?引出准备礼物的意识,(教师Ipad显示)桌子上有“黑巧克力”、“白巧克力”。请幼儿自主观察、分析并尝试根据盒子上的数量和颜色放置对应的巧克力。
(2)幼儿操作,教师请幼儿说说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自主建构操作要求,并巡视指导。(幼儿软件模拟操作)。建议操作结束的幼儿互相交流与检查。
(以上环节既迁移了幼儿10以内的点数以及颜色标记的匹配与分类摆放。是幼儿数学活动中必要一个热身训练。)
(二)铺设漂亮小路。
1、以“看地图”为由,引出铺路任务。
(1)情节继续(切换到教师版):礼物准备好了,可是没有去小熊家的路可不行。(教师iPad显示)引出铺路的任务。
(2)和幼儿认识材料、探究铺路方法(教师ipad显示):请幼儿看看有什么材料?两种颜色的石子你可以铺出什么样漂亮的小路?你觉得从什么地方开始铺路最合适?(从小旗开始从左到右开始铺,明确了方向,为规律的建构做铺垫。用黑石子和白石子铺漂亮的小路,隐喻着颜色需要搭配,这让幼儿初步感受拼搭中颜色搭配的美,并在反复操作中逐步去感知规律、发现规律)。简单演示
(3)操作过后,进行第一次展示与交流:小路这么漂亮,原来是黑、白石子在铺路中藏着秘密呢。谁发现了秘密?可请发现规律的幼儿交流,也可退位让作品的主人交流铺路过程。
(4)教师帮助提升:原来两颗石子像好朋友一样手拉手,反复出现。“白黑”就是一对好朋友,我们可以说他们是一组。一组一组反复出现就成了一条漂亮的、有规律的小路。(幼儿iPad展示)幼儿iPad显示间隔线)。在展示时利用播放模式,随意的涂画演示帮助幼儿明晰了规律的排列,提炼出了“一组一组”的概念。又不会影响幼儿之后的纠正和再次操作,对于规律的呈现有很大的帮助。
(5)分析过后,利用双屏的屏幕二现场做出规律卡:(PPT出示)帮助幼儿在头脑中对于排出的样式进行很好地归类和汇总。然后再请其他孩子来介绍不一样的排法,交流不同之处,巩固“一组”及“反复出现”的概念。总结出规律,继续在屏幕二中做规律卡。
(6)接着,请幼儿自己检查小路:出错的幼儿进行纠正操作,成功的幼儿给与他们再次铺路的机会,要求和刚才排出的规律不一样,形成第二条有规律的小路。这也是电子媒体给与孩子个性的操作优势。
(7)操作过后进行组内交流分享:预设:如有幼儿出现三个石子一组为规律的铺设方法,则肯定并小结:(原来“一组好朋友”可以是两个不同颜色的好朋友手拉手,也可以是三个不同颜色的好朋友手拉手呢),以此为第三个环节重点研究三个一组的排序做铺垫,教学的重点在两次操作和展示中基本突破。利用双屏屏幕二出示规律卡:(PPT出示)和幼儿一起归纳发现,今天,为了方便看到预设的操作结果,我提前做好了规律卡。
(8)(切换到教师版)当孩子们铺出了属于自己的路之后,出发!请孩子们齐心协力把PAD里面的.小路连接起来,随音乐沿着路走到小熊家。
(三)制作美味蛋糕。
1、以“做蛋糕”为事件,引出装饰任务。
(1)情节继续:来到小熊家,小熊在做蛋糕呢!奶油已经涂好了,我们要把带来的巧克力帮小熊装饰在蛋糕上!小熊给我们准备了秘密卡,引出装饰蛋糕的任务。(教师iPad打开信封)
(2)和孩子们自由交流“秘密卡”和蛋糕圈的秘密。可请1名幼儿尝试排出一格。教师重点提炼“三个一组”、“一组一组反复出现”的语言。着重提出“顺着一个方向装饰肯定更美”的装饰要求。(教师PAD模拟操作)
(3)接着,幼儿自由选择秘密卡,开始装饰蛋糕。秘密卡上有的是一黑两白三颗巧克力,有的是一白两黑三颗巧克力,引导幼儿主要探究三个一组的排序。这也是活动的难点。秘密卡的出示帮助幼儿逐步建构排序的方法:要先确定好规律再按同一方向往下排,为探究更高难度的排序奠定的了基础。
(4)然后,展示不同幼儿的作品:和孩子们共同分析蛋糕圈是否有规律?重点关注有规律的“一组”是否和秘密卡匹配,同时关注规律延伸的方向是否正确。(幼儿iPad展示)幼儿iPad显示间隔线)。在展示时依然利用播放模式,帮助幼儿明晰了方向和规律的排列。根据幼儿操作结果,之后依然在屏幕二制作三个一组的规律卡,规律的变化随之也丰富了。(PPT显示)看规律卡小结:发现同样的三颗巧克力可以排出好几种不一样的规律来。
(5)接着,给予幼儿自己纠错,小组互助的检查纠正时间和空间。教师适时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6)延伸探究多个一组的规律:小熊还有一些蛋糕圈需要我们帮忙,试过用两颗、三颗为一组来排,你还想用几颗组成有规律的“一组”?满足需求,在次操作。(这个环节主要是延伸环节,通过之前的学习,孩子们对于两个一组、三个一组的排序已经有一定的经验,这里给予继续探究的空间,能力弱的可继续探究三个一组,能力强的可以向前一步,引导孩子发现,一组巧克力的数量越多,可以排出的规律就越多。对于教师以后再区域中的指导或者第二教时的学习做好调研工作。)
(四)分享快乐生日。孩子们齐心协力专注完成了做个任务,也需要放松一下。
1、(切换到教师版)教师变身成为魔术师!我们把每组小朋友的蛋糕圈都叠起来!哇,变成了一只大蛋糕。(教师iPad操作)
2、音乐响起,一起唱歌:祝你生日快乐。利用多媒体,以戏剧性的变化和音乐渲染着活动进入尾声,情节也得到了完美的结局,活动的气氛达到高潮,孩子们怀着欢乐的心情结束整个活动。
六、说说“多媒体引入”对教学活动的优势:
1、电子绘本的尝试:将故事的情境制作成电子绘本故事。直接视觉的画面比教师口中的描述更为生动、形象,大大增加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注意力。全程零压力,有的只是向前不断挑战的动力。他们在与电子绘本的交互中感知规律、认识规律、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规律,为难点的突破建构了前提。
2、Pad操作的尝试:pad的使用是整个活动的亮点,也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手段。如果活动中采用实物教具,那么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学习过后基本都不能反复使用。并且不管是纸质教具还是实物教具都不利于孩子们的纠错、展示等。PAD操作简便,利于孩子们的反复操作、展示、验证、纠正、总结。对于难点的突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3、双屏展示的尝试:在设计活动时考虑到规律经验的提升和总结是需要保留孩子们的思维成果的。于是,采用了双屏展示。一个屏幕进行教学情境、操作等的展示。另外一个屏幕则展示和保留总结性的内容(规律卡),帮助幼儿在头脑中对于排出的样式进行很好地归类和汇总,对于难点的突破起到了巩固性的作用。
中班数学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为大家说的课内容是《比较高矮》一课,教学对象为: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比较高矮》在幼儿园中班数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设计这堂课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中,把幼儿知识和发展其智力两个要求同时加以体现。
中班幼儿认识高矮在知识方面要求掌握三点:
①掌握高矮的概念并能运用;
②学会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③知道高矮的相对关系。对思维的训练要自始至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其与知识学习相辅相成。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教学设计思路: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进行高矮的比较,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的学习,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性的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学习目标。在这里,我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对比较高矮活动的体验。教学时,我充分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而不是获得一些具体的比较结果。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这节课的学习我力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领悟比较的方法,进行有序而且有条理的思考。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应注意进一步培养学生倾听,尊重别人想法的良好习惯,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活动。
除教材提供的情境外,我有联系到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为了达到以上的目标,我又确定了本课的教学主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快乐为主线进行教学。
初步预示了本课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我采用的教学方式为:提问法、演示法、游戏法等教学法等;学生采用了观察、讨论、合作、竞赛尝试、互评。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渴望。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让几位小朋友上讲台上来对比高矮。我把事先准备好瓶子展示给学生看,让幼儿看着瓶子说说他们有什么区别。这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高涨起来了。这样就减少了原来的'课堂中教师的多余的讲解、示范,而且真正促进使学生由被动学内化为主动学。
当学生开始真正关注他人的时候就会逐步想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就会在自己的内心行成迫切心情。自己高吗?自己会长高吗?等等一系列问题,这部分是本课教学的重要部分,为了较好地实现并完成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我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分层次推进。
第一,以兴趣为主来调动学生,先从身高进行入手,为了让学生清楚高与矮关系,利用瓶子展示给学生看瓶子的高矮
第二,然后我利用“猜猜那支笔长”的游戏,引导幼儿体验到事物比长短或比高矮时,必须一端对齐的比较方法。随后又引出,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一端对齐后再比较的特殊情况: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的方法。
第三、探究性(延伸教学)
我们学习了《比较高矮》,——使幼儿能熟练区分物体的高矮,这一部分可以设计让幼儿来找找可以比高矮的物体,这样活动能使幼儿更感兴趣,形式也更活跃。第二部分是学习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我将重点放在教会幼儿学习直接比较上,幼儿兴趣极高,对问题的理解也更深刻,这样课的内容不会过多,又可以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来理解,老师也可以进一步指导。如果小朋友们都想长高的话,我们就要合理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自身能力,多吃菜。
中班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三、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1、教具:大的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小箱子一个(里面放图形或卡纸做的小鸟一只)
2、学具: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圆形等若干)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游戏法:“富教育于游戏之中”是《规程》的原则体现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内容寓在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学法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第一次操作——纸箱变魔术
3.第二次操作——图形变变变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图形变变变”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4.第三次操作——小鸟的家
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
中班数学说课稿 篇7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示路”上面画有大小不同图形“坑”若干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个塑料框。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捡石头!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大家可能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形状的石头。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2.幼儿操作——铺石头
(1)谈话引入。
大家捡到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提出几点要求:
①要把“坑”填满。
②不要用太多的胶水。
③遇到问题动脑筋想办法,找伙伴帮忙。
(3)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开动脑筋——拼石头
(1)抛出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正好有坑没有铺好的,该怎么办?
(2)幼儿再次操作
(3)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拼在一起铺平地上的“坑”。
(4)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四)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也是这种形状。
中班数学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物质准备: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
导者。
3、观察法:观察可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学法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第一次操作——捡“石头”
3.第二次操作——铺“石头”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石头”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真正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3.第三次操作——拼“石头”
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难点问题——有些坑找不到相同形
状的“石头”来填,并及时抛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音乐活动——踩“石头”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活动要动静交替,切合幼儿年龄特点。
5、活动延伸
一次活动的结束不代表这次内容的终结,幼儿的知识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巩固和联系,要不断的积累和深入。
六、效果预测
【中班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中班数学说课稿04-07
中班数学说课稿11-18
中班数学活动排序说课稿04-08
中班数学《趣味排序》说课稿04-08
中班数学数字宝宝说课稿04-08
【精选】中班数学说课稿3篇01-14
认识梯形中班数学说课稿03-01
中班数学说课稿8篇12-31
中班数学说课稿9篇12-31
中班数学说课稿六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