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说课稿初中

说课稿初中

时间:2022-01-12 00:32:4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初中模板汇总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初中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说课稿初中模板汇总七篇

说课稿初中 篇1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我由此设计一个阅读的系列教学,计划安排三个课时,具体的知识目标:

  1.了解杨绛、钱钟书及其作品。

  2.学习用平淡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感情的方法。

  3.学会从具体事例中分析人物性格。

  4.培养拓展阅读能力、指导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养成,运用多媒体、教材、课外读物、学生习作相结合,以及质疑讨论、合作交流、学后运用,实际训练结合的方法

  具体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主要包括

  导入进入情境,自读汇报,整体感知、研读文本,合作探究、体验反思,质疑交流、表达思想,实践练习、拓展阅读,深化理解小结以及作业布置等几个环节。

  主要让学生走近老王:

  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C、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走近作者:

  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B、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文本思想)。导入最后一句话,比较多吃多占幸运的人。

  “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远远不够,所以感到“愧悟”。

  总有人不如我们,我们要“奉献爱心,关爱他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最后以关爱为话题实际的爱心寄语训练,将课堂引向高潮,达到预期的效果突出文章的重点。

  第二课时

  由优秀作业展示导入拓展阅读的方法与角度。

  首先用听读《诚实致富记》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思考---拓展的角度。

  教师明确—与文章的主题有关------与人物的品行有关----与平民的话题有关。

  其次阅读拓展资料。

  干校六记我们仨围城读《伊索寓言》片段。

  教师归纳拓展的用意。

  1.了解作者夫妇二人的人生态度、生活经历、文学创作、作平风格等,对进一步理解《老王》有补充提示作用。

  2.学习拓展阅读的其它方法

  最后教师小结(ppt展示)拓展阅读方法及其选文的角度。

  1.题材相同或者相关的文章(主题情感人物)。

  2.体裁和语言风格相同或者相近的文章。

  3.同一个作者不同风格的`文章。

  4.与作者有关的对学习本文有补充提示作用的文章等。

  合理设计阅读作业。

  1.拓展阅读《读书苦乐》、《记傅雷》。

  2.获奖作文《热》《不和谐的声音》。

  第三课时主要是实践各种读书方法

  比如朗读法齐读《读书苦乐》。

  思考作者的语言特点。

  作者是如何描述读书的乐趣的。

  用跳读法《阅读------用心灵的眼睛》。

  用圈读法画出集中阅读的方法。

  师生一起归纳阅读的方法。

  ---------比较法--------朗读法--------摘贴法--------跳读法

  --------修改法------圈读法--------讨论法-------现炒现卖法等

  最后是实践应用

  运用比较法阅读《热》《不和谐的声音》

  和运用修改法完成《热》《不和谐的声音》两文的修改

  (附录:补充材料来源1名著网等2《语文教参》3《中文自修》《新读写》)

说课稿初中 篇2

  一、说教学背景

  1、说教材分析:

  我所说的教学内容出自首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中的第四课。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属于历史常识,是从灿烂的历史文明角度来看世界。具体到《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这一主题,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一,古老的丝绸之路,其二,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在两部分中又都包含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内容,我把本主题从新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部分进行教学,每部分中都介绍路线的开通、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我将有关陆上丝绸之路的内容(即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友好使者张骞、玄奘的故事)做为第一课时,也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

  这样做,能在第一课时中既让学生清楚认识丝绸之路及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又能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第二课时的时候孩子们能应用第一课时中用到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是以一种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2、说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仍有片面性;好奇心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

  他们已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触了一些相关的信息,他们对丝绸之路这个名词有印象,但是不太清楚丝绸之路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对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张骞也是知其人但是不太知其事。因此本节课上,既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浅显的已有知识经验,充实和丰富学生对丝绸之路及丝绸之路上友好使者的认识。

  3、说教学方式与手段: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本课时采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说教学目标:

  目标确立的依据: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依据以上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本课教学内容特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查找、听、读故事、小组交流、说感受等方式,使学生知道丝绸之路及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张骞、玄奘;培养学生读图及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会丝绸之路开通的艰辛及开通的重要意义,认识、理解不同文化的交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体会平等、友好往来的重要。

  在以上教学目标中,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知道丝绸之路的简单知识,二是,体会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的艰辛和重要意义。第二个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通过以下五个环节完成。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使用的是“看图片说一说”的活动,我出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让孩子们认识就说出名字,从学生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顺序效果)

  2、“你们知道吗,它们在过去还有一个名字,一起看看!”(遮挡功能的使用),让孩子们再读一读。这时孩子们会很自然的想到:他们为什么还叫这样的名字啊?在孩子们表达出他们的这种感受后,我说“它们这样的名字和它们的来历有关系。”

  3、(下拉图6)指图说明:“它们来自我国古代的胡人生活的地区,在我国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为胡,来自那里的东西就被称为胡瓜、胡豆了。古时候,还把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区称为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及其以西的地区。”进而提出问题“那么在古时候,这些胡人的物品是怎么来到中原地区的?”

  引出本课的重点学习内容丝绸之路。板书:丝绸之路。

  4、通过和学生的谈话“关于丝绸之路,你知道些什么?想知道什么?”了解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

  (用学生熟悉的物品图片引入,激发兴趣,开始新课的学习。)

  第二个环节,认识丝绸之路,是通过看路线图,查找、交流的活动完成的。

  1、我充分利用了课本提供的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图7),将图提供给学生,并引导全班学生共同交流“看图的时候,我们应该先看什么”(明确看图要先看清图的名字、图上方向、图例,然后再看图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你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组织2人一组的学习。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本环节教学是在学生2人一组的自主读图活动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使学生获得丝绸之路的出发地、到达地,丝绸之路到达的范围等知识。培养学生读图,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补充到“丝绸之路全长有7000多千米,联系了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是一条线路长,范围广,所到的地方多的道路,它是联系东西方的重要通道。”从而落实了本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

  第三个环节,了解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是通过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这样三个活动完成的。

  1、听故事前,先用课件出示图8,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张骞这个人,进而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张骞手里拿的叫“节”,节是代表使者身份的信物,使臣持节就表示是国家派出去的,现在“使节”一词还在使用。(通过此介绍,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文明对现在的影响。)

  2、“张骞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友好使者,你知道为什么吗?”引领后面的学习。

  3、讲故事,教师就结合图9讲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故事。让学生听故事时带着这样一个任务:“边听故事边想一想:从这个故事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

  利用拖动复制功能,将故事中重要地方停顿,更明确张骞出使路线。

  教师在故事讲到“张骞从长安出发,向西行进,一路上他们必须走在崇山峻岭、人烟稀少的地方”时,出示图10,故意停顿,让学生此时此地设想一下:“张骞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或危险”。帮助学生体会张骞出使西域途中遇到的艰辛。

  4、在听完故事后继续追问:张骞没有完成联合大月氏的任务,他是不是白去了?说说你的理由。

  (在本环节中,我用故事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回到了xxxx多年前,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了解张骞这个人,了解他不怕困难、信念坚定的个人品质,设身处地的理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艰辛,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突破了“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的艰辛”这一难点。)

  5、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学生阅读的是课本78页上“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文字”,读后,不仅让学生说一说“知道了什么”,还进一步引导学生算一算“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距今多少年了?”出示图11,学生从图中标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年份公元119年、标出现在的年份xxxx年,然后在白板上进行计算第二次出使西域距离今年多少年。

说课稿初中 篇3

  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重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的知识对学习压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又是学习压强、功的基础。“重力”是“力学”中的基础,在力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本节课由“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来”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从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两条线来认识重力。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材处理

  在授课中本人认为把“重力的由来”由最后学习内容调整为首先进行学习再学习重力的概念比较符合知识的认知逻辑顺序。

  学情分析

  八年级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学们对重力的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农场孩子,纯朴上进,通过半年的物理学习,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缺乏一定的探索问题的能力。

  根据20xx版物理课程标准对重力学习要求,同学们的情况以及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因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2、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会由质量计算重力大小。

  3、认识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心”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了解牛顿关于“地球吸引月球”的理论思想,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认识并掌握求重力的公式。

  3、通过“重锤实验”“找重心实验”理解并感受重力的方向与作用点---重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认识“质量”与“重力”关系。

  2、通过对重力产生的原因的探究,了解牛顿的贡献,激发同学们向科学家学习的意识,树立探索太空奥秘的理想和信念。

  根据教学目标和我校同学们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掌握重力的“三要素”;能进行重力大小的计算。

  难点:重力的方向;重心的含义。 为更好完成教学目标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读书自学和讲解法等,多种方法配合使用,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引导同学们自主学习加上教师讲解,将达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体现了“同学们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1、选择教具依据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同学们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用具及设备选取得当有利于使教学过程从抽象到形象。使同学们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还能激发同学们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同学们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为此,我选择以下的教具及设备:

  2、教具:下落物体视频、多媒体课件、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重锤线、钩码、三角板、坐标纸、铅笔、细线、橡皮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导学内容:

  播放视频: 石往山下滚,水往低处流,雨从空中下落,月球围绕地球转,抛物下落。演示系绳橡皮圆周运动,撒手后运动情况。

  问题:以上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万有引力?谁发现万有引

  力?什么是重力,用什么表示?物体只要在什么附近就会受到重力?

  2、同学们活动:

  同学们观看视频,引发思考;阅读教材,p9导读与p12重力由来,回答问题。

  3、设计意图:

  从生活情境中寻求规律,形成理论,树立探索太空的理想,激发向科学家学习意识,让同学们自然进入课题。

  (二)实验探究,寻求规律

  1、导学内容:

  托起不同的钩码,感受它对手的压力,提出问题,猜想质量与重力之间有何联系?分组实验,用测力计和钩码探究质量与重力之间遵循什么规律,总结结论。设计,填写表格。

  以m为横轴,G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点绘图像,计算G/m,小结g=9.8N/kg.总结重力公式。

  2、同学们活动:

  同学们感受后回答,质量大的钩码对手的压力越大,说明重力越大。同学们分组实验,利用测力计测量相应钩码重力,利用直尺铅笔描点、作图,分析规律;填入表格并计算比值,总结G = mg 。(一次函数类型)

  3、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同学们动手能力,同学们学会正确的探究规律、方法、步骤和基本操作思想,引导同学们建立理论来源于实践,规律就在身边的认识,培养同学们观察能力,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

  (三)分析归纳,理解应用

  1、导学内容:

  P11,先阅读后例题解析,分析小结整理过程;重力的方向;解决用什么工具确定竖直向下的方向?平面是否水平?我国与美国重力的方向是同向吗?有何规律?p12,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重心在哪里?

  2、同学们活动:

  同学们即时解答例题,板书解析;同学们阅读重力方向与重心部分内容,回答问题,同学们小组讨论重力的方向应用及规律。同学们寻找规则物体重心。

  3、设计意图:

  熟悉公式,规范解题步骤;理解力与重力关系,掌握重力三要素;提高同学们阅读学习能力,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

  (四)课堂训练 巩固新知

  1、下列分析哪些是正确的?

  A.物体被抛出后总要落到地面,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B.篮球拍到地板上有弹起,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C.地球上各地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均指向地心

  D.宇宙飞船离开地球很远后,可认为不受地球的重力了。

  2、关于物体重心,下述正确的是?

  A.物体上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都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B.一个均匀铁环,它没有重心

  C.篮球打足气后,它的重心也在球心处

  D.向一个杯子中慢慢地加水,杯子和水的重心会越来越高。

  3、某同学用弹簧秤称一盒牛奶,示数如图,则这盒牛奶

  的质量有多大?(g=10N/kg)

  4、某同学的“体重”(质量)为50kg,则他的重力是多少牛顿?当他乘坐飞船,离地球较远时,质量是多少千克?(地面附近g=10N/kg)

  设计意图:检测从基础巩固、能力提高、发展思维三个层次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使不同层次的同学们都能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课堂小结 感悟新知

  关于重力

  (一)重力产生的原因——万有引力

  (二)重力大小G=mg,g=10N/kg

  (三)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是重心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谈收获,通过课堂小结使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梳理,这样做既可以加深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同学们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点的整体印象及物理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情况,教师根据情况再进行小结。

  (六)课下作业 巩固升华:

  设计意图:1-3题考查重力公式的应用,训练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公式、运算过程和结果的规范与准确。4、5题考查同学们是否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呈现本节课重点内容,便于同学们系统掌握本节知识。

说课稿初中 篇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的说课题目是《我知我家》。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首先是对于教材的分析:《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次就是对于学情的分析,初二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因此我个人认为通过对《我知我家》这一框题的学习,不仅会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情感上的了解,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父母的责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爱自己的家。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型;了解家庭的相关功能;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2.能力目标:增强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自己良好的家风和传统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热爱、对于父母的热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对于“家”的理解;对于家庭关系的确立的认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逐步的认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并明确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二、说教法

  1:情景导入法: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的活动的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以及我所设计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了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这三种学法。希望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主动探索,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由学生自己来把握整个学习过程的节奏。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应试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要着重突出讲解的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5-6分钟)我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大约5-6分钟的新课导入。首先我会为学生播放歌曲《大中国》,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各种照片,先通过歌曲与图片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而通过歌曲和图片的展示,我意图让学生知道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在家里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是亲人,彼此之间有亲情。但是我们每个人除了这个大家之外还有自己的小家,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间就像一颗大树上的枝与干相互牵连。接着我会设计小一个活动,让每个学生绘制自己的亲情树,让学生从自己的家人开始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义。

  (2)讲授新课活动一:我说我家(30-35分钟)我会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然后我会让学生从自己的家庭成员、家庭特色等各个方面去介绍自己的家,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结构的不同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家庭结构,然后我会总结一下,告诉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结构,都不能淡化家人之间的关系,父母永远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永远是手足情深。虽然我们的家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建立的情形不同,家庭结构有别,但一样的是:我们都有家人,都有亲情。

  活动二:

  我爱我家我会给学生播放配乐诗《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汶川地震相关作品),告诉他们突如其来的地震,让许多孩子失去父母,也让许多父母痛失孩子,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诗歌及音乐作品,就是网友为纪念在四川汶川地震中逝去的小生命所作的。然后我会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父母们怎样的心情?第二个问题:在孩子与妈妈的对话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和约定,是什么?(来生还要一起走)这个心愿真的能实现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领悟到,也许他们曾经和父母有过争吵,有过意见分歧。也许他们曾抱怨过父母的诸多不是,但所有的这些不快、不解、不满在最纯真的亲情面前,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生命是父母给的,这种关系不可改变,无法选择。与痛失亲人的同胞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和幸运,亲人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每天都能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何须等到来世?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换句话说,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父母肯定有不少值得称道地方。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再次认识自己的家庭。

  活动三:我家“趣事”大爆料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认为自己父亲或母亲最值得他自豪的事.(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家中的趣事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这个很人性化的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明白,既然我们不能选择父母和家庭,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学会珍爱。当我们学会用“心”来看我们的家、我们的父母时,就会发现其实他们真的很优秀。

  (3)知识小结,巩固升华(2-3分钟)我主要通过两个部分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一个是通过看板书回忆所学内容,同时还准备了两道小练习来帮助学生进行操练,最后总结一下,儿不嫌母丑,爱家要知家,爱父母要知父母,我们要发扬良好家风,为家庭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贡献。

  (4)课后作业课外实践: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五、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生活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学生们,本节课我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初中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本书中的地位与作用

  初二思想品德课的主题是我与他人,而本框“礼貌显魅力”是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加之当代青少年文明礼貌的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此框对于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是大有帮助的,必将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本框在全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根据课程标准中力求“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重点”的宗旨及初二学生的实际,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能力目标】在实际生活中,逐步学会以礼待人,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气、举止优雅,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树立不讲礼貌为耻、讲礼貌为荣的交往态度,并乐于以礼待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传统的交往礼仪在青少年身上正在逐步消失,不少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智力、学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貌,缺乏礼貌。针对青少年的现状及教学的践行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如何将礼貌落到实处,即在实际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二、教学理念

  注重活动,淡化说教。文明礼貌问题如果操作不当,很有可能演变成一种说教,致使教学回到传统政治课的'老路上去。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活动资源,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文明礼貌的魅力。关注认知,强化体验。引导学生对文明礼貌的认识是必要的,对有关问题也要进行分析乃至说理。与此同时,我尽可能地在活动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这样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内化。表层切入,深层领悟。文明礼貌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基本的生活问题入手,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领悟做人的深刻道理。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互动过程。初二学生有思想,乐于表现,他们既成熟又幼稚,直观形象思维强,抽象的逻辑思维较弱。基于此点,我设计的教学方法是“活动探究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体现“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去活动、探究、体验、领悟,在关键之处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关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小品表演、观看动画、即兴表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时间,从而形成一定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给学生自由驰骋的蓝天。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进而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的教学情景,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程序设计与分析

  1、开门见山,自然导入。同学们,一看大屏幕,我们就明白了,今天要学什么?(礼貌显魅力)。

  2、活动一:欣赏小品《公交车上》、动画《上车》,明确为什么要讲礼貌?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坐公交车问题切入,引发学生对礼貌问题的思考。学生自己表演,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画历来深受学生喜爱,内容形象生动,既幽默又带有讽刺意味,让学生多感官感受,能引发学生共鸣,通过此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礼貌是文明的体现”的道德认识。

  3、活动二:欣赏动画《大蕃薯的故事》,明确应该怎样讲礼貌?对人有礼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由于本课时间仅有30分钟,加之这部分涉及的内容较多,故而重点讲了语言文明的表现,其他一带而过。

  4、活动三:即兴表演,生活考场通过此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在前两个活动中形成的认知,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认识到礼貌是一种习惯,要将礼貌落到实处,即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5、教师总结,升华全篇。

  6、课后实践,阳光行动通过此活动的践行,实现教学内容的内化。

说课稿初中 篇6

  各位老师:大家好!

  让学生愉快地、充满自信地走进我的英语课堂,是我最大的愿望,让学生在我的英语课堂上享受快乐和成功是我孜孜以求的。多年来,我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懈地努力着。今天,借此平台,希望各位老师指导我的说课,使我更快的成长。

  我说课的内容是PEP Book 4 Unit 5 B Let’s talk.。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板块——教材分析中的第一环节——说教材

  本单元的话题是shopping. 购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课的知识点是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和接受的,相信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充满期待。

  第二环节——说教学目标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教材特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认知目标] 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句型:A pair of …for… What size? How much are they? We’ll take them.

  [能力目标] 能够跟录音朗读对话,并能分角色进行表演。能够较好地完成Group work中的调查表格.

  [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游戏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敢于、乐于开口,积极参与交流。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仔细研究教材和分析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我认为本课重点是掌握有关购物的句型:如How about this pair? Are they nice? How much are they? They are yuan.等价格的复数表达法。难点是A pair of …for… 中for的含义;What size? size的发音;We’ll take them. them 的发音以及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第二个板块——说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情景教学和交际功能法以及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通过课件为学生创设更多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把学生吸引到活动中去,并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内。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授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学会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教学艺术,适当安排自学、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游戏、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开口就说,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变“讲堂”为“学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建构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更轻松更愉快的环境下实现更多的信息交流,真正做到快快乐乐学英语,扎扎实实打基础,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的最终目的。

说课稿初中 篇7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安全用电》是在学习过电路、电路计算、家庭电路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教材中所谈到的对人体的安全电压、触电事故的发生需要前面所学知识为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旧知识的应用又是新知识的探索。

  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是让学生“学会生存”的教育内涵的具体表现,面对电气化普及的社会,安全用电知识的学习在以后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学生能了解日常安全用电常识,规范日常用电行为,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初三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依据教学指导纲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目标:了解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了解触电事故的发生,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重点、难点的确定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根据我校小班化教育的特点,考虑到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略

  本节内容由人体触电讲到安全用电,实质是围绕一个电压、两种情况、一个原则讲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安全用电意识的目的。我采用这种脉络式的板书,便于教师总结归纳,也便于学生学习的系统化、网络化。

【说课稿初中】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说课稿02-16

初中物理说课稿09-21

初中地理说课稿07-21

初中数学的说课稿02-16

初中的地理说课稿03-07

优秀初中地理说课稿04-21

初中音乐说课稿04-27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06-27

人教版初中物理说课稿06-15

初中物理《浮力》说课稿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