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山雨》一课。
一、说课本: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怀散文。作者以奇特的感觉、神奇的想象和遐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绘声绘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天然那份浓浓的喜好之情。
课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次序写山雨的。先写山雨寂静而至,刻画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人的雨声,接着突出形貌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却的绿色,末了写山雨寂静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在表达上,文章首尾呼应,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颜色,主次明白;摹声状物过细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重要特点;寄情于景、景象融会,字字句句婉转动人,极富熏染力。
说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了学生实际,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要求,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教学的.难点是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三、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且通过这几年的训练,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为此,我创设了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揣摩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组织教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引导适当拓展。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掌握双基,发展能力。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进行探究性学习,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内部动机,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首先利用课件出示了本课所描绘的山林雨景图的视频,帮助学生体验当时的特殊情境。此时,教师相机引出课题。这样,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通过初读,使学生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在梳理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第三、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自读感悟。带着“阅读提示”中提出的“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涵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2、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想象和联想,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上,教师无须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讲解。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读书感悟的过程,将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朗读指导上,勿作过多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只要能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的体验即可,不要强调学生朗读时的急缓轻重、抑扬顿挫的步调一致,否则反倒削弱课文的美感,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要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促使朗读和感悟的水平逐步提高。
3、多读,多想,多感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阅读感受的交流在本课教学中尤为重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个人的感受、体验,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交流和作品欣赏。如,就描写雨声的部分(第2—5自然段),有的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体会到山雨的声音动听,雨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越来越清晰连贯;有的可从领悟情感的角度悟出因为作者爱山雨,所以普普通通的雨声在他听来才会像“无字的歌谣、优雅的小曲”;有的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发现: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雨声的,并在多处用了比喻手法,如,“飘飘洒洒的雨丝……都带着幻想的色彩。”就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雨声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喜欢山雨的情感。此外,要让学生运用不同方法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谈阅读感受,也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的随机性是很强的。教师应该特别注重课堂中的生成性,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有效的合作平台、充分的发展空间。
第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本课的语言如诗般柔美,讲授时要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底子上把喜好的段落背诵下来或誊录下来,积聚柔美的句、段。
2、交换学生、老师网络的其他“写雨”的词语、语段或诗文。从中感觉到:要是我们热爱大天然,埋头去看每一处风景都市似人间瑶池,埋头去凝听每一个声音都市是天籁之音。
3、写话: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你可以用几句话写下来。
题目不但仅是一个学习内容的完成,而是在总结、反思的底子上又形成一个新的题目。这个关键让学生在说、写当中进一步感觉到了山雨的魅力,大天然的魅力。同时,也到达了课程尺度提出的读写接洽、学用联合的要求,也是语文课程东西性与人文性同一的一个表现。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说教材地位作用:(教材分析)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1课。是一篇带有浓郁的演讲色彩的文章,主要叙述了美国总统林肯刚上任,在参议院演讲时,受到参议员的嘲笑,因为他是鞋匠的儿子。而他以出类拔萃的才华,感人至诚的演说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全文故事情节简单,内容通俗易懂,特别是林肯朴实真诚﹑富有张力的语言富有特色。本节课教学内容正是紧紧围绕林肯的三段演说展开 .这三段文字不仅展现了林肯的人格魅力,更把他智慧超群,处变不惊、巧妙回击的演讲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
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目标意在: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
2、学会课文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练习迁移运用。
3、感受林肯演讲的语言艺术。
说教学重难点:
抓住林肯的演说辞进行研读感悟,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去挖掘深层的内涵,体会宽容的力量、体会林肯的博大胸襟和和平民情怀,品析林肯演讲的语言艺术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说教法: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读代讲来品味人物形象,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抓住文章三段演说特点,挖掘文章空白点和语言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在基于文本的基础上,大胆合理想象、发表独到观点,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重难点的处理,采用反复朗读,读中悟情明理,联系实际、对比体验的方法突破。
说学法:
学生在以上方法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阅读体悟、交流互学、揣摩练笔、总结收获进行学习。
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直接导入。
教师导入:林肯在当选总统发表演说时,参议员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发表了怎样的演说使参议员的态度发生了如此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时间学习文章,教师直入主题,自然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研读,小组共学。
(设计意图:我校的"二四五"教学模式,重在体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为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效益做根本保证。)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我们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二、自主研读,小组共学。
1、出示预习目标:
请同学们默读林肯所说的那三段话,找出关键词句,说说这些句子反映了林肯怎样的人格魅力?
2、学生开始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在这环节中,学生利用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感悟参议员态度的变化,并通过小组合作,及时修正补充整理自学的相关信息,使林肯的形象在自己心中逐步丰满起来。)
三、交流反馈,深入感悟。
(小组共学后进入第三环节:在交流反馈环节中学生主要围绕三段演说进行交流。)
1、例如交流第一段话。
(1)学生明白三个"永远"分别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2)学生从"感激""忠告"这些词语中体会到林肯的宽容和委婉的态度。
(3)教师适时指导朗读,使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感悟语言。
最后教师及时提问:这是一位怎样的.总统?
(这时,林肯宽容大度、尊敬父亲、他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这样的形象就呈现在了学生的心中。学生也感受到正是宽容的力量和林肯平和的演讲态度使参议院内由嘲笑变成了一片静默。)
2、交流第二段话。
(目标:除了感受到林肯伟大的人格魅力,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他在平实、诚恳的演说中不卑不亢、悄无声息的回击了对方。这就是演讲的技巧,是他智慧超群的体现。)
(1):这里为什么不用"修理"而要用"改正"? 其言外之意是不仅要改正鞋子,也含有改正参议员傲慢态度的意思。
预设对比:当我们受到羞辱是如何做的?林肯又是如何做的?
教师及时揭示:这正是林肯有力回击、巧妙化敌的演讲技巧。
(2):做鞋子是技术活,这里为什么要说"艺术"?"艺术"体现了父亲炉火纯青的技艺,和林肯对父亲的怀念,
(3)教师点拨:是对修鞋这个行业的尊敬,这正是他平民情怀和人人平等思想的体现。
(通过第二段的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基本达到了这一目标。)
3、交流第三段话。
(1)引导学生讨论:林肯赞叹父亲的伟大,其言外之意是什么?他想告诉参议员们什么呢?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此时学生从这段感人至诚的话语中体会:他深深地爱着父亲,深深地爱着人民,深深地爱着国家,不仅是鞋匠的儿子,还是美国人民的儿子,所以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
总结:整个第三环节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实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
主体性。
4、再次引读这三段文字。
面对参议员的嘲笑,林肯这样说——
对那位傲慢的参议员,林肯说——
对所有的参议员,林肯动情地说——
(课标中对阅读的解读有这样的一句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阅读中思维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智慧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这时,再次读,学生应该已经怀着对文本的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把读上升到演讲的层度。他们此时所收获的是林肯巧妙回击、感人至诚的演讲语言的乐趣。)
5、通过三段演说你感受到林肯怎样的人格魅力?
指名生回答,教师板书人物品质的词语。
6、总结:通过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这就是正面描写。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生:侧面描写)
四、拓展延伸,总结写法。
1、教师引入写话训练:参议员的心理变化也是侧面描写,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参议员,听了林肯的演说此时此刻你一定有所触动,你会想些什么?(自然进入第四教学环节)
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
3、教师补充写作方法。:
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刚才我们对参议员的心理描写也是衬托人物形象的侧面描写。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可以这样描写。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从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所以在最后)→
通过本轮说话练习,林肯将"宽容、博大、仁爱、平等"的思想种子不仅种在了
所有参议员的心中,也深深的种在了每位学生的心中。
说板书设计:
21鞋匠的儿子
参议员: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辅线) 侧面描写
林肯: 宽容大度 尊重父亲 平等待人 (语言) 正面描写
说教学效果:
纵观整个课堂教学,无论是指导朗读感悟还是引导演讲写话,甚至还有板书的设计,都是在我校245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努力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独自一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
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 岁就一个人周有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多么勇敢的孩子!我们来学习课文《乌塔》,看看乌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欧洲的?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还可以写下来。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
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4、辩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1、检测的功能;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课外延伸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简介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艺术的再现了西南边疆一所美丽而充满欢乐的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做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内容进行思考。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一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度时期这一实际,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的过程中,自读、自悟,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感受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少数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
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过程
我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第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我会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提前准备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因为我课前留有预习作业,并示了孩子从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俗去了解,所以这时孩子们根据我提示的内容来展示。我也会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来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民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资料。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看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引入课题,提出问题
1.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集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在一所学校学习。大家愿意到这一所民族小学去参观一下吗?
2. 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 我会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写在小黑板上,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初读课文。
第三、初读课文,解决问题,并随文识字
1. 在引导学生读完一遍课文后,便让他们自己说说都解决了那些问题。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处理“为什么叫我们的民族小学”问题。在答案确定是“傣族的`、有景颇民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民族的。还有汉族的”句话后,我便拿出我事先准备好的生字卡“颇、昌、昂”让学生认读,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生词的?并组词。这样一来学生会很快的记住这几个生字。我再根据这句话的特点,教学排比句式。我会告诉学生如何判断排比句,并让学生自己在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其他的排比句式。达到了新知识巩固的目的。
2. 由于文章第一自然段出现了泡泡型的提示,在学生找到排比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个排比句后,我先让学生体会学生在上学路上心情是怎样的?(快乐的),然后我会让学生闭眼想象这一情景,说说你都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训练说话,引导学生围绕“当同学们碰见小鸟时会怎样向它们打招呼?碰见老师时会怎样问好?经过国旗时,又是怎样做的?”
3. 理解重点段落,加深感悟。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第3自然段,我会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这一自然段。并用笔划出能概括民族小学上课情景的句子,当学生找出“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我便继续追问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声音真好听?学生汇报:
(1)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2)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上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这两句话,不仅写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很好听,同时还写出了当时窗外的环境怎么样?(安静)
再次齐读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同学好听的声音,读出周围环境的安静。通过多次的读,引领学生感悟民族小学里学生上课的认真,读书声音的好听……
第四、随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课文中的插图,看到插图,你想说些什么?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写当时校园的环境是怎样的,同学们上课的情景是则样的等等。这个环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升华。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民族小学里同学们上课时情景,那下课后又怎样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四、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一说的我板书,当学生体会出上学路上是快乐的,我便板书上学路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上课时周围的环境是安静的。这样,整篇课文学完后,这则板书就成了理清课文脉络的载体,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我们的民族小学
上学路上 快乐
上课时 安静
下课后 ?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内容,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根据本课的内容及三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变化;难点是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几类材料的习惯
为了更好实现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在课前准备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知识,为更好地学习知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首先,我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即设疑自探。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即解疑合探。接着,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即设疑再探。最后,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式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我设计这样的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课,老师要考考你们字词掌握情况。 用复习进行导入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上节课对字词掌握情况,而且自然的过度到本课第二课时的学习。
2、设疑自探
我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整体感知了观潮的大体内容,那么每一段都写了哪些内容呢?带着这个问题自主探究,并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出来。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环节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2、解疑合探
在自探结束后,我组织学生以全体讨论的形式来检查学生自探结果情况。并且帮助学生总结,这几段主要讲的'是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江面的变化。即潮来前:江面很平静声音:潮来时: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形状:水天相交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接着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最后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起头并进。潮来后:江面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过了很久才恢复平静。并且重点讲解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让学生在评价和倾听的过程中,发现、感悟,从而得到提升。
4、质疑再探
让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如果学生提不出,我将准备好的问题抛给学生,例如,你能结合本篇内容说一说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 这个环节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精神。
5、拓展运用
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以课文为蓝本,以插图和录像为依托,融进自己的感悟“现场直播”,培养学生创造性复述的能力,解说词可以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中”的顺序讲述,要烘托出大潮的奇特之处。
6、小结
我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见解,给学生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
四、说板书设计
这样板书,体现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又体现了本文的重难点,既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注重了他们审美情趣的培养。
22、观潮
天 潮来前:江面很平静(人山人海)
下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奇 潮来时
观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这篇课文处在第七单元中。单元训练重点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习本组课文,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了解并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述内容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进一步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句话。
课文中反复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文,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表达情感的主线。所以,我把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和大纲的要求,把“学习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本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很适合感情朗读。因此,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学习祖国文字”、“参观礼堂”这两个场面和“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条主线,以读为主,运用“教——扶——放”的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朗读”这种教学手段教学本课。
三、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理解——朗读”的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并从中领悟到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计划三个课时授完本课,并设计了下面七个教学环节:
(一)简介背景,揭题入手。
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台湾“光复”初期,因为学生对这段历史背景是陌生的,课文里虽然提到一些,但很有限。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本文,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所以,我就以介绍背景入手,把学生引入情境。
一上课,我先板书课题,然后这样引题简介:今天,我们学习《难忘的一课》,讲的是发生在台湾的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发生了一场中日战争,即“甲午战争”。这是由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海陆军挑衅引起的。由于清朝无能,中国方面遭到失败。1895年,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台湾人民连自己祖国的文字都不准学,不准画中国伟人像等,他们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妄图使中国永远受日本的统治!中国人民蒙受着种种巨大的耻辱,过的是奴隶般的生活!直到1945年抗日争胜利后台湾才归还中国。这篇课文就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归还祖国后写的`。作者是田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程序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字词,然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着重描写了哪两个主要场面?可分几段?只要引导学生找出“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礼堂”这两个场面,文章的层次自然就清楚了,这时我就让学生分段并说说备段大意。接着,我让学生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这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作者表达情感的主线。因此,我紧紧抓住这条主线,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每次出现这句话,作者是怎样具体叙述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导入第四个教学步骤。
(四)抓重点词句,以读促解。
1.讲读课文第3—6节。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作者具体叙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一次出现的有关语句,然后仔细体会这些语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受。这里,我主要抓住“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等语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这里作者是抓住他在台湾小学里所看到的师生认真学习祖国文字这一感受最深的事来叙述,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对于难理解的重点句如“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我则利用幻灯出示,抓住关键词语“真挚”的理解,让学生边品词品句,边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理解,再把理解后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并要求学生会运用“真挚”这个词。
至此,学生已理解了这部分内容,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就及时地进行小结,使学生初步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我是这样说的:“这部分,作者抓住了他在台湾乡村小学里所看到的师生认真学习祖国文字这一使他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学习这部分时,运用了“朗读——理解——朗读”的方法。
接着,我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课文7—12节。
2.导读理解课文7—12节。
首先,老师范读、学生分组接读课文后,思考: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第二次是怎样出现的?②师生们看到作者和他们一起学习,有什么反应?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最能反映中心的一个问题:“作者是个陌生人,突然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他们却不感到‘意外’,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能体会到这是共同的爱国之心,爱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融合在一起。最后,我再让学生按作者和台湾师生当时教学的情景那样大声地、整齐地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把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还要求学生注意第二次出现这句话与第一次出现时的读法有何不同,使作者、编者、教者、读者之心聚在一起,并引起共鸣。
3.自读理解课文第13—16节。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所以,教学第13—16节时,我要求学生运用上面学到的方法,带着我设计的几个思考题自读理解课文:
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三次是怎样出现的?
②看到中国伟人像,作者为什么眼睛湿润了?
③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看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然后,我逐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一个学生说不准或不全面,我再让其他同学起来纠正或补充),教师只是适时点拔。我估计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会感到比较困难,学生能够说出:因为作者很激动或感动而流泪,但为什么激动的理由不充足。于是我便引导学生读台湾教师所说的那段话,再启发:为什么原来画的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台湾人民可以干什么了呢?学生就能领会到:现在“光复”了,终于能画上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所以,作者激动得眼睛湿润了。这既是发扬教学民主,又努力面对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对中国伟人有更深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我还出示了几个中国伟人像,指名学生向大家作介绍。(当然,课前得先布置学生看看有关的课外书。)
(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和解惑的好方法,我在教学中安排这项内容,意在培养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养成问一问“为什么”的好习惯。
(六)总结课文。
(七)课堂练习。
读写结合,寓写作指导于阅读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成功经验。因此,结合教材,我设计了如下两个练习:
1.填空:本文作者抓住了生活中____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了人物的____。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要求学生学习本课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写自己的感受,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估计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或感到范围太大,不好写。因此,我给他们设计了几点提示,让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下来:1台湾人民有诚挚的爱国热情;2台湾被日本统治时期,学校里画的都是日本伟人,不准中国孩子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伟人;3“光复”后,台湾人民认真地学习祖国文字。
写完后,全班进行交流,然后自己修改习作。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一个特色。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是文章结构的简缩,既体现文章的重点内容,又反映文章的中心。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总结全文。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04-27
小学语文说课稿06-09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07-09
小学语文完整的说课稿07-04
小学语文《太阳》说课稿07-01
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11-03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12-05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11-15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11-19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