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模板合集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 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3、 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三、 教学设计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前边我们学过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谁还记得呢?
2、 生说定律并举例。
3、 今天我们来学习《约分》。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1、 那么同学们请看教科书47页上面的主题图,说说涂颜色的部分是几分之几?
2、 它们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3、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知道
1 1×2 2
— = —— = —
3 3×2 6
2 2×2 4
— = —— = —
6 6×2 12
4 4×2 8
— = —— = —
12 12×2 24
4、 那么,我们反过来
8 8÷2 4
— = —— = —
24 24÷2 12
4 4÷2 2
— = —— = —
12 12÷2 6
2 2÷2 1
— = —— = —
6 6÷2 3
5、 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6、 1/3 不能再约分了,这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7、 我们也可以直接约去24和8的最大公因数——8。
(三)巩固新知,继续练习
1、 教科书48页试一试,看哪组做的又快又准。
2、 师小结,强调重点。
3、 继续练习,练一练1—2。可让学生到黑板做,易错的`集体纠正、强调。
4、 在练习中,针对错误比较多的,进行集体讲解,少的则个别讲解。
(四)课堂小结
1、 今天我们在复习分数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如何约分。
四、 板书设计
约分
像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
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仍然以复习旧知为突破口来展开教学,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引导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尝试,教师讲解之后让学生尝试类似的习题,通过错误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有的学生在约到最后时不能确定是不是最简分数,此处问题有待后期的反思。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时。
2、教材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无处不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的。本课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后进行教学的,它包含两部分,即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
3、教学重、难点: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它能反映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广泛。所以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而本课的平均数又和过去学过的平均数的方法不同,弄清全部数据的总和与全部数据的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就是教学的难点。
4、教学目标
在学生计算出平均数的基础上应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帮助他们认识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泛应用,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定为: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算术平均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二、说教法:
求平均数作为一类应用题,若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要积极创设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安全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等活动,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探究,去发现、构建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中的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从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分享同伴的成功,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自己我反思,自主评价,以提高解决问题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从各组的假期作业调查报告 学会理财 中得知以下一些数据:
第一组11人,在春节共收到利是11000元,
第二组12人,在春节共收到利是9960元,
第三组10人,在春节共收到利是7990元。
从这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第一组(第二组、第二组)平均每人在春节收到利是多少元?
(2)平均每组在春节收到利是多少元?
(3)平均每人在春节收到利是多少元?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化的过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问题有着实际的意义。由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
(二)解决问题,思维冲突。
学生提出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逐解答:
(1)1100011=1000(元)
996012=830(元)
799010=799(元)
学生的认识刚刚获得平衡,老师又用某一学生的解答引出冲突,第二个问题有以下三种不同的答案:
(2) 法1、(11000+9960+7990)3=9650(元)
法2、(1000+830+799)3=876(元)
法3、1000+830+799=2629(元)
谁的对呢?
学生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迫使他们自觉产生思维碰撞,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从而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一般方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为探索活动提供了动力,明确了方向,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第二个问题终于达成了共识,似乎柳暗花明又一村!好!我们转向第三个问题:
平均每人在春节收到利是多少元?
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让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挖掘调查报告中隐藏的其他信息,交流体会,提出新的问题:
在调查报告的第二部分的如何支配中,
组别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买东西看什么》。首先,我来谈谈我对教学背景的分析。
随着现代经济生活的繁荣,孩子们已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群体,不少孩子在购买食物时只图好吃,而不讲究食品质量卫生,加上长期在校门口出现的无照流动商贩,导致孩子在买了这些食品后常常出现肚子痛等不适症状。近段时间在对我班孩子作的食品购买调查中也发现,有一半多的孩子不知购买食品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也不知怎样正确地选择安全食品及对发票的了解和利用,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购买食品和树立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便成为一种迫在眉睫的需要,所以本次品德与社会课的主题我选择了买东西看什么。
本次课题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主动消费的萌芽期,许多消费领域都开始渐渐涉足,其消费价值观尚处于模糊阶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本课的内容正符合孩子实际生活需要,因此,是孩子们乐学、愿学的。多数学生对于购物、消费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实践,但仍然缺乏较系统的认识,特别是对食品的购买,在他们的实际购买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所以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了解发票的作用,初步树立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消费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买东西看什么是属于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的第二主题“购物有学问”中的第二小节,在之前的学习中,孩子们已经理解了各种各样的商店,所以《买东西看什么》这一主题,能促使学生走进商业场所,走进社会,了解购物这种常见的社会现象,通过调查、比较商品的安全性,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并体验活生生的社会生活。
鉴于以上认识,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什么“三无”产品,了解发票的作用和一些买东西的简单知识,具有购买商品的初步常识,增强作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能力目标:学会看食品包装外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安全标志以及基本了解购买其他一些物品的方法,知道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认识并注意索要发票,具有简单的消费者自我保护的认识和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课前调查、感受体验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购物安全性的重要。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引领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实践,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实地调查、体验购物,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课内以小组合作、教师引领、对所学知识当堂训练等学习方式,开展开放性教学活动;并且利用多媒体穿针引线创设情境,穿插教学始终,辅助教学。
根据遵循儿童社会生活等一系列原则,让学生在主体的参与中通过体验感知、自主探究等多种手段初步认识到买东西应该看什么,具有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下面我来说说我对本次课的设计,我从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现状出发,对教材内容稍稍做了调整,拟定了以下四个的教学框架: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二、交流汇报,体验生活
三、消费者要自我保护
四、儿歌总结,指导实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开发潜能的钥匙,一些学者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研究表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上课伊始,我便播放了两段有关购物的小动画(链接),让学生通过观看后想说些什么?激发其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然后点题:买东西可不是件简单的事,这之中可大有学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买东西看什么》(板书课题)
(二)交流汇报,体验生活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孩子利用四、五分钟把课前就准备好的食品在小组内交流,总结自己在买这些食品时注意了什么。
紧接着,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交流,提醒大家注意识别包装袋上的信息,然后教师拿出一包食品,请学生上台看是否符合标准。继而给出什么是“三无”产品的定义,一看商标、二看厂家厂址,三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否则是“三无”商品,并让学生介绍怎样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最后揭示包装袋上还有什么信息呢?(链接条形码)你们知道条形码有什么用吗?揭示。
最后提醒学生在购买小摊贩的食品时,要注意有无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知道在购买小摊贩的食品时,还要看是否真的卫生,如钱物是否分开、带没带工作帽、周围环境是否卫生等。
这种交流活动使学生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并实际参与加深体验,更切实地学习到购买食品的方法。
当学生已经了解食品的购买法时,教师可为学生拓展一些其他物品的购买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老师所带的日用品、服装、文具、药品等物品,让学生了解到由于商品的特点、用途不同,所以包装袋上的信息也有所不同。
最后进行揭示:买东西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一定要仔细购买(板:仔细购买),尤其是食品更不能粗心大意,只有做到仔细购买,才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板:货真价实)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内容都是以学生汇报介绍为主,教师只起到引领的作用。
(三)消费者要自我保护
通过投影创设情境:云云妈妈最近花了120元前在商场给她买了双鞋,只穿了两天鞋头就“张口”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从而引出可以找消协解决和利用发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发票及其作用,并了解消费者协会是专门为保护消费者而设立的一个组织如果买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可以拨打消协12315投诉,用法律保护自己。(板:运用发票 消协投诉 保护自己)
在创设的情境下,让学生贴近生活,学会利用消费的权利保护自己,唤起学生的消费权益意识。
(四)儿歌总结,指导实践
教师利用播放购物知识的总结儿歌,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基调中记住购物技能,从而指导实践生活。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为一个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力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体验,并在生活中实践。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说课稿 篇4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所表现的优美景色。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本课可以分二课时教学。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五部分向老师们汇报。
(一)教材理解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二)学生分析
结束了枯燥乏味的拼音学习,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笔画“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多媒体教学;生字卡片
(五)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观察能力。(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然后揭示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指名学生读课题,并说说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学生交流学法)结合图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在自我拼读过程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以把握古诗的整体节奏,体会童谣的韵律美。
第二环节:生字认识
出示一至十、去和里的生字卡片(也可以演示生字,先顺序出现,在乱序出现)。采取抽生读、齐读、抢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里”的声母是边音,(这里可以出示,重点字的读音选择)并组词,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提醒学生:.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想像的良好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其次,出示主题图,着重分析“一去二三里”和“烟村四五家”并用手势表明一去二三里的含义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这一部分,应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最后,背诵全诗,提问:你在背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这个小山村热闹吗?美吗?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课间休息:做识字游戏《摘苹果》,使课堂的气氛达到一个新高,同时学生适当放松。
第四环节,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体出示田字格,并演示各个部分)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小格。并用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来巩固田字格的认识。写字时,学生先独立观察字形引入笔画:“一”。出示“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 。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而“三”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上台演示,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体会汉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并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反馈学生作业,学生展开互评。
总之,教学过程中通过看、说、读、写四方面结合,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放手学生,努力使朗读教学和写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配乐诗朗诵。学生伴随音乐自由朗诵,强化印象,学生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
【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哈姆雷特说课稿01-19
《金子》说课稿01-20
《琥珀》说课稿01-20
《鲸》说课稿01-20
浪花说课稿11-11
团圆说课稿11-11
傣族说课稿11-11
抱抱说课稿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