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望梅止渴》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了三国时期,曹操带领十万大军在经过一片荒原时,烈日当空,天气十分炎热。士兵们一个个口干舌燥,但附近根本找不到水喝。眼看着行军速度越来越慢,这时,曹操用望梅止渴的办法使将士暂时忘记了干渴,打起精神,终于走出了荒原
课文的篇幅不长,但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词句,适合让学生朗读积累。
二、教学定位
《望梅止渴》是一个历史题材的故事,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加上一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积累还不是很多,所以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必定存在一定困难。如何利用好教材,让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悟、有所得、有所积累呢?课前我进行了一番思索。
思考一:读成语故事对一年级小朋友的意义
成语故事源远流长,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文辞精练,记录着历史及历史人物的睿智。学习成语故事,能使学生从小走近传统文化,了解典故的内容,充分吸收中国古代文化语言的精华与智慧。并且每一个成语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从学科落实两纲教育的角度而言,学生的精神品质在学习成语故事的过程中将受到潜移默化地滋养
思考二:培养问题意识,带问题读文是一种学习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一些地方,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思考三: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望梅止渴》是语文书中编排在第七单元的课文,学生经过近一学年的学习,对字词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但在阅读教学中有机地结合识字,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读通词语,读好词语,还应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对已学的字词要不断地复习滚动,做到温故知新,知新温故。
三、教学目标
在思考中明确了教学的抓手后,我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情况,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认识部首“示字旁”;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积累望梅止渴、烈日高照、火烧火燎、口干舌燥、嗓子冒烟等词语。
2.在指导读好词语的基础上,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语重点读好描写曹操动作语言的句子。在读中理解望梅止渴的原因,体会曹操的聪明才智。
3.并能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四、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设计,谈谈自己是如何贯彻课前思考的一些理念的。
(一)字词教学
首先从字词教学看,在教学的“第一版块:旧知导入 出示课题”时,我就抓住机会,充分利用。让学生拼读“喝水”这个词语,帮助他们继续巩固拼音。
然后在同桌的手心里写一写这个词语,其实是在进行默写。学生积累的词语越来越多,如果不是反复地复现的话,他们就很容易将形近字混淆,甚至遗忘。而且在课堂中就帮助学生巩固一部分常用的字词,也可以减轻他们回家后默写的负担。
接着用换部首的方法让学生记住生字“渴”,在这过程中老师及时提醒:口渴就会喝水,所以“渴”的部首是“三点水旁”。水是用嘴巴来喝的,所以喝的部首是“口字旁”。这样一来,就帮助学生辨析了两个很容易混淆的形近字。
随后在板书课题的同时,让学生重点跟着老师写一写“止”和“渴”,对课文中要求书写的字在课堂中及时进行指导。
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如“烈日高照、火烧火燎”等,这些词语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会给他们的阅读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在“第二版块: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时,我就媒体出示这些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借助拼音把它们读正确。在反馈交流读正确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烈日高照 火烧火燎”是描写天气炎热的词语。“口干舌燥 嗓子冒烟”写出了干渴的程度。理解词语后再让学生把词语读读好。
但是在进行这部分字词教学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这些字词不是本篇课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生字,因此,这里不宜花大量的时间,学生的交流反馈一定要快。这样整节课的字词教学才会有侧重,凸显教学重点。
(二)阅读教学
从文章的阅读理解看,我是以学生的质疑为抓手,然后教学紧紧围绕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
在“第一版块:出示课题”后我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
学生有了质疑的机会,他们就会去思考。但是质疑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在质疑的过程中会出现话说不清楚,提出的问题浅显,答案显而易见等现象,这时老师不必着急,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帮他们进行归纳。如果学生实在提不出问题,就由老师来提:为什么要望梅止渴?望梅怎么来止渴?在这个质疑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帮助学生把话说清楚,培养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的习惯。
接下去的教学就围绕着问题来展开。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望梅止渴?”时要引导学生先弄清曹操他们当时遇到了什么情况。这些情况在课文的第1、2小节中很容易找到,所以重点不是找而是找到后的读。我采用自己读――分组读――引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读中记忆课文内容,最终达到不看书就借助板书把曹操他们遇到的情况说出来的目的,为学好课文后学生自己讲故事作铺垫解决第二个问题 “望梅怎么止渴?”时,我采用引读第三节的方法让他们找到了答案,但这只是停留在对文字的理解上。于是我让学生想象酸溜溜的梅子,让他们体会想到梅子时的感受。随后再看酸溜溜的梅子,让他们体会看到梅子后的感受。学生有了切身的体会对梅子怎么来止渴的原因就更清楚了。
在阅读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激发学生的思考,生成新的问题。当学生弄明白了“为什么要望梅止渴?望梅怎么止渴?”这些问题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那里到底有没有梅林?学生会联系课文中“荒原”一词,知道那儿根本没有梅林。这时可再次让学生理解“望梅止渴”。学生联系了课文内容,知道原来在课文里“望”不是看的意思,而是“想到”。将士们只是想到梅子的酸味,嘴里变得湿润,暂时止住了干渴。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我的信念》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随笔。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主要是讴歌理想,阐述信念,论说人生修养,并能贴近生活,容易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本单元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我的信念》作者是玛丽·居里,这是作者在晚年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信念的抒写。从作者的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业余爱好及科学趣味中可以读出崇高,可以领悟伟大的成就、杰出的贡献是从何处而来。下面就《我的信念》的教学设计作简要说明。
本文是对玛丽·居里一生的回顾,内容简单。课前要求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报刊书籍或网上查询,搜集整理玛丽·居里的有关资料。为更好地了解这一伟大的科学家作铺垫。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确立三个目标。(出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教学要常抓不懈,“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新课标对七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同时第二单元单元要求提出“还要练习朗读”的要求。朗读课文既能矫正语音,提高阅读水平,又可以进入情景,进入角色,把握文章内容,领悟语言美。
2、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美,激发献身科学的热情。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新课标十分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在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基础上,学生可感受到居里夫人的伟大与崇高,心灵会受到感染,荡起以她为楷模,向她学习的涟漪,从而立志献身科学。
3、积累语言,学习语言特点并加以运用。
新课标提出“语文的基本素养要通过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通过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来实现。”写作与口语交际成功的关键在于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因此确立该目标。
三、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对居里夫人的简介采用问题“大家知道她是谁吗?”导入,并出示居里夫人的画像作形象感知。
出示第一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美,激发献身科学的热情。
(二)检查预习:
问题是:(出示投影)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结茧蹂躏懊恼猝然奢望魅力获益匪浅
2、交流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字词的检查主要为课文的学习扫清字词障碍,大致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接着交流玛丽·居里的材料,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样设计也体现大语文教育观。
(三)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五名学生分段读,让学生调动听觉和视觉感受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教师就学生的朗读作必要的点评指导。(如:字词的读音、朗读的停顿、语气等。)
2、学生自由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思考:(出示投影)
(1)居里夫人在文中陈述了自己在哪些方面的事迹?线索是什么?
(2)根据内容试写一句话:居里夫人是一个的.人。
这样带着问题来读,学生的朗读就有了目的,有了方向。课程标准(七—九年级)阶段目标中强调:“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设计这两个问题,就是要求学生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四)问题探究:
新课程重
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最终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通过学习名人精神,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与新课标中“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理念相吻合,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也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默读课文,提出两个问题:(多媒体出示)
1、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居里夫人的自述体现了她怎样的人格魅力?
这一问题意在通过占有文本材料,把握居里夫人的坚韧不拔,充满自信,淡薄名利,献身科学的精神。
2、小组讨论:假如你是玛丽·居里,发现镭元素后,你会怎样做?你又怎样看待居里夫人放弃了“申请专利”呢?希望同学们实话实说!
新课标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组讨论的形式既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可取长补短,使自己的展示更全面,完美,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问题)
问题是: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申请专利,仅第24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就有8项专利通过初审,即将正式向国家有关部门报批。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对中小学生申请专利这一现象有何看法?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全面地分析问题,发表建议。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这与新课标的“关心学校、本地区的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的理念相吻合。这一环节能衡量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对人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六)作业:(多媒体出示)
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作业的设置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基础,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上节课的基本内容导入,帮助学生回顾知识。齐声朗读课文既可检验学生读的能力,又可为本课时的目标达成做铺垫。
(二)多媒体出示目标:
积累语言,学习语言特点并加以运用。
(三)问题研讨:
问题是:
1、本文语言的特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请找出自己最喜欢或你认为给自己触动最大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课程标准》阶段目标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把握语言特点,品味体会语言的涵义是阅读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在开始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这两个自主性的问题,直奔目标,学生也易掌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四)语言实践活动:
问题是:请朗读体会下列可作为格言警句的句子,体会语言特点,模仿其中的任何一句写出自己的名言。(请2—3名同学到黑板写出自己的格言,并注上名字。)例句:
1、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2、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
3、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4、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
设计这个拓展练习,意在落实本课的工具目标,检验一下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本文质朴平实的语言特点。另外学生自由选择一句进行仿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可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五)作业:
1、课外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和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并搜集与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的资料,梳理存入自己的资料库。
2、积累摘抄并背诵文中有关可作为名言警句的句子。
这一作业的设置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丰富自己的素材,拓宽知识面,为写作打基础。积累语言,背诵一些经典名言,也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语文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二、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这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具体实施将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在第一课时我们了解了作者与背景资料疏通了文意。所以本课以检查字词句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2、整体感知 走近《小石潭记》
朗读 读清文章线索;这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赏读 描绘一幅美景。要求学生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允许发挥想象作形象的描述,
设计意图: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达到美育的目的。
3、与柳宗元同游
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
1)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主要是探讨写景的方法)
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写的?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引导总结)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体会感情,与柳宗元对话
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
1)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向学生质疑:前文的“乐”,后文的“忧”一乐一忧,为何?)
第四段中的哪一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面对如此优美景色,作者却是如此忧伤你能不能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郁从何而来呢?
设计意图: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他是人在景中,情在心中。“闻水声”固然能使作者“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作者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反差。越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作者感觉到难以承受的冷清与孤寂。在引导时我联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景“小桥流水人家”就是这么温馨的场景越发激起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柳宗元也是一样因美景而生感伤,心情的猛然触动,使作者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所以他有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感慨。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如果学生能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文中包含的情,这就是寓情于景,这样就突破文章的难点。
2)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你能体会柳宗元当时悲凉的心境吗?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与柳宗元对话。
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想听听学生们对柳宗元这一生活态度有什么看法,也想知道他们怎么看待生活中的逆境。这体现了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5、师生共同总结:(谈收获)
1、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写作上借鉴本文描写景物的手法。
6、 课外作业:(收集有关山水的名句)
1、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欣赏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在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写出,此板书设计将文章的写作顺序清晰地表现出来;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并较好的理解作者情感。
七、反思
授完本课觉得成功之处是: 分析文章重点时,是引导学生在赏析词句的基础上来理解写景的手法。如第一段对一连串的动词的揣摩,第二段对“潭中鱼可百许头”中 “头”字的探讨,鱼的量词怎么能用“头”呢?引导学生用“条”、“尾”、等量词,联系课文语境进行比较阅读。得出用“头”字,写出了鱼的可爱之态,照应了怡然不动的特定镜头。又思第三段对“犬牙”一词也进行质疑,为何不用“猪牙”,或“猫牙”呢?这里要看哪种牙形容“岸势”最为形象。一比较还是原文最为精妙。
通过揣摩、探讨与分析思考,学生对移步换景,特写镜头,侧面描写,运用修辞这几种手法写景就掌握理解了。本文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
不足之处:在难点的把握上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得不够好。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信》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材,是一首以儿童的语言为基础诗歌,语言优美清新,符合儿童的心理,使其容易理解。诗歌中运用排比的形式,分别替不同的对象,小鸟、花朵、大海、云等写信,给儿童呈现的诗歌的美和简单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情,和对自然界和写信的热爱之情。最后一句,“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说明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告诉这个世界以各种方式进行着种种接触与交流。美好的情感交流,是人生中一笔和巨大的财富.同时,为以后学生的写作诗歌和学习诗歌打下基础。本诗体现了浓浓的人文性,但同时也赋有工具性,这真是语文新课标的理念之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规律,我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目标如下:
1、会认“替”、“雏”、“姹”、“嫣”,会写“笔”、“纸”、“昏”、“紫”、“航”、“贴”、“紧”这七个字,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这两个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据上述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为了同学们能够更好的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文中蕴涵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首先以读为主,让同学们通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和初知诗文大意,一多种方式读,譬如,齐读、指名读、分组读、男女混合读。通过读中指导学生体会感悟诗文。
2、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本文语言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上,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创新及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五、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五、说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以杜甫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简要说明信的重要性师:刚才同学们背诵了好几首唐代诗人的诗。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老师也特别喜欢他的诗,记得他的《春望》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
[出示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由读,抽生读,理解句子意思)师:这首诗写出了在战乱中,诗人对远方的家人的思念与牵挂,此时一封报平安的家信可以带给他多少安慰啊!因此[课件出示]信是心与心的交流,信是情与情的碰撞,信使你我手拉手,心贴心……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信》。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谁能说说我们平时写信要用到些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1、 师:有一位小朋友刚学会写信,心情特别激动……大家看:
[课件出示]我学会了写信,
用笔和纸,用手和心。
我多么想写啊,写许多许多的信——给自己,我也要写一封封信,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2、 师:自由读这两段话,思考他写信所需的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
3、 写信为什么要用心?它又为什么能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学习课文。
(三)精读课文[课件出示]
1、听课文录音,并思考我写了几封信?分别是写给谁的?
2、 生仿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封信来读一读。
3、 检查自读情况。
4、学习第二节 a、齐读第二节,自学生字“雏”和“巢”(从音形义三方面来学习)。
雏:谁会读这个字?(注意翘舌音)开小火车读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雏”这个字?
我们以前学过的好多字中也含有这个部分。想一想有哪些字呢?
“雏”什么意思吗?[课件出示]师:瞧,它们是那么稚嫩,羽毛还没有长丰满,嘴角还是嫩黄的,走路也摇摇晃晃的。
(幼小)雏鸟、雏 巢:学生交流。(翘舌音、上下结构)哪里见到过这个生字?
[课件出示]师:这些不同形状的鸟巢,就是给小鸟遮风挡雨的窝,更是小鸟温馨的家。
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三句。
b、理解内容。读后回答:
(1) 我替谁给谁写信?信上说了些什么?为什么要写这封信?
(2) 出示句式:我要替雏鸟给鸟妈妈写信,是因为————,让她快回巢。
(3) 师:在天色将暗的时候,小鸟在巢中焦急地等着妈妈回家。假设你是雏鸟会对妈妈说什么?
(4) 交流后个人竞赛读。(注意读出急切的语气)
C、是啊,它们是亲亲爱爱的一家人,彼此关心,互相依恋,小鸟的心和妈妈的心贴得紧紧的。师生一起感情朗读。
5、学习第三小节
(1)女生读第三小节。
(2)出示画面,学习姹紫嫣红的意思。(老师指出词语后的1和注释条的1相对应)
(3)花朵为什么要蜜蜂快来采蜜?
交流小结:它们是甜甜蜜蜜的好伙伴,团结一心酿出甜甜的花蜜,造福我们人类。花朵和蜜蜂的心也贴得紧紧的。
抽生感情朗读第三小节。
6、 习第四小节。
(1) 男生读第四小节。
(2) 大海为什么要请小船快去航海呢?
(3) 出示句式练习。
(4) 出示画面,理解风平浪静的意思。
(5) 出示词语练习。
交流小结:它们是平安和谐的一家亲。此时,慈祥的大海敞开宽广的胸怀,让小船在自己的怀抱里自由驰骋。大海的心和小船的心更是贴得紧紧的。
小组竞赛读第四小节。
7、 习第五小节
(1) 分三小组读这三节课文
(2) 齐读第五小节,读后体会2、3、4小节和第5小节的句式有什么变化?
(3) 出示尝试园,师:聪明的你能否把这两封信修改成和前面三小节一样的形式呢?
(四)拓展
老师读第六小节。
我们给别人写信,真诚地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感情和看法,力所能及地给与别人帮助。从而使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贴得紧紧的。
2、师生合作朗读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最真诚的心,老师和你们一齐
3、 过渡:这位小朋友用自己真诚的心写了许多许多的信,此时的你是否也有许多心里话要和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需要帮助的小伙伴、处于战争中的苦难的人们说呢?请大家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纸上。(提出要求:形式不拘,可选两句或三句,内容简短。)
4、 创意读课文:加学生创作诗朗读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用一颗真诚的心,而信架起了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当你感到快乐,请你告诉你的亲朋,让他们共同分享;当你感到忧愁,请你告诉你的好友,让他们为你分担。这样,我们自己的心就会和别人的心贴得更紧、更紧……
语文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求知和读书为主题,“分析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与阅读部分相照应的,主题内容是“好读书,读好书”。
针对这一主题,我本课的选题是《读好书吧,和平实的生活对话!——〈读者〉交流课》。
《课标》中在“分析性学习”部分提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部分又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根据《课标》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提高对读书的认识,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
2、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提高对书籍的辨别能力,养成读书的良好趣味。
3、寻找适合本人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方法。
4、学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的喜悦,共同提高读书水平。
5、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口头发表关于读书的意见,能达到一定水平。
教学重点:通过有指导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获得审美体验,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自主组织活动,以多种方式交流展示读书体会,提高读书水平。
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次活动课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列读书心得的交流和展示。
具体做法如下:
①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利用多媒体)
②合作法——拓展材料,交流心得。
③演示法——个别展示,丰富体验。
其中,演示法是本课最主要的方法。在课前大量材料积累预备的前提下,让学生以丰富的形式进列交流展示,来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课标要求,在初中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我们更多的时候是重视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侧重经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怎样使学生在平日学习任务重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一种持续的阅读习惯,我选择了向学生推荐阅读刊物《读者》,并把它迁移到课堂上,其目的在于不仅要亲近文学大师,还要拓展视野,走近温情的生活。此种阅读习惯已经保持两年,借本次分析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之东风,我把本课定位于《读者》交流课,力求让学生在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中对读书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学力培养: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三)指导方法:
课前积累和预备是分析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每一次读书活动,我有序的指导学生:
①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②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③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悬念法——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⑤感悟法——撷取要点,阐发感受。
同时也注意指导训练学生:学写读后感。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思路。
课前预备:
1、确定选题。
请学生从《读者》杂志中精选出深受喜爱的六个栏目,并分别拟题。
“文苑”——人间的诗意;“原创精品”——心灵的日出
“书摘”——文学的影像;“人物”——历史的脊骨
“人生”——成长的岁月;话题”——人类的声音
拟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陶冶文学情趣的过程。
2、小组分工。
①组织全班学生分成六大组,每组选出一名负责的同学。
②抽签决定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栏目的收集整理工作。
3、活动内容。
组长负责本人小组在收集整理中的合作协调情况和交流情况的记录。
教师指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向小组同学展示交流读书体会。
在文章形式上,可以写读书心得,改写,缩写,续写,仿写,剧本,精彩片段积累等等。
在展示形式上,可以朗读,朗诵,吟唱,表演等等。
组员在讨论的基础上推荐好的作品参加课堂成果展示。
4、课堂内容(《读者》交流课):
在选出一名主持人,和六名组长沟通合作的基础上,学生汇报成果进列展示。(学生自列设计形式,内容丰富多彩)
教师适时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配合制作多媒体课件。
5、教师总结评价
读好书吧,和高尚的人对话;读好书吧,和平实的生活对话!
6、布置作业:整理读书心得。
(五)、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当然,我仅仅是针对本人学生长期以来养成的阅读习惯,有目的性的借这次分析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做一次《读者》交流课,有不当之处,恳请得到各位老师的指正,以让它更趋系统化,更加完善!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语文说课稿03-25
语文《手指》说课稿01-09
语文《观潮》说课稿01-11
语文《水》说课稿01-04
语文《猫》说课稿01-05
语文《赵州桥》说课稿07-14
语文优秀说课稿11-05
语文说课稿11-06
经典语文说课稿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