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语言说课稿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语言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 9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摇篮》,本次说课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四部分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次活动内容选自:福建省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大班下册。纲要指出:“引导孩子接促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诗歌《摇篮》是在大班上册学习了《风在哪里》、《好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毕业诗》做好铺垫。可以看出本课在诗歌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材处理:(下面我来说说教材的处理)诗歌摇篮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思独特,想象丰富,富有儿童情趣,形象的把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绘出了小宝宝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觉的那种宁静、温馨的画面。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适合幼儿的学习。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这一教材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特点。根据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教育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将语言与艺术、社会相整合。(在欣赏诗歌摇篮的同时,结合游戏《送宝宝回家》、情境表演加深幼儿对诗歌摇篮的理解和体验。)我将单纯的语言活动《摇篮》处理成游戏式、互动式、表演式的活动。本活动原教材安排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初步学习仿编。第二课时是巩固仿编,并把它画成画册,制作成图画书。本次活动是第一课时。
3、说目标:(接着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点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温馨、宁静的优美意境。
(二)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使用“飘”、“翻”、“吹”,引导幼儿大胆进行想像,学习初步仿编
(三)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幼儿要感受诗歌语言的丰富和优美,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我把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感受诗歌意境美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幼儿要仿编散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大班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想象力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引导幼儿如何根据摇篮的句式,进行仿编也就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5、活动准备:
为了帮助幼儿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为本次活动做了以下准备
(一) 经验准备:课前我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影视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诗歌所提到的景物:天空、花园、大海,让幼儿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摇篮》教学的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 物质准备:将诗歌《摇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能整首播放也能分段播放。还制作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和各宝宝的贴绒教具,以及歌曲《摇篮曲》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针对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本次活动所采用的教法有:(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提问法、分段教学法等主要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幼儿的学习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情境。针对幼儿对文学作品难以感受、理解的特点,我积极创设情境,在活动始,我创设了《摇篮曲》温馨、宁静的情境,导入新课;在活动中,我创设了《送宝宝回家》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内容。通过情境化教学,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多媒体演示法:现代教育学研究认为,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针对幼儿动作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活动中我将诗歌《摇篮》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音像结合进行教学,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增强幼儿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
分段教学法:幼儿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从整体入手,分段教学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动中,在让幼儿完整欣赏的基础上,根据诗歌《摇篮》内容中结构的不同变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序,进行分段教学,从而加深幼儿对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还应用了表扬激励法、归小结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本次活动我预设了以下几种学法帮助幼儿学习:
1.游戏体验法:学前教学学家陈鹤琴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活动中,我组织幼儿玩“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参与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这么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动中让幼儿看一看《摇篮》的课件、做一做“轻轻飘”、“轻轻翻”动作帮助幼儿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3.合作讨论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合作讨论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通过同伴互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摇篮》仿编中,我让幼儿合作讨论:小朋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做摇篮?它的宝宝是谁?谁摇宝宝睡觉?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突出了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游戏中,因此,我遵循“以人为本,层层深入”的原则,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2、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3、分句感知,加深理解。
4、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5、引导仿编、体验创造。
第一部分: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环节目标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让幼儿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表演体验:活动一开始,我播放《摇篮曲》创设温馨、宁静舒服的情境,让幼儿学小宝宝走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谈话引题:播放“摇篮”的画面,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吗?通过提问让幼儿对摇篮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出活动内容和活动课题。
第二部分: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环节目标是:完整欣赏,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演示法,
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环节:
第1环节是教师配乐有表情完整朗诵散文一遍。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第2环节是教师播放课件,完整欣赏儿歌第二遍。提问:小朋友,诗歌里讲了什么?你听完这散文有什么感受?通过这概括性的提问,让幼儿有了想象和自由讲述的空间,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温馨、宁静、舒服。
第三部分: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环节目标: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
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启发提问法
教师和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一遍,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小朋友听一听。给幼儿提供一个说的机会。为什么说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这个问题是难点,我将用“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理解他们之间的依存关系。我准备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请小朋友将各宝宝的图片贴在相应的背景图上。教师进行小结,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对幼儿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两只笨狗熊》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吸引幼儿的儿童故事,故事中大黑和小黑捡到干面包后被狐狸骗了的故事情节,既调动了幼儿学习兴趣,又和幼儿的生活比较贴近,在故事中可以让幼儿懂得遇到问题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要总是依赖别人,要学会以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养成与同伴相互谦让的精神。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分析角色特点和归纳主题。
2、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
重点:理解干面包是怎样变化的。
难点:理解“为什么狐狸没有干面包反而吃的最多”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1、教学挂图、故事录音《两只笨狗熊》。
2、实物面包一只、毛绒玩具熊两只(一大一小)。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猜测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将单一性、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果你是大黑和小黑,你会怎样?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猜测讨论法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五、说活动过程:
1、出示毛绒玩具,语言导入:
“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它们长的挺胖,是两只笨狗熊。一天,哥儿俩出去玩,会发生什么事呢?”
2、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听故事录音,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干面包是怎样变化的?”(演示实物面包,帮助幼儿理解)
(2)结合教学挂图再次讲述故事,幼儿学习对话:
“大黑和小黑捡到一块干面包,它们俩是怎么说的?”
“狐狸分干面包时说了什么?两只笨狗熊又是怎样回答的?”
3、讨论理解,归纳主题:
(1)讨论:“为什么狐狸没有干面包反而吃的最多”
“大黑和小黑是怎样的孩子?狐狸呢?
(2)归纳主题:两只笨狗熊不会互相谦让才会受骗上当。
(3)讨论友好相处的方法:“如果你是大黑和小黑,会怎样做?”
(4)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3
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小编整理了《孙悟空》大班语言说课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活动意图:
大班的孩子很活跃,有自己的主见,在对我们班幼儿的观察过程中我吃惊地发现外来文化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孩子们有意无意的暴力动作让我觉得很不安。要想让孩子们喜欢什么,首先要让孩子们了解、熟悉。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喜欢表演,体验表演给的喜悦。
活动过程:
活动一:画宣传海报
通过讨论小朋友们了解到演出前要宣传一下自己,最常见的是张贴海报的形式。我们收集了一些海报请小朋友们观察。
而后讨论:为什么演出前人们会绘画海报贴在外面?它是起什么作用的?海报上都包括什么内容,随后幼儿自由分组,分工创作。进行海报展示,小朋友们来评价。最后评选出最能表现我们演出的海报贴出去进行演出宣传。
活动二:设计演出门票,绘制背景
我们用一次完整的活动来设计制作有关这次表演的门票。很多小朋友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尤其是一些内向的不善表达的小朋友在此次活动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性。
孩子们自己用绘画、剪纸、剪贴的方式设计演出门票,表演活动、美工活动使得班中的小朋友都能够有参与艺术活动的机会,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喜欢艺术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快乐,丰富了情感体验,能够大胆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富有个性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小朋友合作的意识。较好地实现了《纲要》中社会领域目标要求的幼儿要能够主动参与班中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活动三:布置剧场、邀请观众,好戏开场
小朋友们把自己设计的门票送到了小二班小朋友手中,邀请他们来看戏!听说要看表演,小班的小朋友们都非常的高兴。
有检票员检票人场,有引导员带领小班小朋友按票上的'排号就座。小班的小朋友都就位了,有小主持人提示大家注意剧场的公共礼仪。这样的活动使幼儿关注周围的环境状况,使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够初步自律,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
演出结束我们还不忘问一问观众小朋友看得怎么样?
在表演活动中小朋友们得到了快乐,增加了对戏剧的喜爱,激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反思:
1、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没有生命力的,可以通过一个充满童趣的活动形式带给孩子们,可以看出小朋友们是很感兴趣,很有激情的。
2、《西游记》的敝事在戏剧舞台上展现得丰富多彩,但可惜的是,好像离我们现在的孩子太远了。通过表演游戏这样的形式,让我们的小朋友走进传统艺术,使他们从中感受快乐,体昧传统文化带来的无限魅力。
3、在表演游戏活动中,每一项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小朋友们之间的配合。这是对幼儿合作意识,与他人交往,沟通的社会性培养的一个绝佳机会。
4、表演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在他们原有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
好的活动能够给每一个孩子一块适于他成长的土地,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每一个孩子所需要的环境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的关注点、兴趣点也是不同的。而生态式艺术教育活动,就是打破千篇一律。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追求的教育目标。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4
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天刚下过雨,出了太阳就出现了彩虹,所以我马上联想到故事,《七彩虾》我因时因地灵活地运用了这天然的教育素材。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该故事所包含的情感。这一内容的选择,遵照新纲要有关条例我认为(一)即合适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二)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虽然故事中只是说小青鱼帮虾公公实现了一个心愿,其实,已在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从小就应该爱父母尊敬老人。(三)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彩虹幼儿都知道,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对彩虹的形成定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在该活动之中,我可以适时的引导幼儿区域活动中来画画、做做彩虹,让他们初步地了解色彩是来源于光的作用,这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说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目标有2点
(一)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的情感。
(二)能大胆地运用动作、语言进行表现故事内容。
幼儿在理解内容之后自然而然地会联系生活现实。小青鱼因为帮助了别人而得到了快乐。同样,在社会生活中老人是需要更多的关爱的人群,通过该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心灵深处透出象七彩虾一样的美丽,用自己的力量去爱老人、帮助老人。也符合了纲要的《要求》指出: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通过动作、语言地表现形式他们能更大胆地表达情感、理解和想象。
新《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让幼儿感受情感是本活动的重点。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则是难点。
说准备:
我的准备有图片、配合故事、绘画纸和油画棒人手一份,主要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来理解故事,体验故事所表达的主题,通过涂涂画画感受彩虹的美丽七
彩光的美丽,知道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七彩颜色有了七彩颜色画画更美丽,打扮东西更漂亮。
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步骤分四步,第一猜谜语,通过猜谜语这种形式,让幼儿从生活中了解彩虹的七彩和拱形的特点。第二,小青鱼和虾公公主要让幼儿熟悉作品的内容,了解他们的生活,这里我采用1、、直观的教学法,比如活动一开始当幼儿猜出谜语后我就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彩虹的特点,这是满足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需要。2、分析欣赏法,首先让幼儿欣赏前半部分后,设置悬念“你猜猜看小青鱼看到虾公公伤心的样子会怎么做?”既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又培养幼儿对他人、社会的亲近态度,“如果你是小青鱼的话除了它的办法你会怎样做呢?”第三,学学小青鱼和虾公公,用大胆地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现自己对他人的作用,知道哪怕是一声体贴的问候,都会给人带去快乐。第四,延伸活动,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涂涂画画彩虹,再一次感受其的美丽。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5
设计意图:
“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农田卫士”,可是在孩子生活周围却时常看到一些贩卖青蛙、宰杀青蛙的现象。本活动通过了解青蛙的各种知识,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使幼儿明白: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乐于参与教学活动,让幼儿知道青蛙是“农田卫士”,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2、通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让幼儿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
3、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细微变化的习惯。
4、学会折叠青蛙的方法。
活动重点:
小青蛙生长的过程。
活动难点:
用纸折叠小青蛙的方法步骤。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青蛙的资料。
2、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青蛙图片。
4、正方形纸。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池塘有个音乐家,一到夏天呱呱呱,身上穿件绿衣裳,伸长舌头把虫抓。
二、交流讨论
出示图片一只可爱的小青蛙请小朋友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青蛙的资料,了解青蛙的各种知识。
1、青蛙的生活环境:提问:青蛙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2、青蛙的外形。提问:
(1)青蛙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2)它对青蛙有什么好外?
师小结:青蛙的体色是保护色,可帮助青蛙躲避敌害有利于捕食。
3、青蛙的捕食,提问:青蛙吃什么?
(青蛙是有益动物,据统计,每只青蛙每天大约吃60只害虫,从春天到秋天的8个月中,一只青蛙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
4、青蛙的冬眠。提问:青蛙在冬季里是怎样生活的?它躲在什么地方?
5、讨论:
(1)青蛙对人类及自然界有什么作用?
(2)我们应当如何保护它们?
6、小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一个物种,是农田的卫士,我们应当保护它。
三、故事引导。
1、幼儿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思考提问:
(1)你喜欢听故事中的哪一段,根据幼儿回答不同的小结。
(2)为什么小蝌蚪看见妈妈都呆住了?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课件演示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在观察中掌握难点。)
师总结:小蝌蚪是慢慢在变,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很小的后腿,再过几天,两条前腿也长出来了,而且身体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呈黄绿色,蝌蚪的眼睛也有些鼓起来了,随着小蝌蚪的不断变化长大,它们的尾巴也逐渐变小退化最后变成了青蛙。
(4)拓展:除了青蛙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呢?
活动延伸:
出示“美丽的夏天池塘”图画,教幼儿折青蛙,折好后,贴在图画上。
活动反思:
本活动设计了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锻炼了小朋友们的观察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及保护青蛙的情感,从小树立了环保意识,为幼儿的终身教育和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兴趣,了解小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激发了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在活动中,我收集了大量有关青蛙的知识和图片,引导幼儿全面了解有关青蛙的各种知识,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孩子们不但学会了能用对比的方法去观察事物,而且还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能够运用感官去探索事物的变化规律,同时,还通过幼儿参与有关青蛙资料的收集和课堂上的交流,使孩子们充分认识到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农田卫士,我们应该保护它,并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措施,增强了幼儿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充分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2、创设环境情境,活跃幼儿兴趣,学会折叠青蛙,锻炼了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本次活动中,我设计了让孩子们学会并掌握折叠青蛙的方法和步骤,孩子们用灵巧的小手折叠出逼真可爱的小青蛙,既培养了观察思考能力,又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
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注重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师幼关系的民主平等、注重幼儿的全面参与让幼儿充分“动”起来,使幼儿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突破了重难点,创设了观察、交流、想象表述和展示的机会,让幼儿在发现、解决实际总题的过程中,自己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可爱的小青蛙“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落实。不足之处,在组织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过多地注重了自身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目标的完成。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6
导读: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形成的。大班幼儿正处于这年龄范围,早期阅读是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生动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早期阅读《星星警察》选自海南20xx年版的幼儿教材《教学活动设计及教案》中的大班语言活动。
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形成的。大班幼儿正处于这年龄范围,早期阅读是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生动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
开展阅读活动,为幼儿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前识字经验与前书写经验;向幼儿提供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帮助幼儿将阅读内容与口头语言连接起来,产生对表征意义的联想。
早期阅读《星星警察》从幼儿所熟悉、平凡的生活中,以小老鼠这一幽默、诙谐的、幼儿喜爱的动物形象为线索,采取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一定顺序的单页多幅画面,展现星星变警察的情节与小偷老鼠的心理活动,有趣的情节画面能触动幼儿的感情,扣住幼儿的心弦,使幼儿兴奋,星星模样的人会是谁呢?老鼠偷了东西后,它是怎么想、怎么说的?这个问题会引起幼儿的好奇,促使他们仔细观察画面,大胆想象角色的形象、动态、表情等变化。浅显的故事构思和富有情节、形象的画面,适合幼儿阅读水平,这是一个通过星星警察与小偷老鼠两个正反面拟人化人物的对比,萌发幼儿爱憎情感;帮助幼儿逐步学会阅读的技巧,成为积极参与作用的语言加工创造者的好教材。
(二)活动目标
美国国家研究院早期儿童阅读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提出:“阅读能力是当今社会人们获得成功的基础”。研究者们还大声疾呼:“阅读是学习的基础。”而今天的幼儿是新世未来的主人,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对幼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学会”到“会学”,即通过学习,不仅仅只局限于学到某些知识,记住某些东西,而是更应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学习的方法。
根据《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目标》提出:“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的技能,提高他们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水平”要求,结合本班幼儿在阅读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迅速,积累了一定的听故事和阅读图书的经验;但尚不能较恰当地把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故事的内容,阅读缺乏流畅性;对角色的动态、表情的观察不仔细,普遍不能用适当的语句描述角色的不同心理活动。因此,我从能力、技能、态度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学习按顺序观察单页多幅画面的方法,理解小画面与整个故事构成的关系。(技能目标)
2、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理解和想象星星变警察的情节与老鼠的心理活动,并学习用适当的语句描述。(能力目标)
3、萌发爱憎情感。(态度目标)
(三)教材重点、难点
掌握阅读技巧的学习过程是重点;理解和想象用较适当的语句描述角色的心理活动与情节的发展是难点。
幼儿阅读的内容,一般是以单页多幅画面出现的,具有按顺序阅读的要求。根据幼儿思维过程中常呈现一种无序状态,思维具有跳跃性的特点,因此,掌握阅读技巧的学习过程是重点。
研究报告指出,在儿童3-8岁期间,我们要帮助他们奠定的基本阅读能力,是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然而,儿童不是天生就具备自主阅读能力的,只有让幼儿积极参与,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感官去观察、去讨论、去想象、去讲讲等自我体验,从而获得自主的阅读能力,成为自主阅读者,这样儿童才算真正具备了阅读能力。我班幼儿逻辑思维尚未成熟,想象拓展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描述角色心理活动的恰当词句也比较贫乏,因此,理解和想象用较恰当的语句描述角色的心理活动和情节的发展是难点。
二、说活动准备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与内容,我做了以下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阅读封面图片一张;幼儿每人一套阅读画面。
2、结合中秋节,探讨月亮好像总是跟人走的原因。
三、说教法
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迁移、想象创造的阅读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分析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帮助幼儿学习阅读的基本技巧,初步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所以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了早期阅读教育方法中的猜测讨论法、直观法、示范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
1、猜测讨论法
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而言语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能力的基本手段。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直观法
直观法具体形象,符合幼儿思维特点,幼儿期的阅读材料主要是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主,直观的画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容易感知阅读的内容,为突破重难点服务的。
3、示范法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为主的,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根据Blackuell、1994研究表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获得最佳的早期阅读效果。在本次活动中,针对本班幼儿普遍讲述能力弱,词汇不丰富的情况,作语言示范讲述,为突破难点服务的。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早期阅读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调动每个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运用了多种感受官,在观察、讨论、模仿中积累了阅读经验,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是在积极主动中进行学习的。
五、说活动程序
早期阅读是一个具有独具规律的语言教育,根据《纲要》提出的语言教育指导要点及本班幼儿年龄特点,本次阅读活动设五个环节完成目标。第一环节是猜猜讲讲,引起兴趣。第二环节是自主阅读,探索画面基本意思。第三环节是师生共同阅读重难点画面。第四环节是作语言示范讲述、归纳阅读内容。第五环节是迁移经验。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五个环节呢?
第一环节:猜猜讲讲,引起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在开始部分,我抓住幼儿好奇这一特点,出示封画图片,以猜猜“象星星模样的人会是谁?”这个问题,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为自主阅读,初步了解画面内容做准备。
第二环节:自主阅读,探索画面基本意思。
这个环节是为解决重点计置的,我遵循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骤:运用示范法,让幼儿操作阅读图片,帮助幼儿掌握阅读一页多幅画的方法。第二步骤:运用直观法、猜测讨论法及间插的启发性提问,指导幼儿自主阅读,帮助幼儿理清故事情节线索,理解故事拟人化人物小老鼠偷东西后的心理变化。第三步骤:阅读后互动交流。运用了师生互动策略,除了老师的启发性提问外,还着重让幼儿参与提问,说说哪些地方看不懂,借此了解幼儿的阅读现状,知道他们还有哪些地方没搞懂,需要帮助。为下一环节做辅垫。
第三环节:师生共同阅读重难点画面。
这一环节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根据幼儿以直观体验为主的学习特点,为解决难点,我按故事的发展情节,运用直观法、提问法,帮助幼儿仔细观察小老鼠这一角色的动态、表情,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最后,主要通过示范法,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结合起来,给幼儿充分想象和体验的机会,有效的帮助幼儿解决了学习难点。这一环节是分以下四步骤进行的:
(一)哪几幅画说的是老鼠背的米袋不是他自己家的呢?
(二)第几幅图是说老鼠发现了星星警察在跟踪它?
(三)老鼠发现警察跟踪,心里很害怕,从哪几幅画是表现出老鼠很惊慌?
(四)体验表现。
第四环节:作语言示范讲述,归纳阅读内容。
为了让幼儿体验和感受阅读内容的完整性,巩固消化所学的内容,因此,我设置了此环节。主要采取示范法,以教师的演示、示范讲述,让幼儿进一步掌握阅读的技巧,理解阅读内容。
第五环节:迁移经验
在突破重难点后,使学有所用,结合当代幼儿语言教育的整合观念,我设置了此环节,引导幼儿把阅读的故事内容迁移到现实生活爱与憎的社会现象中,从而萌发爱憎情感,感受做好事不留名的高尚情操;同时,还启发幼儿把掌握的阅读技巧迁移到日常生活图书阅读中,使幼儿在整合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自主阅读的能力,使整个活动得到进一步升华。
这五个程序的安排,遵循了《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整个活动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阅读活动独具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顺利完成了活动设置的目标。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7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大一班的保育员卢xx,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凤凰康轩幼儿多元能力探索课程大班上册语言活动《老奶奶的开心房》。下面我从以下七个方面谈谈我对本次活动的设计:
一、说教材
《老奶奶的开心房》是一篇描写一群乐于助人的邻居们帮助老奶奶修房子的故事,教材上画面清晰,人物表情丰富,这便于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教材分四幅图画逐步呈现了老奶奶怎样从爱叹气变成一个开心老奶奶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幼儿也在不断的成长,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我设计了符合幼儿大班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老奶奶的开心房》,引导幼儿要向邻居们一样乐于助人,通过ppt和图片对比理解故事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引导性的作用。根据已上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幼儿的认知、心理特征及幼儿年龄特点,制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ppt上生动的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通过玩“找不同”的游戏,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对比房子的前后变化。
2、能力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帮助幼儿用较完整的话说出“我帮助过××做过某些事情”。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整篇故事与老奶奶出门前后表情的变化,体会老奶奶邻居们乐于助人的好品质,从而引导幼儿也要向邻居们一样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宝宝。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观察图片之间的对比,说出房子粉刷前后有什么不同,体会邻居们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难点:让幼儿理解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四、说活动准备
1、音乐:《我是一个粉刷匠》
2、物质准备:课件
五、说教法、学法
《新纲要》中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该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主要是以幼儿为主。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享受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快乐。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我采用了“图片观察法”,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进行欣赏,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内容及其意思。其次运用“游戏法”,通过游戏“找不同”让幼儿亲自体验找出两张图片不同之处的快乐,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乐于助人品德的深刻内涵。
六、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导入活动;基本活动;延伸活动。
1、导入活动(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每天跟老师在一起玩开心不开心呀?那咱们今天有一位老奶奶,我们一起去看看她是不是也和咱们小朋友们一样每天都开开心心呢?(通过此问题引出接下来的基本活动)
2、基本活动
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去老奶奶家看她,由此引出幻灯片,共设计五张,通过观察第一幅图片,教师提问:老奶奶怎么样了呀?为什么会不开心?引导幼儿观察屋中的`陈设,都有些什么?(为后面的讲解作铺垫)。出示图片2,引导幼儿知道老奶奶出远门散心去了,教师提问:邻居们来到谁的家了?他们都在干什么呢?(与导入部分相呼应)。这时让幼儿发挥想象,房子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出示图片3,让幼儿简单看一下,明白房子变漂亮了,老奶奶十分高兴。紧接着出示图片4,我设计了两幅图片,通过玩“找不同”的游戏,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说“我发现什么东西由什么变成了什么”。教师提问:房子变漂亮了,这些都是谁干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是邻居们的功劳,借此鼓励幼儿也要向邻居们学习,突出重点。出示图片5,邻居们给老奶奶送来了鲜花,也送来了祝福,教师提问:他们会说些社么呢?(借此渗透礼仪教育),观察图片上人物表情,使幼儿理解帮助别人自己也很快乐。
3、延伸活动
通过提问的方式,邻居们帮助了老奶奶,他们都这么有爱心,那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也都很有爱心,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说“我帮助过××做过××事情”,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心情。
七、设计亮点
整个活动中,我设计了当今社会最流行的时尚游戏“找不同”,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使我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8
一、听声音猜人物,引出主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声音,请你们听听看这段声音是哪个动画片里的?谁在说话?教师播放声音后提问:
1、谁在说话?你从哪里听出是孙悟空?
2、他喊的师傅是谁?
3、去西天取经的还有谁?一起告诉我?
4、小结:听说过《西游记》吗?这四个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故事《西游记》里的主要人物。《西游记》深受人们的喜爱,百看不厌,后来人们把《西游记》出版了大人的读本和小孩的读本,还拍了电影、电视、制作了动画片。
(PPT在同一画面上逐个出示这四个人物的汉字,电影、电视剧照以及图书封面)
此环节设计意图:
孙悟空是小朋友比较熟悉的人物,我通过让幼儿听声音猜人物的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孙悟空的声音,逐渐引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一步一步引入活动的主题,并通过小结让幼儿对《西游记》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二、观察讲述,渗透童谣内容。
1、你最喜欢西游记里的谁?
2、他长得怎么样的?使用什么兵器?有什么本领?
3、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他们经常会碰到谁?最后怎么样?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操作PPT,出示相应的人物图片,并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进行讲述)
此环节设计意图:
通过让幼儿说说喜欢西游记里的人物,一方面在集体交流中帮助幼儿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形成关键性经验。另一方面,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围绕话题展开谈话,无意中渗透童谣内容,为童谣学习做准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在PPT中准备好的9张图片正是童谣中的9句话。)
三、欣赏童谣,了解童谣内容。
1、有一首童谣讲的也是西游记里的事情,想不想听一听?(第一次欣赏)
2、想不想再听一遍,听好后请你给这些图片拍一个队伍。(第二次欣赏)
(根据幼儿排队情况操作PPT)
此环节设计意图:
我设计两遍欣赏的目的是:第一遍让幼儿听清楚童谣内容,了解大概;第二遍让幼儿带着问题欣赏,能使幼儿集中注意力,并借助图片让幼儿理清每句话的先后次序,为接下来的练习童谣埋下伏笔。
四、多种形式练习童谣,调动幼儿朗诵积极性。
1、跟着老师念。
要求:先慢慢轻轻,再响亮(1~2遍)
2、寻找童谣作品中的连锁调的形式特点,降低记忆难度
(1)小朋友,你们在念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首童谣念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教师举例如:先念第一句,把第二句开头重复的地方响亮的念出来,引导幼儿感知。
(2)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回答
(3)小结:这首童谣中的句子,上一句的末尾都做了下一句的开头,这叫做连锁调。发现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更快的记住这首童谣。(操作PPT,在图片上悬浮出现汉字,并用红色笔标注重复的地方)
(4)我们一起来试试看。(1~2遍)
3、出示节奏图谱,练习童谣
(1)师:怎么样使这首童谣念起来更朗朗上口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启发幼儿一起动脑筋想办法?
(2)对了,我们可以像唱歌一样有节奏的念。(1~2遍,并逐步加快节奏)。
(操作PPT,在图片上方出现节奏条)
4、以RAP说唱的形式练习
(1)如果念得太快,小朋友来不及想接下来的内容怎么办?(启发幼儿思考)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办法,你们听,老师在在每一句的后面加了什么?教师示范唐僧骑马咚咚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吆,吆,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吆,吆。
(2)幼儿以说唱的形式练习。
5、幼儿观看RAP表演
老师还能又说又唱又跳,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
教师以RAP的形式表演童谣
【大班语言说课稿】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03-16
大班语言说课稿07-04
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11-06
大班语言领域说课稿02-03
大班语言优秀说课稿11-15
大班语言《父与子》说课稿08-12
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变色的房子11-03
大班语言活动:《雪孩子》说课稿08-12
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15篇06-16
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15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