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地理说课稿模板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理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理说课稿 篇1
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东南亚。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东南亚》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的内容。教材的内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它是新课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尤其是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和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题目较多。
学生情况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读图、识图的能力较差 ,需要在讲课过程中多练习,但同学们对新知识有特别大的好奇心,渴求知识的眼神令人感动。他们思维活跃,爱看图、好讨论,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2)、能说出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含义和重要性。
(3)、能说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4)、能说出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以及山河分布规律。
能力目标:
运用地图能说出马六甲海峡重要的地理位置;说出城市的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情感目标:
了解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后,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及分布。
难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
解决方案:以上的重、难点都是通过读图、识图来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提前发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可以做到重点和难点提前感知,有助于优生的培养。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讨论提纲,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培养用图习惯。
下面进入教学过程: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实际,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个问题十字路口的位置。本环节通过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范围、地形、主要政治区域和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
第二个问题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本环节通过出示一幅与纬度位置有关的东南亚气候图,让学生观察图对东南亚的气候先有所了解,再出示一幅和气候有关的游戏类幻灯片请学生帮忙选一选五一想去新马泰旅游要带下列哪些东西?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增强对东南亚气候的记忆。之后为了强化记忆再出示一幅气候图,用列表的形式展现东南亚的两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以增强记忆。关于东南亚的农业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出示几幅水稻劳动生产的场景,让学生知道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再出示一幅其他主要农作物分布图,掌握东南亚除了水稻以外,还有橡胶、椰子、油棕、焦麻等农作物。并通过连线的'形式掌握东南亚各国农作物的分布情况。以上这些图片的出示按由浅到深的顺序逐步出现,面向全体的同时,也使基础差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个问题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出示一幅东南亚河流与城市分布图,让学生动手与动脑、动眼相结合,回答图中出现的问题,之后列表总结。这样处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目的。
最后一个问题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因为内容简单所以只是出示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华人华侨的数量,以显示其比重,最后得出结论。因为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所以东南亚的国家利用本国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为此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旅游项目,为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整个的教学过程始终坚持以训练学生读图、识图,培养地理基本技能为主,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最终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反馈中注意做好总结,以便让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即可以增进了解,又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从整体上发挥潜能,使自己得到提高。
地理说课稿 篇2
一.地位与作用:
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没有水地球上将不会有生命的存在,水资源是相当的重要。而当今世界,水资源的问题却十分严重,缺水、水污染和浪费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城市面临的问题,因此,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水资源,认识水问题,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②树立正确的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难点:
①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②树立正确的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法运用
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图表展示直观教学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点: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
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
学法指导:
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以关于水的谜语导入本节课。
(设计意图:由提问导入,揭示课题。通过提问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回忆与水有关的生活,引发学生课堂对话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提问)水对人类这么重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水又是怎样分布的呢?(多媒体动画显示地球上水体的比例)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对水资源的紧缺有了深刻的认识。) (承转)在我们刚刚进入的这个新世纪,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严重的资源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5页下面一段话,讨论全球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到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树立水资源危机意识。) (承转)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严重的资源问题。我国的水资源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课件展示)资料1:图片“我国大部分城市供水不足”
资料2: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状况。水资源总量大小居世界前几位的国家依次是:巴西、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印度尼西亚 、中国。从人均水资源状况来看,中国人均水资源是巴西的1/16 ,俄罗斯的1/10,加拿大的1/50,美国的1/5,印度尼西亚的1/7。
(提问)资料反映我国水资源存在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地理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引导)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除了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不足外,还有哪些?
(课件显示)漫画就地取“材”
提问: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望。)
(播放视频)“水资源污染”
(提问)结合漫画和录像,请你说出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情境中受到熏陶。)
(教师承转)除此以外,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还有哪些呢?
(课件展示)漫画“熟视无睹”
(提问)这幅漫画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树立节约意识)
(提问)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呢?对此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答)
(活动)请结合我们身边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也画一幅漫画。
(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承转)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也是导致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之一。
(投影展示)图片: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 (提问)你从图上读出了什么信息?我国的降水在时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它对河流的水量和汛期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降水分布与水资源分布之间的联系。)
(提问)水资源时间上分布不均会造成什么影响?
(引导)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投影:三峡水库风景图)让学生结合收集到的.资料,简要介绍三峡的功能。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加深水利设施在水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承转)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在空间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课件展示)水资源空间分布图
(提问)从这幅图上,你能读出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总结出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状况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引导)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什么措施呢?
(投影)“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介绍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情况。
(设计意图:从工程的决策、投资、功能、意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承转)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课件展示)“节水标志”(问题)请同学们说说它的含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师总结)面对如此宝贵而又紧缺的水资源,我们只有像爱惜掌上明珠一样爱惜它,人类才可能继续生存发展。
(学生活动)下面请同学们以节水惜水为立意,设计公益广告用语,提醒大家珍惜水资源。
(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本课小节。
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面对如此宝贵而又紧缺的
资源,我们只有做到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才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四)、作业: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
第三节 水资源
水是宝贵的资源
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空间上:南多北少。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设计意图:板书是课文最精彩的概括,又能体现文章的灵魂。“水是宝贵的资源”用彩色表现出来,是想体现水的宝贵。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用红色表现出来,意在树立学生节约水资源和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地理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的最后一节内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却是绝对的。“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是地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压轴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同时也是为以后的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点作一个铺垫,因为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征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引起的。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高中的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于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未成熟,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因此要结合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有形象具体的感知,而学生要学会分析案例来掌握本节知识和锻炼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实践能力等。在教学时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突出学生的体验、感知以及归纳总结等环节。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说出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通过阅读地图,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3.感受环境的整体美与和谐美;激发探究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的兴趣;增强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难点: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地图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将采用创设情境导入,上课伊始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么喜欢旅游么?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我们看到的景色有什么区别?并PPT展示四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图片,顺势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导入法直观简洁,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教学
1.陆地自然带
首先我会在大屏幕投影图3-2-5,引导学生在从这幅图片中观察我国南北方气候有怎样的特点?植被有什么特点?学生认真观察并从图中获取信息。
学生回答之后,我会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南方纬度低,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大,地表面获得太阳光热量多,所以气候炎热、气温较高;而北方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光热少,所以气候温凉、气温较低。北方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纬度地带性
在学生了解原因后,我会让同学们再仔细读图,看看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的自然带也具有这样的分布规律呢?学生从图中分布可以看出,这种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而不同的.热量条件又会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因此,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实际上也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3.经度地带性
紧接着,我会提问学生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多雨而内陆地区干旱,自然带又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可以根据前面的分析思路得出原因:因为我国东部靠大海(太平洋)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样,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干湿状况,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
4.垂直地带性
在了解了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之后,我会展示PPT“乞力马扎罗山的自然带谱图和卫星云图”思考自然带谱是怎样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从而引入垂直地带性的讲解。
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问题答案: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山地的水分条件及热量条件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因此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受水分和热量共同影响。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等抽象知识。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这里我会请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让学生思考该规律在全球是如何分布的。首先我将给出全球陆地自然带图和全球气候模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两者的对应性。一方面回顾全球气候的分布,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陆地自然带的理解。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突破重难点。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大家都会看到哪些自然景观呢?
【设计意图】有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能完成知识建构的补充,以及有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七、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我采用的是纲目式的板书,它能够体现我的教学意图、落实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地理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先就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的内容作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地形和地势》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认识过世界不同区域、国家,对所涉及的地区和国家的地形地势已有所研究,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一般来讲,我们在研究一个地区和国家时,都会先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因为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形成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才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环境。中国地形和地势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
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通过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 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
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利于学生掌握中国的地势特征,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研究这种地势特点对中国气候、河流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3、我对教材的处理
明确了教学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内容体系后,我结合自身的业务素养、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环境的特点等条件,对教材进行如下的处理:
1)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心智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地图,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能结合自己认知,谈出我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教学的容量,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地形地势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了 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地势、地形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三级地势阶梯分布的空间观念的形成,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2)确定教学方法——说教法
明确了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后,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我决定在教学中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读图分析、讨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板图板画等方法和手段,完成课标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能力上得到发展,知识上有所收获。
二、教法设计:
1、以问题情景为主线,丰富的学生活动为主体。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交流合作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更生动直观。
3、注重地图教学。
三、学法指导:
因为初二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学生需要 课前收集资料,课上有动手、思考、合作、竞争、交流,分享成果等全方位参与体验学习过程的机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四、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首先在导课上,我采用的是过渡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国多民族、多人口),这么多的人口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用这样一句话,从我国的人文环境学习导入到自然环境的学习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地形地势到底有何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使用中国地形图,分析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拔高低情况,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
2、借助三级阶梯示意图和教师的板图,掌握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3、借助中国地形图,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讨论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水能资源开发和交通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一、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 地势特点
2、 三级阶梯的特点及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3、 影响:(1)气候
(2)河流
(3)交通
3、课堂小结
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记忆,为后续的中国气候部分教学内容作好铺垫,使教学活动得以延续。
4、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23页活动题。
地理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下册“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一章中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影响》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说起、阐述我的教学观和教学设计。
首先我对本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的自然、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传统地域文化包括很多方面,教材选取了民居、服饰、饮食三种,因为它们既可以代表地方文化特色,又能给学生直观感受,同是时又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自然环境深深影响着文化的起源和兴衰。这一部分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归结,又是学习区域特征和差异的基础。
根据课标要求、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主要的民居形式;了解主要少数主要少数民族服饰特点;了解我国主要地方菜系。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说出我国不同地区民居和服饰、饮食的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了解,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地方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
依据课标和本课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说出我国不同地区民居和服饰、饮食的特色。
由于初一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将各种地理要素综合在一起分析得出结论比较困难。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待进一步培养,所以理解我国不同地区民居和服饰、饮食的特色的原因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呢?
那就要采用相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无定法,以学定法”,“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课学生宜采用地理观察法、分析综合法、对比分析、读图思考法,自主探究来进行学习。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需要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新课程倡导改变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如何在本课中渗透学法呢?
第一,运用地理图像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重要载体。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培养学生用地理的眼光观察地理事物,对地理图像、地理事物进行理解、想像、分析,利用景观图片理解我国不同地区民居和服饰、饮食的特色.
第二,在合作中相互启发。通过对主要民居形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相互启发,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学习。
第三,在探究中掌握学习方法。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民居和服饰、饮食的特色的探究学习,让学生掌握地理观察,地理比较,分析综合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引导和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认识方法,需要有大量丰富、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实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我选取的主要教学手段有:利用课本景观图、地理图册有关景观图、地理填充图册、师生收集的资料和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作适当修改后为我所用。
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能将我国不同地区民居和服饰、饮食的特色显示在屏幕上,利用丰富的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地理问题。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观到抽象,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是充分挖掘这些地理图像图表资料的功能和内涵,灵活选取和利用,服务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习,体现地理教学特色。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出,在学生困惑与思维的障碍处予以启发,在学生思维困顿与卡壳处相机点拨,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愤启悱发,举一反三”。
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认识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需要,在本课中,我将采用图像导学、问题启发、合作讨论等相结合的教法,以合作讨论为主,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根据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教法。
学法、教学手段、教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学法是核心,是基础,教法、教学手段是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服务的。
下面叙述我设计的一个教学片断:
学习民居活动设计
1、播放有关我国主要民居形式的视频和景观图片,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
2、阅读教材和地图册上主要民居形式的景观图片,结合文字,小组讨论:这些民居有什么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让学生要展示图片,可以表演,可以举出例子,重点要求说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教师小结,利用课件补充学生未讲到的,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
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开放过程。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健康情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态度,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在应用中获得实践能力,在交流中展现个性才能,在联系中拓宽知识领域。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真正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焕发出青春,焕发出活力!
地理说课稿 篇6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旅游资源美感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旅游资源美感分析是高教版《中国旅游地理》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教材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入门的核心课程,系统的介绍了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内容广泛、覆盖面宽。其中旅游审美是旅游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教材中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本教材的知识结构严谨、系统,理论性强,若平铺直叙的讲解,学生兴趣不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及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点、难点
根据高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该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多数学生对旅游审美知识很感兴趣,并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更好的学习后面的知识做好了铺垫,所以将旅游资源美感形态的定义及特点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旅游资源美感形态的特点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因而将其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讲授内容,在教学中应该以知识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两种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本着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为宗旨,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旅游资源美感形态的定义,掌握旅游资源美感形态的特点。
(2)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2)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和观看视频,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旅游审美能力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通过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教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首先是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分析,我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职高高二旅游班的学生,此时学生具有一定的旅游学知识,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因此,教学中要做到授课节奏适宜;其次是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实践,但学习自制能力较差,持续学习时间比较短,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尽量创造机会和条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法分析
(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我始终认为,学生不是一个需要灌满的容器,而是等待你去点燃的火把,)基于本节课内容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认真贯彻加强直观教学的原则,变抽象为直观,变不可视为可视。采用图片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层推进地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学法分析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采用了以下三种与教学方法相对应的学习方法:分析比较、讨论研究、自我探索。其中任务驱动、讨论研究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将学生分成3个小组,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想象,相互交流,共同合作,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弥合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一共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到我国的旅游资源是由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部分构成,接下来找同学回答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定义,不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带给人们美感,那么旅游资源的美感表现在哪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讲的内容。
(通过复习提问,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勾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之后我将带领学生走入第二个环节:全面感知、层层深入。
(二)全面感知、层层深入
旅游资源美感形态主要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种形态。下面先介绍第一种自然美,放映幻灯片,展示给学生所熟悉的并且能给人带来不同美感的自然景观的`图片,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分析师生共同总结出自然美具有贵在自然、贵在多姿多态、贵在启发性和寓意性等特点。第二种社会美,先理解社会美的定义,社会美到处可见,小到一座建筑,大到一组建筑群、一座城市,还有种种文化现象都是社会美的表现。我以庞贝古城的案例为主线进行讲解。先给同学介绍庞贝古城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在了解景观的背景的前提下再去感受。社会美除了美化环境外还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提升人的品质和情操。
然后是艺术美,掌握艺术美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理解艺术美的涵义。通过对兵马俑和徐悲鸿的马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直观的课件演示和生动的案例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接下来应该帮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巩固,我们的教学也就进入到第三个环节:任务驱动、讨论研究。
(三)任务驱动
讨论研究
观看中国旅游业的标志“马踏飞燕”的视频,让同学讨论“马踏飞燕”这件艺术品的最可贵之处在哪?
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各小组讨论研究,不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协作、自主探究、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会适时地对学生做出启发和提示,并及时对各小组的处理结果作出评价,形成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的学习氛围,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四)归纳总结、领悟内化
与学生一起简短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将零散知识进行汇总,使学生所掌握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五)课后作业、知识迁移
1.旅游资源在旅游活动中的美感形态?
2.若你可以通过网络和媒体了解神奇的远方,你还用不用去,为什么?
在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的基础上,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又能使学生对旅游审美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旅游资源美感分析
一、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的类型
1.自然美
2.社会美
3.艺术美
二、旅游资源美感形态的特点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突出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发言、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完成任务情况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本节教学中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学生的调动等方面亦有突出的表现,同时教学思想上也受到了很大的触动,真正体验到了“功夫在诗外”的意境,收获很大。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善和提高,争取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谢谢大家!
【地理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的地理说课稿03-07
初中地理说课稿07-21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优秀初中地理说课稿04-21
高中地理说课稿12-27
精选地理说课稿8篇01-08
地理说课稿范文八篇01-09
精选地理说课稿范文八篇01-17
地理说课稿集锦7篇01-27
精选地理说课稿范文五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