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化学键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键说课稿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键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专家上午好,。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充满神秘色彩的科学,它通过探索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的运动,将人们从宏观世界带入到了神秘的微观世界,并指导人们合理创造新物质。
今天我就选取了鲁科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内容《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进行说课。下面我简要的向各位专家介绍一下我的说课内容。
本节课我将从教学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和特色共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知识的冰山模型”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就像冰山露出水面部分,是表象的;“隐性知识”就像冰山藏在水底部分,是潜在的。“显性知识”只是冰山一角,而“隐性知识”则占冰山的绝大部分。它启示我们,化学教学不能只把眼睛盯着显性知识,即知识与技能,而要努力挖掘潜在知识价值,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所以在此基础上,针对本节课我采用了“知识——知识价值”的教学理念,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获得有关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力求将具体的建构性知识上升为认识知识的多重功能与价值
进而实现认识价值、情意价值、探究价值三重价值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节课通过挖掘知识潜在价值,将以往单纯的建构性理论知识,上升为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对化学微观世界的认识。体现了本节课的认识价值。
探究价值则体现在通过理论探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和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通过对科学足迹的探索及其在社会生活实际中所产生的巨大贡献的学习,体会化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艰辛,进而激发学生用化学知识来创造新物质的兴趣与热情。由此体现情意价值
要想实现三重价值的有机融合,合理分析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就从地位作用和知识脉络两个方面来分析本节课的教材。
首先从地位作用上来看,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并从原子和分子的角度认识了化学变化其实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而到了高一,通过上一节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学生对原子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从核外电子角度预测物质结构和性质,而本节课化学键的学习,则是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作用力的角度上对之前的知识更深入的学习,并为下一节能量的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承上启下,作用不可小觑。
本节课的知识脉络为:由最常见的宏观现象入手,引出化学键,进而引申概括出化学反应的实质,通过对化学键的解释得到作用力的两种结合方式——两种类型化学键,进而形成两种类型化合物,知识内容安排合理,层层递进。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而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初中的物质变化与原子结构,但是并不知道这些物质的微粒是怎样结合的?化学变化的实质到底是什么?这些都是他们所不知道的也是他们想知道的。由于本节课抽象难懂枯燥无味,需要较强的微观世界认知能力和想象力,而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这部分的能力又比较薄弱,所以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认识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和观看动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现科学的本质。
本节课我力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存在相互作用是物质稳定存在的原因,而化学变化实质上就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结合方式的改变,这也说明了微粒间作用力有性质之分,而相互作用方式的不同则可形成不同类型的化合物。由此达到挖掘知识的潜在价值的目的。
所以,针对以上内容,我制定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内部微粒间存在相互作用
2、知道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性质之别,即强弱之分
3、理解物质在相互转化时实际上是一种作用代替了另一种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两组对比实验,学会分析物质本质的方法
2、阅读资料,了解化学键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观看微观动画,培养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思考具有价值的问题以及观看微观动画,培养逻辑分析推理能力和微观世界想象力。
2、通过认识化学键理论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体会化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艰辛,激发学习化学,并用化学键的原理知识来创造新物质、改造世界的兴趣与热情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活动
首先由我国科学家拍摄的首张化学键图像,直面分子内部的资料,引出课题,并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看清化学键是分子手术的前提?化学键又是何神奇之物?这样以科学史实引出课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定位。
在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的时候,我将操作两组对比试验:加热一百度的水、以及初中学习的电解水。通过对比实验再次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为何不同,电解水时为什么要通电?以及化学键中的“键”字在字典中的解释?两个实验条件不同:一个加热一个通电,使学生很容易认识微粒间存在相互作用,且非常强烈。而化学键的“键”字在字典中的解释就是关键,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这种作用力的强弱。
紧接着我会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电解水过程中,微粒间的作用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的实质其实就是一种作用力取代了另一种作用力,实现了作用方式的转化”的科学事实。
在此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让学生了解“21世纪的四大化学难题”,而其中之一便是“合成化学难题”,而解决这一难题其中的一个研究课题就是“化学键”。而最近从原子水平检测硅材料的技术出炉,也完全得益于化学键知识的应用。通过阅读两个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重要性,并体会化学键在科学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和重要地位,激励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也能为科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之后我将播放最常见的物质——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微观动画,结合动画引导学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从原子趋于形成稳定的结构方面结合化学键思考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从而认识微粒间的一种相互作用方式——离子键。
播放氯化氢的微观动画,在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基础上,对比思考氯化氢的形成过程,认识另一种不同的微粒间相互作用——共价键,通过对比,使学生形成“物质微粒间的作用有性质之别,即强弱之分”的观念。
此时学生对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趁热打铁,通过一组简单的练习,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小组讨论指出哪些只含有共价键,哪些只含离子键,而哪些物质既含有离子键也含有共价键。并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不同的作用力形成的化合物是否相同?从而认识两种类型化合物,并通过对比分析领会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性质的作用力形成不同的化合物,并具备从本质上区分两类化合物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最后进行总结,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化学,激励他们用化学知识为人类发展做贡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学之路上也会有学生们留下的足迹。由此本节课也就结束。
本节课的特色所在是:抛开了传统的只讲“知识是什么,怎么用”的模式,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出冰山模型中的潜在知识,使理念上升为知识的价值。并且为此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并结合活动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自然而然的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所在,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表层。培养了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以及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引领学生向科学发展的领域观望,并激励学生用化学的思想改变生活,创造奇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化学键说课稿 篇2
对教材的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1.教学内容: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第五章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包括:①化学键,②离子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教材所处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学习化学键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同时对下节教学——电子式的学习提供基础,下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学生首先要知道化学键的概念。学习化学键知识对于今后学习氮族元素、镁铝等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共价键的内容——跟离子化合物一样,复习初中学过的氯气和氢气起反应形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过程基础上提出共价键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它是对共价键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之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引出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概念。
4.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2)能力目标:对立统一论思想:阴、阳离子构成了离子化合物中的矛盾的两个方面。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钠跟氯气起反应、氯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从宏观上体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难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确立依据:化学键存在于微观结构中,我们无法进行观察,只能通过CAI演示,使学生去了解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这在高考试题中也属于重点,所以很有必要去突破这部分内容。
三、教材处理
内容调整:这节课先讲解化学键相关的知识,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内容放到下一课时去学习。
四、教学方法
3W教学法(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样做)。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引入:请学生回忆钠和氯气反应、氢气和氯气的反应实验现象。接着播放上述两个实验的录象,让学生加深实验现象。过渡,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反应的微观实质是什么?引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新课教学:
(1)、离子键:演示NaCl的形成过程引出概念,分析成键原因、特点,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再来分析哪些原子之间会明显以离子键结合?在周期表中处于什么位置?
(2)、共价键:通过演示HCl的形成过程引出概念,分析其成键原因、特点,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同样来分析哪些原子之间会明显以共价键结合?根据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同共价键分为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
(3)、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从概念、成键粒子、粒子间作用、形成条件等方面去比较二者。
(4)化学键:由演示甲烷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引出化学键的概念。强调:存在与分子内或晶体内,分子间不存在;必须是相邻的原子或阴、阳离子间。
(5)、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通过对NaCl、HCl形成的讨论,得出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及反应条件和反应热的原因。
六、课堂小结:离子键、共价键、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七、布置作业:课后习题一,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化学键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键》,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是第一次将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知识的归纳性、系统化、规律性学习。其特点是有很强的,并且会出现很多新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变化。而在卤素之后,紧接着还有两章新的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的学习,分别是氧族和碳族元素。若能在这章的学习中能很好掌握变化规律及学习方法,并能把这些规律和方法运用到后面的化学学习中,那么原本琐碎的知识将会系统化,学习也会轻松很多。
2、本节课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的第三节化学键,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从微观角度来解释这些化学反应是怎么发生的,生成物是怎么形成的。虽然这些知识很抽象,学生理解时会有些困难,但它将会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找出规律。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本节教材的特点,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知道化学键。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事物发展的本质的哲学思想。
4、教学重点和难点
离子键和共价键都是指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完全要靠学生的想象力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启发-掌握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电脑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作为物质组成的重要理论,化学键是一个纯理论、极其抽象的知识,至今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对于学生来说,化学键没有实验、没有具体感官认知,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所以如何创设一种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的学习心理状态就很重要了。而启发-掌握式教学就重在教师的启发,创设问题情景,以此调动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另外,电脑多媒体以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这一点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比拟的,采取这种形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这样一节完全是理论知识的课,更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原子、分子等微观世界放大无数倍,通过动画、模型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用两块不同磁极的磁铁相吸后再拉开,让学生思考相吸原因;同时播放钠和氯气反应录象,思考氯原子和钠原子如何结合成氯化钠,并分析两种作用力的差别,从而引出课题—化学键。
讲解
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变化的本质,提出问题,钠和氯气如何形成氯化钠。利用多媒体演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和氯化钠晶体的模型,引出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启发学生归纳离子键的特点及离子键的成键规律并学会利用这些规律如何判断离子化合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离子化合物外我们遇到的其他物质又是如何形成的,如氯化氢、水等。再利用多媒体演示氢气和水的形成过程,引出共价键及共价化合物概念。通过具体实例启发学生归纳共价键的特点并学会如何判断共价化合物。随即推出化学键的概念,并简单介绍化学键的分类情况。
巩固归纳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讨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答案,并布置作业。至此,教学目标完成,最后提出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回家思考。
化学键说课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高中化学课本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为下一章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奠定基础,也为第三章解释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2.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和学双方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既是教师教的目标,也是学生学的目标,表现为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终结行为的变化,它着眼于教师的教而落脚于学生的学。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我深入的研究课标、教材、学生找到三者的结合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阅读自修,能正确说出离子键的概念、找出离子键的构成微粒、形成条件;
2. 通过讨论、总结、练习,能用电子式准确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 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2.用电子式表示典型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典型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参与状态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要落实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之上。
A.知识基础
1. 学生已经具备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基本知识,知道粒子在最外层电子为2或8时稳定。
2. 原子间的结合方式与各自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B. 能力分析 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C.障碍分析 在微观概念的理解上要由有表征性抽象到原理性抽象过渡,不易吃透,知识迁移和应用上还比较缺乏。
三、教法分析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会采用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模式,低起点,小台阶,采用动画演绎,归纳总结、练习巩固,提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对知识技能推进的同时,努力渗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有效落实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设计
1.【设问1】:(1)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超过元素的种类?
(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呢?这些微粒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
通过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新课教学:多媒体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
【设问2】:金属钠与Cl2能够发生剧烈反应生成NaCl,它们为什么可以发生反应呢?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变化的本质,提出问题,我们现在从微观角度来分析该反应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请同学们写出Na和Cl原子结构示意图;
(2)分组讨论:a.两种原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它们分别容易发生什么变化?
b.当它们变化后又会有什么相互影响呢?
接着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释 NaCl 的形成,由表征性抽象向原理性抽象过渡,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形成条件等。用动画演示比较抽象的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难度。
3、启发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组织讨论从产物 NaCl到其他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构成离子键的物质。之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由我来评价总结。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互相沟通、增进友谊、交流观点、合作性学习, 而且其归纳总结能力也将得以锻炼。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过渡并设问引出电子式:
【设问3】:以上我们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Na原子和Cl原子发生变化生成NaCl的过程,它清晰、直观,但是,书写结构示意图时有些麻烦,1、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2、如何用较为形象直观的方法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这种表示方法叫做电子式,请同学们看21页的资料卡片,归纳电子式的定义和书写方法。
引出电子式并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问题的好奇心。 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并带领学生了解原子,阴、 阳离子的表示方法。
【设问4】:原子的电子式我们知道怎样写了,那阳离子、阴离子的电子式又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几种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式,请同学们归纳它们的书写规律。
阳离子:Na、Mg、Al、 +2+3+
阴离子:
(引导学生从电子数目、结构特征、电荷位置等考虑)
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并带领学生学习原子、阴阳离子的表示方法。总结出书写要点,尤其是阴离子的书写学生容易犯错,用顺口溜"打点、穿衣、带帽"帮助学生记忆,并加以习题巩固。
练习:请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硫原子,溴原子,硫离子, 溴离子,
通过用电子式表达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练习进行反馈强化了化学用语书写的规范性。在教学方法上边学习边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完善知识、系统总结的习惯,也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整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到师生互动。
5、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堂上我先用电子式表示出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AB型如NaCl,A2B型如Na2O、Na2S,AB2型如MgCl2)的形成过程,说出书写要点:
1.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2.不能把"→"写成"====";
3.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在学习中,学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为了加深学生对错误的认识,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之后再指出错误所在,加深印象。
6.教学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1.写出下列粒子的电子式:C、S、 Mg 、K、 Br 、 O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NaF K2O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化学键(第1课时)
一、离子键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时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二、电子式
(1)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2)书写 a 原子 : H× Na×
b 阳离子:Na Mg
C 阴离子:
d离子化合物: AB A2B AB2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
+2+2++-2-
【化学键说课稿】相关文章:
化学键说课稿12-07
《化学键》说课稿12-05
化学键说课稿03-12
化学键说课稿 15篇03-15
化学键说课稿 (15篇)03-15
化学键说课稿四篇01-11
精选化学键说课稿三篇01-25
化学键说课稿15篇01-13
化学键说课稿(15篇)01-15
《化学键》说课稿(15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