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黄河象》说课稿2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河象》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河象》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黄河象》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科学小品。课文通过介绍北京自然博物馆陈列的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推想了它的形成过程,以及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说明了大地在二百万年间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大的变化,古生物化石是大自然演变的可靠证据。文中假想的大象化石的形成故事,想象细致合理,描写生动形象,读后不仅使我们增长了关于化石的科学知识,而且激发起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本课我准备分二课时教学,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特点,按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几点: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炙烤”、“有气无力”、“发现——发掘”、“挖掘——发掘”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了解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特点,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
(3)、找出课文中推想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样推想的依据。
2、过程与方法
能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体会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及形成的过程。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
二、说教法
学生对科学小品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
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法:
①从兴趣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
②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课件,使学生进入情景,了解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特点,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
③朗读指导法。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
三、说学法
1、重点词句品析法: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老象陷入淤泥的情景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2、自主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学习科学家假想化石的来历部分,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科学家假想了些什么。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朗读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部分是一个美丽而悲壮的故事,语言描写细致,是很好的朗读材料,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层次。
板书:黄河象
骨架样子————假象来历————发掘化石
为了完成我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个环节: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象化石的特点。
学生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层次和主要内容,所以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直接出示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让学生看着这具大象骨架的样子说出它的特点。接着引入课文,问课文是怎样描写它的样子的呢?让学生自渎第一段,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它的特点。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从“高四米,长八米,大象牙就有3米多长,连末端趾骨也有3、4厘米长”体会它的高大。从“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这句话体会它保存完整的特点,用重点词语“甚至连…也…”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句话。这样使学生积累了更丰富的词汇。在本段的教学中适时的进行多种形式的指导朗读,从读中让学生感受黄河象化石的高大和完整的特点。
板书:高大、完整
第二个环节:学习第三部分(8—9自然段),找出发掘经过。
在学生已经感受化石的高大完整的特点后,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疑问。根据学生的问题总结有价值的问题: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样完整?……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快速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答案。
其中要抓住重点的词语:斜站沙土、脚踩砾石。从它的姿态,人们做出了合理的科学的'推想。
板书:斜站沙土、脚踩砾石
在本段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时间的久远,变化的巨大,要重点指导朗读“二百万年间……黄河”一句。
第三个环节:学习第二部分(2—7自然段),理解合理假象。
通过提问、感悟、品读,让学生产生疑问。然后我接着问:了解了有关黄河象化石的这么多内容,接下去你最想了解些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然后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探究原因,选取故事内容认真导读,明确联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指导学生朗读好2—4自然段,例如读第三自然段时前两句要读得低沉缓慢些,要体会黄河象被疲劳和干渴折磨得有气无力的情景,突出“扑踏扑踏、走、干渴、有气无力”等词语,第三句要读得高扬些,突出“小河、高兴、跑”等词语,和前面的形成对比。
板书:炙热、干渴
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老象陷入淤泥的情景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本段中“老象的左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上,深深地陷了下去。”这一句是关键句,描写细致的句子,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理解。
板书:陷进
在此处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想象能力,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转变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表演大象当时陷进淤泥里的情景。
为了进一步地体会推想的合理性,可以在熟度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把黄河象骨骼化石形成的过程讲一讲,并且表演出来。为了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合理想象的能力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不是这样,还可能是什么样呢?让学生进行同桌、小组、全班交流、评价、争论。
第四个环节:尝试变换顺序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的可以让学生变换写作顺序重新叙述这个故事。
第五个环节:开拓思路延伸
传统教学重结论,而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所以在课文的最后我让学生凭着已有的对科学假想粗浅的认知进行自编故事实践,“难道这个黄河象仅仅是为来喝水才掉进河里去的吗?”如果不是科学家想象的这样,还可能是什么样?学生会想象到:两群大象为了争夺地盘,一方追另一方,其中一只大象就……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空间。
第六个环节:课堂小结:
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改变传统的教师总结学生被动听教学模式,改为学生小结教师适时引导补充,这样,既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概括能力。
第七个环节:作业
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阅读作业:将黄河象还可能是怎样掉进河里的用一段生动、形象的话写出来!
第八个环节:教学体会
总之,本节课我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渗透学生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目的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第九个环节:板书设计
黄河象
《黄河象》说课稿2
北师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文《黄河象》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是第三单元第二课。文章分三大部分,叙述思路清晰,分别介绍了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黄河象的骨架的形态,从科学家假想的角度说明了黄河象化石的来历,及这具大象化石的发掘过程。文中假想的大象化石的形成故事,想象细致合理,不仅增长关于化石的科学知识,而且激发起热爱科学探索的兴趣。同时,描写生动形象,用词准确,可以进行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的能力的培养。
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好地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和程序,学生能通过预习基本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障碍,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为课堂上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但由于学生受家庭条件限制,借助课外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大部分学生还落实不到位。对课文内容质疑,从众多问题中提炼有价值、有质量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指导。
设计理念
以“学线”为主线,以“问题线”为核心,整节课教师预设一个关键问题,教学过程中,以学定教, “五环节”即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假设猜想,评价结果,检验结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心理动机去探索,给出明确问题引导定向探究,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引领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去亲历,去发现,去探究,去完善他们自己的知识建构,发展思维。在整个探索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合作者,而且服务于探究,起到指导、调控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者。多欣赏、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性评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在阅读、联系上下文的过程中,理解科学家逆推的方法。领会作者用词准确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大象化石,了解挖掘经过的基础上,大胆推测探索化石的来历。(2)体验探究过程,掌握方法。在把自编故事与课文故事对比赏评中,探究科学假想的方法,感受想象合理﹑严密,描写生动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的精神,及创新、想像的能力。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现实情况,展开想像,从而理解和领会科学家关于大象化石形成过程的假想。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上课开始,出示黄河象化石的图片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永远有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他们对此会议论纷纷,此时,向学生介绍有关黄河象的故事。然后,改变文章叙述顺序,从出土时情况即文章最后一段入手,使学生头脑中建立大象“脚踩石头、斜斜插入土里”的形象;然后在图文对照,学习第一部分,了解大象化石出土时保存完整,大到三米多长的象牙,小到只有三四厘米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因为这些都是科学家假想的依据,只有学生对“因”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对“果”(即逆推方法)有准确的理解,理解由已知求未知,从结果推原因的追溯性的逻辑推理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提升,思维得到培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化石形象之后,话锋一转,“如此庞大、完整的黄河象化石形成于远古时代,其来历已无从考证,但它的来历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科学家也进行了假想,大家是否有兴趣像科学家那样进行一下猜测呢?”
二、资料背景交流,为探究做好铺垫。
像科学家那样猜测,可成为激励学生探索动机的因素。但是,只有当学生对化石的概念及化石形成必需的客观条件有所了解,才能比较科学的进行猜想。此时,教师可引导:“要想进行科学的假想,首先要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下面交流一下好吗?”在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也可为学生展示教师所准备材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环节:初步探索,形成假设。
在学生大胆展示自己探索结果时,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创新、想像给予欣赏、鼓励,使学生品尝探索后的愉悦。但由于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的猜测中会存在诸多的或零碎、或片面、甚至错误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生生评价指出其问题所在,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二来可为下面探究科学家假想埋下伏笔,也就是说,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此次探究,是服务于突破难点的,所以,时间不能过长,控制在八分钟左右。学生此次探索活动热情高涨,发言踊跃,那么教师要做好调控,可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的形式,这样可给更多学生发言机会,以免出现“不吐不快”的情况。也可使学生取长补短。在学生自由探究的同时,大屏幕自始始至终展示有关黄河象的现实材料,为学生大胆猜测做好依据,以免出现偏差。
此时,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读书,自己感知化石特点,自己分析、思考、推断,自编故事,通过自己亲历、实践,体验科学家假想的过程。头脑中也有了对“科学假想”的浅认知。
第四环节: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当学生发现自己所编故事中存在不完善之处时,会更加引起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再把握时机的来引导学生探究科学家的假想:“看来,同学们具备了科学家大胆探索的精神,但还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家的假想,来体会他假想的科学之处!”在给出学生任务后,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阅读,因为这是探究新知识的`起点,让学生在书上勾勾画画,留下自己思考的足迹,让文字在头脑中逐渐清晰明朗起来,学生自己探索、思考、辩析,为下一个环节的分析、比较奠定基础。
有了自己猜测的经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容易一些。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中,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化,完成既定的探究目标。但是,学生思维会存在局限性,那么,于学生思维阻塞处,巧妙点拨,发挥主导作用。预设如下:
(1)学生头脑中有“化石保存完整、斜入土中”这一整体印象,因而他们会首先关注大象失足落水及时间流逝形成化石这一直接说明化石形成的原因,而忽略落水前那些相关的铺垫性的因素,此时,教师引导:“大象为什么会去水边?”因为学生已经对这个故事很熟悉了,马上会与上文联系起来,它是去喝水了,喝水是因为天太热了,教师边引导边出示下面的线性图:
(热)→
(渴)→(喝)→(陷)→(腐烂)→(演变)
通过此过程,学生对科学家的假想故事有了一个完整的、连贯的认识。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出天气炎热的程度及老象落水时的紧张的情景,因此,会加深对“炙烤、呆立不动、有气无力、挣扎、惊恐”这些词语的理解,此时再指导朗读会事半功倍。
(2)对老象落水一刹那的细节只是浅层次的了解。教师可出示老象出土时的图片,诱发对“脚踩石头、斜斜插入土里”的形象的回顾,通过图文、上下文联系来理解科学家假想的合理之处便水到渠成了。
在这部分的活动中,把握以文为本、以学定教。同时,注重对朗读的指导,如:黄河象被疲劳和干渴折磨得有气无力的情景读得缓慢,突出“扑踏扑踏”“走”“疲劳”“干渴”“有气无力”等词语。当它看到小河时应读得高昂些,突出“小河”“高兴”“跑”等词语,和前面的“干渴”“疲劳”形成对照。而把老象陷入淤泥的情景以紧张的语调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学生的这次探究,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把探索的机会给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联系、讨论、归纳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语言文字的分析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黄河象》说课稿】相关文章:
《黄河象》教案08-26
黄河象教案02-28
《黄河象》教学反思04-14
《黄河象》教案13篇03-27
《黄河象》教案(13篇)03-30
与象共舞说课稿07-02
《称象》说课稿07-03
称象说课稿11-09
称象说课稿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