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文《洛阳诗韵》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洛阳诗韵》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洛阳诗韵》的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意图、地位、作用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本单元的要求是理清文章思路。本文是职业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在本单元前两课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和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中已对文章的纵向思路和横向思路有所阐释,所以应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路及作者写作意图,为学生在作文中做到思路清晰打下基础。
《洛阳诗韵》是我国现代女作家,现浙江省作协主席叶文玲写的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作者怀着对洛阳“十分偏爱”和“笃诚的崇拜”,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现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多侧面叙写的表现手法。
(2)理清文章内部先因后果的逻辑关系。
(3)理解作者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挚爱之情。
(4)欣赏本文充满文情画意的`语言。
2、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3、能力目标:
鉴于职业中学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较差,所以应该根据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加强作文思路的练笔,做到思路清晰、明确。
三、本课教材的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能够正确掌握横向思路的特点。
2、难点在于通过作者笔下洛阳的诗情画意,理解作者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挚爱之情。
(二)教学设想
一、教学本文的教学思想: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的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念的认识结构,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二、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洛阳的“诗韵”,激发学生兴趣及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
2、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学生已对文章思路有一定了解,通过研读课文,采用问题式、讨论式教学,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此教法设计意图:体现教师 “ 主导作用” “启发点拨” ,“导”之有序)
三、说学法
学生已对文章思路有了初步了解,本课结构清晰,可以运用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抓住关健词语,把握文章思路。
(此学法设计意图: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培养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达到“学会怎样学习”的目的)
(三)、课时: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释题,简介作者,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感情,领略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从文体、内容 、思路、表达方式、语言特点几方面比较《提醒幸福》《我的空中楼阁》《洛阳诗韵》,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指导学生练笔。
2、指导学生练笔。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1、作者作品简介:叶文玲,现代女作家,现任浙江省作协主席。
《洛阳诗韵》是她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2、洛阳简介(课件展示)
3、展示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课时展示)
二、复习旧知识
横向思路:指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侧面地分别加以叙写。例:《我的空中楼阁》
纵向思路: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在反映过程。例:《提醒幸福》。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
1、标出自然段序号,查字典解决生字生词。
2、本文属于哪种思路?
3、确定思路的根据是什么?
教师点拔:文章的思路往往可以从文章题目、或文章中起标识作用的词语确定。
四、师生研讨确定本文思路(利用课件展示)
五、重点词、句理解
一、第一部分
1、“中原忆,最忆是洛阳”“情思悠悠中,连笔尖儿都带了几分醉意”。
问题(1)为什么用”最忆”一词?
(2)“情思悠悠”中的“悠悠”二字说明了什么?
(3)“连笔尖儿都带了几分醉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找出第一部分的两个比喻句
3、如何理解这个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况味”指什么?
4、第一部分总写对洛阳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洛阳的偏爱之情,为什么作者对洛阳有着如此偏爱和笃诚的崇拜?
(此环节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作者对洛阳的深厚情感)
二、第二部分
具体把握洛阳的韵味。(展示课件)
洛阳古——白马寺
洛阳美——牡丹
洛阳绝——唐三彩
洛阳奇——龙门石窟
(此环节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展示洛阳的古、美、奇、绝,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兴趣,从而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
六、小结
通过全文及图片欣赏,我们能够知道,文章题目有着特殊的含义——洛阳是历史的厚重的沉积和馈赠,是中化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审视洛阳的美,仿佛读一首优美的古诗,韵味无穷。
七、课堂练习(课件展示)
八、课后作业
仿写:仿照本文结构,以“我的学校”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语言准确、结构清晰
思路 结构 表达方式 主题
课文《洛阳诗韵》的说课稿 篇2
一、 教学目标:
1、 在独立阅读课文的同时,圈点课文表达洛阳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的词语,体会本文诗意浓郁,韵味悠久的特点,作者对洛阳的悠悠的情思;
2、 勾画、圈点和评注文章构思上的独具匠心的结构特色;
3、 圈点和评注本文采用的记叙、议论和抒情等等各种表达方式和比喻排比的修辞格。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4、体会和理解本文诗的韵味;
5、采用典型的材料体现洛阳作为文化名城的“况味”。
三、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1课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结构和第1部分课文内容)
一、 导入课文谈话要点:
洛阳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第二大城市。洛阳古,有“天下第一寺”白马寺;洛阳美,有“群芳之寇”的牡丹;洛阳绝,有1300多年的唐三彩;洛阳奇,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洛阳是一个充满诗韵的城市。
《洛阳诗韵》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题目就有着特殊的含义--白居易在江南忆的第二首中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写出了对江南杭州的忆恋--借用此诗叶文玲老师写出了对洛阳思念。洛阳是历史的厚重的沉积和馈赠,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审视洛阳的美,仿佛读一首优美的古诗,韵味无穷。
二、 让学生明白:本文是采用了先后果的逻辑顺序叙写的。先写对洛阳的笃诚的崇拜,后写洛阳的古、美、奇和绝--因。在此基础上,学生 独立阅读课文,做书间笔记,分析段落层次。
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以下的点拨:
第一部分(1至5)写作者对洛阳的十分偏爱和笃诚的崇拜。
第二部分(6至15)写洛阳的四大特点--古、美、奇、绝。
四、 品味课文的语言指导。
1、 课文的第一段说:“中原忆,最忆是洛阳。情思悠悠中写下这句话,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
A、 句中的“情思悠悠”中的“悠悠”二字说明了什么?(长久地思念)
B、 “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对洛阳浓烈的感情。)
2、 第一部分中有两个比喻句。找出来,说说它的含义。
第一句是(2节)“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沿途凝结一一颗颗明珠似的城市,洛阳是璀璨的一颗。”--这是暗语。“水是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一语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诗《将进酒》,原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昨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洛阳是“璀璨的一颗明珠”,突出了它是黄河的文明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的代表。
第二句是(3节)“洛阳一似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洛阳又像春之神,明媚动人的笑靥。”--这是明喻,写出了洛阳的雄浑和动人。
3、 如何理解第3节中的“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洛阳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因为洛阳曾经是东汉、魏、晋、随唐时代有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从洛阳发掘的文化遗产,是足可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的。
4、 为什么洛阳有特殊的“况味”?--洛阳有悠久的灿烂文化遗产。“况味”,原指境况和情味。这里指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是足可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5、 第一部分总写了对洛阳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洛阳的偏爱之情。为什么作者对洛阳有着如此的偏爱和笃诚的崇拜?--概括地说,是因为作者对洛阳有着“特殊的机遇和亲缘”,洛阳有着“特殊的况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体地说,因为洛阳它曾经是九朝古都,是全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洛阳历代人才辈出,在东汉时代就有过3万多太学生,作者对洛阳有着“特殊的机遇和亲缘”,洛阳有着“特殊的况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6、 阅读4、5两段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A、 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我对洛阳十分偏爱,有着笃诚的崇拜。)
B、 况味”,原指境况和情味。这里指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是足可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C、 是什么特殊的机遇和亲缘,使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陆机入洛,名噪才名。--30年前,我曾抄灵这一古句,慰勉当时发落邙山的兄长。)
D、 “洛阳诗韵”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洛阳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厚重的馈赠和沉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审视洛阳的美,仿佛读一首优美的诗,韵味无穷。)
五、 学生继续反复阅读第一部分课文,体会发上的'知识点。并预习第二部分课文。
第2课时(指导阅读第二部分课文)
一、 复习上一教时的要点。
二、 阅读和品味第二部分课文的要点。
1、 阅读第二部分课文,第二部分可以分几个层次,并概括这几些层次的大意。
第一层(6) 总写洛阳的古、美、奇、绝。
第二层(7、8)写洛阳的古。
第三层(9) 写洛阳的美。
第四层(10) 写洛阳的绝。
第五层(11至15)写洛阳的奇。
2、 课文在写洛阳的古、美、绝、奇时,选用了哪些材料,为什么要选用这些材料?
古--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为什么作者认为“许多城市的风景点,常冠以‘天下第一’的美称,但都没有白马寺这个‘第一’教我感到真切实在”?--因为白马寺是中国佛教之源,名列全国第一。课文引用了史料加以佐证白马寺之古。)
美--群芳之冠的牡丹。现今,它是洛阳的市花,引笑传加以佐证看花人之多。令人信服。
绝--1300多年的唐三彩。最优美的马和骆驼已经成为人们馈赠亲友的佳品。(课文为什么说:“而今,唐三彩驼、马,已经带着它特有的明光丽色,‘走’向世界中地。”这个“走”字上面为什么加了引号?--理由有二个,一是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它们以生命和省活力;二是形象地写出了唐三彩赢得了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睐。--如果说,白马寺前的白马是“走”进不定期的瑰宝,那么这唐三彩驼、马便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瑰宝。)
奇--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的悠久历史和开凿技艺。(描写龙门石窟开凿时,作者用了哪些数字?有什么作用?--“现存在1352个石窟,785个龛,9.7万余尊造像,3680种题记。”作用是:用数字说明龙门石窟开凿工程之浩大和辉煌,说明它的开凿凝结着文化精华,具体,可感。
小结:这些材料,最具体地体现了洛阳这一古代文化名城的“况味”。
3、 在写作本文的过程中,作者将全部情感倾注于对洛阳的古代文化的赞美之中。请回答下面所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① 域外海内的“文明盛事”。(洛阳的牡丹花会)
② 举世罕见的艺术瑰宝。(随代的三彩骆驼)
③ “凝结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的艺术瑰宝。(浩大辉煌的龙门石窟。)
④ 以上的这些材料,都说明了:洛阳文化的悠久、灿烂。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代表。
三、 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课后的第三、四、五题。做在书上。
第3课时(复习上两课时的内容,指导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并进行练习)
一、 复习上几课时的内容。
二、 指导写作方法的分析和归纳。
1、 采用横向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分别叙写几件事。
E、 围绕的一个中心是:通过抒发对洛阳的热爱、赞美了悠久的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
F、 文章描述的几件事是:用白马寺表现洛阳的古;用牡丹表现洛阳的美;用唐三彩表现洛阳的绝;用龙门石窟表现洛阳的奇。
2、 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等表达方式写人的感受。抒情在先,然后通过记叙提示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记叙中有议论。
A、找出记叙和抒情的段落:第一部分1至5段是抒情;第二部分6至15段是记叙。
B、作者在描述中,对洛阳的古、美、奇、绝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围绕了怎么样的一个中心?(采用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围绕赞美洛阳这个中心。)
3、 格调清新,文字优美,引用古诗文,表现洛阳特点的中心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A、古诗文有--陆机入洛,噪起才名。愿借明驼千里足。(引用名句,使文章增添诗的韵味,能体现出洛阳的文化味道,说明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
B、对洛阳赞美的排比句(略)(作用 :使表现形象生动,句式整齐,尤如读一首诗,与全文的格调浑然一体。)
三、 小结课文:
1、 作者叶文玲,浙江人,现代作家。本文是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
2、 因洛阳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地显出诗意的浓郁,韵味悠长的特点。作者对洛阳的悠长情思,正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悠久灿烂文化无限的热爱。
3、 全文写本文,独具匠心。先抒发对洛阳的悠悠情思,说它有特殊的“况味”,然后写洛阳的四大特点。全文由总到分。先写感受,后进行描摹。
4、 从表达方式上看,采用了记叙、议论和抒情的多种表达方式。从修辞格上看,有排比、比喻等等。
四、 学生交流课后练习。并订正。
【课文《洛阳诗韵》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课文的说课稿11-03
课文说课稿11-10
语文课文说课稿11-30
课文《火烧云》优秀说课稿02-05
火烧云课文说课稿11-17
火烧云课文说课稿8篇11-17
火烧云课文说课稿(8篇)11-18
火烧云课文说课稿(通用8篇)11-18
桂花雨优秀课文说课稿模板(精选6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