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化学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说课稿 篇1
1. 教材分析
1. 1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1) 内容: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内容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燃料的充分燃烧,另一部分内容是从节约能源、提高燃烧效率的角度,说明研究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授课安排为1课时。
(2) 特点:本节内容有关理论的教学要求并不高,但重视对学生进行能量观点的教育;本节内容较多地渗透了化学社会学的观点,联系实际的面较宽;本节内容还安排了一个“要求学生就家庭所用燃料问题进行调查”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教材也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编入了一些学生能接受的现代科学知识,如资料中的火箭利用高能燃料的燃烧升空等。同时也编入了一个家庭小实验、资料图表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使家庭作业不仅仅限于笔答,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和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1. 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作为高中化学的第一章的内容,在全书乃至整个高中化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本节内容作为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正好符合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这是教材体系的总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本节内容与高三的“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中和热”等知识前后呼应。高一侧重介绍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基本概念,高三侧重介绍计算。这样做,通过教材精心设计知识的台阶,避免由于知识台阶设计不合理而使学生出现大面积的分化。同时,由于难点分散,也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关概念的教学放在高一教材中是通盘考虑整个高中阶段教学内容和要求的结果。
1.3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因此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即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重点,学生刚从初中上来,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有关燃烧的反应,但对化学反应中伴有能量的变化只有大致的印象,因而,化学反应中能量观点的建立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自学能力。又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化学实验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通过设置家庭小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学情分析
在初中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有关燃烧的反应,对化学反应中伴有能量的变化有大致的印象,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来探究化学中能量变化;同时,通过比较燃料的燃烧条件和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使学生乐于探究如何提高燃烧高效率、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等前沿课题。
4.教法设计
4.1课的引入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领取“常见的能源有哪些”、“初中学过的燃烧反应有哪些”、“我国的煤炭储量及分布情况”、“能源的利用与人类进步”等资料收集任务,每个小组推选一人在课堂上作简短汇报(每组限时1.5分钟),教师总结后引入新课。这样处理能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了解化学与社会和科技的密切联系。
4.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采取“引导—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已准备好所需化学物品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得出:铝片和盐酸反应要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要吸热,使玻璃片上的水结成冰。从而合学生进一步明确化学反应伴有能量变化,常常表现为热量的放出或吸收,并联系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总结出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不相同是能量变化的原因所在。这样处理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同时在实验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也对学生进行了能量观点的教育,突破了难点,这样也使学生获得自主发现的快感,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4.3燃料的充分燃烧采取“自学—讨论”的教学模式
在已布置研究学习课题“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质疑、集体讨论等形式,并创设下面几个问题:
(1)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2) 燃料不充分燃烧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3) 为使燃料充分燃烧,空气是否越多越好?
(4) 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采取哪些措施?
(5) 解决能源危机的途径有哪些?
(6) 高效、清洁利用煤的重要途径有哪些?
(7) 煤直接燃烧会对环境会产生什么污染?
这样处理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珍惜资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5. 教学过程
本节内容的教学过程设计总体思路为:
结合我国的国情
能量利用
引出
人类的文明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燃料充分燃烧
煤的综合利用
新技术的开发
放热反应 充分燃烧 充分燃烧
吸热反应 的条件 减少污染
6.反馈练习
由于本节课对理论教学的要求并不高,故本节课的反馈练习比较简单,以课本的课后习题为反馈练习。见课本P24。
7.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充分利用家庭燃料问题的调查报告。(最好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新意识)
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体现重点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量守恒
化学反应(据能量变化为)可分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E(反应物)>∑E(生成物)------放热反应(能量释放)
∑E(反应物)<∑E(生成物)------吸热反应(能量贮存)
二、燃料的充分燃烧
1. 条件:足够多的空气;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 实例:煤的气化或液化
三、当今能源技术及未来展望
化学说课稿 篇2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说课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考生不清楚围绕哪些内容进行展开说课。今天,中公教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爱护水资源》的说课范例,希望能够为各位考生的考前备考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护水资源》,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
《爱护水资源》教材主要介绍了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概况和爱护水资源两部分内容。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这种从事物两个方面认识事物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水资源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爱护水资源部分,主要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增强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从科学角度认识水的'积极性。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初三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尤其对于像水这种生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的事物,更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在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通过搜集信息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在学习后能够加强学生对爱水和节水的责任意识。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然界水的存在和分布,知道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情况,掌握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水资源概况,水资源保护。
【难点】
水资源的保护。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落实课程目标中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全面的发展,这节课我将采用信息搜索法、讲授法、多媒体展示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和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用投影仪播放节水标志,教师提出疑问,引出水资源的宝贵,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重视,引出今天学习的重要内容—爱护水资源。
环节二:新课教学
1.人类的水资源既丰富又短缺
(1)教师调查了解预习作业中搜集有关世界和我国储水量的信息,说明水资源丰富。
对于以叙述性材料为主的学习内容,我设计了学生信息搜索的预习环节,一方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对课堂上学生讨论探究打下基础。对于具体数据和图片的搜集更能直接的增强爱水、节水意识。
(2)淡水资源极度缺乏
淡水资源的缺乏与人类水资源丰富形成对比,从事物两个方面认识事物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水资源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更加鲜明的证实水资源的宝贵。
(3)我国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
教师通过了解学生搜集的信息和展示我国水资源总量图片和人均水量数据,说明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学生对于缺水几乎没有切身体验,但缺水的问题却一直存在。浪费水的现象普遍存在,运用学生们所说的浪费现象,进行下一板块爱护水资源的学习。
2.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节约用水可以从哪些方面做起,在增强意识的基础上,使之与生活实际结合,分享节水的具体实际行动,我们教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影响学生,改变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同时
运用20xx年7月紫金矿业发生铜酸水泄露事件,表明爱护水资源不单单要节约用水,还要防止水体污染。
(2)防止水体污染
我会组织学生对搜集的资料和教材中关于水污染的话题,讨论总结如何防治水污染,增强学生对污水处理时的科学理念。之后我会归纳总结工业、农业、人类生活三方面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及防治,使学生初步了解从哪些方面防止水体污染,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环节三:巩固提高
我会提问学生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是哪几天?激起学生对身边节水活动的注意,增强节水意识。在此基础上为同学们普及中国水周等节水措施。
环节四:小结作业
向每个学生发放一张生活用水调查表,了解各个家庭用水量及其是否做到节约使用。课后学生交流汇报,讨论有效建议,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
化学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行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北京市房山区交道中学的额尔敦朝鲁。我爱生育养育我的内蒙古,也爱我工作生活的北京。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级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我选择初三化学绪言的理由,这两句话高度概括了本课题内容在整个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确定课题之后我进行了初步思考,发现了最重要问题:目前师与生之间是陌生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发现,无论从课标要求或最近发展区理论都要求教师要了解和沟通学生,教学要从他们的学情出发。
所以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如下(见PPT),从调查的结果发现,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必须全面正确认识化学;二是要把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化学的动力;三是亲近化学,污染不是化学的错,是人类对化学的无知造成的。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依据课标制定了本课题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那么,师生之间陌生带来的问题如何解决?我想到了利用暑假解决问题。
原则:
1、“减负”原则;2、趣味性原则。
内容:
1、趣味实验。2、上网学习,分学习小组制作PPT汇报成果。
具体安排如下:
一是趣味实验。
内容:首先:学生想办法制得紫甘蓝菜紫色汁液。第二步:用碱面水和白醋做实验。第三步:从生活中找其它液体进行实验对比,并进行分类。突出化学变化到物质分类的规律性,落实对比方法和分类观。
二是上网学习,分小组制作PPT。
我们创建了针对初三化学的“未来化学世界的博客”。
主要意图:1、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提高兴趣,引导学习。2、初步培养接受、吸收、整理化学信息的能力。3、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表达、交流。
准备工作完成以后进入实施课堂教学阶段。
我从纵向: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怎么学化学;横向:意图—素材—知识—情感等两个维度介绍我的实施课堂教学情况。
“什么是化学”这个环节有播放燃放鞭炮视频导入、趣味作业和数学素材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步:课堂导入:播放燃放鞭炮视频导入。播放视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贴近现实生活。
导语:新学期开学了,对我们的一生来说都很重要的一门新学科要“开业”了,按照我们中国人习惯开业吧。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充气气球并扎破,制造思维冲突,对比研究提问。完成之后留课后作业,进行课堂延伸教育:上网搜索“鞭炮的历史”,渗透安全教育、环境低碳意识和历史文化教育。
第二步:趣味作业汇报。(展示图片)这是学生做的情况和收到的汇报作业。该环节主要落实学科思想为:1、初步了解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2、渗透分类对比的学科思想方法。
第三步:利用数学素材。(展示图片)我在课堂上利用了三角形稳定而四边形不稳定这一学生熟知数学素材。数学学科的结构与性质关系与化学学科不完全相同,但现象背后探究本质的科学意识完全相同。化学变化与物质的内部(微观)结构有关。
完成三个小环节的学习之后,化学的定义就呼之欲出了。在“什么是化学”这一环节中学生利用了三个素材知道了化学的定义,并有了好奇-成就感-欣喜的情感体验。
那么,这样的学科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为什么学习化学”这一环节首先讨论人类历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火的控制和利用入手的。让我高兴的是就此问题学生们课后在博客中留言进行交流。
第二步交互讨论青铜器到铁器和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并引向现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进入了下一步骤:学习小组展示汇报。首先是化学之美:该小组展示奥运烟火到上海世博烟火,并提出了问题,利用教材上的素材展示了化学的美丽和神奇。
当学生展示第二个主题“衣”之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材质的衣物让同学们触摸材质。当他们翻看标签的时刻及时渗透:查阅资料是认识物质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这一学科方法和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用于改善我们的现实生活品质这一重要的科学观。
除此之外还有“食”、“住”、“行”等主题。下面部分展示一下“住”这一主题的学生展示情况。(播放学生展示视频1分钟)
学生的有些话语显得稚嫩,但他们准备的材料和内容远远超出我在博客中提供的素材。我发现,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发挥他们的潜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实际上,前面的`了解“什么是化学”的过程是学生的认识从生活到化学的过程;知道“为什么学习化学”的过程是学生的认识从化学到生活的过程,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这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了化学是什么样的学科。我以环境科学、医用化学和生命科学为例让同学们感受了化学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学科。
在“为什么学习化学”这一环节中学生利用了这两个素材和网络资源等素材了解了简单的化学史和材料、能源、生命科学是化学研究的领域,并有了惊讶-思考-感叹-荣誉感到决心学习化学的情感体验。
那么,这样的学科我们怎么学习呢?我选择了化学实验方法、微观视角和化学语言工具等三个内容。
首先,演示趣味实验。实验设计非常简单:NaOH溶液滴加酚酞→加入过量稀盐酸→加入碳酸钠粉末。形象描述为:“白酒变葡萄酒”、“葡萄酒变白酒”、“白酒变汽水”。主要意图:突出重点并与暑假趣味作业相呼应。
第二步:宏观微观视角。
课堂上以讨论数学学科中的线-点关系为例引入微观视角,并播放了一段视频。因说课需要以六倍速度播放。
(视频播放)旁白:浩瀚的太空中寻找地球,穿过大气层,以一滴水的视角进入海洋,继续进入海洋生物体内,最后到达微观视角。
该视频中涉及到宇观、宏观、介观和微观,面对学生我们只强调宏观和微观即可。该环节通过视听立体感受微观和宏观视角的不同。
第三步:在前面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有趣的科学想象。
关于未来医学的有趣想象:
人造机器人,机器人再造小机器人,小机器人再造更小机器人,如此往复,最终造出来的小小机器人小到直接进入人体内修复损伤器官和部位,达到无痛治疗而痊愈的目的。
该环节中升华学生的感受,通过美妙想象激发学生的美好憧憬和无尽的向往。
第四步:讨论水的各种表达方式。
在关于几种表达方式孰优孰劣的讨论中学生的意向很快指向了水的化学式。化学式是以模型化思想为基础的。模型化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思想。理解运用数学、物理公式和化学用语,甚至书写某体裁文章都是以模型化思想为基础。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最佳模型的选择过程。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工具。
我在“如何学习化学”这一环节中选择了化学实验方法、微观视角和化学语言工具等三个内容。对于我们农村中学初三毕业生中40%左右的学生来说,初三化学是他们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系统学习化学的机会。我想二十年之后他们还能回忆起来的初三化学的记忆就是初三化学的核心。那就是实验方法、微观视角和化学语言工具了。在这环节中学生利用了这几个素材,知道了实验方法、微观视角和化学语言工具,从而有了意外-思考-想象-向往的情感体验。
这是课堂教学三个环节。
下面是课后作业:写一篇短文:《假如没有化学—写在化学第一节课后》要求完成初三化学学习后再写一篇《假如没有化学—写在初三化学毕业之时》进行对比,让学生感悟自己的成长。
课后调查:
你喜欢化学吗?所有同学都回答:喜欢化学。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假如你要成为化学家,你想研究哪方面的化学?
学生回答主要有两个方面:
1、暑假学习交流的主题。2、41.7%的同学填写了想研究医药方面的化学。
今天不一定决定未来职业,但这种愿望是同学们继续学习的动力!也是我觉得这节课成功的地方。
不难发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触动孩子们内心世界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会带来无尽的前进动力。
结束语:
在设计、备课、上课、反思、整理说课稿的过程中我真切体会了“功夫在课下”这句话的含义。
备好绪言课备的不只是一节课,是整个初三化学,甚至是整个基础化学教育。
我想,对一个老师而言,用心上课就是最好的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化学说课稿 篇4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两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通过教学,我做了以下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对学生原有知识、能力的认知不够,对初中学生已接触过的知识重复再现。例如:金属与酸的反应。我设计了盐酸与镁、铝、铁、铜分组探究实验,希望能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而这个知识点初中已经出现过,因此学生探究起来,好像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而是对初中知识的实验验证。
化学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教学中我大胆创设情境,使学生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而我戴的戒指是真还是假的呢。请你学完本节课后设计方案鉴别我戴的黄金戒指的真假,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因此化学教学,要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上的反思
我把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确定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对此知识只不过是知识的再现。因此我觉得教学的重难点把握是否正确非常的重要。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①语言功底:通过这次展示课我发现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教师非常重要,教师的语言逻辑性要非常严密,推导流畅,过度自然。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②板书的设计: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
③多媒体的使用、学生实验操作的引导: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主要是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同时注意尽量简单避免玩花俏以防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实验之前,正确引导学生实验,同时提醒学生实验的安全以及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异同,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同时与成功的实验进行比较,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的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实验。但在课后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学生的参与:由于本课我主要是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在学生之间交流时,提醒学生学会倾听。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在教学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让化学知识回归于生活:提供生活案例,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如:A“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当黄金,进行欺骗活动,你会不会上当受骗?你有多少种办法区别黄金和黄铜?”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就连平时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也参与了讨论。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设计的方案有①测密度②测导电性③用牙咬(硬度)④测导电性⑤用火烧(真金不怕烈火炼、是金子在哪都发光)⑥?⑦?B“酸菜鲜鱼汤”是某家饭店的招菜,店老板反应盛汤的的铝锅很不耐用,没用多久锅底就漏洞了。请你分析一下这主要是为什么?
四、对教学小结的反思
我主要通过学生自我小结,培养自主生成知识的能力。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堂小结,不仅能使所学知识得以归纳、总结、概括和升华,而且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深化记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广阔性和整体性。
以上是我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反思,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谢谢!
化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对电池也有所了解。学生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学生对本节课会有所期待。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 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
新浪微博:广东省教师考试网
② 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 过程与方法
① 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 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②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该内容特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电子在原电池正负两极转移的微观模式。
五、说教法
教育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开了实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更好地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中还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
新浪微博:广东省教师考试网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需要,采用分组实验探究、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实验-观察-讨论-推测-验证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和构成条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说教学过程
教与学是有机结合而又对立统一的,良好的`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一)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建立新思维
我邀请学生一起动手利用西红柿,苹果让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在这个现象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1) 引导学生复习金属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提出问题:
锌和稀硫酸反应的类型属于哪一类?
这个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用双线桥法表示锌和稀硫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以及数目?
(2) 通过分析锌和稀硫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做出大胆的假设:如果让锌失去的电子在闭合回路中发生定向移动,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从而引导学生设
新浪微博:广东省教师考试网
计出电子定向移动的闭合回路,得到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图。
(3) 通过分析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产生电能,依据能量守恒原则,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那么电能到底是什么能转化而来的呢?和学生一起分析从而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
这种通过问题情景的引入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又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入学习主题,避免思维的盲目性。
(二) 师生互动,传授新知
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分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两部分。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分组探究,再结合设疑法,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1. 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教学:
教材中“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这一讨论题,问题过于空泛,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单纯的讨论可能会无从谈起。因此,我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依据之前设计出的铜锌原电池装置提出回题:如果更换铜锌原电池中的部分电极材料,那么电流计的指针依旧会发生偏转吗?得到实验方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设计的实验方案,我把学生分为四大组,共八个实验,通过分组对比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的不同,分析可能的原因,交流讨论,得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
原电池原理教学时,我采用问题引导,动画演示,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微观示意图,使学生直观的观察到原电池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如电子的定向移动,以及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引导学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在初中物理已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通过电流的方向来确定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总结判断正负极的其他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大脑中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
最后利用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释在新课之前的实验现象,说明苹果,西红柿中含有电解质溶液,和铜片、锌片以及导线共同构成了一个原电池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通过这个现象的解释,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化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化学说课稿06-14
化学《钠》说课稿12-07
《化学平衡》化学说课稿11-22
《化学键》化学说课稿03-14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03-13
化学式说课稿07-06
高中化学经典说课稿06-26
化学元素说课稿03-08
化学键说课稿12-07
《化学键》说课稿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