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模板汇总五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4课《小鹿的玫瑰花》
教材分析:《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文章紧扣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从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巧合中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它传递出“能够为他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思想,促使学生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这又体现了本册教材在编写上的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在后面学习语文园地二中的“读读背背”的谚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作一个铺垫,引导学生通过童话故事,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学情分析:二年级下学期是小学阶段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重要时期。学生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后,在识字量,自学能力和讨论思考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了,所以在学习这篇童话时,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难度不大,我注意引导学生从理解“白栽”入手,寻找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的原因,还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各个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感悟文章内容的深刻含义。
根据教材特点、单元目标、课时安排以及我们班的学情,我制定了《小鹿的玫瑰花》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具体如下:
1、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读懂课文。
2、能力目标:凭借课件,发挥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为别人创造快乐,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4、课文重点是要把课文读通,读懂,通过学习课文明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难点在于如何理解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说教法】
读一篇文章,先要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结合《小鹿玫瑰花》一文的具体情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我将采取自主识字,趣味练习等形式进行识记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读法以及创设充满自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方法,如大声朗读、与同桌分角色读、小组相互评读、小老师上台点名读等方式;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方面,我将采取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说学法】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出示课件:小鹿图、玫瑰花图。
(让学生通过看图,形象地把这两种事物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2、老师激趣导入:一只小鹿在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可是到了玫瑰开花的时候,小鹿却没有看见自己栽种的玫瑰花,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里。
(此导入想吊起学生的胃口,为下文做准备)
3、板书课题《小鹿的玫瑰花》全班同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全文内容,学生听老师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圈出本课生字。
3、课件出示生字,同学举手认读,老师正音。
4、请小老师领读生字,全班齐读生字。
5、跟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由于二年级的识字写字是学习的重点,而且识字量较大,因此学生在学习生字时适合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
6、趣味字谜
可上可下,你比我大,(哥)
(安排趣味练习,主要是为了要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同时也想调节一下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理解课文
1、数自然段,并说说自己最爱读哪些段。
2、理解重点词语:常常渐渐惋惜白栽
3、读通课文,再次进行整体感知。(老师用引读的办法,引导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知叙述情节的顺序与表达人物情感的变化。在自然段里表示时间的词句和表达心情的词句,都可作为引读的.词句。如:“春天到了”,“过了些日子”,“小鹿高兴地笑了”等。)
4、自读课文。(自选读的方式,要求读出感情。)
5、结合课文内容,感悟探究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常常”一词说明了小鹿对自己种的玫瑰花的态度是怎样的?)
(2)玫瑰枝头长出了许多花骨朵儿,小鹿和弟弟一起数了数,总共有三十二个……(小鹿为什么数,从小鹿数花骨朵,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3)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句子中“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这句话体现出了小鹿什么样的心情?)
(4)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鹿弟弟“惋惜”的原因是什么?读这句话时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你对“惋惜”一词的理解是什么?)
(5)鹿弟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鹿弟弟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感悟
重点指导:第三第四自然段要读得稍慢,在读中体会“惋惜”的意思,读出遗憾的心情。在读黄莺与微风说的话要带有赞美的语气,体会黄莺与微风欣赏到玫瑰时的快乐。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出高兴欣慰的语气,表现小鹿因为
给人们带来花香,带来美好生活而感到欣慰的情感。
五、总结升华,品读育德
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我让学生随着“读”,一步一步地加深思考,加深感受,随着感受的不断深入,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它的玫瑰花给别人带来了快乐,不仅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多媒体相机出示名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利用这一名言,告诉学生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为身边的人送去幸福和快乐,这样,自己也就能得到快乐和幸福。最后,让学生想想你能为别人送去哪些快乐?这一拓展延伸,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说板书设计】
4、小鹿的玫瑰花
白栽?没有白栽!
(能够为他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
本节课的教学板书是为了能抓住表现中心的词、短语而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开天辟地》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这篇课文处处充满神奇的想象,语言优美,结构清楚,是一篇训练语言、发展思维的好课例。
二、说学情
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神话故事兴趣浓厚,尤其对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更是情有独钟。电视剧《西游记》中能“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三年级课文《哪吒闹海》中顽皮、可爱、为民着想的哪吒都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英雄。对这类课文的学习,学生热情高涨,主动参与,有较强的表达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中国神话无穷的`魅力,认识盘古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献身精神、创造精神。
四、说教法
1、问题引读法。根据课文内容提炼两个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阅读。
2、以读促讲法。学生通过读体会盘古敢于创新、勇于献身的精神。
五、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读文、识字、解词、理文,学会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这样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本着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为主线的设计思路,主要安排了以下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了解神话的起源。
2、观看聆听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3、回顾互述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4、设问导读,围绕问题自主合作探究。
5、巩固训练,回顾课文内容,盘古如何化生华盛世间万物。
6、拓展延伸,展开想象说话练习。
7、实践作业,阅读神话故事。
七、说板书设计
开辟天地敢于创新
神力和身躯
化生万物 勇于献身
八、说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1.课题的引出比较简洁明快,通过一道连线题,使学生知道我国的神话故事有很多,接着话锋一转,今天学其中一则,马上引出了课题。
2.在这堂课上,“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多样。如
第二节的“抡斧猛劈”通过学生自己的动作感受来加以读的感悟;在教师引读时对“巨响”一词的解读;“慢慢”、“缓缓”的先理解后表达都进行了较为扎实的指导。
3.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这节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随机摘录了这一节中的优美的词组,通过美读,为下一环节学生仿写“他的,变成了。”一句话做了知识的铺垫。
不过纵观整堂课,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时间分配不合理,前松后紧。
回顾互述找中心句和第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两费时间较长。教师发现问题应及时引导。
2、教师情感投入不够,上课没有激情,未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前我本想调动一下学生的情感,可又怕学生收不回来,也感到有点做作。
3、预设环节未能完成,最后一段没有讲解,没有对全文进行总结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够深入,不会理解课文。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总之,我思想不够重视,准备不够充分,教学环节不够紧凑,讲解不够深入,学生理解的不透彻。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这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重点描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这份自由和快乐,不仅来自于祖父的园子,更源于祖父的爱。
本文用儿童化的语言,生活化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家园子的风景图,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童年自由和快乐的眷恋以及对祖父的深情怀念。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能感悟语言文字的意境,感受到充满生机的园子、慈爱的祖父和自由快乐的“我”。
3、通过体悟文中“我”的自由、快乐,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由衷地说出自己的自由、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园子的生机、祖父的慈爱和“我”的自由快乐(这里的我是隐藏于文字背后的作者)并巧妙地迁移到学生自己的自由快乐。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一:读
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读出:
什么样的园子?
什么样的祖父?
什么样的“我”(隐藏于文字背后的作者)?
教学方法二:写
学习第13自然段的拟人化的,借物抒情的表达,进行语段仿写训练。
教学方法三:说
说出自己的童年趣事,学会用文中的句式和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生字、通读课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本课,我分为三个板块:
1、整体感知;
2、精读品悟;
3、情感迁移。
板块一: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我从书后的“作家卡片”来导入。手持《呼兰河传》说,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本文节选自这部名著。从而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然后我便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听写生词:蝴蝶、蜻蜓、蚂蚱、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然后让学生当场自我批改,说说错了什么词。针对学生错误较多的词语进行重点讲解。因为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习能力,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预习成果,只教学生不会的,以提高课堂效率。
接着,由这些词语自然地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这是什么样的园子?因为这些词语,课文的内涵有了形象的根基。
板块二:精读品悟
朗读一直是课堂里最美的风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感觉到另一番情致,那是情由心生的。孩子们会通过文字与作者产生情感上共鸣。围绕这是“什么样的园子?园子里有个什么样的祖父,什么样的我?”指导学生对文本精读品悟。
(1)走进园子,抓住关键词来读
我抓住“美丽”和“自由”两个特点,对第2自然段的昆虫多,色彩丰富,对第13自然段的三个“就像”;五个“愿意”; “一会……一会”进行重点品析。指导学生赏析作者是怎么来写园子中的自由的?注意那些有趣的、特别的词句并划下来。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园中的昆虫、花草、庄稼,这一切事物都是自由的?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读,联系上下文来想。在学生说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看园子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了。”这层意思之后,我指出:像作者这样把人物的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物抒情。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要表达“我”童年生活的自由。接着,让学生把这种自由的感受带进这一段中,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其中,对于第13自然段的这些拟人化的,借物抒情的表达还可以进行一些仿写训练,为下一个环节“说快乐”做铺垫。
(2)走进童年,自由品悟“我”的自由快乐
教学3—12自然段。我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轻声地、自由地读课文,提醒他们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快乐的细节,读一读,划一划,可以在课文旁边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然后交流,品析,再次指导朗读。朗读时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一边读书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如教学第12自然段时,品析“我”是怎么浇菜的?让学生读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动作的词和短语“抢,拼尽了力气,往天空里一扬,大喊”。说说通过这些词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这一大瓢水落下来,你浑身湿淋淋的`,像只落汤鸡,此刻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把你内心的自由快乐读出来。
我仿佛看到你和祖父的头发都在滴着水,可你却看着祖父傻傻地大笑呢,这哪是在干活,分明是拼尽了力气在玩耍呢!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淘气的乱闹,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一段,和作者一起回味那段自由快乐的时光。
接着,让学生通过师生接龙来感悟这份难得的自由: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种,(我就瞎闹);祖父铲地,(我就乱勾);祖父浇菜,(我就乱闹)。带着学生漫步在祖父的园子里,看到一个可爱、顽皮的“我”。说出只要“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不必担心有人责怪。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祖父的园子里“我”完全是自由快乐的。
(3)走进心灵,感悟我和祖父的亲情
最后,我提出问题,你在文中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祖父?作者的自由快乐仅仅是来自于园子本身吗?让学生思考回答。从而让学生在进一步品悟文本的时候感受到祖父对“我”的爱。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指出:正是有了祖父的爱,我才真正拥有了这个自由的园子,这片快乐的天地。
板块三:情感迁移,说出自己的快乐
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自由快乐)。通过事先准备的几个孩子写的童年趣事的片段来启发学生,学会使用“愿意……就……”这样的句式和借景抒情的方法。有了前面细致的品读感悟和情感激发,到了这里学生的语言表达应该是积极热烈、快乐自由的。
在学生回答时,我还会引导他们说出这份自由和快乐源自哪里?从而达到回归文本情感内核的目的。
七、板书
我 和 祖父的园子
我??自由、快乐? ?←? ?爱? ?祖父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无一不被这夕阳的美所打动而留下了千古佳句。夕阳也许在李商隐地眼中是颓废的美,但在这篇文质兼美的《夕阳真美》一文中,却是充满活力,有着与众不同之美。我们带着低年级孩子走进文本,让孩子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感。特别是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多彩多姿而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年段特点和实际水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⑴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⑵通过反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默读。
⑶紧扣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抓住文中重点词语的描写,在美的意境中将语言文字内化为孩子的语言,指导孩子熟读成诵。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说学情
这篇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向我们展现了太阳落山时的美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对语言的品悟能力还很欠缺,如何带领孩子由直观的画面走进抽象的,蕴含想象力的文字,发展语文学习能力呢?基于学生的发展立场,在教学时应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他们投入到本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学习语言文字,发展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使用就是为了促进目标的达成,关键是语言能力的发展,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出发,我采用以识促读、寓识于读,合作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四、说教学流程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如何上好课才是关键。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欣赏美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语言文字更是如此。一上课,我便在黑板上板书“夕阳”二字,并提问:看到这两个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孩子调动原来的知识结构进行一个文字的表达。根据学生的想象我进行这样的总结:听了你们的描述,我不禁要说“夕阳真美”,随即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这么美得夕阳你想不想去看看呢?此时出示夕阳的图片,让孩子初步欣赏夕阳的美景后再读课题。
【这样的设计不仅调动了孩子已有的知识积累,还通过画面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提高了孩子对文本的探索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文本,触碰美
1、第一个层次的读:自主学习,教活词语
导入新课后,孩子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自由读文。我鼓励孩子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夕阳真美 说课稿 相关内容:2.蚕姑娘教案苏教版语文第三册 18 青松《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山行 教案啄木鸟和大树《精彩的马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份19、蓝色的树叶(教案)《晚上的“太阳”》教学实录查看更多>>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在检查学生读词语的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读生字组成的词语,采用指名读,开火读,小组内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读的过程中相机正音。在读词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本课生字中韵母“an、ang”多次出现,如:傍、芒、蓝、灿……指导孩子读好这些生字,对这类读音进行巩固。
读完后进行提问:“这些词语中还有哪些是你不理解的?”【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读读议议对部分词语进行理解,也为下一课培养学生对夕阳各个阶段的观察与感受作好铺垫】
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我采用的是放在课文里随文理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如:“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山?我在黑板上板书简笔画,并告诉孩子这样有高有低的山就叫连绵起伏。这样设计,即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进而更好地体会夕阳的.壮丽。再如“壮丽”这个词什么意思?我便出示图片,“看,太阳快落山了,它的余晖染红了天空、云朵,它好像给群山披上了红色的披风,这山既雄伟,又美丽。这就叫‘壮丽’。”【有些词语是可以“言传”的,但也有很多的词语只能“意会”,在教学这两个抽象的词语时,“意会”的方法要比“言传”的效果更佳。如何意会呢?要从实际出发,因词而异。这里我借助图画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观察、联想、想象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2、第二个层次的读:品读美文,整体感知
扫清了拦路虎,孩子再次读文,会更多地关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老师再进行有目的的指导,促进孩子对文本的感知。此时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检查孩子的读书情况,相机正音。然后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孩子进行观察“你在图中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根据孩子的回答进行总结:“其实这幅画的情景就是我们这篇文章所描写的内容。【新课标中指出:“在阅读教学时可以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巧妙的让孩子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初步感知。】
3、第三个层次的读:聚焦重点,理清文脉
每个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是不一样的,在孩子了解课文大意后,再给孩子走进文本的空间,让他们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和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在反馈交流时,我将重点指导“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顿号的读法,以及怎样读好“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这句长句子。另外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对2、3、4三个自然段进行简笔画板书,将夕阳“西斜、下沉、落山”的过程通过图画和文字呈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也自然明白了这三个自然段就是太阳落山的过程,也是文章的重点。为后面精读课文做好铺垫。
(三)精读文本,感受美
有了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孩子对文章情感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此时师生一同走进课文的2、3、4自然段,进一步品词析句,感受语言文字所带给我们的美感。在精读文本时,我放手让孩子读,读出他们的独特体验,再进行全班交流。
多次与文本对话后,我们便会发现文章的2、3、4自然段中出现了很多描写颜色的词语,这便是文字的色彩美,我们可以通过色彩美让学生感受到夕阳的美。例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夕阳真美 说课稿 相关内容:2.蚕姑娘教案苏教版语文第三册 18 青松《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山行 教案啄木鸟和大树《精彩的马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份19、蓝色的树叶(教案)《晚上的“太阳”》教学实录查看更多>>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1、同学们,太阳把身边的云朵染成了哪些颜色?
2、只有这三种颜色吗?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领悟省略号的作用)
3、除了黄色、红色、紫色,还会有那些颜色呢?
4、还有这么多颜色,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么多颜色都说进去吗?
5、(出示图片)是呀!这么多美丽的颜色,让我们怎能不说:夕阳真美!你能美美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吗?
6、这么美的语言,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出示课件,填空背诵。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孩子在想象说话中拓展和积累了词语,训练了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让孩子通过画面在品读中真切感悟到“夕阳真美”】
文中除了色彩美,我们也不难发现文本传递给我们的是太阳落山时的一种动态美,“西斜、收起、披着、下沉、涨红、染成、走向、留在”这些动词让语言文字变得生动起来。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些动词引导学生感悟夕阳的活力。例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就像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衣服,此时的你想对西山说点什么吗?
2、是的,多么壮丽的夕阳西斜图呀。(出示图片)谁来向我介绍一下呀?指名读。
3、让我们一起走进深蓝的天空,走进披着余晖的西山吧!齐读。
4、听着你们的读书声,我不禁想要感叹“夕阳真美啊!”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孩子体会“披着”这一动词让文章变得更生动,再通过画面的欣赏和情感的解读再一次体会夕阳的美。】
太阳落山的画面在孩子的脑海里一次次定格,语言文字一次次品读,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也让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感悟到“夕阳真美”。
(四)拓展阅读,迁移美
在充分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本节课可以向学生拓展一些描写夕阳的诗句,让孩子从精辟的诗句中,优美的意境中再一次感受“夕阳真美啊!”
五、说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段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壮、沉、涨、灿、慢、伏”几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蓝、芒、余”都是上下结构,写时要注意上窄下宽。重点指导“壮”字,这个字里含有一个新学的偏旁叫做“将字旁”,要教学生正确书写,笔顺是点、提、竖,右边是“士”,不要写成“土”。
六、说板书
夕阳真美
西斜
下沉
落山
这样图文结合的板书既让孩子理清了文章内容也感受到太阳下山时的美。
七、说目标的检测
1、识字写字在以识促读、寓识于读的方法和写字的练习中已经能够达成。
2、我通过出示填空的方式来检查孩子的背诵情况。
如:太阳慢慢地( )。它圆圆的脸( ),把身边的云( )……
说课稿 篇5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欢欢喜喜过新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渗透理念,设定目标。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欢欢喜喜过新年》这一课的内容集开放性、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教材以学生最熟悉、喜庆的节日——春节为切入点,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明天的追求。这节综合活动课,我打破单一、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努力创造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自然,学得快乐,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体会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对生活的影响。
2、情感目标:通过感受过年的欢快和喜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向学生渗透重视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愫。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辨别,分析能力。
根据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了解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挖掘过年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与反馈信息相结合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在讨论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习。
(二)运用理念,精心设计。
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我就播放多媒体《过年》片段,同时学生聆听着熟悉的旋律《新年来到》,一下子教室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我随机引出话题:“同学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喜欢过年?”学生的回答很积极,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2、畅谈春节,明理激情。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课前,我让孩子们收集过年用过的小饰物、用具、照片等,活动中让学生展示交流,同时把音像教学资源引进课堂,给学生营造出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静能动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活动生动化,形象化,多媒体资源中的《过年》图片的介入,激发学生畅谈在过年的众多风俗习惯和庆祝活动中,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同学们在交流中全面地了解了当地过春节时的习俗,随机播放过年习俗如贴年画、贴门神、剪纸、、、、、挖掘出过年的文化内涵。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出一些辩论题供学生辩论:过年要不要放鞭炮?收压岁钱好不好?从而体会到家乡过春节时的习俗对生活的影响。
3、主体参与,多向互动。
《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的、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再是监督,控制学生活动的人,而应该是学生可信赖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这节课我打破学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动为载体,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节,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多向互动贯穿课的始终。
【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金子》说课稿01-20
《琥珀》说课稿01-20
《鲸》说课稿01-20
哈姆雷特说课稿01-19
尊严说课稿01-17
《孵蛋》说课稿02-25
《bpmf》说课稿03-25
《左右》说课稿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