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1-12-31 09:46: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美术说课稿汇总九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美术说课稿汇总九篇

美术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字的联想》是苏少版美术第七册第15课的内容。本课由文字的演变入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介绍了不同的联想方式,是关于美术字设计基础的训练体验课。这一课与纯美术字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在教学中教师应紧扣的是“联想”这两个字,突出的是教材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通过学生的联想,不但让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一些设计方法,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理解生活与美术的关系,更懂得观察生活,体会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设计理念: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显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在美术教学中,我们的课堂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通过教师的引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创造性地创作一系列有独特性的作品。本课就是基于这些理念,通过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再通过课堂上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意,引发联想。感受美术字的造型美感,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和设计理念,我初步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

  2、技能目标:体验各种不同形态的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绘画制作的表现形式进行文字的联想设计。

  3、情感目标: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新奇的联想装饰一个或几个字。

  教学难点:

  如何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能对同一字有不同的联想,并使学生创作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充满画意的字的联想作品。

  教学准备:

  (1)、蜡笔或水彩笔等会绘画工具,彩色纸。

  (2)、教师准备电子白板课件,及便于学生展示交流作品的'照相机。

  说媒体: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逐渐进入我们的普通课堂。它的拖放、聚光灯、隐藏、拉幕等功能模块,扩展、丰富了传统计算机多媒体的工具功能,更加提高了视听效果,这些精彩的视觉及听觉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能更加热情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下面我把我的媒体流程简单说一说:导入部分我利用拖放功能让学生猜字、比较古今汉字了解文字演变及造字规律;探究部分我利用聚光灯功能聚焦“秋”的几种联想方法,并利用动画形式更形象生动地展示联想的几种常见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联想的方法,接着利用白板的书画功能示范火字的联想过程;展示部分我运用了照相、拖放等功能把学生的作品直接放在大屏幕上,改变了平时的展示方法,使学生作品更美观。拓展部分利用媒体的播放功能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字的联想,潜移默化生活与美术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流程: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教育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与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与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我把整个教学流程设计成了“猜字导入、揭示课题——‘秋’字为例、探索方法——创意指导、作品构思——自由创作、多维评价——联系生活、延伸拓展”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孙悟空为线索,活泼生动地串联起课堂教学。

  (一)猜字导入,揭示课题:

  新课标中提出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课我通过猜字游戏,使孩子们初步认识了解中国的象形文字,再通过观察字的古今变化,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国文字的历史与特色,并为祖国文化感到自豪,使学生的情感价值有一定取向。从字的起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有联想装饰的文字很有趣,很自然地导入了本课的学习重点,揭示了课题。

  (二)“秋”字为例,探索方法: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在这一环节,我按照三种不同的联想方法逐个解决本课的学习重难点。

  1、根据字意字形联想。

  ①出示“秋”字,“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尝试引发字意与相关事物的联想。

  ②出示六个不同的“秋”字,印证学生刚才的设想,让学生初步体验字的联想。

  ③进一步展示“油”“甜”,让学生充分交流,巩固这一方法。

  ④ 小结并进一步揭示“把和字有关的事物装饰到字体上,可以把字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夸张变形联想。

  利用动画出示“风、胖、香蕉、汽车”,在变化过程中了解夸张变形的方法。

  3、色彩联想。

  设计理念:这三个联想的方法主次分明,用了不同的媒体呈现方式,直观有趣,最大程度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分解了重难点。

  (三)创意指导,作品构思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一要解决学生如何完整地完成字的联想作品这一问题,二是要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创新意识,让他们在设计时能够从多角度进行联想,从而设计出更有趣、更有创意的作品。

  我先用“看了这么多作品,好朋友孙悟空想考考我们“火字你打算怎么变?”这样的过渡语言,很自然地导入到了作业演示的步骤中。在这一步骤中,我选用了较为简单的“火”,分三步具体指导:一写单线字定结构;二写双线字,在白板上把学生联想到的事物进行选择性的组合添加完成构图;三进行联想填色,这三个步骤完成一件完整的作品,学生一目了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再出示学生“母、弟、鱼……”字,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尝试动手设计,教师指导。欣赏一些较好的设计,获得一些启发,扶着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联想设计。

  (四)、自由创作,多维评价。

  前几个环节下来,学生已经欣赏到了大量有趣的联想文字,并且已经基本掌握了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早就迫不及待想动手来创作了,这时我顺势利导,提供一些学生熟悉的便于联想设计的文字如“雨”“鱼”等,让学生来体验设计的乐趣,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与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想一个自己喜欢的字来进行设计。为了让孩子们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评价时我努力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孩子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在优秀作业上我写下 “心灵手巧”、“魔幻色彩”、“独具匠心”等给孩子成功的喜悦;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孩子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最后再欣赏一些有创意的作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完善。

  展示环节利用照相功能把学生作品拍照展示在白板上,充分激发学生成就感,连孙悟空都不由连连称赞。

  (五)联系生活、延伸拓展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些经过联想装饰后的字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了,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字?请你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观察并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生动有趣。

美术说课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会变的线条》一课安排在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第十七课。“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美术活动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象和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共同特性。尝试以缤纷的线条组成灵动的画面,也是儿童喜爱的游戏方式之一。画笔和色彩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自幼儿时期,他们就喜欢在随意的涂鸦之中体味线条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这种体味是审美的摇篮。在本课学习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线条,注意统一纠正某些线条的不规范名称。在认识线条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画笔,自由组织、画线,感受不同的线条、不同的方法所带给画面的不同视觉感受,也使学生体会到线条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并且学习敢于大胆组织画面,为今后的学习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从三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

  二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能认识不同的线。

  2.创新探究目标:运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懂得敢于尝试,大胆展现自己的个性。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艺术大师的以线造型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线条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了解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线,尝试用不同线、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难点:把如何运用不同种线表现美感。

  为了实施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变线游戏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学习多样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长久的情感态度。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着力营造一个“乐学”的氛围,通过激趣谈话:小朋友们,瞧,我把大家喜爱的机器猫请到我们的教室了,他给我们带来了礼物,谁要啊?不过要想得到礼物的小朋友先得过我这一关,就是来做个变线游戏。)

  [通过玩变线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巩固对线条的认识。]

  由此得出课题:会变的线条

  [精致有趣的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好奇、兴奋地状态迅速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中。]

  (二)欣赏分析,传授新课

  1.通过欣赏、评述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观察、欣赏、分析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勇于实践。首先,让学生观察,了解线条的种类。(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等)

  A找一找,认一认线条种类。

  B画一画,动一动体验感受。

  [学生在观察、触摸、讨论、实践中对不同种类的`线条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与学生一起以游戏的心情画线,观察线条的变化,学生对各种线条有初步的认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孩子从一开始接触绘画起,就逐步形成一种很大气、不拘谨的绘画态度]

  2.欣赏大师作品(师生共同欣赏一组以线条构成的抽象风格的绘画作品如:克利、米罗、毕加索等大师作品。)

  [《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3.分析大师作品

  在欣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刚刚看到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或色彩?” “你觉得画画的人心里在想什么?是很高兴?很恐怖?还是有点伤心?哪些笔触让你有这种感觉的?”

  [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你快乐,你的线条也会跳舞;你悲伤,你的色彩也会暗淡。低年级的儿童虽然不要求刻意去表现,但这种感觉却可以从最初时潜移默化地培养。]

  4.观看教师范画

  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教师现场示范画一幅画。

  [教师的示范给学生直观印象,优美的乐曲给学生美的享受,轻松片刻使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化减学生作画的畏难情绪,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三)合作创新,动手实践

  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五彩缤纷的舞台,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参与成功的机会。由此我安排了造型游戏“摆一摆、放一放”。利用绳、线或小棍等线材,大家一起来摆一摆、放一放,看看都能摆出多少美丽的图形。

  [在明确作画要求后,学生开始进行创作,选择优美轻松的钢琴曲作背景音乐,创设愉快的氛围。]

  (四)作品评价,课外延伸

  1.展示各组的绘制作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体验成功的快乐。)

  美术活动评价要求通过观察、记忆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基于此,我首先进行客观评价,“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是否灵活地开动脑筋,结合线、色等造型因素进行组织创造”。

  2.学生当评委,评价作品

  A.学生的自我评价

  B.学生之间的互评

  [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教师的观念要适应时代需求,不应以‘‘成人化”的眼光去要求学生,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要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勇于尝试。]

  3.请机器猫为大家颁奖

  [做到首尾呼应,再一次地将学生带入创设的童话情境,提高了他们的对上美术课的兴趣]

  4.总结延伸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家人共同装裱自己的作品,装饰自己可爱的家。

  [学会创新与探究,学会让自己的东西变得实用、生活美化起来。又增进了亲情。]

美术说课稿 篇3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美术课程《初级素描》,我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初级素描》,在美术课程设计理念下,我明确了本课课型属于造型表现,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绘画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学生,学生年龄大致在13~18周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一定的形象绘画能力,趋向于具象能力的表现,能基本运用简单的线条概括具象性事物。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教学目标

  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我把教学目标整理为三个方面,

  (一)介绍素描的基本概念,了解素描这个重要画种。

  (二)掌握素描的材料和功用。

  (三)使学生透彻的理解本门课程的'具体含义,为接下来的素描静物实践训练作理论指导。

  四、教学重难点

  跟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

  教学重点:介绍素描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素描的材料和功用。

  教学关键点:理解素描基本作画步骤。

  五、教学准备

  功欲其善,先利其器,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素描纸等绘画材料等画具

  六、教法学法

  我以体验、问题讨论、动手实践来完成我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另以多媒体教学视频欣赏,通过直观、详尽的步骤学习,从而达到符合学生年龄思维发展的需要。

  七、教学过程

  根据我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教学引入-教学深入-课堂实践-课业评价-课堂小结。(教学引入5-10分钟 、教学深入25分钟、课堂实践40分钟、课业评价10-15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

  (一)创设情景,教学引入 (1)教师提问:何谓素描?(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素描作品欣赏。(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目的在于使学生直观的感受素描作品呈现。

  (3)教师介绍素描材料的使用。(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二)教学深入(2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观赏素描教学视频,(师生共同讨论素描教学视频内容)

  2.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和了解素描作画步骤,结合教学视频进行交流。(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讲解和小结)

  (观赏素描教学视频目的在于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素描基本作画步骤)

  3.素描的分类

  4.三面五调是光影素描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教师简单介绍)

  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范作,说说石膏几何体的作画步骤。(同学讨论、并发言)

  6.教师现场示范,讲解线条的运用和构图方法。(详细步骤示范) (说步骤,教师示范, 目的在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三)课堂实践(40分钟)

  1.指导学生临摹石膏几何体。(师生讨论、并发言注意绘画步骤等问题)

  2.学生作业:按照作画步骤,完成一张以结构为主的石膏几何体的素描作

  品。(以线条结构为主)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

  目的是教学重难点,同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且又为学生创设轻松实践绘画的氛围。

  (四)师生课堂作业评价(10分钟)

  1.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指导性和鼓励性评价

  目的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获得成功体验,同时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从而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素描的基本工具和素描的基本步骤。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艺术学科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3.课外作业

  欣赏和收集优秀素描作品资料,备好画具。

  最后拓展

  根据我以人为本,应用赏识教育法的教学特色,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贯穿愉快成功教育体验,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美术素养,故拓展为举办 画展。使学生更深层次得体验成功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美术说课稿 篇4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我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 ,在新课改理念下,我明确了本课课型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地位与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两极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教学目标

  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我把传统的三个教学目标整合而成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爱美和学会创造四个目标来阐述。

  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

  学会爱美:

  学会创造:

  四、割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

  教学难点为:

  教学兴趣点为: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 画具等

  六、我以体验、问答、小组组合制来完成我的教学方法

  目的在于 ,另以多媒体课件贯穿全课,通过直观、详尽的视频学习,从而达到符合学生年龄思维发展的需要。

  学法:读图讨论互动

  七、根据我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

  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点评-小结-板书设计-拓展

  其中导入和讲授新课15分钟,学生练习20分钟,其他安排10分钟。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师示范

  读图学生说步骤,教师示范, 目的在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练习,播放轻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合作及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

  目的是学科落实新课标的`整合,同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且又为学生创设轻松创作的氛围。

  作业点评

  自评互评和师评,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

  目的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获得成功体验,同时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从而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课堂小结

  我的小结不是简单的总结,为此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你学会了什么?

  你的体会是什么?

  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板书设计

  详见课件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重点

  课外作业

  预习下节课内容及收集资料,备好画具。

  拓展

  根据我以人为本,应用赏识教育法的教学特色,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贯穿愉快成功教育体验,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美术素养,故拓展为举办 画展。使学生更深层次得体验成功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美术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秋来了》是为一年级美术课准备的课外内容。这是一节造型?表现的课,课件中的范作以夺目的秋色给予学生视觉上的美感,用同龄人的范作向学生展示了创作表现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感知秋天,表现秋天,变日常生活的体验为手中的作品,它为以后学习《四季歌》和《花儿朵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⑴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秋天的来临和季节的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全方位的感知秋天。

  ⑵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表现“秋天”,敢于用美术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⑶培养学生注意发现生活美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去感知“秋”表现“秋”是重点,在感知“秋”的基础上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表现“秋”的同时,培养学生独到的审美视角,个性的绘画表达方式又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

  一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小学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表现美的能力,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紧扣审美核心,创设美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创造美,达到塑造审美心灵,培养审美情操的目的,我采用情境教学发贯穿始终。

  ⑴展示情镜,引导学生感知美。

  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美。

  ⑶融入情境,引导学生创造美。

  2、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体验,这决定着学生有可能具有丰富而自由的创造力。

  四、教学程序

  课前教师带领小朋友参观校园,找一找秋天,“秋天来了,你知道它在哪儿吗?仔细观察树、花、草、同学、老师都有什么样的变化?”“树叶落了,菊花开了,小草换上黄衣服了,我们穿毛衣了,大雁往南飞了。”

  通过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让学生感知秋天的来临和季节的变化,在寻找中发现生活美、自然美,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发现生活美的良好习惯;同时,我充分挖掘校本资源,找出学校中特有的人文景和自然景观,对学生进行爱校、爱家乡的教育和环境保护的教育。虽然秋天的景色每个人都见过,但真正去留心观察,记在心中的有太少了,这样的生活体验对学生是很鲜活的,它丰富了学生的经验,锻炼了学生良好的观察、记忆习惯,又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表现生活的热情。

  接着在美术教室中教师布置了有关秋天的各种景物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环境,使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沉浸在美术的气氛中,将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有了这样的基础,课堂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

  1、创设情境、感知“秋天”

  一上课教师语言导入“小朋友们,还有更多秋天的景色的图片,我们看看去。”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多幅有关秋天的图片(秋天的果园、秋天的森林、秋天的草原……),

  伴以优美的轻音乐,接着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秋天的图片,感受秋天的色彩美、气韵美,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大大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秋天,表现秋天的欲望。

  欣赏完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给出具体的便于回答的并列式的问题:“刚刚看到那么多美丽的风景,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你最美的语言说给大家听,或者用你的歌声和舞蹈表现给大家看”。学生在回答的[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将感受的秋天变成了自己的经验,留在了心里;赏美景、说美言,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审美习惯。

  2、讨论交流,启发思维

  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我又适时提出“这么美的秋色中,我们可以干什么呢?”此时小朋友们迫不及待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坐在那把椅子上欣赏周围的美景,在湖边钓鱼,打银杏,捡落叶,跳舞等等,课堂气氛出现一个高潮。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这时紧接着问“怎样去表现呢?”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大家交流:用水彩笔画,用水墨画表现,剪贴等等。

  教师其实已为学生在桌上准备了彩色卡纸和皱纹纸等材料,同时学生也带来的许多废旧画报,摸一摸这些材质,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利用他们?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去判断、联想,进行回答。

  3、了解技法、个性创作

  学生对这些材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后,我安排了以下环节。用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表现秋天的作品,首先让学生欣赏汤姆森的油画作品《秋天》感受大师风采,同时教材大量出现了同龄人的作品,增强了学生的创作的自信心,也让学生欣赏到美术语言表现的多样性。

  撕纸贴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方法,大家都会感到新鲜有趣,激发了学生将创作意愿变为实际行为,刚才欣赏到的图片也让学生了解到了怎样将生活中的物象变成作品,这些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说其他课程是让学生学会创造性的思维,那么美术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让学生获取创造性表现才能。学生通过找一找秋天的景色,说一说秋天的故事,评一评秋天的画,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了解到了秋天此时要学生创作出一幅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的作品来,水到渠成。于是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创作,还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合作,主动探究,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提供相关图片,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学生也会在素材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我巡回时充分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机遇帮助鼓励。

  4、游戏评价、课后拓展

  在学生作业完成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将作业布置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的“果树”上,其实是一个形象的作业栏,再次创设一个绚烂的“秋天”的情境,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画,再让学生自由欣赏,由学生在欣赏评议的过程中可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善于挖掘真、善、美的良好个性,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我也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点评,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幅作品,以鼓励为主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接着给每位学生一枚即时贴制成的“小果实”,告诉小朋友:“在你最喜欢的的画下帖上小果实,老师在喜欢的画下帖上大果实。”由果实的个数最后评出大家喜爱的画,送给小作者秋娃娃的头饰。

美术说课稿 篇6

  本次交流课,我所授课的班级是二三班,上课内容是小学美术人美版二年级课程《水果乐园》,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反思六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方面

  1、本课是以“好吃的水果”为题材组织一年级学生进行“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祖国各地有着各种各样的水果,它们味道鲜美、色彩艳丽,都是孩子们的最爱。因此,以水果为题材能极大的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猜、说、看、画等活动,观察感知身边的水果,在此基础上利用画画、涂涂等形式进行表现,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利用多种感官,体会和感受水果特征和认识水果的基本形状以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自主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体会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通过师生共同创设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难点是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体验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说学情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在美术教学上,学生的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而且更有趣味的美术活动形式,他们敢动手、好奇心强,乐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三、说教法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认识规律,我采用以下的方法:

  (1)情境创设法:上课初,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它的味道怎么样,它长什么样,让学生通过回忆说出水果的外型特征。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提问法:在本课教学中,多问学生,让学生谈一谈、说一说,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

  (3)演示法:利用电脑演示水果大变身的步骤,从而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大胆想象,解放学生的手,使他们放手画画。

  四、说学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将采用以下的主要学法:

  (1)猜一猜:教师提示要猜的水果,让学生通过想象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看一看:感知水果的形状、色彩。

  (3)学一学:学生跟电脑演示画画步骤学习水果如何大变身。

  (4)画一画:学生动手大胆尝试用画笔画出观察到的、喜欢的水果。

  五、说教学程序: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激趣导入——观看水果图片——示范画果——欣赏感受——自主表现——评价作品——课堂延伸

  (一)激趣导入

  上课一开始我对同学们说上课前先热身动一动脑,用两个谜语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观看水果图片

  在此环节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它的味道、它的外形特点,主要是通过回忆,让学生感知水果的特征,并根据感受说出来。

  (三)示范画果

  用电脑出示水果大变身的步骤,让学生可以直观了解画水果的过程。比老师亲自示范画水果的速度要快。解决了学生在老师亲自画画的过程中的那一段静态的环境。还可以了解多种水果的画法。

  (四)欣赏感受

  接着,带学生走进水果王国,走进水果小精灵的世界。让学生观察到更多的水果,了解更多的外形和色彩。通过观看水果大世界,刺激学生的视觉,提升学生的感受。

  (五)自主表现

  走进水果王国,你都看到哪些水果小精灵呢?他们都在做什么?大胆发挥想象,运用手中的笔画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六)评价作品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七)课后延伸

  通过调皮的小孩大战魔王的故事来教育孩子全面饮食。

  六、说反思

  本课充分考虑到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特点,在环节的设计中首先用孩子们喜欢的猜谜语的游戏作为引入点,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导入新课,开门见山简洁利落牢牢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接下来采用的互动游戏猜水果、画水果比赛等手段既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标准也循序渐进的一环套一环进一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能使学生处于趣味的动态中,并注意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方式和德育渗透。在教学重难点的解决上,充分利用了多媒体,使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学气氛达到了高潮。这节课立足于教材,却又不局限于教材,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美术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超越生活的表现。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和自然才是美术的第一课堂,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美术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美术第九册第六课《美术中的比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一、说教材(在这个环节我分3部分向大家说课。)

  1.教材分析:

  《美术中的比例》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和实践能力,并且加强了欣赏的分量。明确比例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形式美法则之一,并能应用到设计中。

  学情分析:

  进入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十一、二岁,对简单的美术知识已有一定的积累,多数学生能通过观察美术作品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的美感,适时地补充一些比例知识。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能力目标:能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心体验比例的情感,了解比例随处可见,接触黄金分割比,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从而对制作花瓶充满信心。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或运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物品。

  (2)难点:运用比例知识分析作品,创作具有比例美感的花瓶

  二、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为了创设轻松、幽默、充满智慧的课堂,使课真正走进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

  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创作者。学生主要运用了感受体验法、对比观察法进行了学习,激发兴趣的同时培养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二)多元赏析、讲授新课;

  (三)共同参与、深入探究;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作品展示、多元评析;

  (六)板书设计。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黄金分割比例么?

  师:我们这个世界的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而组成的,怎样才能学会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的比例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术中的比例》。

  【这部分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设计的进入情境,明确任务;观察发现探究新知;自主设计,创新应用;欣赏交流,评价建议。】

  (二)多元赏析、讲授新课。(在这个环节主要欣赏3个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1)展示范宽的中国画《溪山行旅图》,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欣赏,寻找画中的比例知识。

  引出问题:“画家为什么把人画得那么小呢?”

  通过对比,学生明确:画家成功的运用了人、树、山之间的比例关系表现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突出了大山的高耸气势。总结出画山水画的比例法则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2)欣赏达·芬奇的《维鲁维斯的人》,引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了解人体比例关系。

  全图学生很难发现人体的比例关系。为了突破难点,教师借助软件将其分解为两幅图,结合动画效果的演示,学生明确:

  比例关系1:身高等于两手尖之间的长度。

  比例关系2:当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以他的肚脐为中心用圆规画出一个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就会在这个圆上。

  (3)赏析建筑《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是黄金比例的建筑典范。正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

  通过宽和高的比,得出近似值1:0.618。

  举例生活中的书本、国旗等都是运用了黄金分割比的近似值2:3的比例关系,黄金分割比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的,看起来是最美、最合理的。这个比被广泛地运用在生活中和艺术当中。

  【本环节通过对对国内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充分的理解和感受比例知识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共同参与、深入探究。(本这个环节分2部分,训练有梯度,循序渐进。)

  1.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取书本、文具盒等用尺子量出宽与长,并算出比值,教师巡视指导。(A4纸1:0.7,语文书1:0.7……)刚才我们测量的比率都接近1:0.618,这就是黄金分割比值. 在欣赏、讨论过程中,不同学生对艺术作品比例的感受不同,这源于学生的性格、基础、生活环境等诸方面因素,同时也反映出艺术的多元性。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2、下面我们来欣赏优美的陶瓶。看看这几个瓶子给你什么感受?

  同学回答。通过学生共同参与,对比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下面的制作充满信心。

  【让学生了解到比例关系随处可见,从而引发他们思考比例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在学习比例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一个美观的花瓶,造型优美,比例合理、花纹流畅、有艺术性、美观独特。。

  【通过欣赏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品,学生定会有创作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高宽比例,用各种表现手法来设计一件自己喜欢的花瓶。学生将本课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品展示、多元评析。

  在生活中运用黄金比不是一个精确制,我们找到的这些比值也都是徘徊在黄金比的左右。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同的美,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他们不同的艺术魅力。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都蕴含其中,再加上瓶体上精致花纹的设计,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环节师生沉浸在用不同比例关系、不同表现形式设计出的漂亮花瓶作品中,大家欣赏着自己的设计作品倍感骄傲和自豪,欣赏后大家互相提改进意见,相互评价,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比例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享受。】

  (六)板书设计。

  美术中比例知识

  黄金分割比例: 1:0.618 近似值:2:3 3:5 5:8 ...

  总之,本节课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注重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有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巧妙的创意来熏陶学生丰富课堂,以动手实践为课堂教学的训练手段。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部分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美术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是人教版-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

  《》是(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要达到的』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研读赏析要掌握的』

  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难。。。。: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 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 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 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以多媒体出示Q1,Q2,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

  Q1,Q2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 拓展延伸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等等之类

  环节5 课后作业

  好处:巩固知识点(知识类)

  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作文类)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美术说课稿 篇9

  《奇妙的水族世界》是一节集绘画、手工等综合的基础内容课程。原名为《水族箱》,是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北京市教育局教材编审部、北京市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合编;人民美术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由于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是突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创新性,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因此我对于本课的设计形式与环节做了相应调整。故而,我对于本课程的内容分析和理解是:虽然本课程是利用绘画、手工等综合形式制作各种水族生物,但制作的形式与手法、运用的材料可以灵活多样,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发挥、尊重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从而使其在学习、制作中感受美、发现美、探求美、创造美的乐趣,达到寓教于乐的自然统一。这是我对于该课程理解与分析之一,更是要在教学中达到的目标。我对于该课程理解的第二点是教师与学生。即每个学生只要在本课上努力地发挥想象、动手实践,将会有对《奇妙的水族世界》课程内容的一个新理解和再创造及呈现方式。教学是一种创造,是一门艺术,我们都认为无论哪个课程内容,每个班级因为教学设计因素的不同(目标、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师等)都会创造出与其他班级不同的教学效果,即使是同一位老师上同样的内容,也应根据班级授课对象不同调整授课思路,这也就是我在本课程中对教师与学生的理解与认识,这也是本次课程改革又一新的理念,将课程与教师整合。

  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这个阶段正处于二维平面再造思维向三维立体形体空间意识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学习过《海底世界》一课,也亲手创造过各式海洋生物,但由于当时特定的课程限制及当时他们的思维发展意识,只局限于平面创作,可以说是只有形而没有体。再者,用的具体材料的不同,也可以带来不同的思考与创意,因此,我在本课中在完成形的基础上有意强化体的塑造意识,使其达到形与体的整合意识。

  基于以上分析,我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有如下确定: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水族世界制作的学习,达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热爱自然的情感。

  2. 使学生了解海底世界。学习运用不同质地材料,创造海底景物、动植物,并予以组合。

  3. 体验想怎样创作就怎样创作的快乐。在作业中体现视觉创造能力和视觉创造的自由及个性。体验只要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就会有新的视觉形象诞生的.成功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创造能力及自信心。

  重点:水族类(尤其是鱼类)的创造性制作。

  难点:水族的布局与安排及要把握的原则(也就是要求与评价标准)。

  教学准备:各类各种可以运用的材料、与本课相关的可以找到的资源。

  学具准备:已装饰好背景的纸箱的各式彩纸、胶带、彩笔、绘画颜料、填充物以及相关用具(剪刀、橡皮泥等)。

  基于以上分析和教学因素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如下:

  对教学的导入是:以上节课完成的海底背景图为导入点,提问学生:“只有这空空的海洋背景会使这个水族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吗?”学生回答:“不会”。故而继续提问:“那我们如何才能使它丰富起来?” 学生回答:“可以添加一些各种各样的水族生物,像鱼、螃蟹、虾……”根据学生的回答象征式地出示几件水族生物的图片(意图1、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他们能够联想到许多不同的水族生物;2、给学生以适当的视觉化刺激,为接下来的新授阶段分析鱼的外形埋下伏笔)

  在新授阶段,要完成如下教学任务:鱼的创造性制作及布局安排分两个环节来进行。第一个环节是在导入基础上,让学生先进行分析、归纳,内容包括:

  1. 鱼都有什么样的外形?根据外形的不同,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进行色彩搭配。

  2. 如何能使平面的鱼变成立体的鱼?以及创造、设计超现实世界的水族生物(鱼类)。

  学习行为:将平面鱼创造成立体鱼,鱼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可以是现实世界的,也可以是非现实世界的。无论选择哪一种,只要肯动脑筋,同样可以出现好视觉的效果(演示),教师启发(教的行为)出示各种不同鱼类的制作模型加以介绍,拓宽思路。

  第二个环节是讲授水族生物布局的方法及评价标准。问学生要想使水族世界变得更加漂亮,在摆放各种海洋生物时应注意哪几点?学生可能会答出若干点,教师予以归纳、总结,并告诉学生:大家说得都很好,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其实不管什么样的水族生物,在摆放时,只要能够达到“疏密得当”、“前后遮挡”、“方向不同”这三点,就会使你的作品布局达到完美、和谐。在学生明确要求之后,提出评价作业的标准及奖项。(意图:使之能够明确如何才能将自己的作品设计好?好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做到了,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等等,使学生有了奋斗努力的目标和动力)

  另外,在学生分组制作之前,简单地让他们看一下其他班的作品。(意图:不束缚他们的创造力,帮助他们拓宽思路)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也参与其中。参与的原则是教师不束缚,只引导,不随意评价他们和打击积极性,只欣赏赞美他们,发现优秀作品,可以全班临时欣赏,临时让学生捧起作品,呈现各个角度以展示。(意图: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能增强自信心)

  在评价阶段,让学生根据事先已经制定好的评价标准进行组内自评、互评,教师只是赞同或反提出一点建议,以公平、民主的原则进行评选。其中“最佳合作奖”是留给全体学生的。(意图:1、要使学生明白只要人人动手,个个参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美好的、个性化的视觉形象。2、使每位学生都有成就感,都有成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