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2-01-14 13:18: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美术说课稿模板汇编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美术说课稿模板汇编10篇

美术说课稿 篇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电脑美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说课要求,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电脑美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教材的要求是Windows画图板中各种工具的综合使用;运用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工具,创作出轴对称的图形,并添加背景;用Windows画图板绘制对称图案,感受电脑绘画便捷、有趣的特点,探索电脑美术学习的多样表现形式。

  本课是一节集欣赏性、操作性、创造性、乐趣性于一体的美术课。根据教材要求,本课用一个课时教学。

  二、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Windows画图板中各种工具的综合使用2、过程、方法目标:运用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工具,创作出轴对称的图形,并添加背景3、情感目标:用Windows画图板绘制对称图案,感受电脑绘画便捷、有趣的特点,探索电脑美术学习的多样表现形式。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阶段,认知能力相对较强,在前面学期里已经学习了多节电脑绘画课,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用Windows画图板制作形式多样的对称图案。

  难点是:多样工具表现多种样式的图案。

  五、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依据新课程标准 "以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学生个性" 的理念,我将运用直观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欣赏法、对比法、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六、教具学具准备:

  为了使本课的电脑绘画课得以实施,我准备了以下教具:有关轴对称的图片资料、实物、影像及其相关电脑美术作品学具:电脑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从以下六个环节来实施教学。

  (一)、观察比较、导入新课

  首先多媒体展示民间剪纸作品和轴对称电脑绘画作品,让学生对两者进行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同学们不难得出,两者都是对称图案,都运用了复制手法。剪纸是手工工艺,比较慢,而电脑绘画则比较快捷。

  让学生回顾五年级美术教材上册中学过的电脑绘画课,已经对形状工具、橡皮工具、直线工具、填色工具、反色处理工具有了比较熟练的'运用,本课将要学习复制、粘贴的工具。从而引出本课课题《电脑美术》(板书课题)(本环节通过欣赏比较,让学生对复制手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生原有电脑工具使用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新工具的使用。引出课题。用时4分钟)

  (二)、教师示范、明确用法

  我会先给学生们示范教材中蝴蝶的画法(板书步骤)1、 用铅笔工具勾草图

  2、 用多边形工具画半个蝴蝶

  3、 复制、粘贴

  4、 水平翻转

  5、 移动对齐

  6、 复制多个蝴蝶,运用选定工具变小,注意各个蝴蝶的大小及摆放位置7、 设计一个简单的背景

  接着拿出一条生活中的裙子,让他们观察裙子上的重复的图案,然后多媒体展示我用电脑绘制的裙子上的图案,引导学生创作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各种画面。

  (本环节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确电脑绘画中对称图案的绘制方法。并且让学生明白电脑绘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用时约6分钟)

  (三)、赏析作品,完成创作

  欣赏教材上的螃蟹图案作品,让同学们讨论这件作品是如何完成的,经过分析,得出本幅作品不仅运用了复制粘贴工具,还运用了翻转和旋转,及拉伸和扭曲工具。

  让学生自由发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进行电脑绘制。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赏析作品,对绘画工具有了更深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我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动手操作,并及时的给予帮助和指导。用时约25分钟)(四)、欣赏评述,教师小结

  在评价环节中,我让同学们相互参观同学作品,选出最喜欢的几幅作品,说说出为什么喜欢。并从中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搭配奖、最佳工艺奖。然后,让作者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经验,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主动参与者,也能让学生对这堂美术课留下深刻印象,更加喜欢美术课。最后教师做小结性讲评,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并肯定他们的作品,鼓励他们生活中也要多动手,勤动脑,享受生活的乐趣。

  (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开展学生互评和自评,促进他们的交流学习,用时8分钟)五、课后拓展:

  运用拉伸扭曲工具,进行变形,使画面更加丰富。

美术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纲要》中在幼儿园艺术教育目标中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幼儿美术教育不以幼儿掌握美术技能为主要的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美术创作活动过程中逐渐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获得艺术感受,同时促进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发展。所以,此次活动我不规定幼儿一定要把机器人画得惟妙惟肖,而是让幼儿通过已经学过的各种几何图形进行组合、变化,大胆的设计创作出各种各样机器人,体验几何形状变化带来的美感和美术活动的快乐。

  机器人是幼儿感兴趣的玩具,在幼儿园和家里,小朋友都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机器人,还有在图画书、动画片、科普读物、照片等影音图像资料中都见过机器人,机器人神器威武的形象深受幼儿的喜爱。机器人有着奇特的造型和神奇的本领,能给幼儿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和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愿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实际生产中机器人本身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离不开大胆创新,让幼儿对机器人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萌发他们初步的创新思维,是本次活动的目的所在。

  二、说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各种图形进行组合变化,设计各种各样的机器人;

  2、了解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机器人,按自己的想象设计机器人,萌发初步的创新意识;

  3、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想象创作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学习运用各种图形进行组合变化,设计各种各样的机器人。

  活动难点:大胆想象,设计和创作机器人。

  三、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此次活动的主题,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多媒体课件法:

  此次活动中,我借助多媒体手段贯穿活动始终,目的在于让幼儿形象地感知和欣赏机器人。通过“会说话”的机器人课件,向幼儿展示和介绍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帮助幼儿感知机器人的造型及其功能等。通过机器人的语言代替教师的语言,比教师直接的讲述更为生动,富有趣味性,也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亮点。

  2、观察讨论法:

  通过观察,幼儿可以形成对机器人的整体印象,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幼儿把握机器人各种造型的特点。而在观察后进行讨论,则能让幼儿加深对不同形状组合、变化带来的不同造型的机器人的印象。本次活动中,为了启发幼儿运用不同形状的图形组合来设计机器人,我通过让幼儿观察多媒体课件、图片、玩具等材料,说一说机器人可以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来组合,机器人的身体、头部、四肢等可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图形来装饰机器人的盔甲等等,让幼儿感受变化的、不同图形的组合能让机器人看起来更神奇和威武,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

  幼儿创作结束后,将幼儿最终完成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让幼儿挑选同伴中自己喜欢的作品(也可以选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各自作品的特点及优点。通过欣赏评价,有利于达到分享交流的目的,让幼儿学习他人的创作技巧,也有利于让幼儿体验创作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四、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在开展本次活动前,我让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一同查找图像、科普书籍、影像等资料,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机器人。同时,让家长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广泛应用的机器人,机器人帮助人类做了哪些事等等。此外,幼儿经常看到关于机器人的动画片,玩过各种机器人的玩具,积累了很多关于机器人的感性经验。

  2、物质材料准备:前期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幼儿带来的机器人图片;机器人的玩具;白纸、画笔等等。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中,我设计了4个环节,可以概括为“欣赏观察——想象讨论——设计创作——欣赏评价”四个部分。

  (一)幼儿观看、欣赏多媒体课件和机器人图片——感知、观察机器人造型及创作特点,了解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机器人。

  1、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介绍实际生活在广泛应用的机器人。

  机器人: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机器人,欢迎来到神奇的机器人世界。现在,小朋友们跟着我进行一次科幻之旅吧!(课件内容:5个在不同领域工作的机器人分别围绕名称、功能等进行自我介绍)

  (作为活动开始部分,以“会说话”的机器人课件直接进入活动,是为了能够在活动一开始就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机器人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幼儿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机器人,探索机器人的世界,能够打开幼儿的眼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增强求知欲,同时也是在幼儿记忆中留下丰富的视觉的形象,丰富幼儿关于机器人的经验,为后面幼儿大胆想象设计机器人做铺垫。)

  2、幼儿分享、交流机器人图片。

  机器人:我还听说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帮我找了其他好多好多机器人朋友,真开心!请你向我和其他小朋友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机器人朋友吧。

  幼儿上前将带来的图片给教师,教师将其展示在全体幼儿前。幼儿讲述自己带来的机器人长什么样,它是什么形状组成的,他能用来做什么等等。教师抓住幼儿讲述过程中的主要信息,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机器人的主要特征,分析机器人可以由哪些图形组成。

  教师:可以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来表示机器人的身体(头部、四肢等)。

  教师:还可以用什么图形来装饰机器人的盔甲呢?

  (这一环节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感受变化的、不同图形的组合能让机器人看起来更神奇和威武,突破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二)“我是小小设计师”—— 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创意,分享同伴多样化的设计。

  机器人:哇,小朋友为我介绍的好朋友都好厉害啊,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小朋友们是一名设计师,你们会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呢?

  幼儿进行大胆的想象。一段时间后,教师请幼儿上前大胆交流自己的创意,给大家说一说,设计的'机器人长什么样,由什么形状组成的,能够为人类做那些事。

  (让幼儿先进行足够的时间的想象酝酿,不至于匆忙下笔创作。交流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原有经验,联想和迁移在各种资料中关于机器人的形象和用途,同时也是在交流中探索、发现基本的创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创作提供支撑。)

  (三)幼儿设计创作,教师个别指导——学习运用各种图形进行组合变化,设计各种各样的机器人。

  1、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画出机器人;

  2、教师启发幼儿用不同的图形组合创作,并注意变化;

  3、教师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进行创作。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既根据个别差异给予幼儿技法上的帮助和注重他们思维的发散,又给予幼儿充分的创造空间,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幼儿进行自主创作,始终扮演幼儿创作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我注重让幼儿在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及时肯定他们的努力。)

  (四)幼儿相互欣赏评价——分享交流创作技巧,体验创作的快乐。

  将每一个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前面,请幼儿欣赏并相互点评。也可以讲述自己的作品。教师主要围绕目标1引导幼儿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欣赏作品:

  教师:你喜欢哪一个机器人?为什么?

  教师:这幅作品主要用了什么形状来设计机器人?

  (我指导幼儿进行相互欣赏,尝试分析、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从而让幼儿充分表达对美的体验,以及提高他们审美能力,获得美术活动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活动结束

  机器人小结:今天小朋友设计了好多种机器人,为机器人王国里添了好多新朋友。这些机器人身上的有不同的形状,真漂亮。原来变化一下就有很多类型的机器人了。真感谢你们!

  (以机器人与幼儿对话结尾,达到活动首尾呼应的效果。通过点出形状组合的变化,帮助幼儿掌握本次活动的重点。)

美术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课是小学一年级美术第一册第11课《玩泥巴》的第2课时,此课是以美术为切入点的综合性艺术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而设置的课程。

  本课用泥土为制作材料,通过学生的创作活动去发现运用压、捏、搓、团等基本方法,组合简单的立体模型。教学内容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情感需要,使学生在空间和质感上得到全新的认识,玩中学、学中做,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研究、创造的能力,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二、说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玩泥的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泥塑作品。

  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主动探究意识,使学生能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学习搓、团、捏、压等基本技法,使学生在愉悦的艺术活动中进行创作、表达和交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表现丰富多彩的泥塑作品,并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体现其应用价值。

  2、操作领域: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创造想像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他们进行具有探索性的个性化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

  3、情感领域:塑造带有人文主题色彩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要珍惜泥土、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要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尊重、关怀、友善、团结协作是人类的美德,提高其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四、说教法:

  本课运用了综合艺术感教学法,将极富感情色彩的音乐和美术加以综合,通过音乐启趣的“氛围渲染”、再加上“看一看、猜一猜”、“找一找、试一试”、“玩一玩、做一做”等一系列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力求使学生从多感官、多渠道、多角度的参与步入“情”和“趣”的泥塑世界。

  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兴趣、需要、经验摆在重要位置,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创作,培养其自信心,调动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对泥塑作品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对泥塑作品的求知欲和创作欲,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解决本课重难点。

  五、说学法:

  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首先学生通过“猜一猜”的活动,积极去分析教师所提供的泥塑作品,比一比谁发现的特征多,谁的反应最敏捷,从而训练学生敏锐洞察力。

  其次学生通过 “找一找”的活动,自己总结出“搓、团、捏、压”四种技法,体味这几种技法的特点,再通过“说一说”加深理解,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玩一玩”的活动,是学生的实践*作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能力,在实践中体验乐趣,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征,大胆进行创新,使之愿学、乐学、善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体现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评一评”活动是一个延伸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评,自己的说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同时通过交流还可以形成一个带有浓厚人文主义色彩的氛围。

  总之本课程的全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

  六、说教学设计:

  (一)、氛围渲染

  上课一开始,以一首《找朋友》的歌曲切入课题,在学生的潜意识中率先埋下了泥土是我们的好朋友这颗种子;其次,在整堂课中贯穿了《泥娃娃》这首歌曲,在引导学生听、唱、表演的基础上挑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恰当的融入了音乐和舞蹈的成分,充分体现了艺术课这门课程的优势所在。

  (二)看一看、猜一猜:

  在这一环节中,出示大量的泥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作品的特征及制作方法,同时通过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的方法,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从而引出制作所有的泥塑作品都是从玩泥球、泥条、泥饼……开始的。揭开泥塑作品这层神秘的面纱,消除学生心目中“难”的概念,增强“我不但能做并且能做好”的自信心。 (三)找一找、试一试:

  这个环节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寻找掌握搓、捏、团、压等基本技法的重要阶段。共分四层:

  (1)、寻找搓、捏、团、压四种基本技法,让学生在玩泥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制作时所用的手法,比比谁找的最多,使学生养成勤动脑、善思考的好习惯。

  (2)、 赋予泥球、泥条、泥饼生命感,告诉学生他们不但本领大,而且还会变魔术,从而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3)、通过电脑,一边向学生展示泥球的变换的`全过程,一边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增强其直观性和感染力。

  泥球——一串葡萄——太阳花——心形项链

  (4)、展示泥条的变换过程。

  泥条——小房子——烟灰缸

  引申:请学生联想泥条还可以变换成什么,培养其想像力。

  (5)、泥球、泥条这两个好朋友的组合过程。

  泥球、泥条——螃蟹——小鸟——蝴蝶——花朵

  向学生进行爱护动植物的情感教育,并对学生进行祝福。本环节通过找技法——泥球变化——泥条变化——泥球泥条组合变化几个阶段的环环递进式的教学,可充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四)、玩一玩、做一做:

  这个环节注重的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做、做中玩,通过老师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由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拓展思路,使创作的内容既新颖又丰富多彩。

  (五)、评一评、说一说:

  本环节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交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最后,我还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心灵手巧”纪念盘,按下学生的手印,留下学生学习的轨迹,用于记录此刻最美好的情景。同时还引出了“泥来自于土地,它就像我们的母亲,能孕育好多好多小生命,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这一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主题,使本课进一步升华。

美术说课稿 篇4

  美术四年级上册《时间告诉》说课稿

  (1)大胆创作 制作钟表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钟表”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时间像小马车》,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2)展示欣赏 评价钟表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3)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钟表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美术说课稿 篇5

  一、说目标: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好形式”,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注意力集中,参与主动,投入积极,从而获得知识经验,依据这一教学理论及对幼儿平时的观察,发现幼儿对马路上的车辆以及周围的事物很感兴趣,借着幼儿的兴趣,大家都同意以主题《热闹的马路》进行活动。在之前,幼儿以会画马路边的房屋、树、和人物,为了扩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这节课全部以立体的形式来展现马路上的车辆和周围的事物,从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二、说目标:

  在这次活动中,我要求幼儿在老师设计好的马路上,用大小不一的牙膏盒、饼干盒、药盒等来制作立体的汽车;画出马路周围的各种事物,并注意合理布局,由此我制定了以下两个目标

  1、通过想象、绘画、剪、贴等方法,表现马路上来往的汽车,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活动使幼儿感受自己创作中自然、朴实的设计,体验与同伴共同合作成功的.喜悦。

  重点:搭建马路上的立交桥。

  立交桥:在城市重要交通交汇点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行驶、互不相扰的现代化陆地桥。

  难点:让幼儿合理布局十字路口的汽车,避免相撞。

  三、说准备:

  我以“稳中求新”为自己定位,为了更吸引孩子的操作兴趣,我精心做了如下准备。

  1、各种纸盒(牙膏盒、饼干盒、小药盒)、做轮胎的卡纸。

  2、做红绿灯、树、房子、人物的彩色纸、玻璃纸筒。

  3、做灯的材料:果冻壳、吸管、橡皮泥。

  4、双面胶、透明胶、小剪刀、记号笔若干。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A、情境谈话法:引导孩子回忆、说说参观过的马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B、讨论法:以出示图片的形式让幼儿观察上海立交桥的建构和形状,让幼儿对立交桥有更深的认识。

  C、讲解提示法:出示老师做好的示范:汽车、绿化中的树、路灯、人物、房屋,让幼儿观察这些是怎样完成的。着重让幼儿展开想象,大胆地说出怎样在马路上搭建立交桥。

  2、学法:

  A、参与法:在此次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导地位,鼓励幼儿操作、创作的形式,自由发挥作出不同形状的汽车和马路上行走和站立的人群。

  B、分组法:

  在操作过程中,我将幼儿分成四小组进行操作,让孩子们分工合作、体验共同合作成功的喜悦。

  五、说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引导幼儿回忆参观的马路

  (1)师:“小朋友,前几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参观热闹的马路,你看到马路上有些什么呢?(汽车、各种各样的车、行人、红绿灯、路灯)

  (2)马路旁边呢?(楼房、树、绿化带、好多的店铺)

  2、看图片---有立交桥的马路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看看上海的马路,你发现马路上有什么?它跟我们官林的马路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

  (2)讲解立交桥:在城市重要交通交汇点建立的上下分层,可以向多个方向行驶互不干扰的现代化陆地桥。它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

  3、老师出示设计好的马路

  (1)师:“现在我们往宜兴的这条马路也在修建,我们来看看这条马路上有什么?”(车道)“中间是什么呢?谁来告诉老师?”(树木、花草、绿化带)

  (2)教师总结幼儿的回答

  (3)出示成品汽车、树、人物、路灯、房屋,让幼儿观察是用什么材料做成?怎样做出来的呢?

  (4)示范搭建立交桥

  师:“立交桥搭建的时候,下面需要什么呢?”(需要支架把它架在马路上空)

  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盒子来搭建呢?

  (5)你们看看现在的马路热闹吗?

  那今天请小朋友来做设计师,把这条马路修建好,也建设成跟上海一样的现代化的大马路,好吗?

  (6)请孩子们商量好,你准备做马路上(边)的什么?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哦!

  4幼儿大胆创作,老师提出要求。

  (1)提醒幼儿在设计汽车时要美观、特别。

  (2)根据提供的材料合理搭建立交桥。

  (3)幼儿运动剪刀时,注意安全。

  5、合理布局马路上的汽车、人物、路灯、大树和马路边的房屋。

  6、讲评;欣赏热闹的马路,邀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设计。

  总之,美术活动对幼儿有益兴趣、健康个性、审美与创造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遵循幼儿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内容,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选用恰当的方法,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一种荡漾着激情和人性的活动。

美术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次综合实践课内容是我校校本教材内容,刚好湘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课内容也是木刻版画,我把校本教材和课本内容相结合设计了这堂综合实践课,是一堂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实践课程。版画是集绘画、雕刻木板、印刷为一体的艺术,本次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本,采用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版画文化,认识版画的艺术特色,轻松快乐地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对版画的兴趣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说学生

  本次活动是典型的版画技法训练课,通过课堂活动的渗透让学生了解木刻、掌握木刻版画技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课前要准备的版画工具有:木刻刀、木板、油墨、纸等。这些必备材料对城里孩子来说准备起来可能没什么,但我校地处比较闭塞的农村地带,学生对版画知识了解甚少,版画制作工具更是从来都没见过,更别说准备齐全了,所以我只要求学生准备木板和纸,其余老师配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创作刻制自己的版画作品,并亲手把作品印出来,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

  三、说教法

  本次实践活动采用引导——欣赏——认知——实践——评价五个阶段完成教学。第一阶段,先是师生互动,引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分析欣赏版画作品,感受其艺术魅力,这一阶段分四步进行,通过分析欣赏对比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风格以及和其它形式的绘画的不同之处,进一步强调版画是“以刀代笔”的艺术。

  第三阶段,结合课件认识木刻刀具、掌握木刻版画制作方法。这一阶段分三部分——先是认识刀具,其次穿插了一个小活动,就是让学生自己感受三角刀和圆刀的用法,刻出来的线有什么不同,然后就是版画制作过程的学习。

  第四阶段,学生动手实践,自己制作版画。这个阶段很重要,因为环节多,要画稿、上板、刻板、印刷,所以教师要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有好的画稿或是刻得比较认真的要及时鼓励,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第五阶段,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作出合适的评价。鼓励学生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版画作品,介绍制作技巧和设计经验。

  互评:引导学生合理评价他人的作品。评出最喜欢的版画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总评: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能力,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美术说课稿 篇7

  一 、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造型表现课,主要是对构成单元内容的一个开始,使学生初步认识以线造型,并能进行简单的描绘。手绘线条图像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造型方法,它要求以简介明了的图形,告诉每位观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本课以大量的手绘线条图像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从手绘线条图像应用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审美创造的愿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功能、用途及简单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 活动——— 欣赏——— 学习 ——— 动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手绘线条图像艺术活动的乐趣;体会表现对象的美;形成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学习;了解手绘线条图像表达艺术的实用价值或社会价值。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实用性,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体会,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和发展观察力、想想力和创造力。

  由于学生绘画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难点就定为,能够迅速把握事物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的表达。能够在复杂的情境中综合处理信息,抓住关键,创造性的表达。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下列教学方法。

  二、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欣赏-----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投影、绘图现场表演,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学生,这样多法并用,既培养里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里学生的思维。

  三、学法指导

  手绘线条图像表达是功能用途很强的线条表达,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画出出色的图像是很难的事,因此本课利用大量实例和手绘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象征为主要的思路前提下,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课堂中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穿插学生都熟悉的手绘图像,增加直观性。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是全方位地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新授、巡回指导、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1、导入

  从情景导入,设置一个外国游客到想上厕所却找不到,而且语言不通,别人也听不懂他的意思,这个时候如果你听懂了而且知道厕所在那里你会怎么解决?

  学生回答,老师出示课题-----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

  2、讲授新课

  ①猜画比赛

  在每组中选两名学生,轮流上前表演。(在规定的`时间内)一名学生看提示进行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另一名学生猜画内容,以正确数为多者胜利。

  猜画内容:a文具盒 b电视c录音机d手机

  ②手绘线条图像除了在刚才的场合运用之外,它还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受工具、技法的约束,具有极为广泛的实用性。

  如:有用来描述特征的示意图(出示图例让学生欣赏);有用来说明地理位置的路线图(欣赏图例);有用来补充语文沟通障碍的交流图(欣赏图例);有用来做教学示范之用的教学板画图(欣赏各类教学课所用的图例);有用来搜集和记录各类资料的地质地貌图、军事侦察图(欣赏图例);有用来指示命令的消防灭火战斗力量布置图(欣赏图例);有用来描述事件或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叙事图(欣赏图例);有用来介绍产品的安装或使用方法的说明图(欣赏图例)等。还有漫画、卡通画、插图、广告等美术专业方面的创作,更离不开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

  ③师小结:从上可以看出手绘线条图像具有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录等多种功

  3、练习

  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的多种功能以及各种场合运用的图例欣赏,你是否也想试一试呢?看看你手中的手绘线条图像是如何表达的。

  a、请在5分钟内从圆形开始,连续画出与前一个形象有关联的多个形象。展示学生作业,讲评(可先自评,再互评)。

  b、请男同学在5分钟内用画告诉大家你喜欢的5种以上的汽车(或兵器、建筑等)。请女同学在5分钟内用画告诉大家你喜欢的5种以上的服装或发式。

  c、请在5分钟内用画告诉大家你常用的几种学习、生活用品。师生共同观摩、讲评学生的作业。

  4、总结:这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手绘线条图像的多种功能和在各种场合的运用。通过运用手绘线条图像可以使我们把难以用语言表达或用语言表达不清楚的内容,较清楚地表达给对方。

  本课时间安排:

  导入3分钟,讲课20分钟,学生练习20分钟,小结2分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美术说课稿 篇8

  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制小学第九册第20课《吹塑纸版画》(上海版)。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应用、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作用、内容

  吹塑纸版画已成为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绘画与手工相融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由于它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能创作出较好的画面效果,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创作的乐趣,因此对于提高儿童动手动脑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以吹塑纸版画的制作为主线,辅以欣赏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从吹塑纸版画审美与创作中,感受到吹塑纸版画艺术的美,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审美创造的愿望。

  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掌握吹塑纸版画的制版和印制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动手、创造思维能力。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吹塑纸版画是手工和绘画的综合体,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吹塑纸版画的制版和印制方法;因吹塑纸质地比较软,用圆珠笔用力在吹塑纸上划过,其表面即可留下大小宽窄不同的点、线、面,可制作出丰富的版画效果,而学生绘画水平和用力均匀程度不同,所以把教学难点定为版画创作中点、线、面的`安排。通过以上教材分析,为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下列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特点,我主要采取“演示法——讲述法——练习法”,以各种精美的版画范画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采用欣赏、演示、讲述、练习、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现场演示吹塑纸版画制作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手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让学生互相评述、交流,互找优缺点,这样多法并用,既培养了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他们的思维。

  三、学法指导

  吹塑纸版画是一种表现力力较强的艺术形式,需要较好的绘画技能、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制作出吹塑纸版画是一件不易的事,因此,本课利用大量版画范画的欣赏,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利用教师在现场制作过程的演示,激发学生兴趣,利用讲述法、练习法,使学生自画、自刻、自印,完成吹塑纸版画制作,启发了学生发展创造思维。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地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新授、巡回指导、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1、 导入

  上课以后,我先引导学生用铅笔在白纸上拓印出硬币的图案,再结合这一日常生活中简单的示例讲述版画的基本原理、种类,并用多媒体演示多幅版画范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版画艺术的美,引情激趣。从而导出新课《吹塑纸版画》。

  2、 讲授新课

  ⑴ 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上好课,我取一张已刻制好的吹塑纸版,直接涂墨拓印,整个过程当场演示给学生看。当作品完成后,学生顿时兴趣大增,创作的欲望油然而生。

  ⑵ 我抓住这个关键时刻,立即讲述吹塑纸版画印制方法的分类(包括用水粉颜料印制和用油墨印制),吹塑指版画刻版的方法(如单版单线阴刻和单版双线阳刻等)等等,本节课我教授的是单版单线阴刻法。

  ① 画稿:用泡沫水彩笔直接画在吹塑纸上,我结合印制出的范画,讲解构成画面线条的疏密关系:画面中,哪些地方线条最密集,哪些地方线条最稀,哪些地方不稀不密,即构成画面的黑白灰关系。

  ② 刻版:用圆珠笔用力刻画,用美工刀切挖。

  ③ 印制:将胶磙表面均匀受墨,滚在刻好的板子上,使吹塑纸版画上均匀受墨,然后用宣纸覆盖在吹塑纸上,稍用力压印,未压刻部分呈现墨色,刻凹下去的点和线不着墨,成为白色的点和线,产生阴刻的画面效果,完成作业。

  3、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分组制作版画,画稿由学生自主选择、创作,如风景、建筑、动物等,这种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4、 课堂小结

  ⑴ 择优展示优秀作品,学生互相评述、交流,互找优缺点。

  ⑵ 我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简单评述,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激励学生运用学到的吹塑纸版画知识和技法,在实际生活中去创造美。

  本课的时间安排:

  导入3分钟,讲授15分钟,学生创作18分钟,小结4分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美术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天上的太阳月亮等等,都是我们身边的美术课程资源。本活动就来源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我班一天上午活动结束,幼儿上完厕所后,小朋友告诉我齐志趴在厕所的窗户上不出来,我喊了他几声他才不情愿的走出来。我问他在厕所里干什么的,他告诉我在看风,我很奇怪地就问他看到了吗?他说看到了,看到树在动。我想告诉他是空气在流动,可是他能明白吗?如何让幼儿觉得认识空气既有趣味性又便于理解和掌握,还能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空气的理解和认识。于是我设计了《奇妙的空气》这节美术活动。

  二、活动目标、重难点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美术学科的特点以及幼儿的认知特点等方面,从幼儿知识技能、情感和创造性三个方面确立了目标:

  1、通过找、闻、看、画等活动,丰富幼儿对空气的感知,了解空气的奇妙。

  2、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丰富情感体验。

  3、培养幼儿探索自然,关注、创造、表现身边事物的能力。

  本课题的重点是:使幼儿感受美术活动的轻松体验过程的愉悦。难点是: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闻到空气味道后的感受。

  三、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做了以下准备,教学具方面:画面优美、富有动感的多媒体课件、录音机、优美的音乐、布置成“多味馆”的展版、彩笔、纸张和塑料袋、茶杯等各种可以装空气的器皿、包装袋等。幼儿知识经验方面:有过欣赏画面的经验。

  四、教法、学法

  新课程倡导幼儿学习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根据本活动的特点教法定为:启发、引导、参与。幼儿的学习方法定为:探索、体验、表现。

  五、活动程序

  新课程要求我们,课程内容要生活化,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课程资源要综合化的美术课程的开发。该活动力求展现流畅的师幼互动,让幼儿通过体验、游戏、感受、欣赏等环节展示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感受。活动中我设计了找空气、闻空气、欣赏作品中的空气、表现空气和体验评价等五个环节。

  1、找空气

  首先,引导幼儿找空气,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再从幼儿在教室里找到实实在在的物体的交流中,引导到“还有一样东西,请我们动动脑筋找一找,这样东西看不到,但它却在我们教室里,是什么呢?”幼儿马上想到是空气。然后请幼儿用各种材料装空气,只见幼儿有的用塑料袋装,有的用茶杯装,有的用纸盒装……那副忙碌寻找空气,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的模样,说明他们已经全身心投入到活动当中来,在感受着活动带来的快乐。教师把幼儿手中装有空气的塑料带用力一挤,空气扑到幼儿的脸上,并告诉他们“看,空气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接着引导他们说一说,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能很快说出空气的特征。

  2、闻空气

  然后请幼儿闻一闻空气的味道,只见一个个幼儿伸着头,用鼻子用力得吸着空气,随着教师把清新剂一喷。幼儿闻空气的动作、表情有了异样的变化。从无到有,从无色无味的感觉过度到闻到香味后感觉的舒畅与愉悦,充满每一个孩子的身心。他们情不自禁地用语言、形体、动作、声音等表达自己闻到香味后愉快的感受。正当幼儿思维活跃时,教师把话题一转“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我们的'感受”,就很自然地把幼儿引入到欣赏用绘画的形式表现香味的环节中去。

  3、欣赏作品中的空气

  教师打开课件,向幼儿展示自己根据闻到香味后愉快的心情感受所作的画:弯曲流畅的线条,清新淡雅的色调,给人带来一种回味无穷的香味。当然要让幼儿来讨论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空气中的香味。接着展示另一幅鲜艳的点状作品,引导幼儿说一说从作品中的线条、色彩感受到的快乐的体验。教师的作品看完了,紧接着引导幼儿欣赏大师米罗的作品《太阳》,从线条、色彩等角度去感受名作,引领幼儿以自己生活经验为基础,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析、欣赏作品,鼓励幼儿在欣赏中主体参与、深入体验,诱发创作灵感,许多幼儿说出了作品中有个暖暖的太阳,还有音符围着太阳再跳舞的愉快的感觉。“作品不仅可以表现空气的香味,还能容纳很多的味道呢?”带着疑问,幼儿欣赏了又波洛克的作品《模糊—编号1》,引导幼儿感受作品体现的味道,并说一说是怎样感受到味道的。鼓励幼儿发表不同的感受,幼儿不仅能理解深刻,而且也体现了幼儿的审美个性差异。普遍感受到了作品以点、线、面和色彩形式表现的那种臭味,有的还发表了臭味夹带香味的不同见解。

  4、表现空气

  幼儿对空气有了深切的体验以后,就会自然而然的要表达、要表现,从而把幼儿领入“表现空气”的环节,教师故意设置悬念,让幼儿从小桌子小椅子下寻找教师带来送小朋友的礼物,幼儿新奇的把找到的瓶子拿在手中莫明其妙地左看看、右看看,教师及时提醒幼儿打开瓶盖让大家闻一闻,(瓶子里装有香、酸、辣、臭等味道)逐步引导幼儿深入、丰富感受。你闻到了什么味道?闻到这种味有什么感觉?你能用动作或表情表现出来吗?想不想用绘画的形式尝试表现呢?这个时候每一个幼儿都急不可待的想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背景下创作,自然是水到渠成了。幼儿十分投入的进行自我表现,每一个幼儿的创造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突破了难点。

  5、体验评价

  评价是美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本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多味馆”里。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你认为哪一幅最能表现香(臭)味的感觉,你能用动作更好的表现闻到这种味道的感觉吗?这件作品还可以表现其他的味道吗?让幼儿成为活动评价的主体,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同时,也学会欣赏他人,关注同伴的作品。活动在幼儿的讨论交流中自然而然地结束。活动的重点也就迎刃而解。

美术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向日葵》是法国伟大的画家凡高的作品。在这幅作品中,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值得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是: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然而对于城市的大班幼儿来说,孩子缺乏对“向日葵”这种植物的真实的感知,孩子不知道向日葵这种植物的外形、色彩、特征以及它的象征。而这些恰恰正是欣赏《向日葵》这幅作品的经验基础。新《纲要》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基础,建立在生活之上。”缺乏生活经验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是空洞乏味的,美术欣赏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欣赏“向日葵”这幅作品之前,我认为幼儿应该丰富的经验可以包括:色彩、线条、构图等美术欣赏要素方面的经验,这一点大班幼儿已逐步积累;另外教师要帮助幼儿认识“向日葵”这种植物,帮助幼儿建构有关向日葵的知识经验。那么我相信在幼儿拥有了如此丰厚的经验之后,他们的欣赏活动会更加生动独特。

  观察认识:向日葵

  欣赏凡高的其他作品

  基于两种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围绕“向日葵”的欣赏活动构建这样一个主题:

  美术欣赏活动:向日葵

  实地参观:向日葵园地

  认识凡高

  生活经验

  美术经验

  种植向日葵

  这个主题中包括:实地参观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实地实物的参观、认识,建立对向日葵的初步感受和认识。然后认识向日葵的色彩、外形、特征及作用和象征意义,帮助幼儿建立对向日葵的完整认识。还有一个种植

  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种植的要素,这样幼儿就建立了足够的生活经验。另外教师还通过欣赏凡高其他作品的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凡高,了解凡高的作画特点、了解凡高的一生,幼儿有关的美术经验也随之形成。

  二、设计理念:

  1、教学活动注重经验的构建和积累。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美术欣赏教学也不例外。在欣赏活动之前教师注重幼儿有关美术经验的积累,如,欣赏凡高的其他作品,帮助幼儿了解凡高绘画的特色及笔触。同时教师还发现幼儿有关“向日葵”的生活经验不足,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补充,使幼儿在活动中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为更好的欣赏作品做好铺垫。

  2、欣赏活动紧扣美术欣赏要素。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值得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是: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以及作品的构图。在教学中引导幼儿从最突出色彩入手,欣赏感受色彩的亮丽、同色系的组合及对比色的运用恰到好处。同时引导幼儿感受大胆夸张的线条带给我们的富有灵动和生命的感觉。

  3、欣赏活动中尊重幼儿的感觉,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的艺术是儿童生命本能的自然突现。因此在欣赏中教师和幼儿的对话是平等的,尊重幼儿对作品的感觉和表述,而不是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幼儿。

  4、注重多种欣赏方法的运用:对话法是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教是除了鼓励幼儿大胆与作品、教师、同伴之间互相对话,表述对作品的理解,同时运用对比的方法,感受实物、图片和绘画作品的不同,教师还运用幻灯片的放映给幼儿一个完整美丽的感受,同时欣赏感受到更多的“向日葵” 作品。

  5、欣赏活动注重幼儿情感的激发,画面中,鲜艳亮丽的黄色和橙色以及大胆夸张扭曲的线条充分流露出创作者强烈和炙热的感情、流露出对向日葵的热爱。教师从色彩、线条等入手,运用对话、对比等方法引导幼儿感受作品表达出的情感,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2、鼓励幼儿大胆欣赏与评价,发展幼儿对艺术作品的解释和评判能力。

  目标重点:欣赏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目标难点:了解画面中的情感是可以通过形象、色彩、笔触等要素传达出来。

  目标

  (1)综合了对美术要素的认知以及作品的情感,是以认知和情感并重的目标。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引导幼儿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感受和体验,逐步丰富幼儿美的经验,提高幼儿对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评判的能力,同时习得美术的技能和技巧。这两个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

  其中“了解画面中的情感可以通过形象、色彩、笔触等要素传达出来。”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因为幼儿对作品表面的感受和理解如何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从而更好的体验作品、更好的体验创作者的'情感是比较难的。

  目标

  (2)是能力目标,我认为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美术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对美的创造。但是技能技巧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技能技巧的提高才会促进幼儿的创作。

  四、教学流程:

  前承:

  经验丰富:实地参观向日葵种植园地,给向日葵拍照、观察认识向日葵;欣赏有关凡高的其他作品,帮助幼儿建构有关于向日葵的认知经验及美术欣赏经验。

  环境创设提供:有关向日葵的照片、图片,《向日葵》作品图片每二位幼儿各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灯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灯片

  具体流程见图:

  环节一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讨论和比较自己拍的向日葵照片或者图片和凡高的作品“向日葵”相比,“你喜欢那一幅?为什么?”(见附图1)

  在幼儿的自由欣赏讨论中引出今天的教学,同时给了幼儿第一次完整自由的欣赏的机会,为目标1的完成拉开序幕。

  环节二

  放映幻灯“十四朵向日葵”,完整欣赏“十四朵向日葵”。

  色彩的感受: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画面中什么颜色最多?你最喜欢画面中的那种颜色?如果都用黄色好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受到画面中黄色为主、其他色为辅,同时关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对比色的使用比列。这样画面才能饱满、好看。

  线条的感受:引导幼儿感觉和体验作品中线条的夸张大胆和扭曲,感受到画面中的向日葵充满着生命的力量。这一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不懂得地方提出来:如:为什么向日葵的花瓣弯弯曲曲?好象感觉到了什么?……

  构图的感受:

  教师引导幼儿从画面的背景,花瓶,花朵的整体来分析作品的构图,。教师通过和幼儿的对话:数一数由几朵向日葵?它们一样吗?为什么有的低下了头?(辨别成熟的和还未成熟的或还未开放的)……通过这些对话帮助幼儿理解构图有张驰有疏密才会漂亮。

  教师通过对话法引导幼儿欣赏凡高的作品“十四朵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初步解决重点目标。

  环节三

  第二次对比欣赏,在分步感受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再次比较照片图片和绘画作品给予人的不同感受,是幼儿理解到画出来的向日葵既象眼前看到的,又具有向日葵的典型的形象美,画面中充满了创作者的感情——对向日葵的热爱。

  通过对比欣赏,进一步使幼儿领悟到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区别。这一环节使重难点得以突破。

  环节四

  教师放映更多的梵高的绘画作品“向日葵”(两朵、五朵、十二朵向日葵等等),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欣赏作品向日葵带给人们的那种美丽和热情。激起幼儿的创作欲望。

  最后通过欣赏、师生共同谈话,探讨、分享,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使活动目标得以提升。

  延伸:“我的向日葵”激发幼儿学习模仿或创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美术说课稿04-07

美术说课稿01-24

美术说课稿06-24

中班美术说课稿01-05

小学美术说课稿04-07

美术说课稿模板04-16

美术说课稿范文05-29

中学美术说课稿07-27

小学美术说课稿06-11

《美术鉴赏》说课稿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