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1-13 10:15:3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汇总五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汇总五篇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首先发表在1853年的《丹麦历书》上,讲述了一颗小豌豆在一座小楼的窗台裂缝里发芽、长叶、开花;房间里住着一位病得很厉害的小姑娘,小豌豆顽强的生命力,使小姑娘鼓起勇气,战胜病魔,小豌豆从中得到了快乐。学生通过阅读,能感受到小豌豆的活泼、热情、乐于帮助别人的精神。这种精神随着著名的童话故事而自然的渗透在学生的心中,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这个小故事,安徒生在手记中写道:“这个故事来自我儿时的回忆,那时我有一个小木盒,里面盛了一点土,我种了一根葱和一粒豆。这就是我的开满了花的花园。”

  二、学情分析

  学生即将毕业,但从他们平时的学习相处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很自私,对别人的困难很冷漠。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们能从小豌豆助人为乐的故事中受到教育,学会关心,学会帮助。

  通过四年多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部分词义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课前,教师可适当布置预习作业,促使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开展预习工作。本单元教学目标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时需注重方法指导,并在课内加以落实。

  在理解重点句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语言训练,针对该年段学生思维深度、言语概述能力不强的特点,强化练习。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

  这句话的内涵。

  方法与过程:

  继续学会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赞赏小豌豆有理想,热情,乐于助人的精神。

  四、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小豌豆用自己的长大满足小姑娘的愿望,帮助小姑娘战胜病魔的信心,表现小豌豆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设计时,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本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本课的主题,在导入新课时,联系学生的生活积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设置恰当的教学环节,引发共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去。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难看出,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的主旋律。新课标强调过程的体验,强化方法的习得。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字词教学目标的达成主要通过课前预习,课内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反馈,教学过程中,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自主识字,自我发现,大胆质疑,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共同探究、解决疑难。对于文本的深入理解,则通过文中多处细节描写的研读中渐次达成的。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精心阅读获得感悟,并通过规范的表达促使其思维的发展,加深文本的理解。更需要教师在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巧妙地引导,层层深入,不断拓展思维的深度,拓宽思维的广度。文中关于“你喜欢这颗小豌豆吗?为什么?”这个问题,教师请学生完成阅读新体验3的填空练习:读下面句子,想想划线部分与后面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再照样子写一写(多可怜的小姑娘!小脸儿瘦瘦的,黄黄的,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1)多么可爱的小豌豆! (2) ! )先指导学生读懂例句之间是概括和具体的关系,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内容或语句,补写完整,第二句要学生联系自己的声活或阅读,写两句同样的句子。第二个问题:从哪些地主可以看出小姑娘“从心底里感谢他”?“小姑娘会对小豌豆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想像练习: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充满感激地对它说:“( )”再让同桌演一演小姑娘和小豌豆的对话,让学生联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课文,也突破了难点和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环节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3、注重学生想象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提出了假如你是小姑娘,你会对小豌豆说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和“学编故事“这一拓展性作业,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小麻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编者把这篇课文安排在教材的开场是有其特殊的含义的,说明了这篇课文在教材中是十分重要性。

  《小麻雀》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只还不会飞的小麻雀不听劝告妈妈,试图飞出窝来却一不留神落到窝下,遭遇到了大花猫袭击,麻雀妈妈为救他,奋不顾身地用身体挡住大花猫,最后导致自己的尾巴被花猫咬掉的故事。

  本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给人很深的启迪。

  根据新课标的第三阶段(5-6年级习作)的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能够正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并抓住重点句子,了解其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去把握文中的重点句,并理解其意蕴是本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阅读“学习链接”,或查找更多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找高尔基的《童年》等作品来读一读。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在教学方法上,我认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设计,贵在创新,贵在切合学生实际,叶老先生曾说

  “教是为了不教”,因此,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本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

  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将采用启发式谈话导入:四年级是我们学过了一篇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让我们看到了动物中伟大的母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也是关于麻雀的课文《小麻雀》。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著名大作家高尔基的这篇童话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收获呢?随后揭开课题,并简要了解作者高尔基的概况后,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麻雀,麻雀妈妈又是个怎样的妈妈?同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设臵一个问题:从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小麻雀与麻雀妈妈的对话你了解到了什么?采用分角色的办法,抽选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来朗读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问题答案。

  接着,全班有感情的朗读14-19自然段想想小麻雀和妈妈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从中你看出了什么。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重点理解课后练习第二题的句子,并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能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课后星号题中的那个问题。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

  3体验课文故事情节生动、细致,陪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

  作业2: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过不听父母劝告的情况,是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课后把它写出来。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时间控制1分钟)

  板书边写边讲:本节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母子对话:小麻雀充满好奇,充满疑问;妈妈则细心照看,再三告诫;第二个阶段是经历危险:小麻雀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妈妈奋不顾身,保护孩子;第三个是内心感受:小麻雀既高兴又难过。最后总结出全文的思想感情是:不听劝告吃苦头;经受磨练长本领!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求全面而简洁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体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打电话》是人教版五下第三组中的第四篇课文。这一单元是各种文学体裁的集中展示,《打电话》作为相声文稿入选其内。学生对相声并不陌生,但接触、学习相声稿还是第一次。相声稿正如相声这种艺术形式所要表现的意义一样,语言通俗易懂、明快动听、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用词俏皮、丰富多彩,而且字里行间充满幽默、夸张、诙谐、讽刺,让人忍不住开怀大笑,而笑后又有一番启示留心头:打电话要直奔主题、言简意赅,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如果啰嗦,不仅损害自身形象而且影响别人办事,还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这一意义是这篇相声稿所要传达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落实的,因此是教学的重点。作者运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则是学习的难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一下几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一步提高默读速度,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3.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根据上述目标,结合本文的文体特点和阅读地位,我认为运用大问题分块引领教学时效性会更强,教学块面也会比较清晰。在自由充分地读通顺的基础上,我运用大问题引领教学。

  问题一:这篇文章中的两个角色,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这一问题首先帮助学生概括了已知的简单的内容,即文章是分甲和乙两个角色写的,然后给了学生一个思考方向,那就是会选择哪个角色。这一选择背后的原因就是学生对文章说话量上的了解和说话内容上的理解。预计学生从量上谈原因会说甲说得多,乙说得少,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从内容上谈原因可能会说甲说的话有意思,会逗人发笑;乙说的不太好笑;甲说的话标点运用特别丰富,乙说的话标点不太多;甲说的话里有很多语气词,乙说的没有……我想,学生会依据问题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而有很多比较,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个性化的理解。

  问题二:在这篇文章中,你读到了那些有意思的地方?这些有意思的语言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相声的首要意义无非是想让观众开怀一笑,那么它的语言上必定会有引人发笑的地方。这一问题正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让学生浸润在语言中感受相声语言的幽默、风趣、诙谐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推断,学生会抓住“喂……喂……怎么不说话,哎呀,拿倒了!”“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等句子来谈自己感觉到的有意思,学生找到了,可以用模仿朗读的形式来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机地把相声语言幽默、风趣、夸张、讽刺的特点渗透进去交流,让学生不仅体会到有意思,还能了解到有意思的语言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来写的。这还不是内容教学的全部,还应该在学生说过笑过之后激发他们的思维:作者在逗引我们发笑的同时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有了冲击思维的问题,学生才会反复地咀嚼语言,明白其中隐含的意义。

  问题三:同样是对话,你觉得这篇文章和《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大家静静地回忆,细细地比较。

  这一问题主要落脚于对这一篇相声稿总体上的把握,了解其特点。通过与《小苗和大树的对话》的比较,引导学生去发现,同样是对话,访谈和相声不一样,前者所谈内容主次不明显,平等交流,后者一唱一和,主次分明;前者语言上尽管比较口语化,但用词还是挺讲究的,有些地方还是书面味儿很浓,而后者完全是为口头艺术的需要而创编的,因此,全口语化,文字中还保留了好些口头禅。这些特点的'比较、发现,为学生试着演相声做准备。

  问题四:通过对这一则相声内容上的了解和语言上的比较,现在,你觉得相声有什么特点?老师建议你结合电视上或是生活中看到的从形式上和内容上以及语言特点上等各个方面自由地来说说。

  对相声特点的梳理是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声,为讲相声做更充分的准备。在交流的过程中,伺机告诉学生“说学逗唱”和“抖包袱”等一些有关相声的基本常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浅层的理性认识的高度。

  最后,请学生与同伴合作,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排练,并在课堂上指名两三组表演。课外,布置学生搜集或创编一个相声片段,在“回顾拓展三”的“展示台”中再显身手。

  以四个大问题引领,从内容和写作特色等板块对相声稿这种语言体裁和相声这种艺术形式有了综合性的了解,而且化了解为理解,落脚到相声的表演。我想,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就已经与相声这门陌生的艺术牵手了。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黛玉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把它送到荣国府,与外祖母贾母一起生活。宝玉是黛玉二舅父的儿子,也是贾母的宝贝孙子。

  《红楼春趣》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曹雪芹用变化多端的手法,塑造了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教学中,简要介绍《红楼梦》、作者及写作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放风筝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小组交流中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在交流中使学生懂得多读书、多思考、多借鉴。

  教学本篇课文,要求学生能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通过这几个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赏析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

  1、学会课文中的“恰、屉”等9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想象等策略,大致读懂课文,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析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析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三、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对于《红楼梦》比较陌生,课文又是节选自原文,文中的很多语言艰涩难懂,甚至连读通都不容易;而且学生所掌握的《红楼梦》的背景知识和关于《红楼梦》的生活体验几乎为零,理解更为不易。因此,在教学中要致力于指导学生读通课文,通过课文中的相关描写了解课文描写的场景,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取代学生的阅读。”所以,本课时的教学,主要是学生的自读感悟和教师的引导并举,突出学生的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感悟语言文字。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在感悟的同时,也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体会语言、肖像描写。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播放《红楼梦》插曲,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交流并相继导入课题。导入课题后,为学生补充有关《红楼梦》、作者、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感受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提出阅读要求:自由读文,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通读顺,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自学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出来。

  (2)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激发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重点做好学生对课文朗读情况的检查,指名多个学生合作读课文,通过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引导学生把句子读通,把课文读顺。

  (4)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后,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文中描写的人物,以及人物外貌、语言的句段,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为了解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5)交流资料,说说读对文中人物的了解。在交流中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文中人物的地位,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内容,感受人物。

  (1)为了让学生较快地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首先提出阅读要求: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本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鼓励学生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阅读要求的提出其实也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3)在了解故事内容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本文记叙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放风筝的经过。在概括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明确本文的产旨,感受他们放风筝的自由欢乐,感受贾宝玉等对大观园美好生活的热爱。

  (4)在感受人物形象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然后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对哪个人物描写最多。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间的关系确定中心人物。引导学生从文中众多人物中挑选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例如,在引导学生针对文中的中心人物贾宝玉的交流中,结合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抓住对贾宝玉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看见美人风筝做得十分精致,心中欢喜;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便急得头上出汗,怕被嘲笑等,感受贾宝玉完全没有公子哥儿的架子,十分率直纯真。

  4、通过回顾全文,总结写法,引导学生再次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深入感受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总结在阅读中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5、在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中描写“凤辣子”的一个片段,感受作者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的妙笔生花,并仔细品味语言的精彩,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中国汉语言文学在表达形式上,在遣词造句上,在文字表面,在朗读感觉上所特有的魅力;引导学生感受读来朗朗上口的语言风格,感受明清小说“古白话文”特别的语言风味。受到没得熏陶和享受。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

  6、在布置作业环节,推荐学生从《红楼梦》中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阅读,读出《红楼梦》中悠久的历史,读出《红楼梦》中灿烂的文化,读出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独到之处。成功的将阅读的视野引向课外是必要的,课文的阅读仿佛是一扇大门,打开了大门,学生就可以从大门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而大门里的阅读给予学生的是“方法”──读懂人物方法。也正是这方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让语文课堂最终回归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去。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根据学生课堂上自主阅读中对课文的了解和感悟体会逐步形成的。内容简单,概括性强,有助于学生通过板书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主旨。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在选择这一课时,我的脑海中久久地浮现着王崧舟老师那一堂两个小时的《慈母情深》的课,那不着痕迹地引导与深情地朗读,激活了文字里的诗意,唤醒了孩子们的感觉,让学生读出了心酸,读出了慈爱。

  那么我在上这一课之前,我就在思考:我如何利用四十分钟的时间,既从王崧舟老师的课中受到启发,又根据自己班学生的特色上出自己的风格,使孩子们也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呢?

  下面,我就简要地说说自己的设计和想法。

  一、精选镜头,感悟深情

  《慈母情深》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亲情小说《母亲》。作家对母亲的描写并没有浓笔重彩,没有直白地流露,只是从富有生活化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细微之处体现出来,刻画了一个为生计疲于奔命的母亲,仍坚守着家庭的温暖,坚守着对儿女的希望。

  因此,我在设计时,教会学生自读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带着方法,通过自读,找出描写母亲的语句品读、交流、感悟,再从中筛选出几个镜头来细细体会。

  镜头一:工作中的母亲——劳累

  这个镜头攫取了几个描写母亲工作的段落,引导学生既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也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猜测母亲的生活状况,揣摩母亲的心理活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其中一组慢镜头和一组快镜头,写法相似,但描写出母亲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疲劳和忙碌。我引导学生从写法的独特之处入手,通过对比朗读、师生配合读等方式,感悟母亲这一慢一快背后的艰辛付出,更能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深刻领悟,再指导学生用朗读传情达意,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镜头二:给钱时的母亲——慷慨

  一个如此贫穷而劳累的母亲,当作者向她要钱买书时,她会如何呢?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母亲的用心,我先设想了生活中的母亲对自己的小气与节省,来反衬出对孩子的慷慨。这慷慨从一“塞”中流露得最淋漓尽致。有了前面对家庭情况的拮据和母亲工作的劳累的感悟作为铺垫,此时“塞”出的真情便水到渠成了——塞出的是心血,是慈爱,是期望……

  二、还原生活,引起共鸣

  于漪老师说:“语文与生活同在。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局限在课本中,必然远离实践。一定要打开生活的大门,让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学好语文,用好语文。”这告诉我们语文与生活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篇《慈母情深》便是作者梁小声在成功之后,回忆一件小事中慈母对他的期望与鼓舞,对他创作人生的影响。故事本源于生活,读来更是朴实无华,母亲的言行举止恍如就在身边一样自然。因此品读过程中,孩子们很容易回归生活,找到共鸣,设身处地谈出自己的感受。

  特别是文中慈母情深感动了作者,作者懂得回报母亲时,我设计了一组诗,由学生从生活中找镜头来填写,这既是对文中反复、排比段落的仿写,又能引导学生发现母爱,感恩亲情,达到更高层次的共鸣。

  当然,因为今天是公开课,学生面对这么多听课的老师,有些紧张,不敢表达,所以我特意把教学节奏放慢下来,引导时难免会有些啰唆重复,但是,我想只要能让尽量多的孩子们参与其中,即使超过一点点时间,又何妨呢?毕竟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和进度来拔苗助长吧!所以,这堂课虽留有遗憾,仍觉值得!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06-09

《语文》说课稿11-09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06-26

五年级语文《新型玻璃》说课稿01-09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说课稿11-24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01-16

关于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01-03

五年级语文《钓鱼启示》说课稿03-09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02-22

五年级语文范仲淹的故事说课稿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