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1-23 21:12:5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s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讲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这里的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了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这一单元的课文集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愿望。

  训练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新课标提出小学中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结合本单元的训练意图和本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在第一课时已掌握了生字、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上,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美丽的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技能目标:

  ②、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终于被洪水卷走的故事。使学生懂得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学生在阅读时,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山村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难点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设计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的能力,以求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教法分析: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所以整堂课我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课件资源,图文结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小山村的美丽和洪水肆虐冲走小村庄的情景。

  2、朗读感悟法: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四、学情、学法分析:

  学生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进行了一定量的阅读的学习与训练。三年级学生进入了心理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量的增多,他们的求知欲更强了,思维更活跃了。教学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采取多读多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五、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我将分五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

  第一步: 以画导入,激活情感

  上课伊始,我以多媒体呈现小山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回忆旧知。然后娓娓道来:看到山坡上茂密的树林,看到清清的小河,同学们一定想到了昨天我们读过的一篇课文,从而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第二步,图文结合,对比质疑

  多媒体能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在让学生回忆小山村留给他们的印象——美丽后,我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这么美的山村,想不想去看看?”然后播放多媒体课件,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用自己的话描绘这个小山村。接着,出示文本,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加深感悟、理解,让他们在画面和朗读中感受到小村庄的美丽。

  人们对美的东西都有无限向往之情。在学生充分感受到小山村的美后,我再次挑起他们的胃口:“这么美的小山村,想不想去住几天,去看一看?”(我猜想学生会说“想去!”)然后我话锋一转:“可是没有机会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已经消失了,被洪水冲走了。”让学生观看洪水肆虐冲走小山村的短片,并指导学生阅读文本,为小山村的消失感到难过、惋惜。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以教材为依据,又不拘泥于教材,把课文重组,力求通过强烈的对比,给学生造成巨大的视觉冲击,让小山村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学生带来震撼心灵的感觉。把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调动起来,使学生迫不急待地想寻求小山村变化的原因,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本课的重点。

  第三步:自主合作,探究原因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弄清小村庄

  由“美丽”到“毁灭”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突出这个重点,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中我将运用朗读感悟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首先,我抛出问题:“如此美丽的小山村就这样被无情的洪水冲走了,永远的消失了,是什么原因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2、3自然段,勾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和同桌交流这些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3、同桌讨论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2、3自然段。

  最后,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品读这些句子,如:“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抓住重点词“谁家”、“拎起”、“一棵一棵”“一年年,一代代”等组织学生思考和感悟,理解到小山村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乱砍滥伐造成的。再让学生读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让读成为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极力倡导的。本环节我通过让学生在读中层层加深,层层提高,加深后再读,再体验,在品味中体现人文性,让学生站在“读者”的地位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

  第四步,升华情感,明白道理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在学生充

  分理解了小山村消失的原因后,我问学生: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让其明白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要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第五步,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针对现在存在的一些砍伐树木、破坏环境的社会现象,让学生谈谈自己打算怎样做,再倡导学生写一条号召人们保护环境的广告词,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小山村消失的原因,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这样的板书。(如下)

  美丽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乱砍滥伐

  消失

  这一板书方式在于抓住小山村的变化,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理解小山村消失的原因。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种板书直接揭示了中心,突出了重点。

语文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1课《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的双手装点家园,装点生活的美好品质。

  我结合《语文课标》提出的要求和本课的内容,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最密切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运用多种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录好词佳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并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过程】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面对这样一篇诗情画意的文章,让学生充分地读,无疑是理解、体验的好方法。教学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读中感知

  上课伊始,教师配乐情境导入,把学生带进恬静迷人的乡村。然后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

  《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生主体参与,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读”“议”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先读后议,边读边议,议后再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喜欢的方法来学习。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走进小组中,成为一个倾听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转变成引导者。学生汇报时无论怎样说都是自己通过读课文所获得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教师不必过多讲解,只适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即可。

  三、读中积累

  教师在学生汇报时适时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能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语感。然后回顾课文揭示写作方法。最后,进行阅读拓展以此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好习惯。总之,在教学中我力图做到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并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合作学习的群体作用。

  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的简单认识,但课堂是多变的,对于出现的不同情况我将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

语文说课稿 篇3

  本节课,庄老师课前认真的分析,把握教材,在教学过程有条理,基本达到了课前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评教学目标:

  庄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了基础知识和能力目标,符合了教学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实情。

  二,评教学重,难点:

  庄老师制定的本节课的重点是:成长不烦恼,这是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对学生遇见的实际的问题做重点的讲解,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也是符合教材内容的合理安排,通过学生的阅读,思考,教师的点拨,加上学生的回答来完成,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难点是:1,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身体的微妙的变化,笑迎青春的到来。2,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调节的方法。

  三,评教学方法:

  庄老师的课,主要采用了讲述法,知道自主学习法,引导质疑等,相对多样,而且能交叉进行。课堂上基本能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发言,能利用新课程的理念知道教学,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四,评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首先是复习提问:

  ①人类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哪里

  ②如何才能延伸生命的价值。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承上启下自然的引入新课。

  2,教学过程中思路清晰,知识表现清楚,板书工整,大致能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教学,对于实际的课堂应用教学能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作出及时而富有成效的调整。体现了庄老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

  3,巩固新课的时候,展示了小黑板的判断改错题,让学生自行解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评教师素质:

  庄老师上课时,教态自然,速度适中,语音清晰。即威严又亲切。

  六,评教学效果:

  庄老师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不拖课,学生基本都学有所获,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七,教学建议:

  1,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否多予以走动,更加贴近学生,和学生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即兴思维和答案,有助于课堂气氛的调动。

  2,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时间不够充分。如成长不烦恼的表格中找出自己的影子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动静结合,先讨论大家,再想想自身属于哪种或哪几种,学生回答时不必寻求所谓的统一答案。

  3,课堂的气氛不是很活跃,七年级的孩子很爱回答问题,应多注意角落不时发出的另类答案。学生的发言的积极性不够,教师在介绍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说,在老师引导,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就得出了老师要讲述的结论。

  4,对个别的知识点解释的比较模糊,甚至有意回避,如性意识,性机能等,那样会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好奇和疑惑。其实该介绍的基本的生理知识还是要说明的,说比不说好。

  5,个人认为,《小小少年》的歌曲可以作为课引,学生从歌词中就知道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语文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比尾巴》,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等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性质

  《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课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不但能激起孩子们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他们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全文共四节儿歌,第一节与第二节相对应,第三节与第四节相对应。两组儿歌结构完全相同,都是由简单的问答式构成,其基本形式是:一节问,一节答。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程理念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两个字。认识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学会问句的朗读方式。

  过程与方法方面:

  1、鼓励学生用已有的识字经验随文识字,采用形式丰富的手段巩固生字。

  2、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掌握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培养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

  (四)教学准备

  六种动物图片、生字卡片、动物名称卡片

  二、说教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学习过程,依据一年级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好玩、好动的特征,结合课本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我以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形式导入,引出课题《比尾巴》开始我就利用小学生对动物的亲近以及对童话世界里小动物们的比尾巴大赛充满了好奇。采用森林王国里的狮子大王这一角色,使他们很快进入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让他们乐于接受狮子大王的邀请,欣然愿意当小裁判帮助小动物们比尾巴。这个时候,强调学生自己就是主人,让他们在初读课文中找出参加比赛的小动物们。比赛结束后,设计了颁发奖杯这一环节,让孩子们再次复习课文内容。

  2、分散识字法。鉴于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多半出现在动物的名称上,于是我引出小狗这个由狮子大王派来的差使,给小选手们发衣服,而要求会认的字就在每件衣服上。于是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之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还有部分生字采用随文识字。

  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降低了识字的难度,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3、朗读感悟法。新课标强调阅读要凸显学生的感悟。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指导学生突破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说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1、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完一、二小节后,我让孩子们小组合作自己学习三、四小节。在朗读时,我让孩子和老师合作读,然后让孩子自己找好朋友读,最后同桌间相互读,再让孩子评价同学和老师的朗读,让孩子们在合作中获取经验、发现问题、互相促进。

  2、读读、演演、说说、写写。读在粗读课文时,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理解课文中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同桌你问我答读,男女生对读,配上动作读,师生问答读。教学中重视朗读指导,读好问句语气。演配合动作表演课文。说说说你还见过的其他动物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写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时我分六个环节来进行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1、课前,我跟孩子们做了个热身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摸摸你的脸;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腿;摸摸你的肚子;摸摸你的尾巴。哈哈哈孩子们一片哗然。你们有尾巴吗?没有!那你们知道谁有尾巴吗?小动物。小动物们有尾巴可高兴啦!今天,它们要在森林王国里比一比自己的尾巴。还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当裁判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圈出参加比赛动物的名字,多读几遍。

  2、出示动物图片,让孩子们和小动物打招呼。

  3、出示写有动物名称的比赛服卡片,让孩子们替不识字的小狗给参赛选手发比赛服装。让学生识记生字。

  (三)读中探索,突破难点

  1、课文的教学难点是读好问句。文中1、2节和3、4节结构相同,我重点指导好1、2节,通过以下几步来完成。第一步:老师范读,引导发现动物尾巴的特点,随机识字;第二步:指导读好问句,接着让学生自由练读;第三步: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学习第3、4节,运用学习1、2节的方法学习3、4节,先朗读,再感悟,体现扶中学的学习方法。

  3、趣味对读,感悟理解

  看图对读课文,同桌问答读,自由找伙伴读,配动作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给小动物颁发奖杯,读全文。

  (五)写字教学

  重点指导写好撇折。

  (六)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1、说说你见过的其他动物尾巴是什么样子的?

  2、课后请小朋友去了解一下动物尾巴的作用。

语文说课稿 篇5

  第一部分、对教材的理解

  1、教材简介:《隆中对》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教科书第6册第五单元。本单元选编了《隆中对》、《出师表》、《越巫》《诗词曲四首》4篇古诗文,其中要求讲读的就是《隆中对》,所以这篇课文在这一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篇文章的核心部分是诸葛亮为刘备所做的对策。因为对策的地点是在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所以后人称之为《隆中对》。这是诸葛亮在精辟的分析了当时形势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对当时形势所做的正确分析和预见,正所谓,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

  2、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以下三个目标:

  知识方面:掌握部分文言实词的用法,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方面:理解隆中对的课文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情感方面:体会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精神

  3、其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带领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对学生的分析:

  作为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对照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能基本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他们的整体水平存在差异,在学习本课时,我要兼顾各方面,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三、教法、手段的运用

  新课程中要求教师应有的教学观是: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所以教学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指导原则,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归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将现代学习的方式的特点体现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提高能力。

  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学习效率,我采用投影、课件等多媒体手段。

  四、教学过程

  1、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故事、谜语很多,对这个人物,同学们已经相当熟悉,基于这个情况我设计的'导语是: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的谜语,这样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用孔子的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背景简介及解题:

  这篇课文距我们这个时代很遥远,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有关背景的介绍,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解的好,就象交给学生一把领悟课文的钥匙,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板书:隆中对:隆中---诸葛亮的隐居地。对—回答、对策)以上两个内容将用4分钟时间。

  3、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这部分将采用诵读法,以读为主,以读促学,可分为:学生自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范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师生共读,挑生朗读,目的是规范字音、句读、语气。这三个环节一环扣一环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这部分将用10分钟时间。

  4、深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将安排15分钟的时间完成这项任务。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我开展:课文翻译比赛活动,对每个学生的翻译,老师要多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和鼓励,这体现现代教师教学行为的特点:那就是要强调尊重和赞赏学生。对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我们师生互动,共同解答疑难。这反映了现代的教学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5品读课文、理解课文结构

  这是课文的难点部分,将占用15分钟的时间,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讨论,体现了新课程:合作探究的理念。

  在教师引导方面,我出示一系列的问题,

  板书:目标(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方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内修政理,外结好孙权)

  依据(必要性-----荆州)

  可能性------益州

  这三个问题的提出不是按照课文的顺序,而是按照由总到分的顺序,这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老师在学生交流总结的基础上对课文结构进行归纳总结,目的是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结构,熟悉课文内容。

  六、课后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收集与诸葛亮有关的民间传说,这样做的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体现新课程: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教学观。这部分用1分钟的时间。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语文优质说课稿11-03

语文《赵州桥》说课稿07-14

经典语文说课稿12-01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8

语文说课稿11-06

语文说课稿03-25

语文春酒说课稿03-16

语文《荷花》说课稿03-12

语文优秀说课稿11-05