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2-01-09 03:03: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人教版数学说课稿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数学说课稿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人教版数学说课稿4篇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大公因数》,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981页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出示课件)这部分教材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因数、倍数的含义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来学习。通过本节课学习,为学生以后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出示课件)根据《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能力为重。因此,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四、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结合本节课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自学法、尝试探究法等等。相应地,指导学生采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学习。

  五、教具、学具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操作,我要求学生准备长方形方格纸等教具。

  六、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这节课我安排了玩一玩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五个教学步骤来进行。这样设计符合教研室倡导的学导练三三教学原则,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自学探究、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形式,也体现出蔡林森教授所创新的洋思教学方法。突出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实现高效课堂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式。

  (一)玩一玩

  这一步骤,我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完成。

  学号是16的因数,这些同学请起立。

  学号是12的因数,这些同学请起立。

  哪些同学站起来2次?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顺势进行鼓励:嗯,同学们可真聪明。有关因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呢?,你们愿意继续来学习它吗?

  (新课开始,用游戏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看一看:

  这一步骤,我出示自学了提示,让学生自学。

  自学提示:

  自学课本80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6和12的因数分别有哪些?

  哪些是16和12独有的因数,

  哪些是16和12公有的因数?

  什么叫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6分钟后检测。

  (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自学、探究。体现出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练。)

  独有公有 最大

  16的因数:1,2,4,8,168,16

  12的因数:1,2,3,4,6,123,6,12

  可以看出:1、2、4这三个数是16和12公有的因数,所以说:1、2、4这三个数是16和12的公因数。

  2、议一议:学生再看1、2、4这三个数,你想说点什么?(学生知道了1是最小的公因数,4是最大的公因数)

  板书:4是最大的公因数.

  (三)、做一做:

  学生自学完毕,请程度偏下的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答题卡上完成。这一步能检查出学生自学的效果。体现出学生的尝试探究,体现出科学的学习态度。

  1、填一填:

  (1)10 和15的公因数有:()

  (2)14和49的公因数有:()

  (四)、议一议:

  1、初议:做对的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做错的同学对照课本找错因,找不出错因的同学让别的'同学帮忙改正。

  2、设疑:15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3,对吗?

  2是4和16的最大公因数吗?

  6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几?

  3、运用:现在,你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了吗?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A、找对应因数

  B、从18的因数中找27的因数

  或者从27的因数中找18的因数

  C、排序法

  D、短除法

  E、分解法

  总之:不论采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要:先找出它们的因数,

  再找出它们独有的和公有的因数,然后找出在公有的因数中,谁最大?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

  (整个议一议环节,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体现了以学定教。)

  (五)练一练:

  (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进行了分层训练。第一层:基本性练习。第二层:综合性练习。第三层:发展性练习。实现层层深入,由浅入深。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道理。)

  (出示课件)第一层:基本性练习

  1、把下面的数填到合适的位置。

  1,2,3,4,6,9,12,18,

  12的因数:

  18的因数:

  12和18的公因数:

  2、填一填:

  8的因数:

  16的因数:

  8和16的公因数:

  8和16的最大公因数:

  (出示课件)第二层:综合性练习

  3、说出下列各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5和11 8和9 5和8

  4和89和3 28和7

  通过练习,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课件)第三层:发展性练习

  4、看例1:现在,你知道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吗?边长最大是几分米?今后,在装修、铺地砖时,遇到此类问题,你知道该怎样解决了吗?如果你是工程师,你会选用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吗?为什么?

  七、板书设计:

  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科学、醒目、美观,便于学生直观理解。

  八、反思:

  回顾这节课,学生通过自学,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但要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学时,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2

  老师们:下午好!

  下午聆听了谢老师《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针对谢老师这节课,我将从“四个善于”和“两个注重”等方面浅谈自己不太成熟的一些个人看法。

  一、善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如,谢老师以学生和自己的年龄关系导入课题,用青蛙儿歌深入课题等,这一系列学生所熟悉的,蕴含数学内容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数学家在我们身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积极性、有效性。

  二、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谢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导入部分,教师的年龄先是用数字算式表示,通过谢老师的循循善诱,不断挖掘,学生出现了用含有字母、含有图形、含有汉字、含有符号等算式表示。整个过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自然舒畅。学生的潜能在不知不觉中被谢老师非常自然的挖掘得淋漓尽致。在后面的练习中也是如此。

  三、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本领

  谢老师在整堂课中,尊重学生的元认知,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循循善诱,循序渐进,使学生的思维一次次被激活,个别学生有所飞跃。

  如,数字算式向字母算式的过度,让待进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如,先是顺应学生的思维习惯,用字母a表示学生年龄,则老师的年龄为“a+13”。谢老师在后面创设了要求学生用字母b表示教师年龄,则学生的年龄为“b-13”。順逆结合,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练习中“两盒粉笔用2x表示,2x可以表示什么?”学生在谢老师的引导下,2x可以表示面积、体积、重量、单价等。很好的扩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渐渐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高度的概括性。

  四、善于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升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如,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青蛙的只数与眼睛、腿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等很好地让学生理解用字母不仅仅可以表示数,还可以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很舒畅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展示世界最长寿老人的记录,让学生初步感知“在具体问题中,用字母表示数的范围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较好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习惯更加缜密轻而易举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注重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谢老师以“导、学、练”相结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很好的条件。如,有效的课题导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用字母表示学生的年龄和教师的年龄;层次分明,思维活跃的练习题等。相信老师们法眼如炬,在听课中和我有着同样的感受,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展开细说。

  六、注重教学细节,彰显严谨教学风格

  所谓“细”者,小也;“节”者,单位或要点也;“细节”也就是很细小的要点。如,谢老师课中连一个运算符号都不忍心落下,知识点讲解的清澈明了,学生自然是学友所获:2×a=2*a=2a

  如,一个学生在介绍青蛙腿数是青蛙(只数)的4倍不慎落了只数两字,谢老师也予以提醒。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在教学细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老师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教师的精神风貌、治学态度等,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人格是对学生最无形最有力的教育。听了这节课,谢老师的教学魅力深深感染了我,相信老师们也有同感吧!

  最后谢谢老师们非常有耐心地听我唠叨这么久,不当的地方还请老师们指正。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掌握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除法,由于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所以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析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基础,所以本节的计算学生应该不难学会,主要是让学生明白算理,还有就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算意思,让教学为生活服务。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以及相应的估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促进他们的迁移、有序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教学难点是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知识迁移。

  1、口算。

  20×430×780÷4210÷7

  2、估算。

  81÷8≈122÷4≈

  由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通过复习为的是让学生会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自己探究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先出示乐满地图片,问:这是什么地方?你想去玩吗?然后出示题目:现在学校购买了80张门票,每班需要20张门票,可以分给几个班?

  如何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教材中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提供的情境改成去乐满地玩如何分门票,以此为情境展开教学,我觉得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观察这题有什么特点?揭示课题。

  (三)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1、让学生尝试解答。(这时学生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2、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探究计算方法。

  每张准备了80张门票,让学生动手圈一圈。

  3、整理思路,指明汇报。学生汇报老师电脑演示。

  这样设计是先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感知,再通过动手操作验证思路,形成表象,归纳抽象出算理。

  4、板书学生口算想法,然后让同桌互相说一说。

  5、巩固练习。

  60÷20xx÷30

  6、再次创设情境。咱们一共120人,每艘船限坐30人,运几次才能运完?

  这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因为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让学生尝试练习,学生会根据例1的口算方法想,这时老师应注意的是让学生多说算理,然后再通过电脑动画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7、巩固练习。

  180÷30420÷60

  学生已有表内除法与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口算作为基础,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应该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它地算理,于是在课堂中我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地学习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不同的口算方法后,再让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说算理,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8、学习估算。把上面两题改一改。

  现有83张门票,怎么办呢?让学生说一说。

  再出示一共是119人,现在大约需要几条船?

  通过创设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到生活中有时不需要很精确的结果,这时就要用到估算的方法。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这样的计算教学更有意义些。

  (四)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学生年龄小,如果只是单一的让学生做口算练习,无法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于是,我在教学中注意练习形式多样化,设计了如下练习:

  1、猜一猜。题目的背景是一个风景地,学生解答正确后,就可以知道是什么地方了。

  2、开启智慧门。

  3、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富有趣味性,做得寓学于乐。

  (五)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预设,还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周婷婷,来自湖南科技大学。我说课的题目是《算法的概念》,内容选自于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两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五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发展很快的社会,算法进入高中数学正是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它是当今社会必备的基础知识,算法的学习是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前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它可以让学生们知道如何利用现代技术解决问题。又由于算法的具体实现上可以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因此,算法的学习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算法的定义,体会算法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具体问题的算法;理解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2.能力目标:让学生感悟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抽象,再有抽象到具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分析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论证、逻辑思维能力。

  四、学情分析

  算法这部分的使用性很强,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虽然是新引入的章节,但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景:我首先向学生们展示章头图,介绍图中的后景是取自宋朝数学家朱世杰的数学作品《四元玉鉴》,告诉学生们章头图正是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与现代计算机科学的联系,它们的基础都是"算法".

  「设计意图」是为了充分挖掘章头图的教学价值,体现

  1)算法概念的由来;

  2)我们将要学习的算法与计算机有关;

  3)展示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

  4)激发学生学习算法的兴趣。从而顺其自然的过渡到本节课要讨论的话题。(约4分钟)

  2.引入新课:在这一环节我首先和学生们一起回顾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引导他们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步骤,从而让学生经历算法分析的基本过程,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引导学生关注更具一般性解法,形成解法向算法过渡的准备,为建立算法概念打下基础。紧接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复习回顾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引导学生分析解题过程的结构,写出求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算法,并把它编成程序,让学生输入数据,体验计算机直接给出方程组的解。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算法是用来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从而提高学生对算法的普遍适用性的认识,为建立算法的概念做好铺垫。

  之后,我就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到底什么是算法?如何用语言来表达算法的涵义?这里让学生们根据刚刚的探索交流、思考并回答,然后老师进行归纳,得出算法的基本概念,并帮助学生认识算法的概念,指出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算法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来,体会算法思想。(约8分钟)

  3.例题讲解:在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两道例题,以帮助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并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去,而不只是单纯的对数学思想的领悟。

  这两道例题均选自课本的例1和例2.

  例1是让我们设定一个程序以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质数是我们之前已经学习的内容,为了能更顺利地完成解题过程,这里有必要引导学生们回顾一下质数应满足的条件,然后再根据这个来探索解题步骤。通过例1让学生认识到求解结构中存在"重复".为导出一般问题的算法创造条件,也为学习算法的自然语言表示提供前提。告诉学生们本算法就是用自然语言的形式描述的。并且设计算法一定要做到以下要求:

  (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2)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

  (3)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

  在例1的基础上我们继续研究例2,例2是要求我们设计一个利用二分法来求解方程的近似根的程序。我们首先要对算法作分析,回顾用二分法求解方程近似根的过程,然后设计出解题步骤。二分法是算法中的`经典问题,具有明显的顺序和可操作的特点。因此通过例2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算法的逻辑结构,领会算法的思想,体会算法的的特征。同时也可以巩固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提高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表达水平。另外,借助例题加强学生对算法概念的理解,体会算法具有程序性、有限性、构造性、精确性、指向性的特点,算法以问题为载体,泛泛而谈没有意义。(约20分钟)

  4.课堂小结:

  (1)算法的概念和算法的基本特征

  (2)算法的描述方法,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

  (3)能利用算法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写出一此简单问题的算法课堂小结是一堂课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认识。(约6分钟)

  5.布置作业:课本练习1、2题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对作业实施分层设置,分必做和选做,利于拓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人教版说课稿01-09

人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01-13

【精选】人教版数学说课稿3篇01-26

【精选】人教版数学说课稿四篇01-21

【精选】人教版数学说课稿三篇01-23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模板6篇02-12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七篇02-11

人教版高一数学优秀说课稿02-17

人教版数学说课稿模板7篇01-26

【热门】人教版数学说课稿三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