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2-11-08 18:47:28 志铠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2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美术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2篇)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 :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 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 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略

  四、说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 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 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游戏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以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色彩心理"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头像作画步骤,现在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结构安排及特点

  教材共分为八章。其中基础模块内容包括概述、石膏几何体写生、静物写生、头像写生、结构素描和速写与默写。选学内容包括风景写生、半身人像写生。教材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原则,每章均采用基础知识,技能训练程序和表现方法要点“三段式”结构。并将结构造型和明暗造型方法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训练,充分体现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和注重 技能训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要求,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本教材是工艺美术专业的专业教材,是必修课程。也是平面广告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学习本教材,一方面能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能强化技能,发展思维,提高素描造型的实践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中要求:“坚持坚持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思想为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描》教材中也要求:“以培养艺术的感知能力、掌握素描造型的规律法则、提高素描造型能力为目标,以掌握素描的基本造型能力为基础,通过强化结构素描造型训练,提高工艺美术专业所需的基础造型能力。”结合平面广告专业特点,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德育目标:提高学生对各种物体造型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激发学生更热爱本专业。

  知识目标:掌握头像写生步骤并加以运用

  技能目标:通过头像作画步骤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快速造型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头像作画步骤运用的重要性,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形体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定基本形

  根据头像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的复杂性,把难点定为:形体塑造阶段主要任务----以明暗色调塑造形体,深入刻画表现

  二、教法阐述

  好学教育 - 专业,权威,高效,分享 - 打造国内领先的终身教育平台!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学生特点,我主要采用提问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依据静物写生知识运用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围绕上述的重、难点,我主要采用“案例赏析—引导—示范”的三步骤方法,充分利用教具,以实例为主线,不断采用赏、析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素描知识,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强烈的求知欲,使整节课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中完成,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展示法:主要是指优秀作品的展示

  2、实践法:主要应用在课堂上的头像作画步骤的训练上

  三、学法阐述

  头像作画步骤的准确性及运用是学生较难把握的,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的赏析活动中,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准备采用以下学法:

  1、“提问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这也是学法中最重要的部分

  2、“尝试操作法”增强互动性,掌握头像作画步骤的实际运用

  3、“学中练、练中学”使学生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4、“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然后提出难点、凝点,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程序

  根据素描课的特点,本节课由作业评讲、导入、授新课、课间巡回辅导、小结五个环节组成。

  1、作业评讲:评讲前次课的作业,在互动中展开评价,采用多表扬、鼓励的评价方式。

  2、导入:展示历届美术高考优秀头像作业,鼓励学生学好美术

  3、新授课:传授新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以伏尔泰石膏像为例,讲解头像写生的方法步骤。

  ①构图阶段(打基本轮廓):这时主要任务是观察对象,打好轮廓。多媒体课件展示伏尔泰头像,引导学生去观察对象。伏尔泰,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多次被流放,我们常用的伏尔泰石膏像是翻制乌东的`雕塑伏尔泰坐像,雕塑家刻画高龄的伏尔泰被流放回来的情景,宽松的长袍遮盖伏尔泰瘦弱的身躯,但他目光炯炯有神,充满智慧的光芒。让学生感知伏尔泰的特征。(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前额高而宽,面部瘦,嘴角露出似笑非笑,似乎是对敌人的讥笑。

  ②形体分析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定基本形,这是本课的重点。依据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作画原则,运用几何形体的归纳法,将复杂的头部形体结构进行概括。边观察,边分析。复习头部结构,人的头部是对称的,要将左右对称的对应部分联系起来画,还要准确地把握其透视变化。可用辅助线(学生回答垂直线、水平线和倾斜线),寻求对应的相互联系和透视变化。准确地把握头部结构和五官位置。这时好学教育 - 专业,权威,高效,分享 - 打造国内领先的终身教育平台!

  要学生学会整体观察、整体作画的方法。要画左边看右边,画上面看下面。最后用线或略加明暗的方法将对象的形体结构确定下来。不断分析、比较。在石膏像写生中应该强化这一阶段的训练,作为单独的重点的训练课题,以提高对头部形体结构的认识,提高素描造型能力和表现力。

  ③形体塑造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明暗色调塑造形体,深入刻画与表现。基本形体塑造主要以形体结构、明暗交界线为依据,以暗部色调为重点,通过明与暗两大部的对比关系去完成。在暗部色调基本画好的基础上,接着画明暗交界线亮部一侧的中间色调。这一个变化丰富、微妙而色调区域,必须认真对待。在不断深入刻画表现的过程中,不断观察、不断深入、不断修改。五官的刻画要始终保持相互照应、同时并进的一致性。但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还要注意虚实变化。

  ④调整统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回到客观形象上来,恢复到第一印象的新鲜感,认真分析、提出问题,调整修改。这时要将作业放到头像旁,退到一定的距离,整体的观察比较,提出几个问题,在作业中逐一寻求答案。根据提出的问题,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多思考,找准主要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修改的“点”一定要找准,否则将不可收拾。调整,要从整体出发,抓住整体。将局部调整的过程变为充实整体的过程,使画面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4、作业练习

  写生或临摹伏尔泰头像,让学生进行素描打形练习,掌握和应用本课头像作画的方法步骤。要求学生主要以结构分析为主,在四开素描纸上完成作业。

  教师巡回辅导:由于学生理解及掌握静物的写生步骤的知识层次不同和素质参差不齐,在巡回辅导时,可以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再进行其他头像的拓展练习。根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会出现的情况及时辅导。

  5、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的评述。

  好学教育 - 专业,权威,高效,分享 - 打造国内领先的终身教育平台!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3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 :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图片、录象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引入新课:

  今天学习第十课。 (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本课内容为欣赏。通过对典型的名作的赏析,了解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 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1. 名词解释: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灵感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 意是,山水画家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家对自然的感受。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南北宗"——是明代画家董其昌借用唐代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的绘画发展,他按绘画的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唐以后的山水画也分为南北二宗,将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青绿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例如,唐代的王维、李思训,后世称为"南北宗".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

  范 宽《溪山行旅图》 绢本水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峰。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 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的工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 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後用浓淡层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著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

  《 溪山行旅图 》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暂停留的过客。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许多南宋山水画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等。()著名的山水画家有马远、夏圭等。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南宋的山水画尽管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大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 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

  元代的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代表画家有倪赞、王蒙等。

  (2) 其次,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放映录象)

  (3)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如表现各种山石就有各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不断有所发展。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可见,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

  (放映录象)

  三。小结 (课件使用完毕)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

  我研说的教材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我研说的过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和知识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详细内容如下:

  一、说课标

  (一)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二)内容标准:

  根据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对7—9年级学段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1、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

  2、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 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3、评价要点则提出柱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二、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二)编排体例:

  是由课题—教学提示—图片与范画的欣赏—教学内容的设置—学习建议—思考与讨论—学生作业等组成。

  (三)内容结构:

  本教材在内容结构编排上改变了传统的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各课内容彼此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而采用了并列式、散点式排列而非单元式。

  在本册教材中,四大学习领域所包含的课程内容所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共包含了5课,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共包含了6课,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共包含了1课,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共包含了2课,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和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占全册教材的80%左右,可见这两个学习领域在这学年段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知识整合: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着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知识进行的学习。

  1、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2、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3、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方面: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学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1)要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作、动手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

  (3)多在随堂教学时提供给学生,重在营造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获取知识。

  (4)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补充教材。

  (5)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情景增强教材的趣味性。

  (6)重视教师的示范。(教师的示范能清晰展示美术技法更能发挥教师的作用。)

  2、评价建议

  评价点:

  (1) 能否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美术作品的形与色;

  (2) 能否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是否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

  表达方式和方法;

  (3) 学生是否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在过程中是否尝试各种技法;

  (4) 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是否得到提高;

  (5) 是否有合作精神、能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评价方法:

  (1)自评方法

  (2)互评方法

  (3)师评方法

  (4)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方法

  (5)作品展览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设备与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校外资源;剪纸、编制、废弃物再利用等;

  (3)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共享;

  (4)自然环境资源;自然风光写生等等。

  以上是我对七年级第二学年段美术科目进行的“三说一看”的学习研说,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建议和指导。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战争与和平》是湘教版美术鉴赏领域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的第六课。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欣赏与战争有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本身的特点,了解战争与美术作品的关系,感悟战争的残酷,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同时学会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优秀的中外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初步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体会艺术作品的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今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增强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了解作品的内容、形式和特点等,探究艺术作品与战争的关系。

  难点:理解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不断学习与更新着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学必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美术学习之间建立联系,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将基于以上的考虑,结合美术学科的学习特点和教材内容,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交流协作,因此,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主要安排了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准备

  同时为了辅助我的课堂教学,我还准备了资料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等。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大部分学生学习以感性认识为主,而感性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生动性、直观性和具体性,根据学生的这种规律,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的教学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具体的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环节一:导入新课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强大的动力。为此,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城的图片和纪录片,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谈一谈观看后的感受及其对长城的了解。揭示课题《战争与和平》。

  通过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长城的雄伟壮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描述分析

  首先,我播放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相关视频,简单介绍兵马俑的概况,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兵马俑的图片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兵马俑的兵种和职级都不一样,你们来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兵马俑的色彩、制作方法和装备上有什么特点?制作兵马俑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种针对具体的提问,同学们能够更有目的的进行欣赏,同时找到问题的答案:兵马俑是由步兵、骑兵、弓箭手、将军等兵种组成的。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颜色丰富、亮丽,光彩夺目(现在大部分已经看不到了),兵马俑主要是给秦始皇殉葬,秦始皇想要通过这只地下军队保卫他。

  接下来,我会继续展示兵马俑面部的细节图,并提出问题:兵马俑的面部、五官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得出结论:兵马俑的面部形状各异、五官各有特点,都不一样,非常生动传神。

  我趁热打铁继续出示图片《大卫》和《圣德列萨祭坛》请同学们与兵马俑作比较,并说出中国雕塑的特点,同学们经过观察、思考,不难得出答案:中国的雕塑注重整体,在细节上不做精致刻画,生动传神等。

  在这个环节我结合学生的已有认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并且层层深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兵马俑的认识。

  环节三:总结解释

  而后我将展示委拉斯贵支的《布雷达的投降》,提出问题:画面描述了怎样的故事?你能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欣赏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艺术作品对于战争来说不仅仅是歌功颂德,更重要的是艺术家通过画面表达对战争更加深刻的'思考,警醒人们客观清醒的看待战争。学生若有所思,我继续发问:战争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人民家破人亡、生灵涂炭。教师总结:战争对艺术家的创作也有影响,在干扰艺术家创作的同时也让艺术家反思战争。由此,我们也在课堂推进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战争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毁灭、破坏和长久的苦难。以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重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课堂活动做铺垫工作。

  环节四:欣赏评价

  课程接近尾声,我继续展示西汉铜镜和李公麟的《免胄图》,提出问题:从文字和画面的内容上来看,你们觉得古代的这些艺术家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人民不希望战争,祈祷和平昌盛。

  拥有美好的希望是好事,但是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够得到和平呢?这个振聋发聩的问题让同学们沉思良久,最后异口同声的说:心存敬畏、理解尊重、化干戈为玉帛。

  通过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战争与和平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拓展视野。

  环节五:小结作业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在这个阶段我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重点知识,再次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的美,并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请他们回到家后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用文字或者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一环节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贴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基本思路:

  A教材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美术家究竟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教师可以通过历史的透视和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跟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美术家的自我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社会试图分派给艺术家一个明确的身份:工匠、杂役、职业画师、艺术家;但美术家却往往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游离于各种身份之间。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条中心线索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联系起来,层层深入地体现这条线索,并且贯彻到教材提供的两个"活动建议"当中去。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提供的美术作品可以分为三组,反映出美术家表现自己的不同方式:《拉斯科岩画》和《埃及墓室壁画》是通过匿名的手段来表现自我的。这几件作品年代较早,艺术家还没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并且社会也没有给予艺术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许他们过于明显地突出自己。严格说来,在这些作品创作的时期,还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艺术家",原始时期的"艺术家"实际上是巫师,而在古埃及和中国的商周时期,"艺术家"的准确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隶。

  第二组作品,是14世纪以来的一些美术家的自画像。教材中的几幅自画像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之外,其他画家的自画像都没有用作画的工具来暗示自己的画家身份。相反,丢勒像基督,普桑像贵族,金农像隐士,而伦勃朗则把自己画成一个真实、朴素、平凡、有血有肉的市民。

  真蒂莱斯基的自画像稍微有点特殊,或许因为她是一个女画家。实际上,当时女画家的自画像往往也不把自己画成画家,而是画成淑女。

  除此之外,真蒂莱斯基和金农都是用的侧面像,这也具有某种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在正面像中,美术家可以和观众达成交流,而侧面像则似乎表明画家更愿意自行其是,因而其个性也更加孤僻和鲜明。

  第三组作品是处于创作或生活场景中的美术家。在这里,美术家的工作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含义。委拉斯贵支的画室是在皇宫,侏儒、侍女、小公主和镜子里的国王和王后清晰地表明这个场所的性质。画家本人是"宫廷画师",负责记录这些人物和事件。而维米尔却是耐心地坐在自己那狭小的画室里描绘一位抱乐器的姑娘。跟《宫娥》相比,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地方。委拉斯贵支自画像面前那块巨大的画布表明他记录的是重要的事件和宏伟的景象,而维米尔那块小画布则说明他更专注于普通生活的细节。

  2、教学目标:了解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同文化、经济、政治因素的关系;了解创作者的自我意识在作品上的表现方式;学会把特定的视觉图式以及风格特点跟艺 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重点: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4、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a、教材或课程所需图片的多媒体课件。在制作的课件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特点的自画像或肖像画作品供学生参考,领会塑造、表现性格的一些方法。将观察的内容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

  B、在课前,请同学们从网上或者书中查阅一些关于肖像刻画(绘画、摄影),然后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二、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但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或者故事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术语言与形式特征 .

  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对美术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主要采用"比较鉴赏法",提问法,讨论法、观察法等。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行教学。

  四、教学程序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A、图片欣赏导入

  1.图片欣赏: 每个艺术家即使在表现同一个对象时,也会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并且还欣赏过金农的作品《月》。(出示图片)

  2.提问: 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画《月》的这位艺术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口头描述对金农的想像。)

  B、讲授

  1. 思考提问: 现在我们来看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描绘。(出示金农的《自画像》)

  看看跟我们想像的有什么不同?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学生讨论)

  小结:美术家对自己的看法可能和我们想像的不一样。

  2.作品欣赏:《拉斯科岩画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

  思考:这几件美术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有没有艺术家留下的痕迹?怎样留下来的?

  进一步思考:这些作品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当时属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学生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3.作品欣赏:三幅《自画像》(丢勒、普桑、真蒂莱斯基)。

  这是一组自画像。仔细观察画面,回答下列问题:

  a.是正面还是侧面?男画家还是女画家?年轻还是年老?

  b.你是否知道这些艺术家的相关背景?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时期?

  c.画面是否暗示出创作者本人是一位画家?通过什么方式来暗示的?如果没有这种暗示,那又是为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

  4.完成第61页的"思考与交流":伦勃朗的三幅自画像。

  这些自画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中年以后的伦勃朗接连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济金度日的地步,自画像也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沧桑感。)

  C、集体讨论 :对比分析《宫娥》和《画室》。

  1.画家所在的环境或场所有什么区别?2.画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在画面上的?

  3.能否看出画家对自己职业的看法?

  D、分组讨论: 1.讨论和分析对象:《听琴图》、《西园雅集图》。

  2.思考: a.画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画画?

  (教师讲解:在中国古代,纯粹的画家地位很低,被称为"工匠";而文人兼画家这一身份却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总结

  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例如《听琴图》,宋徽宗是一位画家,但又是一位皇帝。这件作品既体现了他对绘画的兴趣,也表明了他至高无上的身份。

  活动交流 :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一",教师选出一些作品进行评议、交流。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7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为了让学生体会速写艺术的魅力,我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速写作品,期望通过欣赏名作、佳作,领略其中的韵味,提高他们的审美和表现水平。

  二、学生分析:

  高中二年级的美术特长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素描训练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对物象也有一定的绘画功底、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在技法上还是比较薄弱。通过速写练习,可以提高他们对线的认识,对线条的利用,增强审美感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速写的认识、学习速写的方法以及速写的表现形式。

  四、作业内容与提示:

  采用以线条为主的形式,进行人物的写生练习。

  要求:线条流畅,构图饱满。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每人准备人物全身照片一张。

  (一)导入课题:

  师:每人取出一张32开白纸,把自己手中的照片里的情景用线画下来,注意整体感。

  学生认真描摹照片中的人物。

  师:你们以前画过这样的作品吗你们知道这是属于什么形式的绘画吗

  学:线描

  师总结:刚刚我们大家所画的画就是用线来构筑形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简捷地捕捉物象的方法,那就是——速写种类之一的线描。

  (二)欣赏范例

  师:欣赏儿童画和大师作品四幅

  什么是速写:

  看字面的解释,顾名思义快速书写,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简练、概括的手法,敏锐地抓取所需要表现的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速写作为记录和反映生活的有效手段,其特有的真实、生动与鲜活是其他表现形式难以替代的。

  师:第一幅人物画是以什么样的表现方式表现画面

  学:线条表现

  师:第二幅儿童人物画呢

  学:线面都有

  师:第三幅速写是什么表现方式

  学:线条

  一次类推

  师总结:

  速写的表现方法:1、以线为主,线面结合2、以面为主3、线描

  师:这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第一种表达方式,以线为主,线面结合。

  讲授新课:

  师:速写学习中线条的运用极为重要,同学们再欣赏几件作品,体会线的作用与表现。

  通过绘画元素来分析(形体结构、光影明暗、空间透视、质感量感、物象的内在力量与意蕴、物理性质、人的内心世界)

  学生通过专业绘画语言的元素分析画面,

  学生1:第一幅画面以色调为主,黑白对比明确,体积空间感强烈。

  学生2:第二幅画面不具体,主要是用线描作画,能看出形似,感觉作者画的比较轻松。

  学生3:第三幅自画像运用素描的语言来表现,结构清楚,透视正确,形象特征突出,有黑白对比,但是比较弱。

  学生4:画面抽象,不是素描的基本元素表现,不太懂,有黑白对比,没有空间变化,感觉人物内心不正常(此时学生哄笑)

  学生5:这幅画不像在生活中看到的'树木,不是写实类的,但是还能看出是树木,黑白对比弱,形体不具象,空间趋于平面。

  师总结:以上几幅画面都是速写的种类,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主观表现在线条运用上,可以看出线条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是造型艺术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三)技法表现:

  出示几件作品学生欣赏

  思考问题:1.这些作品在表现风格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2.你能给它们分类吗

  3.你喜欢哪幅作品你觉得哪幅作品中的线条最美为什么

  学生结合相关资料思考以上问题并回答。

  学:比较喜欢写实的作品,最看不懂的就是最后一幅抽象画,好像是个人物,但是太难看了。不理解。

  学:第一幅很漂亮,第二幅也很具体,是一张嘴,速写太乱了。

  师总结:

  1.写实性速写——以展现客观物象真实感为目标的线条绘画。

  2.表现性速写——表现画家对客观物象主观感受的线条绘画方法。

  3.抽象性速写——为表现事物内在的精神、用纯粹形式符号进行非物象化表现的线条绘画。

  速写教学中离不开线条的表现,请同学们列举一些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线(如地平线、沙滩的波浪线、冬天的树枝、电线、人的轮廓、山峦流水、云彩等等)

  师:这些景物中运用了哪几种线这些线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成组讨论并回答上面问题。

  教师总结:

  直线——刚强

  曲线——温柔

  粗线——豪迈

  细线——精致

  斜线——飞跃、前进

  水平线——静止、平和

  垂直线——严肃、动感

  锯状直线——焦虑、不安定

  师:绘画中的线和数学中线的概念不同,它具有方向、形态、质感、明暗、虚实等特性,线之间也有远近、疏密、前后、曲直、横斜等对比变化。

  通过上述的学习,请同学们根据你对线的感觉用笔修改你刚才的作品,注意线条的表现力

  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并请两名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绘画内容以及采取了哪些线条的表现形式。

  (四)本课总结

  师:本课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了解什么是速写

  2.速写的几种表现方式

  3.了解作品中线的运用。

  4.归纳了几种线形的区别

  5.注意整体把握对象和线的形态和走向。

  (1)写实性线描写生

  整体——局部——整体

  (2)表现性线描写生:

  整体观察(局部——整体)

  老师示范:现场作画

  (五)家庭作业:

  作业题目:我的同桌同学

  表现形式:以线为主,以面为辅

  纸张要求:16开大小一张

  画笔材料要求:铅笔、炭笔、钢笔等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8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作画步骤,构图知识,美术术语的基本含义

  重点、难点、及措施:

  重点理解构图知识和美术术语的含义

  教具:

  几何石膏、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举生活中的生动图片。

  二、素描的含义;

  1、用单色的点、线、面的结合表现物体的形体,色调明暗层次等造型因素的绘画。

  2、写生素描从内容上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3、工具可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

  4、作画时间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

  5、从绘画传统的角度分为;中国传统的素描(白描)、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三、素描的表现语言

  1、线条、色调。对于初学者,首先学会用线条表现形象,即学会用线条打准轮廓及把握比例,透视关系等。

  2、初学者注意表现形体的明暗和色调的深浅。

  四、素描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

  1、感觉能力

  2、知识(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

  3、技巧:勤,练。

  五、观察能力:在动笔作画之前,应该用足够的时间观察,研究,分析形象的特征。要坚持多看,多分析,不断深化认识和理解的程度,如观察表现。

  1、首先分出两大明暗体系。

  2、用比较的方法分出两大体系中不同色调的变化。

  3、在比较不同的色调时,要时刻注意形体结构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形面,在色调的处理上,有些地方要细腻柔和,有些地方要简练,概括。

  六、素描的要求:

  1、物图得当。

  2、造型准确。

  3、质感空间感强。黑白的关系,近实远虚,近大远小。

  七、素描考试指导:构图定整。结构明确。层次分明,刻画深入,总体感强,注意形象(局部)。

  八、静物写生:

  1、构图,上下左右均衡。

  2、切点定形。

  3、形体分析。

  4、铺大调子。

  5、深入刻画(整体-局部-整体的素描原则)。

  6、整体调查。A、形体比例处理。B、形体色调表现。C、形体背景有空间感

  D、物体质感。

  九、教师从总体上进行总结,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十、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临摹一幅石膏素描。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本次说课的内容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5课《进入历史》。本课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其中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并附有照片作为比较),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学生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二、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能够深入的了解事物的细节,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侧重于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去体会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绘画不是直接照搬历史事件,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再现。材料的不同、风格的差异,都会对历史的再现造成影响。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从如下三个维度进行设置:

  知识与技能:了解分析美术作品背后的艺术语言以及美术的社会功能,掌握类似美术作品的欣赏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并能运用鉴赏方法鉴赏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对比、合作探究,理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典故,能够以专业的美术术语赏析相关美术作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理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典故。

  难点:以专业的美术术语赏析相关美术作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在学法上主要通过观赏、探讨,尝试体验进行创造表现,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准备

  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我特意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图片、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我会以轻松的谈话方式开始课程,提问学生:当你想去了解历史的时候,都会利用哪些渠道?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除了通过查阅史料、参观博物馆、领略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运用网络等资源外,古今中外的很多美术作品也是带领我们进入历史、了解历史的另一条渠道。顺势导入新课《进入历史》。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带领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描述分析

  我通过播放幻灯片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阎立本的《步辇图》。针对画面内容,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画面当中只有一个人坐着而其他人都站着呢?为什么是女人来抬步辇?为什么坐着的人比其他人都画得大一些?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我会总结:画面描述吐蕃国王派使臣禄东赞拜见唐太宗,希望与大唐联姻的场景。坐着的是唐太宗,身穿便装,在一群宫女的簇拥下,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利用女性的美貌和柔媚,来缓和战场上的冲突,将唐太宗画的身形高大展示身份尊贵以及大国姿态,整体呈现出唐初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与和睦。

  接下来,我与学生一起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荆轲刺秦王》,要求学生仔细辨认画面上的人物和道具,以及构图上的特点,同时思考问题:同样是反映历史事件的美术作品,为什么该作品能够产生一种紧张的气氛?学生回答后,我总结:画面场景围绕柱子展开,画家并不要求历史的真实,秦始皇长什么样子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刺秦王的场景为进入石祠中祭拜死者的人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气氛。画面描述的就是匕首刺中柱子的那一瞬间慌乱的场景。

  然后,我将组织学生分组,并播放幻灯片,展示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以及照片《开国大典》的图片资料,带领学生对比分析:油画与历史照片相比,在人物安排、神态等方面均做了哪些改动?为什么?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回答问题,我会补充:画家在作画时将人物的位置进行了精心安排,神态上也做了相应的艺术处理,这样组织画面是为了渲染开国大典这一盛事的举办,记录了历史性的一刻。

  之后,讲解除了一些重大的历史时刻,还有一些美术作品中会有权利的体现,我会出示作品《瑞鹤图》,与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屋顶上这么多鹤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在古代,祥瑞和奇观都反映着一个国家或者朝代的兴衰情况。画家截取了宫殿的屋顶,真实的为我们再现了今天早已不见的北宋宫殿的庄严。空中的白鹤围绕着屋顶成一个环形盘旋,这是天下太平的象征,对这个景象的描绘是对皇权合理性的一种强调。而宋徽宗亲自画的这幅作品告诉人们:只有作为皇帝的.他才有权利享有这个奇观。

  本环节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欣赏,并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出了一些符合学生的认知并且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增强学生对相关历史作品的认识。

  环节三:总结解释

  教师提出问题:总结一下美术与历史的关系?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看法。学生回忆作品并进行回答:美术作品反映历史。我将总结:人类永远有对历史的认识、渴望和想象,除了写下来的文字,美术的图像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透过这些图像,借助相关的资料,能使当代的人们走进历史,与历史对话。

  该环节通过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重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课堂活动做铺垫工作。

  环节四:拓展延伸

  我会展示《拿破仑加冕》《加莱义民》《美杜萨之筏》《大卫》,组织学生欣赏,并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回答以下问题: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选取的是什么样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哪些细节?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或立场?小组之间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必要时教师补充一些背景知识,说明美术作品与一般历史事件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课课题的理解。

  本环节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语言评述与鉴赏的能力,培养了其合作交流的意识。

  环节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对艺术中的历史与历史中的艺术加以小结。最后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与学习中留意以历史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品,自己提问并寻找答案。

  安排学生课后选择一幅反映历史事件的美术作品,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口头回答自己的发现。

  这一环节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贴合学生学段的教学方法。

  八、说板书设计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0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大连市第四十四中学的美术教师殷振宇,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绘画艺术》。

  一、教材分析

  《认识绘画艺术》这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二年级美术选修教材《绘画》当中的第一课。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它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绘画发展的特征、种类和作品的构成因素来编排的,对一些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本书中起到纲领性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为了明确本课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一般共性特征和绘画的种类。

  2、了解绘画作品的内容构成因素和形式构成因素及其所表达的深层意蕴。

  3、对绘画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比较全面的初步认识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对绘画的艺术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审美辨别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这节课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动手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我确定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在于使学生初步明确绘画是塑造平面视觉艺术形象的一切画种和品类及其所有样式与风格的总称这样一个全面的概念,以避免以前的种种片面认识。

  教学难点:要使学生能够基本分清绘画作品的内容因素和各种形式因素以及作品所蕴涵和表达的意蕴,以加深对绘画内涵的认识

  三、学习者的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审美辨别能力,部分同学对绘画有一定的了解,但只是初步的认识。学生们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思维比较活跃,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对这门课比较感兴趣。

  四、说教法

  1、启发式教学

  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准备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绘画作品入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再通过讲解与比较大概了解绘画艺术的特征、种类及构成因素,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

  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

  动地了解有绘画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3、问答式教学法

  提出有关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更佳效果。

  五、说学法

  主要采用个人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这节课的教法和学法是如何统一的呢?主要是通过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的。

  六、说过程

  1、导入

  首先,我向学生展示几幅较为熟悉的名画,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说出作品的名称、作者及画种。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回忆。这样的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新授内容

  这一部分我主要采用讨论、探究与小组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达到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通过导入课题,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什么是绘画,然后指出,须从两方面认识绘画艺术:特征、种类及作品的构成因素

  (1)绘画的特征、种类

  向学生展示我事先收集好的绘画作品,然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出图片的共性、类别,然后教师加以补充和概括。

  知识汇总:

  这部分我采用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辅助补充,使学生在知识上互相补充完善的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极大地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气氛,优化了课堂的.教学。

  (2)作品的构成因素

  这一部分作为难点不容易理解,我是这样设想的:让学生事先准备好自己创作的作品,不限任何题材和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创作过程,然后请同学回答自己在创作过程中考虑到哪些因素,教师作适当引导,从而找出绘画作品的构成因素:题材主题、物质媒介、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形式结构、审美文化意蕴。

  知识汇总;

  我采用让学生亲自实践的学习方式来完成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并易于理解和掌握,优化了教学过程,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

  3、知识小结、学会应用

  为考察学生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们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形势和内容的分析,同时说出你最难理解的一幅作品,试着说出原因。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得到升华,特别

  是一些难于理解地方绘画作品的形式结构构成因素、艺术语言因素等作重点强调,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引导学生:

  ⑴勇于不断的尝试、摸索

  ⑵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协作

  ⑶事物都有相同之处,要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个人学习与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利用启发、探究合作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xx》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赣美版高中——《xx》第xx课《xx》。(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美术鉴赏知识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课本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以及为学生在以后的美术欣赏和生活中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提高物以致用、审美、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了解问题,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陆续授课过程中反复提出来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

  通过对范例的讲解来突出难点。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我鉴赏能力,帮助学生获得鉴赏活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简单叙述即可,主要是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利用多媒体,实物的展示让学生感受的魅力。并不断的采用欣赏,启迪,讨论,展示交流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并注重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说学法:(略述)

  根据三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这个环节大概需要4分钟的时间。

  a、教学一开始,我会这样问学生:小朋友们,见过xx吗?喜欢xx吗?把你见过的和喜欢的xx给我们大家来(描述一下/说一说)。

  b、这种谈话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本教学理念。

  第二个环节:欣赏图片,深入了解。这个环节大概需要4分钟的时间。

  a、我借助多媒体,边描述、边展示,让学生欣赏xx。

  b、通过感官的视觉、听觉以及想象,使学生深入情境之中,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为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起到铺垫的作用。

  第三个环节:分组讨论,研究方法。这个环节大概需要10分钟的时间。

  a、首先,抓住关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如:讲xx时,我启发他们:“xxxx”

  b、让学会生在“思疑—质疑—解疑”的探究过程中,培养他们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学完xx方法后,我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并让学生观察我用了哪些方法,引导他们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孩子们进而会在脑海里勾画出各种创意。

  d、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形象观察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与创新力。

  第四个环节:大胆创作,及时辅导。这个环节大概需要20分钟的时间。

  a、我会这样说:“刚才咱们用眼看了,用脑想了,用嘴说了,现在我们就来动手做一做吧。老师希望大家在做的过程中,能够互相帮助,共同来完成作品。

  b、学生制作,我会进行巡视指导,并对学生的一些小失/笔误,进行巧妙的引导,教会他修改的技巧,这一点对于任何一节课都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学生不要因为一点点的`挫折便放弃努力,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改善作品,反而会有一种成就感。同时,对他们意志品质的培养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五个环节:展示欣赏,评价作品。这个环节大概需要5分钟的时间。

  a、我先让学生自评,每组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来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接着,孩子们互评。然后,我进行总体评价。

  b、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继结合他们作品的不同特点进行点评,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我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孩子的优点,并发自内心的表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自己。

  第六个环节:课堂总结,拓展延伸,这个环节大概需要2分钟的时间。

  a、用“这节课,我们学做(画)了xxx。”或“了解了xx”这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以课件的形式将相应的内容展示出来。

  b、通过这种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来谈谈本课的板书设计。(略)

  本课我主要采用贴纸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贴纸内容有三块,一是课题,二是XX基本特征示意图,三是作品展示区。总之,整节课给学生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其对美术由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从而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把握美、创造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2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课介绍了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如:点、线、面、明暗、肌理等等,但主要内容是美术作品的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即根据图像反映物象的不同特点而分成的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类型。因此,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打破那种以“像不像某物”来衡量作品的欣赏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美术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中所见之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内心感受。

  二、说教学目标:

  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并熟悉美术作品分类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并能运用观察,逐步培养和提高美术鉴赏的学习技能。 2:能力目标:学生使用判断思考,回答问题,比较分析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三种美术形态划分的学习过程。

  3: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2.难点:。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

  四、教学方法:

  说学情:

  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一年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有初步了解,能欣赏一些具象和意象的美术作品,但是对于“肌理”的认识,对抽象美术的理解还相当有限,应该在本课教学中逐步启发。

  说教法:

  本课宜采用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展示法,讨论法。

  说学法:

  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等,帮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比较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美术作品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5分钟)

  一件美术作品同样需要很多元素构成,如点、线、面、体积等要素,(打开幻灯片图1结合范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要素)。同时提问:什么是肌理?(物质组织的条纹。)为什么肌理是美术作品的要素呢?

  (教学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来描述、分析美术作品。所以上述教学活动就是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提高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1、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5分钟)

  首先,同学们能说出“石头”、“木材”、“不锈钢”这三种材质的肌理?其次,看到“石头”会想到什么?看到“木材”会想到什么?看到“不锈钢”会想到什么?

  最后用词语形容这三种材料的肌理和特质,同学们会用什么词呢?

  教师归纳:因为石头的坚硬、厚重、永恒,往往被作为纪念性雕塑的材料;木材的年轮使人看到岁月的沧桑,历史的痕迹,而被用作历史人物或佛像雕刻的材料;不锈钢是新的事物,它的肌理给人以速度感、时代感,所以经常被用作城市雕塑的材料。

  (教学意图:新《课标》建议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上述教学过程,就是教材及教参所没有的,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肌理的理解。)

  2、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及抽象美术的特征。(25分钟)

  1)具象美术;请同学们欣赏《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像》、《刘胡兰就义》,注意观察这三幅画的共同点,接着请部分同学发言,教师总结:具象美术作品再现具体可感客观物象,但又不同于摄影作品,而是艺术家根据绘画的主题创作出来。

  2)意象美术:请同学们比较《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圣维克多山》与前三幅作品的不同之处?请学生讨论,并各组推荐代表发言,(比较简约、不那么注重细节,但突出或夸张物象的某些特征)。再提问:美术作品除了表现我们所看到的事物之外,还能表现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归纳:意象美术作品不拘泥于对客观物象的再现,有时会对物象的某些特点进行夸张、变形或结构重组的处理,美术家主观认识和情感性的因素会多一些。

  3)抽象美术:请同学们欣赏《即兴》、《红黄蓝的构成》这两幅作品,能给你们什么感受?能从这两幅作品中看到什么?请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刚才你们所见的作品就是抽象美术,作品中的图像不能对应客观物象,这类作品强调美术作品形式要素的独立的审美价值,或线、或色彩、或光影,并以此表现作者对旋律、节奏、均衡、对比等单纯视觉元素的感悟。但是也不难欣赏,这两幅作品或直线、或曲线、或有秩序感、或感觉躁动,都与艺术家的内在情绪有关。中国的书法也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同学们认为书法最主要的元素是什么?(线条的形式美感)。

  (教学意图: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体验、分析和判断,上述过程从总结具象美术、分析意象美术到体验抽象美术,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意识,最后教师引导、归纳,帮助学生掌握比较法赏析作品,提高鉴赏力。)

  3.知识和技能的巩固

  选择多幅典型美术作品,由学生分析选择,检测学生学习效果。(10分钟)下列三组美术作品,同学们能辨认出分别属于那种类型的美术作品,每件作品的基本要素又是什么?

  篆刻《白石》、《中国长沙湘潭人也》——抽象美术,基本要素为线、章法;肖形印《鸡》、《鹿》——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线、面、章法;

  雕塑《构成》——抽象美术,基本要素为体积、肌理;

  雕塑《人体》——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体积、肌理;

  绘画《主席到安源》、《贝尔坦像》——具象美术,基本要素为色彩、体积、构图、明暗;

  绘画《舞蹈》——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色彩、面、线、构图;

  绘画《即兴》——抽象美术,基本要素为色彩、面、线、构图;

  中国画《人物头像1、2》——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点、线、面。

  (教学意图:新《课标》要求通过鉴赏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因此较多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辨别、比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具象、意象、抽象美术的认识、理解,同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美术的基本要素,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进一步上好鉴赏课奠定基础。)

  4.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5.小结

  美术作品因美术语言运用的不同而产生的图象给人感觉也不同;美术作品表现的方法也可以不同,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像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角度欣赏它们。

  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高中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美术说课稿04-06

高中美术说课稿12-07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7篇)09-30

高中美术说课稿3篇03-30

【精选】高中美术说课稿4篇03-31

高中美术说课稿四篇03-23

高中美术说课稿三篇03-31

高中美术说课稿7篇04-01

高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6篇)08-21

【精选】高中美术说课稿3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