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1-02 09:24:2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活动教材。

  (一)设计意图:

  《猴子开车子》是一首语言朴实、短小精焊、有利于小班孩子理解与学习的儿歌。从儿歌的选材上可以看出,这里源于生活的题材,我常常看到孩子们小小的身影蹲在地上,专注地玩着玩具汽车和模仿“开汽车”游戏的情景。因此,我结合孩子的这一兴趣点,设计了这一活动,这个活动能让幼儿感受儿歌的趣味性,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并能从中教育孩子一些交通规则,培养良好的乘车子习惯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材所韵含的知识点是:能从中教育孩子一些交通规则,培养孩子良好的乘车子习惯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二),说教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及我班孩子的特点,我就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如下:

  1,理解儿歌内容,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2,喜欢朗诵儿歌,感受儿歌的趣味性。

  从两条目标来看,第一条是认知目标也是能力目标,意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从而激发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的看法,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我想小班初期要注重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所以就在这一目标中体现。第二条是能力目标也是情感目标,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通过喜欢、流利、大胆的朗朗儿歌,从而能进一步的感受儿歌的趣味性,体现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所在。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理解儿歌的内容和学习朗诵儿歌。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的实施本活动的目标,我为活动准备有:2只猴子图片,两辆小车子和猴子的两张图片,还有若干个方向盘。

  二,说教法。

  1、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并结合语言活动自身的特点,我主要运用了视听讲结合法,完整跟读法和游戏三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通过活动的教具,形象的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从而激发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听:是教师示范朗读,让幼儿认真倾听中感受儿歌的趣味性,从而刺激幼儿喜欢去学习儿歌的目的;讲:是指教师和幼儿的互动交流,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种:完整跟读法,在幼儿自由积极的获取知识的同时,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幼儿大胆地朗读儿歌。

  第三种:是充分利用有趣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掌握活动的内容并从中感受到轻松和快乐。由此进一步进行教育幼儿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三,说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主要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1、观察法: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直接感知儿歌的内容。

  2、提问法:引导性的带动互动提问,鼓励幼儿将所看到的',想到的,尝试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3、游戏法: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加强对儿歌内容的理解。

  四、说活动程序。

  (一),出示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了客人,看,谁来了?(小猴子)我们跟小猴子打招呼,(小猴子,你好)!再看,又来了个谁?(小猴子),现在有几只小猴子呢?(两只小猴子),这两只小猴子要去做什么呢?我们来听儿歌《猴子开车子》。

  (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示范朗读儿歌,幼儿注意倾听,并回答问题。

  问:儿歌里有谁?(两只小猴子)发生了什么事?谁在哭鼻子?

  (三),图片演示,学习朗读儿歌

  2,教师示范朗读儿歌。(师边操作图片,边朗读儿歌)。

  问:小猴子为什么哭呢?我们应该怎么样安慰他呢?(不要伤心,开车要小心点)。

  3、幼儿学习儿歌,边看演示边跟老师读儿歌。

  4、尝试用多种形式学会儿歌。

  师:现在我念前半句,你们接后半句好吗?

  师:现在我要考考你们,我先念第一句,你们接下一句可以吗?

  (四),出示方向盘游戏,巩固朗读儿歌。

  (1)、师:老师这里有一件好玩的玩具,猜猜它是什么?(方向盘)方向盘是开车时用来掌握方向的,一会儿我要看谁读的儿歌响亮,我就请谁来跟我做游戏,好吗?(幼儿读一遍儿歌)。

  (2)、师:现在请你们注意看我跟小林老师是怎么玩这游戏的。(教师边带幼儿读儿歌,边表演)。

  (3)、1请1一2名幼儿上来和老师一起表演。(谁愿意来)?

  2请1一2名幼儿上来和老师一起表演。(重点指导“咚”的时候才碰到一起)。

  (五),幼儿体验,结束教学活动。

  1、师:每人一个方向盘,找好你的朋友,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两遍)

  师小结:今天我们玩了开车的游戏,知道方向盘是用来开车时掌握方向的,所以以后我们开车时要小心不要碰到一块了,这样会很危险的。

  2、师:我们开着小车子到外边去玩吧!注意掌握好你的方向盘,不要碰到一块了。(师带幼儿开着车子走出教室)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共同来交流语文教学思路和具体做法。我说的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蜡烛》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深入地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战争为主题的叙事性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和假恶丑的两个极端,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蜡烛》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位在炮火中挣扎的老妇人几乎耗尽所有的心力埋葬苏联红军,并将一对凝结着爱的蜡烛点在红军战士的坟头的故事。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理解超越国界的母爱,欣赏文章悲壮的意境,明确非正义战争必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程目标定位是三个维度合一,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合一。新课程要求由原来的以文本为主转到以学科课程发展为主,以理解内容为主转到语文能力发展为主。以前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静态的分析和训练为主,结果必然导致无效重复,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转到动态的体验感受为主逐步达到个性化鉴赏,动态的四个层次:沉浸——体验——感悟——思辩。因此,我给本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a、理解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b、了解文章中“蜡烛”故事的写作背景,了解通讯这种体裁 (以上两点较为简单,学生自己能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完成,所以我把它们在课前预习环节。)

  c、学习怎样把文章写得感人,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从互联网获取有用信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体验感悟课文中超越国界的母爱并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解读世上最宽厚的母爱,明确非正义战争必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我给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怎样把文章写得感人,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通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对记叙文的文体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但他们是第一次接触通讯这一文学体裁,要让他们自己去通过互联网查找这一相关信息。八年级的同学已经初步具备利用网络的能力。另外,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体验、欣赏、评价文章的能力,只要激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一定有很多的感想。老师要鼓励他们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分析

  这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诗歌激情导入法,自主阅读教学法、心灵体验阅读教学法,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合作学习。诗歌激情导入法其实就是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为学生沉浸到课文意境中去做一个铺垫。自主阅读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实践,由整体感知到深入地品味文章的意蕴。心灵体验阅读法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体会语言的深邃的内涵,体验作品展现的生活,体验作品震撼人心的意境。自主合作学习法基本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在自主阅读和心灵体验的过程中都要用上,主要是让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生成思想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始终都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是: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课前,我设计了一组诗歌,由此引出课题《蜡烛》。这是老师为学生创设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情感,并为下面课文的意境营造氛围。

  第二环节是:听读课文,提出任务

  首先我采用传统的电教手手段听录音的方法让学生听读课文,并带着问题边听读边思考。我主要就是用这三个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来三个问题依次是:

  ①这是一对什么样的蜡烛?

  ②老妇人怎样点这对蜡烛?

  ③她为什么要点这对蜡烛?

  第三环节是:合作交流,师生互动。

  这三个问题一个比一个深入,第一个问题非常简单,应该说所有的学生在听读完课文后都能很快地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这样也就激起了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问题虽然简单,但却是教学面向全体的需要。第二个问题是:老妇人怎样点这对蜡烛?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能很快的答出老妇人点蜡烛的过程,而忽略了前面老妇人埋烈士的很多文字,这就要教师提醒学生:老妇人一开始就点上了蜡烛吗?有了这个问题的铺垫,学生能更细致地,更深入地再次阅读。那么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就了解了这篇叙事性作品的故事情节了。第三个问题是:她为什么要点这对蜡烛?这个问题更为深入,学生一时还不能全面完整地答出来。因为这涉及到作品的主题。教师要适时地提醒学生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来理解,在必要的话,教师还要补充地讲解一下,因为光靠学生课前查资料是不够的,有些学生可能偷懒了。

  第四环节是:品味语言,感悟意蕴。

  “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是课后练习一的第二问。课文最后一句话是富有深意的,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教师把这个问题安排在了第四环节,学生在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后就变得容易多了,教师只须作必要的补充就行了。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检查前一环节中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了解了多少。了解文章的主题,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这个问题的探讨,也是对文章主题的进一步理解,对这个教学重点的加强。

  第五环节是:个性阅读,交流体验。

  如果说前面的环节是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导学,那么这个环节就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的平台,“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动的部分,细细品读,说说它为什么感动了你,”这是课后练习一的第一问。最感动的部分肯定有所不同,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的体验,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后一个问题相对来说就难多了,“并想想这样感人的艺术效果是怎么产生的?”这涉及到写作方法,所以教师适时地作了点拔和适当的讲解。

  第六环节是:小结。

  通地教师的小结,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本课的学习所得作一个系统的回顾,使零碎的知识变得有条理起来,有利于记忆的巩固。

  第七环节是:作业

  最后的作业教师安排的是课后练习三。这是一个写作练习,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我这节课是以一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来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并把课后的两道练习巧妙的穿插到课中,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没有使用现代化的课件,但守住了阅读教学的灵魂——以文为本、以生为本。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春天的雨点》是义务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人记叙文。文章记叙了乌汉娜老师为上课走神的学生达丽玛补课并护送她回家的事,赞扬了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这位学生的祟高的职业道德。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两条思路写。一为达丽玛“走神”——“知错后悔”——“发誓”——“专心”。二为乌汉娜老师“发现”—— “补课”——“放心”——“护送”。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文章对乌汉娜老师这个主要人物,主要是通过外在行为、语言、神态的描述,她的思想认识、心理活动没有提及。要让学生感受乌汉娜老师的优秀品质有一定难度,在教学时,只能根据描写乌汉娜老师的己知句子,去推测、体会老师对学生的爱。

  再从整个单元来看,运用读书记号,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春天的雨点》是本单元的第2篇文章,还应进一步落实这一训练点。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本文的重点应是运用读书记号抓住描述乌汉娜老师的有关句子来了解乌汉娜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教师的优秀品质,并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同时,文中对达丽玛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述也不容忽视。达丽玛从走神一专心致志听讲这一变化的过程恰恰具体地反映了汉娜老师付出的爱产生的巨大作用。文章的难点是课文结尾部分的理解。它以散文的笔调,以象征、比喻的手法点出主题、总结全文,含义深刻,在教学时可把第三大段作为突破口,设计训练,发展思维,陶冶情感。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学生知识水平,我将分2课时进行教学,并分别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第1课时:(1)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2)能按教师的提示给课文分段。(3)读通课文,了解文章大意。(4)通过研读描写乌汉娜老师的重点句子,体会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

  第2课时:(1)能划出描写达丽玛言行的句子。(2)通过研读描写达丽玛的重点句子,体会达丽玛知错就改的品格并理解达丽玛从走神一专心致志听讲这一变化的过程恰恰具体地反映了汉娜老师付出的爱产生的巨大作用。(3)能说出文中两处省略号的作用。(4)理解第3段中“春天的雨点”的双重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以及乌汉娜老师和达丽玛的.对话,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下面我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 运用读书记号划出描写乌汉娜老师的句子,感受她对学生的爱。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知识(领悟崇高师德)的过程。教法:指导学生运用读书记号找出重点句子。学法:尝试运用数学论证法分析重点句子。

  教学流程

  一、情境法导课

  上课依始,我播放了自己制作的FLASH影片《兰色的蒙古草原》 ,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意境。这篇文章的题材切近学生的实际,有极大一部分学生有过达丽玛一样的经历。因此课伊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春天的雨点》。哪些同学有过达丽玛类似的情况?下面我们把自己当作达丽玛来学习课文。”这样导课,可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引起学生对文章人物的关注,使他们进入最佳的情绪状态。

  小结课文后,我指出:像乌汉娜一样的老师,在我们祖国是数不胜数,也包括今天在座的听课老师。让我们一起歌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以表达我们的尊师之情吧!(播放音乐)

  二、目标导向

  向学生交待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实施目标

  这一环节是影响目标达成度的关键,我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准备分三步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分组学习让学生划出最能表现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句子,并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3,尝试用数学“论证法”的方式进行交流。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课是新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一,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观察冷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杯中的沉浮状态;活动二,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1)预测分析:冷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中先沉后浮与什么原因有关?(2)设计方案:小组讨论设计验证与重量是否有关的实验方案;(3)验证实验: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4)设计方案:小组讨论设计验证与体积是否有关的实验方案;(5)验证实验:研究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6)分析小结:水袋加热前后在冷水中先沉后浮的原因?活动三:总结巩固。

  二、教学背景:

  冷水与热水是学生的身体时刻能感受到的,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探究对冷水加热所产生的现象及原因又是一系列十分有趣和有意义的活动。

  三、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水受热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二)过程与方法

  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加热后产生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科学方法:观察、对比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发现新问题和愿意积极探索的情感。

  教学重点:关注水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教学难点:研究冷水袋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冷水、热水各一杯,水槽、密封的冷水1袋、课件PPT。

  学生(六组): 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试管、气球皮、剪刀、试管夹、酒精灯、橡皮筋、电子称、实验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二)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点生演示)

  1.教师点一名学生演示实验:

  ①、把它放在热水杯里。塑料袋里的水会热起来吗?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

  ②、当学生都看到了塑料袋由沉到浮的现象,除了水的温度升高,你们还看到了什么现象?

  【出示课件4】,(板书,冷水在热水中下沉)

  ③、再放入冷水中,是沉还是浮?

  2.全班交流思考。热水在冷水中上浮和哪些因素有关?

  3.指名学生回答(板书:体积、重量)。

  对冷水袋上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解释。

  (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1.师:水在变热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呢?。

  2.好,我们利用实验桌上的材料用酒精灯给冷水加热的实验,实验前,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交流)

  3.实验要求:【重点指导】

  (1),小组成员一定要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积极思考按一下步骤操作。

  (2)、【装水】先将试管装满冷水,用气球皮蒙住试管口,并用橡皮筋抓紧,

  (3)、【封口】试管可在水槽里装水、扎气球皮,橡皮筋一定要扎紧,不能漏水,尽量不要有空气。

  (4)、【称重】称重时,为减小误差,测重量前后一定要把试管外壁的水擦干净。作好记录。

  (5)、【加热】用酒精灯加热,加热试管应倾斜,从试管底部用外焰加热,把加热后的试管插入冷水里。

  (6)、【观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请仔细观察气球皮的变化。作好记录。

  (7)、【注意】实验时要注意安全,玻璃器皿要小心轻放。认真填写好实验记录表。实验完后,整理器材,准备交流。

  4、教师点拨强调:①、体积变化怎么判断?(气球皮有没有鼓出来)

  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实验记录表 【如何填写】

  5.学生开始小组探究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水变热后重量不变,体积增大。(板书:重量不变,体积增大)

  (四)总结巩固

  1.整理分析

  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1)生活链接:为什么烧开水时,水壶中的水不能装得太满?(指名回答)

  (2)我们来判断: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相比较,( C )

  A.两者一样重 B.热水重 C.冷水重

  同样重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相比较,( A )

  A.热水的体积大 B.冷水的体积大 C.体积一样大

  板书设计:

  给水加热

  冷水在热水中下沉,热水在冷水中上浮

  体积 重量

  水受热,体积增大,重量不变。

  水受冷,体积减小,重量不变。

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美术第九册第十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通过欣赏生活中色相的呈现以及各类艺术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理解色彩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丰富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色彩其实是不陌生的,在小学阶段接触过农民画、剪纸(百变团花、多彩拉花)艺术领域的课程,尤其是在色彩上更是认为其俗气、过于艳丽,本节课就是想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发现色相的特点,表达感受,并进行色彩创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色彩中的色相知识,体会色彩的美。

  2、能力目标:利用色彩的色相知识进行绘画创作,使画面变得更美观、漂亮。

  3、情感目标: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感受色彩中不同色相的美感,培养对色彩知识的探究欲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更好地运用色相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

  1、过程启发式:使用多媒体手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不同方面的信息和教师的提问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分析、对比、思考、实践。

  2、直观对比法:唯有美术教育才能胜任“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

  图片信息能引导学生直观的了解色彩特点,更直观的找出色彩搭配上的差异,做出审美判断。

  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课按照“情境激趣”、“赏析体验”、“对比探究”、“练习感悟”、“评价拓展”五个环节设计。

  一、情境激趣

  不论学生的年纪大小,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创设了一个参观展览馆的情境,并设置一个疑问,展览厅的主题是什么?接着学生可以根据课件中提供的各式各样的艺术品,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点击,听课件中讲解员介绍其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主题,导入新课

  二、“赏析体验”

  伴随刚刚形成的印象,回忆了解,相互之间说一说,并分分类?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感受艺术文化内涵。这些艺术形象来源于生活,形象都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体会艺术源于生活。)

  三、“对比探究”

  1、色彩的色相除了在造型上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其色彩的搭配也会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2、分组讨论,找找这些艺术品中用的.最多的色彩有哪些?把出现频率最高的色彩记录在纸上。

  (对色彩进行初步认识,通过学生讨论、探究、观察、发现,旨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作品色彩搭配的特点是使用名度高、纯度高的色彩,对比度强,具有浓郁的装饰性。不拘泥于固有色彩。

  3、色彩的色相独特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想表达什么愿望,想述说劳动人民什么样的情感?

  通过艺术品的用途,来源进行分析其文化内涵。都有美好的寓意,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向往,尤其是在逢年过节,办喜事的时候更是选用热烈的色彩,创造出喜庆的氛围。体现艺术质朴、率真的特点。这些散发着乡土味、生活味,蕴藏着一个民族对美、对幸福的向往的纯朴、自然之作,具有震撼人心的美。

  四、“练习感悟”:

  学生创作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拓展

  学生之间互相展示自己的艺术品,并进行交换,说一说交换的理由。(体验成功的喜悦,愉快的情绪体验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用美术语言评价作品的能力。)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飞天畅想》选自于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7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运用太空这个极具想象力的话题来实现想象画的练习,通过欣赏与太空相关的视频及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从而发展学生对美的感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能客观地理解并表现事物。他们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但形象思维仍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性和延伸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提升丰富的想象力,学会以绘画的形式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探索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激发热爱航天事业的浓厚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激发想象力,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奇思妙想的`太空城。

  【难点】

  激发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大胆想象绘画,能有所创新。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本节课我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提问法、情境法以及实践练习法等。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所选用的学习方法则是:直观感受法、实践练习法等。

  六、说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彩笔、油画棒、素描纸等绘画工具。

  七、说学过程

  (一)谈话畅想,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语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太空是一个无限而飘渺的空间,它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奥秘,认识和征服宇宙是我们全人类梦寐以求的幻想,那么你们对浩瀚神秘的太空有哪些遐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神秘的太空去看一看。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导入新课。

  (二)拓展视野,认识太空

  教师多媒体展示卫星图片,带领学生观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继而组织学生自主欣赏教材中神舟七号安全着陆、宇航员自主出舱的图片,并鼓励学生交流讨论: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如何?宇航员的服装与我们的日常着装有哪些区别?

  本环节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直观感知和了解卫星的造型与色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交流探讨,神“游”太空

  1.教师组织学生把课前收集的图片和资料,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出来。并分小组发言:太空那么神秘和美丽,仔细观察,太空中的人或物分别呈现出了怎样的状态?你们想不想去遨游一番?

  小组内代表逐个发言,教师总结并向学生讲解人或物在失重状态下,会呈现出漂浮的情景。

  2.教师追问:去太空“遨游”,需要做哪些准备?大胆说一说,你们在太空都会看到哪些奇特的景物?

  小组交流,开阔思路。师生共同总结:需要飞行器、太空服等准备。在太空可能看到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

  通过学生的深入交流和探讨,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太空,理解人或物在太空中呈现出的不同状态,开阔眼界,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四)欣赏作品,大胆创想

  新课标明确指出:美术教师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设置了学生实践环节,在具体的实践练习前我会为学生展示教材中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他们所运用的绘画工具材料以及绘画技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热情。

  在学生直观掌握了设计的基本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后,提出本节课的作业要求“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作品。”

  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我会巡视辅导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更多作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创作构思。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最后我会做出总结。在展示点评的过程中,我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并引导学生课后将设计好的作品贴在教室展示区内,对比效果,进行赏析。

  八、板书设计

  为了方便学生更加便捷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系统、直观的设计,给学生起到提示以及梳理内容的作用。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小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是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课作者通过对童年时居住了12年的小屋的美好回忆,表达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起到教育学生珍惜美好童年时光、热爱生活的作用。

  2.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本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中思、读中悟的习惯,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感染,在悟中受到启迪,从而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表达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童年生活的难忘之情,也能从语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文章语言优美,但是还是缺乏深度,需要进一步走进文本研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特别是作者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等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作为重点来研读。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悟到自己童年的乐趣。怀着对童年的美好朗读课文,读出对童年的迷恋和难忘。

  4.教学目标:

  课标指出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接触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鼓励学生清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我以本课教学内容、《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使学生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整个童年的小屋”的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德育目标: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5.教学重点、难点:

  我以《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为依据,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本课内容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通过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体会作者对装满童年的小屋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我爱我的小屋,爱那个装满童年的小屋”的含义;受到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教育。

  精心制作了与课文相对应的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自读自悟法、讲授法,点拨法。语文教学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以读代讲,在读中启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法能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受到教育,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开阔思维,使表达更精准。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我利用儿歌《数鸭子》导入法,这样既轻松,又活跃,还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参与教学中来。进而初步引起学生回忆起美好的童年时光,接着通过谈话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读为主,重视读的实践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和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本教学设计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主,朗读的形式多样。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向往,也充分感受语言的美。

  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汇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描写顺序,并且分出段落、概括段意。

  环节三、细读深究,品味感悟。

  尊重学生意愿,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让他们当学习的小主人。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力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多次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在教学中“谁愿意读描写小屋的段落?愿意的.站起来读。”“谁来说一下让作者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等等这些话。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开辟了学生展示自已的天地。有意识地自主学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从现在有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地位,培养自主、主动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对学生将来的发展非常有意义。

  通过本环节使学生了解小屋外部设施、内部陈设、外面精彩世界、屋中藏书和泪别小屋这些情景,进而令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并且了解前后呼应的写法和边叙事边抒情的写法

  环节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在本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谈一谈在自己的家里,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给同学听一听。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感受。

  在教师的启迪下,在美妙的情境中,学生纷纷打开思维的窗口,展开了想像的翅膀。不仅使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环节五、小结:

  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的总结。它不仅对本节的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教学推向高潮,而且还将延伸至课后,乃至课外。因此,此环节我让学生谈一下本节课的收获或感悟。

  环节六、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两个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写一写你自己童年趣事或难忘的事。

  通过作业使学生达到巩固提高、进步感悟,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操。

  四、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目标为主线,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初步掌握前后呼应和边叙事边抒情的写作方法,并且受到珍惜美好时光和热爱生活的教育。我处处先学生之想而想,后学生之乐而乐。每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附板书设计:

  我爱小屋(1)→直抒胸臆

  简陋外部设施

  内部陈设

  11.小屋美好回忆神奇精彩世界

  (2—12)屋中藏书

  难舍泪别小屋

  怀恋小屋(13—14)→抒发情感

【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春酒》说课稿12-29

重力说课稿12-29

分式说课稿12-29

《数轴》说课稿12-29

《质量》说课稿12-29

《礼物》说课稿01-01

《将心比心》说课稿01-01

《寓言》说课稿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