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为学》说课稿

《为学》说课稿

时间:2022-01-19 09:46:0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为学》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为学》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为学》说课稿

《为学》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中第七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也是一篇文言文。

  《为学》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一封信。本文主要通过两个和尚去南海的事例,说明凡事都事在人为。阐述了做学问没有难易之分,立志苦学,为学不难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学生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目标:认识“课后5个生字,理解“为学、何恃等重点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学”的道理。

  四、说教法

  方法一:借助译文,抓重点词。抓题眼:“为”,抓文眼:“作者的论点”,围绕题眼,学文眼;围绕“文眼,”拓“题眼。”

  方法二:反复诵读理解感悟。这一环节的完成主要的教学策略是朗读:采取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反复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深化文章的论点。并做到学以致用。

  五、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实现生本对话。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真正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

  六、说流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3——5分)

  直接揭示并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为学”,并知道本文的出处、作者及作者为什么写这封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二)细读感悟(25——30)

  好文章要三读,即“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在文言文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文本与译文巧妙地结合,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1、初读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

  自由读、同桌读、指名读,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同时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发现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2.品读感悟

  (1)首先明确作者的观点,借助译文理解观点。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第一借助译文,抓重点词;“为”,“为”即“做”为之,难事都能变易,反之则不然;二是反复诵读论点,理解论点。感知文言文的精妙,找到文章中的文眼,延伸到题眼,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2)学习文章第二自然段。

  运用已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习,做到学以致用。

  自由读,读懂了什么。创设分角色表演和实践语言的场景,主要设计了两个小的环节,一设想,贫者在去南海的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第二,请同学扮演穷和尚,并采访问学生有这么多的艰难险阻怕吗?此时你会说什么?引出文中的论点并反复朗读。再次感悟天下事只要做了就不难的道理。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明白“子何恃而住”富和尚的两次的不同态度及句式。再次深化主题,懂得凡事都事在人为。

  (3)最后自然段的学习,明白作者的希望“立志为学。”这也是长辈对我们的希望。

  3.拓展延伸:(1——2)

  设计了立志的勤学故事和立志的名言警句的积累,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到,凡事都“事在人为”的道理

  4.教师小结(2——3)

  紧紧抓住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件,激发情感,教育学生。在结束语中我这样设计到:我即将小学毕业的,在仅剩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在学习中要不畏困难,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引读: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当我们学业结束,步入工作岗位,走入社会,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的坎坎坷坷,我们要做到彭端淑所说的(天下事有难易乎?……)

  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之为学没有难易之分,天下事也如此,只要我们立志而为就会成功。”

  五、说板书

  为

  我的板书设计是:难————易

  ————

  不为

《为学》说课稿2

  问题探究:

  1、文章一开始连用“天下事……”两个设问句,有何作用?(为什么从天下事写起?

  2、第二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道理?

  3、开头提到僧的贫富有何作用?你有何启示?

  4、何恃而往?一句有何作用?

  5、交待“一瓶一钵足矣”表现了什么?

  6、“蜀僧”的故事似乎与为学没有直接关系,选取这一事例有何作用?

  7、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用了反问句有何作用?

  8、是故一句是文章的结论,有何作用?

  9、天下事是不是没有难易分别?你学后有什么感受?

  学:人之为学 学之

  者:学之,则难者亦易 富者有惭色

  用:屏弃用而不用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

  古今义:

  吾资之昏: 蜀之鄙有二僧

  越明年: 顾不如蜀 鄙之僧哉

  西蜀之去南海 贫者语于富者

  词类活用: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特殊句式:

  倒装句:

  子何恃而往:

  何如

  语于富者

  判断句

  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几者也

  省略句

  以告富者

  《为学》导学案

  一、给下列加黑字的注音 ( 10 )

  不逮人 迄乎成 昏与庸 屏弃 蜀之鄙

  何恃饭钵 惭色 语于富者 僧人 久而不怠

  二、了解下边文言词语的意义或用法:(13)

  1、下边句中加黑的词,有的意义跟现代汉词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在括号里加以说明。

  蜀之鄙有二僧( ) 贫者语于富者曰( ) 子何恃而住( ) 顾不如蜀鄙之僧( )

  2、“者”在文言中相当于“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等。试解释下边句子中的“者”字。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 富者有惭色( ) 能者为师( ) 普通劳动者

  ( )

  3、“乎”、“矣”、“也”、“焉”、“哉”都是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说明加点词所表达的语气A、天下事有难易乎( ) 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C、吾数年来欲舟而下,犹未能也( ) D、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 )

  E、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三、解释词语(39)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2、屏弃而不用( ) ( )

  3、岂有常哉( ) 4、犹未能也( )

  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6、蜀之鄙( )

  7、买舟而下( ) 8、越明年( )

  9、贫者语于富者( )( ) 10、吾资之昏,不逮人也资: 逮:______

  11、旦旦而学之 旦旦: 学:_____12、. 久而不怠焉久: 怠:________

  13、 迄乎成 迄: 成:______14、 吾资之聪,倍人也 聪:_______倍:________

  15、屏弃而不用 屏:____屏弃:_____

  16、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道:_____ 卒:________传:________ 17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然则:________ 常:________

  18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____ 何如:____19 子何恃而往子: 恃:________.

  20吾一瓶一钵足矣 足:________21、富者有惭色 惭色:________

  22、. 西蜀之去南海 去:________23、 自败者也 败:________

  24、 自力者也 力:________25、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____

  26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学:___

  四、翻译句子(20)

  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3、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4、子何恃而往? 5、 吾一瓶一钵足矣。

  6、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7、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于庸也。

  8、吾资之聪,倍人也 9. 自力者也

  10、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五、原文填空(18)

  1、文章借蜀鄙之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为学要具备两个条件: 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二僧的物质条件截然不同。

  3、.二僧对话中,富者两次说“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只强调,

  “______________”则不但表明富者计划去南海的时间之长,而且表明他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高:“_______________”表明贫者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明写贫者的行动,他终于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了成功:“_________________”表明富者的物质条件准备永无完备之日,“____________________”则暗写富者到底没能去南海。

  5、讲蜀郡二僧的故事,目的是要阐明学习方面的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

  5、《为学》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原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四川人。本文通过的故事,说明了的道理,从而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学》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的:

  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认知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教学方法:阅读式、讨论式。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那么面对困难,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吧。

  二、引导学生读课前“阅读提示”及书下注释①,了解如下内容:

  ①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本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勉励他的子侄们努力学习的。示:给??看。

  ②作者的简单情况。

  三、读文体会

  1、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生字词看注释或查字典。

  2、互读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一读一听,互相纠正错误。

  3、三读,订正读音。

  出示需注意的字,集体订正。不逮人久而不怠焉迄乎成屏弃而不用蜀之鄙子何恃而往

  4、学生再次放声读。提示:读准字音。

  5、指导朗读,读顺句子,读好停顿

  出示下列语句,要求学生读出其中的停顿。然后读课文,做到不掉字、不多字、不错字。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蜀之鄙/有二僧贫者语于富者/曰子/何恃而往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6、读、译课文

  两人小组互说互订正,存疑。

  读、集体读并讨论

  全班齐读。小组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集体讨论,老师适当点拨。 说出下列语句的意思和加点词的意思。

  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b、吾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学与问》说课稿03-08

学棋说课稿11-12

《学弈》说课稿12-06

《学棋》说课稿12-05

《为学》教案09-20

孔子学琴说课稿11-03

《孔子学琴》说课稿12-26

看报学数说课稿01-08

《小猴学本领》说课稿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