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密切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观察和体验,认识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是我们生活的必需,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的空间的事实,了解自然环境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自然环境等概念。 能力目标:理解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活的必需,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屋子条件。
2,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以食物链和生态平衡为例,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法,当堂训练法。
三、说学情
经过一年半的初中生活,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学生通过思品,地理,生物,语文等课程的学习,对于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自然环境,是为了和生态平衡等知识有了初步认识。这些为学生学习本课提供了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但学生的活动范围和认知水平还是有限的,老师应该指导。
四、说学法
学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知识迁徙法。
五、说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学生外出旅游的照片,请大家说说为什么会把这些美景收入镜头。 教师引导:大自然是美丽的,神奇的,无私的,它孕育了人类的生命,赐予人类富足的生活,让人类在他的怀抱里创造和享受人生。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
讲授新课
1.生活的`必需
步骤一、将全班学生分成男女两组,说说人类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依赖哪些自然资源,将列举的自然资源写在黑板上。
步骤二、每组派一名代表把板书的自然资源根据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分类连线。 归纳: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的生活每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我们应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奇趣大自然
教师引导:课前,同学们对生物多样性有了简单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
(1)生命是生物多样性?
(2)目前人类发现的物种大约有多少?中国大约有多少物种?请简要介绍一种你最感兴趣的物种。
(3)你认为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哪些帮助?请举例说明。
(4)现在,物种减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你认为这种现象会对人类产生影响吗?请举例说明。
2.生存的空间
教师引导: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已经有三百万年的历史了,我们利用大自然的馈赠不断发展壮大。同学们对我们的生存空间有多少了解了?
3、生态系统
课前分好小组,布置研究的问题,课上进行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
(1)多媒体课件展示讲解什么是生态系统。
(2)多媒体展示本小组设计的食物链,并加以说明。
(3)展示因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带来损害的事例。
教师引导: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看似不相关的东西却又紧密联系。人类与大自然就是通过食物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生态系统。因此,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一切生命。
4、 寻找家园
教师引导: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和环境不断恶化,许多人开始为人类的生存空间担忧。一方面,人们倡导保护坏境;另一方面,人们开始为人类的生存空间人们开始探索新的空间。现在请同学们也加入到寻找新家园的行列中。
活动步骤:将学生分成六组,交流新家园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适合人类的生存发展,人类在短时间内能否找到新的生存空间,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自然环境等概念,知道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我们要形成爱护坏境,保护自然,尊重生命的观念。
语文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选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我选我》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本单元的整体设计是围绕着学生生活编排的,评选班干部是我们学校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其实就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选自己的现象是非常正常的,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王宁小朋友自己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说明了一个人要自信,要敢于表现自己。
“我选我”,这是多么简单的三个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小学生。“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本身。
就本节课的识字教学,看似简单,但对于全班中下游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怎样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认字,学字,怎样能让学生将这些自学的又快又牢这是本次说课的重点。就本节课的识字教学来看,主要有这几个字比较的难认,难写,“委、员、补、室、悄、愣、切、掌”
结合本课的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人民服务。
这一课时的重点是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体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这节课我创设了同样的教学情景,来增强教学效果。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一节好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的快乐,学的有兴趣,一节好的课还必须让学生学有所得,快乐有收获的一节课才是成功的课。
而识字教学只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它是一片完整课文的局部,识字教学要服务于课文的学习,但就低年级来说,识字、写字教学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何将识字教学完整和谐的融入一片课文的学习中,就成为教学方法的重难点。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理解学习,点拨引导法,讲授法,通过系统的引导,在交流学习中掌握生字,理解生字。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结合拼音独立拼读,交流识记方法,反复朗读,结合课文读等方法,让学生多读,熟读,熟能生巧吗?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公分四部分进行:第一步、情景导入,让学生在交流谈话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课文生字;第二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生字;第三步,让学生分段朗读,纠正学生的读音,指导学生朗读。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教师亲切地问,体会亲切的含义,指导学生朗读王宁的话,重点指导读出自信坚定的语气,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一名合格的劳动委员和一位合格的小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关心集体。
第四部进一步朗读课文,巩固生字。
因为这篇课文的情境完全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我首先创设情境,也为我们班补选一名劳动委员,在交流与谈话中老师逐个板书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劳动委员、补选,谁呢,教室,静悄悄,突然,愣住”,帮助学生认读生字,交流识记的方法,初步掌握读音,初步在情境中理解感受词意。
接下来,话锋一转,在遥远的北京育英的小学二年级二班也正在开办会,补选劳动委员,让学生带着刚刚认识的字再次走进课文,通过读课文进一步学习生字的,掌握生字,理解生字。
然后让学生分段读课文,教师结合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气氛,理解王宁我选我的坚定与勇气,更看到王宁的那一理智——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培养教育学生服务于人的意识。在朗读的过程中继续学习生字“转学,亲切,集体,掌声”。在朗读指导中感受亲切一词的含义,读出温和轻柔的语气。结合实际理解关心集体的做法让学生及明白做一名合格劳动委员的标准,更明白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必须有关心集体的意识和做法,使学生既认了字又懂了字义。
最后,既是学习又是补充,同时还是检查,再结合黑板板书的生字,再读,找小老师读,同桌检查等多方位掌握生字。
课文学完,书写生字是重点,学生都认识了生字,如何将他们写得对写得漂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我结合在黑板上板演的教学方法重点指导“室校班”,其他字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在田字格中临写,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老师巡回指导的方法学生独立书写。
总之,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受益终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探索与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定位
《童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一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是清代作家沈复的作品。课文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这是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在初中语文的起始阶段中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
2、课程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编写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方法,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第一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悟写作意图;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本课的要求是反复朗读,感知课文整体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部分字词含义,理解作者儿时富于想象、幻想的性格特点。
四、说教法
根据第一单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的教学要求,我将采用朗读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朗读来品味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用讨论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五、说学法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保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本课教学我将给学生以下指导:
1、教给学生朗读和背诵文言文的方法。
2、教给学生理解文言词语、读懂文言大意的方法。
3、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质疑,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六、说教学设想
教学本课,我采用“线索式”教学思路,即“一线串珠”式的`整体阅读教学思路,这是一种创新式的教学思路。用钱梦龙老师的话来讲,就是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这个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并在探讨这个目标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这个关键问题就是“怎样理解文中的童真童趣。”我设计了如下步骤:
1、感知童趣: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教师范读进而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观,训练学生感知文字的语感,初步感知童趣。
2、理解童趣:通过默读、质疑、讨论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理解童趣。
3、品味童趣:通过讨论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身体验品味童趣,进行情感教育和感情熏陶。
七、说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展示媒体,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情境导入,激发共鸣。
(二)感知童趣
1、朗读并运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学会朗读。
3、学会表情朗读。以趣激趣,教会朗读方法。
用好的朗读,诱发兴趣,培养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主动性。
(三)理解童趣进行分散性学习:
1、阅读、质疑、讨论。
2、理解字、词、句。
3、讨论,解疑。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品味童趣进行集中性学习:
讨论三个问题:
(1)文中哪个词最能表现独特的心灵感受呢?
(2)很平常的事物,作者为什么会觉得这么美丽而奇特呢?
(3)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体验吗?这些问题的设计
1、帮助理清思路并理解“物外之趣”。
2、联系生活,引导体验并获得情感的熏陶。
3、同上
(五)课堂训练
指导背诵。检验学生掌握文言词语的情况并积累词语。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二。达到朗读成诵。
检验学习成果,积累文言词语。
(六)课外延伸以“童趣”为题,写一篇的短文,突出“童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维的能力。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峡》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① 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特别是朗读能力,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② 在品味文章诗情画意的基础上,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 在七年级基础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为今后学习文言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是: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故此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在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辅助手段:
用幻灯片演示三峡风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
1.导课
学生谈自己对三峡的印象或想象,其目的是为了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整体感知
旨在让学生通过听读、试读、评读、齐读整体感知课文,体悟文章的情感。着重体现《新课标》“在教学中尤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3.研读课文
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学环节,旨在突破重难点,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此环节,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训练。具体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对作品中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步骤采用师生互动方式实施,以求更深入理解课文。
第二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这是基于《新课标》“重点考察学生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设计,采用小组合作实施。
第三步,理解成诵。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重在积累,特别是在理解基础上积累,当堂成诵,既巩固了积累,又体现了理解的要求。
五.课堂评价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体现这一要求:
1.突出语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侧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评价,侧重对文章情感体验的评价。
2.评价方式的多样灵活。评价是双向多维的行为,所以评价中要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3.评价中应尊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如梦令》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词。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诗文精粹”。《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代表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途中误入藕花深处,把栖息的鸥鹭都吓飞了,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新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藕”这个生字,初步了解词的相关知识,理解、感悟词意。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有地吟诵词,掌握学习词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品读词句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意境,感悟词人快乐的心情以及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只有入境,才能悟神”,我把想象意境,诵读感悟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这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以读代讲教学法”。
2.学法: 边读、边想、边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并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
著名古诗词评论家张中行先生曾说过:阅读古诗词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透过语句及意义而唤起诗情,走入诗境。鉴于这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情趣
感受词与诗的不同之处就是我这堂课开始的目标,课前我播放歌曲《月满西楼》并同时出示歌词,也就是李清照的《一剪梅》,让学生去感受词的特点并相机交流,学生可能会说:词可以当成歌词唱、词的句式有长有短、有的词分上阕和下阕、词有词牌名等,此时教师出示词的知识,全班齐读。教师揭示课题以及作者,并加以解释。
在“大语文”环境下,让课外阅读走进课堂。课前播放《月满西楼》并出示歌词,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词的特别之处,渲染优美的文学意境,唤起学生阅读的期待,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和热情。
二、初读体会,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可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与灵魂,只有静下心来读进去读上心、才能有所感悟,引起情感共鸣。因此,课堂上只有引导学生充分的层层深入的读,才能达到感悟词意、词境、词情的目的。
在初读前,我会范读词,接着,我提出自学要求:学习古诗词,就要利用全身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倾听,用大脑想象,用心感悟,用嘴巴吟诵。然后,我就让学生自由练读,并指名展示朗读。在这里我故意将检查自学说成展示朗读,虽然只是字眼的差别,但这样说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接着,我出示字词的注释,让学生按四人小组分组学习,尽量用自己的话讲词的大意说一说。
中国的古诗词凝练,含蓄,你能找出这首词都是围绕哪个字来说的吗?学生会找到可能会找到“兴”、“醉”、“记”这几个字,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哪个更合适,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醉字既表示景色美,更表示诗人内心陶醉,所以最合适。此时追问:李清照为什么而醉,引导学生再读词,找出词中描绘的画面。交流的同时,相机板书:西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三)、品读赏析,感悟醉意。
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因此,想象意境,领会诗情,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李清照的《如梦令》向我们展现了“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一幅幅流动的画。
1、溪亭日暮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想象:在潺潺的小溪边,作者眼前全是美景,嘴里还品尝着美酒,甜甜的,一直流到心里。耳畔似乎听到了 _______________,还可以闻到___________________。这可真是全身心的感受啊!在这样的地方欣赏落日美景一定更加诗情画意,瞧:此时教师边出示落日精美图片,边带领学生配乐诵读《三亚落日》中的段落:活跃了一天的太阳……在描述画面的过程当中,情不自禁的吟出经典的诗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景色让李清照醉了,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醉意。
2、藕花深处
欣赏着这样的美景,品尝这美酒,李清照不知不觉就醉了,直到兴致满足了才回去,一不小心就进入了藕花深处。读到这个词语,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放眼望去,荷叶___________________,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有的__________________,仿佛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到这儿,我不禁想起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朗读把想象到的画面展示出来,表现作者内心陶醉。
3、一滩鸥鹭
如果说前两个画面都是描绘了静态的迷人风光,那么这个湖面这是动态的画卷。我会这样导入:钻进了这么美丽的荷花丛中,李清照又怎么分得清哪里才是回家的路呀!于是她——(引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读到这句,你又仿佛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学生可能会想象到能看到李清照在奋力划桨,听到哗哗的水声和李清照爽朗的.笑声。最后,学生依据脑海中的画面感,自由读全词,读出美感以及李清照快乐的心情。
这一部分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借助这些词汇想象画面,想象放飞了孩子的心灵,唤醒了孩子所有的感官,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我还注意融入一些旧知,比如《三亚落日》片段和诗句的积累,使学生旧知与新知产生联系。
三、联系背景,升华感情。
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学完词,你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提出李清照为什么会这么快乐,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李清照生活背景。学生通过阅读会发现,李清照早期生活环境优越、家庭幸福,婚姻美满,使她的生活多姿多彩,充满快乐。所以她才会牢牢记得这样一次快乐郊游的经历,所以在文章一开始,就写下了“常记”。融入你的理解,再来读读这首词,读出快乐、自在、幸福的感觉。
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随着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的不断提升,朗读的要求也是由浅而深的。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个性化的题目,既然词可以唱,那么这首词就是什么样的曲调,你能用你的理解来唱一唱吗?老师也想来唱一唱,你们想听吗?
总之,“熟读、想象、描述、体会、品味”的古诗词教学模式,以古曲、古韵、古风、国画使学生充分享受古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凝炼美,将学生带入中华民族传统的、博大精神的璀璨文化之中。
四、作业设计
【必做题】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如梦令》。
【选做题】
1、搜集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读一读或唱一唱。
2、选择词中三幅画面中的任何一幅,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 李清照
溪亭日暮
醉
藕花深处 乐
一滩鸥鹭
好的板书应该做到紧扣中心,简洁明了,所以我这样设计围绕醉字,紧抓三个画面展开想象,表现作者内心的快乐,使学生一目了然,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地印象。
语文说课稿 篇6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课《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的双手装点家园,装点生活的美好品质。
我结合《语文课标》提出的要求和本课的内容,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最密切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运用多种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录好词佳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并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过程】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面对这样一篇诗情画意的文章,让学生充分地读,无疑是理解、体验的好方法。教学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读中感知
上课伊始,教师配乐情境导入,把学生带进恬静迷人的乡村。然后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
《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生主体参与,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读”“议”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先读后议,边读边议,议后再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喜欢的方法来学习。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走进小组中,成为一个倾听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转变成引导者。学生汇报时无论怎样说都是自己通过读课文所获得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教师不必过多讲解,只适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即可。
三、读中积累
教师在学生汇报时适时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能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语感。然后回顾课文揭示写作方法。最后,进行阅读拓展以此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总之,在教学中我力图做到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并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合作学习的群体作用。
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的简单认识,但课堂是多变的,对于出现的不同情况我将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语文《赵州桥》说课稿07-14
语文优秀说课稿11-05
语文《水》说课稿01-04
语文《猫》说课稿01-05
语文说课稿11-06
经典语文说课稿12-01
语文说课稿03-25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8
语文《手指》说课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